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的兒科長時間排隊?


利益相關:就職於某兒科專科醫院

早上正好路過采血室,這個是早上8點哦?成人醫院8點才開門診,我們這已經有一群人在排隊抽血了——因為很多大夫7點就開始門診了,早點開始可能還能吃得上晚飯

目前我院日門診量上萬,院長三令五申的說讓各個科室從急診儘快領走轉歸的病人,很多家長都是自備床,直接在我們醫院樓道睡了

(這圖不是我照的,以前發過,這是我們醫院的樓道)

我們醫院是出了名的主任醫當主治醫使,一大把年紀了還跟年輕人一樣整天午飯都不吃,大聲嚷嚷著應付一群家長和患者……

類似的問題已經出現不止一年兩年了,你看到這個新聞只是因為最近沒降水,病毒傳播的比較快,兒科醫生少,收入低,醫患矛盾嚴重已經不是一日之寒了,連兒科專業當年也取消了,所有的醫學生基本上畢業了只有個別找不到工作的或者個別特別喜歡小孩的才會去兒科,整個兒科體系崩潰的特別快,不然為啥衛計委都會發文說讓高年資內科大夫去頂兒科的崗位?

總體來說真的沒啥好辦法,雖然兒科專業恢復了,但是培養兒科醫生是個很漫長的過程,而且各方面的政策改動如果沒跟上的話,這些醫生也留不住……

雪崩了,每一片雪花都說自己沒責任

以上


利益相關:醫學狗。

去年也是在大概這個時候,有一波兒科醫生的離職潮。當時有很多人在網上冷嘲熱諷,我開貼回應。有人懟我說,大不了你不當醫生啊。有的是人會做。

現在這條鎖鏈已經從兒科開始了,或者早就開始了。兒科,啞科嘛。兒童不能詳細說明病情,只能靠醫生的臨床經驗來判斷,並且兒童用藥量比成人少幾倍或者幾十倍,造成了兒科醫生必須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所以兒科醫生的成才率格外低一些。再加上家長們愛子心切,孩子一哭家長們就捲起袖子提高嗓門。哭一個孩子就能哭一層樓的孩子。所以兒科的診療環境格外差一些,動不動還有人身安全。

那麼現在有兩份工作,工資相同,大概也就4 5000左右樣子。工作強度的話,一份每天8小時,偶爾加班。辦公環境以普通白領標準。 另一份的話,常年加班,法定節假日照常上班。因為孩子生病可不管你放不放假,中午晚上常常加班,並且每周有夜班值守,幾乎睡不成的那種。 那麼問題來了,這麼辛苦我幹嘛做呢? 有能力學醫,學曆本科以上,能背好幾本藥理書的人,還怕找不到一份4 5000塊的工作?

並且,如果能夠在公立醫院做好。那麼我相信,一定會有私人醫院願意用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薪水去聘請。並且每天定時定量工作。基本上很少加班,加班費也給的高。面子里子都有。

所以我就看著。到哪一天,醫生都走的差不多了。最後誰來買這個單。

————————————————————————

ps:今天問了一下科室領導,一般小鄉鎮大部分只有婦幼醫院有兒科。普通二甲以下基本上是沒兒科了。並且婦幼醫院的兒科醫生也在流失。畢竟地方小,工資低,常年加班,而且科室環境很差。畢業生不願意做,老醫生也快退休了。我們這邊有一個兒科老醫生,今年都70好幾了。被醫院返聘回來上班。每天經手70+的兒童。中午最早下班都一點了。她家的老伴兒和家人也希望她能歇下來。但是真沒人能頂崗了。。

——————————————————————

12.29 ps:給你們發一張圖。

簡單來說就是。我不管是因為誰的原因導致沒兒科醫生。我只要求醫院24小時必須有兒科醫生。

還不準限號。。。還彈性排班。。。

我只能說。。多少醫院慶幸我們把兒科關了。

估計還會有更多醫院為了減少麻煩把兒科關了。

————————————————————————

12.31

ps:

當公立醫院爆滿,只能去私立醫院。以前面對10塊錢挂號費,500塊錢的醫藥費都嫌貴的時候。私立醫院就能直接漲價到接近5000挂號費。抱歉,還沒有什麼還價打折的餘地。

當我們一直說,公共醫療是稀缺資源,全靠醫生加班加點診治的時候。絕大部分人不信。認為稀缺就是大不了多等幾個小時。現在是公立醫院已經超負荷,加班加點已經解決不了問題。只能去私立醫院的時候。資本就會告訴你,市場調整下的醫療費用是多少。


