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歷史上有哪些遺珠?
比如奧森威爾斯、希區柯克、庫布里克這三個後世認為最高端的導演沒得過最佳導演。
比如《公民凱恩》只有劇本獎、《2001》只有視效獎、《現代啟示錄》只有攝影和音效獎、《迷魂記》《計程車司機》什麼獎都沒有。以上幾部片子都是 2012 年世界範圍內幾百位導演投票推選出的影史十佳。奧斯卡真的是一個「權威獎項」嗎?另附 The 2012 Sight Sound Directors』 Top Ten。
Sources:Oscar Travesties! ?
上圖是Grantland去年做的關於奧斯卡黑歷史的投票。列舉出了近四十年來群眾槽聲最高的奧斯卡黑歷史。
一共24大黑歷史參與競爭,最後的大贏家是「庫布里克從未拿過奧斯卡最佳導演」……「老馬丁直到《無間風雲》才獲獎」位列第二。
其他大槽點還包括了:「《薩翁情史》獲得最佳電影」,「《阿甘正傳》戰勝《低俗小說》」,「阿爾帕西諾沒有因《教父》系列獲獎」,「《好傢夥》落敗最佳電影」,「《撞車》榮獲最佳電影」等等。
當然,和奧斯卡以及視與聽一樣,都是人選出來的……摺疊吧,這種問題像問諾貝爾文學獎到底權不權威?權威的話咋會漏掉了托爾斯泰一樣無聊(而且細數的話恐怕漏掉的還不止這麼一個)。
我只想說討論這個問題時,不要因為奧斯卡評出了你喜歡的電影,就拿奧斯卡作為指標說事。奧斯卡沒有評出你喜歡的電影,就說奧斯卡垃圾。一個獎項最重要的是:其評選標準是不是統一的,有沒有自我衝突的選擇。我覺得「黑歷史「只能是指這類。
我看了下題主列出的BFI《視與聽》雜誌的評選方法,馬上就明白問題了。
1.那份榜單是「提及計票制「,不是加權計票制。啥意思呢?就是每人列10部的組成一張名單,但是在他們的名單上排第一和第10的計票權重是一樣的。但是奧斯卡上要贏,人人說好是不夠的。人人說好只能讓你容易進入提名。但贏家只有一個,所以贏家必須是評委中腦殘粉最多的那個,也就是被列在第一最多的那個,而不是進入前10榜單次數最多的那個。這是題主榜單和實際贏獎的最大差距來源。所以,就算還是這批人去奧斯卡評獎,最後贏家還是會和這個榜單差距很大。參考這個:為什麼本屆奧斯卡提名影片只有 9 部?甚至在提名階段奧斯卡就已經是一個權重計票法了。
2.還有就是BFI參評人的文化背景比較多元的。外國人看美國電影和美國人看美國電影當然角度差別很大。奧斯卡只是美國電影人(不只是導演)認為的最佳美國電影的獎項。既不是全球電影人認為的最佳美國電影的獎項。也不是全球電影觀眾認為的最佳美國電影的獎項。奧斯卡當然不能代表電影屆,好多歐洲電影,亞非電影都沒去參加奧斯卡。
3.美國以外的同類型電影進入評選範圍可能就分散了美國同類型電影的選票。
4.導演能代表演員的觀點么?奧斯卡評委中很多人是演員。導演最多代表導演公會的觀點。剩下的基本會參考評論界意見。
5.至於評論家(BFI評者中最多的一群人),觀點隨時代變化最大的就是這個群體。而每個時代的評委也和評論界一樣都有根據他們自己生活經歷得出的欣賞口味。50年後的專家和當初評委的口味,由於時代關係變化了,也是很正常的。現在各個女孩都要求減肥,唐代還以胖為美,這算是唐代審美的「黑歷史「么?大家注意看:題主自己給出的BFI榜單自己也會隨年代變化 Sight Sound
6.還有影迷評選和專家評選總是會在某幾個電影上差別很大的,但也有一致的時候。也沒啥大驚小怪的。評委的組成背景當然會大大的影響結果
比如:《肖申克的救贖》每次在有普通影迷參加的任何評選,進前5妥妥的。如果純粹專家評選,就不太容易進前50了。
就拿題主這張榜單吧,
《肖申克的救贖》 沒有任何導演投票給它,只有一個評論人投了一票894名。
按照題主給的榜單,奧斯卡94年的提名應該是:《阿甘正傳》,《低俗小說》,《Crumb》,《Safe》,《London》或者《Before the rain》。
《肖申克的救贖》都進不了提名,所以你準備如何向這電影的腦殘粉們解釋呢?
