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藥品零差價改革問題?

如題所述,此改革對於未來醫療從業人員的待遇、未來醫院發展等都有啥影響?


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教育我們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過幾年就好回答題主了。


北京部分醫院和深圳公立醫院已經實行零差價有年,醫院收入下降通過上漲的診查費補償,但增加的診查費不足以補償藥品差價造成的收入下降,也就是說醫院收入是下降的。

從好的一面說,零差價使院方不再有為增加收入開大處方的動力,同時對於使用少、保存期短易於過期的藥品,醫院為減少報廢量,會少進甚至停進,可能影響一部分疾病的治療。

個人感覺實行零差價後,原來靠藥品差價利潤掩蓋的很多問題會一下凸顯出來,比如北京友誼醫院就有護理費需要升價數倍的呼聲。如果能夠通過零差價改革理順醫護診治的利益邊界和價格關係,算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想通過改革降低醫療費用,恐怕是緣木求魚了。


簡單的總結一句:大地母親該撥款不撥款,還要立牌坊,不管別人死活。醫院基層人員餓死了,院長撐死了,藥廠餓了幾年餓死了,老百姓表示有變化?大地母親表示,你們都誰啊?我認識你們?

然並卵,大地母親忽悠著你。

從事醫藥行業,親身經歷了零差價問題。事件地點: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公立三甲,浦東陸家嘴位置)

先說醫生,醫生收入會減少。眾所周知,醫生是收回扣的,可以說出自消費者,也可以說跟消費者無關。因為錢是藥廠出,價格是大地母親定價。所以說給回扣也好,不給回扣也好,葯價是不變的。有影響怎麼說?因為藥廠要賺錢,還要給回扣,回扣錢哪來?葯價里出啊!然而大地母親給定價咋辦?廢話啊!賄賂他們啊!綜上,葯價貴都是大地母親在搞鬼。

現在大地母親要當婊子了,還要立貞潔坊了!我要取消藥品差價了。為了口碑,我不讓醫院賺錢了,我要餓死他們。

然而,醫生也是人,醫院也是單位。沒有錢,他們也活不下去啊!咋辦?我得賺錢啊,大地母親不讓我加差價了,我指望挂號費、手術費賺錢養自己,那不用等了,明天我就餓死街頭了,埋骨灰的地都沒有啊!嗷,不!不用埋骨灰,因為我火化不起!卧槽,我得想辦法!

院長靈光一動!我可以找藥廠要錢啊!瑪德,機智如我。好了,各藥廠你們聽好了!我要開會了,討論醫院藥品問題了。咳咳,現在你們每個藥品給我20%的差價,交的留下,不交的滾!A品種,喲,甲交25%,喲,乙交30%。好!乙留下,什麼?甲你說你自己是全國最大實力最雄厚的藥廠?乙是家庭小作坊?哈,沒事,乙交30%呢,甲你滾吧!啥?山姆大叔,你說你是跨國葯企全球總裁?嗷,泥嚎,泥嚎,歪抗木查那!嗯?你不交差價?no no no 不行不行,泥奏凱!

一番談判結束,各大藥廠出局,小藥廠留下了。然而利潤就那些,拿去一部分給了醫院,就沒得給醫生了。嗯?你說醫院會給醫生?小伙紙,你太年輕了。你以為院長會嫌自己的錢太多花不了么?

啥?你說醫院不敢這麼操作?有賬可查?哥們,你忘了大地母親還有個畸形中介公司叫醫藥公司了。手動微笑,呵呵

再說對老百姓的影響。

藥品也是商品,一分錢一分貨。進口葯貴都知道,不光因為人家加了研發成本,更重要的是原始配方在他手裡,輔料最佳比例在他手裡,怎樣配比效果好,他們清楚。國產葯都是仿製葯,分析出成分以後,配比啊,提純啊,雜質啊或多或少的跟原研葯都有點細微的差距,這一絲的差距,很可能就放大在療效上了。更何況改革篩選後保留下的小藥廠。天朝的企業大家都懂的,能偷工減料就偷工減料了,管你是吃的喝的還是幹嘛的。

然後最終受害者是老百姓。花著並沒有便宜太多的錢,買著劣質產品。

最後,醫院啊。東方醫院停建幾年的樓,聽說執行完零差價後一兩個月就開始又動工了,誰知道他們有什麼影響。

藥廠?誰關心他們啊,反正一有人說看病太貴了,大地母親就開啟忽悠模式,哎呀,麻痹的!藥廠好黑啊,一分錢的原料,弄成小藥片要賣100多塊呢,哎呀,百分之幾萬的利潤啊。

藥廠:我靠!原料翻了好多倍了,生活成本也翻了,我的葯20年了沒漲過價,還降價了。你怎麼能這麼說?!

