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是如何看待馮象譯本《聖經》的?

是否會因為馮象本人不是基督徒而影響對他作品的看法?


1. 馮象本人對其譯本的預期是「一是為中文讀者(包括信友和聖經學界)提供一個可靠的中文學術譯本; 二是如果可能, 力求讓?聖經?立於中國文學之林」(?傳譯一份生命的糧——訪問馮象?). 就第一點而言, 由於馮象本人並非聖經學者(因他並無相關學歷,或在專業期刊、學會有研究發表), 其本人預期並不保證譯本就能達「可靠的中文學術譯本」的標準,所以以「學術譯本」的標準衡量應取決於學術界專業學者的 peer review. 而第二點是否能讓聖經「立於中國文學之林」則有待時間考驗.

2. 專業的聖經學者專業人士對馮象譯本的評價主要見

[1] 黃錫木: 一部非信徒翻譯的聖經──評馮象譯註?摩西五經?

[2] 施尤禮, 黃錫木:「論馮象的譯經工作」, ?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第四十八期, (2010.1).

[3] 張達民: 文學氣象與學術假象–評馮象譯註?新約?(一、二、三、四、五), ?時代論壇?.

起初, 聖經學家黃錫木和很多人一樣對馮象譯本評價頗高, 視之為「傑作」, 但他實際上也有所保留, 其評論亦指出馮象譯註在學術上有不嚴謹之處.[1] 但馮象對黃的評論並不以為然, 卻指其為「說外行話」, 但其為自己辯白的理由並站不住腳(詳見本人評論, 16 July, 2008)

其後的評論[2]則更多批評意見. 個人認為張達民對馮象譯本的評論[3]最為重要, 因其除了指出馮象譯本在學術上的問題, 對馮象譯本是否是如其宣稱的是從原文譯出提出了質疑. 儘管馮象參考的譯本里列有 La Bible de Jérusalem (馮象用他自己的術語稱之為「法語聖城本」), 譯文譯註引征時也有注出, 但張指出馮象的譯文實際上更接近英文聖經譯本 New Jerusalem Bible (NJB), 他進而肯定「馮象借用NJB,是鐵證如山,不是偶一為之,而是系統性的現象」但張達民僅舉了三個例子(太4:6、來1:7、徒28:13), 留下很多辯白爭議的餘地.

3. 張達民的論斷如果成立, 那麼在馮象譯本中應有更多例證與 NJB 雷同(是為科學方法論的假設檢驗). 由於馮象聲稱他參考的是「法語聖城本」, 所以這些例證應該異於法文底本 La Bible de Jérusalem 對譯文的處理, 從而說明馮象譯本參考的是英文 NJB, 而非他所宣稱的法文版. 香港「新春秋」網誌作者倉海君曾挑戰張達民「我會逐句逐字地看, 然後紀錄異同, 而且也會拿各種譯本、原文與馮譯並列對照, 藉以判斷馮譯及夾注是『系統性』襲自NJB的機會有多大...成事的話, 我會在自己的blog公告天下, 保證絕不會不了了之.」(29 Oct. 2010) 不過後來也就沒有下文, 「不了了之」了.

3.1. 2012年9月間, 基督教人文學會 cjc 等網友在一個帖子里開始陸續帖出在查經過程中發現的更多馮象抄襲 NJB 的例證與 NJB 雷同而不同於法文 La Bible de Jérusalem:

[4] cjc et al.: 馮象抄襲 NJB, ?基督教人文學會? Sept. 2012.

其中提到一下這個例子可見其譯文抄襲 NJB 的系統性:

從頭看腓立比書,發覺馮象原來有提到「歡愉」是腓立比書的鑰詞:

  • 1:4 歡愉: 此信的一大主題。

那麼他在1:18為何不也一致地把χα?ρω譯為「歡愉」或「歡喜」,而要譯為「高興」?

好奇之下,再用bibleworks查joy,rejoice(χαρ?,χα?ρω,συγχα?ρω)NJB在腓立比書的翻譯:

  • χαρ?: 1:4, 1:25, 2:2, 2:29, 4:1
  • χα?ρω: 1:18(x2), 2:17, 2:18, 3:1, 4:4(x2), 4:10
  • συγχα?ρω: 2:17, 2:18

一共15次, NJB除了1:18兩次莫名其妙作「happy」,和上次提到因為英文風格避免重複而在2:18(2:17也是)把χα?ρετε κα? συγχα?ρετ? μοι譯為"you must be glad and join in my rejoicing"之外,其他都一致譯為joy或rejoice來反映鑰詞。

比較馮象,與NJB15次竟然完全一一對應:NJB用joy或rejoice的11處,馮象也用「歡」;NJB沒有用joy或rejoice的4處,馮象就用「高興」。

如果兩個人擲骰子15次都出現同樣號碼,任何人不需要統計學知識都知道這雷同極不可能是出於機緣巧合的。如此看來,馮象極有可能是用NJB起稿來翻譯腓立比書,然後間中參考其他資料,再用自己的文采改頭換面一下的。

