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知識越多反而會感覺到越無知嗎?
01-07
The illustrated guide to a Ph.D.
原出處。
Imagine a circle that contains all of human knowledge:
先想像可以包含人類所有知識的一個圓:By the time you finish elementary school, you know a little:
當你小學畢業的時候,你了解的知識沒有多少:By the time you finish high school, you know a bit more:當你中學畢業的時候,你掌握的知識稍微多了點:With a bachelor"s degree, you gain a specialty:
當你獲得學士學位的時候,你獲得了一項特長:
A master"s degree deepens that specialty:而碩士學位使得你的特長更加紮實:Reading research papers takes you to the edge of human knowledge:通過閱讀研究相關的論文你可以了解人類知識的邊緣所在:那時,你所完成的那個小突破(凹坑)就叫做「博士」:
And, that dent you"ve made is called a Ph.D.:Keep pushing.
還需記得,即便拿到了博士學位,也要一直努力哈。所以,題主,你明白了嗎?就像是在知乎回答問題,看到一個自己擅長領域的問題,心想誒呦這個我知道啊,然後打開問題,這時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卧槽這麼多人回答,卧槽這個人這麼多贊,我看看。卧槽這個人說的真對啊,卧槽他說的這個我怎麼不知道。算了我還是別回答了,說錯了丟人現眼。二、卧槽這問題沒人回答啊,我第一個回答要是說錯了什麼下面一群人會鄙視我的。我還是省省吧。懂的東西越多,想的東西越多。我也讀了一些書,肚子裡面的貨也多少有點,但是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覺得自己像個一無所知的傻逼。會的,自己懂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圈,圈外的世界就是未知的世界,懂的越多,圈子越大,接觸到的未知就越多。這個比喻說明白了嗎?~~~~~~~~~~~~~~~~~~看到問題直接回答的,然後再看別人的答案,尼瑪,圖文並茂同樣意思比我的回答有逼格多了!這就是無知。
是的!一個人的知識越多,知識面越廣,就會發現自己越無知。所以往往你可以看到許多的年少輕狂,無知者無畏,而知識淵博的人反而是謙虛謙遜。一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就像是一個圓的面積,而我們對世界感知到的無知就是這個圓的周長,知識積累越多,圓的周長越大,接觸到越多的知識,就會感觸到自己未知的還有更多。所以,願你我保持謙遜之心,不停學習,共勉。。
是 不僅會產生了自我懷疑而且反覆修改自己的觀點 更會覺得累,不是身體層面的累更多是對過往浪費的時間的悔恨和對自我智商的懷疑。雖然我也知道「以有涯隨無涯 殆矣」,可是無力感還是在那裡。
社科狗讀著PhD然後發現自己統計學,編程,數學,哲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太多方面要補缺的了,但是自己的專業內的東西啊,還遠遠沒有了解清楚。無知總比毫無自知好
今日之我,明昨日之「我」之無知。
料他日之「我」,必知今日之我之無知。
今日之我,知乎?無知乎?
蓋其日之所進愈多,察其無知愈深。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我是學文的,所以上學時候作文和詩詞比較出色,之後也因為一些周圍人的讚揚和認可飄起來過,在我飄得同時,我開始玩起了哲學。這時我總結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感想,然後覺得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比周圍人要強的不是一點半點,然後我覺得我應該把這些都寫下來,要是我不留下來這些那絕對是全人類的損失,人類將失去一個極其重要的機會(別笑、嚴肅點),於是為了人類的升華和進步,我開始準備寫書,可是在一個偶然中,我翻看了論語和大學,我看書的全過程是這樣的:嗯······嗯?·······咦?·······額·······哎?·······我去?········我去!········我屮艸芔茻!!! 那之後我結束了飄著的歷史,落地了,被先賢一巴掌拍下來的。
知識如瀚海,懂得越多越了解,自己所謂的學識不過是零星半點,怎敢自稱「有知」呢?
不是無知,而是保持謙遜。知道越多越發覺得知識是相互聯繫的一個完整的體系,僅僅知道幾個知識點是不夠的,要徹底理解某個領域要做到遍歷這個領域所有知識點,而通常所認為知道很多的專家級牛人通過多年摸爬滾打,他已經理解這個領域中能稱之為知識的大部分文字,但沒有知識體系是靜止不動的,知識體系自身越發展越細分,細分的結果就是專家牛人也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否則就面臨淘汰,所以說知道越多越無知實際上是意識到生命有限,用有限的時間去最大化知識體系,保持謙遜是最好的選擇。
當你對這個世界了解越來越多的時候,你會意識到時間多麼廣博未來有多麼不可預測,你開始看到很多平淡無奇的東西背後的複雜本質。任何意見經驗知識都沒法讓你預測明天或者做出讓你過好一生完全不後悔的決定。這時你會發現任何以過來人的姿態告訴你你應不應該做一件事都是在耍流氓,因為沒有人可以知道你適不適合這件事或者你會不會成功,你本來就是個複雜和人不一樣的個體,事情不去嘗試你永遠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如果你能體會到這一點,那麼你會意識到,縱然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你對很多事情真是一無所知,因為你根本不可能有時間嘗試,而不嘗試就說一個事情好不好就是無知。
看簽名~~~
不是感到無知。是感到懂得太少,學的太淺,然後慶幸自己發現的早,然後學習
一個人的知識有個邊界,邊界之外,與邊界不緊臨的知識我們甚至都不知道是否存在,所以,能夠意味到無知的範圍往往都在緊臨邊界處。知識越多,邊界越大,緊臨邊界處的範圍也越大,所以知識越多,越感覺無知。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知識就好像圓圈,圈內的就是知識,圈外的就是無知,知識越多,無知也就越大。
關於這個朋友給我舉過一個例子,說的很好。把自己的知識面比喻為一個圓,把人類已經認知的知識世界比喻為無限大的平面。現在,假設我們處於這個平面之中,當自己無知的時候,圓面積為零,也就是一個點,和世界的交集幾乎沒有;慢慢的,我們懂得多了,圓的面積開始擴大,和世界的接觸越來越多,但是圓的周長也在增加,圓越大就發現和陌生世界的接觸越大,也就發覺自己越無知,但是實際上我們的知識面確實是擴充了。只有在無知的時候才覺得自己是無所不知的啊!
方框代表知識,圓圈代表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陰影代表我們不知道的知識,而圓圈於陰影的接觸的周長代表我們能看到的未知知識。顯然圖2我們所能看到的未知知識比圖1多的多。
~~~~~~~~~~~~~~~~~~~
當你的圓圈足夠大是,就會是這樣的方框了。顯然圖3中圓的邊和陰影部分接觸的長度比圖2小得多,接近於圖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誰還是水。~~~~~~~~~~~~~~2016.1.5補充一張圖一個面積為pi的圓周長是2pi一個面積為9pi的圓周長是6pi。。。
不見得。不是每個人都會那麼謙虛。但是大多數人我想是會的
推薦閱讀:
※對你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你在大學裡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有大神來分享一下考上北大的經驗嗎?
※為什麼非要上大學?
※學習知識和改變命運之間有何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