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工作的人願意回國工作么?動機有哪些呢?薪資打折能接受么?

小女子目前在魔都上海工作,從澳洲回來已有4年,從top 500到目前的獵頭公司,一路辛苦著也有機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因為工作的緣故,認識很多海歸,混得好的不好的;認識很多老外,loser來中國享樂的,young professional想來fast track的,還有很多外派的expat,呆在這裡就不想走卻也不想轉成local hire的。

UK的總公司今年有個機會,我歪打正著的拿到了offer。內部調動,其實就是UK local pay, 細算了下日子可能會沒有在魔都瀟洒,糾結了許久,也就當個經歷,準備去歷練一把。

嚴歸正傳,本人的在UK的工作,是把流浪在奮鬥在歐洲的美國的,亞洲候選人挖回來亞洲home country,按照我之前的工作經驗,回國工作並不是很多人的首選,原因:

  • 環境/健康/福利
  • 期望與現實的落差
  • 薪資的downpay - 其實很多在國外的人對收入算不太清楚,所謂的downpay,因為國內的market, 同類的職位budget底,匯率等等,但是最後在中國的性價比或凈收入要好很多。。(本人就是很好的例子,London的offer覺得很開心,一算還不如在上海 ;)
  • 職業的發展
  • 等等等

所以在國外工作或者工作過的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下么?算是經驗交流,或者對我以後工作有幫助.謝謝啦~


願意啊,只要能考出來執醫

不過我這類人如果沒有在海外混出名堂,和國內醫學界精英對比就會有如下差距

1. 回國手術做不過同齡人

2. 沒什麼SCI

3. 桀驁不馴,不懂得人情世故

4. 不夠吃苦耐勞,學術力也不夠

5. 喝酒不行

6. 喜歡抱怨

優勢可能就是相對先進的理念和一口可以接待外賓的英語,不過一個小醫生,誰鳥你什麼理念?一天能接待幾個外賓?幹活,聽話,吃苦耐勞,才是王道

回去分分鐘被轟殺至渣

更何況背負著一些和老百姓期望實力並不相稱的職業經驗

「喔唷,國外畢業的醫生,牛逼啊,你XX病一定會看吧,你看看這個病怎麼治」

「國外畢業的醫生,連這個病都不會看,連這個手術都不會做啊」

「喔唷,國外畢業的醫生做手術也有併發症啊」

不願意回去,只是因為回去生存不下來而已。


兩點∶職業發展,和家庭原因。以下回答,前面主要是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情況,後面(在分割線後)是我將5年前(2012年)選擇回國的時候,在自己QQ空間寫一篇日誌轉過來,我覺得可以較好解釋我上面提到的兩點原因。

先介紹一下自己,我曾在英國工作6年,加上讀了5年書,一共在英國生活了11年。2012年離開英國前,在英國一家FTSE 100的企業工作,任職IT項目經理,當時(2012年)年薪40W左右(稅前人民幣,下同)。2012年年底回國,在深圳一家世界500強的子公司工作,職位是部門副經理級別,年薪大概降到英國的60%左右。目前回國工作已經5年多了(2017年),回國這幾年來無論個人在管理能力,還是溝通能力上都成長很快,成長特別多。2016年時職位提升到了部門經理級別,年薪已經超過英國時期。從薪資的絕對值上來看,國外肯定是比國內好很多。但是你自己應該考慮到在文化上以及母語上的先天溝通優勢,以至於在國內就業的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的上漲速度,是比在國外強許多的。我雖然在英國待了10多年,但是對於英國文化和語言這個坎兒,想要進一步上升到管理層的水準,總感覺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這麼說吧,如果一直留在當時英國那一家公司,是沒有可能上升到部門經理級別的。

雖然實話說40、50W左右的年薪,在深圳不算特別高,中心地段的房是買不起了,但一般過日子過得還是比較寬裕的(結婚後在深圳買房,地段有點偏,小三房,主要靠自己積蓄沒有靠父母資助)。深圳除了坑爹的房價之外,消費水品還是比英國低許多的,出去吃飯,買東西,基本不需要考慮太多。國慶期間剛剛帶老婆回英國自駕自由行玩了兩周,老婆對英國物價大為咋舌。

現在公司每個月公積金比較高,可以抵消大半房貸,基本上每個月只需還貸3000多,這個在英國應該是完全沒有的概念。存錢比在英國工作時存得快得多,而且這還是我們沒有特別努力存錢的情況下。

最重要的一點,我是回國以後,才遇到了現在的愛人,2016年也有了一個漂亮的女兒,生活幸福美滿。這點是當時在英國非常宅,且沒有什麼社交的生活遠遠比不上的。在英國時,朋友和社交都比較少,可能是我不善於與英國人交朋友吧。在英國大學時談的ex,是中國女孩子,英國大學畢業工作後,ex回國發展,當時我留戀英國的工作機會,就沒回國,異地了沒多久,也就自然而然地分開了。後來在英國工作的6年中,都沒遇到過合適的人。呵呵,主要是因為在工作的華人圈子比較小,合適的華人女孩子也特別少。回國之後,不管是同事,還是朋友,都積極地幫我介紹對象,認識對象的機會,比在英國時多多了,後來也就有機會認識到了現在的愛人。對了,我的另一半也在金融行業工作,我倆的薪水加在一起,感覺比在英國時過得還要寬鬆一些。