除譯文以外, 馮象譯註內容也主要來自 NJB「看了創1章, 雷同程度也是驚人, 幾乎所有稍長的註都轉自NJB」

3.2. 在這個帖子的啟發之下, 我也建了個站(wordpress, 豆瓣小站), 將馮象譯經的抄襲雷同之處彙總到那裡. 春節以前積累了100個左右個例子. 當然馮譯與 NJB 僅僅雷同, 並不能說明他就一定抄襲了 NJB, 畢竟他們都是同一聖經文本的翻譯. 馮象譯本與 NJB 的雷同之處, 不僅在於 NJB 修訂法文 La Bible de Jérusalem 之處, 且在於 NJB 特有的脫離原文、意譯發揮之處, 試舉一例:

伯 38:41, 馮象譯註:

伸直了脖子求食?

【馮象注: 伸直(yith`alu)(脖子), 從聖城本. 原文: 迷路、彷徨 (yith`u).】

Idem, New Jerusalem Bible :

craning their necks in search of food? q

q. 『craning their necks』, lit. 『standing up』 yite『alu conj.; Hebr. yite『u 『wandering』.

按: 此節 BHS 原文 ???????, 馮譯讀文從耶路撒冷聖經讀文 ?????????, hitpael 未完成, 法文 La Bible de Jérusalem 直譯 ? se dressent ?, 「起身」, 即 NJB 註『standing up』, 非「伸直」. 馮象譯註「伸直(脖子)」從 NJB 意譯 「craning,」 非法文「聖城本」之直譯.

有時馮象的誤譯也往往能從英譯本得到解釋:

伯 5:7, 馮象譯文:

不幸是人自己的哺養 【馮注: yoli?, 從傳統本注. 原文: yulla?, 出生.】

Idem, New Jerusalem Bible:

It is people who breed trouble for themselves

按: 原文 ???? 一詞有異讀: BHS 點作 ??????? 即 yulla?, pual 被動完成, 或譯「人爲不幸所生」; 或讀 ?????? 即 yoli?, hiphil 使動未完成, 英文 NJB, 法文 La Bible de Jérusalem 等採取這種讀法, 或譯「人使不幸出生」. 兩種異讀動詞形態不同, 皆「出生」義. NJB 可以 breed 翻譯原文, 而「哺養」雖是英語 breed 漢譯, 卻與原文不合.

另一個馮象誤解英文的例子

伯 27:7, 馮象譯註:

願我的仇敵如惡棍的下場, 【馮注: 原文無「下場」, 從七十士本補.】

那詆毀我的一群罪人!

Idem, New Jerusalem Bible:

Let my enemy meet the fate of the wicked,

my adversary, the lot of the evil-doer!

Idem, La Bible de Jérusalem :

Que mon ennemi ait le sort du méchant,

mon adversaire celui de l』injuste !

按: 七十士本本節作

ο? μ?ν δ? ?λλ? ε?ησαν ο? ?χθρο? μου ?σπερ ? καταστροφ? τ?ν ?σεβ?ν,

κα? ο? ?π? ?μ? ?πανισταν?μενοι ?σπερ ? ?π?λεια τ?ν παραν?μων

Nonetheless, may my enemies be like the ruin of the impious,

and those who rise up against me lik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transgressors. (NETS)

「下場」 「fate」 乃耶路撒冷聖經意譯七十士本 ? καταστροφ?, 馮象誤註「從七十士本補」.

此節對句, 耶路撒冷聖經按照法文、英文的文法,下半節省動詞. 馮象從耶路撒冷聖經直譯, 亦省動詞. 故 NJB 下半節補全應作 「[let] my adversary [meet] the lot of the evil-doer,」 此處 「lot」 亦作「命運」解. 且 「evil-doer」 單數, 所以馮象譯文中「一群」係誤解英文 「the lot.」

這些例子只是我找到的諸多例子中的幾個

4. 有人認為馮象這樣做至多只是「轉譯」而算不上抄襲. 即便如此, 也足以使人對其「學術譯本」的質量產生疑問. 如果我們認為「抄襲」是對他人文字未經聲明的挪用, 而不是僅僅思想內容轉述, 那麼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馮象抄襲了 NJB 的譯註, 因為他對 NJB 文字的使用並沒有加以聲明. 有趣的是, 英文?北京周報?的確曾報道馮象是從英文而不是原文翻譯聖經 (Taking Bible to Heart).


