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爛片橫行?

這幾天陪女生去看了兩部電影

第一個是《機器之血》,我覺得這是成龍大哥拍的最差的電影,但是其中的武打場面還是設計的很棒的,也不得不感嘆成龍大哥真的老了,看著他這麼拚命還是有些心疼。再說回這部電影,劇情平淡,好像連故事都沒講完,人設也很模糊,個別的演員演技還是不在線。總之考完了聽失望的。

第二個是《妖鈴鈴》,看到一半我問我女朋友咱們看的是一個什麼類型的電影,與其說是喜劇片倒不如說是恐怖片。演員表演很賣力,但是各種硬傷實在傷身,口型對不上,情節跳躍的太大,代入感還不如上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覺得我們是看了一集類似於《歡樂喜劇人》的綜藝。大失所望。

我不明白是現在我們(某一部分像我一樣的觀眾)對我們的國產電影期望度太高了還是電影導演的水準降低了,難道導演真心不覺得自己拍攝的影片有問題?國產電影不乏優秀的製作,但是現如今的爛片也太明目張胆了吧。我想知道國產電影的上映不需要經過審核嗎?只要製作好了就可以上映嗎?國家不會在意影片的質量嗎?外國的電影市場是不是也如同這樣,有著許許多多的評分很低的電影嗎?


你好,這是2018年的第一個正經回答。

01

元旦到了,各大影院的院線上,又上映了一大波電影。

從吳君如導演、陳可辛監製的《妖鈴鈴》,到田羽生導演、韓庚鄭愷主演的《前任3》,還有王俊凱、迪麗熱巴、董子健主演的《解憂雜貨店》,都各自佔據了10%以上的排片,票房也都已經上億。

貓眼票房,20180101,17:42

為什麼那麼多電影裡面要單獨拎出來這幾個呢?

原因很簡單,就是噱頭大,片子爛,演員都是超級流量,但依然礙不住滿屏幕的尷尬。

其中《妖鈴鈴》最為恐怖,上映四天豆瓣評分已經降到了4.8,

按道理說,這部電影有了吳君如作為年長的情懷代表,有了沈騰、岳雲鵬、papi醬作為流量自帶粉絲,再加上陳可辛的藝術指導,評分不該出現目前的這種87%都是三星以下的情況,可它就是出現了。

而剩下的那些也好不到哪兒去。

《妖鈴鈴》裡面,沈騰有一句台詞,說:

三十年前的那個晚上,我和你媽都衝動了。

然後有的觀眾說:

一個半小時前,看這個片的我,也衝動了。

在他忍不住罵自己是傻X,人生這麼美好,為什麼一定要在2018頭一天給自己找這種不自在的時候,有個問題出現了:

為什麼爛片這麼多呢?

02

其實爛片早就出現了。某某年某月,某小四拍了一部《小時代》,把一盆熱氣騰騰的屎端到了觀眾面前,收穫了4.83億的票房,賺得盆滿缽滿。

同期上映的還有一部叫《富春山居圖》的神奇電影。

那之後,中國的爛片就剎不住車了。

馬桶台快樂家族主演的《快樂到家》,大冪冪陳小春領銜的《孤島驚魂》,小瀋陽閆妮孫紅雷在張藝謀手下磨出來的《三槍拍案驚奇》,還有驚艷絕倫的《筆仙》系列,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無論是演技派,還是國寶級導演,無論是古今奇談,還是中西結合,全都爛得讓人瞠目結舌。

轉行做導演的演員,轉行做演員的導演,看不下圈子混亂的編劇,受不了工資太低的盒飯,全都在拍電影。

而觀眾也都十分買賬,這些電影的票房都不低,過千萬的,過億的,過幾億的,都收回了成本,還賣了個臉熟。

後來,流量時代來了。

幾個idol靠著一個表情,在電影電視劇網劇裡面反覆刷臉,什麼《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什麼《微愛之漸入佳境》,什麼《何以笙簫默》《新娘大作戰》,全都出現了。

而且票房更高了。

這些片子里不但看不到導演的誠意,更看不到演員的演技,瞪著眼一眨不眨的可能不是魚,而是各種劇里的楊天寶。

不過必變這樣,她也能拿到高達8000萬的片酬,是成龍、周星馳這些老男人的兩倍。

她真的值這些錢嗎?

演技不夠,可她自帶流量啊。

03

其實,《演員的誕生》就是娛樂圈的縮影。

剛開始的時候,《演員的誕生》說:

節目以演技為視角,為有實力的普通演員和追夢人們搭建一個與業界大拿面對面切磋的真實平台。

人們以為,哇,終於出現了一檔真實的節目。

可後來,鄭爽笑場淘汰任嘉倫,歐陽娜娜螞蟻競走了鄭昊,張彤贏了袁立,人們才發現,去TMD真實。

什麼標榜演技,其實都是套路。

什麼誇獎專業,不過全是戲精。

你看到的都是他們想給你看的,而這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炒作的噱頭。

有了噱頭就有了觀眾,

有了觀眾就有了流量,

有了流量就有了收入,

有了收入就能夠製造更多的噱頭,吸引更多的觀眾,創造更多的流量,獲得更大的利益。

娛樂圈也是一樣,所謂造星,就是為這個人吸引流量。遠到岳雲鵬,近到張雲龍,走的,都是同一條路。

作為流量的觀眾,從來都沒有讓他們失望。

04

話劇《紅色》里有一段台詞,像極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好看,美麗,可愛,很好——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生活,所有一切都很好。我們套上滑稽的鼻子和眼鏡,踩在溜滑的香蕉皮上,電視把一 切變得快樂,人人都在哈哈大笑,從早到晚,一切都他媽的如此有趣,笑口常開。這是憲法賦予我們的權利,對嗎?我們是一個笑臉之國,生活在很好的暴政之下。你好嗎? 很好。最近怎樣?很好。你感覺如何?很好。你覺得這幅畫怎樣?很好。一塊兒吃晚飯吧?很好。

於是爛片橫行,流量成災。

到了黃昏的時候,你站在樓上,一眼望去,滿大街都是愛豆,滿大街都是愛豆的粉絲。

他們拿著熒光棒和橫幅,大聲叫喊著為愛豆打call。

他們在微博、微信、知乎、報紙、時尚雜誌上一擲千金。

他們強行為自己愛豆的電影「鎖場」,買下幾十張票一次又一次地在大熒幕上欣賞愛豆的盛世美顏。

他們不顧是非對錯地支持自己的「老公」「仙女」,哪怕他吸了毒打了人,做的事情完全錯誤,也要為他洗白,靜候自己的王歸來。

我說的這些,2017年,你見得少嗎?

正是因為這些事情的存在,電影才會如此之爛。

《this is us》裡面有這麼一段台詞:

節目太爛不是編劇的錯,也不是電視台播放的錯,是你們的錯。你們為什麼要看這種爛玩意兒?正是因為你們的要求太低了,所以我們才安於現狀。賺這種錢的我真不要臉,但把我捧上天的你們也真不要臉,所有人都不要臉。

該怪觀眾嗎?

生活已經如此艱難,人們追求的不過是一時的「很好」。

該怪愛豆嗎?

他們只不過是商品,商品哪裡能決定自己的命運呢?

該怪導演嗎?

導演能決定什麼呢?一部戲你不導,也會有十萬個你去導。

那麼,怪錢?

錢就是資本,資本的存在,就是為了再生,怎麼能去怪罪一件事物的本質呢?

這樣看下來,誰都不能怪,誰都很無辜。但恰恰是這些無辜的人們,把一切都弄得一團糟

05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

不要因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爛片。

不要因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爛片。

不要因為任何原因去看一部爛片。

世界已經夠爛了,心情已經夠沉重了,不要再去電影院給自己找不自在了。

如果你真的要去的話,那麼,下次電影不好看的時候,請先反省一下這幾年的自己,是不是為了潮流去看垃圾電影了?是不是在微博、朋友圈關注流量明星的緋聞軼事了?是不是給朋友們安利過這個男的真好看、那個姑娘特別仙兒了?

是的話,就請給自己來個大嘴巴子,也別埋怨導演、演員,你只是在為過去的自己買單罷了。


爛片橫行,從表面上看是投資方和小鮮肉、愛豆露們的資本狂歡,從本質上實際反映出的是我們的國民物質上富裕了,精神文娛建設,卻有點兒跟不上了。

高票答案呼籲大家不要去為爛片買單,逼迫爛片意識到市場對爛片的不妥協,這很棒,我就是那種辦公室里看完豆瓣評分堅決攔著同事不讓他們電影院為爛片貢獻票房的惡人:

今天你為爛片貢獻的每一分票房,明天就會成為爛片生產流水線餵給你的下一坨屎!

然而辦公室的小姑娘笑嘻嘻的問我:可是,沒辦法呀,不去看電影的話?約會不知道幹什麼呢。總不能倆人湊一起打一下午王者榮耀吧?

這就是讓人啞然的矛盾之所在呀。

中國十年間銀幕數量增長了數十倍,在世界範圍內罕見,這巨大的銀幕數量本身就給了爛片足夠的生存空間,反正我就隨便拍拍,找幾個流量小生流量小花輕鬆票房保底,再坑蒙一些因為無事可做來電影院看電影的吃瓜情侶,這生意穩賠不賺啊。

2,30一張的電影票,就當是看幾個明星臉,其實在大部分世俗群眾的眼裡,好像也沒那麼爛的樣子。

大部分人並不是作為影評家踏入影院的,他們只是把看電影當作一種別人做得我也做得,對欣賞水平要求不高的大眾娛樂罷了。

我本來想對我的同事說:你們約會可以去登山遠足。

可以去垂釣野營。

可以去玩桌面遊戲。

可以來一場刺激的War game。

可以去看藝術展覽。

可以在博物館為人義務講解。

可以兩人一起彩陶手工。

可以組隊密室逃生。

可以去聽音樂會,去欣賞話劇,去欣賞傳統藝術。

哪怕在書店靜靜享受原著小說,也比去電影院看爛片好吧?

