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最近兩年的古籍印刷質量有所提高了嗎?

看網上說2012年印刷的20冊繁體豎排資治通鑒是電腦排版印刷,而不是以前的鉛印了,所以印刷質量有所提高。不知道是否如此?如果是的話,其他一些古籍比如平裝二十四史,新編諸子集成等有沒有出新版。人在國外,所以沒法去書店考察。


資治通鑒確實已重排,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本正陸續出版,自然也是電腦排印,8月17日先推出《史記》。


中華書局 和 上海古籍 的權威性我不懷疑,尤其在經、史、子、集、哲等方面,某些版本也能保留 豎版繁體 的模式。但這兩家重量級出版社,在書籍的紙質、印刷、字體、排版方面太不重視,以至於影響了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至令人產生了反感。先說紙質和裝訂,你不必用多好的紙張,至少不要像是草板紙,裝訂不要太容易開膠斷裂;再說印刷和字體,印刷模模糊糊不清晰,字體用新字形宋體字(不如康熙舊字形),確實不好看,間距排版也有問題。有人說看書主要是看其中的內容,但我覺得以上這些同樣重要,再有營養的食物,如果看上去、吃起來不能給人舒心的感覺,是不是會讓人緊皺眉頭、頗感遺憾呢?我不清楚是我過於挑剔表象層面,還是確實有不少出版社不重視這些關鍵因素。出版社有「品控部」吧?最後附上幾頁樣張,至於觀感好不好,由大家來評論。

最末一張是 明刻(萬曆 ~ 崇禎)


個人感覺,二十四史的印刷質量一直在下降,新編諸子集成最近幾印也很差,紙張薄,字跡不清晰。通鑒是重排的,算是初印,感覺還不錯。總結起來,舊版的重印因為是影印,所以往往質量要差些,新版印刷比較清楚。但是古籍紙張質量明顯不如以前了,中華書局在暢銷書上的用紙倒是比古籍好很多。


中華書局黃皮本《通鑒》近幾年重新電腦排版印行,印刷自然清晰。但是,重排同時也造成了一些原來印本沒有的錯誤。再就是,新排印本四周的留白太少,看起來很不舒服。


有降低才是真的


先說結論,就這兩年來看,中華書局進步有限,甚至於倒退,上古進步比較明顯。

1、印刷,先說新排印本,上古前兩年有部分書印的不是特別清晰,但最近重印的書質量明顯提高,我買過一本【世說新語校釋】,由於質量問題換過一次貨,給我從一印換成了二印,但清晰度幾乎是天壤之別,此外,近兩年買的上古的書幾乎沒有字跡模糊的情形;至於中華書局,目前仍有一部分的書字跡不清,前兩天買過論語譯註、鹽鐵論校注、穀梁古義疏、楚辭補註,印刷質量均不讓人滿意。最近兩社都出了楚辭補註的整理本,都是新排印的,印刷質量對比明顯。

再說老版影印本,上古一直有個問題,就是清晰的極度清晰,文字黑的發亮,比如袁宏道集、方苞集;質量差的印刷就極差,以至於干擾閱讀,比如老子古義、周易古義、李商隱詩箋疏;還有一部分質量一般,比如論語疏證。中華書局此類書籍印的中規中矩,不特別差也不特別好,但近幾年整體往差的方向發展,比如春秋左傳詁、公孫龍子譯註,印刷質量極差。

2、用紙,上古用紙一般整體可以,不功不過;中華書局草紙比例明顯上升,鹽鐵論校注、東京夢華錄、荀子集解、公孫龍子譯註,此類例子多不勝數。

3、裝訂,先說精裝書,上古精裝書出的多,裝訂質量參差不齊,但凡是展強印刷廠出品,裝訂質量基本不過關;中華書局最近精裝書出的多,其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和上古的古典文學叢書同時出了典藏本,但中華書局出品的精美程度比不上上古出品、甚至連上古的精裝本都有所不如。

平裝本,中華書局一貫是膠粘一刀切,最近也無改觀,只有特定的書籍比如二十四史修訂本、資治通鑒新排印本一印才鎖線。上古之前鎖線和不鎖線的比例相當,但近兩年鎖線的比例明顯提高,我以前在學校借閱的呂思勉的四部斷代史均是膠粘,但一年前所購大都已經鎖線,甚至於一些簡體橫排書籍比如明清小品叢刊、王夫之歷代詩選評也都膠粘鎖線,可以說現在上古的書不鎖線的是極少數。


首先是封皮結實多了,敢拿得起放得下了;封皮的顏色由原先的淺綠變為米黃,細看的話會發現上紋理也變了。

其次是正文的紙張顏色偏黃一些,看著很舒服;文字由鉛印改為電腦排版。

總體感覺質量比以往的高。


推薦閱讀:

怎麼理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古人為什麼喜歡「托古」寫書?這樣自己不就永遠失去名垂青史的機會了嗎?
中國有哪些名頭很響卻已經散佚的古籍?
宋代常見的古籍裝幀方式是什麼?是線裝嗎?怎樣判斷《鉅宋廣韻》、《宋本廣韻》等的印刷出版時間呢?

TAG:印刷 | 古籍 | 中華書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