最近兒科患者超多,以至於我們上班不敢走門診樓,怕擠不過去。

發幾張照片,前幾天我們醫院的兒科狀況

也是那幾天,我下班(17點),路過兒科外走廊(外走廊患者比內走廊少很多),透過門拍的

然而,這都不是事兒,身體和疲憊啊,心裡的煩躁啊,收入的不值一提啊,都不是事兒,給兒科醫護人員最大的打擊是當時那幾天發生了這樣的事,一個母親在網上發了如下微博,還沾沾自喜的說沒想到自己火了。

還diss別人說

她的評論刪了很多,還很懂的樣子提到無菌區的話題。

我問兒科護士,她們說,#?@?%+/?+%^O^^O^.。。。。。。

我問,你說啥呢,她露出無奈表情,拉我到辦公室,說:兒科走廊哭鬧聲一片,這麼亂,面對面說話都聽不清,患者家屬喊我們沒聽見很正常,沒聽見,你就過來喊我們唄,去飯店喊服務員也有沒聽見的時候吧。還有,沒來得及清理垃圾的確不對,但是保潔下班了,我們真沒時間啊,這麼堆積如山的輸液器,你能看出忙成啥樣了。而且那裡不是無菌區啊,就一個窗口,還是能開的窗口,隔著玻璃緊挨著患者怎麼可能是無菌區!?

嗯,我覺得我再不說幾句話,就成了訴苦,有點跑題了。

兒科為什麼排長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兒科醫生少,很少,而且水平參差不齊。兒科疾病複雜,培養一個醫生很慢很慢。我在神內科待一個月就敢獨立值班了,但在兒科待個半年多,還是不敢下藥。

成人感冒發燒可以去社區醫院,去診所,甚至百度,孩子有病你們敢嗎?只能去醫術有保證的大醫院。

那麼為什麼兒科醫生招不過來呢!?

除了勞累,手術低,醫患矛盾也遠高於其他科室。

每天累死累活,回家一看微博,一口血就吐出來了。

這麼說吧,我們醫院近十五年,就增加一個兒科醫生,還是別的醫院調過來的,同時退休了一名醫生,換句話說,十五年了,我們兒科一個新畢業生都沒召來!一個醫生也沒增加!

對比一下我現在的科室,十五年內增加了八個新畢業生!大家對比一下知道兒科缺醫生和形式多嚴峻了吧!!

當初我入院時,輪轉後想留我在兒科被我拒絕了,和我同年一起來醫院的女生被強定科在兒科,她掙扎無果,果斷跳槽到另一家醫院,現在在內分泌科日子很滋潤。

若干年後,兒科醫生會越來越少,優質醫生投奔兒科的也會越來越少(其實可以說優質高中畢業生學醫的越來越少),伴隨著國家開放二胎制服,兒科排長隊的現象會越來越嚴重的。


我科室原來有個臨時工護士,人聰明又勤快,脾氣也好,科室對她評價很高,有合同工指標轉正時,就讓她去報考了。

有天看到她在值班室抹眼淚,就問她怎麼了。她答道護理部準備把她分配到兒科門診注射室去,她不樂意,說實習時就在那裡呆過,沒有一天不挨家屬的罵,有幾次還差點挨打,她的帶教老師沒有一個沒挨過打的。可護理部強壓:要麼去兒科,要麼滾蛋!

後來她還是離開了我們醫院,她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爸媽把我養這麼大,花錢供我讀書,不是為了讓我被人打罵的。

連一個不滿20歲的小護士都知道不立危牆之下,何況那些醫生?

打吧,罵吧!現在還只是排隊難!總有抱著孩子看不成病的那一天!


以前有段時間看,兒科醫生們在網上抱怨自己活多錢少還整天挨打,一堆鍵盤俠出來罵,說醫生本來就是奉獻的行業,愛乾乾不幹滾。

現在人家聽話滾了,輪到看不上病的出來抱怨了。

問我怎麼看待?我找我以前老師同學看啊,轉行了又不是就不會看病了。至於有些人有沒有醫生給看,我只能說求仁得仁吧。等以後完全沒有兒科醫生了,就不用排隊了。


兒科醫務人員的缺口是長期存在的,為什麼今年更顯明呢?今冬北方地區長期沒有雨雪天氣,病毒流行水平較高,導致兒科病人增多。不僅僅是兒童,今冬成年人患病的也很多。

中國第五城、下一站直轄市、沿海國際化大城市——宇宙青島是一個醫療政策的研究標本。該地居民富裕(因為認識@袁蕾 袁半城老爺,我更關心當地居民收入的中位數和眾數)、醫療水平較高,但是醫療機構95%的接診量來自當地,當地群眾外出就醫的也很少,基本上可以視作封閉空間。青島的空氣質量和氣候在北方地區是一流的,然而今年青島的流感發病情況也非常嚴峻,當地醫生在微博上呼籲市民合理就醫。

