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舊城改造案例?

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在開展舊城改造,對此,國外有哪些重要的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或者吸取經驗教訓?


這裡有一個不太成功的案例,參與者是葡萄牙建築師西扎。從裡面可以看到舊城改造中各方的利益訴求,以及規劃者(設計師)的困境。或許可以從裡面吸取一些經驗教訓。

回答中所有資料來源於一部紀錄片。

1999-2003年,葡萄牙建築師Alvaro Siza被維德角文化部邀請指導西非維德角聖地亞哥島上的古城Cidade Velha的建築修復,以準備申請世界遺產。整個過程被拍成了一部紀錄片:

《建築師與老城》

O Arquitecto e a Cidade Velha

建築師與老城》DVD封面

Cidade Velha屬於維德角共和國,在葡萄牙語中的意思是「老城」,位於非洲大陸的西北海岸。這裡曾叫做Ribeira Grande,是歐洲人在熱帶地區的第一個殖民地。殖民者最初的精心規劃被完整的保留。這裡還留有最古老的殖民地教堂,建於1493~1495年間。Cidade Velha曾是向南美洲運輸黑奴的重要港口,繁榮的奴隸貿易讓這裡成為當時葡萄牙王國第二富裕的城市。

這座城市有它曾經的榮耀,如今衰敗成一座名叫Cidade Velha的小鎮,人口不到2000人。當地居民希望西扎可以讓這裡恢復曾經的繁榮,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但事情並非總是如人所願……

Cidade Velha鳥瞰 視頻截圖

2000年4月

西扎一行人首次來到Cidade Velha

西扎到來之前,為他做嚮導的Linda對節目組表示了Cidade Velha居民對西扎到來的期待……

Linda與節目組的對話:「西扎說這裡將會變成Ribeira Grande,我們在等待西扎。」

視頻截圖

西扎首先考察了Banana街,由於這條街道緊鄰教堂,所以街上的住宅是重點改造對象。

西扎對富有地方特色的茅草頂住宅讚賞有加,但當地人卻認為茅草屋頂既不安全也不舒適,不防火也不遮雨。

Cidade Velha的主要街道Banana街 視頻截圖

當西扎在讚歎茅草屋頂的房子是一座宮殿時。第一棟房子的的主人Abel卻認為茅草頂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想換成瓦屋頂。

西扎讚美Abel的房子:「這是一棟好房子。一座宮殿!」 視頻截圖

Abel向西扎解釋茅草頂的問安全隱患 視頻截圖

第二棟住宅的女主人對西扎抱怨茅草頂連年漏雨,西扎並未對此作出回應,仍舊誇讚這棟房子如何美麗。

西扎讚美女主人的房子 視頻截圖

隨後,西扎的合伙人Helena與女主人進行了下面這段對話:

「這座城市在世界遺產名錄上將會非常重要。但為了申遺,我們需要保留一些傳統的東西,需要尋找只有維德角才有的特徵。」

「但我們已經沒有茅草來做新的屋頂了。」

(茅草都拿去喂牲畜了)

「你必須找到茅草。」

「我們找不到。」

「你必須找到。」

「……」

西扎合伙人Helena與女主人對話 視頻截圖

嚮導Linda希望能把自己家改成一座小旅館,但不巧的是,規劃中已經有一個旅館了。

第四位戶主是Fausto,大叔的夢想是開一個有露台的咖啡館,可以全家人經營。Helena建議咖啡館只供應本地土特產,不要銷售外來的商品。

Helena與Fausto對話 視頻截圖

很快,西扎就做出了模型,到現場和Fausto討論方案,測量基地現狀,以便深化方案。

西扎與Fausto在現場討論模型 視頻截圖

一切似乎都在順利的按計划進行,但問題很快就來了……

在與來自維德角的建築師Dlima的溝通中,西扎得知維德角共和國文化部根本沒有足夠的財政撥款支持這次改造!

