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亞這件事,投資者如何在一開始就能了解到公司是否可靠?

最近泛亞出事,看了好多文章說是旁氏,但是都沒有任何人提到,在出事之前如何鑒別這個交易所是否野雞,是否龐式。所以請大神們來講解一下,如何分辯一家公司的運行模式?以及是否靠譜。


禁止未經本人允許轉載!!!!尤其是某些不要臉的微信賬號!!!

這個我要佔坑回答,因為這個案子我從年初二月份一直跟蹤到現在,和年初「小額網路詐騙」一起折騰了半年,終於提前兩三個月進行預警,化解剩餘風險,各種風險提示既明顯,又模糊,有時間一定好好回答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認識「泛亞有色貴金屬」是2015年3月時候,那時候主要是做一個行長的離任項目,「泛亞」的飛單就逐漸出現在我們面前,其實這事一開始不是我,我當時在做我發現的一個疑點跟蹤,也就是「小額網路詐騙」的監測,主要是監測新型支付手段如微商詐騙一類的,這個手上有例子,只需要總結特徵,編寫個模型,跑跑量,然後給反洗錢做個預警就行,對我這個銀行內部審計菜鳥來說,這個梳理已經很讓我摳頭了,但是離任項目組是在沒人了,我就被抓了壯丁,我也是慘呀,扛磚的命。。。。。。

剛來項目組,就被安排了個活,梳理離任行長的個人明細賬,然後發現行長好有錢,我好羨慕好嫉妒,好恨,我喝了一口白開水,然後看看所查行長大人有啥投資渠道沒,讓我這個屌絲開開眼界,翻著翻著就發現行長和「泛亞」貴金屬來往頗多,看來我貌似發現賺錢的真諦了,我就興匆匆的在度娘上搜索了下「泛亞」。

當時的「泛亞」(2015年3月20日左右),我在百度翻了30多頁,翻出去Google也看了下(Google沒多查,因為一是翻牆速度太慢了,二是畢竟是銀行內部網路,雖然有外部網路口子,但是也不好太明目張胆,三是那時候信息安全查得緊),一點不良輿情也沒有,而且看起來真的很賺錢,但是越看越不對勁,不對勁在哪我說不上來,(現在想想我突然意識到了,一個投資交易平台一點負面輿情都沒有,未免有些不符合常理,從證券保險期貨各種交易平台,哪個不是網上「炮轟之地」),沒有不良信息,從一些白描信息中,其實還是透露出了一些隱隱約約的消息,首先最讓人震撼的是

「2015年3月15日的雲南省省委副書記,仇和,涉嫌嚴重違紀違法」

「2010年X年28日,泛亞正式解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仇和在27日會上動員。。。。。。」

而且當時搜索「泛亞」和「仇和」時候不光是關於貴金屬還有關於一系列各種泛亞的概念被「落馬」領導仇和提出,我其實當時就懷疑「泛亞」的政府背景是不是涉及仇和,仇和的落馬對於他倡導的泛亞貴金屬交易平台是否有衝擊?衝擊有多大?

隨後結合相關信息和離任審計行長的個人明細賬向主審彙報,得到了更加勁爆的消息。

此行長在支行2014年上半年,強推「泛亞貴金屬」,並且該支行員工所有都有涉及,並且下發營銷任務,並且在去年即2014年6月被省分行行長叫停,並以「涉嫌違規經營」處理,據小道消息說,此離任行長被一頓臭罵。這典型是「飛單行為」,在尚未得到許可情況下,強推未經授權理財產品半年之久,逆程序操作。現在看來省分行行長當時的決定相當明智,否則真的後果不堪設想。不用多說,這次該行行長的離任報告可是有東西寫了,剩下的就是對以前未處理完全的剩餘風險進行處理,即使去年7、8月份處理過此事,今年清理仍然還是有上千萬的剩餘風險。

隨後的處理,並沒有因為這次離任,「泛亞」調查就停止了,對涉及交易的特徵進行梳理,對於我行涉及「泛亞」客戶。

一是,資金流向集中於在廣東分行三個結算賬戶,後來事情爆發,廣東分行確實與「泛亞」合作過,但是總行沒有在全國設立統一的結算渠道(這點中國銀行就蛋疼了,不僅是設定結算通道而且還從總行層面推行「泛亞貴金屬「交易平台,致使現在本省中行門口天天被人堵門)。

二是,私下問了做期貨的朋友,「泛亞」有些貴金屬趨勢和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化不同步,作為一個貴金屬交易平台,但是其宣傳更像是一種理財產品,這又是熟悉的手法熟悉的味道,先前的理財產品騙局案例,往往就是拋出一個「大概念」,一個很誘惑利率,但是實質還是吸取資金,但是資金用途不明確,模模糊糊。

