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學裡的「北京學派」和「衡水學派」?

xx學派是同學之間的一種戲謔,指的是偏向某種學習方法的學生,衡水學派偏向多做題,北京學派偏向理解教材(不是慵懶地翻翻書)。


你是一個運動員,你很窮,但是你還想出成績,於是:

你買了很多豆腐豆乾當廉價蛋白質來源,你天天五穀雜糧蔬菜蘋果大吃大喝保證營養,你每天訓練12個小時,強行用年輕的身體來換取比賽時的成績,甚至,你還要搞點違禁藥品來偷偷助力,畢竟,你輸不起,你輸了,就要回家種地——

這一切的原因就一個字:窮

你是一個運動員,你有錢,於是:

你請了最好的教練,科學訓練,寓教於樂,你吃著上好的牛肉和牛奶,你服用進口的蛋白補劑,你從小就跟著明星運動員出入各種運動場,耳濡目染,被很多大佬抱過親過,甚至還親自教你鼓勵你,畢竟,你是大戶人家。

所以顯然,我們沒有什麼必要去探討兩種「模式」孰優孰劣,

因為顯然這牛肉比豆腐好啊。

(最關鍵的是,吃牛肉的可不是不能去換換口味買個豆腐吃,但是吃豆腐的,可是沒那個命去換口味吃牛肉哦)

然而可笑的是,

總是有兩波人,

一波人一本正經地問

「你們傻逼嗎?為什麼不吃牛肉,非得吃豆腐?」

而另一波人,

總是憤憤不平地說,

「豆腐怎麼了,豆腐營養好得很!我就是吃豆腐長到一米八大個子的!」


「xx學派」是一種學生間的幽默說法,指偏好某種學習方法群體。北京學派偏向理解教材,衡水學派偏向刷題。據不可靠統計,衡水學派學生成績更好。

笑死我了,說的好像有人願意刷題一樣。和一些天之驕子,貴族家的少爺不一樣的是,我們這些窮人,僅僅是活下來就已經用盡全力了。

我堂兄就是屬於北京學派,初三的時候開始看英文小說原著了,高中暑假年年出去旅遊。輪滑玩的6,還組過樂隊。我問過他怎麼刷題的,他和知乎上的清華大V一樣告訴我,理解原題就好了。我問他英語怎麼說的這麼溜的,他說以前和英語家教以及來他家做客的老外多聊聊就這麼上去了。

後來堂兄也跟我說過,理解原題這個概念是他高中的時候請的家教告訴他的,是石家莊二中的特級教師專門告訴他的。最後表哥的成績是河北省高考20多名,按理來說應該是可以絕大部分學校都能去的,最後堂兄去了美國什麼大學忘了。

其實我們也知道北京學派的教育才是教育的目的,學習變成一種樂趣。

但是不是每個人在高中都能掌握應試的精髓,理解教材這四個字說來輕鬆,我堂兄告訴我,如果不是特級教師家教了兩個月,他也很難掌握這種技能。那麼各位覺得大學高中能夠自己悟出來這種本事的有多少?

你以為到了大學就是一個全新的起跑線了?

別逗了,對於一些人來說,大學的什麼社團,什麼活動早就是高中玩膩了,反而覺得學習更加有趣。因為以前的高中的學習內容太死板了,一點都沒意思。而到了大學就是新的開始,反而更加動力十足。

相反,對於一些人來說,大學還要自己掙生活費,周末想的是打工賺錢,平常儘可能的空出時間來賺錢。對於他們來說,只有晚上一點時間刷題。

哪有什麼北京學派和衡水學派,

說白了大家都是平凡人,只不過有人不用掙扎在生活面前,並且早已擁有了自己學海的舟

而有的人不僅要自己重新造舟,還要在舟上自帶乾糧。

有的時候勤能補拙,

有的時候補的不是拙,而是時間。

————————————————

如果你對單機遊戲,獨立遊戲有興趣,歡迎關注公眾號:獨立遊戲鑒賞家(微信號:DLYXJSJ)

點我掃碼 即可關注

http://weixin.qq.com/r/EykkPNjEg4X8rZxf93w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你對DOTA2有興趣,對DOTA2比賽有興趣,歡迎關注公眾號:刀賽風雲(微信號Dota2Matches)

如果你在知乎對DOTA2有興趣,對遊戲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DOTA2ha


我可去您媽的吧,如果一樣的教育資源,一樣的錄取率,誰願意當衡水學派?我們窮人不想搞課外活動啊?我們不想提高綜合素質啊?我們樂意早起晚睡、整天刷題啊?我把你這個問題換個說法:

災荒之年,如何評價富人吃的肉糜和窮人吃的糟糠?