「我從來沒見過任何連財政支持都不考慮的修復(restoration)項目。如果連修復預算都沒有,我們怎麼能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考慮這座城市?」

西扎談論項目的財政支出 視頻截圖

但居民的熱情已經被調動起來。他們不在乎資金是否足夠。居民只是想利用申遺這個契機建造房屋。部分居民已經提交了自己的計劃,甚至已經開始建造。

更糟的是:

西扎發現居民已經建了一半的房子與總體規劃衝突。根本不適合總體的規劃。

原有規劃只適用於單層的房屋。但居民卻想不按規範加建。

西扎談論現有平面與規劃 視頻截圖

資金短缺+總體規劃與居民的衝突

導致項目只能暫時擱置。

2001年1月

七個月後

節目組的鏡頭捕捉了當地節日慶典的景象。

熱鬧的小鎮中並不能看到什麼與古鎮歷史相關的活動,小販叫賣的是來自外地的小商品。站在中國的招貼畫前合影,是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居民在風景畫前照相 視頻截圖

慶典過後不久,Cidade Velha遭遇了27年不遇的洪水。大雨傾盆而下,街道被沖刷成河流。

洪水把街道變成河流 視頻截圖

此時,修復項目依然處於停滯狀態。之前抱怨茅草頂漏雨的女主人,此時一定在忙著用塑料布蓋住屋頂吧……

政府申請世界遺產名錄,讓鎮子維持原貌。歷史遺迹、茅草頂和土特產,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鎮中居民的生活?

一名年輕人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問題在於:每個人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我們很窮,而且無法從歷史中受益。他們(決策者和遊客)才是從歷史中受益的人。他們可以讓我們改造房子供遊客居住,而這是我們唯一能獲得的好處。」

劇組採訪當地居民 視頻截圖

2001年8月

又過了7個月

西扎一行再次來到Cidade Velha

居民們在熱火朝天的建造房屋,但政府卻準備切斷資金,叫停那些不合規範的建造。

Cidade Velha居民新建的房屋 視頻截圖

出資方西班牙派出建築師介入,並在規劃中加入了一座博物館,但是西扎不願古鎮變成旅遊景點,表示反對。他也建議政府不應該僅僅粗暴的禁止建造,卻不給予居民任何其他的幫助。

此時西扎也不願強迫居民使用茅草頂了,而是思考如何基於現有情況,改善規劃,恢復資金支持,幫助居民建造。

西扎談論項目現狀 視頻截圖

下午的公共會議,維德角共和國的文化部長Delgado沒有採納西扎的建議,反而在會上嚴厲聲明只會為那些符合規定的房子提供資金。而且面對居民提出的問題,他也完全沒有擺出協商的態度。

維德角共和國的文化部長與參會居民對話 視頻截圖

許多居民憤而離場,會開崩了……

自始至終,西扎都沒有出現過,他似乎明白,項目已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

2002年8月

一年之後,西扎再次來到這裡

到處都是新建的房子

中期介入的旅遊專家擅自修改了西扎的方案。項目已經完全失控,西扎認為這裡幾乎已經不可能登上世界遺產名錄了。

西扎看著新建的瓦房 視頻截圖

之後對Banana街的考察似乎成了例行公事。當其它人還在繼續討論茅草屋頂的時候,西扎卻饒有興緻的觀察起一旁的羊。

西扎與羊 視頻截圖

不知道西扎是否覺得在項目中的位置也變成了羊?一隻替罪羊。

因為和他接觸過的居民似乎把所有的失望與責備都指向了西扎,和他「堅持」的茅草頂:

嚮導Linda:「西扎在葡萄牙有他的大房子!在這裡卻想用茅草頂!他們想要茅草頂,這是一場戰爭!如果他們給我們提供瓦片,我們會感謝。上帝也會幫助他們。如果他們不提供瓦片,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可以自己來。不要茅草頂!我們不要茅草頂!他們太過分了!」

視頻截圖

漏雨屋子的女主人:「我們想要瓦屋頂,但他們不同意,因為西扎不想要。我想給西扎捎個信:『西扎,你要知道,下次一定要給Banana街的屋頂覆上瓦片。那會看起來很棒!我們想要瓦屋頂。而不是在立面加上石板或其它的什麼。只要換屋頂就好!』」