三是,地方性批准的交易平台,不是國務院批准的,大多是背靠政府背景,就像前面的雲南省官場地震,「泛亞」不會沒有什麼反應,我曾經問了下雲南的同事,他們只是說知道這個這個事情,然後我們就愉快的聊起了妹子之類,果然跑偏了,不過還是抓住了幾點,「泛亞貴金屬交易平台」確實有很強的官方背景;涉及泛亞的客戶曾因為收益問題鬧事,但是網路疑點負面輿情也沒出現。

結合以上判斷,領導大人說,這樣的交易平台其實相當危險,不出事啥事沒有,但是一旦出事絕對是大事,就看什麼時候炸了。

果不其然,在今年6月到7月期間,爆發的起點是因為「泛亞」的贖回不暢,隨後變成每日限制支取,致使各省參與泛亞客戶開始上訪,圍堵銀行事件,本省最受其害的就是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直到今日,中國銀行仍然每日都有客戶圍堵在門口。本行因為前期的預警成功避開此次危機,那位行長已經被「開除」處理,連帶著那個支行所有員工被折騰了兩個月。

「泛亞」這個事情發展到今天,缺口巨大,涉及人員眾多,已經不是很好收場了,我們干銀行內部審計的從越來越多的案例可以看出來,隨著經濟下行,潮水落了,可以看出來誰沒穿褲子。隨著利率市場化銀行存貸被壓縮,銀行作為穩健低利率的保值方式不太適應一些風險偏好激進的投資人。

但是我真心給這些朋友說一句老話:

現在錢不好掙,騙子越來越多了!擦亮眼睛,別投資那些自己不清楚的東西!


謝邀,泛亞這件事看起來比想像中還要複雜一點,因為他們包裝的相當精美,而且又牽扯了當地政府大量的灰色資源,還進到銀行渠道的理財產品,這本身就是一種背書。

鑒別這類騙局,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還是比較難的,特別是金融體系外的人士,對目前的風險定價幾乎是盲目的,大規模的高利率理財產品,扭曲了目前市場對於風險的認知。泛亞13%的收益率,在市場認知中,是屬於「正常」區間內的。

想起以前周小川的一個演講,在經濟順周期和經濟逆周期,壞賬的表現區別很大。真要說規避風險的話,我認為,第一,要避開認知範圍外的投資品種,比如銦這種東西,冷門品種,容易價格操縱。第二,要用常識去鑒別其中的蹊蹺,比如以前我看康寶萊的產品,官網比ebay賣的貴,居然還宣稱官網產品賣的好。包括像泛亞的交易所價格,一直高於現貨價格。 第三,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保證在極端情況下有逃生通道,並且認識到風險和流動性以及利率的關係,前者基本上和後兩者成反比。第四,避開野雞交易所,山寨理財公司,二三線城市弱監管區域。目前貴金屬交易所正規的只有「兩所一櫃」,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銀行櫃檯。

大致就是這些,想起來再補充吧。


簡單粗暴點,凡是超過貸款利率兩倍基本都是騙子,那麼好的事情輪不到你;

隨時進出的基本都是騙子,那麼好的待遇輪不到你。

以上


泛亞的「日金寶」模式其實就是龐氏騙局。

主要有三方:賣家A,買家B,和日金寶投資人C。

賣家A:其實就是以生產廠家為代表的莊家,通過操縱交易所市場,把市面上10元的貨物炒到20元,然後10元從外面市場買進,20元賣給買家B。

買家B:以20元價格買入貨物,但並不立即付全款,而是只付20%定金,也就是4元而已,其餘16元差價由日金寶投資人C墊付。買家B支付給日金寶投資人C年化13%的利息。

日金寶投資人C:借錢給買家B,先付出了16元,然後獲得年化13%的利息。

從以上已經可以一眼看出來賣家A和買家B都不是什麼正經的貿易人。

假設這時有些狡猾又存心不良的人,他同時開了一家賣家公司A和一家買家公司B,把貨物從賣家公司A賣給買家公司B,A凈賺10元,然後買家公司B一年到期後直接惡意破產,B損失4元加16×0.13=2.08元,總共他就賺了大概4元,而初始投資為10+4=14元。而日金寶投資人C付出16元,只留下一堆值10元的貨物和2。08元的利息,凈虧損4元。以上的流程可以無限制的玩下去。

泛亞交易所實際上是開了一個期貨交易所,而又沒有按照期貨的規定對買家B的支付能力進行嚴格審查和要求其提供擔保,而讓這些騙子公司A和B大行其道,最終必然造成日金寶投資人C的巨額損失,甚至血本無歸。


泛亞的騙局精巧之處就在於,給投資者的收益,來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然銀行豈會中槍。本人金融從業多年,可以負責任的講,泛亞的交易模式設計的非常高超,不是局內人,拿不到關鍵數據,很難非常超前發現泛亞有問題。

1.說泛亞是野雞交易所的,有多少是馬後炮?你會認為全國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是野雞交易所么?