眾人:剛有人說話?沒有吧!藥廠好黑啊,西西AV都報道了,他們幾分錢成本的葯,賣幾百塊,甚至上千塊,百分之上萬的利潤啊。黑心廠家,怪不得我打個針就要幾百塊!

藥廠:麻痹!勞資研發不要錢?設備都是天上掉的?勞資的員工不用發工資?都是喝西北風長大的?大地母親的使者不用上供?大地母親不要祭品?你們說啊?

眾人:哎呀,西西AV又報道了,藥廠真黑心啊。

藥廠:......

五年後,藥廠:卒

最後補充一句,我不是醫生。


謝邀

不不不。。我是不請自來的,做為知乎回復的處女座,閑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吧

本人在山東濟寧某二甲公立醫院從事醫保工作,畢業至今也得三年時間。對於醫保改革,本人認為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畢竟醫保改革制定者是高高在上的,他們不會考慮基層醫院息息相關的東西。山東在2016年正式開始醫療保險改革試點,而濟寧官宣是七月實施,下面圖片為證。

實際來說,在2016年元旦開始就初步推行測試藥品零差價。現在算來也是改革半年之久,成效如何呢?所以藥品零差價,顧名思義,為了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取消藥品加成制度(以往加成百分之十五),進價銷售藥品,而此差額,政府文件規定,由地方政府補貼醫院藥品差價。也就是說讓利人民,政府補貼。政策推出以後媒體議論一片大好,下面是我一些截圖。

前文提到了,本醫院在濟寧算是一個小小不然的公立醫院,病號在200人左右,藥品零差價實行以後,第一反應是極度缺葯現象,降壓藥 降糖葯 降血脂 抗排異 乙肝,通通沒有,為何沒有?藥品零差價,醫院先行墊付醫保費用,政府補貼不到位,沒有錢採購藥品,大醫院可以通過住院病號來彌補,小醫院只能餓干牙,空嘆息,然後醫院只能把病人轉診到外院拿葯。下面這是一個關於藥品差價最新文件

大家仔細閱讀後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政府在強制公立醫院藥品零差價同時,正式允許非公立醫院自主指定藥品價格。眾所周知,公立醫院是差額事業單位,政府補貼極少一部分,自負盈虧,藥品採購需要在山東藥品採購平台,全透明,採購標準與價格無關,而非公立醫院不然,全然通過價格,哪個價格低去哪採購,不會考慮藥品質量或者療效,這個政策一出,本市大部分公立醫院大部分藥品都缺失,然而患者必須使用這些藥品,所以轉診去非公立醫院買,這些醫院趁機加價百分之二十之多(今天我專門統計了幾個病人購買的藥品和本院藥品差價),怨聲載道的埋怨做為公立醫院為何沒藥,開什麼醫院,可是我們如何解釋這些問題?

藥品零差價本來是個好的政策,的確能解決患者看病貴問題,可是它帶來的衍生問題,上級制定者卻看不到。說好的藥品補貼遙遙無期,醫院負債經營,私立醫院加價得利,有的人說這是進化論,不適者淘汰,可是你能確定保存下來的醫院真的是為人民服務的公立醫院嗎。現在政府鼓勵企業第三資本加入醫院,美其名曰轉動資本,可是在其背後是醫院經營環境的污染,惡性競爭,畢竟私人資本還是盈利的嘴臉。政策總是這樣,上面制定的美美噠,下面落實的差差的。

回答完畢,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2017年可以說是醫改的「大年」,從年初到現在各主管部門及地方陸陸續續發布了近百條政策,涉及醫藥、醫療服務等方方面面,醫改全面進入深水區。

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面,頂層設計要求「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改革路徑逐步明晰,由實施醫藥分開、增加醫事服務費、控制葯佔比、控制耗材消耗等入手。

自2009年開始執行以來,零加成政策一直是醫改中討論的焦點。近期,由於全面推開的時間迫近,在業內的研討會上幾乎每場必講零加成,成為了各大峰會的一道「風景」。於此,動脈網(微信號:vcbeat)梳理了相關政策及各方觀點,擬較為全面詳細地解剖零加成的目的與問題。