好了,下文是我2012年回國時在QQ空間寫的一篇文章,我貼過來,希望能回答問題。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的文字,覺得挺矯情的,呵呵,不過意思就是那樣了,當時回國考慮的主要就那兩點。另外,國內高鐵真是牛,深圳到我老家高鐵已開通,回家僅4小時,每年可以回好幾次家,這點也是在國外工作無法比擬的。作為獨生子,這點對我來說,也是尤為重要的。

最後,未經允許不可轉載。謝謝。

------------------------------------------------------------------------------------------------------

出國11年,我回國了!現在在深圳已經工作一個月了。可是還是很多同學、朋友、同事問我,你都出國那麼久,為什麼要回來呢?如果簡單地回答,就兩個原因,一個是職業發展的原因,一個是家人的原因。

複雜地說,可就要分兩個小章節了。

第一部分,職業發展原因:

按理說作為一個外國人,畢業以後能在英國順利找到工作不算容易了,更何況我在英國還待了十多年?在跨國企業也做到初中級的管理職位?有一份還不錯的薪水,舒適的工作環境,愜意的生活,按理講在別人眼裡,應該是比較可以令人滿足的了。 所以說下定決心回國這件事情,我還是思考衡量了很久的。我父母從送我出國的那一天,其實從來沒有料到過我在英國一待就是十一年的。媽媽可是滿懷著希望,期待我能夠在大學畢業之後,馬上回到中國,進個銀行,就跟他們一樣,第一份工作,就是他們的最後一份工作,好好穩定地開始,穩定地做事業,穩定地生活的。

但是呢,當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的時候,我還是想自己找找工作,看看自己能力在哪兒。我碩士成績還不錯,本來還是比較有自信的。不過面試的時候,英國人是不會因為你成績好,或者說你是外國人特別照顧你,一律一視同仁,絕對公平對待。很多時候在面試中,遇到刁鑽的問題,用中文尚且已經很難招架,若是又要翻譯成英文,並且用英文流利地回答,就更加不容易。所以屢敗屢戰,苦苦找尋工作機會四五月以後,當我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時(或者說有一個好老闆願意錄用我時),我真心覺得機會來之不易,決定暫時在英國留下來,先工作個兩三年,為自己將來回國的事業打個基礎,將來回國也不至於是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小海龜」或是「海帶」,至少也是個有點兒工作經驗的「中海龜」吧!

其實,自從工作以後,每年都想要回國的打算,不過每次想要回國之前,都「無奈地」得到一些事業上升的機會,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從而「貪心的」我又想留下來繼續再多學習些東西。於是乎每次想要回國的計劃都擱了淺。工作六年多來的努力,我就不多說了,不過,從一個最基本的程序員,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成長為一個項目經理,我付出的努力,遠比同級的英國同事多得多,負起的責任,更是要比英國同事多得多。在語言和文化上我已經沒有優勢,我必須在專業和責任上付出更多,才有升職的機會。

真真正正下定決心,還是升職成為項目經理以後。項目經理,是一個項目的負責人,負責領導整個項目團隊,制定項目開發計劃,並在規定的截止日期前推動項目正式上線的這麼一個角色。理論上來說,項目經理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跟各方面人員溝通,開會,跟蹤項目流程,統籌項目資源。溝通能力,在這個職位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我認為溝通能力不光只是語言能力,還包括如何做人,比如如何和人打交道,怎麼措辭,怎麼與人保持良好的關係等等。很多時候,作為一個不是在英國土生土長的人,在於外國同事交流的時候,會碰到一些瓶頸。這一點可能比較抽象,沒有出過國的人可能不理解。這樣說吧,舉個例子:工作的時候曾經做過管理培訓,老師說,作為一個好的項目經理或是領導者,需要與各方面項目相關人員(Stakeholders)(也包括下屬)建立起信任的關係。信任是很重要的,別人對你有了信賴,才好做事情嘛。這個信任度怎麼建立呢?主要通過三個辦法:

  • Reliability —— 為人可靠,有讓別人有可依靠的感覺
  • Consistency —— 言行如一,辦事說到做到,這樣別人才會信賴你
  • Intimacy —— 跟別人建立起的「親密度」

前兩點很好理解了,最模糊的就是最後一點。這個親密度怎麼建立?簡單的說,就是你跟你的項目相關人員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包括個人關係。比如說通過Team Building啊,甚至是一起吃飯,玩,聊天這樣的事情,增加你們的親密度。對於項目經理來說,很多項目相關人員實際上都是項目經理的客戶。先不說工作上的關係,但是如果已經能與客戶保持良好的個人關係,和他們都已經是很好的朋友了,那麼開展工作起來,豈不是事半功倍?應該說我應該是朝著這個方向正確發展的,我跟公司里的其他部門的經理們都比較熟,本來我就是為他們服務的IT部門的同事,所以經常跟他們見面,有時一起吃個午飯,周五下班喝杯啤酒,周末帶他們去吃中國菜,過春節時請他們來家裡吃我燒的飯等,培養良好的關係。但是,或多或少,有的時候還是覺得因為文化差異上的一些原因,對於這個「親密度」的提升,還是覺得比較有難度。

