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二戰時期製造的「多拉」列車炮有什麼實際的作戰意義?
德軍二戰時期製造了一個超大的列車炮「多拉」,但從始至終都未完全投入戰場,從當時的角度來看,決策者是基於什麼目的製造如此一個龐然大物的呢?
多拉、卡爾本來就是研製出來對付各種防護嚴密的永久性工事。 這東西以前是用來做戰略用途。用的好可以拖住一個師。一發炮彈的殺傷半徑起碼在500米左右,對於步兵來說是個惡夢,躲在壕溝還是會被震死的。
沒空軍對付它的話會非常吃力的。那時候可沒鑽地炸彈沒什麼炸彈能炸穿數米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的重炮都在很厚的混凝土炮台內,有頂蓋的。
多拉參與攻打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控制港口、戰略重鎮。D軍打了很久,沒任何辦法,把這個炮拉來,打了幾十發。多拉的7.1噸的混凝土破壞彈能擊穿1米厚的鋼板,那個要塞就變廢墟了,把人家30米地下的彈藥庫都打爆了!1歷史由來
1942年夏天,希特勒調集237個師的兵力,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蘇軍為了抵抗德寇的進攻,在塞瓦斯托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藥庫發生意外爆炸。這座彈藥庫(位於馬克西姆-高爾基1號要塞)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這就是二次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車炮。
2開發計劃
希特勒上台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溫凝土牆。克虜伯兵工廠在接受任務後,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製800毫米的火炮。
1942年初,終於製成了這門超重型巨炮,它被用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希特勒本人和軍需部長施佩爾(Albert.Speer)出席的驗收儀式,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以工程師的妻子的名字命名昵稱「多拉」。
3技術特點
多拉炮它的炮管口徑800毫米,炮身長28.87米,高12米,全炮長42.9米,全重1344噸,發射出去的炮彈重8.4噸,射程為46.67千米。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里。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台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局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4戰場實踐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托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斯大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竟不顧彈藥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痍為平地。
5最後命運
1945年4月,德國人為免它被繳獲,將「多拉」拆毀,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一些部件,並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
二戰結束時,「大多拉」炮成為蘇聯紅軍的戰利品,以後又被運到盟軍佔領區,成為盟軍研究巨炮的樣品。最後,這座空前絕後的超級巨炮被盟軍拆解,結束了它短暫而奇特的—生。
6技術參數
全長 : 42.97米
寬 : 7米
高 : 11.6米
重 : 1,350噸
炮口徑 : 800毫米
炮長: 32.48米
炮重: 400噸
射擊角度: +53 度
炮彈重 :
7.1噸(穿甲彈)
4.8噸 (高爆彈)
1.8 - 2.0噸 (推進燃料)
炮彈射速:
720米/秒(穿甲彈)
820米/秒 (高爆彈)
射程 : 28 - 47 公里
這種超長射程火炮是用來進攻要塞堡壘的。
設計合理的要塞,很難用正攻法拿下,而且要塞炮比野戰炮射程遠。俯衝轟炸機的性能大家都沒底,而且炸彈還未必能穿透房頂。這樣的話大型火炮就是唯一的選擇了,敲掉要塞主炮後,部隊再進攻。用處不大的原因是德國閃擊戰繞過了要塞,然後法軍就投降了打蘇聯的時候用了,用處還是挺大的。先用大型火炮打穿上層鋼板,然後俯衝轟炸機炸毀內部。朵拉炮一直沒有參與實戰,我們還是直接說說同等級的古斯塔夫炮吧。
1934年位於德國埃森的克魯伯公司接到來自德國陸軍司令部的一紙要求,信中表達希望克魯伯能夠設計出一款能夠擊毀馬奇諾防線上要塞的重炮,最好一炮就能打穿7米厚的混凝土掩體,或者1米厚的鋼板,然後還要從敵人炮兵無法還擊的距離外進行發射。然而該防線因古德里安想出從阿登山脈率領第19裝甲軍爬過110千米的峽谷越過,以致於古斯塔夫重炮都失去大顯身手的機會。
