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2015 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


多說無益,只略作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自行閱讀相關報導。

整體而言,建制派仍然是區議會最大贏家。

地區議席上,建制派議席比上屆少,當中民建聯失分最多。

而泛民方面,泛民整體議席比上屆多,但老大哥民主黨繼續失分。

-------------

投票率破紀錄,來年立會選舉戰況更趨激烈

區議會一向被視為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區議會的選舉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來年立法會選舉選民的投票意欲。這次的區議會選舉,選前坊間的評論員大多估計是次選舉投票率不會太高,原因是佔領運動後,港府有意去政治化,曾積极參与入佔領的愛字頭(如「愛護香港力量」丶「愛港之聲」等)均沒有發動輿論敢勢,參選人也沒有刻意出席選舉論壇,選前整體氣氛冷淡。

然而,選舉日當天,年輕網民不斷呼籲投票,好幾個地區傳統票倉均出現爆冷情況,被裡為黑馬的游蕙禎僅以300票之差落敗於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成為香港網民一大熱話。

來年立法會選舉,如何爭奪香港年輕選民支持,將成為能否勝出立法會選舉的關鍵。

----------

1. 傳統政黨勢成輸家

傳統上,民建聯與民主黨是香港最主要的政黨,然而,這兩個政黨無不在是次區議會中失分,而且當中更包括幾位立法會議員,民建聯的鍾樹根丶葛佩帆及民主黨的何俊仁。同樣被追擊的立法會議員經民聯的梁美芬則差點落敗於首次參選的年輕人游蕙禎,傳統政黨地位或可能因年輕勢力抬頭而動搖,如何轉型將直接左右來年立法會選舉。

2. 年輕政黨抬頭

新民主同盟派出16人參選,15人當選,為眾多政黨中得勝率最高的黨派。此政黨成立於2010年,僅成立五年卻獲如此佳積,實歸因於其政黨政綱貼近於年輕人的政治立場。

3. 理性溫和較激進勇武更受支持

相比起讓人感覺「勇武」的社民連,較理性溫和的新民主同盟更獲選民支持。由此可見,近年號稱「勇武」及以「本土」之名行動的政黨,未必能得到選民支持,選民目前仍然希望通過議會力量改變香港。

3. 「梁振英」成負面因素,中聯辦或另覓傀儡

建制派屬保「皇」黨,誰是皇?「中央」是皇。梁特只是中央一隻棋子,但這隻棋子多次潛越,放在大陸官場這人早被碎屍萬段,過勞死或被自殺的機會極高,可惜此人身在香港,還未能公開除去,中央暫只能忍氣吞聲。

作為黨直接操控的傀儡,梁特首明顯失職。上任後,中央政府明顯無意引發大規模的佔領行動,但梁特各種誤導與先斬後奏,實乃「放中央上台」,出於面子與形象,中央不得不出面支持梁振英,「妹仔大過主人」,梁振英肯定不獲中央歡心。然而,梁振英此人極為陰險,為了參選必然會製造政治炸彈武綁架中央。他最終肯定不會獲得好下場,政治檢控事在必行。區議會前律政司正式檢控前特首曾蔭權公務人員失職,但同樣作為公務員的梁振英,比曾蔭權失職何止千萬倍,由於他在參選特首時及在上任後,先分兩期收取澳洲公司UGL400萬英鎊,即約5千萬港元的離職補償而未有任何申報,卸任後將如何處理,不得而知之。

之所以說梁特為負面因素,因建制派必須為梁特獲航。作為立法會議員,雖然建制派有大量功能組別議員,但民建聯也是政黨,也需要選民支持,在無底線無港府獲航時,若港府有任何施政失職,民建聯也需負上責任。區議會前鍾樹根葛珮帆便曾多次無底線撐梁,下場如何,在是次區選已經可見。若然梁特不再獲中央支持,為求自保,棄梁保中央是必然的。來年立法會選擇,中聯辦會如何分票?還看「天」命。

黨政之爭,無可避免。說大陸政治沒有黨派之爭,實不可能。與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來比較,中港兩地最大的分別,是一個較明,一個較暗。主要是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分別。