再舉個有趣的例子,有一天中午午休,我無聊上上網,看到一則笑話:「老師讓小學生們用欣欣向榮造句,小明寫:『欣欣向榮榮表白了。』」。我當時覺得特別好笑,就笑了出來。旁邊的同事好奇了,就問我,Tim你笑啥。我說,我看笑話呢。同事又問我,說給我聽聽啊!我頓時覺得特別為難,你說這個笑話我要怎麼翻譯成英文?本來漢語里的成語,就很難翻譯了,再加上這個笑話表達的是漢語里成語中的歧義,怎麼翻?這就是文化差異!

當然,我在英國待了十一年多,工作六年也都在純英國人的環境,英語要是太差也混不到項目經理了。但是一直到我回國前兩周,有的時候,同事講笑話,我還是有聽不懂的!很多時候不是聽不懂他們說什麼,而是不知道笑點在哪兒,這個是跟我這個不是在英國出生長大,沒有受過英國長期教育的「老外」是有關的。什麼是瓶頸?這就是我說的瓶頸。

回到之前的話題,是的,如果我願意多付出10倍的努力,把:中世紀以後英國所有的歷史(甚至是歐洲的歷史);英國60年代後的經典流行音樂和足球球員;70年代開始所有的經典歐美電影;80年代開始的英國經典動畫片還有肥皂劇;90年代後的喜劇演員;英國中小學數理化語文教材……等等等等、很多很多很多……都補齊了,我想也許我可以克服這個瓶頸也說不定?三聚氰胺我不一定會說,至少我還可以說說甲醇乙醇什麼的。

不過,仔細想想看,有這個必要嗎?我接受中國的教育長大,漢語是我的母語,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的根基(出國越久越感覺這句話的份量),難道我說中文不比說英文更流利?更委婉?更有藝術感?更能拿捏分寸?應該說,我英語口音倒是還不錯,可是也不能代表什麼。我在英國的上司倒是一口濃重的諾丁漢鄉土口音,但是人家就有本事把一件複雜晦澀的事情,說得清清楚楚,句句委婉動聽,句句說到聽眾的心裡。到目前為止,我說英語,也就只能做到辭能達意,離「有藝術感」還差得太遠!每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除了崇拜我經理無敵的溝通能力和口才,我心裡也會想,如果讓我用中文表達,我一定可以一樣把這個事情說得像他說的一樣好!

國內職場有這麼一句話,說我們工作的時候:在小公司是在做事,在大公司是在做人。其實我向來都認為,不管是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要同時做事和做人。這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在英國「做人」時,遇到的問題。當然,可能在相對比較大的企業時,這個問題才會比較明顯吧。

第二部分,家人原因:

家人原因很好理解了。爸爸明年70歲,媽媽剛剛過61歲生日,年紀都比較大了,身體相對於前幾年也沒有那麼硬朗了,出國的時候,我一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似乎覺得他們蒼老了許多,很心疼。他們現在還能自己照顧自己,過幾年,他們照顧自己都吃力了,我就得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如果說過幾年一定就需要回國了,那麼為什麼不現在回?再過幾年,我都奔四了,更不好找工作了。父母在,不遠遊嘛。而且,我們這一輩,作為獨生子女,確實壓力大。作為30歲的,仍然單身,漂泊在外的獨生子,壓力可就更大了!

英國沒有父母移民的政策,從政策上來講,父母是沒可能跟我到英國定居的。當然,即使有,他們也不會去的。他們在國內的退休生活不要太開心,每天各種活動,打球、打牌、唱歌。父母六月份去英國看我的時候,第一天晚上,是的!第一天晚上!媽媽就拉著我說,恬,英國怎麼這麼無聊,這才第一晚,我們就這麼無聊,還有一個月,我們怎麼辦啊?!我也不知道怎麼說,我在英國十多年,都是每天這麼無聊待過來的,我都習慣了。

六月初的時候,英國氣溫還是大概在10度左右,而且英國雨水多,爸爸就說這天氣啊,跟南寧冬天一樣,這麼冷。我想說,其實六月份,英國的天氣還算好了,冬天也是天天下雨,不過氣溫是0度左右……更難受。爸爸還說英國別墅好,買一棟下來,在後院種個菜什麼的。媽媽也說,買一棟下來,養雞養羊。我說好啊,買唄,不過,買下來了,我回國工作,你們倆就輪流來英國待半年看房(英國探親簽證最長半年)。可能是想著無聊孤單的生活,於是他們兩個人都不作聲了,呵呵。

結語,我的新工作:

我現在在深圳主要從事項目管理方面的工作。因為公司的開發團隊有一部分在英國,一部分在香港,用戶呢就主要在深圳總行和上海,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同各方溝通協調,開會,跟蹤和推動項目的進展。很忙,但是很充實,覺得這麼多年在英國積累下來的技能:不管是英語口語,技術能力還是項目管理經驗都有一個很好的平台可以發揮。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十分好,福利也很好,前天居然還發了水果!在我看來是挺神奇的事情;同事們都非常友善,水平很高,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因為我現在所在的項目管理組是新建立的團隊,所以面臨著很多挑戰,但是有挑戰才有發展和進步,有壓力才有前進的動力。所以,面對人生中新的篇章,我感覺很興奮!

