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的商業變現模式會是怎樣?
脈脈競品分析
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傳統招聘網站商業模式解析
1)廣告服務
這裡的廣告是指主頁的那些廣告
2)網路招聘服務
其實本質上這也是廣告的一種,你所看到的招聘職位基本都是付了錢的職位,所以基本都是可以看成廣告的。
這種網路招聘服務的核心是不同的付費套餐,可以發布的職位數量和可以下載的簡曆數量不一樣,屬於會員類服務。
這一塊目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
3)獵頭服務
略,類似傳統獵頭,只不過他們自己有一堆簡歷,可謂是近水樓台啊
4)校園招聘
略,讀過書的都知道吧?
5)人事外包(人資資源服務)
類似fesco這樣的公司服務,派人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減少企業的用工成本
6)其他(如前程無憂面向求職者的一些增值服務)
認證、會員服務等
Linkedin商業模式解析
1)人才解決方案
這個其實就是上面說的網路招聘服務,賣套餐啥的
這部分是主要收入來源,佔了一半以上
2)營銷解決方案
就是在信息流中出精準廣告
3)付費訂閱
就是會員增值服務,收入佔比較低
脈脈商業模式預測
脈脈可商業化的點盤點
- 平台上獵頭很多,且非常活躍
- 平台上各種CEO非常多,但是都較為不知名,應該是創業中的企業
- 零零散散的可以在信息流中看到招聘與求職信息,或者來自於分享,或者來自於個人發布
- 來自人脈的職位:各種來自人脈的職位招聘信息
- 搶人才:各種求工作的信息
- 各種行業人才的聯繫方式和簡歷
通過對前面幾個主要競品商業模式的分析,結合脈脈自身的產品可商業化的點,我覺得脈脈在未來可以做以下一些商業化嘗試:
1)網路招聘服務
同所有的網路招聘產品一樣,網路招聘服務是一個收入的最大來源,其模式也非常簡單:
脈脈搭平台,企業/獵頭來發布職位,根據不同的發布許可權和簡歷下載許可權,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超過所設定的許可權,需要額外使用量的時候需要按量付費,具體可抄襲其他家,各家大同小異
2)融資撮合服務
脈脈上目前有大量的活躍的創業中的CEO和各種投資人,可以搭一個平台,來做初創企業融資撮合服務。
目前類似的事情國內天使匯(天使匯 | 讓靠譜的項目找到靠譜的錢)在做。
3)專業的獵頭服務
手握海量簡歷,不做專業的獵頭服務實在是浪費了。目前國內前程無憂、獵聘等都有獵頭服務。
4)職場充電培訓服務
根據對招聘職位的分析,得到近期的人才需求走向,推出對應的職場技能提升的培訓服務,提高職業人士職場競爭力,或者促進求職跳槽。
5)個人會員服務
成為會員,可以享受以下服務(舉例):
- 推廣個人的發布信息在三度人脈信息流中展示
- 同等影響力情況下可以加好友的上限增加,好友總上限也增加
6)其他增值服務
個人求職信息置頂、企業招聘信息置頂等
歡迎交流 歡迎拍磚
2017.03.08更新目前脈脈的商業模式主要通過廣告和會員費進行變現。會員的主要特權有:極速聯繫,額外的加好友數量,解鎖搜索限制等。2016.06.12 修改 脈脈目前的定位是專業的職場交流平台,目前主要的盈利模式是企業端的精準營銷推廣(也就是你通過「紅包小助手」收到的企業紅包)和大公司招聘相關的付費服務。
個人感覺,脈脈的變現模式也許會從如下幾個角度出發:
1.跳槽與招人,對求職者免費、對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對於個人而言找一個好的下家(尤其是工作3年+的人),脈脈上可以發現很多機會,並且能夠建立聯繫,慢慢地就跳走了。2.收入獵頭公司的傭金;
池子大了魚(人才)多了,釣魚的人(獵頭)也會依賴這個池塘,受點房租,總是合理的吧。3.名人經紀業務;
比如某個行業的大卡,組織有償講座或者指導培訓;對學員收費/冠名贊助等都可以來錢4.付費會員;
雖然現在還沒有想清楚脈脈的付費會員前途如何,只是感覺,未來可能會涉及到這封面,比如10元包月,享受VIP待遇(當脈脈成為你的生活必不可缺時,合理地收點錢,你是能接受的),再說了增值收費,本來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兒。5.行業數據商業報告;
針對這麼大的行業標本,做商業調研公司、大數據付費報告應該也是可以的。6.培訓;
做行業人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 也可以收費7.暫時還沒有想到。。。歡迎大家補充
拋個磚。招聘和社交,混合拳真能打好嗎?我認為不能,原因有3:
1,招聘的需求是在最短時間、以最低成本,招到合適的人。這些信息淹沒在各種實名、匿名八卦里,而且還要掛上不知所謂的3度人脈,相比拉鉤們,優勢不夠優勢,效率卻低下很多。
2,人脈的作用是增加可信度和效率,所謂熟人介紹,這個「熟」在脈脈裡面天然的和社交屬性相背離,社交中「熟」的尺度非常難把握。太熟變成微信,太生變成陌陌,半生不熟變微博。試想這幾家來做招聘,會是神馬效果?另外脈脈過於急功近利做社交,早期很多人脈關係是直接扒出來的,這樣從一開始就導致「熟」的不徹底,一些一度人脈的人都完全不認識,由此擴展的2度人脈其可信度更是慘不忍睹。這樣的基於「人脈」招聘,有多大意義呢?
