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間的收入差異為什麼這麼大?除了「價值決定價格」因素外,還有什麼影響因素呢?


「One gets rich by being close to money". 這恐怕是價值之外最大的因素。

最靠近錢的行當是大金融機構、大公司、和近距離給他們服務(而本身行業又有門檻)的那些人,比如基金管理人、頂級律所、甚至外科醫生。

以這些年最肥的對沖基金為例:

一個管理著十億美元的基金(算中等規模),只需要個把人的團隊,每年團隊拿基金規模2%作為管理費(比較標準的做法) ,就是2000萬美元一年,這些錢裡面大部分被基金的幾個合伙人分掉,也就是說,無論基金是否賺錢,哪怕逐步賠光,他們每人每年輕鬆拿回家幾百萬美元。當然,一個失敗的基金團隊未來會融不到錢,但是不死不活的大型基金是非常多的。

你可能問,那麼這些投資人為什麼這麼傻,不改變遊戲規則,而是任由這些基金經理賺這麼肥?

因為貪婪和恐懼。

恐懼是,那些有錢需要投出去的大金主,比如銀行、保險公司、富有的個人、退休金管理人等等,很擔心手裡的錢沒有在「幹活」,因為錢躺在賬戶里會貶值。過去半個多世紀,美元貶值80%以上。因此他們找各種投資機會。美國國債最沒風險,但收益最小。高風險的投資,比如風險投資基金,科技類股票,風險高但是潛在回報大。因此,他們會在好幾類資產里進行分配。投基金時,為控制風險,主要投那些有投資經驗的「成功」基金團隊。 整個對沖基金行業火起來就是過去這十幾年,有投資成功記錄的基金經理人就那麼些人,當錢都追著他們的時候,當然是他們來訂遊戲規則。

貪婪是,當市場的風險胃口比較大時,分配給基金和其他高風險資產的錢會比較多,當錢都湧向市場的時候,這些資產(以及基金的「紙麵價值")的增值會「自我實現」,讓更多錢進場,風大起來,豬都會飛。後果如何,就不用細說了,用巴菲特的話,就是「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泳褲"。

結論可以是,有腦子、想趕快賺錢、膽子不大(也就是不想創業,或者說追求有限)的,就加入上面幾個行業,爭取做高管。


我覺得至少有幾個方面:

  • 供求關係,供求關係是最根本的力量,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勞動力的價格,也就是薪資待遇

  • 職位能創造的價值,當職位能創造出1000元的收入的時候,僱主就願意使用999元去僱傭這個人,某些職位具有很高的生產率,譬如很多金融行業、科技的。即該職位的邊際生產率。

  • 個人效用、收益;年輕的醫生待遇雖然不佳,但是社會地位高,養豬的農民雖然能賺不少錢,技術含量也相對低,但是許多人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

  • 人力資本結構變動大,但是人力資本的流動性較差,今天突然出現了一片藍海(假如IOS開發),可能要求的人才多了,但是其他行業的人才不會立刻轉變來做這樣的工作,因為他們要考慮的因素,許多人才在一個行業積累後,不願意嘗試新的行業。即使願意常識,也需要很長的學習時間。由於整個市場是動態的、因此對於任何一個時間點來說,都會有許多不平衡的地方。

從長期來看,能力與待遇應該匹配,但是從短期來看,影響的因素很多。


第一、位置

在微笑曲線中的不同位置、在經濟中的不同位置。比如設計院,研究院,生產商,渠道商,廣告商,金融機構。

第二、競爭

行業的競爭狀態,完全壟斷(比如鐵路)、寡頭壟斷(比如電力、電信、電腦、手機)、壟斷競爭(比如牙膏、醫藥)和完全競爭(比如大米、豬肉)。

第三、效率

行業的平均工作效率,行業的資產周轉率。


One gets rich by being close to authority.


很多因素吧,大的來說國家富裕程度,還有橫山寨主所說的社會財富分配能力,還有個很重要的就是人才供需關係,門檻越高的行業相對人才越缺稀,中國人工為什麼便宜,就是中國人基數太大,就算門檻再低的行業刷到最後,絕對數量都不會少,而且中國人肯吃苦,所以只需要肯吃苦的工種就變成了低門檻行業,應為人人都肯吃苦,多低的工資都願意去,從而壓低了工種的價格,而在國外只要高薪才能吸引人去吃苦,不然寧可領救濟金也不去受累,這就是為什麼國外水管工,水泥工,地鐵司機之類的工作屬於中高收入,而中國屬於底層收入的原因。


為什麼農業和IT金融收入差這麼多?因為各自的生產函數的差異。


除了特權,這只會是短期現象或觀察出錯。我認為不該只看留在一行中的人而要看一個時期內參與過該行業的人。不要只看年收入,還要看平均時薪。不要只看一時的年收入,還要看行業的平均工作年期。

我相信算入工作年期,算入退出該業的失敗者數量,算入工作時間,將所有福利折算成金錢,每個行業長期的平均時薪x在該行的總工作時間是差不多的。


因素歹咧,跟市場的供需,技術含量的高低等都有一定的關係。


價值定價是最樸素的定價系統。自從商品經濟開始一定程度就放棄了價值定價系統而改為社會定價系統,相關因素很多 1.社會價值導向 2.社會商品的價值虛長 3.商業體系的行業定製 4.利益補償


這個問題我想提問者(樓主)其實有一個自己的答案,只是不想肯定罷了。

我想樓主應該是想說市場競爭的不充分等其他次要因素導致了行業間收入的不公,問這些次要因素具體有哪些?這樣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回答全我想還是很困難的。

我想這些次要因素應該包括行政干預,地域條件,成本控制,信息傳播,規模效應,廣告效應等。具體的還是靠大家來完善吧。


獲取和配置社會資源的權力決定的


很好的一個話題。排除其他因素,行業所需要專業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可能是形成工資差異的原因之一。


接著發問者思路,行業塑造以及人才塑造成本高低決定了不同行業間收入有所差別。造一架飛機多少錢,經營一個飛機場多少錢,培養一名飛行員又要多少錢?還有涉及到的就是價值增值,臨床經驗1年的醫生和臨床經驗20年的醫生薪金又有所差別。


市場經濟下,根本上說,收入按生產要素貢獻分配。有的行業是依靠勞動力,有的行業是靠資源,有的行業靠的是money。誰的貢獻大,收入就應該高。


人均利潤。


新生產部門的超額利潤會最終轉變為平均利潤。

—根據政治經濟學


推薦閱讀:

韓國經濟騰飛出現在軍政府時期,即絕對獨裁時期,這可以證明民主對經濟發展不是必備條件么?
同為拉美右翼軍棍,為什麼斯特羅斯納、魏地拉、特魯希略、加爾鐵里沒有像皮諾切特一樣獲得經濟自由派的追捧?
如果賭博輸贏的概率都是50%,為什麼長久賭博的人多會傾家蕩產而不是收益均衡?
如果中國完全放開房價,自由競爭,後果會有多嚴重?
中國哪些人是真正懂經濟的?怎麼判斷一個人是真經濟學家還是假經濟學家

TAG:經濟 | 經濟學 | 行業 | 社會 | 利益分配 | 收入 | 社會財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