於我而言,最好的消息是,

我又加薪了 :D


  • 投票率達歷史新高,說明市民對社區的政治關注度上升。
  • 預測有投票的年青選民比例增高,有待調查結果証實。
  • 民主陣營和建制陣營的議席數目收窄36席(約一成)。
  • 建制陣營第一大黨民建聯,與民主陣營第一大黨民主黨,同時失去較多議席。當中4名現任立法會區議會雙料議員落敗。
  • 新民主同盟出戰16人得15席,成為大贏家。
  • 傘後組織取得8席,雖然是少數,但新參選獲得如此成積遠勝預期。

個人認為,這次結果反映部分市民對於政改及建制有不滿,政改中民主黨的路線對政改沒有幫助,而建制支持的特區政府民望低下也被拖累,建制對近期的民生問題如鉛水事件和小學全港性系統評估問題中的立場也被詬病。年青力量偏向反建制的形像越見清晰,而且比以前更關心政治,但要改變整體政治生態還是要走很長的路。


在此,我將轉載我校校友會的官方微信平台發布的一條新聞,來調侃一個觀點:「祖國統戰靠暨大。

我校14名校友當選為香港區議會新一屆區議員

2015-11-23 來自:暨南大學校友會

11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網站公布了2015年區議會選舉全部431名當選區議員名單。我校14名校友當選為香港區議會新一屆區議員。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區議會選舉於11月22日舉行。此次選舉香港18個區共設有431個民選議席。當選的區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香港區議會是香港地區層次的區域組織,就市民日常生活事務向特區政府提供意見,並參與地區管理事務。

香港特區首屆區議會於2000年1月1日正式成立,此後每4年換屆。現行的第四屆區議會共有507名議員,由民選議員、當然議員和委任議員三部分組成。

附:我校校友入選香港區議員名單

梁婉婷 九龍城 2006級本科 新聞傳播

何華漢 九龍城 2006級本科 經濟學院

林 博 九龍城 2005級本科 旅遊管理

林文輝 黃大仙 1979級本科 物理

馬軼超 觀塘 1997級本科 國際金融專業

蘇麗珍 觀塘 2004級本科 社會學

鄭強峰 觀塘 1997級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羅竟成 葵青 1979級本科 化學

凌文海 西貢 1998級本科 社會學

鄧焯謙 元朗 2004級本科 國際政治

李世榮 沙田 2002級本科 行政管理

王國興 港島東 1992級本科 社會學

何毅淦 港島東 2004級本科 英語

楊學明 中西區 1997級本科 國際經濟與貿易系

附原文鏈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UyODU0NA==mid=403632089idx=1sn=355a36bcd620b922e75c8b570a6dfd50scene=2srcid=1123z2a1XpowmUCGFD2Wb7e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行走漿糊 - 知乎專欄


有點偷懶,貼出一篇我寫過的文章,裡面借這次選舉分析了香港最近的問題,同時對香港的立法會制度做了簡單描述。

----------------------------------------------------

香港怎麼了?

2016-03-03 Rex Rex的筆記本

這兩年來,香港似乎進入了一個多事之秋。去年的「佔中」,到今年的「旺角騷亂」,無論對香港還是對大陸都不是一件好事,期間還有各種各樣的插曲,如「二十三條」立法,香港高鐵工程爛尾,港人排斥學校課程設置簡體字,香港書店事件,以及立法會地區候選人的補選。今天我想從香港立法會補選這件事情出發,對香港的社會現狀做一些公正客觀的分析。要想了解香港民意如何,政治制度如何,立法會選舉是一個比旺角騷亂更重要的話題。

前幾天是香港立法會新界候選人的補選,各個黨派候選人都在積極喊口號,發傳單,拉人投票。那幾天經常可以在人行天橋上看到不同黨派的團體,人挨著人,綠旗和藍旗交錯,候選代表拿著話筒發言,拉票的人比誰喊的口號更響。泛民和建制的選戰十分激烈,而在拉票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兩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是為不同政黨拉票的人年齡結構不同。建制派的人普遍比泛民派的人年齡大,而泛民中的本土派更加年輕,其候選人(梁天琦)是香港大學哲學系的學生。二是香港人普遍對選舉較為冷漠。按照歷史數據統計,每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民眾的投票率均在50%上下,上一屆投票率甚至跌到了45%。更加直觀的感受是,在天橋上的行人,也許是被吵得煩了,基本不會理會那些高喊口號的人,更不會去接那些人手裡的傳單。不過不管怎樣,香港人的參政議政的精神,還有他們的天橋政治,都是香港公民社會中最引以為榮的一部分。

