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跟美食有關的小說或者散文值得推薦?
前幾天看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和日本小說 孤獨的美食家,裡面對美食的描寫都挺細緻的,各有風味。想知道還有哪些類似的書有寫美食的。
不要推薦養生湯一百例什麼的,我不是做菜。。。希望帶點文學氣息 ,能開闊眼界,了解世界各地的美食的。
我們吃貨界文學圈,北有梁實秋,南有汪曾祺。一開始看的是《人間草木》,前一陣去書店看到江蘇人民出版社彙編了《食事》。汪曾祺先生關於美食的散文,主要是以南方飲食文化為主和一些吃貨朋友的軼聞趣事。
王敦煌的《吃主兒》,文物專家王世襄的兒子,跟著父親和家裡的兩位老人長大,老北京吃什麼,怎麼吃都非常有講究,細緻地描繪了老北京的飲食和風俗。
唐魯孫系列《天下味》《酸甜苦辣咸》。唐魯孫自稱饞人,熟稔民俗掌故,又因為貴族出身,對宮廷美食如數家珍。
還有一些準備看的,比如趙珩的《老饕漫筆》,沒看過就先不評價了。
古代的可以么,袁枚的《隨園食單》,雖然他本人不會做飯,但是作為一個吃貨,他收集了好多食譜,寫的挺有意思的,半夜看會被饞死。
汪曾祺的《五味》、《四方食事》,最喜歡他是因為他說的都不是什麼用料名貴的菜,普普通通的小菜經他一說特別有味道,還有一個《汪曾祺談吃》,同系列還有《梁實秋談吃》,梁實秋這本是除了《雅舍談吃》里的文章之外,又搜集了他的其他三十幾篇,比《雅舍談吃》更全。
還有周作人的《知堂談吃》,唐魯孫的《中國吃》、《天下吃》、《唐魯孫談吃》,逯耀東的《肚大能容》或者《寒夜客來》。必須 深夜談吃 啊。
民以食為天的我們,對吃懷有一樣的情感,很多時候,我們吃的不只是食物,更像是一種情感。最好吃的味道永遠是媽媽做的菜,最溫馨的場景永遠是奶奶家飯桌旁擁擠不動的幾圈人,最懷念的滋味永遠是鄉味,最難忘的永遠是分手那道菜。關於深夜談吃的微信公眾號,注於飲食文化的自媒體,每個工作日晚上發布有關美食的個人經驗。談吃,更加是在談情感、談記憶。如果您是想找美食推薦,可能會失望。《吃酒!吃酒!》,圖書館偶爾翻到的,名家名篇合集,南方北方都有。作者包括其他朋友提到的汪曾祺、周作人等等。通篇看完,就跟逛了一遍小吃街一樣,渾身都餓。
部分目錄:家常豆腐/林斤瀾/
龍門武昌魚/古清生/ 一魚兩吃黃河鯉/姚雪垠/ 手把肉/汪曾祺/ 煎餅花兒/馬瑞芳/ 臘羊肉/賈平凹/ 滿洲餑餑/鐵玉欽/ 指頭粗的面,碗口大的饃/劉曉航/一雞三吃/徐城北/
你真的會吃烤鴨了嗎/陳建功/ 涮廬閑話/陳建功/ 北京小吃/肖復興/ 江米甑糕/鄭啟五/ ···············榆錢飯/劉紹棠 (這書里最喜歡吃的,小時候家裡也做過,真是有天然清香)···············吃酒/豐子愷 酸梅湯與糖葫蘆/梁實秋
這個答案感覺就是我前些天一直做的事情。
古代:1、《隨園食單》袁枚,清朝,多半是江浙菜,看得懂的文言文。此書很屌,被人稱飲食聖經之類的級別。實用性很強2、《食憲鴻秘》清朝,不是太容易懂的文言文,裡面是養生和菜譜3、《山家清供》林洪,宋朝,文如其名,作者追求的一種山林菜的意境。4、《東京夢華錄》孟元老,宋朝。記錄的是當時的一些市井人文。反正我是很難看懂,必須配著註解。5、《雲林堂飲食制度集》倪瓚,元朝無錫菜。當代:1、《美食家》短小說,第一人稱寫主人公看著那些老饕怎麼吃。可讀性蠻強的。2、《汪曾祺談吃》汪曾祺現在在讀書網站上能買到太多本吃的了,什麼《做飯》《老味道》內容其實都是重複的,寫的蠻好的,其實只要買一本就可以。我也是看了他入門的。3、《雅舍談吃》梁實秋,風格跟汪曾祺差不多,美食散文,樓主已經提到,當初也是入門看的。
