卡達為什麼沒有追隨沙特和伊朗斷交?

沙特和伊朗斷交後,巴林追隨沙特和伊朗斷交,阿聯酋降低和伊朗的外交級別,而卡達到目前為止還沒反應。巴林,阿聯酋,卡達這三個海灣國家對伊朗態度的微妙不同反映了什麼。

這又看到科威特也召回駐伊朗大使,感覺海灣國家的態度還真是微妙啊,各有小九九


問題剛回答幾個小時,科威特就跟進了,還真是同氣連枝啊。

——————————————————————————————————————————————————————————————————————————————

謝邀。

海合會內部,科威特在海灣戰爭中依靠沙特復國;巴林阿拉伯之春依靠沙特跨海支援才不被推翻。這兩個已經是完全的沙特小弟。阿聯酋和伊朗有領土衝突,迪拜還有不少什葉派,和沙特站一起抱團取暖很正常。

但卡達的君主很有個性,三代埃米爾,第一代趕走堂兄自立,第二代趕走老爸自立,第三代2013才上位。一家子都是英國軍校畢業,後台大老闆是英國,而不是美國(姑且這麼說)。

卡沙兩國曆來有政治分歧,半島台曝光的東西很多和沙特有關。在埃及,卡達支持穆爾西政權,沙特支持塞西軍政府和光明黨。在敘利亞,兩國的代理人也不一樣。

對了,前一段時間卡達和沙特又有了領土爭端。2014年沙特和阿聯酋聯軍大兵壓境,差點大打出手。

兩國君主,一個30後,一個80後,這代溝簡直是銀河系了。

換句話說,卡達從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求於沙特,還有路線和利益的衝突。海合會內部最不服沙特的就是它了。這次肯定不會貿然跟著沙特一起傲嬌。


謝邀。海灣小國(巴林、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和阿曼)如何處理與地區大國沙特和伊朗的關係。

位於伊朗與阿拉伯海之間的波斯灣向來都是世界上關注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該地區聚集了世界上諸多重要的產油大國,如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並且擁有重要的海運通道——霍爾木茲海峽,因而享有「石油寶庫」、「世界油閥」之稱。

從該地區沿岸的國家來看,主要有伊朗、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卡達、阿聯酋和阿曼等(伊拉克暫不在討論範圍內),其中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是該地區公認的「超級大國」,除了伊朗外,其餘六國都是海灣合作委員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簡稱海合會)的成員國。

長期以來,海合會基本上都是由沙烏地阿拉伯把持,再加上沙特近年來國力的增強及其影響力的擴散,使得其他成員國頓生威脅感,另一方面,他們還要面對什葉派伊朗的潛在威脅。在這種情況下,這些海灣小國如何生存?她們都採取了哪些策略來應對?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學院(Institute for National SecurityStudies, INSS)分析師約埃爾?古贊斯凱(Yoel Guzansky)在《中東政策》(Middle East Policy)上發表了《小國的外交工具:戰略對沖策略在海灣國家的運用》(The Foreign-Policy Toolsof Small Powers: Strategic Hedging in the Persian Gulf)一文,重點討論了海灣小國如何巧妙地處理與區域大國,尤其與伊朗的關係。

該研究認為,戰略對沖策略在短期內可以減少海合會五小國與伊朗發生衝突的危險,同時能夠在長期內保存解決潛在威脅以及應對不確定性的應急計劃。研究結果也證明了該五國在近幾年與伊朗和沙特打交道的過程中運用了戰略對沖策略。

什麼是戰略對沖策略?

戰略對衝起初出現在金融學中,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一種風投戰略,具體來說就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夠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

近年來,戰略對沖的概念被作為一種國際安全戰略引入到國際關係學中,喬治亞大學的Brock F. Tessman教授在研究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時,對該概念做了如下描述:「戰略對沖策略一方面可以幫助次要(Second-tier)國家在單極的國際體系中應對與處理可能遇到的威脅與局限性,同時能夠為因體系主導者可能論為次要者而帶來的新威脅與挑戰做好準備。」

簡而言之,就是對於想獲得短期效益的小國來說,戰略對沖策略既能讓其獲利(維持與處於上升勢頭國家的關係)又能使其規避威脅(避免與其他國家產生衝突)。也就是說既可以與兩敵對國保持同等關係,又能與某一潛在威脅國家保持合作與競爭的關係。關於該戰略的具體做法,視具體國家而定。

海合會與伊朗

海合會的成立與伊朗有著莫大的牽連。隨著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及伊朗—伊拉克戰爭(俗稱「兩伊戰爭」)的爆發,海灣地區的政治現狀發生了劇烈變動,大大增加了沙特和其他海灣小國的焦慮感。他們意識到必須要建立一個區域性的集體安全組織,來應對共同的威脅:伊朗。