為什麼對於這立法會補選的一票,各個黨派會如此激烈地爭奪呢?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香港的立法會制度。香港立法會有70個席位,分別是35個地區代表和35個功能組別。地區代表依照比例代表制,由地區普選產生;功能組別是香港各界(工商界、農漁業、醫療、旅遊、餐飲等)分配的席位。理論上說,香港的所有黨派都有資格競選這70個席位。香港的黨派簡單來說由兩部分構成。中立地說,一部分是以經濟發展為重,堅持保守主義思想的建制派,另一部分是以香港本土公民社會文化為重的泛民派。當然,這樣劃分並不準確,因為建制和泛民都有溫和派和激進派。比如說,在這次選舉中脫穎而出成為亮點的,除了兩派的兩大黨,民建聯(建制)和公民黨(泛民)之外,香港本土的激進勢力,本土民主前線,就是泛民中的激進派。一般來說,泛民派能夠在35個地區直選席位中拿到大多數選票,可以說他們代表了香港大多數普通人的聲音。儘管如此,他們經常批評香港的立法會制度不公平,因為他們很難在立法會中使用權力。這是因為建制派在立法會功能界別中佔據了35個席位中的絕大多數,因而在70個總席位中勝過泛民派。對於泛民來說,功能組別席位被建制派佔領;對於建制而言,他們需要通過香港高鐵的立法;而對於本土民主前線,這是他們進入立法會發出自己聲音的一次絕好機會。因此,對於所有競選者來說,這一票都顯得十分珍貴。

講完香港的立法會制度,就不得不提到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了:為什麼香港會出現本土民主前線這樣的極端勢力呢?香港為何會變得激進、強調本土化呢?過去我們一直強調,經濟衰落,是香港變得極端化的根本原因。那麼假設明天香港重振雄風,問題是不是就迎刃而解呢?曾經我也相信,經濟決定政治,香港發生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咎於經濟上風頭不再。但是一些事實卻讓我覺得,經濟並不是一切的罪魁禍首

眾所周知,香港一直是一個自由港,自上世紀以來一直是東西方交流的渠道,轉口貿易的樞紐,資金的集散地。這樣一個堅持經濟自由主義的城市,民眾卻逆勢而行,採取了一種越來越本土化的態度。在與大陸開展經貿往來的時候,明明有的時候有利可圖,卻並不這樣做。比如奶粉短缺,明明可以通過擴大進口,卻選擇了限購;比如上水通過香港和內地的貿易逐漸發展起來的時候,卻有人在上水驅趕大陸客;比如上海迪斯尼樂園開張,明明在吸引遊客方面對香港迪斯尼樂園構成了挑戰,卻有人在Facebook上面嘲諷:這樣以後那群「強國人」就不會來香港了。如果說是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產生了那麼多對香港現狀不滿的人的話,那麼那群人為什麼不利用大陸龐大的市場獲得促進經濟發展的機會,而是聲稱沒有大陸,香港也能過得很好呢?經濟決定政治,這句話不能被奉為圭臬,簡單粗暴地解釋所有事情。

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使得香港產生了激進的本土化意識呢?我分析的也許不夠透徹,但我認為以下三點非常重要。

首先,強烈的排外意識,是大城市,特別是中國大城市對待外地人的常見現象。深圳是一個多數人口為外地人的城市,比較特殊,但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無一不能看到歧視外地人的影子。稍微想想北京人對待北漂,上海人對待外省女婿,廣州人對待黑人的態度,就不難理解為何香港人會如此歧視內地客和新移民:強烈的經濟發展與教育不均衡,使外地人相對於本地人素質更低;外地人不同的思維、語言以及習慣,會讓本地人產生本土文化被侵蝕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外地人作為「他者」,佔用了本地人的住房、醫療、教育資源,不僅提高了物價,使重要資源變得短缺,而且改編了資源的配置,使得本地經濟更多地為了滿足外地人的需求而忽視了本地人的利益。這點相信大家都懂,所以不再贅述。