知道違和感在哪了吧?

說窮人喜歡刷題的,這叫蠢;

說窮人只配刷題的,這叫壞;

說窮人太可憐了,禁止刷題,要按綜合素質錄取的,這叫喪盡天良。


在大學裡刷題的有這麼幾大群體,第一大群體是考研派,人數眾多,主要成員以二本或者普通一本邊緣專業學生居多,他們以考研為首要目標,某省幾大二本高校就屬於此類。第二大群體是出國派,以刷托福、雅思、GRE為多。第三大群體是考各種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學生。

某答主認為「北京學派」是素質教育,「衡水學派」是應試教育,這種看法不太準確,在我國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沒有明顯的界限區分。在大學裡學習,除了考研或者出國需要大量刷題,學習模式沿用高中模式已經佷不適用了,大學生的能力評價標準與高中生相差太大,高中生只要考試成績好就行了,而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就業應聘的時候,用人單位是不會錄用僅會刷題的「考試機器」的。

「北京學派」和「衡水學派」很大程度來源於高中的學習模式,高中的學習習慣延續到了大學,「衡水學派」學習模式是迫於競爭壓力極大的環境下做出的博弈選擇,可以用「劇場效應」來解釋。下面分享一篇文章,來解釋「衡水學派」的形成原因。

中國教育正在被「劇場效應」綁架!

轉載自公眾號:隱蔽的歷史 作者:郭山

一、什麼是劇場效應?

百度關於「劇場效應」的解釋有兩條。

第一條是大學者盧梭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當時的巴黎成了一個大劇場,每個巴黎人在巴黎這個劇場中觀劇,同時又主動被動的參與演出。所有人既是觀眾,又是參與演出的演員。在自覺或不自覺中,人們完成了自我的異化。

第二條是個經濟學概念。大意是說,如果劇院突然著火了,按照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每個人都選擇快速奔跑出去。導致的結果是大家擁堵在大門口,形成了集體的悲劇。寓意是指: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會導致集體秩序失衡,最後形成整體悲劇。

在這兩個概念中,共同點是個人角色和社會環境的失衡。

當每個人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會破壞其他人的利益。大家都這麼做,最終結果是誰的利益都不能最大化,甚至可能出現整體利益的最小化。這就是「無序」局面。

「無序」的結局通常是「雙輸」「多輸」甚至「全輸」。到最後,往往沒有一個贏家。「惡序」的結局通常是「單贏」,一般至少有一個贏家。「無序」導致的結果比「惡序」還要壞。

這就是,為什麼「壞秩序」比「無秩序」要好一些的解釋。所以,秩序就顯得重要了,法律就顯得重要了。「良序」的出發點不是維護局部利益(不管是弱者,還是強者)的最大化,而是維護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糟糕的是,當下教育從未建立過「良序」,一直在各種「壞序」中淪陷,然後終於無可挽回的墜入了「無序」的深淵。

二、另一種劇場效應

來說一種又相似,又略有不同的「劇場效應」。

一個劇場,大家都在看戲。每個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員的演出。忽然,有一個觀眾站起來看戲(可能是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為身高較矮),周圍的人勸他坐下,他置若罔聞,求助劇場管理員,管理員卻不在崗位。於是,周圍的人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來看戲。最後全場的觀眾都從坐著看戲變成了站著看戲。

有什麼區別嗎?