------------------------------------------------------------------------------------------------------

完。


回國的motivation:

1. 生活方面:

a. 離父母近。

b. 所謂國外好山好水好寂寞,國內好擠好亂好快活。這是很多留學生,即使拿到US/UK offer之後仍然回國的motivation。對於學術實力和家庭經濟實力均OK的這部分留學黨來說,國內生活精彩、有歸屬感。這一點對於很多活躍分子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2. 收入方面:

就本人經歷而言(本人UK G5大學通信工程MSc畢業)在UK一個剛畢業的碼農的薪水分布很集中,在一年在32k GBP左右。在國內好一些的可以拿到200kRMB+。考慮到UK這一檔的MTR達到40%,且國內的消費水平要遠小於UK,所以就購買力而言,國內較強的畢業生並不一定遜於UK畢業生;拿到手的薪水,在中國也不見得比在UK差得太多。當然,各行各業有差別,像四大這樣的公司,國內國外就差很多很多。

3. 如果你打算長期混跡職場,並且畢業後選擇在國外工作的話:

a. 很多中國人在國外會遭遇所謂的天花板效應。

b. 我有一些在UK、US的學長本來均打算國外工作三四年就回國去。可是這幾年在國外閑適的工作經歷讓他們較難適應國內激烈、高壓的生活環境,遂對回國工作產生排斥、恐懼感。

4. 如果你有創業的打算:

a. 從宏觀角度上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塊start up的樂土。機會很多。雖然大家都在提「新常態」這個詞,不過,中國相比較於歐美而言仍然是一個快速膨脹,且略微顯得無序的一個經濟體。如果想創業,國內機會要比國外多很多。

b. 在國外工作太久會讓人不接地氣,而這是創業所較為忌諱的。

5. 一些私人原因,比如一些有家底的留學生,畢業後回國可以幫家裡管理投資或者運營生產,也有一些留學生的BF/GF在國內,所以他們回國了。這些都是回國的motivation。

以上都是說的拿到國外offer仍然回國的motivation,所以通篇都在說國內工作好好好。當然,國外工作有著自己很多優點,比如閑適、規範化、穩定、空氣清新等等。


我所認識的人里,能留但是沒留的,都是為了父母家人

基本是先有主觀回國的意願,再找路子談薪資待遇

能由薪資待遇引發回國意願的,估計得到千人計劃那個級別吧

為了夢想的。。。呃。。。我自認層次不夠,尚未接觸過。。。


03.02.2017:寫得太長,一些朋友不看完就評論,不勝其煩。所以我決定補更長,然後修改原文爭議段。既然大家都不開心了,我就撕下我偽善的外衣說我認為的事實了。我的故事還有一堆都沒講,就怕惹到你們這些優越的留外黨。(以下排除高科技科研從業者、高尖端行業從業者)

1. 回去與不回去,最重要的是自己內心所向、是個人的選擇。我最後一段已經表明,哪怕你撕護照想留下,我也相信你覺得這對於自己是最好的選擇,我不評價孰好孰壞。我尊重與否這件事情並不重要,我誰都不是;

2. 留洋和回國,從來就沒有牛逼與否之說。混得好與壞是個人標準來界定。我之所以回去,是因為我覺得我回去可以混更好,但我認為的這種好你不一定認可;留下的人,是因為你們覺得留下可以混更好,但也許我不一定認可。所以我只從我自己的標準出發,你可以開一篇談自己不同的標準;

3. 如果只是想工作一輩子,我也蹭在國外。太舒服了,不少人做做REPORT做做協調的工作一天也混過去了。每天工作7小時,30天年假+13/14天公共假期,每個月幾乎都可以休10來天出去度假,再者歐洲風景確實美,服務又完善。誰不喜歡輕鬆舒適的生活。但是我希望偶爾累了的時候,下班能開2小時車回老家就見到爹媽。我不想因為自己的自私把他們扔在國內或者要求他們來一個讓他們很難呆得舒服的地方;

4. 我說融入與否,只是相對我自己之於國內。我融入的情況比不少人好很多了,我隨便謙虛兩句,你們考慮考慮再當真。我這邊接觸到的人都是我以前在國內天天打交道好多年的,有幾個關係好的幾年前入職半年多時間一起去山上培訓一起去修道院靜修一起去滑雪一起光屁股洗桑拿一起天天喝酒,早就超越同事關係了。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晚上跟朋友去路邊的燒烤攤喝啤酒、周末和朋友找個地方打麻將。我不喜歡只能教德國人玩殺人遊戲(還不能帶神職,表示太複雜接受不了)和拿杯啤酒出去滾鐵球,實在太無聊。一個人窩在家裡只能刷刷知乎,一不小心說兩句你們不愛聽的還要來撕,又無聊又累。我喜歡可以直接約出來打的那種;