視頻截圖

政府的目標是保護古城風貌,申請世界遺產名錄;而居民更看重自己生活條件的改善。當雙方訴求無法調和,談判破裂之後,遭到千夫所指的卻是夾在中間的建築師。

這鍋不應該全由建築師來背,但建築師卻絕不無辜。

西扎在片尾說:「當然,我們會懷疑在村落演進的中保存這種氣氛和生活方式是否正確。我認為,如果聲稱要保護遺產,修復、加固修道院和教堂的遺址,卻不通過允許合理的發展,來保護現有的社會結構,那麼就會失去所有。

如果紀念性建築不緊鄰當地的特有的房屋,就會失去它的光彩。但將這樣的決定付諸於行動卻很困難。每一個環節都很難: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合作、維德角政府、葡萄牙和維德角的政治變化對項目造成的干擾和重組……」

他翻看著項目圖紙,說道:

「這些(圖紙)很簡單

但實施起來卻很難。」

即便你是一名如西扎一樣出色的建築師

視頻截圖

後記:

這裡終於在200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道漏雨的房子有沒有如願的換上瓦頂?

大叔的咖啡館有沒有建成?

但無論如何,這一切已和西扎無關……


自20世紀90年代,中國掀起的舊城改造風潮以來,我們已經失去了太多文化街區,許多城市的老街區不斷被高樓大廈的所取代。尤其是處於都市繁華地帶的老房子不可避免的成為被拆除的對象。

北京的衚衕

上海的里弄

武漢的里分

這些獨特的地域建築群落正被快速發展的城市所淘汰。國外比較經典的改造莫過於19世紀奧斯曼對巴黎進行的大改造。其中縱橫東西、南北的兩條林蔭大道、聯絡星型廣場的放射性道路、大型綠地公園、小型休閑空間等景觀要素都被大量運用到我們今天的城市規劃中。

國外也有許多城市仿照巴黎的城市空間組織形式對舊有街區進行改造,例如法國圖盧茲、義大利佛羅倫薩、美國華盛頓等。這些城市的更新都採用了大軸線的規劃理念,強調紀念性建築物、設置城市綠地等。

中國在經歷幾十年的巨變後,許多大都市的發展都達到了瓶頸期,其遇到的諸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人口過度膨脹、空間狹小等城市問題與19世紀巴黎改造前遇到的問題有許多相似之處。

1550年巴黎地圖1550年巴黎地圖

1550年巴黎地圖

當年巴黎對基礎設施和原有建築都進行了重新規劃建設,其中最有突破性的便是修建了龐大的城市網路系統。他實施的新道路系統完全顛覆了巴黎的舊有城市結構和空間模式,還修建了龐大的管道系統,將整個城市打造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來運行。

除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外,另一個方面便是房屋建設,用來解決人口極速增長,住房空間緊張的問題。

改造前的街道

巴黎的過程中,奧斯曼首先從城市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出發,構建大型道路系統,配合紀念性建築物的點綴,完成巴黎未來五十年的發展的基本框架;

奧斯曼開闢的巴黎道路示意圖

其次,奧斯曼以古典文化為基本元素,嚴格規定新建住宅的高度與規模,形成氣派又優雅城市意象。在城市細節的處理上,奧斯曼緊密結合巴黎人的生活習慣來理性的安置剩餘空間。正是這種小空間的合理組織,才讓整個新巴黎的城市的結構更加緊湊,各區之間的關聯性也更強。隨著歷史的沉澱,奧斯曼給巴黎帶來的新建築將會更加有韻味,也更加有價值。

改造中與改造後的亨利四世林蔭大道

改造中與改造後的亨利四世林蔭大道(Boulevard Henri IV)

