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博物館裡的恐龍骨架是真的從土裡挖出來的,還是造出來的模型?

恐龍 博物館 文物 模型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謝謝!

沒想到這麼一個不專業的回答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謝謝各位的抬舉,補充一下,您要是到了諸城恐龍博物館,就可以親手觸摸恐龍化石,當然是採取了保護措施的。

————分割線————以下是原文

不專業,但碰巧接觸過恐龍化石裝架,我來說說。

恐龍化石並不都是大家想像的那樣,挖出來就是一具完整的化石骨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能完整保存下來的完整恐龍化石並不多,並且在發掘過程中,化石所處的環境(壓力、濕度、溫度)參數發生變化,有些變得比較脆弱,難免會有破損現象。

那麼對於破損的、不完整的化石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復,當然這是個技術活,因為你要根據現有的資料文獻對化石缺損部分進行修復。這個時候就用到了模具,是的,就是模具。然後填充樹脂等做出形狀。這個時候你不能說它是模型,因為有一定比例的原化石。

化石修復以後要製作鋼樑,及各種鋼條,將每一塊化石與鋼條固定,再通過焊接或者其他工藝將化石通過鋼條固定在鋼樑上,組成一個完整的恐龍骨架。

裝架完成後還要對骨架進行刷漆保護,還要著色。

我國在化石保護方面有相關管理條例,化石是嚴禁買賣的。一般挖出來的化石就送科研單位研究用,裝架的化石送博物館展覽。也有租賃到海外展覽的情況。

裝架完成的化石骨架往往是有一定的化石比例,通常原化石佔到70%以上的就已經是比較難得的了。

業餘回答,專業人士請輕拍!謝謝。


(⊙o⊙)…,蟹妖(⊙o⊙)…

很遺憾的告訴你。

大部分都恐龍骨架。

都是模型。

如果它們是石頭。

那麼一點鐵絲。

掛不住。

當然我說的是大的恐龍化石,博物館展覽的是原化石的樹脂模型。做這個的師傅手藝高超得很,我有幸認識幾位。如果需要能復原大部分細節。所以在博物館展覽,是足夠的。當然,有些產地的博物館,還有研究機構的展品,化石比較多的會些許裝一些骨架,但大部分還是模型。這個要考慮穩固性的。不少化石挖出來不折騰就快碎了,掛在那太暴斂天物。

至於小的化石,情況好點,但也不是沒有模型。但小化石如果是模型,一般有寫這是模型的。


大部分是模型

化石並不十分罕見。但是完整挖出一副化石的概率太小。更何況全球這麼多博物館,即便挖到一副完整的化石,也無法供給全球那麼多博物館展示。

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面的那條梁龍了吧,石膏的。雖然不是秘密,但也不是人盡皆知。

不過現代博物館的展品製作精美,向普通大眾展示遠遠足夠的。也有專門做博物館級展品的公司。比如美國有個公司叫 bone clones。他們的口號是:只有他媽的自然做的比我們好。(only mother nature does it better.)有錢你也可以買一副擺家裡,不過價格嘛。。。

這副Short-faced Bear Articulated Upright Skeleton連支架一起售價1萬9千美元

如果你不喜歡這種焦油坑塗裝的顏色,有些模型還提供兩種顏色選擇。

也有別的複製品,比如上圖這個旋齒鯊牙齒化石模型。130美元

也出品醫學級模型

這副亞洲女性骨架2350美元

這種解剖學骨架模型最大的意義在於為醫院或者博物館批量提供稀有樣本。比如下圖的軟骨發育不全女性侏儒骨架模型。

當然售價也貴一些。。。6800美元

以及各種不同階段的胎兒模型,我就不貼圖了。

動物學方面也有豐富的模型。

北美常見鳥蛋 809美元 可單買

有這麼好的條件為何不做一些炫酷產品爽一下。。。

外星人頭骨


(有些多圖)這個問題我也好奇很多年了,以我多年逛各種博物館走馬觀花的經驗,

(1)以下這種整體非常完整,幾乎沒有缺損沒有局部碎裂(包括修補痕迹)的陳列式骨骼應該是複製模型:

(2)以下這種包的嚴嚴實實,放在展示盒中的局部小塊化石;或者有的乾脆束之高閣(嘿嘿,小樣兒,讓你們想摸也摸不到)的古生物化石是真的可能性很大

上圖為塔斯馬尼亞虎頭骨

上圖為澳洲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Diprotodon 雙門齒獸骨骼(已知最大的有袋動物,成年形體約3-4米)(我詢問工作人員的結果是:此骨骼大部分是真的,部分缺損或丟失的由樹脂補全,所以放在高處。

(3)以下這種就是我最疑惑的了,沒有註明是複製品或者模型,主體骨骼半埋在土中,看起來有多處骨骼破碎變形,但主體被掩埋姿態又異常舒展優美,請教一下大家怎麼看?


我的老家在諸城,我去過那裡的兩個恐龍博物館,那裡有最大的鴨嘴龍。介紹牌子上會寫這個骨架有%多少的骨頭是真的。一般是發掘到了一定地步等一個龍的骨頭數量足夠多了就加一些人造的骨頭就拼成一個整龍。有許多零碎的骨頭拼不出來的就不拼了,還有一塊單獨的特別大的骨頭放在那裡單獨展出的,很久之前去還能摸。


博物館裡的遠古動物骨架,大多是以假亂真的模型,不管是恐龍還是渡渡鳥,大多數都是合成樹脂造的複製品啦。

真正的化石和有年代的骨骼都非常脆弱,用骨骼複製品以假亂真也沒啥辦法,合成樹脂又完全從真實的骨骼上倒模出來的,輕便且堅固的同時以假亂真到你完全分辨不出來,所以放在教室和博物館裡展示非常合適。

仔細看看,你能看出哪個是真實的劍齒虎頭骨?哪個是合成樹脂複製品嗎?

