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也會有人格面具與陰影嗎?學佛人能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面具與陰影嗎?兩者和世間八風八法有關係嗎?

如題,學佛人如何認識面具與陰影?以什麼樣的動機心態來面對與處理?


這個問題其實太概括了,說沒有,說有,都會造成以偏蓋全的邏輯錯誤,事實上學佛的人跟普通人沒區別,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除非這個人是大修行人,敢於把自己完全赤裸地呈現出來,否則人格面具與陰影都是必然存在的。

我記得我看過創巴仁波切的妻子寫創巴仁波切,她裡面描述了一個細節,創巴仁波切有一次跟他的攝政王一起吸大麻之類的東西,在七十年代的美國,這東西好象很普遍,這個攝政王是同性戀者,但是他能成為創巴仁波切的攝政王,其實是因為創巴仁波切自己知道自己命不久矣,需要有一個能言擅辨又有力量能支撐修行團體的人,但是創巴仁波切自己也對這個人沒有信心,他總是感覺這個人的修行、德行差了很多。於是就用了這個方法——跟他一起吸大麻。

這種方法跟我父親那一代人看女婿的人品大致差不多,當年我帶老公回家的時候,我幾個堂兄玩命灌我老公喝酒,當然那時還不是老公,只是生意夥伴,一直喝到他不行了,然後他倒頭就睡,席間也不應酬不亂說話,酒席結束,我其實是覺得有點丟人的,我是典型的東北女人,特別喜歡能喝酒,還千杯不醉,不管喝多少,都不走樣,說話辦事一板不一眼的那種人,當然目前沒見過,基本喝了酒都變樣。然後我堂兄跟我說:「跟這個人好好處,這人不錯」。很多年我都不明白,怎麼就喝頓酒就看出來他人不錯了呢,直到我開始修行,直到我看到創巴仁波切對他的攝政王所做的事。

精神麻醉品之所以長久以來受到歡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們能剝離人的外殼,也就是你說的「人格面具」,同樣這個攝政王也是如此,他被剝離了他的外殼之後,就失去了他平時的樣子,而創巴仁波切的妻子說創巴仁波切是一個很奇怪的人,因為所有人吸了大麻之後都會變樣,他是唯一不變的,跟平時一模一樣,就象完全沒有吸過一樣。

這說明創巴仁波切是一個表裡如一,非常坦誠的人,他的內心是什麼樣,他表現出來的就是什麼樣。也就是說他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是沒有人格面具的。

所以很多年以來,尤其在大陸地區,對創巴仁波切其實是非常詬病的,因為他的行為太突破人們對於佛教修行者的認知,當然這種認知其實是我們內心的幻相,是我們期望修行人成為的樣子。而他完全不符合我們內心的幻相,作為一個曾在寺院出家三十多年的上師,他很清楚地知道平凡人希望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他摘掉面具,不去表演一個我們期望的樣子,這就是他所說的「真正的勇士」。

我記得他對克里希那穆提的評論,意思是說克里希那穆提的修行還差點,差在哪呢,當然他沒有直說,只是說:「他在台上的時候是一個非常活潑的人,但是在台下卻是一個非常害羞靦腆的人。」意思其實是說克里希那穆提還是有面具的,他經常會強迫自己偽裝成一個活潑的人。說實在的,這話誰聽也聽不懂,只有修行人才明白是什麼意思,而且必須是大修行人,所以佛法中有一種說法,意思是說在修行的最高處,佛與魔只在一線之隔,也就是修行牛的人,越是知道修行必須越來越精微,越來越細緻,這是沒有極限的工作。

那麼反過來問,這個世界有幾個人的修行真的達到了創巴仁波切或克里希那穆提的程度了呢?

我不下結論,你也知道這種人極為罕見吧?不過並不能說沒有,在我看來南師、宗薩仁波切、詠給明就仁波切、竹慶本樂仁波切都還是不錯的,尤其喜歡宗薩欽哲仁波切,如果想要雞蛋裡挑骨頭,我個人覺得宗薩仁波切對心理學如果再深入了解的話,會更好。

所以你的問題我只能說,有的人沒有人格面具,有的人還是會有,大多數人甚至會因為學佛,而帶上更重的人格面具,如果說窮人和富人的比例在哪都是20%、80%,那麼大修行人的比例可能就是千分之幾,甚至於真正修行的人的比例也是不多的。

比方說最近被清理討伐的婦德班組織者,他們是很典型的,因為修行而帶上了更重的面具,這其實在任何宗教團體里都是普遍現象,不只是學佛,學哪一個宗教都一樣,無論是佛教、道教、儒家還是基督、天主、伊斯蘭,都一樣,沒差別,哪一個宗教團體里,學術團體里,都是如此,否則這些人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暴力,試圖證明只有自己是正確的,所有其他人都是錯誤的——如果別人是正確的,那面具就被摘下來了,陰影就不存在了,這是讓人們真正恐懼的事情。