3,沒有認真的考慮招聘雙方的需求。對應聘者,招聘信息不夠全面、有用性不足。對於招聘者,簡歷篩選,同一公司不同職位的關聯性,等等都不夠專業。招聘就是兩頭拉人的事情,不應等同於信息發布,這裡面很多細節的服務,或者說產品設計,是應該去捕獲人心的。
總之,在「能夠解決招人問題」這個核心訴求上,脈脈的招聘功能真的做到了嗎?脈脈業務轉化思路
打通線上線下,形成互通,實現落地變現
結合對脈脈現有商業模式的了解和互聯網下半場的用戶服務思維進行分析,提出以下方案:
根據了解和分析,脈脈在IT互聯網行業的用戶至少佔到脈脈總用戶的50%以上,可以根據這個優勢來進行變現。
一、競爭對手分析
除了傳統的三大招聘網站外,目前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領英、Boss直聘、拉勾、獵聘和傳統的獵頭公司等。
領英屬於外資公司,主要用戶群體為英語用戶和高端用戶為主。通過線上實現盈利,其中徵才解決方案是其主要盈利來源。從目前來說,和脈脈形不成正面競爭。
Boss直聘這兩年發展比較快,他們採取的是求職者和招聘者直接通過線上交流為主。更像世界佳緣的模式,未來變現速度比較快,幾乎沒有天花板,但都集中在線上完成,然後線下面試。Boss直聘招聘這一板塊在一線城市的線上招聘業務會和脈脈之間形成直接競爭。
拉勾主要針對IT互聯網垂直行業的招聘服務(也有獵頭,他們的獵頭公司叫做3W獵頭,但做的非常一般),之後也加入了金融行業。從拉勾目前網站的表現來看,他們管理層沒有思考清楚要做什麼,感覺什麼都想做,搞的四不像。目前用戶活躍度不夠。個人不看好拉勾發展前景。
獵聘主要定位高端招聘,目前贏利點大部分在企業端招聘服務。個人端收取會員費,但在整個公司盈利中不算太多。針對獵頭端的套餐,基本上很少有獵頭公司願意買單。但獵聘的線下業務發展迅猛,是未來一個很大的增長點。
據了解,獵聘線上業務發展很不錯,但下線業務發展也極為迅猛。2015年「類獵頭」業務收入是8000多萬,2016年近2個億,2017年計劃會突破3個億的營業額(數據是大概數據,一位獵聘沒有上市,無法看到他們的財報,只能通過私下了解)。解釋「類獵頭」,類獵頭不是真正的獵頭服務,而是採取類似的獵頭方式來完成招聘服務。
二、個人認為脈脈開展變現業務,從以下著手比較好。
1、把獵聘作為競爭對手,通過和獵聘的競爭來提升中高端人才的加入。具體可以讓PR來做。就像京東一樣,京東和阿里相比不是一個量級的企業,但京東聰明之處是把競爭對手選擇了阿里,不斷通過輿論等行為,讓很多人誤認為京東的競爭對手就是阿里。京東的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和資本市場的溢價能力。
2、通過動態數據和多維度關係來深度挖掘求職者的求職需求,用數據推送的形式給招聘方,如企業HR、獵頭。調動他們的活躍度,讓其轉化為會員,增加會員收入。
3、特別是獵頭活躍度,要通過精準推送的方式來調動獵頭的參與,讓更多的獵頭活躍起來,用獵頭的活躍來帶動中高端人才的活躍。同時,也可以通過線下活動和線上評選優秀獵頭顧問和獵頭公司等方式來調動獵頭的參與,讓所有人都認為獵聘的競爭對手就是脈脈。
4、組建線下招聘團隊,開始線下招聘業務,形成線上線下互動,實現落地變現。
針對脈脈現在最大用戶群體來進行深度變現。通過我對獵頭行業的了解,雖然獵頭行業利潤率特別高,但想直接做獵頭業務進行變現的話,周期太長,不易規模化發展。但並不是說直接的獵頭業務不做,要做,但可以把獵頭作為一個單元業務來做。
個人建議,針對大客戶的招聘特點和預算額度採取定製化的項目來快速開展業務,這些定製化的業務前提必須收取預付款。
如:到場面試:企業不願意通過線下獵頭業務,可以根據企業招聘需求,由線下招聘團隊按照企業要求開始邀請人員到場面試,不管成功與否,只要人員到場,企業就應該向平台按照到場人數來支付費用。一般採取每人至少2000元收費標準,但具體開展業務時再定。
