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與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些書印刷非常不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但是同系列會有一些印刷特別好的書。所以是因為印刷不清楚的是影印版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舉個例子,如圖


剛請教了一位上古的朋友,他這樣回答:

因為鉛板磨損了,字印出來就糊,就這麼簡單。是打算重新製版來著,一句話說出去,就是幾百萬的文字輸入量,大大增加了錯誤率風險。

然後人力物力成本都攤到新版的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上?那價格得多可怕,更別說最近紙漲價了。


是的我是來吐槽的。

關於為什麼會這樣,已經有人回答了。我這裡就是要來吐槽。而且主要是來吐槽 上古 的。

反正我是被坑的挺慘的,手頭幾套基本都這樣。迷的很。

多學學人家中華小綠皮和浙古的大綠皮。字大行稀,印刷清晰,排版也漂亮。很多上古的印刷模糊,紙質惡劣。排版也讓人很想吐槽。

這是中華小綠皮,雖然印的也密,但是排版一目了然,字體清晰,詩和注分開,字體差別很大,容易分清。而且紙質非常光滑。

這是浙古大綠皮。字大行稀。紙質也好。

最關鍵的是,中華和浙古的質量非常均勻!

反觀上古,買書跟抽籤似的,良莠不齊。

這是上古精裝,紙糙的要命就不說了。我自己畫的紅線,因為不拿紅筆標出來,根本分不清是詩還是注。這字體根本沒區別好麼。。。(?照片可能因為是小圖,比實際看起來要容易分清。實際看起來比這個要糟糕。?)

不畫紅線的效果,很要命。讀完上句,一口氣提不上來,還得去找半天下句。然後發現下句隔了半頁注。感覺原本應該一氣呵成的,硬是被掐成好幾節。

???

看評論似乎還有同學不太明白這是什麼感受。

我來給大家形容一下這種排版讀起來是是什麼感覺。

『 春曉

春眠不覺曉。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台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台,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處處聞啼鳥。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翻頁)

(翻頁)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夜來風雨聲。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花落知多少。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

還有些墨特別濃的,字體又黑又糙。彷彿打了馬賽克一般。當然,也不全是壞的。有不錯的。比如有些平裝的反而很棒。比如我大鹿潭。

這種看著多舒服。


你這個已經夠好了。

拿著初版鉛印的影印,缺筆少劃的代表,代表:平裝綠皮《二十四史》+《清史稿》和《新編諸子集成》系列(買這種書全靠運氣)。

改版影印,質量越改越差,價格越改越高,代表:《春秋左傳注》(早期的版本有圖,改版後全部刪掉了)。

古籍影印改版,質量略差,平裝改精裝,代表:李善注《文選》(三冊改成一冊,平裝改精裝)。

古籍標點排印後再拿出來影印,印刷質量一般:《國榷》

……

中華書局的諸如此類,不可勝舉。

手頭中華書局和上古的書都有不少,這裡只舉了一點例子。

-------------------------------------------------------------

中華書局拿著以前鉛字排印的書再次影印,成品的效果當然不好了。尤其手上的《莊子集釋》,缺筆少劃,簡直不忍直視。最近電腦排版,字跡清晰一些,但紙張就別指望了,從來好不到哪兒去。精裝也是如此,質量都不咋么樣。現在古籍類的已經不買新書,全部孔夫子。人人文庫的精裝印刷紙張都非常精美,可惜人家不出版中文書。


雲飛偶提問了誒!

同不清楚為什麼。每次讀都感覺我已經精神分裂了。


瀉藥,感覺應該是窮的關係吧。


在鉛印時代,鉛板排好之後要拆成鉛字以便排印其它書籍。但是鉛板想重印怎麼辦呢,就會用厚紙在鉛字版上壓成一個模子,稱為「紙型」,重印的時候用鉛在紙型上澆出一塊鉛板就能印刷了。天長日久,紙型難免磨損,印出來的效果就不好。但是市場有再版需求,鉛排成本也太高,就得硬著頭皮印。現在中華和上古都在用電腦重排之前的書,相信紙型退出歷史舞台後,這種現象就不會出現了。

此外,這不是上面一些回答所說的影印。因為如果是影印的話完全可以用一版一印作底本,並不會有這麼差的效果。


印刷不清晰,大家要埋怨;然而印刷清晰了,同樣有人會埋怨,覺得還不如鉛印的好,哪怕模糊一點也沒關係。字體太細太瘦不好看,重排的錯別字增多了。


古籍排版在當今屬於比較偏門的排版。我們覺得有這樣幾個因素影響輸出效果:

1、排版格式複雜,排版軟體實現繁瑣。所以就直接影印了。

2、沒有相應的字體,或字的樣式,只能用圖片替代。

目前針對古籍排版的軟體最常用的是方正書版軟體。由於書版軟體屬於批處理的排版軟體,不如互動式排版軟體直觀,導致操作人群在縮減。方正飛翔軟體是互動式排版軟體,可以進行古籍排版,但如何高效的進行古籍排版是我們也在探索的。希望有古籍出版物排版需求的單位與方正聯繫一起改進軟體,使古籍排版能高效規範起來。


因為50年代從日本進口的那批明體銅字模已經用壞,現在只能根據當年排版的紙型來翻制鉛版或者乾脆影印了


書友好,不清晰是因為翻印舊版(鉛印本)導致的,新出的品種是電腦排版,自然沒有這個問題了。

1、很多古籍字數非常多,全部重排必然會出錯,需要校對,花費大量人力。而翻印,就和複印一樣,舉手之勞而已。市場經濟的時代,任何事都要考慮成本,出版社也不例外。

而且現在的編輯國學功底遠不如以前,記得有一種翻印舊版的書,只是前面重做了一個版權頁,單這一頁裡面就有文字錯誤;有的書甚至還有把封面書名作者弄錯。

有興趣的話您可以多關注讀者的評論,就是中華上古這些大社,近些年新排版的書往往出錯,讀者詬病也不算少。所以特別是有些大部頭的書,在出版社看來,就算重排,也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2、其實現在網上舊書也不難買,價格也不貴。您可以考慮買一本品相好的閱讀,又清晰,文字又準確,還能收藏,一舉多得。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溫飛卿詩集箋注(1980年一版一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溫飛卿詩集箋注(1980年一版一印)內頁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文選(1986年一版一印)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文選(1986年一版一印)內頁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 漢魏六朝賦選(1964年一版一印)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 漢魏六朝賦選(1964年一版一印)內頁

中華書局 - 李太白全集(1982年一版二印)

中華書局 - 李太白全集(1982年一版二印)內頁


推薦閱讀:

中華書局最近兩年的古籍印刷質量有所提高了嗎?
怎麼理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古人為什麼喜歡「托古」寫書?這樣自己不就永遠失去名垂青史的機會了嗎?
中國有哪些名頭很響卻已經散佚的古籍?
宋代常見的古籍裝幀方式是什麼?是線裝嗎?怎樣判斷《鉅宋廣韻》、《宋本廣韻》等的印刷出版時間呢?

TAG:印刷 | 詩詞 | 古籍 | 中華書局 | 上海古籍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