先站起來看戲的人在短時間內看的更清楚了,等到大家都站起來了,所有人看的效果和原來幾乎相同。

只是,所有人都成了站著看戲,所有人都更累了。

所有人,比原來付出了更多的體力成本,得到了和原來一樣的(甚至更差)觀劇效果。

更悲劇的是,雖然大家都更累了,但不會有任何人選擇坐下來看戲。

因為,誰選擇坐下來,誰就啥也看不到。

相反,還會有人開始站在椅子上看戲,引發更多的人也站在椅子上看戲。

於是,一種空前的奇觀出現了,某處的椅子不是用來坐的,而是用來站的。

結果,破壞秩序的人沒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則是受害者。

表面上,要怪那個破壞秩序,先站起來的觀眾,是他,首先破壞了秩序。

實際上,真正的責任人,應該是劇場的管理員,畢竟,他是秩序維護者。

三、「劇場效應」綁架教育舉例

「劇場效應」正在中國教育泛濫成災。

舉例一:不斷延長的上課時間。

學生應該每天有多長時間的學習時間?國家有規定,生理也有規律。然而,「劇場效應」卻一再突破國家規定和學生健康的底線。

以普通人口大省的高中階段為例,其邏輯演變如下:

第一階段(坐著看戲):所有學校都按國家規定執行,比如一周上五天課,每天上8節課,沒有早晚自習,挺和諧的。

第二階段(個別人站起來看戲):突然,有個學校改成一周上六天課,每天上10節課,結果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贏得了家長的好評和追捧。

第三階段(所有人站起來看戲):於是,其他學校迫於業績考評和家長的壓力,也被迫跟進。一段時間後,學校都成了六天上課制。一個學校不守規矩必然演變成所有學校都不守規矩(除了那些自己放棄競爭的所謂「爛校」)。於是大家的辦學時間達成了新的平衡。

第四階段(站在椅子上看戲):某些學校索性失去下限,改成兩周休息一次,加上早晚自習。更有甚至發展到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才休息。於是,其他學校也被迫跟進。

如此愈演愈烈,甚至有的學校一個月才休息半天,儘管駭人聽聞,但比比皆是。

儘管有部分學校迫於壓力,沒有完全跟進,但再也沒有任何學校(尤其是重點學校)膽敢回到五天上課制、不上早晚自習的起始狀態了。所有學校都退不回去了。

當大家都變本加厲的延長了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後,所有學校在這個恐怖的節奏下達成了新的平衡:

先延長時間的學校在一小段時間內取得一定優勢(如某些縣中),但隨著其他學校的迅速跟進(市中、省中也在上課時間上「縣中化」),這些先發學校的優勢也逐漸喪失。各個學校與原來五天工作制的情況下比較,辦學成績和排序沒有本質變化。不同點是:所有學校、學生、教師都更累了,但得到的仍是原來那個排名而已。只是,誰也不敢再回到五天工作制,誰也不敢退回去了。

舉例二:愈演愈烈的補課。

上述舉例說的一般是高中。高中,似乎是政策監管的特區。初中和小學,國家政策還是卡的比較嚴的,畢竟,對這麼小的孩子們下手,大多公辦學校還是略感不好意思的。於是,另一個替代品上場了:補習班。

第一階段(沒有人上補習班):班裡同學們學習成績有好有差,好在老師和家長們並未特別在意孩子們成績好壞,幾乎沒有人會為了提高分數上補習班。這是起始狀態。回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那時社會上幾乎沒有補習班存在。

第二階段(個別人上補習班):突然,有同學利用周末時間補課,或者是上的補習班,或者是找的一對一的家教,短時間內提升了自己的成績排名,引發了其他家長的效仿。

第三階段(大部分人上補習班):於是,競爭愈演愈烈,別人上補習班成績提升了,你不上補習班就相對落後。班級里幾乎所有同學都上了補習班。結果大家的成績排序又回到了起始狀態。

第四階段(追求名牌補習班和名校老師):上補習班已經不夠給力了,需要上名牌補習班,找名校老師補習。「你家孩子報的哪個補習班?」,已經成了很多家長聊天的中心話題。某些「名牌補習班」一位難求,招生甚至比公辦名校還牛氣,放學時常常造成交通擁堵。一些「名校老師」更是炙手可熱,大賺鈔票。更有補習班或老師違規宣傳,拉大旗扯虎皮者有之,李鬼冒充李逵有之,坑蒙拐騙者也不乏其人。

過去是學習差的上補習班,現在是學習好的上補習班。為什麼好學生也上補習班?因為別的好學生也正在補習,正在變得更好,你不努力就會落後!如此愈演愈烈,可苦了家長和孩子們了。

如此競相上補習班的結果,得到的是和原來一樣的排序和升學結果。但,誰也回不去了!因為誰也不敢也不願先停下來!誰先停下來誰吃虧啊!