專場面試,根據企業需要量的大小,同一時間邀請多名人員到場面試,現場簽offer,這個收入一般比較高,但比傳統獵頭收費業務低。對企業來說的,比較划算,對平台來說,一次性收費比較多,利潤可觀。
高端冷餐會形式招聘,主要是針對企業招聘高端人才來用,這種方式比較新鮮,大企業一般會採用。
獵頭服務和網路招聘就不說,大家都比較熟悉。
其他招聘產品按照客戶需求來開發,目的是要快速滿足客戶的用人需求,又能使平台的利潤快速增加。
5、線下導入線上,線上帶動下線。如,企業不願意使用線下的招聘服務,可以讓企業導入線上,買脈脈的會員服務,形成相互導流。
三、團隊、執行,全力以赴執行
任何商業模式的變現都離不開團隊的全力以赴執行。
目前獵頭行業人員流動比較大的原因是獵頭顧問的收入太低。獵頭公司為什麼會收入低呢?因為獵頭公司客戶少,動態的簡歷太少,無法形成正向現金流,進入惡性循環。而處於贏利比較好的獵頭公司,一般獵頭顧問收入都比較高,流動非常少。
所以,快速實現贏利,讓項目落地,吸引更多優秀獵頭人才加入。
出賣你的關係鏈,足夠活幾十年了。哪怕將來脈脈倒閉了,這些關係鏈數據還可以用來做別的產品。
對於這種強制上傳通訊錄信息的產品,我是不會使用的,中國的法律,還不能很好保護用戶的隱私數據不被濫用。
有點灰,強制上傳通訊錄建立的關係鏈和虛假推廣信息,起步有點原罪!
若鄰網創建於2004年,軟銀投資。目標是模仿LinkedIn,做中國最大的商務社交網站。在2004到2006年那波商務SNS的Copy 2 China高潮中,若鄰還算是活下來的。不過中間經歷了多次的波折,創始人鄒嶺二進二出。網站一度也裁員,幾乎關站。後來重組以後,資方獲得了控制權,現在轉型做獵頭。後優士網崛起,然後優士網也倒閉。後天際網和天際好好約APP也火了一段時間,然後天際網也倒閉了。
他們這些網站都嘗試過很多的商業模式,這些路線可以讓脈脈去學習和思考。脈脈還有一個有點就是他是基於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發生的。就我最近半年經常去脈脈的經驗來看,只要脈脈想辦法讓人與人的關係變成強關係。那麼脈脈的商業模式的拓展性將會有很大。
脈脈有自己的精準定位,連接職場的人於人,完全可以看成職場的騰訊,基於職場關係在戰略上就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1)深度的關係是底層,不斷的為平台貢獻流量和用戶數據,不僅僅是用戶的畫像,還有社交關係,所以基於這層,可以做很多騰訊目前在做的事情。
2)如果就目前考慮上市和盈利的需求,針對企業端:招聘、獵頭、廣告等服務是能夠看的見的,但是現金流會差一點,但是很多脈脈上其實有小企業CEO等,企業級的營銷、雲服務、諮詢、技術、金融、創業等,脈脈定位為平台之後,供應商生態就會出來。
3)針對c端用戶,因為有精準的白領,會員其實是一個服務,有了數據之後高毛利肯定首選遊戲、廣告、金融這三項,其次是基於白領的生活娛樂服務,如定製化旅遊、培訓、健身、娛樂、社交等場景,圍繞白領定製化不是一個企業能做的,但是一旦建立生態服務,供應商自然會有。
所以脈脈未來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和想像力,絕對在百億級美金規模
推薦閱讀:
※知果果網如何盈利?
※為什麼10000多的潛在用戶,在宣傳到達率近90%的條件下卻只有1400個用戶?
※中國已有哪些互聯網產品達到了億級用戶?
※如何評價互聯網公司強制要求員工使用自己的產品?
※出去玩的照片越來越多,但是不想保存在電腦里了,之前壞過,照片都丟了,你們都是怎麼保存的?是用雲相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