然而,我知道,我說出口會迎來更大的笑聲,以及一句:花花你太高端了,我們跟不上你的步伐呢。

中國不是遍地北上廣,廣大的二三線城市都不可能具有我所敘說的如此完備的文娛選擇與足夠大的圈子。就拿桌游吧來說,全國二線城市能堅持五年以上的鳳毛麟角!

中國更不是遍地知乎er,知乎甚至包括豆瓣在內的平均學歷,平均收入,導致我們對電影的打分實際上大幅度低於大眾點評,美團,甚至愛奇藝和優酷,你可以斥責那是水軍刷單,但實際上你心裡應該明白,在大部分普通人眼裡,其實這電影好像還沒那麼爛。

中國觀眾太寬容了,中國電影太好賺了,短時間內,難有普及度更廣的公眾娛樂能與看電影相匹敵。

當然,我覺得爛片製造者應該敏銳的看到,中國電影還有足夠的潛力可挖,《戰狼》的強大票房,就是由於口碑爆炸後三線以下城市延遲上映後的票房爆發抬上去的。

如果真的好電影,能吸引更多的阿姨阿叔,小縣城居民走進電影院,認真拍點兒大家細喜聞樂見的好電影吧。

爛片現在還有人吃,等大家吃屎都吃飽了,你再看看你還能餵給誰。

(躲在被窩裡手機打字,大家主要看個道理)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票房可能有出入),2001至2017年的年票房前三:

2017:戰狼2 57億,羞羞的鐵拳 22億,功夫瑜伽 17.5億

2016:美人魚 34億,三打白骨精12億,湄公河動(長城)11.7億

2015:捉妖記 26億,尋龍訣 17億,港囧 16億

2014:心花路放 11.7億,西遊記大鬧天宮 10.5億,智取威虎山 8.8億

2013:西遊降魔篇 12.5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7.19億,私人訂製 7.18億

2012:泰囧 12.6億,十二生肖 8.8億,畫皮2 7億

2011:功夫熊貓2 6.17億,金陵十三釵 6.1億,龍門飛甲 5.6億

2010:唐山大地震 6.7億,讓子彈飛 6.6億,非誠勿擾2 4.8億

2009:建國大業 4.2億,十月圍城 2.9億,赤壁下 2.6億

2008:非誠勿擾 3.3億,赤壁上 3.2億,畫皮1 2.3億

2007:集結號 2.5億,投名狀 2億,色戒 1.4億

2006:滿城盡帶黃金甲 2.9億,夜宴 1.3億,霍元甲 1億

2005:無極 1.8億,神話 0.9億,七劍 0.8億

2004:功夫 1.7億,十面埋伏 1.6億,天下無賊 1.2億

2003:手機 0.5億,天地英雄 0.4億,無間道3 0.3億

2002:英雄 2.5億,天脈傳奇 0.3億,天下無雙 0.2億

2001:大腕 0.4億,特務迷城 0.4億,我的兄弟姐妹 0.2億

我們從中可以得出幾點:

1.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但英雄是不會被埋沒的

正如同知乎同僚們感同身受的,自己精心構思認真查資料的回答往往沒幾個贊,反而逗比怒罵會有意外驚喜。只能說一來自身水平不夠,二來隨著破呼基數的爆增輕鬆幽默情緒化碎片化的文章將會越來越受歡迎。

同樣隨著電影市場不斷的發展,大量之前不看電影的群體和新觀影主力的加入,電影市場的蛋糕越來越大,而觀眾口味不再像之前那麼集中,可以預見未來短平快的電影將成為主流。當然好消息是經過眾多爛片的洗禮以後,能殺出重圍的必將是優秀的電影,熱點的快速轉換以後也才能有沉澱發展的時期。

2.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2010年作為一個分界線,之前基本上是馮導和老謀子的天下,但是票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在令人唏噓。

10年後百花齊放,但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觀眾需求點越來越散,流量明星,導演口碑,時事熱點都可能引爆票房。雖然大家對爛片各種口誅筆伐,但依舊不能阻止片方各種爽到~

3.得屌絲者得天下

當然這裡的屌絲並不是貶義,而是指的群體大眾。

文化風潮往往是一個由少數擴散至多數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去專業化和去特定人群化。比如當年佛教講禪,千百人的規模就稱得上盛會了,但隨著信息傳遞的不斷加快,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廣,屌絲的大批量湧入。

我們現在看到的佛教是個什麼樣子呢?

首先是無所不能,從一個解脫自身困苦疑惑的修行學變成了包治百病,送子升官發財報平安的交易學,這叫去專業化。

其次是門檻越來越低,當年才從印度傳過來的時候還保留著那種激烈的辯論風格,只有智商情商家底3高的大師才能為世人所認同,後來呢?慧能大師的農民禪以直白易懂而遙遙領先。現在嘛,還是開光放生吧,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只要你感興趣錢到位,立馬就有功德入賬,大家各取所需多好,這就是去特定人群化。

所以馮導的一句垃圾觀眾並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作為一個先驅者,我們這些屌絲的口味在大師眼裡註定是比較LOW的。

那總結一下:

以後的爛片會越來越多嗎?

會!就憑著信息傳播越來越快的趨勢,只要找准人群控制好成本,就可以賺到錢。這種彼之蜜糖吾之砒霜的電影都還算好的,至少也算下過功夫有自己的優點。

更次一點的就是作為一坨X靜靜的蹲在某播放器里看著你,等你某天精蟲上腦或無聊至極的時候衝出來呼你一臉。

最可怕的當然是逐,,夢,,,這樣。簡直就是X中的洲際導彈,無論我怎麼屏蔽都能從各種地方回到我的視線中,要是再有個大年初一一定要拖我去看的損友,嘖嘖嘖╮( ̄▽ ̄)╭


第一次更新,多說兩句吧。

中國影視行業真的發展太晚了,很多人一說中國商業電影對比美國商業電影,別提美國了,連韓國差距都有二十年左右。

韓國建立電影分級制度是在1998年。

韓國於1998年建立電影分級制度。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全民、12歲以上、15歲以上、18歲以上可以觀看和限制放映(19歲以上可以觀看)。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

中國開啟商業大片時代,公認的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以前的中國大陸就是民族電影,當時除了香港之外,是沒有商業電影這一套東西的。

但是,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票房爆發,嚴格說來是2009年卡神的《阿凡達》過後,國產片則是在2012年的《泰囧》後。

到現在,不過才五年的時間。

中國影視市場商業快速的發展,但佔主流的消費者觀眾,基本是80後90後為主的青少年。上面也提過了,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內地40歲以上的70後,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並不高,加上大時代下的保守消費觀,並不太喜歡進入電影院,去消費電影這種文化產品。

導致中國大銀幕上生產的電影,基本是提供給年輕人消費的文化產品為主。而80後和90後,應該尤其是廣泛的90後。

因為從時代來看,現在的80後早已經進入了中年時代,80後在少年時代,這種青少年偶像文化已經被港台的偶像文化佔據,當時的日韓,日本主要集中在動漫上,韓國電影上面可能好一些,韓劇和男團女團較低齡的音樂唱跳文化,消費佔比不會那麼高。

而中國內地90後的青少年,自從2012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過後,宣告台灣偶像文化徹底沒落,進入了歷史的塵埃當中。

這一段時期,內地影視市場在飛速發展但產業內本身沒有能培養出出佔領青少年精神文化消費的偶像文化。

即使有,也集中在影視劇出身的新生代罷了。

如果不信,列出現在中國市場上的新生代明星對比一下,情況一目了然。

新生代男星:吳亦凡,李易峰,鹿晗,張藝興,黃子韜,王嘉爾,劉昊然,楊洋,張一山,林更新,陳曉等等。

新生代女星:周冬雨,關曉彤,楊紫,鄭爽,迪麗熱巴,宋祖兒,胡冰卿、金晨、陳瑤等等。

結果非常明顯了,內地本身提供的新生代,不管是本身實力一般,就因為現在是追顏值的時代,變成商業價值很高的小花小生。或者本身實力不錯,但妥協市場,結果被粉絲和市場架上去的。

反正不管怎麼說,中國內地本身提供的新生代,基本是以傳統影視院校出身的為主,主業還是演戲,而不是日韓那種男團女團的唱跳偶像文化。

你說國內也有?

是,國內新生代歌手確實也有,華晨宇,霍尊,梁博,蘇運瑩等等。

不是我說,在這個層面上講,天娛簡直就是一個廢物,除了抄韓國模式,就不能自主創新。華語樂壇低迷都知道,但如果不是像華晨宇,霍尊和梁博本身的實力過人之外,中國音樂上的偶像文化,只怕還要暗淡和難看,全部淪陷在日韓(特別是韓國娛樂文化之下)。

很多人嘲諷反對韓國,但還真不能諷刺中國當下的音樂唱跳娛樂文化,被韓國文化佔據半壁甚至大半江山。

吳亦凡,鹿晗,張藝興,黃子韜,王嘉爾等出口韓國轉內銷的娛樂文化。 再到國內主動學習韓國的娛樂文化。

tfboys夠火了吧,國內自動生產第一青少年組合,覺得他跟學習韓國沒有關係?

看看tfboys的資料:

TFBOYS是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少年偶像組合,由王俊凱、王源和易烊千璽3名成員組成,2013年8月6日正式出道。

再看看,那個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資料:

北京時代峰峻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組織大型文藝演出、藝人培訓、藝人經紀、個人藝術培訓、企業形象文化策劃為一體的專業文化機構。

在藝人培訓上,時代峰峻作為國內第一家採用日韓藝人培養模式運作公司,在策劃和實施方面都有熟知日韓偶像模式及國內音樂市場的精英組成。該公司擁有完善的培訓設施包括舞蹈訓練室,聲樂室,器樂室及配套的樂器,優質的培訓隊伍包括定期為藝人進行輔導的日韓培訓老師,成熟的娛樂市場運作團隊。

你落後,你該挨打,你市場該被人家發達商業模式佔領,這有什麼錯。

指不定我在這裡噴兩句,這些流量明星的粉絲看到,還會在評論下面給手撕我污衊他愛豆,不信的可以轉,隨便轉。

再加上學習日本的snh48,中國內地新生代偶像文化,除了傳統影視上面,但那種音樂唱跳的音樂偶像,綜藝偶像真的沒有。

正好,這段時間被日韓偶像文化大舉的進入,全面佔領了國內市場,粉絲無限的熱捧,願意實打實的消費買單,推動其商業價值提高,資本和商業便大舉用這些流量明星,給予一線資源甚至頂級資源,包括影視行業的。

(tfboys代表的頂級流量,粉絲支持用瘋狂和癲狂形容,普通人根本無法理解形容,非常的恰當)

你覺得我在詆毀你的愛豆?