5. 我職業就決定了我留不了國外太久。看看你們公司核心部門有幾個中國人,多少歲混到了哪裡。我們公司也有幾個的入籍了的高管,這種就別說了,我給他們跪;

6. 所以也別跟我說什麼國外公平,你不用選人站隊,你能安穩守好自己一畝三分地,那說明你處於公司底層,且對別人沒有利益威脅。我去年下半年直接向某前高級總監彙報,中高層的政治鬥爭有多激烈你不知道而已(我相信你們也不會信老闆們鬥爭完了之後對下面一層的選拔是通過公平的考核)。一個在行業內混了近一輩子的、一手創建中國分公司的老闆現在就在整天跟我玩兒。你們公司某個角落坐著的領導的兒子親戚的各種關係網多了去了,你自己不知道也沒人告訴你而已。我也有同事是在鄰國讀了十幾年書的技術向博士,只能做一些數據收集和分析的工作,沒有真正意義的決策權,天天盼回國。天天把公平掛嘴上的,在哪兒都獲得不了真正的公平,只是靠著遠離真相麻痹自己而已。而我回國,去你們所謂的「不公平」的環境里,就是準備要把自己擠到對別人不公平的行列里的。在國外沒這個機會;

7. 我就是覺得國內比國外好。我非常尊重海外黨,我自己的海外經歷讓我挺佩服在海外靠真本事混生活的,需要克服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倒是見過不少海外黨留外了對國內好像有些偏見,提到自己在國外滿滿的自豪,事實上真正牛逼的並不是個個都是(頭頂牛逼公司,得看看實際做什麼)。你留就留吧,提到國內非來個不公平、亂、人民水深火熱。別搞這些什麼三六九等找優越,很 !傻! 逼!

--------------------------

我一年前被公司調到歐洲總部工作。由於之前在國內工作時已經深耕總部各位老闆多年,所以去年6月份就有人問我要不要續約。我和當時接受來德的offer一樣隨意的拒絕了續約的話題,安心等待合同結束回國。

比較下來,我可能在德國條件還會稍好一些。我月稅後凈收入比國內好。回去之後肯定沒有按匯率算這裡的工資那麼高。

但是我還是決定離開這裡。原因很簡單,我是中國人,所以我想回到中國去。我回到中國去,我才能找到我的文化認同感;在中文環境下,我發揮我最大作用的幾率會更高一些。

我看到很多我們公司的「中國面孔」的人,從小出生在德國長大在德國、唯一跟中國人一樣的就是會說中文(有些只會說但不認識那麼多字),他們平時都跟我們一圈人混在一起,跟我們混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卻說「你們德國人。。。」;但是他們也提到,不知道他已經入籍的德國本地人,一定會認為他是中國人;即使知道他們入籍了的,有時並沒有認同感。我不知道他尷尬不尷尬,反正我是挺尷尬的。

更何況我一個半路出家的,完全沒有能融入社會的可能性。我也沒有耐性去融入一個文化差異這麼大的社會。

再一個,很多國人在外面,並沒有我之前認為的那麼光鮮。我在柏林遇到一個醫學博士,已經在德15年,在當時我家樓下開了一個Chinese Massage…我沒跟他聊太深他的經歷。按道理在中國醫學博士玩到他這個年齡,德高望重應該不是很難吧,錢更不是問題吧。還有好幾個例子,不多說了,害怕海外黨抨擊我。

從長期的職業角度來看,西方的整個社會階層固化太嚴重了。這個沒人有異議吧?天花板已經完全設定好並且抬頭可見。如果你對現在很滿意,10年、20年一直到退休你都願意像現在一樣,那問題不大。但是由於我們是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如果出現任何風險,我們是首先會被排斥在系統外的一部分人。

另外,至少在我的行業,西方的好日子進入倒計時了。我們公司部分事業部已經逐漸開始招土耳其人、羅馬尼亞人等等來代替德國人了。文化差異這麼大的中國人在大部分行業裡面,成為了更低的成本替代者。我當初出來,也只是為了混點吹牛逼的資本。我覺得很多在歐洲混的中國人,除了傳統的歐洲強項、中國沒有或者未達到某高度的尖端科技以外的行業,完全可以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中國目前不缺留學海歸,但是很缺在歐洲正兒八經工作過的、真正具有點國際視野的海歸。所以從職業發展的角度,我沒找到留下來的理由。

從下一代教育的角度,我一直堅信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不必過於操心。我永遠提供不了完美給他,所以只能順其自然。當然作為中國人,我希望他接受中國教育為主。將來如果有能力,會送他出國深造見識;如果沒有能力,那就自己玩兒泥巴吧。可能我現在還沒有孩子,並沒有深刻的父母心。

說到底還是看個人想法吧。我看到的最極端的想留洋的,幾乎看不到中國一絲正面的地方,感覺像送掉半條命寧願撕掉護照也要留在西方。我也不能評價孰好孰壞。重要的是,讓家人活著舒服且有些小體面,這樣子不管多少困難(是西方的文化差異、還是中國的環境問題),我覺得我都可以自己克服看淡。