藥品加成政策已運行半個世紀

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政策的出台,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實施藥品加成之前,公立醫院的負擔完全由政府負責,醫療服務價格實行低價格,藥品供給基本接近成本價,目的是保證低工資人群也能看得起病,用得起葯。期間,政府還多次下調挂號費和床位費,進一步減輕就醫負擔。

藥品價格加成政策出台於1954年。當時國家允許醫療機構在零售藥品時,可以在批發價格基礎上進行加成,形成藥品的零售價格。藥品的加成率,西藥不得超過15%,中成藥不得超過16%,中草藥不得超過29%。出台該政策的目的是在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醫院的運行資金,調動醫療服務的積極性。

到80年代,醫療機構的收入構成再次調整,國家對醫療機構的經費補助實行「全額管理、定額補足、結餘留用」。具體而言就是國家根據編製的床位對醫院進行定額補助,而醫院自我創收的部分可用於醫院醫療條件改善或者集體福利和個人獎勵,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財政投入不足的問題,也使得藥品收入在醫院收入比例中呈上升趨勢。

澳門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學者張默、卞鷹所著的論文《我國醫院藥品加成政策的歷史回顧及其影響》中統計數據顯示,1984年到1994年全國醫療機構的藥品收入上升了5.6倍,同期藥品支出上升了6.5倍,1994年藥品收入占醫療機構收入的比例為55.3%。之後,藥品收入占醫療機構收入比例在50%左右浮動,2008年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比例為46%。

可以說,藥品加成部分替代了政府的財政投入,成為了公立醫療機構重要收入來源,這種局面也被稱為「以葯養醫」。

2009年,「新醫改」啟動,開始對「以葯養醫」動刀。《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指出,藥品價格改革要從基層抓起,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改革藥品加成政策,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公立醫院體系內,強調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和社會效益原則,堅持以病人為中心,規範用藥、檢查和醫療行為。推進醫藥分開,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葯補醫」機制,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葯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之後幾年,藥品價格改革逐步推開,2012年開始在更多縣級醫院實施藥品零加成,2013-2014年部分省市級三級醫院開始試點藥品零加成。零加成實施之後,藥品收入占醫院收入比例持續下降,醫院的收入構成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從以上數據可知,自零加成政策實施以來,無論是門診病人還是住院病人,其次均醫藥費上升的同時,藥費佔比均呈逐年下降趨勢,檢查費用則呈微弱上升。

分等級醫院來看,2012年三級公立醫院藥品收入佔總收入44.4%,2015年下降至41.0%;二級公立醫院2012年藥品收入佔總收入45.3%,2015年下降至40.3%;一級公立醫院2012年藥品收入佔總收入48.5%,2015年下降至46.6%。

零加成進入最後衝刺階段

從各地落實情況看,既有北京醫改的結構性調整,也有廣東醫改這樣的總量控制。

今年3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擬通過取消藥品加成,設立醫事服務費,轉變公立醫療機構運行機制,規範醫療行為;通過醫藥產品陽光採購、醫保控費等措施,降低藥品、器械、耗材等的虛高價格和費用;規範醫療服務價格,逐步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加強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健全醫療機構成本和費用控制機制,建立財政分類補償機制,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增強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根據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葯價形成機制上,改革後的葯價將基於藥品陽光採購,即在保證藥品質量與安全的前提下,向所有的藥品生產企業公開藥品質量指標、全國中標價格;向社會公開醫療機構採購、使用及品種變化信息,這將打破以前藥品價格等信息不透明狀態。在此種情形下,藥品採購價格將平均下降8%。

7月23日,北京醫改實施滿100天,北京市衛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自4月8日新政實施以來,北京地區共診療6000萬人次,根據測算,平均每天節約醫療費用達3500萬元。100天來,僅藥品費用一項,陽光採購就節省藥費13.7億元,藥品均價累計下降超過8%。

在藥品費用下降的同時,對醫療服務的價格進行了調整,提高了醫療服務價格,對患者就醫有較好的分流作用:其中三級醫療機構門急診量下降了12.7%,二級醫院診療量下降了4.9%,一級醫院及社區的門急診量上升10%。

5月5日,國辦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重點工作任務》,要求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協調推進管理體制、醫療價格、人事薪酬、藥品流通、醫保支付方式等改革。逐步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的比例。2017年,前四批200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葯佔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這也標誌著全面取消藥品加成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6月2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了55項醫改重點工作,要求廣東所有公立醫院在7月底前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除外),並同步實施醫療服務價格調整。

廣東新一輪醫改更注重「總量控制」,即通過兩票制、醫藥分開、醫保基金管理等多種方式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保證居民整體衛生支出總額增長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不超過10%)。

零加成還有哪些問題待解?