奧斯曼的改建工程雖然規模浩大,也用了很多手段成倍增加住房率,但他始終強調城市的統一性和整體性,從沒有毀壞過整個巴黎的城市風貌。這跟中國當代的舊城改造的結果大不一樣,中國的城市大部分的舊街區在改造後,尤其是居住區重建後,出現的大多是缺少地域特色的高樓,使得整個城市少了份生機,場所的空間與形式變得乏味。奧斯曼在進行房屋改造時,遵循了法國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的「美學」標準,並沒有肆意增高樓層,只是將原來的5層建築加建為7層,每棟建築加上閣樓的高度僅為30米。這比19世紀美國的向天空伸展的築樓方式更為謹慎。

奧斯曼通過出售土地、國家撥款、建立公共基金和促進借貸四種方式不斷籌集資金,其中也包含一些不正常的金融操作手段,才促使巴黎的改造項目以驚人的速度實施起來。整個巴黎的改造模式:一種是整體城市尺度上的道路切分模式,在不同層面上利用筆直的路網來控制整個城市的更新與未來幾十年內的發展;另一種是街區尺度上的干預單元,開闢道路後,通過補建臨街面建築,打造統一的都市景觀。奧斯曼這種只整合街面的方式既給了原有空間生存的機會,又將新的元素輸入城市中去,使巴黎改造經受的住時間的考驗,最後得以成功。

巴黎改造後的街區,出現了許多三角形的地塊。在處理這些地塊時,奧斯曼將基本的L型、U型和V型的單元建築理性的拼湊起來,形成一種視覺上極具趣味性的空間:人們在街區中穿行時,可以斷斷續續觀摩整個街區的面貌。此外,奧斯曼的建築布局也十分理性,利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可以輕易的將不同大小範圍的街區統一形式的組合串聯起來,形成一種嚴謹而優雅的城市意象。

雖然奧斯曼從長遠角度出發制定的五十年規劃使得他自己的構想到他卸任後得以實現。但其大刀闊斧的拆除工作給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文化都是一種巨大的衝擊。而原住戶的被迫遷移使新空間成為了一個陌生的場所,丟失了街區的靈魂。值得慶幸的是奧斯曼並沒有忽略對城市歷史的保護。他將具有價值的歷史建築一 一編號,並對損壞的建築進行修復和改造。隨後1887年的《歷史建築法》更是讓奧斯曼風格得以繼承—它實際指導了奧斯曼未完成的巴黎改造項目的實施,並且總結了法國近百年來城市遺產保護的經驗。

中國舊城改造分為城中村改造和歷史街區改造兩種。對於前者,由於建築密度過高,生活條件較差等原因一般毫無懸念的採用推平重建的方式;而對後者,基於對歷史文化的考量,改造過程中出現了許多矛盾與問題。雖然舊城改造包括了再開發、修復和保護三個方面的內容。但為了追逐短期的經濟利益,開發商對舊城區的改造很少涉及修復與保護的內容。當然,近幾年來,也有不少受到肯定的改造方案出現,例如耳熟能詳的上海新天地等。

在中國,開發商過於追求經濟效益,而市民又缺乏遺產保護的共識;城市物質和文化遺產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城市規劃的行政管理體制也不健全,城市發展與歷史遺產保護總是很難共同協調發展。

中國同19世紀的法國一樣正處在社會轉型的時期,其城市改造背景相似: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共存,經濟飛速發展,人口的過度膨脹導致了城市交通擁擠、居住面積不足、城市亂搭亂建等現象。因此,即便19世紀的巴黎與當代中國各個方面都相距甚遠,但撇開巴黎改造的具體實施項目和模式,研究奧斯曼巴黎改造時的理念和方式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希望政府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合理的開發老建築,避免資源的浪費和文化的斷層;政府以嚴謹的方式對城市空間進行長遠的規劃,聽取社會、經濟、城市、建築等各個領域專家的建議,及時與公眾進行溝通,避開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的矛盾,無論城市決策者是誰都能控制住城市的發展。在局部街區或建築的改造項目中,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干預作用,制定針對街區文化價值保留方式的具體細則,嚴格審批各項方案。在城建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政府需要建立一個全面的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法,其中涉及到的政府級別應該有所差異,隸屬國家級別的部門應該作為第三方管機構有最高審批權和懲罰權,對城市歷史建築和周邊環境進行保護和合理開發;而隸屬於城市級別的機構應該作為一個投資者,單純的對改造對象進行研究和鑒別,總結出詳細的地方管理法規和城市建設細則。

