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喜歡的專業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第一次在知乎上提問,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之前都只是摸摸膜拜著各位大神來著…

題主高考的時候發揮失利,失去了和家人談判的資本,按照他們的意願選擇了現在的專業,但其實我的理想一直是成為一名良醫,為此也暗自努力、準備了好久,所以心理上的失落感不是沒有的。在高中學的是理科,大學卻轉學文科,有點不適應文科的節奏,加上心裡對這個專業有抵觸,所以怎樣都提不起勁來,特有此問,謝謝你看到這裡


我來說一句吧。。

高中理科生,進入大學調劑到了藝術學院。當時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糾結了好一陣要不要復讀,最終決定還是先去報到吧。報到之後又糾結了好一陣要不要退學回去復讀,幸好有一位師姐及時教導我,告訴我進入北大這個平台更加重要,而且以後轉專業、保研等等有很多重新選擇的機會。現在看來真是萬幸。

其實一直以來我雖然是一個理科生,但其實一直靠語文、外語提分,來彌補數學、理綜的坑。而且自己也沒有什麼明確討厭的學科,都覺得挺好玩的。這裡先聲明,我在這裡沒有任何學科歧視的意思,也沒有任何說北大藝術學院不好的意思。

在藝術學院呆了一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學一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些什麼。似乎有些時候能夠心血來潮讀一讀書籍,但這樣的熱情很難長久。而且與周圍的同學學習方式、對學科的理解、感受有很大不同。

大一下的時候有攝影課,覺得很有意思,這也是大學中為數不多的愛好(現在摸相機也很少了),偶爾跟師兄師姐拍拍片子,感覺也挺好。甚至考慮過就學影視編導這個專業吧。但最終還是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專業,對專業的理解也與周圍人很不相同。最後想了想還是轉專業吧。

萬幸的是北大轉專業很好轉。但當時糾結轉不轉專業,在截止日期當天遞交了申請,但是後來又覺得後悔,想去撤銷,結果老師不在。撤銷的事被自己拖了下來,拖到了第二學期木已成舟,遂進入現在這個院系,這個院系也是當時高考的第一志願。

我覺得轉系這件事,一方面還是源於自己一直以來的成長環境和自我認同,另一方面也是用一些既成事實來告訴自己無法改變,也就無需糾結了。

現在想來,這個選擇並不後悔。或者說其實後悔也沒用。

題主描述中提到家庭因素。我一直慶幸的是,雖然爸爸媽媽也偶爾會表達一種擔憂/希望,但他們總體來說還是尊重我的意願,並且他們知道自己對專業的了解很少,所以也不會太強迫我。這可能也是我糾結的原因吧。

從我的角度給題主一點建議:

1. 未來的可能性是難以預料的。一方面來自於你重回理科的可能性,一方面是你發現文科魅力的可能性。

2. 就現在而言,可以考慮轉系。每個學校要求不盡相同,需要具體考察。

3. 即使轉系不成功,以後考研、保研、工作還有很多可能性。

4. 大部分人工作和本科專業都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你瞄著工作,其實不用太在意自己的專業。

祝好。


前期先把績點刷上去之後,轉專業了


讀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感覺大學四年將都是煎熬,即便努力的去學,這些東西也不會真正的進到心裡去,而且學的很累,很不情願。只有真正喜歡的東西才會心甘情願的去學,即使難一些也無所謂。不喜歡的專業真的學不起來,有時候反而更厭惡懊惱。


感覺一天24小時都像在被強姦一樣,寧可去二本去選擇一個喜歡的專業也不想在211待著


1.上課的時候東西覺得腦子在自動拒絕這些知識,不願意去記去學習。

2.對導師分配的任務有嚴重的拖延症,不到最後一分鐘不完成,心裡明明知道不花時間花功夫就做不好,還是不想做。

3.講真,除了做任務趕課題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覺得中午吃飯睡午覺都太有趣了只要能讓我不再繼續。