至於陰影的問題,沒有人格面具就不會有陰影。

所以學佛無法讓你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面具,而戒妄語——五戒十善中的一條,則可以幫助你直接摘下面具,問題其實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陷入恐懼,不敢真正地在身、語、意三業中戒除妄語。所以人格面具就永遠存在,陰影也總是存在。

最後一個問題,世間八風只是人格面具和陰影存在的因緣而已,八法也並不能直接去掉面具。唯一的方法就是戒妄語。


人格面具,就是掩飾覆蓋,因此廣義上講,凡是粉飾掩蓋自心面目乃至刻意營造自心面目者,皆為面具,譬如文過飾非,譬如明明說了,為掩蓋某種不欲為人知的陰影,而刪除所說,答曰沒說,又譬如明明同名同像的id,卻跳出來矢口否認,極力掩飾遮蓋,不惜改名換像。又譬如,明明聲言學佛先學做人,卻處處放蕩言辭營造魯迅式大師形象,奪人耳目等等不一而足。陰影者,乃遮擋掩蓋光明也,廣義上說,一切不欲人知恐懼人知者,乃自心執著所投影也,執著什麼就會在自心製造什麼樣的陰影,譬如執著公眾號的,公眾號就成為陰影的來源,執著人氣粉絲關注度的,人氣粉絲即成陰影的來源,執著以出格的言辭來博取眼球的,博取眼球此言辭就成為陰影之源,執著知覺,則知覺覺察就成為陰影之源,執著名聲面子,名聲面子就如同小乘的稱謂一樣成為陰影之源。總之,想要掩飾遮蓋或刻意營造多少面目,就會有多少人格面具。有多少種的執著,就會製造出多少種的陰影。

世間八風無時不刻地吹動鼓噪起種種人格面具不停流轉上演,猶如川戲中的變臉。對世間八法的執著,又製造出了花樣翻新的各種陰影。

應當以大悲願行與止觀智慧雙運,以勇力來不斷消融一切世間八風吹起的面具,一切執持世間八法所製造出的陰影。


師兄分析的極好,

人,作為人,必然要有面具,一是出於安全的本能意識,二是出於現實生活的要求,三是業力的作用潛意識的結果。

面具不是陰影,面具是人格的多面體的表達。

修行佛學,就是自己認識自己的多層次的人格特點,一層層的解析自己的靈魂,這樣才可以明了自己真正的深層次的面貌,才可發現那些面具破掉以後,真正的【我】是無法在執著於任何人間法相的規定。

修行人而後才可以發現,人可以坦蕩的活著而具有大智慧。

你就可以一下子看清他人的種種面具。你就不會被他人欺騙。自然你也不需要欺騙他人。因為你說的話,就是他人需要聽到的答案。


成佛之前都是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信佛不代表成佛,信了更要修(正),而且可能要修(正)的更多。


這其實涉及到菩薩是不是凡夫、阿羅漢會不會退轉的問題


我是半個學佛的。

我曾經有過不好的人生遭遇,又有固執倔強的人格特點,想問題偏激固執。

我學佛就是面具化的。就是使封閉自己的心理世界,對外保持機械程序化的一面。別人評價我,比較懵、萌、高冷、孤癖…

但只有我知道,這才不是我真正的樣子。我真正的樣子不同於表現出來的那樣,有很大不同,而且有陰影面。

在知乎上交流的時候,法嘉老師說過我錯誤到了里程碑式的程度了。我通過反省,發現了自己的癥結在於偏執。最近想打開心理封閉的現狀,又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來執行,才能保證不對佛法失去信念的情況下,最大化的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感謝知乎上的許多朋友對我的答覆,讓我認識到要不住相為人處事。

綜上所述,我現在開始逐漸摘掉自己的面具,直面一切,告訴自己不去執著,也告訴自己不去執著於執著,一切隨緣。

我想說,佛其實並沒有讓人修得痛苦。痛苦是修行時的過於執著。當用一種執著替換另一種執著時,新的執著會使你看淡過往的執著,但又成了痛苦的新原因。


道是直心 回答完畢


推薦閱讀:

什麼是高尚的友誼,如何建立深厚的友誼?
如何正確表揚一個人?
是互補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相處還是相似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相處?
什麼樣的人往往讓人覺得很治癒?
人格解體是不是很好玩?

TAG:心理 | 人格 | 戲劇 | | 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