取消藥品加成之後,醫院的收入補足來源於三個方面,其中80%來自調整醫療服務,10%來自政府的財政投入,10%由醫院內部消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這三個方向都可能在執行上發生偏移。

比如醫療服務的價格調整之後,患者很可能因為價格上調而選擇其他醫院;在財政匱乏的地方,財政補貼很可能不到位;醫院精細化管理能力不足,不能消化收入減少的差額。

此前,就有類似的事例見諸報端。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院長孫虹在2016年底的一次會議上稱,在零加成政策執行之後,湘雅醫院通過調整醫療服務的價格來對沖零加成減少的收入,但2016年一季度增加的收入僅能補償下降收入的50.78%,雖然隨後又調整了少數醫療服務的價格,1-8月也僅能達到減少收入的53%,遠未達到主管部門預計的80%。照此計算,2016年湘雅醫院收入預計將減少2個億,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待遇不下降,醫院削減了2017年的設備購置費用5000萬元。

另據江蘇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院長朱夫透露,江蘇鎮江在2013年就進行了藥品零加成改革,補償措施是江蘇物價調整承擔77%,政府財政承擔10%,醫院承擔13%。但在執行過程中,財政投入僅有第一年到位,第二年及以後,財政投入就再沒給一分錢。醫院每年將承擔零加成損失的近1/4,壓力不小。

為彌補藥品加成帶來的損失,另有一些醫院從藥商身上「打主意」,要求藥商對藥品返點,或者長時間拖欠葯款。而由於醫院是藥品銷售的主要渠道,對藥品銷售具有壟斷性地位,所以藥商很難對抗有話語權的醫院,藥品加成取消的壓力最終被部分轉移到藥商身上。

另外,藥品加成取消之後,藥品實際上成為了醫院的經營成本,有些醫院開始試點「藥房託管」。所謂藥房託管,指的是醫院通過協議形式,把醫院藥房交付給醫藥經營企業管理,藥房的所有權歸屬醫院。從商業角度來說,醫院把藥房交給企業經營,應向企業支付管理費用,但實際情況是,中標企業需向醫院支付承包經營的費用。

在此種情況下,藥商和醫院又形成了新的利益關係,藥商獲得了藥品經營市場,而醫院則轉移了成本壓力並獲益,並且由於醫院和藥商的協議多為獨家,具有排他性,實際上造成了醫藥市場的不公平競爭。

這一情況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廣東省發改委就於7月21組織了高校學者、公立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進行公開的意見徵集和研討,並起草了《藥房託管行為反壟斷執法指南》。廣東省價監局稱,反壟斷執法機關制定發布藥房託管行為指南旨在為行為各方說明執法理念和思路,要求行為各方樹立公平競爭的意識,確保該省醫藥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藥品加成取消之後,醫療服務的價格調整,對不同需求的患者也有不同影響。按當下價格調整的原則,加價的部分是醫護人員的服務,藥品和檢查費用則有下調,這對於需要長期用藥的患者來說可能會減輕負擔,但對於需要服務的患者來說,負擔就可能增加。同時,醫院可能會讓患者多住院或者多提供服務增加患者的就醫支出,以彌補藥品加成取消的損失。這又會造成「以檢補醫」或過度醫療的問題。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能兼顧所有人的利益,改革的推進過程實際上就是各方利益博弈的過程。

後「零加成」時代已來臨

我們可以算一筆賬,釐清取消藥品加成對公立醫院收入的影響。取公立醫院葯佔比45%的平均值,如果砍掉15%的藥品加成,則直接減少6.7%的收入。這對於大多是公立醫院來說,都會達到數百萬,將切實影響醫院的待遇水平。

以上數據顯示,公立醫院院均收入在2008年-2015年間保持了持續的增長,但在2012年之後增速下滑,受零加成政策影響更大;從結餘來看,2008年-2015年間公立醫院院均結餘亦同比上升,但在2015年迎來拐點,出現8年來的首次下滑。這也標誌著,正式進入後「零加成」時代。

零加成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藥品價格高位運行、醫療機構使用藥品規模持續增長,「以葯養醫」的格局亟待打破。在這些現象背後,是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費用支出和醫保基金壓力,以及「以葯養醫」背後可能存在的醫藥商業賄賂問題。