但是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因為還沒有變異出新型流感。去年上海九院等一批三甲醫院停了兒科夜間急診的時候,我就說「最困難的時候還沒到來」。今年我繼續說「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

氣候變化的問題確實存在。西伯利亞冬溫增高,北風減少;中國大陸冬季蒸發量上升,空氣溫度大,更易形成霧霾。冬溫上升導致雨雪減少、疾病流行水平上升,這是霧霾之外另一個氣候變化的標誌。The Manbearpig is half man, half bear and half pig.It is dangerous!


又要嘴賤匿名說大實話。

這是供需關係決定的。

醫療是最體現真實階級的。

管你美腿熱褲背著大牌包,抱著娃死排隊就是平民階層。

有特需,有國際部,有各種私立醫院,服務環境好很多,價位不等,從翻個零到翻個零再乘以幾。

如果能直接去醫生家裡或醫生直接去你家裡,就更厲害,或者到了大三甲有管理層全程陪同之類的。

對兒科醫生好一些,有錢有權的人始終找得到好醫生。如果不是有錢有權,大家都和諧相處別鬧。

100以內的挂號費等幾個小時非常正常,急診肯定是按輕重緩急來的,小孩血管細又亂動扎不準來第二次也正常,不要辱罵醫護,更不要上升武行,誰都是爹媽生的寶貝,不然沒人當兒科醫護了。


在多數的普通老百姓眼裡,兒科排隊長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兒科生意好哇!兒科醫生要狠賺一波啦!

不要說我是胡說,這是我今天在電梯里聽到兩個中年男子的評論。只可惜沒有錄音放給你們聽。

其實在大眾眼裡,除了醫護人員和家屬,誰心疼過兒科醫生的忙和累呢?在普通人看來,忙才有賺嘛,不賺錢白忙?誰信吶!

幾乎每個從醫院出來的人,都會感嘆,醫院真掙錢,那麼多病號。我說,醫院沒錢,有時病號越多還越虧錢。他們不信,沒錢還蓋大樓?擦,不蓋住院樓你們來住院時願意睡院子里?根本沒法溝通。

再怎麼吐槽,也不過是醫生抱團取暖罷了

順便附圖一張


本科在某985大學學醫,2005年讀大一,學院組織到醫院參觀,提前感受下氣氛,去的是學校的附屬醫院,全省數一數二的醫院。

參觀的前幾個科室都挺正常,等到參觀兒科的時候,負責接待的師兄正在給我們介紹科室,旁邊的護士小姐姐給一個小朋友輸液,頭一針沒扎進去,旁邊一直盯著的家長啪的就給小姐姐來了一巴掌,師兄剛上去理論了幾句,啪的又給師兄來了一巴掌。我們一群大一新生直接就懵逼了,後面事情怎麼發展就不說了。

回來之後,寢室的同學就商量怎麼要不要轉專業,我和一個哥們兒最後鐵了心要專業,折騰了好久最後沒轉成,不得已休了計算機的雙學位,最後考研,讀了計算機的研究生。

後來的同學聚會,繼續學醫的同學裡,沒聽說過誰在兒科的,大家都表示被那兩巴掌給嚇著了,有一個女同學表示被那兩巴掌給打醒了,因為她原來計劃準備去兒科的。


說點現實的,醫學生選科室時…

看重的是:

總體性:

1.學科的全國平均收入水平。

2.學科的辛苦程度及危險性。(女生更看重這個)

3.學科的競爭壓力。

4.該學科的成長周期。

個體性:

科室的臨床和科研水平,

目標導師的聲譽、地位、口碑,

……

個體性的先不論,單論學科而言:

像骨科、心內、普外就屬於優勢14,劣勢主要是3競爭壓力較大。

像腫瘤、生殖之類就屬於優勢12,劣勢主要是3競爭壓力較大。

像風濕、神內就屬於優勢234,劣勢主要是1平均收入水平不高(但做得好收入也能很高的)。

像整形,目前看起來屬於優勢1234的…

大部分科室佔有兩到三項優勢,同時一般都會有一項劣勢。

但兒科就比較厲害了,

它優勢是3,劣勢是124……

不多說了,我要多去請請學兒科的勇士吃飯去了。。


別著急,這種現象其他科室也都慢慢會來的

覺得公立醫院擠,護士操作不衛生,這個醫院看官還滿意不

來,先掏錢吧

當然,最精彩的總是評論

順帶一提,今天開醫囑赫然發現

嗯,限定口服藥效果不良之後的病人使用了,而兩天前還是「限術後鎮痛和癌痛」,一年前沒有任何限定

什麼意思呢,一年前一個病人說,醫生,我傷口痛,我可以直接開醫囑,十分鐘左右開始輸液,效果立竿見影

後來限術後和癌痛,那麼一些外傷骨折疼痛的,就不能報銷了,嗯,而且還要找家屬簽字,用我40.5碼的腳我也能想到,很多醫生懶得去找人簽字,那就讓病人扛過去吧

今天,雖然在意料之外,但是在醫改的路線之中,限定範圍更死了,也就是說,要麼找家屬簽字自費,要麼先吃口服藥(口服藥病房沒有存貨,要等半個多小時才來葯),效果不好再打點滴(還必須是術後,術前也不能用)。

當然本院還有另一個靜脈用的止痛藥,月中旬因為使用量大就醫院直接不進葯了

各位看官明白沒,醫保的錢不夠大家用了,對藥物和耗材的限制越來越多,自費的越來越多,醫生掣肘的事越來越多。終極目標就是,公立醫院只完成基本的醫療保健,要效果好?要用好葯?要乾淨人少?出門右轉,自費醫療去吧

怎麼看待?

繼續支持老婆給兒子打進口自費疫苗

加強跟各科室同事保持好良好的關係,以後還能互相方便

買好醫療保險,雖然早知道這些人靠不住,沒想到這麼快就靠不住了


加一段說明:看答主簡介大概也能猜到,我就是個在公司做公眾號的。當天我沒動手,因為忙著給孩子擦酒精,是老公衝上去了。不過那個打護士的男的當時掀起了眾怒,好些家庭都是一起動手,媽媽拽頭髮,爸爸推搡,基本上我老公沒做什麼。

我昨天跟老公確認了一下,他已經打了護士一耳光了,是打第二個耳光的時候被其他家長拉開了,所以有個寶爸去給護士買吃的安慰她。

其實護士真的不錯了,這個被打的一直在教我們怎麼給孩子降溫,有咳嗽的怎麼辦,有疼的怎麼辦,有腹瀉不止的怎麼辦,我十分感謝她。

————————原回答————————

利益相關:非醫學僧,前不久孩子剛得流感,歷經千難萬險,還是轉去了感染科看病。因為兒科實在看不過來了。

排隊的時候,目睹一起事件:一個爸爸因為排隊時間太長,懷裡的孩子又在哭鬧,因此心裡煩躁,一耳光就要打上來。

這當然是錯之又錯的解決方法。

且不說醫鬧不對,打護士對給孩子治病能有效嗎?

你把護士打跑了,誰來給孩子打針輸液?靠你自己嗎?

幸虧這件事發生在帝都,感覺大家素質都還好。這個爸爸剛要動手,立刻就有一群家長衝上來攔架,還有寶爸寶媽出去給小護士買吃的。

我當時真的是整個人都瘋了,如果這男的打跑了護士,我家兒子沒人看病,我覺得我能拿刀捅了那個醫鬧。

所以我發出一個小倡議:如果不打算靠醫鬧發財的,見到有人打醫生/護士,趕緊上來能攔則攔,攔不住就幫著打回去。醫生護士是給你孩子治病的,打不得,你站那兒干看著,難道指望這幫刁民給你孩子看病嗎?


大家多信一些朋友圈裡的各種不要帶孩子去醫院,不要給孩子打疫苗,不要給孩子吃藥的文章。實在不行了再去兒科看病,翻出手機里的專家老師說的話來質疑醫生。堅決抵制醫生開出的一切檢查,並嚷嚷醫生都是賺黑心錢的。如果醫生敢頂嘴,先抽他兩嘴巴再說。如果醫生敢還手,就和同行的孩子她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六個大人一起動手,把醫生往死里打,誰拉架就打誰。把護士的制服撕了,把醫生的眼鏡打碎。然後告訴醫院領導和警察,你們家有干晚報記者的,還有幹什麼大官的,誰敢惹你就讓那些走後門找關係進來的統統滾蛋。孩子最後死了,在醫院門口擺花圈拉橫幅,把孩子像死老鼠一樣擺在門診大門口讓它發臭,如果你是退伍老兵,還可以聚集三百斯巴達退伍老兵圍攻醫院,讓醫院上下人人自危。最後實現一個小目標,獅子大張口要價一個億賠償款。以後餵雞萎給醫院施壓,醫院賠錢,醫生走人。