但是我們別忘了,這是對影史10佳做提名投票統計出來的,如果對同一批人要求他們只對94年的符合奧斯卡參賽資格的電影排10佳,那結果必然又大大不同了。說不定《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或者《四個婚禮一個葬禮》都有可能贏了。不按照評審機制說話都是耍流氓!
當然奧斯卡會錯失一些當年的好電影(最後勝出),但在獲得提名方面一般很少野有遺賢的。
《公民凱恩》 進入大量重要提名。
《迷魂記》 剛出來的時候,不但是奧斯卡,大多數美國評論界主要媒體都不太讚賞,主要覺得太拖沓,而且希區柯克當時的影迷也不喜歡這部。所以,當年口碑不好。後來過了20年重估,風向變了。《計程車司機》 實際上也進入最佳影片提名,比在金球獎還多2個提名(可見HFPA的小清新觀眾群和嘎納的小評委會體制差別也不小),而且BAFTA上也沒有贏(這麼看來BAFTA也沒權威了?BFI這不是打臉么?) 奧斯卡相對還是比較綜合了這些同年其他獎項的意見《現代啟示錄》 也是拿到了大量重要提名(而且輸掉的對象克萊默夫婦之爭也不算差電影)
至於太空漫遊2001,奧斯卡向來不喜歡科幻題材。特別是在現實題材有那麼多可拍的情況下,不著邊際的科幻題材當然不受待見。而且以前有人說過,評委中演員很多,所以他們對搶其飯碗的特效科幻電影也是反感的很。而且故事實際上後來寫成了《太空漫遊四部曲》才勉強把坑填上。原作作者克拉克:「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 你讓評委猜謎,誰還理你?評論界當時也是褒貶不一,分歧很大,特別科幻小說界也有不少不喜歡這個劇的台詞(雖然都覺得視效不錯)。不過奧斯卡好歹給了最佳導演(提名)/最佳原創劇本(提名)/最佳視覺效果,比評論界慷慨多了。
這兒還有個問題:奧斯卡不喜歡科幻片,沒錯!但是又有哪個特別重要的電影獎項不是這樣?嘎納給過幾部科幻電影大獎?威尼斯,柏林,給過幾部?你覺得特別冤的那幾部科幻電影(阿凡達,E.T.,星球大戰,雲圖,2001)它們拿到歐洲就會贏了嘛?(指環王拿到歐洲會贏么?迷魂記拿到當時的歐洲去會贏么?),照這麼推理,只有土星獎才是最權威的。
我知道你想說E.T.和阿凡達贏了金球(嚴格來說金球是個小清新觀眾獎)。可你不能這樣雙重標準啊,科幻片贏了金球就拿金球說事,批判現實類電影贏了歐洲電影節你就拿歐洲獎說事,你咋不倒過來呢?