希特勒於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又在1942年捲土重來發動藍色行動,將作戰矛頭指向高加索。為了解決猶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艦隊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帥進攻賽瓦斯波托爾要塞(塞凡堡)。這要塞位於黑海之濱,經過俄國人的長久經營,此要塞變成了幾乎攻不可破的堅固堡壘,屏衛著俄國的黑海艦隊的安全;光是克里米亞戰爭(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時,英法聯軍曾經為了攻佔此處而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而蘇聯更是在此設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兩座名為「高爾基炮台」更是著名。
德國為了扳平此劣勢,從國內調集了各式火炮。圍城之戰一直到7月4日為止,塞瓦斯托波爾市可以說是一片廢墟了,德國人在這塊863.5km2的土地上一共傾倒了30,000 噸的彈藥。古斯塔夫重炮出死力也足足發射了48發炮彈,剛剛好把膛線全部磨到光,還不包括在研發時期與測試期間一共250發的紀錄。
期間最輝煌的戰果是白色峭壁,一座位於塞汶那亞灣海平面下的彈藥庫,距離海平面30米深,由厚達10米的混凝土牆保護,歷經發射9次後成功擊毀引爆彈藥庫,同時擊沉一艘灣岸內的船隻。因此1942年5月,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在古斯塔夫重炮與卡爾臼炮的聯手合作下,讓埃里希·馮·曼施坦因獲得「塞瓦斯托波爾的征服者」的稱號。
從以上內容來看,不論是設計初衷還是實際應用都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是之後由於東線戰事急轉直下,一直沒有派上用場,最後為了防止被蘇聯繳獲,只好自行炸毀。
------------------------------------------更新一下缺點------------------------------------------- 物力耗費巨大,光是炮彈就要重達七噸,口徑大約是800mm,炮管長度至少要30米,整個設備就要將近1000噸重;在實戰中整個火炮必須搭配在特製的炮車上,炮車像是兩個並列的板車並列在兩座軌道上;板車下方有兩組轉向架,每一組轉向架用20根車軸,以至於整組炮車毫無客氣就要用掉80個滾輪。
- 人力花費太大,當時組建了大約一個團的兵力為其服務,還有若干守衛部隊和大量工兵。
- 運輸不便,光是運炮的列車就長達25節,前後算起來足足剛好一英里。
- 準備周期太長,列車於3月初到達佩瑞柯普地峽並且待到4月初。德軍工兵修築了一條鐵路支線到辛菲羅波爾-塞瓦斯托波爾鐵路上,距離目標16千米處;德軍在這條鐵路的終點又加了4個半循環軌道。準備了這麼多功夫其實只是要讓古斯塔夫重炮為後來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作暖身;古斯塔夫重炮於5月初進入陣地,到了6月5日,古斯塔夫重炮才終於開火。
實戰意義不大,限制太多,部署時間太長。二戰就幾次打要塞的時候用到這東西。而且發射速度太慢,總的來說效果很一般。一樣的活兒,讓英國的B24帶高腳櫃來執行,會方便的多。也經濟的多。
列車炮
專門發射一種口徑彈藥。只適合執行攻堅任務從部署到開火需要一周以上時間造價非常昂貴對部署環境的限制要求較高毀傷能力極強。需要大量工程兵移動嚴重依賴鐵道,需要防空部隊進行保護轟炸機
多種炸彈可選,除攻堅任務之外,可以執行普通戰術轟炸任務。從行動準備到飛臨戰區十幾個小時。造價比較昂貴對需要掌握轟炸目標上空制空權。毀傷能力極強。需要少量地勤和空勤人員移動和部署依賴機場攻擊時需要空軍護航落後軍事思想的產物 德軍的列車炮主要是為了對付西歐國家的各種要塞 它當然在塞瓦斯托波爾大顯神威 但必須注意的是當時德軍整體的空中優勢和常規火炮優勢 否則就是在義大利那樣 列車炮只要出涵洞就被飛機盯上
這東西是戰略武器,用來對付要塞的。當時導彈科技沒點出來(V2 投入戰場的時候德國都快兵敗了),只能這麼幹了……
多拉一炮秒過塞瓦斯托波爾的毛熊要塞
這玩意兒在打順風局,尤其是攻堅戰的時候還是挺有用的
想了想
不如出點ju-87和ju-88..
我覺得是元首喜好問題,畢竟那個時候轟炸機到底如何大家都說不準...大家都提到了多拉和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然而這個玩意兒在這次戰役中僅僅幹掉了一個彈藥庫(地下27米)另外30和35號炮台都是最終被地面部隊攻陷的,在此之前兩個炮台一直戰鬥到打完所有炮彈(被擊傷也是被卡爾臼炮擊中的,但很快就修好了)
義大利拉文納據說有類似設備防衛
威力無比曾經引爆了一個在地下30米深的蘇軍彈藥庫(上面覆蓋著8米厚的鋼板)。朵拉列車炮就是古斯塔夫列車炮。
推薦閱讀:
※真的有帶勳章進攻的事嗎?
※1941年如果沒有美國加入戰爭, ,沒有日本支援的話, 坐擁歐陸的德國能否拿下蘇聯?
※導致二戰德國戰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何評價《戰爭的邏輯》一書?
※《希特勒傳》中希特勒所說的「1942年起美國就有條件介入二戰」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