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類的工作相比其他行業來說是否缺乏技術含量?
本人專業新聞。我感覺像是寫個新聞,播報個新聞的,像是傳媒類的東西似乎覺得多數的都可以干,即使不是學這個的,自學也很容易入門。我知道我狹隘了,請各位指教
現在學新聞的孩子這麼妄自菲薄嗎?個人感覺是,技術含量太高,充滿新奇和挑戰,和任何一個領域一樣,都是要一生學習可能也無法真正掌握的學問。比如:
- 什麼樣的選題才是大家真正關心的?同時也是有社會價值的?
- 一個熱門事件選擇什麼樣的切入視角來避免同行間的重複和凸顯其深層意涵?
- 如何平衡爭論雙方觀點在報道的比重,同時隱去個人的取向確保報道的公正性?
- 在手上一個線人資源都沒有的情況下如何爭取到採訪對象?
- 怎樣勸服拒絕接受採訪的對象或者通過其他方式獲取重要信息?
- 在信息披露較少的情況下如何通過觀察、信息搜索和實際採訪進一步挖掘、組織和推理?
- 如何設置採訪問題的結構、層次、順序、底線?
- 採訪中如何追問、反問、設問、錯問?
- 同採訪對象、條線應該如何保持良好的互動,表達你的誠意?
- 怎麼去呈現真相?或者說真相應該被披露到何種程度?
- 語言敘述中如何避免結構、修辭、觀念的自我重複?
- 怎麼剪片子,最大化利用你的素材帶?
- 什麼時候該用特寫,什麼時候拉遠景,給什麼樣的畫面,拍哪些素材全部都是記者要告訴攝像的
- 配音的語氣如何把握,確保語言足夠口語化同時不至於口水?
- 怎樣編排幾條新聞的順序,確保收視/收聽率,同時平衡其中的新聞價值差異?
- 怎樣利用網路擴大報道的傳播範圍?
- 怎樣收集用戶反饋?針對於此在何種程度上做出修改?
·
·
·無力承受、、&>&<寫稿寫累了,過來說兩句。
首先我覺得@zilu 同學很好地給你示範了什麼叫傳媒行業的技術含量了。每一條片子怎麼拍、每一個採訪怎麼做、每一個稿子怎麼寫,全部可以拆分成這一個又一個具體而細緻入微的問題,每做一次報道前都把報道拆分成這些問題,一一解決掉,再輔以必要的寫作/拍攝技巧,做出來報道不會差。在行家眼裡更會處處都是技術細節。
當然,不做這些預備功夫,草草地去採訪和報道,草草做出來的東西,也有可能排上版面/在電視播出。畢竟這個行業里混日子的人太多了,很多所謂的領導也在混,沒能力或者懶得監控出品質量,下面的人只要別給他出亂子就好。要這樣去混,確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
畢竟,同樣是打籃球,同樣是後衛,你可以做喬丹(病態求勝欲、強迫症般的食譜控制、發瘋一樣打磨每一個技術細節、一直在根據年齡和運動能力調整自己的打法、調整與隊友的關係、成熟後一直統治聯盟),也可以做孫悅(在湖人隊時的教練評價他「為了運動生涯著想,他應該少喝點可樂」;科比則說「大家不要像那個中國男孩一樣,來了快一年都沒有任何進步」)。
自己能翻牆的話,去看看某位大人物與CBS邁克華萊士那段「談笑風生」的視頻完整版、還有邁克在2006年採訪內賈德的視頻吧,看看邁克是怎樣用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提問技巧擊中別人軟肋的。想一想為什麼在人才輩出的國度,這個老傢伙有本事做主播和記者直到90多歲?
在知乎里也有很好的例子,看看《大眾軟體》的前編輯@飛鳥冰河 對涉足網遊的史玉柱的研究深入到什麼程度了。(PS,知乎里還有很多很牛的媒體人,只是本人關注得不多,舉例只好掛一漏萬~罪過罪過。)
本人是美酒記者,行業工作經驗近5年,試過連續3天每天品100多款酒的集中學習,現在也幾乎每天品酒,月均做超過萬字的品酒筆記和資料收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均用來買酒以及酒類相關書籍、去酒吧品調酒師們的手藝。目前在自學英語(慚愧,大學時顧著玩把英語廢掉了),沒事就寫郵件給釀酒師、調酒師、發燒友、收藏家們,請教各種關於酒的問題。空閑時我會專門跑到超市去,拿起不同的食材狂嗅,訓練自己分辨氣味的能力。將來有閑有錢了還計劃考個證書,以及自費去酒廠研修什麼的。相信這樣下去我會成為行業里技術含量最高的人之一,題主你覺得呢?當然簡單啦,大部分東西自學都能入門。可是大部分人並不具有自學的能力。而且學了皮毛就不深入了。
比如數據新聞和html5,這算是傳媒行業最有技術含量的了。但其實你自學入門也要不了多長時間,兩個月就可以做出效果很驚艷的作品了。澎湃首席數據新聞工程師就是記者轉型來的,但沒多少人真去學的,覺得編程好難不會代碼。
剪輯也算是技術感很強的東西了,但好多人連幾分鐘小片也剪的沒有邏輯,那種真人秀大節目就別提了。十幾個機位,怎麼對時間碼怎麼合版,粗剪精剪的流程,片子的邏輯線,會動刀子就算會剪輯這門技術了么?
