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的b、d、g 究竟是清音還是濁音?
一般的語言學教材都認為英語的b、d、g是/b/、/d/、/g/,是濁音;但是有人說其實是/p/、/t/、/k/,是清音。我個人感覺比起西班牙語和法語,英語的b、d、g聽上去的確像清音,但是跟漢語拼音的b、d、g又不盡相同,那究竟是清音和濁音?
英語為母語者又是怎麼區分b和p、d和t、g和k 的呢?靠的是送氣不送氣,還是清濁對立?
補充一個非母語使用者的例子。
吳語母語者通常會把英語的B、D、G發成濁音,有時甚至會把B、D、G當成吳語中讀濁音的字進行連讀變調,儘管他們未必能說出濁塞音與不送氣清塞音之間的區別。
以寧波為例,「B超」在寧波話中一般音同「皮超」[bi22 ??io53];年紀較大的數學老師在用普通話授課時通常會把BD說成「皮D」[bi22 di53],把「DF」說成「地F」[di2 ?f53]。在這些例子中,當「B」「D」「G」是詞語的首字時,按照寧波話連讀變調中首字是陽舒的情況進行連讀變調。
註:雖然寧波話的濁音在詞首是清音濁流,在母音之間是真濁,但它們都可以被分析成濁音的音位變體。濁音,送氣對立。
1 ,標準意義上是濁音,但不代表語流里一部分人讀請。2,雖然沒有普遍性但舉2個例子。看過一個節目,拉美人教美國人讀西語拉美人 buenas tardes 美國人 buenas thardes拉美人 hola todos美國人 hola thodos很明顯這個人是送氣對立
第二個是一個中國記者教美國孩子讀燈籠孩子讀的是濁音(記者當然是清音不送氣英語中分別b,p等塞音靠的是
1. 詞首、詞中主要看送氣與否2. 詞末還要靠前面母音的長短來判定,如bed和bet。speak,star,sky中的p,t,k實現為不送氣。如果把詞首的s切除掉,英語母語者聽到的會是beak,dar,guy,而非peak,tar,kye。
也就是說,英語中的塞音是沒有清濁對立的。清不送氣和濁音都是b,d,g可能實現的形式。詞中的b,d,g更容易實現為濁塞音,詞首隻有b更容易實現為濁塞音。d和g在詞首不太容易實現為濁塞音。
當然,英格蘭北部有一塊地方的塞音是靠清濁對立來區分的,與荷蘭語、西班牙語、法語一致。其他絕大部分地方的英語都是靠送氣與否來區分的,與漢語普通話類似。給個我自己學習英語中遇到的情況吧,可以作為參考。
閩南語中有一套由鼻音變化而來的濁塞音/b/、/l~d/、/g/,其中/d/一般只在後接(前)高母音的時候才會出現。關於/l/和/d/的關係,已經有人在研究。這是前提。
小學學英語時,由於老師沒有教發音方法,自己練習發音基本靠模仿錄音機的聲音,就難免用自己的音系套在英語上。在我的口音里,清輔音p/t/k依舊是/p?/、/t?/、/k?/,此外b/g也不變。其他幾個相關的輔音,則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英語的d一律念為/t/,清th(/θ/)念為/s/,濁th(/e/)在後接前高母音時念為/l/、其他情況念為/t/。例如this念為/lis?/……
後來我也想了一下自己這個情況,認為是這樣的。英語中的濁塞音有一定的濁音成份,但沒有閩南語那樣明顯,對於b/g這兩個閩南語中存在的輔音,就可以很好地識別出來;而閩南語中/d/僅僅是作為/l/的變體出現,英語的d又沒有「那麼濁」,於是就沒有被識別出來。
英語中的濁擦音要比濁塞音更「濁」。我將所有的/e/都識別為/d/,在後接前高母音的情況下,將之轉化為變體的/l/。在接其他母音時則用/t/近似,原因是接其他母音時/l/轉變/d/的概率極小(或者說不會轉變為/d/)。
我沒有去細緻了解過英語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但就我個人感覺來說,英語可能是處在一種濁塞音清化的過渡狀態。為了將不送氣清音讓位給濁塞音,原來的清塞音送氣化(我也不知道古代英語的清塞音是不是送氣的,但我覺得是不送氣的,因為有ph/ch(/k/)這樣的表記)。同時英語的b/d/g正處於不送氣清塞音和濁塞音的疊加態。就是今天的這個樣子。
談談漢語的清濁音的問題吧。
由於漢語沒有和日語,俄語那樣的清濁對立,所以很多中國人不能夠很好地區別清濁音,但是現存的很多方言其實是有很多的濁輔音,比如我的母語閩南語,就存在濁輔音b,g,z,所以其實閩南語存在清濁對立,舉兩個不送氣清音與濁音的對立的例子,比如「哥」(ko)和「鵝」(go),排(pai)和「眉」(bai),但是之前看到很多人的對於閩南語濁音的描述是,閩南語的濁輔音是來自其鼻音,其實我一直不能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實際上,閩南語中的濁音發音,並不存在鼻音,檢驗是否是鼻音,可以捏住鼻子,如果是鼻音,你會發現你很難將聲音完整地發出來,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以閩南語為母語的人,你可以試一下,即使你捏住鼻子,你完全可以很正常地發出「武」「買」這樣的濁音,所以我得出一個也許不是很準確的結論,閩南語的濁音,和英語,日語的濁音差別不大。