舉例三:瘋狂的作業。

前一段微信朋友圈一篇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推文一度刷屏。文中提到:陪孩子寫作業成了危險工種,陪寫作業導致家長心肌梗塞。

還開出了陪孩子寫作業的必讀書目:

第一階段《親密育兒百科》、《孩子你慢慢來》、《讓孩子做主》,

第二階段《莫生氣》、《佛經》、《老子》、《論持久戰》,

第三階段《心臟病的預防與防治》、《高血壓降壓寶典》、《強迫症的自我恢復》,

第四階段《活著》……

作業,又是如何理直氣壯的在蹂躪學生的同時又折磨著家長呢?

同樣,可以在「劇場效應」中找到答案。

第一階段(作業不多):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作業的童年時期,那時科目少,作業也少且簡單,放學也早。完成作業都不是問題,寫完作業還能愉快的玩耍。課餘男生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鱉,女生跳皮筋,做手工,都是學生時代的常態。

第二階段(作業變多):某些科目或老師增加了作業,這門科目成績立竿見影的提升,迫於考評的壓力,其他各科紛紛跟進。

第三階段(作業變態):只增加作業數量已經過時了,作業的種類和形態也與時俱進。除了老師改的作業,還有家長改的作業,除了課內作業,還有課外作業、展示作業、探究作業、網路教育作業、全程簽字改錯、微信打卡、拍照上傳……。作業已經成了家庭和諧的頭等大事。

第四階段(作業發瘋):作業,重在落實,落實,關鍵在家長。寫作業成了衡量學生學習態度和家長對學校支持力度的最重要維度。不寫作業要罰站,甚至停課,在許多學校已成為常態;監督作業不力的家長被請到學校面談也屢見不鮮。

同樣悲劇的是,當每個學生和每個學校都多寫了這麼多作業後,他們成績排序與作業少時並不會有顯著變化。只是,所有的老師、學生、家長都更加疲憊不堪,日益心力交瘁。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多寫了這麼多作業後,學生們對學習這件事充滿了厭惡,對學校這個東西充滿了憎恨。學校?不存在的,只是一個集中起來被懲罰寫作業抄作業罰作業的地方而已。尤為要命的是:誰也停不下來了,誰也不敢少布置作業,誰也不敢不布置作業。

孩子們未必能贏在起跑線,可能要先累死在作業本中。

舉例四:尷尬的優秀教師。

瘋狂的惡性競爭不但鯨吞著學生和家長,也蹂躪著教師,甚至使課堂生態發生逆向淘汰。

前幾天和一個初中學校的老師聊天。她是一位有近二十年教齡的優秀政治教師,教學成績一貫優秀,課堂有趣有料,深受學生歡迎,也在各類公開課競賽中名列前茅。然而,這位公認的愛崗敬業的資深優秀教師卻尷尬又無奈地成為了學校考評體系中的「後進教師」。

究竟是發生了些什麼呢?

事情是這樣的,這所中學師資不夠,學校讓一個職員(完全沒有任何教學經驗,學的是體育專業,不是政治專業。)代理幾個班的政治課。這位代理老師缺乏政治課的理論和專業素養,所以也談不上什麼課堂技巧,更沒有什麼情景化,探究化教學。上課先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劃一下重點,剩餘三十分鐘採取各種手段讓學生背,人人過關的背誦。背不熟的同學下課後就到辦公室接著背誦,完不成背誦任務的約談家長。

一學期後,這個老師帶的成績遙遙領先。學校領導對代課的「外行教師」刮目相看,讚譽有加。批評政治學科其他老師是「假內行」,要向這位代課老師學習提高成績的「先進經驗」。