還有ps、pr啊之類的,總得會一點吧,審美總該有一點吧。好多人態度就是多學一點就吃虧了。
好吧你說術業有專攻,我學的是新聞,那說寫稿吧,這個技術不強吧,有的人到了大三還沒正式採訪過,寫出的稿子導語寫的和八股文一樣,一篇稿子寫得像流水賬。消息稿都寫不好,更不提通訊和專題了。
雖然不能全部怪學生,大部分學校,新聞、傳媒行業都是教學生做學術的,技術方面的東西必須要自學,自己實踐。老師也沒見過這些……
我覺得傳媒業,要先談熱愛,再談結束。熱愛這個行業,很多技術是水到渠成的。干久了記者覺得自己啥都會或者感覺啥也不會。。。一個好的記者是需要懂得很多的,反過來啥也不會也可能做的還湊活,得看你事業目標高不高,混日子也是過。
我也是學新聞的。
新聞是沒什麼技術含量,但卻比大多行業都難干。
所以,重要麼。沒必要找這種存在感。必須指出,新聞只是傳媒的一部分。目前不可否認,由於網路媒體的存在,新聞類媒體的門檻的確有點低了,這個是由於傳統媒體的嚴謹性、話語權和新媒體(包括網路媒體)的快餐化、時效性相對立造成的。
但是由於新聞傳播渠道的多樣性、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聞類傳媒的采寫機制還會發生變化,到了真正的平板媒體、手機媒體等成熟平台搭建好、真正具有獨立核心的自媒體能夠形成輿論導向的時候,那新聞傳播的門檻必然要比現在高很多。原因就在於價值內容對於用戶的接受度不同。
一個好記者,7分采3分寫的時代幾乎已經過去了。自媒體的形成不僅要求你會采會寫,還要會拍照會PS會攝像,甚至恨不得你在事件爆發後的「20分鐘到一小時之內」文字、圖片、影像畫面一應俱全——而且現在文配圖和流媒體的快速製作更是自媒體權威的核心價值所在。
我就簡單地拿利比亞內戰打個比方吧:同樣是一名有影響力的資深記者,同樣是擒獲KZF的事件,從影響力而言,你認為是各方採訪然後形成大段文字重要,還是游擊隊員高舉KZF的黃金沙漠鷹手槍照片重要,還是從抓獲到被送走的全程視頻重要?
可惜國內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個道理。中國只有一個胡舒立,你覺得傳媒會缺乏技術含量嗎?好記者,7分采3分寫。你搞個奧巴馬的獨家採訪試試,全世界沒幾個記者有這本事。
很多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一點兒安身立命的本領都沒有。對於你的說法,我想不少中國的媒體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但不同媒體的技術含量標準不一樣,文字媒體需要縝密的思維,電視媒體需要對畫面的感知。但如上面所說,中國只有一個胡舒立。膜拜。
傳媒業的工作很需要技術含量,但是這些技術難以量化,所以讓人產生「沒什麼技術」的錯覺
我覺得你說的這個技術含量只是相對的。其實光就傳統媒體而言,每一個從業者的水平也大不相同,能把話寫通順了這只是傳媒工作的第一步。諸如好奇心、新聞意識、提問水平、敬業心態等,還是有很大差異。另外,隨著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出現,給媒體從業者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這樣說,在傳統媒體做得好的編輯,不一定就能勝任網路編輯一職,因為其中增加了大量與互聯網有關的技術和理念。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吧,哪個崗位都無止境。
個人認為,能取得傳媒業的成就,要鍛煉多種能力。你思維夠開拓,性格擅溝通,等等,沒有這些隱形的技術,你就無法進入這個大門。而有些人,性格上的東西真的是一輩子學不來的。這不是最黃金的技術含量嗎?此外,題主不應該只求入門。我覺得世界上大多數事情都是,越學越有東西可學。無止境。
我學編導的。個人認為這一行門檻低,但是真要做好,還是很有難度的。
我是來搞笑的。。。在我們家樓下開複印店的老闆都敢說自己是搞傳媒的。。。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語言,只有懂得這些語言,才能準確判斷作品好不好,好在哪兒,完成難度高不高,以及去思考怎麼樣才可以更完善。
紙媒類
國內三大人物特稿雜誌:人物,gq,南方人物周刊。 好的深度報道:冰點(書)非虛構寫作:紐約客。評論:光明日報評論網,俠客島司徒格子對於校園寫作來說,最難的不是怎麼寫好,而是找到一個不大不小的選題,邁出調查採訪這一步。啊。要非得稱講座稿,天氣預報稿,活動稿,宣傳稿為新聞稿,我沒意見。電視新聞(視頻類)