要回到國內踏踏實實工作,第一件事就是改掉你說話中英混合的壞習慣,該專業的地方老老實實全英文,平常的時候好好學習怎樣把意思用中文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來。

這樣才能體現你的職業和專業。

我始終相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個公司都會被非常迫切的需要,因為任何一個行業里,優秀的人永遠太少。


在德十年,目前就職三大車企之一

除非拿外派合同,否則不可能回了

以前單身的時候可能還可以考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可是結了婚,就得考慮家庭的發展而不是你個人的。兩個人同時有合適的機會,且回去同一個地方,這個幾率太小。除非兩地,這個我是接受不了,別為了自己一時之快,把家搞散了

物質角度來說,不論給的offer多麼誘人,生活水平我認為一定還是下降的。這邊兩人工作個幾年,貸款就能買house,賓士中檔也就3萬歐左右搞定,三十天年假,每年能旅遊,想坐游輪坐游輪,想飛海邊飛海邊,國內估計懸。。。有時間的沒錢,有錢的沒時間

回國的好處,對我來講,是職業發展的更大更廣的可能性,可是,可能我年齡大了,這個對我的吸引力已經不及當年那麼大了。。。當然,偶爾莫名其妙熱血沸騰的清晨還是有的,不過,消散的也是很快的。。。。


坐標德國,醫生,非手術科室

德國的稅太高,算下來薪資水平其實趕不上國內的朋友。不回去的原因其實只是:活不下去

有一年回國探親的時候,我爸同事的親戚來找我諮詢(關係非常遠了)。我花了一個小時畫圖,解釋發病機制等等,在我看來應該是很平常的,不涉及到醫療操作的普通問診。但是,沒有料到的是,這位家屬很多話,都有著不相信對面醫師的前提

怎麼這麼年輕啊?--(我只是看著不顯老而已,年輕絕對談不上)

XX給我開了這個檢查,有必要麼?

諸如此類。。。

我也有國內的執照,也有回去的機會。並不是說國外就沒有江湖鬥爭,沒有人情世故。只是,除了收入,除了職業發展,我還看中和諧的醫患關係---這是職業的根本。

同意Nulli Cedo


對於在猶豫要不要回國的海外工作人員來說,回國最大的吸引力是1.父母親人在國內2.國內的發展機會多,因為雖然暫時在海外生活水平不錯,但是大部分一輩子也就這樣了,壓力不怎麼大,賺的不怎麼多,生活不怎麼有滋有味,總之到中年再跟同齡在國內混的不錯人來比,多半都會有落差的。

所以,對於有些人來說,最初的薪酬不是那麼重要,低一點,只要保證讓父母或者周圍朋友覺得過得去的工資就可以。重要的是職位的挑戰性和發展空間,自己行業的平台大小和資源豐富程度,能否讓海歸們覺得有大顯身手的餘地。

不過這些只是憑我對一些國外工作的朋友的了解說的其中一點,肯定比較片面。


謝邀。我一直有回國的意願的。

大環境的分析各種說法都有,我也辨別不過來。不過我想回去的原因很簡單,老爸老媽、媳婦的爸媽都希望我們回。我倆都是獨子,父母年紀大了,回家互相探望方便一些。國內朋友同學多,比較懷念熱鬧的場景。也有想過中國的經濟形勢還是上升階段,可能可以趕個大潮,但是覺得那不過是畫餅充饑的借口罷了。

我和我愛人現在英國也過的不錯,倫敦是個待不煩的城市,總有地方可以explore。我倆的收入也還可以,雖然倫敦消費高但也有些剩餘,買房付個首付應該也行。回國真未必能維持現在的生活水平。

限制我回國的想法就是,怕找不到好工作。自己干談何容易。所以臨回國前得先好好探探國內的虛實再決定吧。另外我愛人喜歡倫敦,她之前在北京工作(我只是上學在北京,工作就從國外乾的),很不喜歡北京的大環境。現在國內形勢多變,又見識了幾次霧霾,都比較減分。大概就想這麼多。

@符博


我在上海某985念完本科後,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英國某G5讀了一個碩士,之後又在倫敦的金融行業工作了兩年多,目前正在考慮回上海。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職業發展方面的原因。英國的工作簽證很難拿,願意提供工作簽證的顧主是少數。我目前想要換一個金融的子行業,而我自認為我的能力並沒有明顯超越本地的其他應聘者,因此轉行非常困難。而如果我回國發展,憑藉本科和碩士文憑以及這幾年的工作經驗,有相對於留在國外更多的職業發展機會。

二是個人生活方面的原因。我出國比較晚,本科畢業後才出去的,所以對於當地生活的融入並不算好。業餘時間,還是更多的和中國朋友一起玩。而倫敦當地的華人圈子很小,很難依靠華人圈紮根於當地社會,也很難找到另一半(女孩紙更難,倫敦華人圈男女比例嚴重失調T.T)。而如果回到上海就是回到自己熟悉的文化圈,和父母能更親近,還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個人感覺會更有歸屬感。