4.生活在對未來的迷惘里,對當初選擇的後悔中,還有不能完成任務的愧疚里。

5.總覺得你的同學和他們正在做的東西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

本科的時候選了自己喜歡但不好就業的專業,上研究生以後一方面想選一個好就業,工作穩定的專業,一方面有一點小小的私心想多看喜歡很久的師兄幾年。來到了一個完全不懂的領域。

過都過了,只能說,以後在做選擇的時候,果斷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了。真的真的真的真的不用在意那麼多,多少人反對。有本事讓他們自己讀啊魂淡


想破罐破摔,可以父母老師各種壓力又推著你向前走。想拚死努力,卻又發現越走越絕望,加深逆反心理。


當年為一個壓根不喜歡的自己的男生,考砸也沒復讀,掉檔遠離家鄉念了個自己看不起的大學,進了不喜歡的專業。

我這兩年里的每一天,都在催眠自己是喜歡這個專業的,因為我不能換專業。

然而因為沒有興趣,學它特別痛苦,不是智商不夠,我大腦自動抗拒吸收這些知識,在生活其他方面我具有極強的記憶力但我現在專業課學得和粑粑一樣。

這個專業的的大牛和未來的你沒有關係,你也深知自己以後不會靠它吃飯。你在學校常常覺得人生迷茫看不到未來,你明明知道自己沒出息自己都瞧不起就是沒動力去努力。最不好的情況,你會過得如同一具行屍走肉。(不開玩笑,我周圍真有,我大一就是這樣的)

總之我的感覺是,專業不喜歡能轉一定要轉,興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它會讓你的學習變得很快樂。我始終相信本科四年該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時光,不該浪費,應該努力去學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一年前寫下這個回答,兩個月後就決定報考一所理工類985的區域經濟學研究生,那時已經是大四的寒假。之後放棄找工作,用大半年的時間從零開始啃下了數學和西經。現在剛剛結束考研初試,結果不太明朗,但感覺這麼做是值得的。

2016.12.28

-----------------------------

以下為原答案,有刪改。

歷史學,師範類。一進大學,我就開始考慮畢業以後怎樣不對口就業了。最深刻的體驗,應該是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擺脫這個專業背景,卻沒有沒選擇轉專業這個終極大招,所以大學期間過得矛盾重重。

首先,我不是完全不喜歡這個專業,因為多少有一些讀史的興趣,但很不願意把它當作一生的事業。一方面因為憑藉自己的高考分數本來可以有更好的選擇,當初報了華中科技大學,只差兩分,無奈走了補錄,掉到了一個普通的師範類211(已算萬幸),而且也沒幾個專業能挑了。另一方面,是自己不喜歡歷史學這種純書本的學科,可能是自己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原因,學了三年多,我認可這個學科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我始終不太能接受它那過於間接價值。

不過好在這個專業很好混,即使再不喜歡,也能拿到一個比較漂亮的績點。考前臨時背背書,考到85分以上不算難。至於寫論文,就更容易了,選個有新意的題目,一般花兩三天,就有90+。所以每學期我花在專業上的時間都不多,靠著一點小聰明把GPA刷進了前30%。其餘時間我在幹嘛呢?讀讀其他領域的書,混混社團,參加一些活動和比賽,結果現在手上一摞獎狀和證書,然而這都沒有什麼卵用,這個後面說,先說點別的。

我曾經也想過自己為什麼心思早已不在這個專業上,卻沒有選擇轉專業。轉專業申請是在大一時候,當時動過念頭,又放棄了,現在回想,還是當時認識不夠全面。進大學之前,我就樹立了「專業和就業沒啥關係」的「堅定信念」,總覺得不轉專業也能在畢業後輕鬆轉行,到了大四才發現,即使在本專業上自己只是半吊子水平,依然有工作單位要,而在別的領域,很難拿出能讓別人信服的真本事,儘管我嘗試過,卻總是缺少一種專業性。還有一個放棄轉專業的原因是學歷史太輕鬆了,享受了一個多學期的安逸的日子,面對其他相對「折磨人」的專業,沒有了改變的動力和勇氣。

