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價格雙軌制」?

現在看來,價格雙軌制弊端很多。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聲音說他帶來了很多好處。那麼如何客觀評價這個策略?從長遠看,利弊如何?

當時除了實行這樣的政策外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措施?

謝謝大家,想聽一些不同觀點。

ps,討論請保持客觀、剋制。


價格雙軌制是增量改革的一部分。原有的定額在計劃中運作,按計劃價格,新增的部分在市場中銷售按市場價格。

雙軌制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雙軌造成的,而是由於計劃規的存在造成的,所以想要避免這樣的問題除非一開始計劃軌就沒有。

一開始就廢除計劃,俄羅斯已經實踐過了,後果很慘痛。計劃其實也是交易的一種方式,一下子廢除計劃,市場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會導致供需關係嚴重不暢。一方面需求方買不到產品,另一方面供應商找不到客戶,對生產破壞很大。

雙軌制中計劃軌廢除時機也是問題,80年代末有次嘗試,由於當時計劃軌量還很大,引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某事件的根本原因,甚至引發了永遠無法並軌的猜想。不過若干年後市場經濟發育的很完善了,最後真正並軌時幾乎沒有任何波瀾。

所以不管什麼辦法最終目的其實都是廢除計劃,其他辦法有,代價也有,看取捨了。中國這樣選擇其實就是那句話:摸著石頭過河。


轉載三段話:

「劉國光在《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問題》(原載《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一文中寫道,雙軌制價格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放開國營企業的一部分計劃內產品,讓其進入市場,用加大計劃外比重的辦法降低原來比較高的市場價格水平,同時用逐步調整的辦法使計劃內價格升高,讓兩種價格接近起來,最後趨於統一。」即「放調結合」的思路。可見,價格改革初期的爭論焦點是「調」「放」之爭,而沒有「雙軌制」與「單軌制」之爭。但在「放調結合」價格改革具體實行的過程中,客觀上形成了同一種商品的計劃內外價格雙軌、多軌的局面,而「雙軌制」成為了價格改革特別是1985年後出現的混亂價格格局的代名詞。必須指出,中央關於價格改革所採納的建議是「放調結合」,從來沒有提倡過「雙軌制」。因此,最初放調結合、兩條腿走路的雙軌制價格改革的思路,與後來人們普遍理解的「雙軌制」概念,即雙軌、多軌價格,以及「計劃一軌市場一軌」並非一致。」

「反對實行雙軌制價格的人則強調它的以下弊病:(1)易於衝擊國家計劃。影響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重點發展部門的物資保證;(2)易於造成商品流通的紊亂,增加市場管理的難度;(3)破壞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職能;(4)—物多價使企業核算複雜化,造成企業管理的混亂;(5)計劃內外的價差,刺激小企業的發展,保護落後技術,惡化企業的規模結構和技術結構。此外,計劃內外價差過大,還為投機倒把造成可乘之機,於社會風氣不利,等等。當時,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外國專家都對價格雙軌制強烈置疑,他們認為同樣的商品,兩種價格,不僅不合理論,也有違常識。一個以東歐經濟學家為核心的世行專家小組,正式向中國有關方面建議,價格雙軌不能久拖,要儘快實現並軌。從此,對雙軌制的批評就開始了。在中國最有影響的是吳敬璉組織的對雙軌制帶來的弊端的討論,1988年,這些討論被彙編為《腐敗:貨幣與權力的交換》一書出版,並在此後兩次再版。吳敬璉所代表的對雙軌制導致腐敗的指責,得到了中國社會輿論的強烈支持。同時,郭樹青、樓繼偉、劉吉瑞和邱樹芳等以及後來在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方案設計辦公室工作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周小川和李劍閣等一批經濟學人反對價格雙軌過渡和局部性的改革戰略,堅持改革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積極推動「整體配套」改革方案。但終因整體配套改革所觸及的部門利益太多以及這些利益不可調和,同時宏觀經濟局勢轉向不利,而未能推行。在1986年底,國務院領導突然轉變了想法,與原來提出的價格、稅收、財政、金融等整體配套改革的思路相反,轉向了以國有企業的所有制改革為主線的思路。」

「雙軌制並不局限於價格改革,它同樣被改革的其他大多數領域所採用,包括外匯市場改革、勞動力市場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社會保險改革以及所有制改革。到了20世紀80年代後期,整個中國經濟就成為了一個雙軌制經濟。雙軌製成了中國漸進式改革最重要的特徵,它把市場機制放到了和計劃機制共存的位置上。儘管在此期間雙軌制由於其產生的腐敗後果曾廣受批評,但回過頭看,這可能是制度改革不得不付出的代價之一,而且腐敗的真正根源並不在於雙軌制本身,而是在於權力的缺乏監督和制衡。改革與革命的不同就在於它尊重既得利益,而雙軌制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尊重在舊有體系下形成的各個利益團體的既得利益,這是為什麼從它一開始從一個特殊的起點出現而沒有遭到強烈抵制的原因。這使得中國的改革能夠在保持經濟系統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孕育出市場的力量。某種意義上,中國改革的邏輯始終就是增量改革的思路,試圖管住和調整存量,放開增量,兩部分的激勵機制,一個實行計劃,一個推向市場,結果是增量的積極性遠比存量大,非國有經濟的比重越來越大,舊體製得以向新體制轉換。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的20多年間,中國經濟改革過程和經濟體制轉型的漸進主義式戰略逐步傳播出去並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同。儘管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以及發生在1985-1986年前後的那場關於價格改革爭論現在已經少為人知,但是價格雙軌制或雙軌過渡的思想與方法已經在全世界取得了相當的共識,而且價格雙軌制也成為中國成功進行經濟轉型的最有代表性的「程式化事實」。因此,在回顧中國改革三十年的成功經驗時不能不重新評估價格雙軌制思路最初提出的意義,這對於認清中國改革做對了什麼和今後應該怎麼做具有重大價值。」

【任何結論要以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這個思想對於岌岌可危的中國經濟唯一的稻草,必然要付出代價,但對於國家命運面前顯得微乎其微,況且是可以調整的。】


推薦閱讀:

目前,國外哪些商品價格比中國大陸便宜?
為什麼tiffany中國官網不報價?
如果國產汽車品牌造出與合資相同品質的車,能便宜多少?
如何評價諾基亞 920 € 599的定價?這是一個會招致失敗的策略么?
有哪些很貴的商品實際上性價比非常高?

TAG:價格 | 經濟學 | 中國經濟 | 價格策略 | 張維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