還真沒有,這些流量明星在各自本業上,其實過得去,有些成績甚至相當不錯。比如唱跳音樂上面,時尚領域,雖然是出口轉內鎖的二鬼子文化,我個人限於年齡也不太喜歡,但成績是實打實的。

比如吳亦凡,鹿晗等幾位代表,主動學習韓國文化回歸發展的藝人,一副韓國文化培育的拮据風格,揮之不去。

但成績是實打實的啊,誰能夠磨滅了,也許連不少國人,都以為為榮,還覺得小驕傲了呢?

南都訊 10月12日零點,吳亦凡英文單曲《D e s e rv e》已在Spotify、iT unes兩大平台全球(除大陸地區)上線。歌曲上線不到一小時,就進入美國iT unes總榜第2位,美國iT unesH ip-H op/R ap分榜第1位。上線兩小時雙榜登頂,美國iT unes總載榜第1位,美國iT unesH ip-H op/R ap分榜第1位,是截至目前華人歌手在iT unes美國總榜最好成績。除了登上美國iT unes總榜第1位之外,《D eserve》上線不久就登上越南、寮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等多個國家和地區iT unes總榜第1位。

你說支持的都是粉絲,那在越南,寮國,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總榜都成為第一位,能夠吸引整個大中華地區,甚至東南亞擁有如此高的人氣,那影響力也挺大的了不是嗎?

其它流量明星也是相同。

中國的粉絲對其偶像文化的消費,和日韓的相對理性不同,絕對是實打實的,還是舉例tfboys的例子。粉絲將其捧到很高的商業價值,商業資本逐利便給予大量一線和頂級資源,讓這些愛豆粉絲插手本身不擅長的影視產業。

影視產業和娛樂產業,同屬文化產業,但本身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

術業有專攻。

中國內地的培養的新生代男星,即使除去因為大環境原因被架上去,妥協商業的明星們。大多數人還都是以演戲為主,內地影視院校調教的功力,終究有著幾分。

比如劉昊然,張一山,吳磊,胡冰卿、金晨、陳瑤等等。

但這種娛樂偶像大舉插入影視產業的,簡直是不忍直視。一部影視劇當中,在略為符合娛樂偶像人物設定的角色上,表現也許還能過得去。大批粉絲吹捧的努力,演技爆棚,亮點等等。

這種代表,絕對是吳亦凡《老炮兒》里的小爺,李易峰相同,再到楊天寶的《尋龍訣》,鹿晗在《重返二十歲》里的角色等等。

但當他們從符合自己的角色跳出來,給予他們完全不擅長的頂級資源,簡直就是災難。

看看吳亦凡的《致青春2》《西遊伏妖篇》,再到鹿晗的《擇天記》,以及楊天寶各部劇,鄭爽各種劇和電影。

也許他們今後是有成長的空間,未來誰都不能一言封死了?

但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憑什麼讓普通觀眾忍受你們偶像文化人物貢獻出垃圾和屎一般的成長?

偏偏還不能罵,因為網上大批為此消費買單的忠實粉絲,動不動我愛豆好努力成長好快,動不動人肉搜索還割腕逼普通人為此道歉不然自殺來威脅。

這種風氣養成過後,原本國內娛樂圈有些還算努力的人物,因為資源分配和商業價值原因,錢誰都愛,同樣也開始向市場商業妥協,有些人還混得風聲水起,開公司賺取好口碑和頂級流量。

這種代表人物絕對是以范冰冰和黃曉明為代表,但這兩位也許年紀大了,好歹知道一邊用流量賺商業價值和曝光度,一邊又想用藝術資源加持逼格,黑白兩道都想混。

而比他們稍年輕的85年——90年年這一代明星,男星相對還稍好一點,要麼實力還行,比如黃軒,要麼其實也就還行,但為人至少低調,比如竇驍。

女明星簡直是重災區,個個商業價值爆棚,演技和電影節獎項加持的藝術逼格,簡直是連半個都沒有撈到。

不怕說名字,說的就是楊冪,劉詩詩,唐嫣和劉亦菲一流。

劉詩詩結婚低調還稍好,唐嫣嚴格說是范冰冰一輩的,劉亦菲接了《花木蘭》國際頂級資源,楊冪在國內絕對是頂級資源,在商業上混得風聲水起。

但一看藝術加持,除了一個馬思純,簡直替他們感到慚愧。

比他們年輕近五歲的90年——95年的女星,在藝術獎項上的逼格加持,簡直讓其它85後女星,不知說什麼好。

但90後明星,除了有周冬雨,春夏等不錯的,也有鄭爽和楊天寶等商業價值高,只看顏值的流量明星。

似乎越說越多,有些偏題了。

中國爛片越來越多的原因,主要原因,絕對是大量青少年消費者的支持和資本商業逐利選擇市場流行元素為主。

兩個群體相互反饋,最終形成了當下這種局面。

從這兩年來看,尤其是去年2017年來看,中國影視市場在觀眾在選擇在逐漸趨於理性,比起2010年——2015年左右要好很多。

現在中國影視至少有兩個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影視ip的勢頭仍然很猛,但在《琅琊榜》後,在今年《白夜追兇》《河神》《無證之罪》,再到傳統劇《人民的名義》《白鹿原》《軍師聯盟》,甚至是已經撲街的《海上牧雲記》。

已經在倒逼國內電視劇產業,原本躺著賺錢的影視公司升級。其它不論,至少在電視劇的製作上面,像以前那種阿寶色,辣眼睛的服化道再想糊弄,不會以前那麼吃香了。

但一如90後有實力的新生代,和流量明星對峙的情況仍然存在。

電視劇高製作重內容的電視劇越來越多,但市場上買ip,請流量明星,古裝女強劇同樣是不少。

《孤獨天下》《孤獨皇后》《扶搖》《贏天下》《如懿傳》《大明皇妃》《凰權》《知否》《延嬉攻略》等等————

(上面有些劇,從團隊來看還值得期待)

電影方面基本也相同,2017年並沒有貢獻出中國影史上某一年的那種神作。但在商業電影上票房的反饋,和原本流量電影的撲街和巨大爭議。

《戰狼2》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非常典型。

再到藝術和現實題材的受重視,製作認真回報較高,比如《芳華》《二十二》《嘉年華》,再到《追龍》《羞羞的鐵拳》等等。

中國影視這個趨勢還是在向好的方向走,只是速度不夠明顯不夠那麼快,一如網路上網民對流量明星的撕逼和反饋一樣。

很多人吐槽流量明星,其實只是吐槽自己不喜歡的流量明星,維護自己喜歡的流量明星罷了。

相互間撕來撕去,攻擊來攻擊去,真正比較理性和審美觀較高的青少年觀眾,絕對還需要成長。

……………………………………以下為原答案………………………………………………

政府監管,影視公司生產,人民群眾消費。

眾所周知,中國某部門限制了大量題材,責任絕對是有的。但政府沒有限制的題材,還是拍不好是為啥?

我個人覺得還是資本商業代表的影視公司,和消費觀眾的相互反饋的問題。

特別是觀眾問題應該佔大頭,畢竟影視公司都是逐利的,市場流行什麼生產什麼產品。

中國消費觀眾最主要的問題,絕對是青少年觀眾佔據主導消費地位。而青少年觀眾的主流審美,還是停留在剛富裕對偶像文化的消費上。

(特別是日韓偶像文化,中國娛樂圈真的被佔據半壁江山)

什麼?

你說你被代表了,你喜歡看的是歐美髮達國家的優秀影視流行文化,日韓也有。哪像國內都是屎,流量明星我見一個罵一個!

據我觀察發現,大多數青少年只是罵自己不喜歡的流量明星,維護自己喜歡的流量明星罷了!!

不信?

怎麼去年前兩個月,某兩位流量明星公布戀情把微博都堵癱瘓了?

似乎和影視沒關係?

流量明星太過火熱,導致額外插手影視行業,這絕對是中國爛片橫行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這裡有一個怪圈

我很少吐槽爛片,因為我很少去看爛片;因為我不看爛片,也沒資格去吐槽爛片。一般來說:

1.能提前識破這是爛片的人,大部分不會浪費時間去看爛片,除非不得已陪人去看。

2.不能提前識破這是爛片的人,大部分看完也不會覺得這是爛片。

提前判斷影評質量,是影迷基本的自我修養。不要問我,你不看,咋知道這是爛片?哈哈,難道非要吃一口屎,才能知道屎是臭的嗎?

