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了解廖凱原這個人嗎?
經常看到各大學校都有凱原樓,凱原法學院,這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企業家?慈善家?還是學者?如果是學者有何觀點?謝謝!
朋友圈已被廖凱原 教授佔領了,嗯,對,人家就是教授。實在不能理解憑這樣一種精神狀態怎麼管理一個國際大公司的,特地扒了扒他的歷史。
首先,扒到他們公司 SHI International Corp.www.shi.com - Home大概能看出他們公司的營業範圍,嗯,是一家科技公司(好吧這段信息貌似沒什麼價值)然後,發現一條重要新聞後來找到了一切問題的答案
廖教授年輕時候是一位意氣風發的創業者,後來與一位哈佛畢業的美嬌娘結婚,再後來兩人共同打拚創業。然後哈佛美嬌娘發現自己老公怪怪的,然後兩人就離婚了。
然後公司就由我們美嬌娘管理得蒸蒸日上
而我們的廖教授則守著他的40%股份,開展他的人類及宇宙之根本的研究,他在自己祖先的神話及21世紀膨脹發展的科技中,終於成功滴搞暈了自己雖然暈但恍恍惚惚中又看到了什麼
最後在和中國一幫教授的觥籌交錯中瞬間頓悟,啊,軒轅,軒轅,他在4712年前就給出了宇宙的所有答案,於是他興奮的寫詩,興奮的捐錢,希望把自己的感悟公之於世。
有一種愛,叫我負責吃飯,你負責洗碗
還有一種愛,叫我負責賺錢,你負責捐款本想當做一個笑話寫著玩的,後來想想這份答案里還是應該多一些有理有據的評價而不是肆意的菲薄。總結一下對廖的個人看法:
1.他早年主要經歷是法律和創業,不可否認他在企業管理這方面有很強能力。2.他的研究,表面看橫跨政治經濟法律文學量子力學計算機科學,實際上他論文中充斥著無窮無盡的奇文怪字,似乎他的目的只是表明自己的研究之廣理論宏深,但是並不想告訴我們他的理論所然及其所以然。搜了他的論文看了,看完之後我竟然有點惻隱之心,想到一個法律出身的人,那麼不畏險阻的自學量子力學,自學計算機,最後還有模有樣的仿照自然科學學術語句撰寫論文(原文為英文版,廖並不會流利使用中文),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3.總結前兩點,概括為12字, 骨骼精奇 閉門造車 走火入魔
有興趣的戳視頻現場感受下廖的學術彙報,口齒清晰,一板一眼,嚴肅認真,一點都看不出來他在忽悠人的樣子,因為他早已淪陷在自己的宏大理論中。
北大獎學金頒獎典禮廖凱原暢談黃帝運作體系2.0雖然覺得將廖作為多所高校「底線」嬉笑怒罵有些小題大做,但在知乎這樣一個有著追求學術精神純凈的地方,廖確實為各校互黑留下把柄。下課前,教授本來已經關掉了便攜麥克風,但他突然又做了一個示意大家回到座位上的手勢,然後走到第一排的桌子前,清了清喉嚨開始說
「同學們,接下來我要講的事情,不會被承認,出了這個門,你們再拿著這個事來問我,我是不會承認我曾經有說過甚至暗示過這個意思,你們的攝像、錄音將會被學院認定為偽造,你們的互相佐證將被最專業的精神病專家判讀為集體癔症,如果你們不能接受,請現在起身走出教室。」
「明天下午,在這個教室里,將有一堂講座,有人說講授的都是瘋子的胡言囈語,有人說講授的是宇宙間的究極之理,我們的先祖曾經說,道可道,非常道。Truth
can be known,but it may not be the well-known
truth。我們的語言在描述某些東西的時候,總有其蒼白之處,這是我們與未知之間的溝壑,也是橋樑。」
「明天的這堂講座,學院希望大家都能列席,學院的理由是演講者出了一大筆錢,我們總得捧捧場給人家一點面子,將來有人問起這次演講的時候,請大家按照這個答案回答就好,你們的學位授予者、學院管理人、這個行業的極少數掌握話語的人不希望聽到有更多的自我發揮理解。」
「然而,你們可以在講座中自我理解一切,你理解的東西,不可以和他人交流,以免毀壞他人心中的構畫,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尚且如此,思想的直接碰撞就更加複雜多變,只有一種理解我們允許你們公開說出來,那就是演講者是個傻逼,不知所謂,滿口胡言。」