其次,香港和內地的制度不同,因此內地在香港推行政策的時候收到了阻力。香港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英式的教育和思維讓香港人有了民主的意識。香港回歸的時候,香港人將這當作殖民時代的終結,以及自主建設香港的開始。但是內地處理香港問題的一套做法,卻讓香港人極為不適應。這套做法主要體現在《基本法》規定的特首選舉,以及立法會構成上。特首的選舉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而選舉委員會的成員的選舉,又類似於立法會「功能界別」選舉。這些成員從香港各界中產生,而他們並不是被香港各界的從業者選舉出的,而是政府認可的。政府並不是按照各界人數比例選出代表,而是有意向商界傾斜,給予商界更多的代表席位。這就出現了兩個問題:一、選舉特首的委員會和立法會一半的席位,都是由政府認可的人控制,民眾不能直接選舉出他們的代表;二、特首的選舉更大程度是由香港商界,而不是香港民眾說了算。

這種畸形的制度的後果,一方面是內地通過輸送經濟利益,與香港商界合作,扶持了一批香港商界的地產老大,贏得了他們的支持,他們選出了更為親中的特首,在立法會中安插了更為親中的成員;另一方面,內地支持香港富豪的方式使得香港貧富差距更為懸殊,房地產業和奢侈品行業的精英獲得暴利,而貧富差距擴大,普通的民眾卻無法承受地價上漲以及由此而來的物價上漲。由於大陸政府對香港的影響,香港普通民眾成了物價飛漲的受害者,而他們又無法推翻這一套做法,因此社會底層不滿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對大陸政府越來越不信任。在立法會,建制派成為了「親共」的代名詞,泛民派和民眾發泄不滿的對象。由於建制派的特殊身份,他們的建議和舉措也會被歸類為「賣港」而遭到反對,正如香港高鐵工程不論再怎麼有利於香港經濟發展,這個建制派提出的議案也得不到立法會通過一樣。在民間,大眾無論大陸官方再怎麼解釋香港書店一事,都認為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而目標就是香港社會言論自由的傳統。

在香港民眾對政府的不滿下,不僅政令難以施行,一些反對大陸施加影響,支持香港本土化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在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政黨開始用「遠離中心」的方式開始競爭,極端主義開始出現。一些激進的泛民派鼓勵使用示威、暴力反抗政府,甚至造成嚴重的流血事件。從去年和平的「佔中」,到今年暴力的旺角騷亂事件,背後是極端勢力的滋長和社會不穩定的加劇。而無辜的大陸人,則在這段時間成了犧牲品。

第三,隨著本土化思潮的發展,香港慢慢出現了地方主義(強調區域的不同並且有時有分裂傾向)和「中央-外圍緊張關係」(地方對於首都控制的怨恨情緒)。這體現在對於香港獨特文化如廣東話、繁體字重要性的意識,以及對香港古建築的保護。所以當大陸在香港推行普通話簡體字的時候,香港人把這當成一種文化侵蝕並強烈反對;當某地因為開發商將舊房屋拆掉的時候,香港人在憤怒之餘,也痛心疾首地稱這是毀壞了他們的文化根基。這種地方主義的興起並不像某些人認為的那樣,是因為對香港的控制不夠嚴。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不合理的控制和不斷收緊的政策使香港人對大陸產生了恐懼,才導致了反抗和地方主義的興起。在電影《十年》中,香港人對自己十年後的未來做出了設想:學校使用普通話教課,公民權利被剝奪,不當言論將被入罪。因此,香港人在對世界開放的同時,卻唯獨對大陸採取了反抗和保護主義的態度。

今天就香港的社會問題分析了這麼多,但我並沒有打算給出解決方案。我的眼界並不開闊,閱讀量也不算大,並不能高瞻遠矚。但是我觀察到的一個細節,或許能為肉食者們提供一些提示:

在前幾天的那場選舉中,獲勝的泛民派候選人拿到了160000票左右;建制派候選人拿到150000票左右;而梁天琦代表的本土派獲得了60000多票。在香港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的背景下,溫和派仍然能夠獲得多數選票,且建制派候選人能夠在普選中獲得如此多支持率,實在是難能可貴。這說明了香港作為一個經濟發達,公民政治素養高的社會,如果即時做出更受他們歡迎的改革,兩種勢力還是能夠此消彼長,有對話的空間,香港也還會是一個溫和派佔主導的香港。那些堅持大陸要對香港強硬的人,別忘了,梁天琦代表的年輕的本土派青年也得到了日益增長的,數量可觀的支持,如果這些年輕人長大了,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以後,會對香港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竟然沒人關注熱血公民-0, 社民連-0, 連不認自己是本土的人民力量都是0.