然而,雖然海合會成立之初是基於共同的安全威脅以及共同利益因素,如君主政體、作為遜尼派的穆斯林、同為阿拉伯民族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現狀的變化,該組織的其他國家在具體的外交戰略安排中,都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戰略的布置,與伊朗的關係也會根據各自的利益來選擇是否「交往」以及如何「交往」。

卡達(The State of Qatar, ?),位於波斯灣西南岸的卡達半島上,與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接壤,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酋長國,首都為多哈。同樣,作為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天然氣儲量全球第三)的國家,該國人民的生活水準和社會福利都很好,如免費的醫療服務。

在所有海合會六國中,卡達可能是最有「追求」的一個國家,同時她也一直給其他國家以「壞孩子」的形象。

首先,從卡達長期的外交目標來看,卡達的外交策略是基於提升地區影響力和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兩個目的;其次,從卡達與沙特的關係來看,自從1995年卡達發生宮廷政變以來,兩國就處於「緊張」的關係之中,雙方都互不待見;最後,由於與沙特的關係,卡達也一直遊離于海合會之外,常常唱反調,特別是其對待穆兄會的態度常常讓其他海合會成員抓狂。

在這種情況下,卡達選擇戰略對沖策略,即發展與伊朗的關係,同時疏遠與沙特的關係,這樣既能做到減少甚至消除伊朗對卡達的威脅,又能遏制沙特,還能確保與伊朗接壤的水資源安全性。

在具體的外交實踐中,卡達和伊朗進行了多次的安全合作以及領導人互訪,特別是卡達甚至邀請伊朗總統參加2017年在卡達首都多哈舉辦的「海灣合作委員會峰會」。此外卡達也儘力減少與伊朗的任何可能性的衝突,如在處理伊朗核以及敘利亞戰爭時,都是採取較為巧妙的外交方式。


沒有一個說到點子上,簡單的說卡達並不服沙特,總是野心勃勃想自成一派,當然不會事事跟隨沙特


這事我沒太關注,不過挺符合阿拉伯人的行事邏輯的。

有一句阿拉伯諺語,你們感受一下。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I against my brother, my brother and I against my cousin, and my cousin and I against the stranger

阿拉伯國家之間就是這麼簡單粗暴的關係。。

--------------------------------------------------------------------

擦,知乎竟然不顯示阿拉伯語。。


2016年1月2日,沙烏地阿拉伯宣布對47名涉嫌恐怖主義的罪犯實施處決,其中包括著名的什葉派教士尼米爾。此舉激怒了以什葉派穆斯林佔主導的伊朗,導致伊朗示威者襲擊了沙特大使館,並放火焚燒建築。1月3日,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1月4日,巴林也宣布與伊朗斷交,阿聯酋宣布將外交級別降低至代辦級,僅保留經濟上的聯繫。1月5日,科威特宣布召回駐伊朗大使,1月6日卡達宣布召回駐伊朗大使。而阿曼則成為海合會成員國中唯一沒有對伊朗採取外交行動的國家。

儘管海合會大部分成員國都選擇與沙烏地阿拉伯站在統一戰線,但是各國的反應時間及其態度卻有著微妙的不同。在海合會各小國中,只有巴林緊跟著沙特,與伊朗斷交。其他國家則是在不同程度上採取了相對較為緩和的外交行動,邁出了不一樣的步伐。在此次表態的背後是各國對與伊朗關係的不同看法。

沙烏地阿拉伯是海灣地區的大國,一直與伊朗爭奪伊斯蘭世界的領導權,增強自身對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葉門、巴勒斯坦等國的政治和戰略影響力。除此之外,沙特也擔心伊朗煽動國內的少數什葉派發動叛亂,因此一直視伊朗如蛇蠍。

巴林追隨沙烏地阿拉伯,果斷地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這是由於巴林一直以來對於沙特的依賴。巴林大部分居民信奉什葉派,統治巴林的阿勒哈利法家族卻是遜尼派;而伊朗卻是什葉派統治的國家,因此,伊朗常常向巴林輸出革命,煽動什葉派發動反政府騷亂,巴林統治者也因此將伊朗視為威脅。2015年11月,巴林的外交部長就曾稱伊朗與ISIS一樣,都是該地區的威脅。但巴林國土狹小,勢單力薄,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海灣地區最大的國家——沙特。因此在沙特與伊朗斷交之後,巴林也緊跟沙特的步伐,與伊朗斷交。

除了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不同外,阿聯酋與伊朗還有著領土爭端。阿聯酋曾聲索目前處於伊朗控制之下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及小通布島三座島嶼。但是阿聯酋,特別是迪拜,擁有大量來自伊朗的什葉派商業群體。迪拜與伊朗有著緊密的商業聯繫,從伊朗的投資和貿易中獲得了大量收益。所以對於伊朗的行為,迪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保持沉默。因此,阿聯酋宣布將外交級別降低至代辦級,僅保留經濟上的聯繫。