誠然,由於我在國外只是積累了初級的工作經驗,回國後很大的可能會降薪。但是國內消費水平比較低,而且如果和父母同住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所以我綜合考慮了自己的情況和需求,還是比較傾向回國的。目前正在找國內的工作,希望有經驗的前輩能指點一二呢。


功利地說,我們做社科的一般會選擇留在海外,同時在國內兼一兩個職,這樣既可以用國外的經歷唬中國人,又可以用中國的經歷唬鬼佬。

說實話,作為一個晚輩,我看到的情況是,假如一個人在國內兼職(一般是教職或者研究性職位),真心不是看他給的薪水,而是看他能夠給的福利和經歷如何 --- 會不會提供宿舍?能不能把父母接過來住?小孩教育怎麼樣?看病醫療怎麼樣?能不能做出一點成果然後讓人去唬鬼佬?balabala

最後要說的是,一般這種兼職黨一年在國內待不會超過180天,多了就要連同海外所得一起上稅了。


在紐約讀書3年 + 金融行業工作1年多, 折RMB大概一年150w+,如果保持目前狀態的話每年都有加薪。目前是不打算回國(主要是因為個人原因實在是特殊,而且紐約各種好玩的太多了,之前回國一線城市實在覺得有點無聊,玩的選擇品種不多,想潛水,kayak,看前沿藝術展等都有困難。周末聚會金融業的朋友個個都背著書包電腦準備聚會後回去加班)。

總的來說身邊的朋友大致都是20出頭到30以下為主,這個階段主要是考慮自己的發展而不是父母年齡。回國的有各種理由,最直接的包括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好工作,這些都無可厚非。如果在紐約一年拿個10萬刀,我想如果除去買房壓力,生活質量根本沒法和北京上海的50w RMB比吧,畢竟北上廣深吃喝玩樂都便宜很多,在ny吃一頓高檔一點的兩個人很容易100+~150+ USD。而且ny的房價也不低,女生的話Chanel的黑wallet chain包包也是滿街都是,男生rolex水鬼公司裡面也不少見,每個月各種旅遊出去high,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

見了太多「牛人」回國。其中有非常多的屬於是不得志的類型,在工作幾年後紛紛選擇了回國。這邊狀元也不是什麼罕見的,我就見過我司把當年我們省的理科狀元炒了,之後他回國了。當然他本人是專業技能厲害的,屬於是公司內鬥的犧牲品。而更多的情況是國內名校,從小被捧著,在這邊牛校讀了phd,出來發現自己錢也不少的,但是和國內當年同學比又差了一截。而且在這邊因為口語,文化和性格等問題被老外壓著,感覺自己呆的金融公司中後台部門也不是什麼有前景的地方,幹了2,3年無法出人頭地,於是選擇回國。這些都是正常,畢竟「人挪活」。不過近年總有些不是大牛的人回國,寫微信水文,把自己弄得牛的不得了,一個個都是什麼google大牛,高盛大神,實際上可能只是普通的寫碼engineer又或者是投行後台的phd。這些人,我見得多了根本就不想吐槽,可憐我國內的親朋好友總是被忽悠還跑來問我。

其實想說,自己這些年接觸的那些華裔所謂「名流」子弟,基本都在3個以上不同的國家待過,中文也講得很好,似乎根本不受「國家」這個概念的約束。就像我讀master時代的室友一樣,十歲時已經投資移民獲得紐澳的國籍,為50年後養老安排了一個選,可貴的是雖然他家資產以億為單位,卻和我當年一樣在brooklyn租550刀一個月的房,自己找工作,當過兵,有跳傘執照,健身教練,援過尼泊爾,干過高級金融,會機器學習,嘗過各種苦與甜。也許這就是「自由」的一種高級形式。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環境,關鍵是要有做出選擇的勇氣和挑戰一切困難的毅力。事實上許多客觀困難都可以克服,比如英語,口音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訓練來克服。像阿諾德 施瓦辛格,在初來美國時就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糾正他的歐洲口音。

落地不生根,願吾生璀璨。


德國工作,已經回上海。工作機會好多。 當時在德國找了半年只來了一個面試機會,在上海第二天就有面試,第三天就給offer。 祖國真的太特么強大了,我哪也不去了。嘿嘿。


說話除了人名地名專有名詞不要夾雜外語+1

回不回這個問題太深奧了。。更多的人是沒得選。選不了北上深戶口或者留學國根本拿不了身份。能選的話,固定在任何一邊都不好。佔盡兩邊優質資源才是最好的。


雖然工作時間不長,強答一下。

糾結了兩年。。

如果五十歲之後,只想工作,休假,旅遊。這裡太合適了。沒人加班,很少人攀比,沒有評頭論足。那這裡,是天堂。

但是我不想一輩子只有工作,下班之後,一個人吃著自己做的一人份飯菜,對著youtube一天天過去。

在親情,朋友不保證的情況下,留下來的動機,無非就是(對我而言)

文化,金錢

金錢 。義大利又是一個工資只有1000到2000歐的地方(普通員工)

比國內部分城市工資高一些,但是生活成本很高,不做別的,根本沒什麼賺錢的機會。別的國家好很多。

文化。昨天剛從公司的聚會上回來,實在很多東西吃不慣,尤其是土耳其的laki酒。。。喝著是放了大料的稀釋白酒味。同事覺得好好喝!至於別的文化又很少共鳴的地方。

所以要錢沒錢,要喜歡沒喜歡,剩下的只有無盡的苦了,以至於吃個辣條都能成為一天中的開心時刻。


不是願不願意,是必須必的,除非是澳洲啦,工作滿兩年,老闆出面可以幫助申請轉移民,申根,帶家人啦,要雅思,工作好,是白領藍領,幹嘛回來?