很快你就會發現,到兒科看病不再是長時間問題了,而是能不能找到兒科的問題了。到成人門診去看病?不存在的,看到醫院西五百米有個衚衕了嗎,往裡走十米右拐到路口往左走到頭有間平方,那是內科張主任的小飯館。往右走到路口有家豬肉攤,那是外科李主任開的。婦產科劉主任在醫院東面十公里外的城鄉接合部干裁縫呢。之前乾兒科的呢?一半被砍死了,一半中的一半改行到建築工地了,剩下的四分之一因為不願受到塵世紛擾,去一百公里外的小山村裡種地去了,人家自給自足巴適得很。

更:

是不是感覺我是個憤青噴子?把病人妖魔化了?感覺滿屏的荒唐言?

現在我把相關新聞放出來。之前沒有仔細整理過,都是臨時百度出來的。直接搜關鍵字就能找出來幾十頁的相關新聞。

現在還覺得我是憤青嗎?

有人肯定說這只是一小部分人,我可不是這樣啊!

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些人已經use up所有醫生的熱情,同情。轉行的轉行,麻木的麻木。

我感覺如果醫患關係還是如此緊張得不到改善的話,極有可能兒科醫生將消失殆盡。即使餵雞萎施壓也不會有人做,大不了改行干別的反正就是不幹兒科。那個時候,兒科作為醫學生的一門專業課,每一個醫學生都會好好學,將來只給自己及親戚的孩子看病。那些沒有學醫的親戚的人,只能靠第一幅圖說的那樣,一切疾病靠自愈了。

到那個時候,不要怪醫生見死不救,要怪,就怪那些惡化醫患關係的渣滓們。


這算啥,我們醫院急診搶救室都已經開始在廁所里加床了,咱們這代人能幸運的看到我國公立醫療體系的崩潰,和大壩潰壩一樣,體系的崩潰也來源於結構應力最集中的點,在整個醫療體系里就是兒科/急診/產科


給大家講一個我身邊的親身例子,我的一個朋友,小女生一個,同我一同進入醫院,她輪完科後定在兒科,工作強度就不說了,除了下夜班,我寶寶生病,基本都能在兒科看到她的身影,休息的時間也是在寫病例。

在我看來,她是屬於有愛心有熱血,是一個負責任的兒科醫生,最近發生了一件事對她的積極性造成了很大的打擊。

大家都知道在兒科經常很多咳嗽的小朋友,幾歲的小朋友基本不會乖乖聽話,醫生看喉嚨的時候都是各種掙扎,正好用個一次性棉簽壓舌頭的時候,小孩掙扎的太厲害,棉簽上的棉花抽出來不見了,不知道是飛到了地上還是被小孩吞了進去。

我那朋友當時自己也被嚇到了,有些人可能就不動聲色,這事也就過去了,我朋友還是老實告訴了家長,一下就捅了馬蜂窩,其實就算真的吃了進去,一點棉花也不會造成什麼傷害,具體家長怎麼鬧的我就不想說了。

基本上每天去找我朋友,吵著鬧著要她負責任,在醫院免費住院觀察了十幾天,最後還給他們賠了幾千塊錢,醫院根本就沒有說出面保護一下醫生的意思,全程讓一個青年醫生背負這樣的壓力。

最後是我朋友的姨媽,也是我的老師,天天去做家屬的工作,還驚動了警察,鬧到最激烈的時候,我老師當著家屬的面吞了一大團棉花,說吃棉花不會死,才算了結了這段事。

中間承受壓力的只有我朋友,和剛剛上任的兒科主任,前兩天聽說這位負責任的主任勞累過度暈倒在了崗位上,我真是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感覺。

大家都是為人父母,也能理解孩子生病的那種焦急,人群里有好人有壞人,醫生里也一樣,但是我覺得大部分的醫生都還是對的起自己吃的這碗飯,都是負責任想治好病的,但是醫生也是人,也是別人的孩子,為什麼醫患關係就會變成這樣呢?

