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系列和華文系列的字體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些?
像楷體、宋體等,兩個不同的公司開發出的字體為何相似度如此之高?
華文出的字體不多。就拿華文和方正都有的宋體,黑體(含等線)講吧。簡體字基本都是鉛字復刻,方正中等線和華文細黑都是來自余炳南的黑體。(漢儀的也是。)繁體字就各家自己補的,方正細節不如華文,曲線品質差,但結構可以說是大陸第一。蘭亭黑也比蘋黑整齊多了。
簡單來說就是抄+改,你懂的。
追溯源頭就能明白的事情。就說個宋體,日本也叫明朝體,之所以提到日本是因為從那裡繞了一圈。
近代的宋體就是我們看著比較親切的橫平豎直帶有裝飾角滴字體。其實是從清朝的木活字、銅活字變化而來的。最右邊的是明朝時候的最左邊是鴉片戰爭後滴,一看就明白了吧。然後19世紀中期美國某部落來了一批歪果仁傳教印聖經,印書木有機器木有字體腫么辦( ̄﹏ ̄),於是自己來吧,從米國把機器運過來,後來又在魔都上海開了個叫美華書館。好啦,萬事俱備,動手!!!話說歪果仁里有個叫姜別利的小夥子,特別膩害!Σ( ° △ °|||)︴。創造發明了電鍍法製造漢字鉛字模,以及設計了元寶式排字架,既提高了鉛字模質量又提高了效率。上圖是欣喜堂的復刻試做版。總而言之那時候算是製作灰常精美了,把清朝活字的質量又提高了一個級別!!但過了10年沒想到這混小子居然去了島國(1869年),這下子日本大叔(本木昌造)看到也傻了~擦~這明朝體要不要那麼好 (>﹏<)~快給我來十箱!!!機器買買買!!!而就在2年前,一個叫佐久間貞一的大叔開設了「秀英舍」。總之日本活字印刷工業開始走上正軌了,而他家花了十幾年按照日本漢字的筆形製作出了從初號到六號的「秀英體」(其實就是宋體啦,叫了一個辣么帥氣的名字= =b)。
然後就是日本的印刷技術不斷上升,他們不斷提高了宋體的質量。中國呢,終於到了20世紀50年代才引進了新滴字模雕刻印刷機(本頓),同時60年代初天朝推行簡體字,辣么以前的字體要重新做啦,字模也要從新做啦,時間緊迫,老毛還要做辭海吶~然後我們決定把秀英體拿來借鑒吧,字形相當美,我們按照中文的要求改改就可以用啦哈哈哈哈,我好機智!!(其實老一輩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截了部分做宋體人的名單,當然,這是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里設計字體的前輩名字,這裡需要掌聲。因為過去對外一般都說是集體的力量,很少會說到個人。這是秀英初號。(活字)總結就是:中國清朝演化出了近代的宋體(繁體),然後洋人把質量提高了,傳到日本去後,日本又把字重字型大小字形更加完善了,再之後中國又把日本的字體買過來修改後做中國簡體字了,幾家現在的字體廠家基於日本人做的字還有最早那批做簡體字的人的設計拿過來做成數碼化了,那究竟這中間多少是給字模版權費就不得而知了。於是那幾家的宋體如此接近的原因就明白了,你懂的。
-----------------再說個題外話,做設計的大夥常會看到一個叫xx琥珀體,彩雲體之類的字體呢,而且不止一個字體廠商有呢,都相似度接近100%~~
這字體就是明目張胆從島國盜過來直接用的。這字體日語叫スーボ。1972年,當時23歲的鈴木勉在寫研舉辦的第二回石井賞創作字體大賽上獲得最優秀賞的字體。1974年寫研發售了它的照排字體。隨後スーボO和スーボOS相繼發售。這字體當年鈴木勉就做了3000個字,因為字形只有他自己能做,其他人找不到規律做好。天朝廠商盜過來之後發現特么字數那麼點點,於是就自己加點補完吧。結果除了部分鈴木勉做的是上乘的,其他天朝廠商補的字形都不堪入目。那到底有多相似呢?下圖……我什麼都不知道……
文獻以及圖片:欣喜堂15周年、鈴木勉の本Type is Beautiful 以及Colourphilosophy老師收集的圖片截取,如果圖片有不妥之處,請立即告知。這就好比不同廠商生產的基本款飯勺的相似度也很高.
我的答案基於 @看什麼看 的答案,主要說一下Glyph本身以外的特徵區別。
方正的字體起碼排版下來很是具備整潔統一性(假名和注音的Glyphs除外,倒是糊弄了是)…
不會給人一種「個別漢字錯上錯下」的錯位感覺。而華文的字體則不具備這一點:華文宋體和黑體在這方面都有這樣的問題。哪怕是Adobe和岩田他們監製的思源黑體,華文所負責的一些簡體中文Glyph也有這些問題…(很輕微,但仔細看還是能看出來的…倘若不輕微的話,估計監製方要發瘋)我是覺得華文真的沒資格代表全中國人的字體審美品味。因為宋體,楷體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定型了。
推薦閱讀:
※Flyme 4 使用的字體究竟是什麼字體?
※如何區分 / 評價「漢儀旗黑」與「方正蘭亭黑」的異同?
※西文字體中,怎樣區分小寫 L 和大寫 i?
※在 Firefox 下如何完美使用 MacType 字體渲染?
※如何評價方正悠黑?
TAG:字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