4、《民國吃家》二毛,寫的是蔣介石啊魯迅張愛玲之類的飲食習慣,我覺得還蠻漲知識的。5、《吃主兒》王敦煌,我最愛的王世襄大人的兒子,但主人公其實是寫王世襄的,他是個真正的美食家,寫的基本都是宮廷味京味。6、《春韭秋菘》戴愛群,一個美食專欄作者,不是很喜歡他的文筆,但是內容中西都有,還算漲了知識。7、《貪食記》殳俏,她這本有個系列,共有三本,她也是紅了蠻久的美食寫手,《悅食中國》紀錄片後她辦了同名雜誌,我都買。文筆蠻好的,很俏皮,有少女情結,上海情節。適合女孩子看。8、《刁嘴》汪朗,汪曾祺兒子寫的,裡面主要寫一些飲食科普、現象,不是很輕鬆的內容。9、《中國飲食文化史》如果對飲食實在很有興趣才會去看,不然從遠古到現在感覺有點累。10、《食在宮廷》日本妻子寫宮廷菜,隨意看看11、《蔡瀾食單》這個太多本了,我只看了日本卷,對菜籃沒什麼好感,因為看他寫的中國卷里的杭州美食,幾乎都是遊客才會去吃的,感覺太圈錢。看別的系列好像稍微長知識了些才看。12、《食經》陳夢因,靠譜書,很全的粵菜大全。可以跟著學。手機碼的打不動了,之後想起來還會繼續添加。像《老饕漫筆》《舊味》《半間灶披間》《唐魯孫談吃》估計都蠻符合樓主口味的,如果真的對古人文類感興趣也可以看看孟暉的書,裡面也會寫到一些古代飲食制度。看多了感覺看古裝片都能找出紕漏,明明那個年代沒有那個食材嘛!
唐魯孫的《中國吃》《天下味》《酸甜苦辣咸》等,京味兒十足的文字,吃食卻不拘泥於北京的吃食,天南海北都有。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不但有寫吃食,還有寫如何做,比如獅子頭的做法。汪曾祺的散文集。高陽的《古今食事》。
林行止『好吃』,散文集,海上文庫中的一本,小開本,裝幀也很美。
陸文夫的《美食家》把蘇州的風味小吃講的十分到位。
一直覺得美食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就像電視中充斥的美食節目也喜歡先講故事再談美食一樣。關於美食的書,除了前面問題中提到的《雅舍談吃》,還比較喜歡這幾本:逯耀東的《寒夜客來》:很喜歡書名,「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書名就奠定來整本書的基調。裡面有一段對燜肉面對描寫非常經典:
那的確是一碗很美的面,褐色的湯中,浮著絲絲銀白色的麵條,面的四周飄著青白相間的蒜花,面上覆蓋著一大塊寸多厚的半肥瘦的燜肉。肉已凍凝,紅白相間,層次分明。吃時先將肉翻到面下面,讓肉在熱湯里泡著。等面吃完,肥肉已經化盡溶在湯里,和湯喝下,湯腴腴的咸裡帶甜。然後再舔舔嘴唇,把碗交還,走到廊外,太陽已爬過古老的屋脊,照在街道上顆顆光亮的鵝卵石上。這真是一個美好又暖和的冬天早晨。
同一系列還有一本《大肚能容》,也不錯。