教授點點頭,「下課,同學們。」他走向出口又扭頭補充了一句,「明天的講座,禁止提問,這是為你們好,言盡於此,好自為之。」民間科學家的集大成者。
我人生的奮鬥楷模。
以後如果我能像他那麼有錢,我就決定給交大捐一個學院,給復旦捐一棟樓。
給交大捐個新聞學院,叫「復旦」新聞學院,給復旦捐個樓,叫「交大賽高」樓。
同理,給清華捐個「沉迷未名湖畔無法自拔」樓,給北大捐個「跪舔五道口」樓
順手給浙大捐個「曾博說的都對」樓表明一下態度。給廖凱原洗地的一律拉黑。歡迎洗地黨拉黑我。
第一反應就是交大的凱原法學院
廖教授是個愛玩的聰明人。人家即搞了慈善,幫助了國內教育,又搞了烏龍,宣傳了自己的理論,同時又將自己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增加了自己和企業的影響力,當今時代影響力就是金錢。所以呢,比起那些呆板的慈善家,人家套路靈活多了。。附圖一張
本人有一個當代中國救世主配方假說,內容如下:
救世主思想=佛學(禪宗為主)+馬列毛+國學(儒道兩家為主)+各種微量專業知識(物理為主)
各反應物劑量不定,但國學和馬列毛多為大劑量。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的民科們在不斷地為我的假說提供研究樣本,鄙人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另:我和兩位「救世主」有過現實接觸和交流,別問我都是誰。有了錢,連民科也能洗白。我地心說地平說一統天下的日子,不會遠了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law/3566/2015/20150828152851818547548/20150828152851818547548_.html
玄幻武俠十級學者
。。。聽過他的演講。。他對自己的發現是很興奮的態度今天有空,寫了一點東西,算是個人回憶和感慨吧。
一、凱撒的歸凱撒,上帝卻來宣示主權?
多年前,閱讀神作《上帝擲骰子嗎》(曹天元的量子物理史話),曾經認真思考過物質與精神的關係問題。
彼時,作為一名在校的法科學生,滿腔的精力不知從何處發泄。一開始自學了流體物理,理論明白,但複雜的需要微分積分的計算方式,令人望而卻步。但從此樹立了這樣的思維:不同學科,在用不同的語音描述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
音樂通過旋律表達所見,舞蹈通過肢體的位移、造型等表達所見,而物理、數學,用我們覺得頭痛的繁瑣的公式,描述他所見到的世界。例如光的折射,物理學家們通過公式表達出這一動態的過程。
物理學界最浪漫的對現象的描述,莫過於1648年斯德哥爾摩的街頭,52歲的笛卡爾邂逅18歲的瑞典公主。公主被笛卡爾的數學天賦所折服,國王正式聘請笛卡爾擔任公主的數學老師。後來兩人被迫分離,在笛卡爾給公主的信件當中,出現了這樣一個方程:r=a(1-sinθ)。國王並不懂得這一方程如何解答,便將此封信轉交給了公主。公主當真有數學天賦,她將這一方程解了出來,在直角坐標系中便形成了一幅心形圖。數學家極其浪漫地以一個方程含蓄地表達了「我愛你」。(圖片來自百度)
後有考據派指出,笛卡爾於1649年,應已經成為瑞典女王的公主之邀,到了瑞典。也就是說這一浪漫故事並不真實。但是物理學以公式描述「物體的運動過程」這一基礎並沒有改變。
直角坐標系的發明人笛卡爾,將數字用坐標中的點所表示。無數的點,構成了直觀的圖形,例如拋物線,如此一來我們能夠直觀地看到圖形而明白物體的運動方向、運動狀態。
傳統物理學有其基本的前提。例如:物質是現實存在的;光是勻速直線傳播的;從a狀態到b狀態,中間會由a+1,a+2開始,積累無限多個慢慢增長的過程,最終達到b狀態。這種假設也是微積分的基礎。對的,這也是假設。人們理所當然認為,類似從上海到北京,這條線路會一路上積累無限多個點,最後達到目的地。