於是,這個學校的課堂也呈現出類似的「劇場效應」,老師們放下了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課堂不再採取信息技術,不再拓展課外資源,不再討論展示,不再鑽研教材教法,也無心學習什麼課改經驗,全部變成了背書+默寫的教學方式。

課堂生態徹底淪陷。

當所有課堂都淪為了背背背,練練練後,學生的成績又回到了原來的排序,所有的老師業績也回到了原來的位置。

只是,學生們更累了,更厭學了,因為課堂變得「沒意思」了。

只是,老師們更傻了,更倦怠了,因為教學變成了體力勞動。

你看,本應該讀書、思考、討論、滋養靈魂,激發思想,孕育智慧的學校正淪為製造背書機器,批量生產文盲,摧毀文化血脈,扼殺創造力的集中營。

這就是「劇場效應」泛濫的惡果。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逆向淘汰。

舉例五:肆無忌憚的超級中學。

當「劇場效應」相互疊加,把封閉管理+集中補課+集中訓練+違規招生等幾種劇場效應形成組合拳時,一種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怪胎橫空出世了,這就是:超級中學。

其他國家皆無,唯我華夏獨有。歷史從未出現,當下愈演愈烈。

第一階段(沒有超級中學):各個學校按國家政策有序招生,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亮點。

第二階段(超級中學崛起):某個中學採取超常手段,延長在校時間,周末補課,尤其是採取重金吸引外地尖子生源和外地優秀教師,升學率突飛猛進。並迅速擴大招生規模。

第三階段(超級中學膨脹):隨著升學率上漲和招生規模擴大,超級中學對周邊的優質生源和優秀師資形成虹吸效應,並通過「借讀生」「分校生」「補習生」的高昂學費獲得豐厚的利益回報,然後再用雄厚的資金繼續吸引外圍甚至全省的優質生源和全國的優秀師資,形成辦學規模擴大+壟斷尖子生+資金鏈回報+聲譽提升的滾雪球效應。

第四階段(超級中學模式推廣):隨著一兩所超級中學的崛起,其他有實力的中學也步超級中學後塵;無實力的周邊縣區中學招生和辦學水平快速下滑,甚至全省範圍內的普通中學陷入大面積的崩塌。

結局:只要是有超級中學存在的地區或省份,所有學生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其一、進入超級中學的尖子生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才能比拼過越來越高的分數線;

其二、單靠分數無緣進入超級中學的中等生,他們必須花費大把的高昂學費(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才能獲得超級中學的學位,升學的經濟成本劇增,事實上是扼殺了中下階層子弟的上升通道;

其三、具備學習潛力,但經濟條件較差的普通學生,只能在日益塌陷的普通中學讀書,求學之路更加艱難,上升通道更加狹窄;

其四、至於原本學習成績較差的一般學生,只能早早輟學打工。

超級中學的存在並未真正提升所在省份的教育質量,也不會增加名牌大學在該省的招生量。只是讓該省的學生更累,老師更累,普通中學淪陷,家長經濟負擔劇增。

而超級中學,實際上是超級中學的管理層,才是這種變態「劇場效應」的唯一獲利者。

可是,你以為超級中學的滋味好受嗎?

未必。

超級中學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的獲利者,風口浪尖,高處不勝寒,它時刻在提心弔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它不敢有絲毫放鬆,它根本停不下來。只要它稍一閃失,略一失誤,其他超級中學就會迅速取而代之。

四、誰是「劇場效應」的受害者?

「劇場效應」覆蓋之下,人人皆是受害者。.

孩子們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本來他們不必寫這麼多作業,上這麼多補習班,熬這麼多夜。他們的學習本不必如此機械而應試,在被如此單調機械枯燥地約束十幾年後,他們離開學校時,往往對讀書這件事充滿了厭倦。

家長們也是受害者。錢包被掏空了,身體被榨乾了,親子關係被破壞了。成功者永遠是少數,大多數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也陸續破滅。為了孩子的未來透支了孩子的成長,為了所謂的分數摧毀了家庭的和諧。

老師們也逃不過。表面看某些老師從補習中獲利不少,但大多數老師捨棄了自己的健康和家人,也未必能成就學生的輝煌。學生辛苦,家長心苦,老師命苦。工作時間如此之長,法律規定的雙休日和寒暑假,對於中國的高中教師來時,一直是個遙遠的傳說。更為滑稽的是,在付出如此高強度的勞動後,他們終究會發現,自己培養的學生除了獲得幾個分數,在人格、道德、思想等方面幾乎毫無建樹。

幾代人全部沉浸在考試中不能自拔,如此成長起來的人才,其創新能力不容樂觀。

五、誰製造了「劇場效應」?