2.查網站問朋友,泛亞是全國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所,政府鼓勵,媒體報道,銀行銷售,運營也有幾年時間了,以前的投資者全部正常兌付,沒有不良記錄,如何提前發現

3.說泛亞收益高,所以不能投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可是,這個收益率並不特別離譜啊,和有些正規公司的差異也不多。

4.對於窮根究底的人士,泛亞也解釋的很清楚,給投資者的收益來自交易對手的延遲交收保證金,罰息是年化18%,因此支付13%輕輕鬆鬆,來源清楚明白,而且交易對手有保證金押在交易所,確實低風險啊。

唯一的反常點和破綻,就是泛亞平台上,買方交收量長期低迷,有多少人能提前發現呢?

設計精巧的騙局,確實很難拆穿,不然怎麼說「君子可欺之以方」?肖剛同志還說過,銀行理財是龐氏騙局呢。當然,這是他的一家之言,讀者可以自己判斷,筆者是不認可的。唯一能避免以後中槍的方法,是找靠譜的機構投資,找靠譜的人諮詢,指望讀讀產品說明書就搞懂一個產品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的是無風險的高收益,但請想想自己何德何能,為何別人會送錢?厚德才能載物,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如果一定要賭一把,請分散投資。請牢記「你想著他的息,他想著你的本」。

附:

大白話解釋泛亞模式,為什麼說是龐氏騙局?

泛亞首先宣傳自己是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平台,然後對投資者說,我平台上有些買家想買貨,但錢臨時周轉不開,他們想找你借款。你如果借款,收益率13.68%,而且隨時能夠取現。這些買家暫時付不了全款,但是還是很有實力和誠意的,他們委託你買來的貨,會先付20%押金做為他們一定會買貨的保證,屆時他們付全款後,你再把貨給他們,也就是押120元找你借100元,付你利息13.68%,你借么?

如果有真實的交易量,有真實的買家,這個模式問題不大。但問題是委託你買貨的買家是假的,你的貨賣不出去。你是幫一個莫須有的買家買了貨,沒有銷售,沒有回款,你的錢自然也沒有辦法增值,你贖回的本金和利息自然都來自於你自己和新投資者的錢。

具體講,你投資買貨的資金,供貨商能拿走80%,剩下的20%泛亞就留下來了,你的贖回款、你的利息、泛亞的收入都從這20%裡面出,不夠的地方就拿新投資者的錢墊付。因為這個模式本身沒有可能帶來收入,只能是新投資者的錢還舊投資者的錢,因此是龐氏騙局。

QA

1)為什麼泛亞的稀有金屬沒有買家?

因為泛亞交易所的稀有金屬價格長期比其他交易所的價格貴30%左右,所以很少有買家在這個平台買稀有金屬。有知友計算過,「以2013年5月9日為例,根據泛亞公布的數據,賣方交收申報量為894萬手,而買方交收申報量則僅為4.96萬手。買方交收量僅為賣方交收量的0.55%。」

2)為什麼泛亞的價格這麼高,沒人懷疑么?

這就是文中開頭講的了,泛亞宣傳自己是最大的稀有金屬交易平台,它的價格是真實的,其他交易所的價格是虛的。因為稀有金屬確實很專業,大多數人連怎麼查價格可能都不知道,而且商品涉及到成色的問題,普通大眾都是兩眼一抹黑,泛亞怎麼說我們怎麼信吧。

3)供貨商只收80%的錢也干?

泛亞的價格高,打8折後,供貨商收到的錢和其他渠道差不多,因此願意只收80%的錢。現在經濟形式不好,商品滯銷,能做一單是一單。

4)泛亞為什麼要付供貨商80%的錢,不把所有的錢都留下來呢?

因為它圈錢也要有個名目啊,總不能對投資者說,你們把錢給我吧,我給你們13.68%的收益,如果沒有投資項目,你會投資么?投資稀有金屬和收儲就是泛亞的名目。

那有沒有能夠一分錢都不吐的龐氏騙局呢?有,涉案達500億美元的史上第一龐氏騙局就一分錢不吐。主謀麥道夫曾是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董事會主席,他利用名望和年輕時的投資業績忽悠大家投資他,然後他拿新投資者的錢還給舊投資者就可以了。

5)泛亞不擔心新投資者的錢跟不上,不足以償付舊投資者的錢么?