二.人家不覺得這是爛片

承接上一條,簡而言之就是「覺得爛的,不會去看;去看的,不會覺得爛」。

我雖然討厭爛片,有時候會攻擊爛片,但從來不會去攻擊爛片觀眾。電影既是藝術,也是娛樂。人家純粹為了娛樂去看的,咱沒必要站在藝術的角度上鄙視人家。

我之前一直覺得閱片量就代表著欣賞水準,後來發現自己大錯特錯。有些人真的會一直沉浸在爛片里,無法自拔。我有一哥們,特喜歡帶女朋友去看電影,人家帶著女朋友,把最近院線上的所有電影都看了,什麼《前任3》《妖鈴鈴》《二代妖精》全看了,唯獨沒看《芳華》和《妖貓傳》,我也是服氣。

三.跟風、刻奇、身份認同

坦白來講,我認為《戰狼2》在藝術層面上很一般,但人家起碼在商業上及格、意識形態上出色。我不是戰狼粉,但我永遠不會去黑戰狼。對於這種跟風,我希望越多越好,中國需要這種電影,中國的電影工業需要這種電影,我也希望這種電影可以越拍越好、在藝術層面上更加細緻。

但是,對於《前任3》的跟風觀影,只能呵呵了。昨晚刷微博,差點被《前任3》的粉尬死。唉,你們的故事真多,我真雞兒羨慕啊。刷了下微博和朋友圈,好像不吹一波《前任3》就代表你沒故事一樣。哭得越狠,你這人越有故事,哈哈哈哈。有道理,我當年看星際穿越也哭得夠嗆,這說明我有故事——我上過天。

四.為什麼要攻擊爛片

大部分人,拍電影,主要還是為了賺錢嘛。你想一想,偷懶耍滑拍爛片賺錢的人越多,兢兢業業拍好片的人必然越少。只有壓榨爛片的生存空間,才能讓我們更多地看到好片。講真,每年院線上的好片大多是進口片和批片,你服氣嗎?我是不服氣。中國電影明明很強,憑啥拍不好優秀的商業片?我們也可以。另外,別總甩鍋光腚局,它不是主要原因。

五.明星流量

有些粉絲吧,不知道是情人眼裡出西施,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顏值高,不代表演技好吧?某些明星的路人黑那麼多,還不是這些粉絲搞的。別拿什麼「你知不知道我家XX很努力」,可別扯了

1.摳圖、替身,真沒看出來哪裡努力。

2.真努力了,還拍成這樣,那實在太沒天賦了。演戲這種事兒,不是光靠努力就行的。

3.老子/老娘就是天賦不好,又不想特別努力,但我就是要演戲!這種情況咋整,簡單啊,找適合自己的角色就OK了唄。某幾位演技稀里嘩啦的鮮肉小旦,其實在個別作品裡的角色是能看的。

關鍵在於,現在的偶像,沒天賦、不努力,照樣吸金。這就有趣了。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輕輕鬆鬆賺錢,有幾個能抵住這種誘惑呢?

那些粉絲,就不怕偶像這輩子拿不出幾部作品,十幾年後沒人記得TA?

總而言之,我覺得觀眾是主要原因。當然,這幾年觀眾的品味越來越好,這是深有體會的。中國商業片真的在進步,很明顯的進步。同理,中國電視劇也在進步。大家已經慢慢摸索出商業與藝術的平衡點了。商業與藝術的平衡,正是中國商業片最需要的。

--------------------------------更新----------------------------------------

1.正如某位答主所說,一部電影能讓人產生共鳴,這就是它的成功之處。我十分同意這個觀點,不過我想進一步指出:有成功之處,不代表電影整體成功,更不代表這是部優秀的作品

2.電影必然存在一條金線,無論這條金線是明確還是模糊。 對於一部電影的質量,行業是存在一個判斷的,拋開各種主觀傾向(所謂的去掉最高分最低分),一部電影必然能獲得較為公允的分數。一部電影的好壞,對門外人,若隱若現;對明眼人,一清二楚。閱片量達到一定程度,研究過專業書籍,最好再蹭過幾次課,就會明白,電影絕不是簡單的拍攝,這裡面有太多的學問,有時候一個精妙的打光就包含著電影人很多心血。術業有專攻,某個領域的專家在另外一個領域可能啥也不懂。門外人可以表達對一部電影的喜愛,但真的有資格評論一部電影的好壞嗎?稱讚一部爛片,就是對好片的不尊重,就是對電影史上諸位大師的不敬,就是對電影這門藝術的褻瀆。

安利一本入門讀物。

相關閱讀

一個非電影專業的人如何對電影有系統的了解? - 五指毛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32544/answer/50677766

為什麼上大學的學電影專業的拍出來的就像是學生作品,缺少什麼?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97224

讀電影類相關專業是一種怎樣的經歷?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72961

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是否被過譽了?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806003

豆瓣影評人可以做導演、編劇嗎? - QUASI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54089/answer/86214572

電影一定要有這麼多象徵和隱喻嗎?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936040

推薦UP主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木魚水心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狂阿彌爺

嗶哩嗶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 暴走看啥片【可以參考下紙巾老師對電影質量的預測】

最後,我不是學院派的專業人士,我只是想看到國產商業片越做越好。

寫完原答案後,陸陸續續更新太多,感覺好繁瑣,自己看著都頭暈,所以都刪了,只保留了兩條。

至於原答案,是一字沒動的,主觀傾向很嚴重。懶得改了,就要原汁原味,改什麼原答案,我又不是聖人,不可能隨時公正客觀,我也沒想到隨便吐槽一下,就被圍觀了。

想噴就噴吧,畢竟


這題要先問是不是……

凡是經歷過那個被「富二代」(《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小時代》)支配的恐懼,都會明白,最近兩年觀眾的品位開始有了真正的提高。

從之前的只知道看看海報上很奢華就買票,到了如今人人都看豆瓣評分,只有比較過硬的影片質量才走進影院。

而《戰狼》和《芳華》的大熱甚至已經開始吸引增量觀眾而非存量觀眾帶動票房,這說明我們的主力觀影群體已經開始變成了一群「挑剔」的觀眾,「故事」和「人物」開始取代「IP」和「明星」成為觀眾最關注的電影要素。那些打折「小鮮肉」,「情懷」,「青春」等等要素的純資本運作電影開始不停撲街。

這些現象都說明,「爛片橫行」的時代已經要走向結束了。

但是,資本費力量並沒有退卻,依靠「檔期」安排,票補佔場,網路水軍,大V推廣的一些營銷策略依然有效,觀眾還沒有達到足夠高的鑒別能力去區分營銷手段和真實內容,仍然有一大批優秀的電影被埋沒在營銷號動人大海中。

總體而言,我還是覺得現在不能叫「爛片橫行」,觀眾不是傻子,你可以騙過一兩次 ,但是觀眾終究是會用腳投票的,今年如果沒有戰狼2撐場面的話,千年總票房會像上半年一樣一片哀鴻,可以說,上半年一票爛片裡面真的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我很欣慰,我們有了一批真正想欣賞電影的觀眾。


馮小剛批評這一屆觀眾不行,不是沒有道理的。

投資方投某部電影,只是他們覺得有錢可賺,根本不會管電影拍成什麼樣,賺到錢就行。

有的演員拿著天價片酬,演技卻爛出天際,還不肯好好表演,反正有錢拿就行。

那麼,如果觀眾明明知道某部電影評分很低、評價很差,比如題主提到的機器之血、妖鈴鈴,為什麼還要去看它呢?

如果觀眾寧可不看,也不去影院給爛片送錢,讓爛片虧得血本無歸,只有好電影上映才去支持票房,投資方投資的時候會不會多考慮一些?某些導演會不會更用心一點?某些演員會不會更專業一點?

某些人想要愚弄觀眾,難道我們不應該提高眼力,給他們一點教訓嗎?

錢包有限,別讓騙子輕易騙走。

抵制爛片,從我做起。


因為資源在爛人手裡

我們無論想做什麼事情,不管你有沒有能力

都需要先有資源才能做事

很多人都說是觀眾的責任

不能說沒有

但是絕對不是主因

戰狼,夏洛特煩惱,瘋狂的石頭

都是資源的夾縫中求生存冒出來的電影

觀眾也沒錯過一個啊

觀眾不是傻逼

有好吃的,誰吃垃圾啊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好電影要在夾縫中求生

很多爛片卻動不動佔據那麼多好資源?

因為擁有資源的人是爛人

很多人喜歡用錢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商

覺得他有錢就是有眼光

這在短期內還真不是的

中國的近三十年,是各行各業迅猛發展的三十年

在這三十年里,各行各業先出頭的人都真的是各行業中的翹楚嗎?

不一定吧

恐怕是先佔據資源的人吧

佔據之後的後果就是現在爛片橫行的現狀

你不爛,你沒資源,你想拍也可以

賣房子,找劉德華

畢竟站著賺錢的人太少了


這個問題不知道被問了多少年了,其實電影業內人士何嘗不知道原因,其實電影人們何嘗不想拍出好電影功成名就,只是道理誰都懂,但就是辦不到啊。

許多人更把矛頭指嚮導演和演員,不可否認某些人確實就是沖著錢去拍電影,該罵;但有些人確實付出了許多,卻還要被罵,就有些無辜了。

你以為中國導演個個都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對電影有絕對的控制權嗎?你以為中國的演員個個都是愛德華·諾頓能天天在片場改台詞折騰全劇組嗎?

其實真的不能把矛頭都對準電影工作者,爛片多真不是幾個導演和演員就能造成的現象,更何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爛片多是一件好事。

1.電影多了,所以爛片多了

為什麼爛片多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凡事都不能太片面。如果只盯著爛片不放,這當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爛片就變成了一種必然。

單從相傳中國電影開始崩壞的2011年開始統計,除了2013年的全年上映影片數量有所下滑,其他年份都是一直增長,而票房收入每年都是有增無減。也就是說,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多了。

因為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多了,所以中國的電影市場才迎來了現在的春天,各種類型的電影紛紛擠上院線,電影院才成為了一種非常普遍的娛樂模式。

於是拍電影的人才得到了更多的金錢支持,我們也才能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影。但我們並不能要求每一個拍電影的人都是神級導演,每個演員都演技炸裂,每個編劇都出神入化。

要知道,能拍出好電影的人本來就是少數。多數人都只是湊個熱鬧,例如郭敬明的《小時代》,如果電影市場不火爆,他真的會去拍電影嗎?可能未必。但如果沒有了這些湊熱鬧的人,給火熱的市場添油加醋,讓投資商看到電影市場的商機,那些好的電影人也很難得到金錢支持,也更難有創作空間。

而且在這群湊熱鬧的人之中,其實也不乏成為能拍出好電影的人。例如受到文藝青年喜愛的韓寒,雖然《後會無期》和《乘風破浪》兩部作品嚴格來說良好都算不上,但至少韓導演是有進步的,《乘風破浪》就是一部學習借鑒的作品,他有在真正學習電影的東西,也許他真的有心把自己的《三重門》變成真正的電影。