秩序的破壞是集體合謀的後果。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壞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人人既是受害者,又是兇手。

當雪崩到來時,每一片雪花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片自認無辜的雪花合謀了雪崩;當洪災襲來時,每一條小溪都說和自己無關,正是無數條小溪合謀了洪水。只要災難的鏈條足夠長,參與的人足夠多,每個人都可以用「沒辦法」「和我無關」來推脫責任。

是孩子們願意上補習班、寫作業嗎?

並不是。

是家長們樂意讓孩子受苦受累嗎?

並不是。

是評價尺度的單一,是過度惡性的競爭,是監管的缺位,是相對匱乏的資源,是生存的焦慮,是下一代不能輸的恐懼,綁架著家長、孩子和老師們。

當然,還是要區分主次責任。

第一,是監管者的監管缺位。維護秩序是監管者的本職工作。學生在校時間一再延長、非法補習機構泛濫成災、作業數量不斷加碼、超級中學違規招生,國家早都有明文規定限制,可這些規定卻形同一紙空文。

第二、是教育者的欲拒還迎。學校和教師應該是抵擋「劇場效應」的重要防波堤,面對惡性的競爭、利益的誘惑、家長的壓力,教育者應該有起碼的良知和操守,不能一再喪失底線。這個底線就是:不違法,不違規,不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在這一防波堤中,學校的管理層責無旁貸。

第三、是無良商家和媒體的大肆攪局。部分違規的補習機構為了牟利,大肆虛假宣傳,無所不用其極,營造「不能輸在起跑線」「升學秘籍」「提分寶典」「名師點撥」……等等信息,加劇了家長和學生的學習焦慮。

第四、家長和學生。是被裹挾到洪流中的弱勢群體,無力制定政策,無力甄別信息,無法改變規則,只能在洪流中掙扎自救。他們的每一次自救都無意中加劇了洪水的泛濫,大部分結果是既傷害了別人,也無助於自己。

六、夢想:學校的未來

除了寫作業,除了考試,學習還有別的含義嗎?

除了刷試題,除了上課,學校還有別的教育嗎?

看到有人描述這樣的學校。

在未來,有這麼一所學校。上午上文化課,下午上興趣課和社團活動,包括體育、音樂、美術、手工、舞蹈、話劇、詩歌、哲學、遊戲、科技製作……。晚上,讀本書,寫文章,看電影,散步,開晚會,或者發獃。周末,是郊遊、體育比賽、社會實踐或參觀博物館。

這樣的學校並不貴,至少不會比上補習班貴。

也許,這一天並不遙遠。

也許,這未來即將到來。


你以為是衡水學派和北京學派。

其實在大學裡面,沒有班主任盯梢,沒有行政班日常的上課晚自習,剩下的只有一種學派。

那就是旺盛精力和強執行力學派。

又因為目標不同,表現為衡水學派和北京學派。前者以本專業內學習為目標,後者以課外的某種專業技能(包括但不限於編程、遊戲、街舞、輪滑、魔方)為目標。

他們同樣精彩,同樣閃閃發光。前者獲得了校內的獎學金的認同,後者則能夠得到社會上專業同行的認同。

每天睡覺需要超過9小時,集中注意力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的人,以為自己沒法閃閃發光是意願問題。

其實,是能力問題。


別想太多,90%大學生是基本不學派。

剩下的10%,只能說個體差異遠大於群體差異。

另外,根據我的經驗,會做習題是理解知識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多做習題是理解知識的有效的手段。