但從量子力學建立之初,客觀世界的經驗就註定無法適用。1900年,普朗克公布了《黑體光譜中的能量分布》論文。據其普朗克方程,微觀世界能量的傳遞,是一份一份的,以一個常數為單位跳躍式的增加的。也就是說,要達到能量b,並非從起點能量a變成a+1、a+2等等無限多的中間積累過程。它跟我們的金錢的計算方式一樣,「分」已經是金錢增長的最小單位,從1分到5分,並不存在1.1分,1.2分式的積累,而是每次增加的部分肯定為1分的倍數。
作為法學專業學生,當初看到這裡,也許是觸動了內心對窺探宇宙奧妙的嚮往,也許是讚歎物理學那種極具張力和美感的思維方式,內心的那種激動和興奮,使得我拋開對法學專業書籍的專研,認真關注起量子物理的發展來。
毋需贅述。 直接跳到最後,那令人神往而充滿魔性的雙縫實驗。經過一番設置,一個電子,將通過擺放於它面前的並列的兩道縫隙。現在我們想要知道,它從左邊縫隙通過,還是右邊縫隙通過。最後的結果令物理學家們,包括愛因斯坦、波爾、薛定鍔等大牛們非常驚訝:在沒有人觀察時,電子以「波」的形式,同時通過兩條縫隙傳播過去。可以說,此時這位電子,以波動的形態處於整個空間,所有位置它都有可能存在。一旦有人觀察,它便電光火石之間非常配合地由「波」塌縮到一個實體的,有動量的粒子,隨機選擇一道縫隙通過。
難道,是我們的觀測,使它從一種概率波的狀態,變為客觀世界的實體存在?
無法表述看到此時的激動心情。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二、黏貼複製的人生、複製黏貼的社會科學
對真理的嚮往與追求,私以為,是人類最高貴的天性。從「窺天地之奧,而達造化之極」到「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乃至更為直白的「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的種種表達,無一不是表白了其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探索,使得重複而繁瑣的世俗生活,有了那麼一點神性的光彩。
無論個人理解能力的強弱,對目前公布出來的各種資訊汲入多少,我們這種非物理專業,但又對宇宙的真相充滿了想像和嚮往的人,被網友戲稱為「民間科學家」。
但是作為個人所理解的,救人於庸俗的唯一途徑,我還是保留了這一愛好。
當看到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忘記了)說,現代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已經跟佛學不謀而合。內心竊喜。腦動大開的考慮了一下,藏傳佛教說傳說的肉身虹化現象,也即使說,人突然變做一陣概率波飄走了,這在量子物理是可能的:只要失去「觀察者」。而失去觀察者,不正是佛教所講的:「無我」嗎!沒有了「自我」這一一直存在的觀察者,自身的存在就變為概率波,擴散而充滿整個宇宙。
作為法學研究生,我們每學期需要閱讀大量論文。而眾所周知,目前文科的論文,大部分是不斷批量生產的文字垃圾。整篇文章不斷引用國內外的各種參考文獻,好像引用越多就越證明作者的水平。其實到最後,作者自己的觀點,兩三句話就可以概括。不明白他們為何製造出如此巨大而累贅的篇幅來消耗他人的時間。當初我們的畢業論文,也必須先進行大量引用,最後個人發揮創造的餘地極小。記得當初有位寫法哲學相關論文的學生,他通篇論文完全自己寫就,無一個注釋,如此冒險的舉動令人佩服,不過最後差點論文答辯沒通過,不得已還是按照通常的論文形式進行了修改。
有一種感覺:現代論文也有其八股文的格式。文科論文已經被製造成固定的標本,它已經被按死在陳舊中。
三、一點記憶
在校期間,某次同寢室同學有議論,有位富豪會來學校演講。大家抱著好奇的態度來到會場。那是唯一一次見到廖凱原教授本人。
與會同學大部分反應聽不懂他所講述的內容。私下默默看了不少量子物理相關書籍的本人暗笑:哈哈,他真是不守規矩啊!