奧斯曼站在城市遠見者的角度完成了巴黎未來五十年的發展基本框架,將城市規劃作為一個理性的學科來看待,成功的將城市未來的發展牢牢控制,以至在他卸任後城市仍能按照最初的理念進行更新。其次,奧斯曼以古典文化為基本元素處理細部,極具地域特色,隨著歷史的沉澱,這種鮮明的建築群形成氣派又優雅城市意象,成就了今天的濃厚底蘊的大都會巴黎。最後,奧斯曼通過法令嚴格規定新建住宅的高度與形式,使得改造出的建築完全滿足他最初的構想,同時由於政府的干預力度較強,街區在實行改造時較為順利。

當然讓我們引以為戒的地方:其大刀闊斧的拆除作業給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文化造成巨大的衝擊足以給我們警示。我們從盲目引進西方先進理論到對大拆大建行為的反思,從改造對象的無差別對待到歷史建築保護的提倡,中國的城市規劃逐漸退去浮躁而向理性靠攏。慢慢就好啦!

圖片參考於網路,以及部分文獻。如有侵權,請私信!


就我所學,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第一個,最著名的巴黎改建,第二個,德國魯兒工業區的改建。這兩個城市的改建都取得了成功,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的相關資料,此外,推薦你看一下紀錄片《骯髒的城市》,講的是巴黎,紐約,倫敦的例子。


存量土地開發是大勢所趨,看看國外是怎麼改的吧~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微信ID:mydreamplus-----------------------

?巴黎改建——不整容,怎麼變美??

你心中的巴黎可能是這樣色兒的

又或是這樣色兒的

然而,一百多年前的巴黎一定讓你目瞪口呆

面對第一次工業革的到來,一些城市,尤其是一些綜合性大都市都面臨著一場舊城改造的過程,以此來適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剛性需求。由於這些城市往往建市較早,舊有房屋、街道和市政設施大多不適應發展的需要,舊城改造的任務便提上歷史日程。

巴黎這種時尚先鋒的弄潮兒又怎麼會在在這種改造浪潮中落後。

工業革命前的巴黎基本上還是一個封建的王朝首都,政治是這個城市生活的主題,城市的各項社會設施也是服務於這一主題。然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人口湧入巴黎,老巴黎越來越不堪重負。作為最大的城市,巴黎的經濟發展很快,人口的急劇增加導致一系列問題,如交通擁擠、疾病流行、房源不足、用水緊張、治安狀況不好等。同時,經濟的發展也要求城市在各項功能上有所完善、面積上有所拓展。同時新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要求巴黎必須更新、必須重建。

第二帝國時期(1852-1870),在拿破崙三世的大力支持下,巴黎大規模的改造轟轟烈烈的開始了。在具體執行者,塞納省省長奧斯曼(Baron Georges Eugene Haussmann 1809-1892)的領導下,改造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主要是對市中心的重新規劃、改建。第二階段主要是重新調整城市規劃,城市面積擴大為原來的兩倍,同時,著力進行道路的修建,讓老巴黎與其郊區(擴大後的部分)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最後,加上隨後的第三階段的兩年的工作(主要是些工程的收尾工作)。巴黎的改造歷時長達17年,共拆毀老舊房屋2.7萬棟,新建房屋、建築10萬棟;重建和新建橋樑8座;擴建公路70多公里;規劃、建設了4個大型公園。

這次改造使城市道路體系、城市下水道、供水等市政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城市人口由原來的120萬增加到近200萬,城市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整容成功,一個新的巴黎寶寶誕生啦!

?德國魯爾區改造——脫胎換骨的美膩!?

