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如何才能封侯?如果靠軍功封爵,各爵位封賞有什麼標準嗎?
看了這個問題,突然很好奇
在漢朝如何才能封侯?比如李廣的功過是如何相抵以致於不能封侯?
唐代軍功晉陞體系,比漢朝複雜得多。既有秦漢時代的授爵,也有南北朝時期的散官制度和勛官制度。
而最貼近軍功的,則是勛官制度,按照軍功的標準單位——「轉」來授勛。比如「策勛十二轉」,就是十二個「轉」,為最高功勛,授上柱國。
勛官表如下:
至於授爵的話,唐代王爵、公爵都不值錢,封王的、封公的幾乎爛大街,跟漢朝截然不同。
上一張西域第一個節度使、西突厥最後的實任可汗阿史那獻的最終官銜圖:
阿史那獻看似沒有爵位,但他有西突厥興昔亡可汗的頭銜,這個頭銜在王爵還沒有爛大街的情況下,是等同郡王的。
阿史那獻的勛爵是上柱國,表示他已經十二個轉了,軍功到頂了。
定遠道行軍大總管,是臨時派遣職責,相當於某次行軍計劃的總司令。幹完後這個職位就取消了。
阿史那獻的正經官職是這幾個:
1、左驍衛大將軍,正三品,指揮皇帝禁衛軍,但這只是虛銜,實質上阿史那獻遠在新疆根本沒機會去干這個工作
2、攝鴻臚卿、招慰十姓大使。
這兩個官位就給了阿史那獻一定的外交權,可以以個人身份代替唐朝搞外交。
3、四鎮經略大使
當時節度使官職還沒有完全定型,這個官職其實說白了就跟後來的安西四鎮節度使差不多。
4、北庭大都護
基本等同於北庭節度使
5、瀚海軍使
北庭的主力部隊瀚海軍的軍功賞罰問題負責人
6、節度已西諸蕃國
西邊所有國家的爹,前提是唐朝能控制的話。唐代一度曾經將次職位和北庭安西合併,稱為磧西節度使,後又廢除。
所以說,唐朝的武人,不會考慮封不封侯的。前期一般考慮能否多搞幾轉功勛,得到高級勛位。唐代後期,你懂得,要啥封侯啊,當節度使干軍閥才是武人的追求。
唐朝的侯和漢朝的侯不一樣,唐朝的侯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一,漢朝的侯是二十等爵之首的列侯
看什麼時候了,如果是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時期,很多人先叛變朝廷,然後受朝廷招撫,不止是封侯,可能是封公。如果勢力足夠大,還可能封王。不過封王話,還不如自己當皇帝。
推薦閱讀:
※世界各地髒話是如何產生的?
※中國歷代官修歷史的目的是什麼?
※有什麼當得起社稷神器的物品/文物?
※法家是如何沒落的?
※如何評價高拱隆慶新政中的軍事舉措及其對萬曆用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