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中國精英與大眾的分裂乃至對立?

這是一個全世界都有的現象,中國也不例外。相對精英高端的論壇有專業論壇及知乎果殼,相對親民的有天涯貼吧網易,在許多問題上都有鮮明的對立。例如,網易上的評價王菲,許多人認為她是一個婊子破鞋,而在知乎上更傾向於認為她是一個追求愛情的女人,值得讚揚。又如,轟動一時的復旦投毒案,民眾人人喊殺,而知識分子更傾向於更加謹慎地判決。而在評價對方上也有分歧,普羅大眾視精英為精蠅,磚家叫獸,而精英視大眾為愚民,烏合之眾。那麼,如何看待這種現象呢?(問的或許不是很嚴謹,歡迎修改)


可以把「中國」二字去掉,世界範圍內這個矛盾統一存在。

精英與大眾,這是一個很深刻的話題。對於精英主義,其弊端就是精英無視民眾利益的自肥;而對於大眾,或者說直接點皿煮,那就是混亂、爭吵和低效。

而精英的優勢就是專業。沒錯你沒看錯,精英領導國家肯定比大眾領導國家更加專業,大眾都是短視和情緒化的。打個很簡單的比喻,你生病了的話,那你是去看醫生(指代精英)還是家裡人(大眾)投票表決處理方式?

我對於大眾皿煮,或者說民粹是反感的。因為民粹表明的群眾運動,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群眾的腦袋是混亂的,群眾運動群體的智商取決於所有參與者的最下限。群眾運動與其說是表達自己的主張不如說是只會形成破壞。並且往往運動過程中泥沙俱下,但是最後留下來的都是泥土。

當然,具體的皿煮要視情況而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瑞士,我覺得瑞士才是能真正能實現廣泛化的皿煮。瑞士公投就體現了其公民的素質高,並非一股腦的跟著別人走,具體內容個各位可以自行百度之。

因此,簡單來說,我認為要實現真正的皿煮,則必須要人民群眾能普遍達到較高的素質。亦即,小政府的前提是國家公民的高度自治。當然,這裡其實有一個悖論,要群眾收到皿煮教育才能皿煮那誰來給群眾教育,以及,怎麼教育皿煮?這個選項幾乎不可實現,只能是隨著社會經濟教育的發展才有素質的提高。

畢竟,不合時宜的皿煮還不如賢者的獨裁。這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根廷和印度,各位可以自行了解。

美國其實走的也是精英路線,其建國者就是崇尚的精英主義,當然,建國者們也對精英主義的缺點心知肚明,所以他們設計了通過選舉和立法等諸多方面限制了精英的自肥和民粹的興起!後者大家可以看最近的黑人被槍殺案,警察被判無罪。這就是典型的不為民粹所動。

不過很可惜,美國能走到現在這一步有很多機緣巧合,甚至可以說唯有美國作為唯一的一個超級國家,美國的現狀才可以實現,美國通過全世界範圍的吸血才能維持,其成功幾乎不可複製。

我認為,精英和群眾的關係就像馬車,精英是馬群眾是車,精英拉著群眾前進馬車給予馬匹支持。馬兒不能跑的太快和群眾脫節,不然就會導致翻車,群眾也不能太過自重以至於車無法被馬拉動前進。

以上,來自於我的一點點思考,供大家參詳。


知識分子自知普通民眾達不到自己的高度,又不得不向民眾宣傳自己的思想,又不願降低自己的高度。於是在兩條高度的平行線之間,就是知識分子不斷堅守、摸索和爬行的生存空間。


因為中國人人都腐敗,人人都想當皇帝,人人都想享受特權,人人都想不勞而獲。

中國的精英教育就是以攫取特權,騎在別人頭上,不勞而獲為目的的。而不是以成為精英能創造,貢獻什麼為目的。

所以中國的人越精英欺壓的普通人越多。


李白和高力士都覺得對方是傻逼


朝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我認為不是什麼精英與大眾分裂。只是某些目的不純的所謂「精英」攪亂了這趟水,以利益為目的去分析表達觀點發布文章。大眾所憤怒的原因在於1.他跟我們不是一個隊伍的,觀點差異2.他用了腦子在分析問題,相比之下我為什麼只能用 去死吧 人渣來評判來罵人3.有些腦殘「精英」把方向帶偏了 寫了不該寫的東西 讓人反感。

分裂的只是所謂「精英」與愚民。理智的人還是很認真的在看待問題 分析問題。但是很少,沒有秀優越感的意思。就這樣。


從古至今一直都如此。何足掛齒。


簡單粗暴的對精英與大眾進行區分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這樣將人群進行劃分與歷史上關於士農工商的劃分有什麼區別。

以前聽一位中學老師在講中國儒學的時候講過一句話:儒學教育的目的其實是希望先將君主教育成聖人,再有君主將大臣教育成聖人,大臣再將官吏教育成聖人,官吏最後將百姓教育成聖人。經過幾千年的努力,他們沒有成功了,那麼是不是可以說由精英領導大眾的失敗??

縱觀歷史,無論朝代更迭還是文化革新, 諸子百家,民國時期的民主, 文藝復興,工業革命,信息革命。都是各個時期的人對自己的生存方式的一種探索。生存這個層次是一個大問題包裹所有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教育各個方面。從以前簡單的為了獲得土地這唯一的生存資源,從個人宗族國家都在進行不惜代價的爭奪,這是在一個追求【生存平等】的過程。

現今社會無論國內國外不分性別地域宗族宗教的所有人,唯一的區別就在於獲得信息資源的途徑,以及接收信息資源的能力。土地資源一次次的細分構成了奴隸制與封建制朝代的更迭,工業革命後工業生產資源的細分過程是各行業對托拉斯高度壟斷的革新。信息時代所謂精英與大眾的衝突其實就是圍繞信息的平等公開進行,體現方式就是【教育平等】

我們都很迷茫,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但它沒有戰爭,沒有混亂所以很多人都看不到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哪裡。每次的個體事件都能牽動我們敏感的神經,這更是好事情,因為我們在要求平等對待。說道精英的劃分,有個數據我不知道,但問題存在:古中國時期,臣民之間的比例是多少?現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乃至高等教育以上的人又有多少。我們找不到一條路而已,但是我們沒有放棄啊。

抱歉,答不對題,不吐不快而已!


為什麼不進入更深層次的資源佔用的問題上來呢 精英與大眾的矛盾點不就是資源佔比的不公平所導致的么


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推薦閱讀:

為什麼清末有那麼多人到日本留學?
人多是否會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阻礙?
現代國家政府整體之間的水平差距有多大?
應該如何理性看待中國漁船被阿根廷擊沉?
如何簡單理解毛澤東鄧小平理論及馬克思主義?

TAG:生活 | 政治 | 社會 | 人文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