汪曾祺的確是很擅長寫美食的作家,除了他專門寫吃的那幾本書之外,很多小說、散文中也有關於美食的精彩描寫,題主可以找幾本他的短篇小說集讀一讀呢。最近在看《四季便當》,作者吉井忍 。一邊教學一邊講故事的敘述方式讓人感覺非常溫馨。一直覺得給心愛的人準備便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滿滿的都是愛呀~( ????? )?還有一本不算講美食的書,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裡面關於美食家蘇軾的描寫還是蠻有意思的。。。。。(*′﹃`*)這類書我這兩年買了很多本。我簡單列一下我的書單吧
1、梁實秋 《雅舍談吃》很多人推薦了
2、談正衡 《清粥草頭咂咂魚: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 》3、談正衡 《梅酒香螺嘬嘬菜:江南野味的民間話本》4、 @張佳瑋 的《我這個普通人的生活》 其實這個不是全部談吃的。但是看第一篇就被吸引了。難得有本書,能把各種食物寫得生動形象,極具畫面感,還奇特地讓人不會嘴饞5、還是 @張佳瑋 的《無非求碗熱湯喝》6、《食記百味》
7、 《尋味中國》8、《廚房裡的哲學家》9、《旅人的食材歷》10、《舊時光的味道》 11、李碧華的《飲食檔案系列》:《飲食檔案1-焚風一把青》、《蟹殼黃的痣-飲食檔案2》、《加一片檸檬-飲食檔案3》、《紫水雲散發-飲食檔案4》、《紅袍蠍子糖-飲食檔案5》、《牡丹蜘蛛面-飲食檔案6》12、《往古的滋味:中國飲食的歷史與文化》有點忙,以後再來補充內容和讀後感。好吧,其實有些我至今未看完……飲饌文學的啟蒙讀物一定是中學課本。
汪曾祺的《端午的鴨蛋》里介紹了冒著紅油的高郵鹹鴨蛋;魯迅在《社戲》里描述在船上邊看社戲邊剝豆子的情景;《孔乙己》里擺弄的茴香豆……連《為中華崛起而讀書》里用饅頭蘸墨汁看起來都很好吃!還有那些描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古代詩歌里處處可見小酌和炊煙,好像古代人的生活一天都飄著飯香~
但是,第一次被饞得咽口水的是看了台灣作家顏元叔在《人間煙火》里的一篇散文:燒餅夾油條。好幾年前看的,至今還記得一個細節是:舔到藏在齒間的芝麻,咬下去會驚喜啊!想到那篇文章,真是寫「活」了燒餅夾油條!可是想找這本書再看看,已經很難找見啦。
之後,自己就特別愛看和食物有關的書寫。
每月的新周刊的專欄文章里,最愛看二毛。為食材賦予活潑和性情,重新演繹《隨園食單》。
也讀殳俏的書《元氣糖》、《貪食紀》…句子活潑,火車上一口氣看了兩三本這樣的小書。(她主辦的雜誌《悅食中國》也值得一讀)比較經典的談吃文學有汪曾祺的《五味》、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兩位都兼具飲食見解和文學功底。這一輩的講究人還有王敦煌和崔岱遠,一個《吃主兒》,一個《京味兒》,考據派可以從書里發現不少老北京的生活細節。年輕作家的飲食書里,看過張佳瑋的《無非求碗熱湯喝》、《孤獨的人都要吃飽》,雖然有點炫耀常識,但是文字耐看,也不牽扯過分矯情的故事。蔡瀾的書,逛菜場,說菜譜,而且對南方飲食的說道更多些,對寡味的常見形容就是「還不如吃發泡膠」!左壯的《一把鹽》,不僅僅是說菜肴,更多的是說食材,烹飪,科學理性。更因為他本身就是個廚子,所以一些說道更讓人看得明白。吉井忍的《四季便當》,可用性強,對於喜歡日式料理的人頗為受用。還有些書,不是專門寫吃,但值得推薦:
任祥《傳家》全套,按照春夏秋冬介紹傳統文化,其中不乏對一些食物的傳統製作手法介紹。這些原是傳統家庭中口傳心教的生活常識,可現在的年輕人卻缺少這樣的知識。