所有事情都是雙刃劍,電影市場火熱的同時,催生爛片是種正常現象,就算是電影產業最發達的美國,那邊的爛片也不比我們少。

只不過是我們對於爛片的關注程度比人家要大而已了。

2.爛片是正常現象,爛片賺錢才是不正常現象

就是因為我們常常過度關注爛片,反倒讓爛片這種正常現象變成了不正常現象。譴責爛片是好事,但是過度譴責爛片,反而會被無良片商利用,於是許多爛片竟然也能通過炒作得到關注度,還真的能得到票房。

爛片數量占多數是正常的,爛片數量有增無減才是需要反思的。從豆瓣口碑的統計來看,在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火爆的同時,國產電影的口碑卻是反比例下降。

爛片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年一樣,越是罵他罵得越凶,他反倒是更加囂張,更加橫行霸道。

除了謾罵被利用成了一種炒話題的手段之外,電影院的拍片也必須得背上爛片橫行的鍋。因為目前電影院的排片規則大概就是,哪部電影有熱度,就給哪部電影排得多,電影質量?管我P事。

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一提到爛片就不得不提的《富士山居圖》,這部電影的排片量當時高達40%,而更多的觀眾可能只是去電影院圖個消遣,湊個熱鬧,也沒想認真看,於是一部大爛片也賺得紅光滿面。

反倒是一些不錯的國產片,居然出現主創下跪求排片的壯舉,這實在是唏噓不過。

電影院沒有任何社會道德責任,他們不需要對觀眾的品味負責,能賺錢才是王道,如果電影人也是這麼干,中國電影不爛才怪。

直到今年電影口碑得到了高度重視,「口碑為王」的效應才慢慢顯現,如今也輪到爛片的主創跪求排片了。不過也不是每次都靈驗,一些十分優秀的劇情片,也會因為多數觀眾的觀影素養不高,而得不到回報。

所以要爛片橫行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從製片到宣發到觀眾,每一個環節都是決定爛片產量的因素,這也是一個連帶關係。

優秀的電影人數量有限,精力有限,爛片容易拍,所以數量比例上本身就有差別;平庸的作品本應是多數,但因為爛片回報率也很高,既然爛也能賺錢,不如省點時間直接爛,所以爛片才越來越多;拍出了好電影,觀眾還不一定欣賞,於是好電影就越來越少。

如此下去,每年有一部8分的國產電影就已經是可喜可賀了。

3.避免爛片只能靠觀眾自己

與其怪罪指責市場爛片多,不如自己做個擁有雪亮眼睛的觀眾。因為需要明白的是,罵爛片,並不能罵死爛片,反倒會助長爛片。想想我們都罵了這麼多年,爛片數量有減少嗎?

真正能殺死爛片的主戰場,並不在網路,而是在電影院。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爛片們在電影院得不到回報,時間一久,整個電影市場會看到一些變化。

這也並不是自己堅持不去看爛片或者到網上譴責爛片就能改變的社會現實,這還需要所有在電影產業鏈上的人們共同努力。

所以呢,與其費心思在爛片橫行的問題上,不如從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觀影素養,哪怕只是一個以娛樂為目的的觀眾,也得懂得哪些片子能夠值回票價,尤其需要鑒別哪些片子就是沖著錢來的。

只有真正懂得看電影的人多了,觀眾不好糊弄了,爛片數量才會逐漸減少,電影人也才會慢慢回到做好出一部好電影就能功成名就而不是「急功近利」也能賺大錢的路子上。

真的沒有必要去關注哪些片子爛不爛,這個任務交給類似金掃帚這樣的獎去批判,交給職業影評人去批評,而且只有當你對電影的了解深入了,也才有資格去批鬥爛片。

否則跟風噴爛片,罵導演演員傻X,反倒被人利用,真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傻X。


題主這樣的文青真的是反市場的先鋒啊

我想知道國產電影的上映不需要經過審核嗎?只要製作好了就可以上映嗎?國家不會在意影片的質量嗎?

居然在吹捧管制。

你認為政府管起來片子就會好嗎?再說你憑什麼覺得政府裡面的人跟你口味一模一樣。

那隻能看八個樣板戲的文革時代肯定是最好的。

外國的電影市場是不是也如同這樣,有著許許多多的評分很低的電影嗎?

這句問話說明題主本身就不是什麼真影迷。因為真影迷打開豆瓣,隨便多翻一些,都能看到很多評分很低的外國電影。

2016年韓國電影上畫檔期

看看裡面評分3、4分的有多少。

又或者用豆瓣標籤的某國電影加類型,搜片子,看看低分的有多少。

豆瓣電影標籤:美國電影 驚悚movie.douban.com

甚至乾脆還有美國電影公司以炮製山寨爛片賺錢。

美國一家電影公司專註山寨近十年 沒做過虧本生意

這樣的公司在你看來是不是都該徹底被政府管了

電影市場就是這樣,充斥著平庸甚至爛片,但只有在這樣的競爭中,才會有真正的好片出現。

中國電影也正是在市場化之後,才有了明顯的進步。題主這些文青們為了顯擺,恨不得重新回到市場化之前,讓政府官僚們管來管去。

就該罰看十年樣板戲。


我覺得這張圖足夠說明問題了,觀眾審美水平有待提高,市場必須迎合需求,不然只能狗帶,質量上佳的影片只要我們需要,中國導演們是能夠搗鼓出來的,就算是帶著鐐銬跳舞,也能叮噹作響不是?

雖然身邊一大幫人還是無腦接受爛片,但總要給它們一個轉變的過程。

難以相信一些人愛上《權力的遊戲》之後還能跑回去看《克拉戀人》,依然熱愛,永遠熱淚盈眶……

好像是這個吧?很久沒看國產劇了 ,只記得這個超爛=w=。

更新=====

就如何甄別爛片這個問題上,我覺得在不貢獻電影票房的情況下,配合海報風格,再綜合演員搭配,導演水準,可成功規避大部分爛片。

國產爛片海報風格最常見的就是大團圓,最好所有演員都能在海報上先露個臉,就跟周刊少年jump一樣

只是電影不比雜誌,更多時候海報要體現電影本身的主題和內容,至少也要看著舒服,不是看明星,更不是看臉,優秀的海報在於出色的畫面組織結構,合理的色彩搭配,這裡就不細說了。

爛片既然是爛片,除了選角,劇本海報什麼的,只怕是沒那麼上心。

只是優秀影片的海報,總是耐人尋味。

下面有對比

同樣是戰爭片,《敦刻爾克》的海報顯然在意境和視覺效果上更勝出一籌。

恐怖片的海報也是有講究的。

譬如電影《驅魔人》

…………

本來想上《筆仙驚魂》的,但個人感覺胡里花哨的,還不如這個簡潔明了,不拘一格,連鬼都直接出來了。

只看海報的話也能看出三分大概。順帶一提,有些人就喜歡看爛片,愛喝咖啡的人要是把可樂給禁了,有些人就得渴死了。


這個問題的源頭,其實就是兩個字

觀眾

首先,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視覺藝術,以及聽覺藝術的集合體

既然是藝術,那麼就有欣賞門檻

那麼大家在對待有門檻的東西的時候會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但是當有一天,大家發現,這個東西不需要門檻了

那我們就一起進去吧

之所以爛片橫行,準確的來說,是一代觀眾審美能力的下降

但是這也只是宏觀原因。

其實,爛片也能有票房,還是因為大家看待電影的方式發生了改變。

觀眾們對待電影,不再抱有敬畏,汲取之心。而是轉變成了,吐槽,減壓,消遣娛樂的方式。

總結一句話就是:你們都說這個電影爛,我就想看看它到底有多爛。

其次是生活環境

電影的消費主力軍還是以年輕人為主,大家都是沒日沒夜的工作,難得有清閑的時候,所以電影也就成了緩解壓力的方式,哪怕看了一部爛片,到知乎到微博吐槽吐槽,積攢一下茶餘飯後的談資也算是有所收穫。

再其次是消費水平

按一場電影30元的電影票來說,基本人一個人負擔1-2張電影票,是很輕鬆的。那麼在負擔比較輕的情況下,大家一窩蜂的湧進電影院,票房自然就有了。

之前看過很經典的一個評論。什麼電影下面的記不清了。大概意思是:勞資花錢買電影票就是圖一樂,我就是高興,吐槽我也高興。什麼爛不爛,裝什麼B呢?有本事你自己拍一個。

這話雖然粗,但是也反映了當代觀眾部分人的心理現狀,我就是願意花錢看爛片。不是爛片我還不看呢。他們把電影這門藝術已經完全弱化了,弱化到不需要從電影里獲得什麼,只需要吐槽,不需要思考。

當大家都不需要門檻的時候,電影市場就陷入了死循環

各種導演,各種編劇轉導演,各種演員轉導演,都搶破了頭進入電影市場,畢竟只要你有熱度,有人氣,一場電影掙個一兩億,抵過奮鬥好幾年,誰不幹呢?不幹的都是傻子。哪怕掙不了那麼多,只要盈利,就證明此路可行。

至此,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準備看電影的時候,提高一下欣賞門檻。

畢竟電影,是一門藝術。


爛片多是很應該的。

我想了很久還是打下了這句話。

很多人,特別在知乎、豆瓣這種地方,不知道是裝不知道,還是真不知道。

商業文化產物,從來都是「爛」多於「精」的。

在說電影之前,我想先談談藝術、談談文化產物。

放在文學、繪畫(漫畫)、音樂都是一樣的,商業性的文化產物,在商業架構下批量生產的時候,次多於精是理所當然的是。

這稱不上什麼劣幣驅逐良幣,事實上,真能把文學、繪畫、音樂做到藝術領域得到的社會地位遠非做爛大街文化商品的人能比的。

在此我想借用自己之前的答案:

網文是垃圾文學嗎?