科威特國內也有一部分什葉派。但是科威特的什葉派與王室交好,這也是為什麼在周圍國家不斷發生教派衝突的時候,科威特卻相對比較平靜的原因。同時,科威特國內的什葉派商業群體也非常具有影響力。2014年出於穩定國內什葉派的原因,科威特並沒有採取過於激烈的外交行動。

自1995年卡達宮廷政變之後,卡達和沙特的關係就一直平平淡淡。卡達國家雖小,卻一直想成為海灣地區的一方霸主,因此對沙烏地阿拉伯在該地區的行為非常不滿。「阿拉伯之春」爆發後,卡達對穆斯林兄弟會予以支持,而沙特卻對此非常不滿。2014年3月,沙特、巴林和阿聯酋就曾同時召回駐卡達大使,理由是認為卡達與穆斯林兄弟會關係密切,威脅到了三國的穩定與安全。因此,卡達和沙特的關係並不十分友好。同時,卡達不將伊朗視為威脅,而是認為伊朗是一個重要的地區力量。卡達埃米爾與伊朗外交部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里夫進行會晤時,曾說卡達「與伊朗沒有任何矛盾,並且永遠支持伊朗使用核科技的權力。」[i]

卡達與伊朗還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繫,雙方共同擁有天然氣田,而這塊天然氣田是卡達最大的收入來源。所以近年來,卡達逐漸偏離沙特,接近伊朗。

阿曼與沙特的關係並不密切。在伊朗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阿曼曾為伊朗和美國鋪路安排秘密會談,在伊朗核協議的簽訂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此舉卻引起了沙特的不滿,被沙特視為對自己的背叛。同時阿曼認為沙特之所以將海合會的外交和安全一體化,是其霸權傾向的體現,因此對此堅決予以拒絕。而與此同時,阿曼卻是伊朗在阿拉伯半島唯一信賴的夥伴。[ii]在過去一些年裡,阿曼一直在伊朗和海合會成員國之間扮演著調停者的角色,此次仍是如此。事件爆發後,阿曼曾派出高級官員進行協商。除此之外,阿曼國內也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什葉派商業團體,因此對於此次事件,阿曼也有著自己的國內利益考量。

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後,將這些海灣小國推入了兩難之地。身為海合會成員,各小國一方面必須與沙特站在同一戰線,但此次只有巴林堅決地與沙特站在了一起,其他海合會成員國則是猶豫不決,不願採取如此強硬的措施。沙烏地阿拉伯希望借海合會孤立伊朗的願望遭到了落空。

[i] How Iran should approach the GCC,
How Iran should approach the GCC

[ii] How Iran should approach the GCC,How Iran should approach the GCC


卡達偷吃了豬肉,現在被三個兄弟爆拍中。


因為亞歷山大。


1月3日,沙特外長阿德爾·朱拜爾宣布與伊朗中斷外交關係。

 1月4日,巴林和蘇丹宣布與伊朗中止外交關係,阿聯酋宣布將與伊朗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級,只聚集商務關係。

 1月5日,科威特宣布召回駐伊朗大使。

 1月6日,卡達宣布召回駐伊朗大使,約旦召見伊朗大使表示抗議。

 1月7日,索馬利亞外交部7日發表聲明,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

此外,1月6日,召回大使當天,卡達外交部發表聲明對沙特駐德黑蘭大使館和駐馬什哈德總領館遭襲一事表示抗議。1月9日,海合會發布聲明,對沙特駐伊朗使領館遭襲表示譴責。

說沒反應,只是提問得太早而已。

卡達雖然在是海合會裡的「壞孩子」,但不是所有問題都與沙特等國意見相左。14年11月,三國大使才回到多哈,卡達必須珍惜科威特和阿曼的調停成果,被修理的很慘的卡達現在乖多了呢(傲嬌臉)。


小國外交都這樣,不敢明著得罪人。


卡達在最近十年里背棄了中立的立場,積極的參與中東和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紛爭,越來越不把海合會盟主老大沙特放眼裡。尤其是他支持下的穆兄會等恐怖組織已經成了威脅中東地區和平的巨大障礙。他的無節操媒體半島電視台等也以輸出極端思想和黑沙特為己任,讓老大有除之而後快的想法。現在沙特一聲號令下幾個小弟跟進和卡達斷交,估計卡達得找美爹和暗地勾結的伊朗來解決問題了。


然後卡達今天被沙特,埃及,巴林,給斷交了,說卡達支持恐怖主義

沙特:我們中出了內奸,先把你賣了


大概不是一路人。

這不今天沙特和阿盟就和卡達決裂了。


還是因為國內教派衝突,相比於其他海灣國家,卡達國內還是相對平和的,所以卡達並不擔心什葉派老大伊朗對自己王室統治的威脅


這問題高了!題主說說雙色球吧!


推薦閱讀:

在阿聯酋航空(Emirates)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阿聯酋迪拜是不是比其首都阿布扎比發展好?如果是,這是為什麼?

TAG: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 卡達 |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巴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