資金跟不上就是泛亞破滅的原因,為了保障資金能夠接上,泛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以商品成色無法監控為緣由限制非會員供貨,投資者募集資金的投資速度受泛亞控制等。

泛亞被揭穿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股票行情一路上漲,讓公眾越來越看不上泛亞的收益了 ,進來的錢少了,資金鏈斷裂,投資者無法提現,泛亞也就被揭穿了。

6)交易所的多單是哪裡來的,為什麼這些多單不收貨?

泛亞有色的分析師張立福曾透露:「我們泛亞有色有這個獨特的生產商回購制度,就是說你拿回全額貨款之後,還要求你在電子盤再拿出20%的錢開一個多單,所以說賣貨不會把價格打壓下去。」所以很清楚,開多單的是供貨商。換句話將,供貨商賣出貨物後,又開多單表示想把貨物買回來。

也就是說,供貨商先把貨賣給投資者,然後得到全款,拿走全款的80%後,剩下的20%被泛亞要求開一個多單。由於在泛亞平台上賣貨所得的80%已經和其他渠道一樣,因此供貨商可以同意泛亞的安排。但是這些人是供貨商,他們就是賣礦的,你讓他們成為真實的買家再把礦買回去,難度有點大。

(7)多單不收貨,有什麼影響?

投資者受委託買入並持有貨物後,泛亞會為其開一個空單,表示投資者希望出售這批貨物,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正常的交易就要求投資者賣貨回款。同時,前面說過,泛亞會讓供貨商開多單,表示供貨商想買貨。這時,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個多單和一個空單,表示一個想買貨一個想賣貨,交易就撮合成功了。

唯一的問題是,供貨商用20%保證金開了多單,但他並不會付全款買貨。根據泛亞設計好的交易規則,如果預定了貨物,又不付全款買貨,買貨方就需要向售貨方支付每日萬分之五的延遲交收補償金,這個補償金就是泛亞宣稱的投資者收入的來源了。


如何遠離理財騙局

原創 2016-05-24 Kane 股乎

今天 Twitter和fb上都在刷泛亞騙局受害者圍堵昆明市政府維權的事情,因為之前一直有關注相關的事件進展,說句實話,有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這起典型俗套的龐氏騙局,披上了政府部門背書的外衣,在國內卻大行其道,其背後卻折射出很多社會矛盾,首先是民間存續資金與投資門檻的矛盾,契約精神與契約保護的矛盾,公權監督與公權背書的矛盾,日漸增長的投資需求與投資理念的矛盾.

試問,一個年化收益遠超百分之十的產品怎麼能做到穩定收益而不附加風險,如果高風險蘊含著高回報,投資者本身如何去對沖規避,或者通過合同細節來了解進而準確判斷取捨. 這都是怒其不爭的內容,一個口口相傳的接力遊戲,一旦最初的投資者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收益,就形成了民間口碑,加上準確的營銷投放人群,就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套局,而當新進資金,也就是新的接力人無法帶來足夠的資金溢價滿足場內需求時,瘋狂的擠兌就會導致莊家直接跑路,接力遊戲結束,最後一棒的殺傷力有多大,完全·取決於做局者的良心,所以,請在決定要購買高風險高回報的理財前,大叔大媽們,你們供養讀書多年的子女現在就派上用場了,你們可以看不懂那些故作繁瑣的文件條款,逼著這些多多少少對社會事件敏感高,互聯網意識強,懂得分散辨析的年輕人去仔細閱讀相關合同細節法律條款,選擇可以接受的風險收益,盡量規避三無理財公司,他們要是不幹,就拿這是你們老婆本(嫁妝錢)威脅,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輩子的積蓄,一定要慎而又慎,任何年化收益遠高於平均值的產品都應該提高警惕,尤其是銷售端和藹可親,熱情洋溢,送禮送油,上門服務,廣告語激情洋溢,收益承諾胡吹海吹的,這些把成本投放在銷售端過多的產品,後端分析投研的能力就不要抱太多期望了,同理可推莆田醫院,廣告費用高了,都得從患者手裡賺回來.

證監會在泛亞這個局裡背了大包袱,很多不明就裡的受害者上來就盯著證監會罵,覺著投資理財都歸證監會管,事實上,泛亞屬於現貨電子盤交易所,也就是傳統意義的野雞交易平台,歸商務部批審監管,至於其背後的利益苟且之深,篇幅所限,以及害怕被河蟹,暫且不表,跟莆田一樣,搜搜站台的哪些部門就可以多少明白一些.那麼哪些交易平台是正規的呢,我國A股交易所一共兩所:深交所和上交所. 期貨交易所一共四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 其他的都是野路子,地方政府審批的民間交易所,天津兩所名聲在外的天交所和津貴所的區別一定要搞清.至於那些文物,藏品,現貨交易盤,基本都是野盤無保障,十分不建議碰,黃金交易唯一國字頭的就是上海黃金交易所.而新三板的只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其他的比較穩定點有保障的理財大部分是各大銀行推出的專屬理財,合作的另算,收益率雖然不高,但是贖回保障性強,跑贏通脹不難.