當然,這並非崇洋媚外,我的朋友來自五大洲四大洋,如今在國內因為海歸的身份很吃香,但同時都說很想念國外的生活,為啥,自個想。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算月經問題了,幾乎每個月都會有人問,尤其是北美的論壇,很多人因為這樣的帖子還吵了起來。

po一下我之前的回答:

回不回國取決於家庭,工作,以及自己的心態

我就講講我周邊的一些案例:

【海龜篇】

- 有的朋友回國,是因為父母在國內,父母年事已高,卻無法習慣北美生活環境。儘管北美好山好水卻好無聊,父母在國外也特別孤單,所以有的朋友為了孝順父母就回國了。

- 還有回國的,屬於在北美找不到工作或拿不到身份,被動回國。改革開放後,國內的家庭普遍富裕起來,為了躲避國內高考壓力,很多父母把孩子送了出去讀書。可是畢業後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以及H1B也不是每個人能抽中,所以導致一部分人被動回國了。現在國內就業市場也競爭很大,隨著互聯網的信息的普及,國內的教育水平和國外其實相差不那麼大了,留學生回去就業也容易導致高不成低不就。

- 再就是有一些能力強的朋友,回國為了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想,說實話在北美創業太難,畢竟文化環境不一樣,回到國內會好很多。

- 還有一些就是主動要回去的,因為家裡有家族企業要接替

- 更有一些為了家庭,比如回國找對象,媳婦在國內等等

【不歸篇】

- 美國沒有霧霾,沒有房價壓力,沒有加班...

這兩年反倒是國內的好些同學都移民和到北美工作了


美國碼農黨表示願意(當然可能有家在北京的原因)。薪水減半加班什麼的其實倒無所謂,但是個人覺得回國之前我想考慮清楚幾點:

1. 回國能不能找到有發展前景的工作?

2. 對於周圍的人/事/環境,能不能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這裡指代的範圍很廣,不細說了。

3. 對【未來】國內大環境/形勢的判斷。國內將來有沒有系統性風險?

4. 是更能接受將來的孩子是個abc,還是接受將來孩子在北京吸霾?


嗯??如果回國工作 降薪肯定不肯


回不回都有道理,反正我是猶豫了幾天辭職回國待業了。

在國外工作的常見問題:

1、語言不過關的結果是圈子小、無法融入當地社會

國外如果語言不過關的話,圈子會很小,一般來說不是和誰都可以抱團取暖的吧,人際關係的小變化(比如有好朋友離開,或者遇到不得不和ta相處的極品)都會對生活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

2、安全感

國內損失幾百幾千的RMB、家暴、霸凌、人身攻擊、言語威脅等等都不怎麼立案,往往把受害者噁心壞了。但是,基本上大案、兇案據說是必須破,而且禁槍,作為一個跑到國外的中國人來說,待國內的時候,安全感也更容易建立。

3,生活便利度

簡單的看知乎一些已經有的對比:

美國快遞VS中國快遞業、美國網店購物體驗VS中國網店購物體驗等。

其實國內生活,只要不一意待北方吸霾,體驗還是不會很差的。

說說國內不好的一些地方吧:

1,所謂中庸之道盛行,說難聽點就是和稀泥,理中客,慷他人之慨的情況很多,甚至某些國家暴力機關也熱衷於和稀泥,推卸責任和踢皮球。

2,超前的房價,雖然對很多海歸黨來說,也就是稍微心疼一下下的事情,畢竟也還要心疼一下下不是。

3,強調集體,喜歡抱團取暖和互相傷害,不尊重個體,更不尊重個體的隱私。

4,大部分傳統行業 (尤其是某些國企)非常浮躁,漠視甚至歧視技術,不僅僅體現在企業人力配置和其他相關資源配置上,更體現在薪酬待遇和福利上,往往只有國外同等崗位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

5,最近的樂天一下關門一半多,怎麼看都是在打「法治社會」這四個字的臉,說明我朝的法治理念不正是「說你合法你就合法,說你不合法,有的是辦法」嗎?一群人還不知所謂在叫好,再多說就成不宜公開討論了,一聲嘆息。

……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部分藍州相繼表態支持巴黎協定,排放「一國兩標」對美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想去美國法學院讀JD,除了GPA和LSAT,還應做哪些準備?
在美國(加州)買房還是在中國(北京)買房?
中國人在西方哪個國家比較受歡迎,在哪個國家不太受歡迎?
全部家產供獨生女出國留學,女兒卻嫁老外拒絕回國,是不是不孝?

TAG:美國 | 英國 | 德國 | 國外工作 | 留學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