在醫院這麼久,生情冷暖看的太多,生病的時候也是考驗人性的時候,有時候可能你家人都不想救你,醫生卻還想努力救你的性命。兒科醫生這麼緊張,大家都分析了這麼多,我就僅以身邊一個小例子來說明一下吧。

最後說一句,我朋友現在還是很積極的面對工作,走出了陰霾,畢竟這樣的患者也只是少數吧。


沒想到那麼快就要內科醫生來湊了

————-更新分割線———

湊個熱鬧,這是個66w人口的小城,某晚人民醫院兒科急診差點炸了後,第二天發出的公告。據說目前夜間急診像喪屍圍城。。

據官網介紹,目前人民醫院兒科專科醫師為18人。

假設兒童佔總人口10%,那千人醫師數約0.27。還生泥抹布二胎呀!

還記得兒科醫生不夠,內科醫生來湊嗎?

那你們以為內科醫生就夠了嗎?

我會告訴你內科各病區也是爆滿嗎?

老齡化社會當真只是新聞?

這種縣級市醫院,一線科室都很缺人,科主任還在值夜班,一上班就像陀螺一樣停不下來。

於是輪轉的苦力成了香餑餑,哪裡不夠就被派去哪裡。

誰管你是不是兒科專業的哦?能幹活就好啦~

於是我們看到了省會衛計委的通知

真是我們睿智的餵雞尾~

不就是一個冬天么?

你們熬一熬不就過去了么?

難道還會累死不成?

干不好小心我追究你的責任!


還能怎麼看?兒科缺人,內科缺葯(醫保限制),外科缺器材(醫保限制),衛計委又要壓縮醫保開支又要讓你們滿意,以前就讓醫生背鍋咯,天天媒體往死里黑醫生,現在兒科沒人來背鍋了,其他科室也快了吧。以後有錢的要看病就去買保險找高端私立,沒錢的去公立醫院用點國產基葯還是可以的,啥看病難看病貴這個鍋醫生也背不動了,愛咋咋的吧。


醫院剛搬遷的時候,我生怕醫院生意不好,作為宣傳科長我打出了仙游兒科哪家強?隔壁婦幼找老王的口號。今天看來,我的宣傳是多餘的,我不能害了老王。

現在是北京時間2017年12月27日12點23分,隔壁老王從早上7點半就開始上班了,他每周上五天半的門診,隔壁老王今天上午已經看了第90個患者,等候區還有20多個。今天還不是最忙的。

下午估計會少點,50個。今天他大約看150-160個兒童。老王不出晚上急診,不然就得掛在牆上了。

當然齣兒科門診不止隔壁老王一個,還有隔壁老張,隔壁老楊,隔壁老史啊等等。

焦急的寶媽們把隔壁老王團團圍住,醫院的叫號牌根本不管用。大家一擁而上。

隔壁老王1977年的,年輕時候無比風騷,很多小姑娘對他極其仰慕,喜歡他英俊的臉。老王今年40歲了,這樣的日子一年又一年,他老了,去年他終於忙裡偷閒,把二胎生了,圓了生兒子夢想。

面對兒科就診量大增,醫院覺得兒科產能不足,又購買一批候診椅子。

今晚又從廠家緊急發來一車病床,醫院為落實十九大精神,解決全縣兒童看病難的問題簡直是操碎了心?


來上照片了

表妹的兒子肺炎,怕住不上院來找我想辦法。

我跑去兒科找我的親同學,她拍著胸脯一定給想辦法,不過今天實在是沒有床位,明早吧,來找護士長。

我喜出望外:明天就有床了唄?

我同學翻個白眼甩我四個字:走廊板凳。

我留神一看,果然走廊的椅子上都貼了床位號,一直排到洗手間門口。

據說兒童醫院更誇張,托院長的關係也沒有床,住不上院。

有人關注本答案我就上個帶編碼的板凳照片。


我覺得以後有的是醫生少的問題,不單單是兒科……

一兩個人渣的行為引起的惡報要全社會償還,為什麼?因為所有雖沒動手但冷嘲熱諷、高高掛起的人,都是共犯

國家的奇怪政策在兒科這部分難辭其咎

http://overseas.weico.cc/share/12073882.html?weibo_id=418603408877136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推薦閱讀:

普通醫生和專家醫生有何區別?
醫患矛盾為何愈演愈烈?如何看待目前多次出現的殺醫事件?
怎麼看待現在的醫患關係?
殺醫傷醫的行醫風險是否被過度渲染了?
如何看待衛計委要求控制公立醫院總費用增長幅度的政策?

TAG:兒科 | 醫患關係 | 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