監管層寄希望於取消藥品加成,目的包括降低醫療費用,促進醫院加強對藥品使用的管理,控制醫療費用增長;規範醫生的服務行為,鼓勵合理用藥,杜絕「大處方」和「亂開藥」;強調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屬性,仿製過度逐利;破除「以葯養醫」,提升醫療機構對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的重視程度。

後「零加成」時代,利益相關各方如何應對,也成了業界討論的焦點。零差率實行之後,醫院如何發展?首先應該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儘力爭取合理的補償政策到位;其二是與藥品供給單位達成協議,在藥品供給價格上進行「二次議價」,保證在合理框架下控制藥品成本;其三是做好醫院內部的精細化管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精細化管理消化收入減少的壓力。

對零售藥店來說,醫藥分開之後,處方外流可能帶來巨大的增量,如何承接這一增量,或成為零售藥店需要思考的問題。不過,零加成政策並非驟然推出,各地的藥店在實施過程當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應對措施包括「以價換量」、多元化經營、提供葯事服務等。拆解來看,以價換量指的是在醫院取消藥品加成之後,藥店零售價與醫院保持一致或略低於該價格,以換取客流量;擁有了客流之後,通過擴充品類、經營非藥品來進一步增強對客流的吸引力,而不少處方葯在流標之後,以DTP模式進入藥店銷售也是很好的機會。

在一個就是從「賣藥品」到「賣服務」轉型,零售藥店要為顧客提供更專業、更便捷的服務,包括O2O藥品配送、慢病管理、健康體檢等。另外還可與互聯網醫療平台合作,進行遠程問診、電子處方上的嘗試,進一步提高自身在醫療服務方面的能力。

當然,無論是零加成還是醫藥分開,對葯企和藥商來說,都會迎來轉型的陣痛,其原有的銷售渠道和利益格局將會大受影響,市場策略也必須跟著調整。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進行「醫改」的同時,也在進行「葯改」,國家鼓勵新葯研發,對確有療效和臨床急需的藥品開綠色通道,藥物註冊審批也不斷提速,監管標準逐漸與國際接軌。

其實,醫藥不分家,既要看到本輪改革中的挑戰,也要看到挑戰中的機會,新醫改的方向正確,在不斷地實踐調整細節之後,或能夠給各方一個清晰的執行方案,保證參與者的利益。

內容來源於動脈網(vcbeat)《藥品「零加成」九月底要在所有公立醫院推行,還有哪些問題待解?》


1.為什麼查查那些騙保的根本沒患者的小醫院那麼難嗎?還是有其他什麼問題。。。醫保這個大洞一半是正常支出一半是被騙保的弄走。這些國家不知道嗎政府不知道嗎還是本身就是參與者或者幫凶。2.所謂的零差價,也就是所謂的隨便用腦子一想也知道怎麼回事了。怎麼知道零差價呢,不就是通過生產廠家的出場發票來確定價格,原來出廠價比方1元開發票到經銷商,經銷商開發票賣到醫院10元,中間有利潤有回扣都包括了。現在的情況是廠家10元開發票到經銷商,經銷商10元賣到醫院,零差價了吧,多麼符合規定啊。廠家還是返回多出的9元給到經銷商,裡邊包括利潤回扣。。倒霉的就是那些小的經銷商 接觸不到生產廠家的二級,直接就出局了,自謀職業吧,要不就靜坐示威。這樣的二級三級經銷商有多少?一定不是個小數目,怎麼和諧。大的越做越大,小的不是在競爭中消亡而是被政策消滅,這樣的市場經濟是不是有點可笑。壟斷就是中國的市場經濟模式。並且深究一下那些壟斷企業,都和各種二代有聯繫。然後還怎麼說。。。原來最到的海虹招標,某二代的產業,名聲太差,現在化整為零,在每個地區都設立機構,省得樹大招風,搶錢一樣的行為。就是收招標費標書費服務費一個地區每年都上億。。零差價兩票制真的是笑話一樣的東西。。各種媒體還在無腦的歌功頌德。吃瓜群眾還不明就裡。。yex也許


我在我省最大的一家公立醫院工作,我們醫院這個月開始實行了藥品零差價。因藥品零差價帶來的虧損,國家是不管的!所以我們降低藥品價格,降低檢查費用的同時,提高住院費100%,提高手術費100%,提高護理費400%,提高操作費100%。提高這些費用,省市物價局是知道和批准的!所以政府在加大醫療衛生行業投入的情況下,要解決看病貴就是笑話,最後買單的還是老百姓!另一方面,其實國內的醫療服務已經很廉價了,政府也從來沒有從正面去引導!國外是私營醫療機構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公立醫療機構解決基本醫療服務!國內是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廉價優質醫療服務,私營醫療機構提供坑人醫療服務(大多數)。目前,對國內醫改不抱任何希望!