對香港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首先從這次區議會選舉開始不能再兩極化地把陣營分為建制和泛民了,很多回答把所謂「傘後新兵」算到泛民陣營裡面,事實上很大程度上這些政壇新人代表了很多香港人經過這兩年的多個事件後對此前香港逢中必舔的建制派和逢中必反的泛民為謀求自身利益綁架民生的做法的厭惡,從而希望通過新的力量來打破這個僵局。

很多新人脫胎於雨傘運動,同時政治立場趨向溫和和注重本土民生,表明了他們對於類似雨傘運動這種激進行為的反思,開始尋求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來表達政治訴求,這是思想成熟的表現。

同時這次選舉中熱狗人民力量等激進派顆粒無收也表明了香港民眾對於激進派的看法。


看到高票答案我就呵呵了

贏的變了輸的,輸的變了贏的

有趣,城會玩


人民群眾太辛苦了,沒選到內定的還要重選。


就問你滋瓷不滋瓷


膜法師或成最大輸家


無可奉告。


【第五屆區議會將全面取消委任議席,並增加民選議席,全部議席將由431名民選議員和27名當然議員,共458名議員組成,較第四屆區議會減少49名。】 

==============

選前所謂的「佔中」力量不敢站到媒體前為民主派造勢,

而「傘兵派」也不敢製造民粹議題,

呵呵,

說明去年大家白開心了一年么,

空耗空轉的政治局勢,

空耗心力虛假興奮的一台意淫戲,

最後的代價,還是要香港全民扛!

傘兵派進入議會,

拉布作秀會更多,香港政治僵化施政困難的狀態一年年過去,

沒有了遊客,沒有了免稅區自由港的壟斷,

又沒有銳意發展的動力,日子怎麼過?

反正是一個漁村過來的,

再變回去也無妨么?

這個問題,

有待港人自覺!

咱對香港選舉即不關心,也不在意----就算有人對選大統領(港督或特首,哦,你們沒有權利「選港督」?)的結果或過程不滿意,涉及到切身利益的區議員、立法會議員你們都不能掌握好自己的一票?

輸鬧贏也鬧,除了鬧別無思路,這是一個成年人的生活?

你不做一個建設性的反對黨,單單想執政由我?

那阿扁的8年,台灣人幸福么?從此走向了光榮光輝永不後悔的斷尾路了?

區議員著力的是事務性工作,你們選一堆不知人家煙火的「傘兵」來玩,呵呵,除了顯示對現任或其對手的不滿,又有何意義?

自家的廚房,你會因為油煙機太爛,不去換、修,卻採取決然態度,在客廳做菜?

租的房子是不?欠了房租正想逃是不?

只有革命是一蹴而就的,你沒底氣革命,玩議會制度,能靠任性來玩?李某城盤踞港府幾十年,賺取了此地人民大半的盈餘,腳底抹油回祖國了,你們港人可有一點措施拿回自己的權益?

一點辦法也沒有?

有人不是挺會鬧么!事情到了金主的身上就不能鬧了?

國家是你的國家,故鄉是你的故鄉,人家外國人撈錢就走,你也想這麼沒良心?

從政不為民做主,遲早被戳脊梁骨!

===============

轉一個針對性的文章:

香港區議會選舉| 正經君:「傘兵」不佔中環,改攻區議會啦?

  • 正經君

    • 我們正經~著~呢~!(微信ID:gczhengjing)

發表時間:2015-11-24 07:15:


【被視為「後政改」時期民心走向「試金石」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昨天正式公布結果。雖然建制派仍然在全港18區議會中保持多數地位,不過,議席總數卻比上屆有所減少。泛民派得票率整體變化不大。


儘管反對派中的激進組織「本土派」全軍覆沒,然而,繼承其衣缽、被稱為「傘兵」的「佔中」運動支持者有8人當選。可見,「港獨」思想仍有生存空間。】


「佔中」失敗後,撤離現場的散兵游勇野心未死,轉而發動「佔中2.0版」——試圖佔領香港區議會。外界形容這次區選不但是「後政改」時期民心走向的「試金石」,也是關乎全港未來四年政治格局的「前哨戰」。