我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其實是因為,我發現日語假名的發音,其實和閩南語很相似,至今我聽過一個最明顯的是平假名 ぶ ,其濁輔音「b」的發音方式和閩南語「武」的發音方式是一樣的,再譬如g行假名中,除了 が 之外,其餘的四個假名均和閩南語的發音方式相當接近,(注意這裡討論的不是g行假名的鼻濁音,而是標準的濁音,並且單純討論其發音方式,即發輔音時聲帶是否震動的問題,忽略聲調)。
然而,日語並非所有假名的發音方式均和閩南語接近。我在此之前聽了大量的影視,歌曲和很多日語的教學視頻,我發現這樣的一個規律:
ba行假名,基本上與閩南語無異,但是有一個特別的現象是, ば 在 ければ 中,其輔音b的發音方式和閩南語非常接近,但在 そば 中,聽起來確更加接近不送氣清音。 ga行假名,除了 が 之外,其他假名的輔音g和閩南語非常接近,但是唯獨 が 特別奇怪,其濁輔音g和閩南語的g還是有比較大的差別,聽起來,更像不送氣清音。 za行假名中, ず , じ 的發音聽起來更像不送氣清音,然而ざ , ぞ , ぜ 聽起來確非常接近閩南語。
其實不止一個人都覺得閩南語的濁音其實很濁,濁到即使非母語者也能夠感到明顯的不同,比如在汕頭市區口音中,哥和鵝的聲調相同,但兩者,一個是不送氣清音,一個是濁音,我曾經將這兩個字說給我那些說官話的同學聽,即使我說得很快,她們也依然能夠感覺到兩個字的發音不一樣,而不會聽成是一樣的音,也就是說閩南語濁音VOT一定是小於0的。
同樣的英語也存在這方面的問題,以前我的那些小學和中學英語老師,可能是受到母語的影響,在發到blue這個單詞的時候,其輔音b發得和閩南語的b一樣濁,可實際是,在我這個10年的英語學習中,我聽過無數遍不同人老外的發音,我發現blue的輔音b聽起來更像是不送氣清音,如果用閩南語來給這個單詞注音,應該是「哺魯」而並非「武魯」,因為「哺」在閩南語中是清音不送氣,「武」是濁音。
在2010年北大中文論壇,曾有人發過一篇名為「 我們再來談談清音與濁音 」的帖子,其中就有人說過英語濁音清化的問題,由於無法貼鏈接,有興趣的可以直接百度「我們再來談談清音與濁音」。大致的意思是說,英語濁音的VOT和漢語的不送氣清音的VOT接近,甚至有些老外也不能區別普通話裡面的b,g,d究竟是清音還是濁音。
關於清濁音至今對於來說依舊還是一個謎,因為其他語言不是我的母語,所以我無法很清楚地了解他們具體的發音,只能從聽感上進行判斷,但必須要了解的是,閩南語的濁音究竟和其他語言的濁音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閩南語的濁音和不送氣清音差別很大,即使是非母語者也能夠感知?如果哪位知友懂閩南語又了解清濁音,希望您能夠在這裡提出您的看法,我不是學語言學的,所以如果您是這方面的專家, 還請您給予指導。
最後貼個鏈接及其部分內容
潮州話_百度百科
正如其他閩南語方言,潮州話是少數有濁塞音(濁爆破音)的漢語方言。然而,潮州話與吳語和湘語不同,其濁塞音並非源自中古漢語的濁阻礙音,而是來自其鼻音。故此,濁塞音 [b] 和 [g] 其實分別是前鼻化輔音(Prenasalized consonant)[?b] 和 [?g]。
之前有一個日語假名的發音網站。我驚奇地發現,上述提到的がずじ,在這裡竟然發得很濁,聽感上也和閩南語無異,我認為是當時錄製這個音頻的人可能是為了體現濁音,防止外語學習者區分不了濁音和清音不送氣,所以才故意發得那麼濁吧。
以下是該網站的鏈接:Teach Yourself Japanese
如果你們仔細聽,就會發現這裡的がずじ發得和平時日本人講的很不一樣,這裡非常濁,然而日本人通常在對話中聽起來卻很清,感覺輔音聲帶幾乎不振動,VOT幾乎接近0
英語b、d、g只有在前後都是濁音時才會是濁音,比如adapt的d,在兩個母音之間,所以是濁音。像bed的b和d則是清音。
單獨做語音來講,bdg當然是濁音。但是放在具體單詞的環境中就複雜了,就不用糾結這個這個問題了,因為那時讀音規則的事情了。就比如discussion,明明是c,可是讀/g/音。這還是小事,那明明單詞中有那個字母它卻偏偏不發音,找誰說理去?比如know中的k-,psychology中的p-或者climb中的-b等等。