我也嘗試過培養自己對歷史學和教育行業的熱愛,最後也沒能成功。好像「歷史」和「師範」這兩個詞對我沒有一直沒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了解得越深入,我越想放棄。我曾經靠著看著不錯的績點通過了學院實驗班的選拔,然後什麼都沒幹。我曾經積極地參與師範技能訓練,從內向怯場練到從容應對各種場面,也算有收穫,但自身的不足很難克服,比如大四當實現老師時,就發現本來很有耐心的自己面對學生卻很沒耐心。價值觀真的是一個很頑固的東西,我一直覺得自己去做點別的,從沒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個歷史教師」,我可以愛上讀歷史書,可以把歷史學的還不錯,但非常不願意在這方面投入一輩子,因為始終沒找到自己的價值追求和這個專業的契合點。

然後再說說我的業餘時間吧。剛入學時我參加校報記者招新,筆試不小心考了第一,大三參加校地理知識競賽,初賽不小心考了第一,大學裡一共就得過這兩次第一,我前面說的「這都沒有什麼卵用」說的就是這個,專業之外,全是小打小鬧。在校報三年一直當到秘書長,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也做了一堆,過得相當不務正業,在本專業上幾乎沒取得過什麼成績,獎狀倒是有不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真的是沒啥用。比如我做過幾個社會調查,但社會學方法和數據統計分析的掌握上可能連專業的門檻都沒達到,腦子裡裝滿了零碎的地理知識卻不會地理科學專業基本技能所以只能紙上談兵。如果早點明白這點,我更想去讀個雙學位或考點資格證。前面說的自己大學過得矛盾重重,原因也在這裡。想抓住的怎麼也抓不牢,沒去抓的卻就在手裡。

現在大四,在考慮出路。如果問我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填志願那時的我一定會堅定的說學校更重要,所以當時會去沖華科,又為了儘可能補錄進好點的學校犧牲了專業。但是現在,我會說,人必須要想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寫出的新聞作品或調查報告能夠達到專業學生水平,但是專業這個東西,來源於系統和專註。沒有這個,學不精的。

所以,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一定要勇敢地擁抱上去。我的標籤里寫著「地圖控,數據控」,我對它們著迷,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進去,去分析和研究。如果它們變成我的專業,也許就能夠樂在其中了吧。讀一個自己不想深入的專業,是要額外消耗一些意志來讓自己投入進去的,即便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很少有對等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而面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就沒這種煩惱,總是會不自覺地被吸引,辛苦一點也無所謂。因此我很羨慕那些讀了自己喜歡的專業的人,從他們身上我能看到一種幸福和滿足和以及一種堅定不移走下去的信念,有著清晰的目標而不是糾結和猶豫,這是最令我敬佩的。總之,追求自己的所愛,才是最不會後悔的。


我和你很像,我也真的很想很想當一名醫生,真的以後想從事醫生,也一直為目標努力,但考試失利能說什麼,差了幾分,瞬間從天堂掉到地獄,放假爸媽一直讓我練電腦,練打字,因為專業偏IT每次被他們一催就好難受。真的感覺這個夢像泡泡一樣,一戳破就真的沒有了。但還是怪自己當初沒有更努力


沒有喜不喜歡,只有擅不擅長。


不請自來

大概就是我現在的感覺

平時混吃 期末等死

其實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雖然沒有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並不妨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就是這樣的情況反正,而且我讀的專業還能輔助我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