如果你非要這麼思考,那麼你就會像下面這個一樣
Oscars - Uncyclopedia, the content-free encyclopedia角鬥士不該贏英國病人不該贏泰坦尼克不該贏勇敢的心不該贏
國王的演講不該贏莫扎特不該贏...................................................說實話《地心引力》是贏了很多獎,可此前它參評的所有獎項中有一個拿到最佳電影了么?所以,他拿到最佳導演已經是破紀錄了,第一次有一個科幻類電影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了。查理·卓別林
這位被喻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演員」的人,卻從獲過正經的奧斯卡獎。
40年代,他的經典影片《大獨裁者》和《凡爾杜先生》的政治意味太濃,而被奧斯卡排在圈外。而他最優秀的作品《摩登時代》甚至都沒有被提名。
但卓別林未獲奧斯卡獎並不是卓別林的遺憾,而是奧斯卡的遺憾。
【Tips】現已開啟微信公眾號:科研學徒(kystudent),歡迎大家關注,會不定期分享一些趣事雜談和科研路上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與我交流。
因為你把別的或者自己心裡的標準當做權威了
如果你把奧斯卡當權威,那麼問題里的疑惑迎刃而解。
沒得過奧斯卡的導演被稱作高端導演,哼,不信!
沒得過奧斯卡重要獎項的電影是好電影?哼,不信!
奧斯卡不是絕對權威,但是享有盛譽,不是因為不符合自己心裡的秤就不權威,所謂別處看的「最高端」之類信息也不一定比奧斯卡權威,這種獎項本就必須是有主觀成分的。如同奧運會裡的跳水,體操等打分項目,奧運會評委絕對是權威了吧,有些時候一些細小的分差導致金牌和自己的期待不一樣就說評委不權威么?我是多希望看到冬奧會平野助夢能拿U型冠軍,最後差那一點點分又怎麼評判呢。遺憾而已,不是評委不權威。
同理,任何一個電影獎項都有自己選擇的風格,很多人甚至可以做出幾乎完美的獲獎推測。但是每個有名氣的獎都是權威的,因為你改變不了獲獎的結果,而左右結果的正是所謂權威。從這個角度,奧斯卡就是權威的。至於讓不讓每個人服氣,是另一回事。
1. 你沒加上馬丁斯科塞斯和小李子,還有很多人。2. 奧斯卡就是個學院獎,宣傳奧斯卡是權威獎項的媒體都是耍流氓。3. 不過,說奧斯卡和金雞獎差不多,這個流氓就耍的都點大了……警察叔叔,就是他!
題主修改題目了?我這個回答本來是最切題的呃。。。不是問著名的黑幕嘛?(3月10日加)
1、16萬張公關DVD打敗李安
每次說到奧斯卡史上的冤案,總繞不開2006年《斷背山》的失利和《撞車》的勝出。除卻導演是華人李安的因素和在當時所引發的同志潮社會話題,頒獎季從影評人獎項開始就實現了無差別級橫掃的《斷背山》,卻在最後功虧一簣。這主要是因為負責《撞車》發行的獅門影業想了個新鮮點子,與之前主打媒體宣傳的路數不同,他們壓制了16萬張《撞車》的DVD,派發到了好萊塢各個環節的成員中,5600多位奧斯卡評委也悉數在列。由於影片早已下線多時,獅門影業這種豁出去的勁頭在評委中博得了不少好感,也讓他們的呼聲悄悄攀升到第二位,在感動不少保守派評委內心的同時,也為自己最後的逆轉打下了基礎。而學院保守派的態度成了最後的關鍵因素,頒獎當晚在柯達劇院,獅門影業的狂喜襯托出了其他所有人的愕然。2、感謝肺炎的「幫忙」
伊麗莎白·泰勒的人生充滿了傳奇故事,而她的第一個奧斯卡獎來得也是十分蹊蹺,除了米高梅強大的公關運作外,竟然還得仰仗那次差點讓她送命的手術。在1961年的奧斯卡之爭中,《桃色公寓》以電影品質出眾成為頭號熱門,女主角雪莉·麥克雷恩自然是最佳女主角的領跑者,當時在影評人看好的名單中,並沒有出現伊麗莎白·泰勒的名字。但是,隨著米高梅放出泰勒在拍攝《青樓艷妓》期間因手術感染肺炎差點送命的故事,原本的輿論全部同情地轉向了泰勒。頒獎典禮當晚,曾經被好萊塢看作是「壞孩子」的泰勒,在眾望所歸之下含淚拿下了自己的第一座小金人。遺憾落敗的雪莉·麥克雷恩在事後回憶道:「我他媽敗給了一場氣管開刀手術!」3、瑪麗·碧克馥的影后與信任危機