高雅藝術,不管是欣賞和創作都有相當高的門檻,正因為這份門檻的存在,高雅藝術才顯得高雅。

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天賦、精力、時間或是興趣學習藝術的。

正如大家也不都一定精通專業化學、物理的專業知識一樣。

可是人類的精神需求不會因自身的學習不足而降低。

正如我們不懂化學,不會自己造日化工產品,我們就去超市買沐浴露買化妝品。

我們不懂物理,不會自己造汽車,我們就去4S店買車。

商業文學,本質上和我們在商場超市買到的衣服食品工具之類的東西是一樣的。

它是一種純粹的商品,用來滿足大眾需求的。而製作商品的人,也只是為了謀生,為了賺錢。

談藝術,是要門檻的,不管是創作者還是消費者。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態,也是一樣的。

甚至可以說,電影的商業性,遠超於其他表現形態的文化產物。

因為其他形態的文化產物,創作狀態可以是絕對孤獨的。

小說詩句散文自古到今大部分都是獨立創作的,繪畫也是可以獨立創作的,音樂甚至是一整篇時長超越一小時的交響樂,也是可以一個人獨立創作的。

可是電影不一樣,僅僅拍攝者和被拍攝者,就至少要兩個人。

現在的大學生弄個微電影,就算怎樣一人身兼多職,少過5人一般都是拿不下來了。

當然,人多和商業性不是絕對關聯的,可是扯上「藝術性」那就曖昧了。

不專業的人,做出來的東西就別談什麼藝術高度。

可是,專業的人,別人以此謀生的人,可是要收錢的。

電影生來就是個矛盾體,藝術性需要高度的專業性去支撐,

而支撐專業性的,正正是商業性。

所以在電影行業中,比較常態的做法是,

電影公司拍了商業片,又爛又俗可是能賺錢,賺了的錢去供文藝片揮霍,賠本賺吆喝。

而這矛盾性,在中國的觀眾里體現的尤為淋漓盡致。

你去那些豆瓣上逛一圈,好像覺得中國觀眾都特別鍾愛藝術,藝術鑒賞水平特別高。

可是在現在大熱影片動輒十幾億,扯個流量明星就能帶四五億票房的今天,

文藝片稍稍破個億,就連連用破紀錄的詞。

更多的是,上映了你都不一定知道的文藝片。

別的不談,山河故人就三千萬票房,是很多商業片的零頭都不如。

那些平時在網路上嚷嚷著電影藝術性的人,又有多少真看了。

其實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那麼裝,承認自己喜歡商業文化產物沒什麼好丟人的。

怕的是,非把質量平平的商業產物,當成高雅藝術,還沾沾自喜。

中國影評有個奇怪的狀態,

在本土影評人都沒給過什麼好臉色的外國商業片,

只要規模大點,質量不要有太出人意料,口碑都不會太差。

在豆瓣上7分8分都是分分鐘的事。

就拿17年上過的片舉例,星際特工在好幾個美國媒體評選的十大爛片中都榜上有名,

豆瓣有7分,

速度與激情除了保羅沃克去世那一部,美國影評人從來就沒給過什麼好臉色,

甚至有過評價說是好萊塢最爛片系列,

豆瓣最高分的第五部高達8.4分。

喜歡商業大片沒關係,可是一旦內地自己做的商業片呢?

上7已經是各方面都堪稱優秀的商業大片了,

連尋龍訣都不過7.5,

龍門飛甲還只有6.7。

商業性和藝術性並存的片,到底有沒有呢?

有,可是少,少得可怕。

對上一部不管是在商業上還是藝術上都獲得高度認可的片是什麼呢?

是1997年在美國上映的泰坦尼克號,

至今20年。

為什麼現在爛片橫行?

因為這是常態。

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爛片多於精品電影,永遠是常態。

除非有朝一日拍電影的人都不用收工資,

看電影的人都不用給票錢。

不過真有那一天可能我們已經不需要「藝術」了。


你可以看看票房倒數都是些什麼。

上榜100部影片中,1萬以下票房的有17部,1萬到10萬區間有61部,超過10萬的有22部。最低票房169元,最高票房14.5萬。其中,兒童片(動畫片,兒童主演的劇情片),政治宣傳片(村官下鄉),爛俗劇情片三種類型片為主,少量戲曲電影與重映電影。

TOP1《故鄉面·參花情》169元

看海報以為是《舌尖上的中國》,看劇情介紹還融合了商戰的元素,新舊經商觀念的碰撞,親情愛情的糾葛,城市化過程中迷失的一代人。最重要的是——山參。看看海報下面的一行字才明白這部電影出現的意義。這是吉林省土特產的宣傳片嗎?顯然吉林人對自家的土特產不感冒,看這個片子的票房應該是導演加攝影或者帶著場務去看了?反正我知道主演肯定沒去。

應該讓劉燁來演的,專業吉林土特產代購,票房或者能起來?emmmmm。

TOP2《嘻哈英熊》255元

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提前抓住了風口,在2016年就預感到了《中國游有嘻哈》會火,不存在蹭熱點的嫌疑。問題是,隨便找了張劇照看了一眼,就這個畫風,可能會給小朋友留下同年陰影吧。粗略一算,這片子至少嚇了4個小朋友和帶他們去的家長,罪過呀。

TOP3《我的武林江湖》550元

這個真的不是快手的宣傳片嗎?保持懷疑。尬舞江湖的片名可能更具有宣傳效果哦!還有,電影都拍了,能不能花點錢請個海報設計呀,這個海報應該是用美圖秀秀修的?很感人呀!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在吐槽片方的海報,可能是它的劇情我已經放棄了吐槽了。總結一下豆瓣精華吐槽:女主不好看舞跳的不好但自我感覺良好,並且這是一個沒有愛的愛情片哦!

TOP4《村長相聲哥》1205元

對不起,我沒有找到劇照。

豆瓣吐槽:這是個人投資給自己拍自傳吧?據說全球票房只有幾千塊錢,組織全體村民觀影?

TOP5《紅剪花》1569元

兒童片,沒什麼典型的槽點,題材陳舊了些,剪紙的傳統文化可能受眾也不多。小主角顏值很高啊,但票房不知道夠不夠小女主的片酬。

TOP6《水神娃》

這個海報也太滿了吧,文字能不能稍微有點章法呀,太任性了,而且有且只有一張。這已經是入榜的第三部兒童片了,可能小孩子們都在補習班實在沒空把精力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面了。

TOP7《商界》

劇情簡介:影片不僅營造了引人入勝的情節,還揭露了民族企業發展程中存在的許多瘡疤,令人深思。為什麼你們兩家企業鬥爭夾帶著愛情故事還能看出民族企業傷疤?很會上升高度。午馬、石天龍加起來3000塊的票房,辛苦了。

TOP8《藝海風光》(重映)3567元

1937年的老片子重映,豆瓣評分7.9,電影是好電影,但是很少有觀眾了。

TOP9《超萌寶貝》4585元

入榜的第4部兒童片,現在小孩子的錢,也不好騙了呢!

TOP10《一家兩口》

鄉村愛情劇場版的既視感。女主近幾年爛片不少。

TOP11《鎮巴女人》5132元

地方形象大使傳記片?不是很懂。

TOP12《青澀年華》5179元

這個畫風,很復古。這個故事,很勵志。但是,這是個爛片。

TOP13《花開萊州》5200元

片名???放棄吐槽 !這是一個國際化的愛情故事,逼格很高。但是,故事太扯了,騙婚的男主因為最後必須承擔責任離開了女主???三觀還不正。編劇你可能誤會了愛情吧。

TOP14《你幸福我快樂》

中國首部兒童音樂歌舞片?嗯,兒童片。

TOP15《愛愛囧事2》7299元

隨便找了張劇照也是不知該如何評價,還有這個片名真的好像網大片名。

TOP16《桃花夢》7798元

民族團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喝最烈的酒,談最正確的戀愛。

TOP17《青春詞典之畢業季》8705元

畢業時期青春,愛情,失業的故事???怎麼就失業了???

對不起,豆瓣沒有圖片。

TOP18《黃粱一夢》1.1萬

別想了,劇情簡介里說,就是一個叫黃粱的人的夢的剪接,非常直接。

TOP19《七天》1.2萬

正義的警察與有苦衷的犯罪者掉到山洞,這個畫風真的不是某酒店的宣傳嗎?

TOP20《不敗雄心》

付辛博,熊乃瑾???回鄉浪子遇上街頭小霸王籃球對決,所以這是個體育競技???可能是付辛博想打球了。不過就這個票房,付辛博以後會對籃球產生陰影吧。

TOP21《八萬里》1.4萬

根據藏族奧林匹克第一人切陽什姐的事迹創作。講述了一位身心受挫的漢族教練重拾自我,帶領並培養藏族姑娘實現奧林匹克獎牌夢想的故事。放棄吐槽。

TOP22《阿文的承諾》1.5萬

響應黨的號召,這已經是上榜的第不知道多少部村官下鄉的政治任務影片了。放棄吐槽。

TOP23《愛廉說》1.5萬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傳記。傳統文化還是要好好學習的。

TOP24《鏡頭前的女人》1.6萬

TOP25《咱們分手吧》1.6萬

《咱們分手吧》,一場挽回愛的故事為什麼要叫分手吧??那就分吧,看這樣的片子可不得分啊。

TOP26《草原英雄小姐妹》1.6萬

知名故事改編,感人淚下。小朋友們不要學。

TOP27《蘇州少年橫漂記》1.6萬

迷途少年重返校園,家庭破鏡重圓。這個海報也是不想吐槽,黃海冰,你墮落了。

TOP28《這一刻,我要世界看見》1.8萬

6個熱情青年借熱舞展示自己設計的服裝???你們可能對服裝展示有什麼誤會?老師還反對?你們最後還是完成了目標?老師:我不要面子的啊?

TOP29《喬喬的魔法》1.9萬

兒童片,嗯,第N部上榜兒童片。不評價了。

TOP30《趙氏孤兒》(戲曲)2.1萬

戲曲。體量在那兒,不做評價。

TOP31《你在哪》

豆瓣評分5.4

《你在哪》兒童被拐賣後千里尋子的故事。強迫症覺得應該改成「你在哪兒」。

TOP32《丫丫的夏》2.6萬

《丫丫》響應黨的號召,這已經是上榜的第不知道多少部村官下鄉的政治任務影片了。放棄吐槽。

TOP33《帥位》2.6萬

部隊大院子弟吃跑了撐得開始打賭爭奪帥位,還要面臨隨之而來的愛情選擇。???選擇什麼?