做一個真實的遠古劍齒虎頭骨的複製品,雖然倒模的方法和其他工藝品比也都差不多,不過用到真正幾萬年前的史前生物骨骼製造模具還是非常小心翼翼的。

一,把真實的遠古劍齒虎頭骨擺正,用塑料膜包裹起來,防止後續被粘土污染。

二,把成片的粘土平整的小心按壓在頭骨周圍,用濕海綿擦粘土表面,讓整個粘土輪廓變光滑。這裡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大力按壓讓粘土緊貼頭骨,這裡的粘土後續會被合成樹脂代替,只是給液態的樹脂佔個座兒用。

三,在粘土模型的中間插個管子,這是後續澆合成樹脂的時候用的澆築口。

四,需要給粘土模具做一個堅固的外殼:在玻璃纖維上塗滿聚酯樹脂,然後平鋪在粘土上,放置一個晚上,樹脂玻璃纖維就會變成粘土上的一層硬殼。

五,第二天拿掉這層硬殼後,再重複上面的步驟,就得到了第二個相同的硬殼。兩個硬殼相向貼合,用螺絲釘固定住以後,就可以把硅膠倒進之前預留的澆築口裡,這樣一來硅膠就可以完美的填充了真實頭骨和上層硬殼之間的空隙(還記得粘土嗎?這時候澆築的頭骨底下就是粘土),等這一層的硅膠凝固後,翻個個兒,拿掉之前的粘土再重複上面的步驟(現在澆築時,頭骨底下就是之前固化了的硅膠了),就能得到另一層頭骨的硅膠模了。兩塊硅膠模組合下的空隙就是一個劍齒虎的頭骨了。

六,取出真實的劍齒虎頭骨後,把樹脂玻璃纖維連同硅膠模一起綁到旋床上,往模具里倒滿聚氨酯,然後讓旋床按照設定好的速度旋轉,讓樹脂均勻的分布在整個模具里,填滿整個劍齒虎頭骨體積的輪廓。

七,等樹脂變硬後,就可以從模具里取出劍齒虎頭骨的複製品了。

八,粗加工的刮擦修剪後,還要對比真實的劍齒虎頭骨精細打磨複製品的輪廓。

九,之後用丙烯酸噴繪頭骨複製品來達到真實頭骨的色彩。

十,最後放進劍齒虎的劍齒複製品,固定住後,一個真實劍齒虎頭骨倒模成的合成樹脂複製品就完工了。製作一個完整的劍齒虎全骨骼複製品,需要一個專業的五人團隊三周時間。

PS:第一張圖的真假比較里,右邊的才是複製品,沒看出來吧!

內容來源:Discovery《How it"s Made》S24E04 骨骼複製品


國內不清楚,國外如果是複製品或者模型,會標出。比如美國兩大自然史博物館(華盛頓和紐約)門口的鎮館之寶都至少有60、70%的是真貨,小牌子上會標出哪些骨頭是模型(cast)。


大多數是假的,因為真正完整的恐龍化石十分稀少 我們熟知的一些恐龍出土的化石不過是幾塊碎骨頭甚至只是一顆牙齒而已,是根據發現的同類相對完整的化石復原骨骼,再用石膏翻制用鐵絲裝架車裂在博物館便於參觀。

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出土,很多對恐龍的形象推測也會逐漸的更加真實再現,比如去年發現的恐手龍比較完整的化石,在之前只是挖出一隻兩米的巨大前爪,甚至當時有人認為恐手龍是類似樹懶的動物。再如十九世紀梁龍雷龍等剛發現都以為是尾巴拖著地面的大蜥蜴,現在的復原與化石裝架形象都是尾巴懸空的。


拼成骨架的一般是假的,小時候有看到過工作人員用石膏做模型,在土裡挖一半展覽和用玻璃盒子裝著展出的是真的,博物館裡有一節恐龍腿骨,據說是濤哥也有摸過,放著給遊客摸,我想,那個應該是真的


貢獻一張在博物館拍的示意圖,圖中淺色的是化石,深色的都是模型


我老家有恐龍之鄉之稱,市裡的恐龍博物館裡面恐龍化石,據介紹是真正的化石不是後期復原的,我相信是真的恐龍化石。還有無數的恐龍蛋化石,市裡建築施工打地基都經常挖出恐龍蛋。


哦,先馬一個,改天把拍到的圖翻一下編輯回答


樓上自貢的?


摘自:《萬物簡史》比爾·布萊森


推薦閱讀:

為什麼史前大多數動植物的體型比現代的動植物大得多?
從三疊紀到白堊紀恐龍都發生了哪些進化?
科摩多巨蜥是活著的恐龍么?
梁龍、腕龍、迷惑龍等侏羅紀大型食草恐龍,它們在白堊紀的後代是哪些恐龍?
為什麼蛇頸龍、魚龍和翼手龍不算是恐龍?

TAG:博物館 | 恐龍 | 生物滅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