葯稅漲了。

打個比方。過去1塊錢進葯賣5塊。現在3塊錢進葯賣3塊。

老百姓很高興覺得葯價降了。只有藥房心裡懂是漲了。

鋪天蓋地的報道只有葯價降低。

醫保錢要不夠了。

過去一大堆人鑽醫保空子搞掉的錢終於要填不上了。

先是提了葯稅來補,之後砍掉葯價來省。

以後怎樣呢。

誰知道。


吃瓜群眾以為這是天大的好事,終於有人能制裁一下醫院了。我們買葯終於能便宜一點了。大夫們終於沒有開大處方的動力了。

但是噢,醫改這麼改下去,公立醫院看不了你們的病時。別再去政府靜坐示威什麼的,畢竟,是打自己臉。


得,原來藥品還能提供利潤的,現在零差價,算上成本就是個虧損。一線醫生要花更多精力在想辦法賺錢上面了。


有點影響

1醫院表面上不賺錢

2醫生看上去輕鬆不少

3患者開藥省錢

4醫保費用大幅降低

5地方政府財政收支不平衡

6醫改失敗

沒加價,不等於就不開藥了

藥廠繼續生產,高價和低價,一種葯

醫院分別引進

好使和不好使

醫生先用不好使的,醫院領導和醫保局規定的

結果患者病情沒幫助,有時會加重

後來學聰明了,得用點好使的,雖然有點貴

醫保局強行可扣醫院

醫院處罰醫生

醫生只好找藥廠

藥廠說這個鍋,我來背

畢竟有利益在裡邊

好使的 不好使的 高價 低價都是我廠出來的


可是醫院的藥房還是要運轉,送葯的院內物流還是要工作,醫生開藥還是要動腦筋呢,所以醫院賣葯妥妥賠錢了。既然賠錢,醫院就會想辦法賺錢,又要出現一些怪像了。。


這是個好政策!!!

因為

醫院,葯企,群眾,都不會高興到最後。最高興的應該是zf。

群眾一看葯價下來啦,高呼:國家政策好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國家還省了一大筆本應該出的錢。

省錢還賺得民心,真是好政策!!!

然而

醫院肯定不高興了。醫生基本工資本來就低,零加成後沒錢了呀,不讓人活了?!當然不是,只要從其他地方整點錢就行了嘛。

葯企想讓我們賣你的葯?!可以呀,給我10%,不然免談。

那個檢驗報告的費用該提一提了哈!

醫生的診療費用就這麼點?!再提一點再提一點!

醫生們聽好了,服務質量低點就低點,成本一定要降下來!想吃飯就聽話點。

很多葯醫院裡沒有,我們也沒打算有,讓病人出去買哈

我們醫院對藥品的招商政策很簡單,那個企業給的多就選哪個。大企業?!正規?!不好意思,給的太少了。

葯企也不高興。葯價是國家定的,醫院還要讓我出10%,20%,我還有那麼多員工要吃飯,機器要買,研發要搞……

寶寶心裡苦啊寶寶心裡苦。。為什麼錢總是那麼緊!!!

醫療費用真的降下來啦?!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是持續不了很久的。現在醫院和葯企的收入是一個基本收入,已經夠艱難了。。

天天說醫生收入高,我沒看到啊。。在醫院裡收入高的,也不是普通醫生啊,大多也是高層啊。。。我好氣啊我好氣

為了維持這樣一個基本收入,醫院和葯企肯定是會想出辦法的。往上是沒希望了,只能考慮一下群眾惹

把朝三暮四換成了朝四暮三。全都是套路啊。。

最慘的,還是……居然又是我。(?_?)

想拿醫院和葯企的錢來恩惠老百姓,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該給的錢是要給的嘛,講道理好不好。。。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發聲「中國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
國家為什麼不管各種保健品,理療儀的騙局?
手心腳心發熱怎麼回事?有什麼辦法沒?
請大家推薦一個家庭保方案,求大家推薦?
同一個藥物往往有多家藥廠在生產,如何辨別哪些藥廠的藥物品質更可靠?

TAG:醫療 | 醫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