德國東北部原來有一隻糙妹子,小魯爾,整天挖煤,把自己挖成一隻小黑球了。

魯爾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之一,是歐洲的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的領頭羊。

1958年後,來自石油、天然氣等新能源的壓力,加之煤炭資源日漸枯竭,煤炭和鋼鐵行業危機開始顯現,極大地影響到魯爾區的就業狀態。1974年和1975年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給鋼鐵工業以沉重的打擊,鋼鐵業開始走向衰落。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期,整個魯爾區的煤炭和鋼鐵工業都陷入了嚴重的結構性危機。

此外,工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也給魯爾區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不見陽光,霧霾陰鬱的空氣和骯髒烏黑的河流在魯爾區司空見慣,惡劣的環境嚴重威脅著市民的身體健康。

越來越尖銳環境問題迫使魯爾區必須進行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改造,魯爾區的脫胎換骨之旅在80年代末拉開序幕。

為了應對「煤炭危機」、「環境危機」、「鋼鐵危機」,德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進行魯爾區的經濟轉型和產業改革,給魯爾區來個全套「美白」療程

第一, 吸引外地企業前來投資。市政府對地皮的使用進行規劃,向投資企業提供價格優惠的地皮。

第二,設立技術園。從1985年起,分5個階段, 投資1.3億馬克,建設了一個技術園。目前技術園已有212家企業,創造了3650個工作崗位。該市新技術的發展主要來自這個技術園。

第三,大力發展生產性企業。政府保護原有企業向新的生產行業轉變,並積極資助建立新的生產性企業。目前該市傳統的生產行業還有鋼鐵、金屬製造、汽車和機車製造、塑料等,新的生產性行業有電子、精密儀器、數據處理和軟體設備等。此外,還有傳統的啤酒製造業,啤酒產量居歐洲第一位。

第四,大力發展服務業。目前,多特蒙德市就業人員的行業分布為:68%在服務業,31%在工業行業,1%在其它行業。

第五、完善環境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重塑田園都市風光。

州政府投資設立環境保護機構,頒布環境保護法令,統一規劃整頓園區環境問題。

1、解決河流、大氣污染問題。 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統:在魯爾河面上先後建立起4個蓄水庫,108個澄清池,凈化污水;又在埃姆舍河口設立微生物凈水站,所以至今尚未發生過污水危害居民健康的狀況。魯爾河水利先進的工程設備除了能解決水污染問題外,還具有蓄水攔洪、發電、旅遊等多種用途。

2、在區域總體規劃中制定了營造"綠色空間"的計劃。 全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目前,區內共有綠地面積約75 000 平方公頃,平均每個居民 130 平方米(1968年魯爾核心地區這一指標只有18 平方米),大小公園 3 000多個,整個礦區綠蔭環抱,一派田園風光。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魯爾河上空蔚藍色的天空"早已成為現實,魯爾區所在的北威州擁有1 600多家環保企業,成為歐洲領先的環保技術中心。

?新加坡河的改造——鳳凰涅槃!?

在聖經里,河流代表著生命創造者的精神,並賜予我們生存的力量。新加坡河的傳奇故事正是這醜小鴨變天鵝美麗童話的經典演繹。

新加坡河是一條海水沖湧出來的河,幾乎貫穿新加坡東西,但僅長41公里,盡頭是大溝,但出口就是新加坡海港,並且面向印尼群島。新加坡河途徑市區12座橋,兩岸有諸多歷史古迹。新加坡歷史、經濟與社會文化都是沿著這條河發展而來的。

早期的新加坡作為自由港,由於豁免進口稅,貨物價格低廉,各地商人都願意來此交易。從1819年開港到1823年,僅僅四年時間新加坡就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而由於新加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沿岸建立起數以千計的商行,一邊是辦公場所,一邊是貨物倉庫。

1959年的完全自治到1965年的徹底獨立,新加坡政府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特別是獨立以後,新加坡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政府樹立了威信,使政府有能力制定和執行改造計劃。經濟結構方面,新加坡已經轉型為以工業為主的經濟,新加坡河的繁榮也時過境遷,而在新加坡科技革命的影響下,新加坡的經濟結構慢慢向第三產業轉移。同時,世界船舶技術的歌名,新加坡河的航運功能極大衰弱,新加坡河的航運生意蕭條。大量船夫失業導致新加坡河沿岸的社會問題突出。新加坡河的治理和沿岸改造迫在眉睫。

在新加坡政府的集中統籌和整個新加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新加坡人民最終完成了對新加坡河的改造。新加坡河浴火重生,鳳凰涅槃!