為明年立法會選舉做準備


香港區議會現分為18個區域,按照每個民選議席設置一個選區的原則,今年共設431個選區,為回歸以來最多。再加上27名當然議員,第五屆香港區議會將由458名議員組成。當選的區議會議員任期為四年,自2016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

根據此前公布的各選區有效提名,全港431個選區中,有68個選區因只有1人參選,故該區候選人自動當選。最終,867名候選人競逐其餘363個議席,參
選人數破了歷屆紀錄。這次全港共有495個一般投票站及24個專用投票站,開放給選民投票,投票時間由上午7時半至晚上10時半。

香港18區區議會分布情況

現任507名區議會議員中,有民選議員412名,委任議員68名以及當然議員27名。當然議員只在新界的9個區議會出現,分別為每一區內各鄉事委員會主
席。當年末代總督彭定康推行政改方案時,泛民派曾以私人草案方式要求港政取消當然議員議席,但未獲通過,故保留至今。自1988年起,當然議員由57名減
至27名。根據《二零一二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產生辦法建議方案》和《201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2016年組建的區議會取消所有委任議席。同
時,港府參照人口變動,決定民選議員在第四屆區議員的基礎上再增加19名,也就是上述提到的431名民選議員。

根據香港政府官網介紹,區議會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自區內的環境改善工作,推廣康樂文化事務和社區活動,並就影響居民福利的事宜,及各項政府計劃是否足夠和
推行的次序,向政府提出意見。在香港政治架構中,區議會只是區域諮詢組織,不具備立法權和審批政府公共開支的權力,相關權力由立法會行使。

雖然區議會議員並無實權,更多是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但仍不失為通達立法會議員的終南捷徑,因為只有在立法會才有權對影響民生的議案作出最終決議。今年泛民派立法會議員騎劫民意,利用手中的權利否決政改方案致香港市民「一人一票」選舉2017年特首夢碎,即是明證。


從過往幾次區議會選舉來看,政黨贏得區議會席位的多寡,對其在接下來立法會選舉中的表現影響頗深,特別是在2012年立法會選舉中首次出現「超級區議員」後。

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選舉依據2010年6月通過的2012年政改方案以及2011年3月5日通過的立法會選舉修訂條例,這次選舉新增10個議席,合計
產生70個議席,其中包括35個由地方5個選區直選產生的議席(香港島、九龍東、新界西3個選區各增1席,新界東增2席),30個由28個傳統功能界別產
生的議席,新增的另外5個議席則由現任民選區議員提名、競逐,並由無上述功能界別投票權的選民投票選出。由於傳統功能界別已經含有區議會界別,在官方正式
公布「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前,新增的區議會界別俗稱「超級區議員」。


依據人大常委會「8.31」決議,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繼續適用第五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序。這就意味著,各黨派在明年的立法會選舉中除了爭取直選議席外,「超級區議員」也是競相追逐的目標,那麼第一步自然便是要先當上區議員。

泛民派樁腳不牢靠

目前,建制派幾乎掌控全港區議會,各地樁腳可謂十分牢固。先看2011年區議會民選結果,412個民選議席中建制派佔了299個,再看全體507名區議
員,建制派佔據399名。據了解,建制派在立法會的最大政黨民建聯,這次共派出170人左右參與區議會選舉;其中,111人角逐連任區議員,21人在無對
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建制派中其他黨派如工聯會、新民黨、經民聯、自由黨等派出的參選人也大多為尋求連任。

建制派造勢活動

建制派雖然深耕基層多年,但對選舉依然不敢掉以輕心。曾擔任20年區議員、今年不再出戰的民建聯成員葉國謙對選情持審慎態度。在他看來,經歷去年非法「占
中」運動和政改方案被否決後,到底年輕人投票意欲如何,民意有否轉變,這其中存在變數。「因為根據過去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有高投票率,對泛民比較有利。當
然我們也得到不少年長街坊支持,但仍然要抱有危機感。」他說。

儘管泛民派在否決政改方案這一步上看似獲得勝利,然而能否繼續在立法會保持關鍵少數仍然還是個疑問。今年的區議會選舉或許可以管窺其未來發展走向,不過,就連泛民派自家也難以保持樂觀。