黑柳徹子《窗邊的小豆豆》,裡面對巴學園的規定作了細緻的描寫,一直受益的一條就是:每天的便當里都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不僅僅是為講究營養均衡,更是讓孩子從味覺開始認知家園。
台灣雲門流浪者計劃的資助者瞿筱葳《留味行》是其「重返祖母逃亡之路「計劃的記錄成果,計劃的創意在於從祖母的逃亡經歷發現祖母味道的源頭,是溯源,也是尋根。故事出發點很打動人,但是書本身的內容差強人意。
與前面相比,推薦一本比較齣戲的書——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將心注入》,不同的人從這書里都能看見自己想要的東西。對於愛咖啡的人,書中亦有對星巴克背後的咖啡文化的描寫,還能了解現在存在於星巴克菜單上的咖啡故事。
——以後想到再繼續補充吧——最近看了一個叫《蝸牛食堂》的,主要講了旅居在外一個日本廚娘因為啞了回到家鄉開館子的一些個小故事。食材,做法,感情,生活在一起,覺得平淡但又很有味道
我現在桌上就有的:陶方宜《文人的美食》,講了車前子、沈宏非、賈平凹、汪曾祺和張愛玲的美食經歷,我覺得寫得挺好的,有對這些名人作品的引用,也有自己的體驗。我的感受:了解了很多地方的飲食文化,比如西北有種吃柿子的方法,把軟柿子碾碎和麵粉後油炸,好神奇!也喜歡對張愛玲的重溫,「喜歡軟的,易消化的,甜的」。沈宏非自己也寫過美食書《飲食男女》,聽名字不怎麼樣,但是我炒雞喜歡!我的感受:他的文字特別幽默睿智,笑尿了!也很有啟發性,比如他寫嗑瓜子那篇,他不問我也沒想過,你說是不是只有中國人才嗑瓜子啊哈哈。蔡瀾《食材字典》可讀性蠻強的,各種食材,最普通的蘿蔔,第一次聽說的朝鮮薊,都有學術介紹和親身體驗。我的感受:他就是很有主見的說,比如對豬油執著的愛。古清生《大嘴吃八方》,喜歡,有詩人的味道在裡面,描寫也很細膩。唐魯孫《天下味》《什錦拼盤》還沒看完。《雅舍談吃》沒看完,覺得和食譜有點像,看多了略無聊。歐陽應霽《半飽》《快煮慢食》,有食材介紹和親身經歷,大篇幅是食譜和圖片,和蔡瀾有點相似的感覺,特別有想法的一個人。貌似還有,一下記不起來了。我也是超級愛美食的啊啊啊啊啊~「如果你屋後有一棵樹,玉蘭或紅楓都行,有正逢夏天,你坐在原木釘成的小木桌上,把女兒抱在膝頭,穿無袖棉布裙的愛人一手端著鹽水花生,一手拿瓶冰鎮啤酒微笑著朝你走來,那一刻你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這段我在《文人的美食》里見過,好像在古清生那本《大嘴吃八方》里,也見過,很喜歡的。
《千年繁華-京都的街巷人生》
63歲的老人講述在京都的生活,衣食住行,舊芬芳平靜淡然。端正的生活態度,文字質樸美麗。推薦一本《孤獨的人都要吃飽。》文風也是十分溫馨可愛深得朕心呢。
感覺大家答的都是只關於美食記錄的書,但其實有很多文學大家雖然沒有直接寫過關於美食或吃的作品,但還是在很多作品裡都透露過這份描寫美食的功力(吃貨本性)……偷懶粘一下我另一個答案里的回答……