改造後的新加坡河從交通動脈發展成旅遊勝地,新加坡河再也不是以前的那隻醜小鴨了:以往的髒亂差現象已遠去,新加坡河被改造成娛樂、餐飲、休閑和商業服務場所。以前貨物只能靠小駁船運載出城,新加坡河是駁船停靠的最佳點,兩岸因此建了許多倉庫,其中以接近河口的駁船碼頭一帶最著名。隨著駁船這一行也沒落,加上政府要改善新加坡河的污染情況,現已不在駁船運貨入港,換來的是運載旅客參觀新加坡河。

通過對新加坡河的治理,新加坡政府實現了區域價值整合,成功完成一加一大於二的區域改造工作,使髒亂差的新加坡河面貌一新。而區域價值整合的主線就是旅遊。通過對整體區域的準確定位,把散布在周邊地區的不同景點連在了一條主線上——新加坡河。

在看了以上世界經典的城市改造後,我們不難發現,在合理的整體規劃和統籌下,舊城改造就能實現區域價值的整合。傳統的舊城改造建立在大拆大建的顛覆性改建基礎上,但是,這樣的模式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城市。例如在北京,像夢想加聯合辦公空間這樣的新興聯合辦公企業,他們會在類似那些城市老城區的建築中充分挖掘這些舊建築的經濟潛力,通過裝修改造,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務,實現軟硬體的全面升級,將這些舊建築改造成生機勃勃的聯合辦公空間,使這些舊建築脫胎換骨,本質上完成了對舊城區的舊建築的改造任務,避免了大拆大建給城市帶來的創傷,同時充分挖掘了舊建築的經濟潛力。


好的案例層出不窮,比如魯爾,蘇黎世工業西區,巴塞羅那,甚至倫敦金絲雀碼頭利物浦碼頭巴黎西區新加坡牛車水,都經歷過舊城更新。

而舊城更新,物質上一定是基礎設施和建築更新,業態上從破落的衰退區到有產業或者是有活力的社區。區別在於是推倒重建,還是拆補結合,一言以蔽之,就是更新後建築使用人還是不是原來的人。

在國內,舊城更新的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理念和實施。拆遷式的驅逐貧民 巨額投資和較長的周期,都使得更新難以落地。舉例子,北京東西城至今尚有大量衚衕和四類房五類房沒有拆,成本有多高?一個院子,一般7-10戶,拆遷成本一戶300萬,一個院子動輒幾千萬,周期有多長?有的開發商屯地近20年才開發了一半。

所以,這關鍵的實施問題,是案例能否借鑒的重要參考。比如香港和新加坡都成立了專門的城市更新政府機構URA,東京會有城市再生委員會,美國在五六十年代曾經由聯邦政府發起了轟轟烈烈的全國城市更新,這種種背後,有政府,政策和社會多方面的要素,這才是真正具有借鑒意義的核心。

隨手寫的,舉例部分數據可能有偏差。


國外的案例顯然不適合中國。國內典型的,比如上海楊浦、靜安和老閘北區的一些舊城改造。最新的是天津紅橋區西於庄的棚戶區改造,李克強總理去過兩次,近一萬戶,年初剛受到國務院公開表揚。


古城(鎮)風貌的保持與當地經濟條件的改善,必須共同直面


推薦閱讀:

世界建築界有哪些重要獎項?較為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有哪些?
梁陳方案的好處是否被誇大了?
林徽因為建築界帶來了哪些貢獻?其影響性如何?
為什麼對於歷史建築、街區要大面積保護呢?是不是開發一些比較好?
請問建築學學生在那些網站可以看到PS圖文類型的設計圖紙製作教程 ?

TAG:城市規劃 | 建築學 | 景觀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