哪裡有文科論文大量運用物理公式,通過物理方法去論證的。哪有歷史和法學糅雜,完全不按照傳統體例,先引用、考證、以證明自己的權威的。哪有講課手舞足蹈,自己比聽眾還興奮的。
他講的內容大概是,萬物是信息,我們是另外一個高緯空間在此三維空間的投影。(待考證?)他這種風格,當初嚇傻了一幫完全沒有量子物理學基礎的法學學生。而我激動的是,他居然不講廢話。不重複各種法諺法語,不把那些教條當珍寶非要我們看到其閃亮之處,完全是另開山門。雖然他這個山門目前完全無人洒掃,門庭冷落。講座並沒認真聽。我當初在考慮,這麼有錢的人居然花精神研究這麼偏的東西,跟我愛好相同,簡直說明以後我也可以這麼有錢。於是就自己想的樂呵呵了。
四、萬馬齊喑?
畢業上班,我通過司法考試,順利成為一名律師。老實講,這門工作很適合我。發現對方言語里的漏洞,也是我所擅長。
中國人辯論,很容易動情緒,且不講道理。在法庭辯論中,經常出現類似狀況:「哈哈哈他居然穿了花衣服,好可笑啊!!」但是,穿花衣服為什麼就可笑了?基本沒人思考這個問題。
前幾日作為外聘評委,參加某學校辯論賽,發現其他評委(上海其他學校的學工領導)仍然有這樣的觀點:辯手聲音洪亮高亢,語句通順,氣勢洶洶,便認為這是好辯手,完全不注重他說講的內容是否有道理。而人們的從眾心理也相當強:一旦有貌似權威的專家表揚哪種類型不錯,眾人便跟著也以為不錯,完全不敢有個人的觀點,生怕犯錯。
萬馬齊喑究可哀。不明白現在的高校為何仍在培養這類型選手。我們總喜歡搞形式,總喜歡不斷抒情。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國之情、感恩之情,完全沒有內容而拚命抒情。這種沒有內容支撐的抒發,只會更令人看出情感的虛空。
這個時候我想到了當初那位廖教授。當初在講台上試圖傳達一點他自己獨立思考和發現的內容的, 有點好笑的富豪。當初在高校就已經沒多少學生注意他說講的內容了,大家只私底下議論據說他給學校捐贈了很多錢。
後來聽說,他捐錢給復旦哲學系,希望能夠將哲學發展起來。抱著實用主義的精神,復旦領導將此筆經費挪作它用。不知道這位廖富豪作何感想。
作為個人發展,我也會漸漸在上海律師界積累自己的話語權,但我根本不會選擇廖教授這樣笨拙的方式。我肯定不會試圖去向眾人傳播藏傳佛教肉身虹化符合量子物理的發展,只會在別人談起哥本哈根學派或者麥克斯韋妖的時候 ,心裡默默地下一個判斷:這個人還不適應社會,尚未完全成熟。
是啊,在現在這個社會,談論理論物理,簡直是可笑的。連廖富豪有那麼多錢,也被認定為:「壕」、「民間科學家」。他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公司總裁」居然沒為他增添一點光彩,大量的為高校捐款也變成難以理解的行為。完全被他固執地非要向大家傳播純理論物理這一嘲點所拖累了。
五、敢多一點說真心話的小孩嗎?