一直覺得不會寫美食不能寫得人動心流口水的作家代表寫作功力還是不夠……中國作家中提到寫美食寫的最精彩最讓人垂涎千里的…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有那麼幾個人:曹雪芹、袁枚、汪曾祺、林語堂、張恨水和老舍……紅樓夢和隨園食單已經不用再強調了,小時候我還曾經干過把紅樓夢裡所有食物菜譜抄一遍研究如何自己做這樣的事情……汪曾祺寫雲南的菌子寫高郵鹹鴨蛋寫素齋寫個黃油烙大餅都可以饞得我不要不要的……林語堂大大的散文《春日游杭記》,小時候讀,至今記憶猶新他閑的無聊在火車上看著對面乘客吃飯時的描寫:「火腿蛋、咖啡、西式中餐、一大盤牛肉足有十二片之多」,寫西湖裡的魚硬是寫出了一種自帶食慾的美感……《京華煙雲》也是絕了,至今還記得其中一段描寫木蘭和蓀亞曼娘一起去看電影吃「砂鍋魚頭」啊啊啊啊啊………張恨水的《金粉世家》,真是各方面都極力向紅樓看齊啊,在美食上的描寫雖然還不及紅樓夢,但裡面無論是大宴賓客時的大擺酒席還是各家小廚房的日常晚餐從雞鴨魚肉到清粥小菜的描畫都看得我受不了……至於老舍,呵呵,當年看《駱駝祥子》里祥子站在橋頭吃煎老豆腐吃出一身汗:「又手抖著自己加了兩小勺辣油」分分鐘虐胃……《離婚》里寫大家涮羊肉火鍋,「碧綠的蔥花,北平最好的鹵蝦油……那湯彷彿混合了天地動物的精華……」到現在還能背出幾句,從此老舍小說里的羊肉火鍋成了我衡量所有羊肉火鍋的標準。那句「肚子里有油水,生命才有意義」第一次讀到就令我驚艷的至理名言值得成為每一個吃貨的人生座右銘。
補充:回憶下我看過的國外作家的作品中印象深刻的寫美食寫得像中國人的描寫一樣驚艷的其實感覺並不多……可能也因為我比較中國胃……名著里對於食物的描寫比較多有些也還不錯,比如我記得《茶花女》里的夜宵(記得有一整隻烤雞……),《歐也妮葛朗台》里的早餐和葡萄酒,《我的叔叔于勒》和《安娜卡列寧娜》第一章中的牡蠣……《飄》里的燒烤會……年少時讀哈利波特也一度被開學formal dinner圈粉,從此每一部哈利回學校後的第一頓晚宴(有時也包括聖誕和萬聖節晚餐)成為全書最期待情節之一,另外韋斯萊太太每次給哈利做飯什麼煎香腸雞蛋吐司洋蔥湯這些食物也可以描寫到讓我看的食慾大漲……《布魯克林有棵樹》中的各種美國平民美食,光是對著一個霉麵包做的麵包布丁我就臆想了好久……《波莉安娜》中那個家庭自製什麼什麼醬!真的讀起來好好吃的樣子……《小公主》中閣樓上的豐盛晚餐,《小婦人》中溫馨的家庭聖誕大餐……《湯姆索亞歷險記》中湯姆出走後在小島上釣魚烤魚煎香腸……女神珍妮特溫特森也很會寫吃的啊,《蘋果筆記本》中那個巴黎小酒館裡的瑪格利塔炭烤披薩和包著錫紙的烤魚,以及描寫做番茄羅勒意麵的過程真是回味無窮啊……村上!村上春樹真是寫個三明治都可以讓我胃痛啊!(參見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男主會做飯就是好,小說中那幾場做飯的情節我都來來回回看了無數遍……)
大部分都是小時候看的印象比較深……應該還有不少但一時想不起來了……歡迎補充~唐魯孫啊,親情推薦
高軍、徐路的《快活饞》
《斗宴》,又名《煙花三月》,寫的揚州三把刀之一的廚刀。很有哲理,有點武俠的感覺,對很多淮揚菜的做法也有提及,個人很不喜歡電影版,結局低了好幾個層次!
難道不是《深夜食堂》?
看完短片小文還能順手看個日劇。在這南方的寒冬里總會治癒些許受傷的心靈推薦閱讀:
※關於史蒂夫·喬布斯的最好的傳記是哪幾本?
※我媽媽想要學珠寶設計,想看這方面的書,希望大家有好的意見和推薦書單嗎?
※經典的古玩書籍有哪些推薦?
※關於錄音有什麼好的入門書籍推薦?
※如果你只能給一個27歲的人推薦一本書,你會推薦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