至於股票,講真,證監會真的是全世界最呵護股民的,沒有之一,哪國還能弄出國家隊救市,公募不能減持的托市方法,理智看待股市,明確投資目標,做好止盈止損線,正確看待回撤幅度,將股票當做投資組合的一種,合理持倉,其實保證年化十個點不難,實在怕麻煩,就去買保守策略輪的基金比較合適,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里,更多是指投資的多樣性.

那麼在明確了投資標的的選擇後,接下來就是一個心態的考量,忌貪忌內幕,真有發大財的機會,巨額投資回報的機會,為什麼會輪到你,除非提供者對你有所求,否則,就該思考一下,這個機會是否帶有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內部定增,內幕消息這種,千萬遠離,爆破頻發的地方,而且錢跟人情一起沒了是大概率.

我在這裡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近些年看到很多家庭將繫於一身的全部積蓄或輕信或貪婪的投放到所謂的高回報產品里,血本無歸,很多家庭因此破裂甚至有人失去生命,我不是什麼道德高尚的人,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寫了這麼多文字,無非是想盡我所學,多幫助一些人,這也是我學以致用的目的,對於P2P,擔保公司,民間理財,民間借貸,無論是親朋故舊,還是同學好友,一旦向你推銷以上的任何一種名並許諾短期高收益,直接拉黑.一點血汗錢,買保本息的理財或遠期兌現的保險,跑贏通脹再考慮盈餘做風險向的投資,不要被會飛的餡餅坑了.

如果你覺得本文有用,請多分享,每多一個了解的人,或許就少一個家庭的悲劇.

啪啪啪啪啪啪啪

掌聲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


保本年收益5%以上就是詐騙毫無疑問,有收益5%以上的不是騙局,但是這些通常不會在合同裡面承諾保本。所以這種年收益10%以上還保本的,妥妥的騙局

0壞賬你信嗎?反正我是不信


1. 投資稀奇玩意,概念「高大上」,故意讓人不懂

銦已經被泛亞科普了。類似的例子:奇石,奇茶,奇葯,奇木,奇香,奇草,奇酒,奇獸。

騙子也在與時俱進,量化投資 股權投資 海外投資也加入了豪華陣營。

P2P的奇葩投資更多,憑良心說,你看得懂P2P在幹嗎?

2. 價格無法評估

黃金有公價,你說一塊奇石怎麼估價?你估1個億,我認為是建築材料。

3. 量少 操控 壟斷

郵票 古錢幣 書法 字畫 玉石

4. 辦公場所極其奢侈

陸家嘴 新天地,場面功夫做足。讓人誤以為實力雄厚,中國人就愛吃這一套。

5. 看不到資金去向

錢不打到第三方託管賬戶,極其普遍。圈了錢其實做高利貸,或填窟窿。

6. 打著代理商的帽子,其實就是二道販子,把規則改得面目全非,代理商的名聲已經臭掉了。

7. 抬頭宏大,比如國際投資公司。官網上,公司牆上幾十個野雞監管。

8. 高發地帶,沿海以有福建為最重,再次強調 福建

內地多為資源省,錢多人傻,山高皇遠。


這年頭活著真要好好學習,要學醫,防止被醫生騙;要學理財,防止被銀行蒙;要學法,防止被律師黑;要學化學,防止被食品毒。

那麼問題來了,監管部門是吃屎的啊!我交的稅是餵豬的嗎?


14年陪一個金融的大哥會見泛亞的某工作人員,她極力推薦泛亞的模式。聽完後,我很疑惑,覺得不對勁。就問大哥泛亞這麼牛,咋我感覺不對勁呢?大哥說,泛亞就是騙子。

我當時仔細分析了一下,如下:

1、泛亞把稀有金屬囤積起來,讓大家自由交易。

2、進來的資金可以獲取高額收益,年化18%甚至更高。

3、進來的資金太多泛亞甚至要進行抽籤,每天限制流入的資金。

4、進來資金的高額收益取決於稀有金屬將來會大大的值錢。

5、但是稀有金屬能達到每年18%甚至更高的速度累計增長嗎?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

綜上,這麼大的體量的資金,收益快趕上民間高利貸了,所有的收益都是後入的資金補前面的,最後一筆資金要想退出,只能寄希望稀有金屬大漲價。。。如果沒漲怎麼辦?對不起,這堆稀有金屬給您,可值錢了,上到造飛船火箭下到造電動車手機,都離不開的。。。