天下武學本是一家,強分門派,終不免落了下乘。

剛進入大學,面對和自己成長路徑截然不同的人,他們身上可能擁有自己不具備的優/缺點或特質。這個時候,急於劃分陣營,論證孰強孰弱,其實恰恰是一種怯懦。

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不必執著於門派標籤的。因為他會和各門各派的強者接觸和為友,也樂於學習各類人的優點。比如」甲的談吐很大氣,我可以學習下;乙的個人規劃很明確,我可以借鑒;丙的經歷豐富,視野寬廣,我願意與他多交流。」他曾經以母校(門派)為榮,但他也將超越母校,明日母校以他為榮。

相反,恰恰是那些沒有勇氣正視「異類」的人,門戶之見最深,大學四年也最容易止步不前。對於某些清華畢業後成天念叨「清華土著才是正宗清華校友」,「我們當年高考排名多少多少,你們出國的如果高考只能去個三本」的人,往往考入清華已是其一生的頂峰。

試想,如果有人在這個問題下反思衡水教育,然後我就迫不及待評論「你是衡水普通班的吧,我們實驗班如何如何」,或者面對有人反思北京教育,我就評論「你們朝陽教育才水,我們海淀/西城如何如何」,你們覺得我除了門派外還剩什麼?

引以為戒,這才是這個問題的意義吧。


瀉藥…

我是衡中畢業,畢業以後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然後一度沉迷遊戲放鬆自己,大學四年基本白過了。

感受到你們平時高中生活的豐富多彩,瞬間覺得自己高中白上了。

所以我身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學派問題。

這樣回答滿意了嗎?


評論吵的好凶啊。先說說我吧。我是福建人,用的福建卷,因為老師卷子出得『』好」,廈大的分數線跟其他省的差不多,可是換到全國卷後,這兩年廈大不到600就可以上,我知道錄取分數線不能判斷高考的公平與否,錄取率才是關鍵。可撕下這層省教育局給的遮羞布,我們福建的一本錄取線總會受他省嘲笑。

但我想說的是,天子腳下,這種「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態度,實在讓人寒心。也為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感到惋惜。不是考卷一樣就證明教育公平,我只是想看看你們北京的素質教育,讓你們學得怎麼樣。

最後我認為,我們不能改變的是,像我們在高中那樣,仍對未來的不確定心生敬畏,努力拚搏。

共勉。

原答:

我覺得最諷刺的是。一個出全國卷的地方,自己用的是北京卷。


我倒覺得還真不是窮不窮的問題。

這樣說吧,

聽一遍,理解了就都會了,

考試隨隨便便90+

誰他倉鼠的沒事幹刷題啊!!!

不是聽完了,聽不懂,或者聽懂了做不對題,以為會了結果一考試成績不行,才要刷題的嗎?

說白了,

我覺得吧,這就是個天賦問題。

是你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推演能力三種屬性值決定的。

比如說我吧,我一天津人,高考壓力不大,家裡態度隨意,生活條件也不錯,然而我是衡水派的~~~我特別喜歡刷題做題,我從初中起就熱愛刷題,高中都刷瘋了,到高三最後,從平時考試到模擬考試都是理綜老師找我要題,問我什麼題好,我給推薦題目。

而我當時的同桌剛哥,家境比我差不少,家裡壓力大,然而他卻是北京派的,認真聽講,抄作業,打遊戲。

最後高考我只比他高八分。

(我差兩分七百)

歸根結底,天賦不一樣。

在學理科時,我的理解力雖然不錯,然而我的記憶力極差;所以我聽懂之後,什麼用都沒有,因為我過幾天就會忘,我必須得一遍一遍,認認真真靠做題來記住。同時,我的推演一般,所以我做了一道題,可能只會做相應的題型,變化一多了,我就不行。

而剛哥的理解力不錯,推演極好,記憶一般,他聽懂了一道題,就能把所有相關的都弄明白,舉一反三,聽聽課就夠了;他刷題幹什麼啊,純粹浪費時間。

後來到了大學,就更明顯了。

江蘇的學神可以是北京派的,就那點東西,聽了不就會了。

北京的學霸可以是衡水派的,這都什麼啊,不做題誰會啊。

別扯有的沒的,是注重刷題還是注重理解,就是個天賦問題;

聽一遍就能都會了,

誰還刷題啊!

P.S.其實鹹魚派,是最大的門派,兵多將廣,裡面各個都是人才,說話也好聽(?&>ω&<*?)(?&>ω&<*?)(?&>ω&<*?)