在第二屆奧斯卡頒獎禮,因為瑪麗·碧克馥成為影后,讓奧斯卡一度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危機。作為美國電影與藝術科學學院首任主席道格拉斯·范朋克的妻子,碧克馥憑藉首度出演的有聲電影《風騷女人》衝擊獎項。但影片上映後反響平平,輿論和票房都沒能達到預期效果,碧克馥忍不住了,她在頒獎前夕不避嫌地將奧斯卡獎中央評選委員會全體成員請到家中招待茶點。隨著碧克馥榮升影后,她「走後門」的消息也曝光,奧斯卡獎在草創之初便面臨了巨大的信任危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電影與藝術科學學院從第三屆奧斯卡開始撤銷了中央評選委員會,改為由學院全體成員投票的方式,並沿用至今。《楚門的世界》竟然沒得到最佳影片的提名?莎翁情史最終獲獎
《幾近成名》同樣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同樣沒有提名
《社交網路》 不敵《王的演講》
穆赫蘭道女主角娜奧米沃茨
BBM在我心中就是最佳電影 而多年後的Jake Gyllenhaal也是我心中的影帝 自己認同就好。
怎麼可以沒有比利王爾德的《日落大道》!當年在第23屆奧斯卡上被同是講述好萊塢圈內故事的《彗星美人》「擊敗」,11個提名只拿到了
最佳原創劇本,最佳配樂,最佳藝術指導,而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都被《彗星美人》摘走。從頒獎前的大熱門,到結果出來後被冠上「慘敗」的名號,私以為這算是奧斯卡最大的遺珠之一。當然,或許對於導演比利王爾德這個老頭子而言,「I don"t give a shit」才是真理,哈哈哈
奧斯卡最佳很早開始就是靠運作的,能否得奧斯卡和許多方面有關,政治正確、商業運作方式等等,具體可以看看曉松奇談講奧斯卡的那期。喜愛電影的大概都記得載入影史的1994年,部部佳片《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辛德勒名單》《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有小李第一次陪跑的《不一樣的天空》,最後肖申克一個獎項沒得,很多人為之抱憾,但也不妨礙它在影視的地位。(單純的喜歡電影,對奧沒有研究,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輸給了《阿甘正傳》。想想那時候的電影有多牛逼。
肖深克的救贖。印象中那年它的對手是阿甘正傳。
不知道你們看過(草原的實驗)沒。真的是很贊的文藝片。導演好牛逼的
戰馬,遺珠之一
去年美騙的AA擠掉了emma嬸
什麼垃圾,提到的3個導演都是水貨,沒拿最佳導演再正常不過
我喜歡的五大導演,都是大遺珠,卓別林,希區柯克,庫布里克,斯科塞斯,諾蘭,五個人所處年代上居然也能正好串起來。
這個帖子能很好區分真偽影迷。斷背山
怒答
就2013年的我就特別不滿。憑什麼Captain Phillips就一個獎都沒有?
這都不叫遺珠那還有什麼能叫。
這屆奧斯卡獲獎和提名影片幾乎一部不落看完了。所以更加為此抱不平。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國外電影中經常提及中國?是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嗎?
※有哪些富有創意和實驗性的冷門電影值得推薦?
※有哪些可稱得上美艷的歐美女星?
※如何評價許鞍華的導演功力?
※如何評價 2017 戛納電影節展映的 VR 電影《肉與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