這讓我想起來了民間的賣墓地的,一個道理。

1、找塊地囤起來,建個寺廟,挖個地宮,整了幾十萬個存骨灰盒的牌位。

2、號召大家買牌位,一個牌位這個月賣1萬,三個月後賣2萬,而且進來的資金還可以獲取高額收益,年化18%、30%、100%甚至更高。

3、進來的資金太多甚至要進行抽籤,每天限制流入的資金。

4、進來資金的高額收益取決於這個骨灰盒牌位將來會大大的值錢。

5、但是骨灰盒牌位能達到每年18%甚至更高的速度累計增長嗎?用屁股想都知道不可能

綜上,大家懂得,寺廟、地宮根本不值錢,未來能漲到哪裡去?一個大城市百萬人口,一個地宮能建幾十萬個牌位,瞬間死一半都綽綽有餘的夠。所有的收益都是後入的資金補前面的,最後一筆資金要想退出,對不起,沒錢,要不您把這幾百個骨灰牌位拿著吧?


高收益

低風險

再加一個門檻低

這三個基本概括了所有高危理財產品的優點

三個有兩個就要有警惕心理

三個全有。。。

他為啥不找大資金賺大錢找你

利息高是因為不缺這點利息,你要的是利息,他要的是本金


會上個當的人,都是愚蠢的賭徒。

不上這個當也會上別的當。


話說單九良是那個意馬國際的董事長, 去港股看看意馬國際 就知道是什麼股了, 這種股的董事長開的交易所你敢玩?

投資和交易研究參與者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只能說這個破綻百出的騙局屬於姜太公釣魚,信者恆信之!

1)投資收益率畸高,要知道這是分給你的。就算55開,起碼也得總體30%以上的收益了吧?哪有材料市場單邊波動30%一直持續的,炒房也不過如此了,房產好歹是個剛需啊。

2)信用背書號稱是國家儲備,卻沒人想過放在全球連個P都不是。

3)號稱壟斷資源獲取定價權,但是卻沒想過一旦某資源稀缺,必定會有科技或替代資源出現來推動社會前進的。近在眼前的頁岩氣和新能源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再倒退一步說,這是交易,交易就是你想買入囤貨搞壟斷,對手也得願意配合你賣出讓你進行壟斷才行啊,不是么?

4)產品屬性決定這玩意兒既不能私人交易也不能私人擁有,所以買來幹嘛呢,連個起碼的操作價值都沒有。

5)最後這個信用和屬性的背書也是可笑的一塌糊塗,重要性和背書信用度是兩個概念啊。就好比我瞎說我拿長城做低押物,東西是很重要,也很靠譜,沒有腿跑不了,真要估個價,是無價之寶。但是我要耍賴起來,錢我拿了,抵押物你拿去。我敢給,你敢拿么?


不能,因為投資人一開始就沒腦子,有腦子就不會投資,我只知道高風險高收益,高收益高風險,那些宣傳多少收益,零風險的,你他媽的自己怎麼不買不去投資?


如果真的那麼好,間諜都不用做,去炒這個了


說真的,普通大眾肯定分辨不了,要不是出了事可能泛亞的一般員工也意識不到。

政府信用/專業團隊/稀有金屬/平民投資高收益率低風險,以及其他,分分鐘玩死諸位日金寶用戶。

看完了所有答案,有答主說是龐氏騙局。跟龐氏騙局有關的麥氏騙局,連華爾街精英們都是等到麥道夫扛不住主動坦白老子被兒子揭發的時候才恍然大悟,群眾們更不用說了。

所以答主個人覺得, 「理性人假設」(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真的是經濟學中最不科學的假設了...

以上。


我的這篇文章重點說的是關於關於這錢到底是誰賺走了,怎麼賺,老百姓其實不用關心那些虛頭巴腦的尤其已經被某些經濟學家當做謀財工具的宏觀經濟學。重點就是看住錢、賺到錢!

至於泛亞到底倒不倒閉,跟個人有什麼關係,一個實體企業倒閉了還能用庫存沖沖賬,這麼個偽金融公司倒閉了,哭都沒地方哭去,錢沒了就是沒了.........

騙錢和詐騙其實在金融這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政府要不要保護......政府已經保護的太多了,偽機構的大漏洞怎救得過來.......求人不如求己,看好自己的錢才是正事。

文/樂行者 首發於原創訂閱號:樂行者 ID:lxzview

關於泛亞事件本次爆發的有點大,但是如果在這個行業內待過那麼幾年就會對此不是很感冒,原因無他,這種兌付危機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太多了。

任何一個平台倒下大概都是兌付不了,而所謂的兌付危機其實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擠兌危機,就是舊時候銀行常常面對的危機。這種其實跟平台本身的風險或者其誠信度並不是關係很大,當大量出現提款的客戶以後,平台本身的流動性出現危機自然會有這個危機出現。