晚輩現人在海外流浪,所有的資料都在東北老家,吾僅憑記憶回答,如有事實出入,請諸位先生斧正。

首先要說的是,任何譯本,只是譯本。吾等不能對譯本要求如同原文聖經一樣。故,凡欲精通聖經原文經意者,需先研習古希伯來文,古亞蘭文及共通希臘文,後讀原文聖經方能體會原文之美。

晚輩幾年前途徑香港在書店買到馮象先生翻譯的《摩西五經》《智慧書》。並無專心研究比較,只是不求甚解。

有兩處晚輩認為馮象先生的譯法甚為值得一讀。

出埃及記20章,十誡。

記得吾等讀高中的時,一位美國的聖經老師,問吾輩,上帝的感情如何?我等答曰,愛,憐憫云云。先生又問,上帝會嫉妒嗎?吾輩答曰,否矣。先生讓我們打開聖經,出埃及記20章,吾等國內同儕均是讀中文和合本聖經長大,看英文中,說道,For I, the Lord your God, am a jealous God我耶和華是嫉妒的上帝,大吃一驚。

中文和合本譯為,上帝是忌邪的上帝。

吾輩頓時感到,歌德那句話真真在理,Know one is know non知一者,不知也。

吾等在提及中文翻譯之時會發現,中文的動詞和名詞是隨主謂的等級變化的。吾輩之前寫過一篇賜福抑或祝福的文章,闡說,賜福和祝福之不同。見應該用祝福還是賜福?

此處,嫉妒一詞??????有兩種含義,上帝不允許我們有別的神,丈夫不允許妻子有別的男人。

這裡的這個詞和雅歌8:6節的嫉妒???????是一個詞根,雅歌說:嫉恨如陰間之殘忍。

猶太拉比們有許多論及上帝和選民之間如夫妻一般的書籍。

所以,這個詞,既表示人的那種嫉妒,不允許第三者的出現,也表示上帝不允許其他的神明的那種意思。

而馮象先生翻譯為,上帝是容不得不忠的上帝,合二為一,吾輩感覺甚好。

另外一處,沙瑪信經。

申命記6:4中有一句話

馮象先生翻譯為,我主唯一。(僅憑記憶)

而和合本譯為:耶和華我們的上帝是獨一的主。

原文是???? ?????

英文New King James譯為:the Lord is one

在原文中就是,我主唯一,中文譯本中,唯一的主,有區別於原文。吾輩讀猶太拉比的著作中對於這句話解釋繁多。

我和沙特朋友聊天,他向我介紹,這是我的妻子,我問,您有幾個妻子?他說,這是我唯一的妻子。也是我的唯一。

注意,我生命中唯一的妻子和我生命的唯一,是有區別的。

總而言之,就是,上帝不單單是吾等唯一的神,而是吾等生命中一切的一切,唯一的唯一,人類生命中唯一的目的與意義。此生永世,我主唯一,別無他物。

(諸位可讀猶太拉比們極其繁多的對這句話的注釋)

後來,穆聖默罕默德創立回教,回教五大教義之首證信——也就是讀「清真言」的前半句話,也是引用了沙馬信經。

如此,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天啟宗教共同的,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教義就在於「我主唯一」的這句話了。

所以,私以為,馮象先生在中文方面的造詣,很是令人欣賞。


他譯的,沒他自認為的那麼好,而和合本,沒他所認為的那麼差。


謝邀。

我沒讀過馮象的譯本,不好說。但我個人還是更傾向於和合本(雖然的確也有翻譯上的問題),連新譯本都用不慣。我想這當中有習慣的成分在內,也的確有對信仰純正性的看重。

這裡一定要提下我讀過的非基督徒譯的基督教書籍。若干年前還在國內時我讀了「Left Behind」系列的前三本,非基督徒譯的,也許譯者真的是很認真,可是我只能說,譯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因為譯者不了解基督教。對一個好的翻譯,不僅要求他/她去了解原文語言和目標語言,還要求他/她去了解背景知識。在翻譯基督教(也有其它宗教)作品時,如果不了解它的背景、內含、術語、歷史、教義,語言掌握再好,翻譯水平再高,也是不可能完全表達出原文所體現的教義和宗教感情的。所以我一向不建議非基督徒來譯基督教文學,因為只能譯出皮毛,譯不出精髓。

所以從我個人角度,的確會因為他本人不是基督徒,而不去讀和接受他所翻譯的「聖經」的,最多是把它當作一種文學創作來看待。


馮象的夫人是天主教徒——他稱之為「我的洋教女」。

他的翻譯,我記得mondain曾經扒過,與NJB有關。

NJB在國內其實有一部新約譯本。


  1. 凡事傳播《聖經》的,都應該是受到神的祝福。
  2. 對馮象先生的文筆還是相當喜歡的。
  3. 應當將譯文和注釋區分,譯文是沒有問題的,注釋帶有很多個人的理解,僅做參考。
  4. 本人是基督徒,但不是研究聖經的專家,出於個人喜好與理解發言。


「抄」肯定是有的,如今的譯註有不抄的嗎?也就是小問題,讀者何必在意。馮先生的文章我不太喜歡,不夠「耿直」,喜歡繞一下。聖經本來就是抄來抄去的,別太當回事,喜歡就看,不喜歡就換。


看過馮象翻譯的《創世紀》,真乃天才翻譯家,文筆鮮美活波,舉世罕見!


推薦閱讀:

阿里烏派、奧利金主義、尼西亞派的區別是什麼?

TAG:聖經 | 基督教 | 東正教 | 天主教 | 基督新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