去看柴靜為主持人的看見吧,20分鐘節目看一小時那種看。她採訪方式是什麼,是開放還是閉合,是故意說錯引導別人說更多,還是追問。
剪輯是怎麼多少秒一個鏡頭,畫面語言和解說詞是怎麼聯繫的。新一個場景,第一個鏡頭是什麼。哪些是擺拍的補拍素材,為什麼要這樣擺拍。整個節目是分為幾個段落的,每個段落的時間分配是多少,每個段落講的內容夠了嗎?最後結尾歸納的結論,或者說立意是什麼,你拍的話,能想的比她好嗎。拍矛盾性題材,是怎麼切鏡頭的,是不是做到了,雙方都充分發言,又是怎麼做到的。播報類:
普通人和播音員之間的聲音差距很大,你找播音員的素材,自己重複念一遍,錄音進行對比就知道了。此外好的主持人,不管是新聞類還是綜藝都很難得啊。諸如董卿和華少,對比張大大,謝娜。其他的像h5,數據新聞啥的就不說了。
唉。什麼東西可以成為學科都不簡單,是有先人進行了系統的技術鑽研和總結的。書法大家的作品我們其實也能欣賞,就講說寫的真好看。對外行人來說,這個好看字兒與普通人的字兒之間的差距感覺不會是震撼的,還好。但對練這個的人來說,一勾一捺,都是磨了不知道多久的功夫,無奈的是,沒有人能跳過這個功夫。傳媒專業本來就是文科,所以生源大多數文科生,理科生佔少數。老師也是文科出身,特別是女老師,對技術、設備這塊就更不了解了,男老師可能更加精通攝影攝像、軟體等。傳媒專業本科基本就是學習新聞理論、傳播理論、廣告理論,少量的技術型課程,都是入門級的。我學廣告的,我們四年學的東西真的很雜,攝影攝像、電影鑒賞、音樂賞析、素描水粉、小說、戲曲、詩歌、散文,以及一大堆的學術和理論。不過我覺得學校安排每門課都有它的道理吧,合不合理就另當別論了,只是培養情操、審美、學習習慣等,還蠻有用的,至少現在你看到一幅平面作品時,你知道它的配色哪裡不對,排版哪裡奇怪,素材是否陳舊,至少你培養了良好的品位,懂得欣賞一部電影的手法,音樂的情感內涵。這是比專業上的東西更加能讓你受用終身的。
很複雜的 比如做知乎推廣 豆瓣推廣 這些都是需要很有水平的
確實。我學的就是新聞與傳播專業。這麼說吧,如果你想把新聞寫得跟千古名著似的是不可能的,畢竟可觀條件擺在那,新聞要尊重客觀事實,和文學創作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另一方面,你要把新聞寫得巨爛無比也有些難度,說白了,記流水賬人人都會吧?簡而言之,新聞這東西,就中規中矩,適當潤色。所以,技術含量實際上比微博上編個段子都低。上描述的僅針對新聞文字撰寫本身,至於各種採訪方法方式,除了技術難度外,確實還需要一定的智慧、膽識,還有運氣。
傳媒的技術含量更體現在你的經驗,積累,反應和判斷上。傳媒追求時效性,影響力,公信力,越是大新聞越是在規則和潛規則構成的高壓環境里生產出來的。沒技術含量那隨便換個人你試試。現在謠言滿天飛,正是如此。
別扯這些沒用的啦~新聞專業研究生~和你分享幾條個人經驗:1.新聞入門簡單,要不然也不會有公民新聞這一說2.新聞做好難!紙媒新媒體都一樣!看看各地招收新聞宣傳口的有那麼多,但真正有本事看下這活的能有幾個?假如現在給你現場,5分鐘立刻播報你可以?3.別抱怨國家的政治大環境,環境對所有人的影響一樣的,但總有人出彩成功,對吧?4.與其妄自菲薄,不如實踐出真知!實習去!!寶貝!5很多時間,不是沒機會,而是沒本事!不是針對你,咱們共勉,一起加油!
不贊同所謂「新聞無學」的看法。
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外行領導內行的說法,尤其是有知友說是教新聞理論的老師說的,更是讓人驚異。視「新聞」為一門技術,自然認為新聞無學,其內涵不過是學學跟人採訪聊天、學習幾種報道寫作方法、學會幾種編輯軟體,一切好像都很簡單。覺得新聞無學,很可能是你把它看得太低了,或者你的學習還不夠真正深入。
專業主義這種東西,不是出去某個媒體單位實習一次就能解決的。因為很多媒體單位本身就不專業。推薦閱讀:
※金融圈內轉行的新人如何快速開始影視傳媒行業的買方研究工作?
※傳媒行業畢業後,是去傳統媒體實習好還是去新媒體呢?
※未來想從事傳媒相關工作,讀什麼專業方向的研究生對於就業與實際工作能力有幫助?
※樂視網上市過程中財務造假,樂視是不是一個巨大的騙局?
※女生做電影發行好嗎?傳媒行業做什麼工作比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