不過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英語是歐洲語言中拼寫和讀音最不一致的語言。
補充一下清濁的觀點。
個人認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這個「清濁」的層面。
就音系學角度看,清濁只是從功能角度出發,即能形成對立。從題主的問題來看,好奇的是音系學角度的清濁概念是否與語音學上的清濁概念相對應。 如果是語音學角度,清濁看VOT(塞音除阻時刻與聲帶振動時刻的差值)一般就可以了。
具體可參考Peter LadefogedKeith Johnson的《語音學教程》p161,書上對幾種語言音系學上的清濁塞音進行了測量與比較。(暫時沒法放圖,請自行翻書查閱)關於VOT值的說明:若VOT&>=0,表明該塞音是語音學上的清音(表示聲帶沒有進行振動,VOT達到一定數值還會感知到送氣段);若VOT&<0,則為語音學上的濁音。
結果顯示,英語音系學上的塞音[b ph]的VOT都大於0,都不是語音學意義上的濁音,但是兩者在VOT值上確實有差異,0& 至於怎麼感知這幾組塞音,好像是另一個問題了。就不瞎說了。
濁音。
其他答案中提到現在有些英語母語使用者也不能分辨清音和濁音,這個存疑。我認為由於語言本身源流上的差別,英語母語者對清/濁音或者送氣清音/不送氣清音是相當敏感的,不會弄錯。
Quora上有過這個討論,As a native Chinese speaker, I always hear that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pronounce #x27;spill, still, skill#x27; as #x27;sbill, sdill, sgill#x27;. Why?
這個問題下面有很多有價值的分析。這裡簡單引用一些主觀感受方面的答案
As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I do not hear those pronunciations with a "b," "d," or "g" at all. I hear them pronounced only as they are properly spelled, aspirated but not voiced.
As someone who is fluent in English and doesn"t speak Chinese, I don"t hear it that way from Americans/British and I don"t say it that way.
雖然嚴格上來講應該發成濁音,但是據我的語言學教授(美國人)講某個調查證明有相當一部分美國人會把gbd發成不送氣的清音。另外我自己試過,我講成不送氣的pkt我室友(美國人)會識別為bgd。
英語是送氣還是清濁對立區分意義,已經是不同人個人習慣的問題。。
趙元任留美就發現。很多美國佬講,國際音標的 p 是 「英語」 的 b ,p?才是 「英語」 的 p。。。
所以這是一筆糊塗賬。
所有清音讀送氣的日耳曼語都傾向於用送氣不送氣區分意義。清音不送氣的日耳滿語,若濁音不清化,則清濁區分意義。。若在比基礎上濁音清化,則只剩下一套,談不上對立(德國南部瑞士奧地利 的 阿勒曼尼語 巴伐利亞語 就是如此)
就英語語音來說,[b],[d],[g]毫無疑問為濁輔音。
就題干所述「對應[p],[t],[k] 其實是清輔音」,我不敢苟同。
首先確定一點:[b],[d],[g]對應[p],[t],[k],前三個是濁音,後三個清音。
其次,在某些單詞發音中,清輔音的發音會「不送氣化」(原答案寫濁化,不準確,謝知友在評論里指正),但其音標標註仍為清輔音。
最為常見最典型的(貌似我也只記得這一種)就是[s]音後的清輔音發音會不送氣化。
如:
school /sku?l/ 但我們讀的音不是/k/,也不是/g/,而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同樣的還有stupid, spoil, spark, score, sketch, star.....推薦閱讀:
※美國的黑人英語是否存在一種口音?
※西語中的清音和濁音聽的時候是可以分辨出來的么?怎麼才能讀清呢?如p/b d/t
※初學義大利語有哪些書以及相關應用可以推薦?
※如何評價全球說這個語言學習平台?
※為什麼語言中一個意思有好多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