萬馬齊喑終究是可悲的。現在總討論社會道德淪喪,總討論人跟人之間的虛偽,看不到人的真心。其實是,真心隨意捧出來,會被人嘲諷吧。只有極其巨大的勇氣,才會像皇帝的新裝里的那位小孩,講出真心話。
前幾日,看到網路上傳播的一些對當初這位令我覺得訝異的廖富豪的嘲諷,滿篇並未分析他的理論,而是充斥了嘲笑、以及人身攻擊,就是沒有論證。
廖文的公式我並未看懂,太複雜了,個人以為需要有一定物理基礎之後慢慢推斷論證。而對方嘲諷的點,也就是我前面已經表述過的類型:「啊呀他居然穿了花衣服!!好好笑啊哈哈哈!!」
在跟著笑的時候,悲哀的國人能不能夠認真想一想:穿花衣服怎麼就好笑了?
是時候祭出我意麵大神了!
還有。。。RAmen!沒人覺得他是在故意調戲這個世界嗎。。。。
其實他贊助錯學院了,他應該贊助文學院,畢竟他是寫科幻小說,說不定能超過大劉
剛在北大瞎逛,不小心轉到了東北角的法學院,一抬眼:凱原樓。當時心裡就我qnmd……
左邊是北京奧運會的一個LOGO,上面是一個方孔錢,右邊有個卦,感覺挺不靠譜的。
不懂為什麼要噴廖凱原。明明這位廖先生捐了巨款,確實給你們帶來了福利。即使他的學說有問題,也不應該用如此態度對待他。起碼應該就事論事。感謝他的捐贈,再批評他的理論。
我覺得很多人都對這位廖先生抱有蔑視感,公然嘲諷他是民科。可能是懷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覺得」民科「都很蠢?
我覺得最該噴的反而不是這位廖凱原先生。
1.他對學校做出的捐贈是確實存在的。
2.這些學校的學生也確實享受到了這位先生捐贈所帶來的優厚的」福利「。
3.他的」民科「也是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麼說服他,要麼不管他。
4.之所以他讓這麼多人詬病,是因為大部分人不認可他的學說。但是:
- 你們只看過他的學說封面,沒有了解大概就先入為主。
- 就算他的文章有問題,也是他自己的看法,不至於被千夫所指。
而事情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各大頂級的學府,都給予他「教授」的稱謂,還強迫學生聽他講座,並給予他開課的權利。但是這個問題,應該受批評的是學校。
有兩種可能:
- 廖先生要求如此,並以捐款問題逼迫學校。
- 學校為滿足廖先生的需要主動提及給予他上述的待遇。
如果1成立,為何學校不拒絕?此事的主導者是為了學校師生的利益嗎?如果是,學校有未考慮此事的負面影響?如果有,是否應該徵求師生的意見再決定此事?
如果2成立,為何主導者為了捐款如此不顧學校聲譽及此事的負面影響?此筆巨款到底用到了什麼方面?學校真的如此缺錢嗎?你們有沒有想過未來取得成就之後回報學校?如果沒有,是不是應該反思自己對學校的態度?
我還真看了廖凱原的論文…嗯,怎麼說呢…大概就是論文里什麼都有,就是沒有邏輯…能看出他在思考,思考的也的確是宇宙人類命運一類的宏大敘事,但思考的方式和哲學家不太一樣,附會和幻想的成分居多。他從古籍、現代科學論著以及神話故事中各摘抄了一點內容,以一種沒什麼邏輯的方式拼接到了一起,最終就形成了他四處宣講的這篇文字。一個沒有理科基礎的法律專業人士試圖強行理解量子力學,強行理解宇宙本質,大概就會變成這副走火入魔的樣子吧,可嘆。
民科,站在民科捐助的樓里批判民科是不是有點那個?別當真,陪他玩玩,哄他高興,騙錢花花
推薦閱讀:
※普通合伙人喪失償債能力後可否轉為有限合伙人?
※火山泥洗面奶是否構成商業詐騙/虛假宣傳?
※歷史上有哪些比較人性化的判決?
※打老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是否該交 GEZ 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