TOP34《二寶闖江湖》

一對蠢笨的情侶搭檔打怪升級最後自食惡果的故事。一身正氣好過冬。

TOP35《歐爸的情人》2.9萬

女友失憶後認你做爸爸,你怎麼辦?終極難題!

TOP36《顛覆》3.3萬

傳記片,大型企業家失意後東山再起的故事。勵志!不過不好看。

TOP37《陽光夏令營》3.3萬

為了爭取夏令營名額,同學們使出了渾身解數。報個夏令營還要為難孩子使出換身解數爭取,還是太窮。

TOP38《十三根金條》3.5萬

縣蘇維埃主席始終堅守黨的紀律,將十三根金條分文不少的交還給黨組織。這跟臨死前還惦記著交黨費的劇情有什麼區別?

TOP39《阿婆的檳榔》3.5萬

海島上的居民,發展還是固守?阿婆的檳榔也沒能給你答案。這張劇照簡直就是:阿婆喊你吃檳榔。

TOP40《隱隱驚馬槽》4.0萬

驚悚,恐怖,懸疑。驚馬槽地方傳說。缺點就是小殭屍太萌了。

TOP41《請愛我的女朋友》4.0萬

「三角戀人開婚慶公司創業史」???有點混亂。男一病逝最後一句台詞:一定是片名。

TOP42《我的青春永不逝》4.1萬

根據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肖麗改編的一部青春勵志電影。消費人物,換不來感動。

TOP43《鳳凰街風雨》4.1萬

反貪腐電影,因冤入獄的男主為查找線索而揭露了異常龐大的貪腐陰謀。但是由於沒有達康書記在,所以這部電影,不想看。

TOP44《蜜桔又紅了》4.2萬

大學生村官帶領人民靠勞動發家致富的故事。蜜子又紅了??又是一個推銷土特產的??

TOP45《逆路》4.4萬

失蹤的女兒與被槍打死的狗,一部不知道講什麼的動作片???好吧!不破案了。

TOP46《茶盜》4.5萬

《茶盜》扣題,一個偷茶人的故事。梁小龍你變了,你讓陳真怎麼想。

TOP47《一江春水向東流》(重映)4.6萬

經典重映,時代變遷下的大格局之作。可惜觀眾不愛看。

TOP48《軍號密碼》5.1萬

「軍號戰士養成記」,但是養成後,男主死了。

TOP49《留鳥天空》5.3萬

《留鳥天空》,關注留守兒童的題材劇很多,但是,這是我見過,最一般的了。

TOP50《誰知道》5.3萬

驚悚懸疑,姐姐自殺後,妹妹找出真兇的故事,肯定沒鬼啦。但是哦,誰知道?反正我不知道。

還有剩下的50部,實在不想去總結了。。。

至少就這個格局


說白了,這個問題和我國國情有著密切的關係。

經濟飛速增長,但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發展不平衡的裂隙同時出現。(所以我們的基本矛盾改了

除了題目中的「爛片橫行」,類似於「我國音樂為什麼很難走出去」、「我國文學為什麼很難在國際上獲獎」的問題其實一直存在,筆者只對電影稍微了解一點,所以接下來我要解釋三個問題:

一、為什麼爛片這麼多;

二、作為觀眾,如何選擇電影、拒絕爛片;

三、2017年的中國電影有什麼改變。

一、為什麼爛片這麼多?

1、電影工業尚不成熟

2017年我國電影票房559億元,出現了一部單一市場觀影人次過億的電影《戰狼2》,並躋身於全球票房排行榜的前百位;銀幕總數超過五萬塊,早就是全球第一。[1]我國這個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的位子啊,算是坐穩了。

但市場大,並不代表著市場成熟,沒有專業化的人才體系是爛片橫行的關鍵。

一個恰當的比喻: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好像一座穩固的金字塔,而中國的電影工業卻只有「塔尖」,沒有堅固的支撐。@關雅荻 老師說過,現在中國電影市場不缺錢,相反在投資電影的人大多在賠錢。

我們不能忽視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已經存在了百年,而我國的電影工業在2002年的院線制改革之後才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沒有長時間的積累,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導致工業化不成熟的關鍵。

我記得 @Wayang電影 在回答中美電影技術的問題時,有個形象的說法。中國是有錢,什麼先進的特技都能買到,甚至可以直接請外國的團隊來製作電影的特效;美國是有人才,需要什麼電影特效都能發明出來。這「使用」與「發明」之間的差距,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再舉幾個對比,中國能找到的海報公司也就10家,而好萊塢不下百家;美國甚至連演員都是精細分工的,比如你需要一個飾演「油膩大叔」的演員,馬上可以得到一份數位合適演員的名單;美國編劇精細分工到有人專門負責寫對話,有人專門負責劇情中的插科打諢,最終可以由數人共同完成一個劇本。

一個直觀的表現:美國的票房黑馬相對較少,投入往往決定了回報;我們經常能看到以小博大的電影,尤以喜劇片居多,比如《人在囧途》、《煎餅俠》。[2]

所以在好萊塢體系中,做導演的其實在做選擇題,會有無數的專業人才提出各種不同的方案,然後由導演來決定哪一個更好;而在專業人才缺乏的中國,導演其實在做問答題,必須事無巨細全盤操控。沒有集思廣益的過程,肯定更不容易生產出更好的作品。

這問題怎麼解決?我認為只能靠時間一點點積累,人才要一點點培養,體系要一點點完善,這個快不起來。比如2016年出現的網路大電影,就是培養人才的良好渠道之一。電影工業的建設,我們其實可以向新世紀以來的韓國電影取經,體系的完善,是韓國電影起飛的關鍵。

2、電影主題不明確,內容質量不高,票房靠流量明星支撐

從上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以來,好萊塢的電影輸出也達到了一個巔峰。「高概念」電影的時代隨之到來。

所謂的「高概念」電影,指的是電影主題十分明確,傳達某種主流價值觀,往往用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比如《阿凡達》講述了人類與自然、與外星的關係問題;《尋夢環遊記》、《功夫熊貓3》等動畫電影表現了家庭的重要性。同時運用驚人的視覺奇觀跌宕起伏的情節來吸引觀眾。我就不用說《阿凡達》、《瘋狂動物城》看哭了多少影視後期狗了。

至於爛片,不好意思,上面加粗的三個標準一個都說不清楚。

沒有主題或者主題模糊,誰能告訴我《三生三世》傳達了什麼價值觀?國產可怕片又有什麼電影主題?

視覺奇觀不到位,幾年前《鍾馗伏魔》的五毛特效真是虧了陳坤的出演。這裡必須提一嘴徐克的電影,無論是《智取威虎山》還是《西遊伏妖篇》特效都在引領國內潮流的頂尖水平。年末幻術大戲《妖貓傳》更是讓我目瞪狗呆。

編劇上主線、副線、人物關係的發展不合理,國產爛片的劇情雷人就不用我多提了。

當內容質量不高的時候,我們的票房選擇用流量明星(代表就是下圖知乎用戶常常吐糟多的他們)和大IP來支撐,所以2017年才會發生楊洋粉絲鎖場這樣的鬧劇,也出現了《三生三世》這樣的IP改編電影。

一個觸目驚心的數據,在好萊塢的工業體系中,演員的片酬佔到整部影片預算的30%-40%,而這個數字在我國流量明星出現的電影中可以達到70%-80%。2017年明星「天價片酬」引起眾怒。但要我說,這個責任也不能讓小鮮肉們自己承擔,還是電影工業不成熟,內容質量跟不上導致的畸形現象。

3、審查制度的問題

這是人民怨聲載道的問題,我就不再詳細解釋了。貼一個 @張小北 老師的回答吧。

為什麼近年來韓國電影能大獲成功而中國電影卻有越拍越爛的趨勢?www.zhihu.com圖標

二、作為觀眾如何選擇電影、拒絕爛片?

我們作為普通觀眾,為中國電影做貢獻最實際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用手中的電影票來給好片讚賞,讓爛片賺不到錢。我記得2016年郭敬明的《爵跡》是虧了錢的,小四被打擊到哭泣,這其實對電影市場來說是一個良好的信號。

1、海報與預告片

最簡單最直接地識別爛片的方法就是靠海報與預告片了,這又不用花錢。

海報上可以讀出導演、卡司等諸多信息。預告片可以對整部影片的效果管中窺豹。放一張《芳華》的海報:

可以從海報中讀取出很多信息:影片的青春氣息與懷舊風格;青春背後的戰爭與歷史;劉峰與小萍是唯二不穿泳裝的人;文工團的劉峰如此蓬勃,而戰時的劉峰又如此蒼涼;蒼涼的劉峰佔據了海報的大部分,沉重的紅色是劉峰的底色等等。

再如《妖貓傳》的預告片中,懸疑的劇情,瑰麗的大唐景色可見一斑,一些在劇情中比較關鍵的點也有提及,這裡就不放了。

2、在影評中尋求幫助

我國電影工業的不完善也同時導致了電影評論的話語權並不高。沒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評論家能決定一部電影的口碑。但公眾號、豆瓣電影、知乎這些平台依然給大家選擇電影的不成文的一些標準。重要的是正確對待這些評分,可以參考他們,但不能完全依賴他們,保持自己的判斷。

3、不要用好奇心來「探索」爛片

幾年前《富春山居圖》上映,看過的人都說難看,但又有絡繹不絕的人去看,為的是看看到底有多爛,咄咄怪事。

我們不需要通過吐槽爛片來顯示自己的高雅品位,我們需要多看好片來提高自己的品位。人生多麼美好,生命多麼短暫,一生中能給電影的時間多麼匱乏,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投資在爛片上。

三、2017年中國電影有什麼改變

剛剛過去的2017年其實是中國電影的重要轉變之年。我看到了中國電影市場不斷成熟、工業體系不斷完善的希望。

1、單一市場觀影人次過億的《戰狼2》

從《泰囧》到《捉妖記》再到《美人魚》再到《戰狼2》,時間線上的票房冠軍實際上反映了我國觀影人數的不斷提高。貼一個 @袁冰濤 的回答:

袁冰濤:《戰狼2》的票房會達到60億嗎?www.zhihu.com圖標

2、主旋律電影類型化進步

從16年的《湄公河行動》到17年的《戰狼2》,宣傳大國形象的主旋律電影類型化進程加速,不再因為一味說教引起觀眾的普遍反感。劇作紮實,主題鮮明,細節真實,人物也擺脫了以往的「高大全」,性格更豐滿,動作戲拳拳到肉、血脈賁張。

《明月幾時有》則探索了主旋律的另一條途徑,用人文關懷來傳達價值,用詩意的敘述代替枯燥的說教。

3、藝術電影、紀錄片佳作票房成功

《芳華》票房過了10億不用提,更小眾的《岡仁波齊》、《二十二》的票房過億,不僅說明藝術電影、紀錄片在我國的市場初步形成,更重要的是他們說明我國觀眾的分眾、分層、分地域的結構化也正在形成

觀眾質量不斷提高,對好電影的需求不斷增長;文藝青年們(非貶義)可以在商業上成就一部好電影;特殊題材的電影(如少數民族電影)在我國不同地域的放映往往有不同的效果,比如《岡仁波齊》在宗教氣氛更加濃郁的地區票房更高。這給以前粗放式地電影製作提供了很多思考,一部電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選擇觀眾,也更有針對性的宣發。這種「針對性」正是電影工業精細化成熟化的標誌之一。

4、大IP、流量明星電影遭遇滑鐵盧

前面提到的《三生三世》等流量明星出演的電影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票房,前幾年泛濫的青春片在2017年也有退燒的趨勢。這都說明觀眾對內容的要求已經影響到了流量明星電影的製作。

5、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的發力

2016年10月,中國百家影院成立了中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2017年不光上映了《海邊的曼徹斯特》這樣的國外藝術電影,而且重映了中國經典老電影鄭君里導演的《一江春水向東流》、史東山導演的《奮鬥》等。

希望2017年只是一個開始,遠遠不是結束!

參考:

[1]中國社會科學網: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559億元

[2]《當代電影》2017年6月刊:《提升中國電影競爭力》

圖片來源於豆瓣

禁止轉載


這應該是前兩年的現象,尤其是2015年的時候,我們的電影市場開始浮躁不安了。因此以至於在整個2015年我們的很多電影人都開始膨脹了。甚至於一些演戲都沒有演明白的人就肆無忌憚的開始拍攝電影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虛假繁榮。而那個時候還是有一個基礎性的東西在裡面的。因為我們大多數觀影觀眾的識別能力並不是很強。因此一定程度上就促成了這些爛片的橫行。當然橫行這個詞語本質的意義就是肆無忌憚的出現。為什麼他們會出現而有些好片卻不容易看到。因為宣發的問題,因為市場的問題。因為資本選擇的問題。這些問題加起來以後就已經是促成了爛片橫行的本因。

我們在整個2015年經歷了電影市場的虛假繁榮。因為資本看到了這些大流量IP的熱門程度,也看到了自帶流量明星的號召力。因此資本只不過是做了自己最正確的選擇。加持這些人們喜聞樂見的人或者事情,然後用他們為自己撈一筆快錢而已。這些並沒有什麼別的意義。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流量明星想要的是更多的曝光機會,而資本想要的也是將錢變為更多錢的機會。這兩個機會交疊在一起就已經形成了我們所熟知的爛片氛圍。而觀眾大多說的時間在吃瓜。他們沒有時間去深究爛片的意義,或者是自己去電影院的根本原因。更多的時候他們只想是找到一種娛樂的方式來放鬆自己。這也就從側面促成了爛片橫行的局面。這就是某些大導演說的因為有了爛觀眾,所以才有了爛片。

但是長久以來你只讓觀眾吃一種東西,多好吃的東西都是會吃膩的。何況這些東西並不好吃。我們現在嘲笑凱爺以及老謀子的人都覺得自己應該為自己之前的行為道歉了。那個時候拍的電影雖然不是好電影,但是也是認真的拍攝了的。並沒有像這兩年的作品一樣。集體拉低了底線。我們的電影人尤其是那些拍攝爛片的導演對於自己不雅的吃相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識的。因為很多時候,當一個人自欺欺人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讓自己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的作品有多麼的好,其實這已經是算病入膏肓了。但是這種行為並不是長久的,因為整個2016年,人們就已經對於爛片有了一定的識別能力了。

因此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對於爛片的容忍程度就已經不是那麼高昂了。因為廣大觀眾已經發現。對於爛片而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抵制,因為即使是好電影的排片量有限,但是我們依舊是可以看到的,而那些橫行的爛片,即使是有著很客觀的排片量,我們在上了一次當之後就會有了防範意識,以後就不會再上當了。這是一個好的訊息,因為我們對於這樣的市場的洗禮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開啟了。而那個橫行的時代,在今年已經看上去慢慢的過去了。

回看一下2017年,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爛片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少能夠看到他們在票房上大豐收的景象了。這是一件好事情。而那些認真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多的贏得了我們的尊重。這也是好事情。沒有誰是會對於這樣的事情不開心的。因為我們終於看到,爛片橫行的時代快要過去了。而以後的時代更需要那些認真拍電影的人。

情懷多消費幾次也就沒有了,流量明星即使是扯著脖子賣力喊著也不會有太多的人來買帳。在這個大電影時代,即使是有過一段時期爛片橫行,那也是曇花一現的現象。因為人們的觀影水平在不斷的提高著。不久的將來,這種熱門IP加流量明星的模式產出來的爛片終將會退出歷史的舞台。這樣的時刻估計不久就會來臨了。爛片橫行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因此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悄然發現,現在的爛片並不是太過於橫行了。因為這一切的趨勢正在慢慢的變淡。真正那些太過於粗製濫造的視頻或者PPT已經被剔除了我們的視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終將會井噴出現。


以前大家窮,一個月工資百十塊錢的年代裡,大家都捂緊了腰包誰都不願意亂花一塊錢,那個時候,八九十年代的導演們得卯足了勁兒去拍好片子,演員們也使出渾身解數努力塑造角色。只有這樣觀眾才有可能去為他們的電影買單,畢竟窮啊誰會花錢看爛片呢?

現在大家經濟條件好了,都不把二三十塊錢當錢了,不在乎了。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信息這麼便利,你敢說觀眾看電影之前真的不知道某個片子的口碑嗎?

以前看電影是享受藝術,現在是消磨時光。

觀眾的這點兒小心理,導演投資人演員可都摸的透透的呢!

———————————————

我又來強行秀恩愛了

(既然文藝瘋少女路我走的坎坷,那痛定思痛之後我去悉心研究抖機靈去了~拜了個白)


因為很多觀眾,就算聞到氣味,明知是,也要自己去嘗一嘗才肯相信。

知乎的也不例外

這是年度爛片《變形金剛五》上映時大家的評論。


難道不是可選擇的好影片太少了嗎?還沒有被優秀的影片擠兌得沒有市場。請問還有什麼娛樂只要人均40塊就能消磨一個晚上前後至少3小時的時間?

你們就買杯鮮榨果汁要不要30?十分鐘喝完了!!

唱歌?人均百元起。而且也不能每周都唱啊親。

於是最好的最便捷的最可行的大家出來Happy一下的選擇就是:吃個飯,看個電影。

所以看電影本身變成了必選項,就跟你上網註冊時候必須打勾的條款是一樣的,然後選什麼影片變成了選擇題。

造成今天這樣看起來爛片橫行的原因就很簡單了:很多情況是選項全部都是爛片,爛中選爛而已。於是爛片也有了票房。

總結就是真正好看的電影太少了。有好片子的時候爛片是活不下去的。

就今年來說,戰狼2上映的時候把別的片子擠兌成什麼樣了?看下圖:隨便截了一天。

佔比86%!!超過五分之四的票房佔比!!

你說觀眾傻嗎?觀眾審美不行嗎?

真不是。

是端上來一盤子全是垃圾,又不能不吃,只能,emmmm,撿能下口的吃了。

來,咱們看一下票房前十。是不是真正好看的片子居多??

(貓眼看電影:https://piaofang.maoyan.com/feed/news/14342)

看一下第三名的《羞羞的鐵拳》

對手強勁的情況下依舊佔比一半!!

如果每個月都有這樣幾部口碑好的片子,我問你,爛片怎麼橫行?!

忘了4s和戰狼2正面剛什麼結果了?首日+預售比不過上映一周的戰狼。之後更是不值一戰。

所以有人說觀眾不行。身為觀眾的我是不服氣的。

觀眾明明是越來越行,越來越有眼光好嗎。

就是優秀的影片太少。求多出優秀影片像戰狼2和羞羞的鐵拳一樣擠兌爛片。

我只希望每次去電影院,糾結的是:哪一部都很好看,選哪個呢?另一部下次看吧。

而不是:媽呀,這些都好難看,湊合挑一部打發時間得了。

希望這個行業吸收更多人才。拍出更多好看的電影,中國觀眾不會辜負用心做的好電影。

從我做起,盡量還是少看爛片。或者實在不行,爛片雖然看了,等到真的好看的電影上映了呼朋喚友去看,帶著父母去看。或者多看一遍也是可以的。

尋夢環遊記我已經看了兩遍。還準備帶父母再看一遍。

比心。


爛觀眾養出了爛片,爛片培養了爛觀眾,這是一個互相作用的惡性循環,好在現在情況正在開始好轉,只求好電影能夠獲得更好的檔期,別讓春節檔賀歲檔這些熱門檔期成為爛片撈錢的避風港


推薦閱讀:

張國榮如何評價王家衛?
為什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總也得不了奧斯卡獎?
奧斯卡最佳導演這個獎項到底是根據什麼評選出來的?
你記憶最深刻的電影是哪一部?
求各種勵志視頻,勵志短片,勵志電影?

TAG:電影 | 妖鈴鈴電影 | 機器之血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