而另一種則是因為平台本身資金鏈短裂而導致的兌付危機。也就是由於其本身的風險控制能力或者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龐氏騙局式的擠兌危機,而這個危機則是需要消費者嚴加判斷的,因為這裡面含有太多的欺騙以及包裝成分在。

在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理財產品不過是一頁紙,上面花花綠綠密密麻麻的寫著各種名目繁多的用途,但是關鍵信息大多數是周期、利息、保本,這幾個字而已。

在所有的產品出現兌付危機之前,每一個購買者很可能都碰到過身邊的人勸阻。但是然並卵,大部分都是一副怒氣騰騰的樣子好像這些好心的勸慰著是騙子一樣。

我曾經就見過一個老人家,買一份非常不太靠譜的理財產品(某些原因我無法透露這份產品的名字),家裡人都不同意,但是老人家愣是不吃不喝了三天,然後痛罵自己的兒子兒媳之後,所有人無可奈何地讓其老人家將全部積蓄70萬元購買了這個產品。

產品是每月1%的利益,年化12%雖然也不是很高,但是記得剛剛拿到手幾個月的老人家還得意洋洋的跟家人炫耀.......結果一年後一切全無.......

很多所謂的「聖父聖母」會對於這些投資人持有一種奇怪的反應,說什麼為什麼騙你沒有騙我……(⊙o⊙)…這特么的就像小學老師的「至理名言」為什麼他打你不打別人。

而怎麼騙人的暫時先拋開,由於本次大部分衝過來的是散客居多,所以大部分媒體曝光的關於高息、隨時取、保本保息等等這部分欺詐,而這些名目基本上市場上每個理財產品都推脫不掉,並不是泛亞首創。

再加上比如類似「吳曉波」式的所謂財經人士、成功人士靠偷換概念的各種推廣,先各種宏觀經濟學各種雲里霧裡的理論事實講述,然後突然一轉結論說了個微觀經濟學裡面的理財產品《那一年靠股災扛過了金融危機》,一般人很難不上當。

而且有些人以利息高低判斷風險也是醉了.......高息固然風險高,但是低息可不代表沒有風險,很簡單一個例子,一個虛假的年化15%的產品,他隨時可以改為年化5%的產品,改一個字而已。面對這種換湯不換藥的,重點還是要看其平台所投向的產品以及誠信度等等。

每每出了這種事情基本上都是靠抓一兩個領頭羊進行謝罪了事,至於錢那基本就屬於打水漂了,再加上維權時間成本太高,很多也就不了了之了。

金融五行屬性水,充滿流動性,400多億絕對不是憑空而消失,那麼這些錢去了哪裡?到底誰賺走了這四百多億?

老闆固然賺走了一部分,但是肯定不是全部。在這個泛亞平台一推出的時候靠的是稀有金屬高溢價的炒作,也就是老闆氣勢磅礴的準備壟斷某種稀有金屬來造成高溢價。

而各種ZF部門估計也是被這個經濟遊戲搞暈了,因為這裡面靠壟斷某種產品提高其價值里忽略了一個因素,那就是交換價值,任何一個物品都有其本身價值以及交換價值兩個價值屬性,最高溢價空間的壟斷是去壟斷具有高交換價值的產品。這塊論述會比較長,暫時忽略不談。

而這個平台本身在這個偽命題下,其實還是有一大部分人將錢賺走的。

泛亞一開始,是沒有「日金寶」的,大部分客戶都是一些比較高凈值的客戶。整個平台是對於稀有金屬進行交易的平台。但是這個平台比較特別的是,信息不透明,交割不公平,所有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金屬壟斷,而最後也差不多也做到了,據說其某一產品「銦」佔據了全球95%的儲量。

而要想壟斷這個產品就要做到高溢價,也就是這個平台的價格比其他地方都貴........也就是價格並不是市場價格,而是平台價格。而其在買賣的交割上進行各種限制,不斷改變,比如有交保證金就可以延遲賣,買容易賣很難,做多容易做空難等等條例限制。

而在這些條例的限制下,就會造成一路上漲的長期上漲的假象,所以所有人在產品交易上只會買不會賣……所以外部的供應商就不斷地往裡面輸送產品......而這些就是第一批賺錢者。

而平台裡面的交易者看到一路上揚的價格,什麼時候賣什麼時候虧,就會交付一點點平台上所謂的滯納金而拖延交割時間......而這個錢是平台賺取得,這就是第二批賺錢者。

當然,還有一部分人真的見好就收,突破重重阻力將這個產品賣掉給下一個交易者。在一開始沒有兌付壓力的時候,這個實現並不難,這是第三批賺錢者。

而其它在這個平台上的客戶,基本都是浮盈狀態。

而這個時候平台的流動性已經開始緊張了......於是為了增強流動性泛亞推出了「日金寶」這個產品,起投金額10萬,全民參與。靠散客來救這些日益減少的大客戶。

這個產品設計是根據剛剛說的延遲交割這塊業務展開的。

因為整個平台相對於全球市場來說,只有買沒有賣。而在平台內部買的容易賣的難,那麼這個日金寶就是為了增加流動性,每個產品就是為了買這些稀有產品,同時還會有一個賣的空單對沖。