想學純藝

結果學了設計

設計

……………

依舊是每天會畫畫速寫

可再也不能用一個星期去畫一張素描了

再也不能研究人體了

再也不能有那種感覺了


高考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讀什麼,媽媽說電子商務前景不錯,於是就鬼使神差的報了。不出所料,學校分數不高,順利進去了。所幸同學舍友們人還不錯,我讀的專科,本來是10人間,不過因為學校第一年有了本科專業,所以分配宿舍的時候手忙腳亂的,很多人都沒分到宿舍,有幾個妹子還因為本來是本科專業,被搞不清楚狀況的校領導分到了10人間(本來她們應該去六人間的)而泣不成聲,嚷嚷著要退學。我們這個宿舍是混專業的,之後走的剩下我們6個人,日子也舒服,一人買一張地板桌,6個人住10人間,每個人都睡下鋪,日子也過的舒服。

因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加上學校的生活真心也還算舒服,就沒有再去考慮自己想讀什麼,想要什麼了,真的環境會麻痹一個人。

之後,舍友選了金融專業,我才意識到自己對這個專業竟然來電。學校那年是大類招生,到大二才開始分專業,我讀的是市場營銷類,也算是被學校坑了,因為招生計劃里,電子商務是單獨招生,後面還括弧閩台,分數也比市場營銷類高100分,然而我去了學校,居然因為學校變卦,覺得人少不開班,而被合併到市場營銷類,就連說好的去台灣學習,也是整個系都可以去,不止我們這個班,這個大類專業有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說實話,當時是氣憤的,想想要和比自己低100 200分的人做同學。好在我強大的適應能力,讓我忘記了這件事情。

回到專業的事情上,我在小時候就對股票耳濡目染,因為對金融也產生了一種後天的興趣,所以說,興趣這種東西要從小培養。之後我在大二詢問了老師能否轉專業呢,因為其他學校都說可以,我就蠻問了一下。那個肥頭大耳,略帶油膩的老師看都不看我,就說了句不行,你要轉只能轉市場營銷,同類別裡面轉。

大三下,我開始準備專升本的考試,我考慮的清楚,想讀金融,於是報了經濟類。在備考的過程中也會聽到許多什麼管理類很好考,進公辦校容易呀,自己也會動搖,但是選了就沒時間改了。

成績出來後,填報志願,我隱隱的感覺我報的前兩所應該不會進了,第三所變的尤為重要。媽媽勸我報本地的學校吧,回家方便,我鬼斧神差的答應了,雖然第三所是國際經濟與貿易,我並不是很喜歡。結果出來後,我果然被第三所錄取了,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過,難過的哭了兩天,我難過的是自己為什麼總是過不了想要的生活,給了選擇的機會卻一再的違背自己,歸根到底還是自己的性格問題,優柔寡斷,聽信旁人所言。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為失之交臂的喜歡而難過,結果出來的兩天里,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明白,人應該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一直妥協,一會兒向這個妥協,一會兒向那個妥協,就永遠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追夢的路上那麼長,選了一個方向就要走好遠才有分叉路,若在分叉路上又選了不想走的路,又要走好久。

專業這事,真的要選自己喜歡的,才不會後悔。


所以說,你所要找的專業,一定是你所喜歡的,所熱愛的,甚至可以不厭其煩的去進行的事情。而不是說,只是因為我選錯了專業,難道就要把一生都交待在自己完全不喜歡甚至厭惡的事情上。

我不甘心


我的體驗就是……沒什麼感覺。大二以前每門專業課必掛,必補考,必重修,大二以後為了能正常畢業不得不在考試的時候認真抄一抄。現在畢業以後依然從事這個不喜歡的專業的工作……現在想想一個所學的專業喜不喜歡真的不是很重要,即便是讀了喜歡的專業又如何,以後的工作,生活,人生都這個毫無聯繫。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教育孩子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這句話?
孩子的教育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嗎?
監考老師監考的時候都在幹嘛?
馬來西亞華人都上什麼大學?
如何促進觀點的自由交流?

TAG:教育 | 大學 | 職業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