P.P.S.

這道題的問題編輯過程挺有意思的,可以看看。


有個問題,高考改革為什麼老是把錄取改革排除在外?


相煎何太急,其實不少「北京學派」是「衡水學派」的後代。

正是不少「衡水學派」們通過刷題考到北京留在北京工作,他們的後代才有機會成為偏向理解教材的「北京學派」,這種更替一直在進行。


出身北京的「衡水學派」都在伯克利這樣的鄉下學校,沒資格在大城市的985里指點江山玩鄙視鏈。

P.S.美國人眼裡的「很會讀書的中國學生」,你以為是什麼學派?


說得好,我選擇勃學派。


理工科中,只學會基本知識和概念就能獨立自主解出大多數題的,終究是少數,且只有那些數學功底很紮實的人才可以做到。

而大多數人,都是應試教育出來的,大家高中學的什麼樣,是辛苦還是輕鬆,到了大學也一樣。

有些人從小學習就很隨性,就喜歡動腦子理解理解,不喜歡做很多題;有些人就是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通過反覆記憶理解去提高成績。

兩種人都沒有什麼值得批判的,真的好好理解教材的「北京學派」不比踏實刷題,在實戰運用中理解知識的「衡水學派」用功少,究竟誰會取得更高的成績和成就,還要看二者的努力程度。

如果你能融會貫通地理解教材,在大學普遍不太難的考試里,確實不用刷太多題,也能考很高的分數;而如果你不夠聰明,無法看完書就記住公式,看到陌生的題,沒做過的題缺少思路,就需要多刷刷題,疏通下前進的道路。


北京學派,貌似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質。

衡水學派,其實更加接近成功的本質。

但是,說到底,都是教育體制下的不同應激反應。

一群人被踩在腳下。有的人說趴著舒服,權當做踩背;有的人說躺著舒服,能看到天空,而不是嘴啃泥。兩派互相看不起,但是沒有人有錯,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實際情況做了不同的選擇。

有時候,他們還一起看不起反抗的人——傻逼,越反抗越疼,你不知道嗎?


從來就沒有什麼衡水學派,只是我們這群人如果想和別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別無他法

要是我們也能玩著上一本,誰會傻到用題海戰術?

麻煩樓上某答主也別再扯什麼北京學派教育方法先進學生舉一反三了

同樣的全國一卷,我的唐山舍友比我高考一本線低了將近20分,錄取線低了十多分。

就更不用說你們北京卷了,我高三的時候都是拿你們數學前四道大題當默寫題寫的。

本質的原因就是高考制度不合理,何必顧左右而言他?

利益相關:2017屆山東考生


所謂北京學派可以用比較少的時間,迅速掌握一門學科的核心思想,但沒有衡水學派的深度反覆實踐,是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所以關鍵看一個人的目標如何,全面發展,要刷高GPA的,就需要北京學派,如果要潛心鑽研把某個事情做到極致,那麼非衡水學派不可。


不理解教材,根本沒法刷題。這不是並列關係,而是先後關係。高中階段,靠死刷題的方法強行肌肉記憶,頂多也就到全國一卷四百多分,混個二本,稍微難點的題都做不出來。像衡水一樣量產清華大佬,七百分遍地跑,肯定不是只靠刷題的。到大學了,沒有知識點光靠熟練度,做一道題都費勁,何談刷題?所以這個分法本身就有問題。

題主其實就是想說北京派資源多,衡水人資源少而已。然而這和理解教材與刷題毫無關聯。更何況現在北大清華寒門學子越來越少,衡水來清北的河北考生們,他們的家境也不會比北京本地人差到哪裡去。


他們都是很努力的人,只不過是方向不同。

像我的話,就純屬於運氣好了。


推薦閱讀:

如果讓耿彥波任北京市長,會發生什麼?
長期居住北京五年以上後去曼谷定居是什麼感受?
從北京去壩上草原玩的體驗如何?
工業工程的應屆生,找工作都要經驗,怎麼辦?
北京搬家公司哪家好?

TAG:北京 | 大學 | 學術 | 學習方法 | 衡水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