表面看起來無懈可擊,沒有任何風險。在一個高溢價的平台上,產品不斷上漲價格,買的產品同時進行了賣出,根本就沒有損失的可能。

在這個前提下,大部分前期投資者都是收到了很強的收益,這是第四批賺錢者。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偽命題下展開的,那就是空單基本不會兌現,只能靠不斷地轉讓空單獲得收益,而這需要滾雪球一樣,大量散客繼續購買。而當散客增長出現瓶頸的時候,這個平台轟然倒塌……

這時候所有最後的接盤俠都被套住了。如果再想靠圍堵從那些既得利益者手裡那回錢,真的太難了......尤其那些既得利益者可能也是身邊的一員。

話又說回來,從微觀角度看,不是有四部分收益人群分走了這些錢嘛,而這四部分人之外的得到利益的,還有第五部分賺錢者:平台的工作、銷售人員(包含了成為推廣助力的財經人士)........

我想,在現在大部分人做不到不該賺的錢不賺,使得大部分人面對這些平台防不勝防的時候,如果可以混進這五大部分人群也吃一吃蛋糕,也未嘗不是好事,反正吃的多了蛋糕也自然會沒有。至於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具有背景的人士為什麼不願意鼓勵推廣這個,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我就想看看e租寶怎麼收場,還A2P,還央視廣告


曾經的泛亞員工,在泛亞服務機構工作過,並且學經濟出身,表示泛亞這個模式,非稀有金屬行業的人,即使是一般學金融的,在它沒出問題前都很難分辨。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跟投資者講得通,給你抵押全部貨,再加20%押金,借你錢半年(泛亞受託業務照最初交易規則是有180天期限的)每年13%利息。講得清用途、收益來源、期限,對普通投資者了解到這一步就差不多了。

2.政府背書,地方政府公開大力支持,國家層面單位(統計局)認可,行業協會支持,國內外大型數據媒體認可。雖說現在很多人罵政府,但不得不說政府現在在老百姓心裡的公信力還是非常強的,這樣的大背景的認可就必然會讓普通投資者放鬆警惕。

3.銀行銷售,這對於長期通過銀行渠道投資的人無疑是最好的背書,所以甚至出現過有銀行渠道的投資者甚至做完了都不知道自己是做的什麼。

4.央視的媒體宣傳,經濟專家包括郎咸平、宋鴻兵等專家背書

5.本身標的物的特殊性和國家戰略層面意義

這樣縝密的布局,一般投資者真的不容易跑得掉。

以上是說普通投資者,又說金融圈的人,看上邊包括政府、統計局、銀行、經濟學家在內的一系列人都在為泛亞背書,為什麼,一方面肯定是利益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在那個時候他們沒有意識到泛亞是騙局,甚至會拖著他們一起下水。而且還有不少銀行人甚至高管了解到泛亞後跳槽來泛亞的,對於現在很多覺得投資者傻,自己一定不會受騙的人,我只想說他們不一定比你傻。

最後我覺得最有可能識穿泛亞的一定是資深稀有金屬行業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可能從泛亞的一系列包裝中看出來最本質的東西,稀有金屬行業的現狀,泛亞可能涉及的交易量造假。我就曾經遇到過做稀有金屬貿易的,當我們在說泛亞模式的時候,他就說了一句,「現狀行情不好,不管是開採還是貿易」然而可惜了並沒有深聊

而對於在泛亞工作的人也不全都真的是騙子,畢竟真正核心的數據都只掌握在最核心的人手中,包括像我一樣的一般機構工作人員,很大一部分都是被蒙蔽或者嚴重點說是洗腦了,當時真心覺得泛亞不錯,不少自己,父母,親戚都有錢在泛亞。其實要說泛亞的事情誰最可憐,有錢在泛亞的基層客戶經理必須得排個號,陪了自己的積蓄,父母的棺材本,再也無臉見做了泛亞的親朋,搬一句認識的客戶經理的話「在泛亞上了一年班,背了一輩子債」。不過怪不得別人,只能說自己蠢,但換了其他人到曾經風頭正盛的單位上班,也不一定跑得出來


推薦閱讀:

亞馬遜相比阿里巴巴,利潤相差如此巨大,為什麼?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被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騙得傾家蕩產?
七天年化收益率和年利率,區別是什麼?
2014 年值得關注的好股有哪些?
美國次貸危機中,金融創新雙刃性都有哪些體現?

TAG:經濟 | 貴金屬 | 證券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