前不久,愛「告洋狀」的香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與她的同好舉辦了一場「認清選戰2015區議會選舉」研討會。會上,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岳也不
得不承認,泛民派地區資源有限,區議會的席位在2007年之後便不斷萎縮,與建制派的地區資源也越來越懸殊。泛民派能否守住現有20%的席位是一個重要指
標。


面對建制派龐大的連任隊伍,港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佔中三丑」之一陳健民也還算清醒。他分析稱,據過往區議會選舉結果,約80%的區議員可以成功連任,新人參選的獲勝率只有20%左右。

泛民派造勢活動


泛民派組織之一「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直指選情悲觀。他透露,泛民派的基本指標是保持現有80多個的議席數目。如果能夠再多幾個議席的話,這是更加理想的成績。能確保住現有議席,保持不變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情了。

泛民派一手炮製社會撕裂,沒想到自家先嘗到了苦果。自稱立法會溫和反對派「最後一人」的公民黨成員湯家驊,在親手否決政改方案後,於今年6月公開宣布退出
曾參與創立的公民黨。他回顧當初成立公民黨初衷是希望吸納中間支持者,與中央建立較為正面的關係,感嘆如今公民黨已經與創黨理念漸行漸遠。


緊接著,受邀來京參加完9.3大閱兵後,泛民派中最大的政黨公民黨成員狄志遠也宣布退黨。他返港受訪時就表示,今年政改方案被否決,使得民主黨內一些溫和派遭到排擠和邊緣化,民主黨路線把持不清,實則不應含糊,應該有所堅持。


就在泛民派陷入分崩離析,迎戰建制派無望的時候,偏偏天降「傘兵」,先拔起泛民派的樁腳來了。

「傘兵」競逐區議會

「傘兵」,又稱「傘後組織」、「傘兵團體」,是去年非法「佔中」失敗後,不肯就此收手而紛紛成立的各種團體。他們名目繁雜、理念不一,以年輕人居多,與主
張「港獨」的「本土派」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雖然在整體觀念上,與泛民派不盡相同,但在爭取所謂「真普選」的問題上,兩者又多有重合,可被視為反對派中的
激進力量。在今年431個選區中,「傘後組織」最少參選了其中47區。

眼看著佔領中環面臨挫敗,不少曾經撐起雨傘的年輕人便開始醞釀攻佔區議會。「傘兵」之一、「社區公民約章」成員黃瑞龍對美國媒體表示,「當時(去年)大概
到了11月的時候,都會感覺到雨傘運動無論怎樣都會結束,我們未必能做到很多東西。在針對香港民主的路上,我們就開始去想,應該怎麼去做呢?那時候最近其
實也是區議會選舉,然後就開始想是否應該要走這樣的路。」


既然理念相近,「撞區」自然難免。據趙家賢介紹,泛民派的區選協調自2013年便開始了,但「傘後組織」則在2014年9月後才陸續出現。他們先後與最少14個「傘後組織」交流,已將「撞區」情況盡量減少。


「民主動力」創辦人鄭宇碩透露,最終,泛民派候選人與「傘兵」仍有6區相撞,其中泛民派參選人全為民主黨,對手分別來自「青年新政」、「北區動源」、「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及「青發生活關注組」等。

已然選情艱困的泛民派,還要遭逢「傘兵」夾擊,無疑是雪上加霜。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法學博士宋小庄指出,這次區選有大批「傘兵」參
與,反映「傳統泛民派」地區工作差、不得民心,市民希望有新人事新氣象。兩派出現「撞區」,對泛民派來說是一大挑戰:大家都是「泛民」,有些遊離選民寧願
投給較激進的「傘兵」,也不想再投給「傳統泛民派」。他估計「傘兵」勝算較低,但參選可能會消減反對派的政治力量。

許多媒體將「傘兵」形容為空降,原因就在於這些散兵游勇多是從未參加過選舉、且政黨色彩不明顯的青年學生。只有中學學歷的王進洋受到「佔中」思想的鼓動,
決定競逐東涌南議員席位,而無論是東涌南,還是東涌北,都是建制派的天下。他直指資金不足是參選面對的難題之一,「我目前只依靠區選後援會的資金援助」,
只能租到停車場內的一個辦公室。支持「佔中」的社民連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也坦言,獨立參選人的資源沒有政黨組織多,而且區議會的選民多重視民生議
題,「論地區工作,他們也不及當區區議員,未必能說服區內市民投他們一票。」

除了社區經驗不足外,「傘兵」還存在先天缺陷,那便是「佔中」劣跡和「港獨」理念。為了掩人耳目,來自「灣仔廣義」、「社區公民約章」、「2047香港監
察」等組織、主攻灣仔區的7名「傘兵」,在選舉事務處報名時將「政治聯繫」填「獨立」或乾脆留空,反而在職業一欄填報「地區主任」、「金融從業員」、「專
業攝影師」等等,企圖偽裝成專業人士矇騙選民。

這些「傘兵」深知「港獨」理念過於刺眼,難以被選民普遍接受,為了躋身區議會,他們暫時遮掩鋒芒。提倡「港中區
隔」、拒絕「大陸化」的「青年新政」在政綱中卻沒有提及上述主張。該組織召集人梁頌恆解釋說,政綱都是候選人成功當選後、可以在任內實踐的承諾,即使寫上
「香港獨立」,也無法實現,因此沒有寫上。迴避「本土派」字眼,只是策略上的把握,會變換方式推廣自己的主張;因為「港中區隔」等理念說得太白,會難以令
市民明白。

甚至有媒體為「傘兵」出謀劃策,在政治語言上進行所謂「包裝」。輔仁媒體建議將「香港市民」改成「香港人」,以突顯香港作為所謂政治主體的地位;把「建制
派」稱為「親北京派」,來彰顯香港與北京兩地的政治對立;為展現「隨時能執政」的能力,改口「政府應該……」為「假如我們執政,我們會……」;更關鍵的是
要摘掉「反對派」的標籤,自我標榜為「在野」,與群眾同屬一個戰壕。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屠海鳴指出,「傘兵」善於偷換概念,將「港獨」理念偷換為「本土聲音」,試圖矇混過關。其實,將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操作得最為嫻熟的要屬「傘兵」的精神領袖——「本土派」。

激進「港獨」分子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的弟子——原名鍾銘麟的中出羊子,曾於11月8日協同一名三點式女郎現身旺角西洋菜街。10月中旬,中出羊子
報名參選油尖旺櫻桃選區,在其政綱提到的「香港建國」等字句因與《基本法》抵觸,被選舉事務處刪除,但最終仍保留「華夏復興,驅除賣國賊,光復大城邦」的
說法。


在社交網站,他將自己的政綱宣傳為:「爭取油尖旺區議會安排性感美女歌舞表演,徹底解決西洋菜街大媽問題」。他還承諾,一旦成功當選,會爭取每個周末安排女郎在旺角表演,抗衡經常在該處唱歌跳舞的內地大媽。

中出羊子和三點式女郎


今天6月底,「本土派」就曾發起反對內地大媽在旺角街頭唱歌跳舞的行動,他們揮舞港英旗和寫有「我不是中國人」的標語。親建制派團體當晚也趕赴現場,揮舞五星紅旗,並與「本土派」發生激烈衝突。

對此,屠海鳴提醒香港選民,警惕「傘後組織」與反對派中的激進派合流,走上公開反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的路子。二者合作最可能出現的是「雙簧」模式。一
個在場內反對,一個在場外施壓。比如,成功當選議員的人民力量、社民連人士,在立法會的大堂之上發聲,並行使否決權;「傘兵組織」則在立法會大堂之外大搞
遊行示威,施加壓力,把聲勢搞大,引起社會關注。http://i.guancha.cn/news/2015/11/23/20151123132047991.jpg

「女神」雖「本土」,中國PS術也用得爐火純青


期待期待,香港人好好乾,望有生之年,在特區也能投票。


推薦閱讀:

911紀念日使用的美國國旗為什麼是爛掉的國旗,此國旗出自何處?
在德國(更新:法國)發表同情或支持納粹的言論會觸犯法律,這是否算是破壞言論自由?
如果變成共和制,澳大利亞是否會換國旗?
中國大陸包括港澳境內,哪些地方或場所被允許合法地懸掛中華民國國旗,即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我很想去看看?
如何看待美國一父親寫公開信譴責「新納粹」兒子?

TAG:香港 | 城市 | 政治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