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的CR-V、十代思域、冠道都需要加價,還要等一個月才能提車,是產能的確跟不上還是一種營銷策略?
策略毛,一句話結論:汽車領域,尤其是平價家用車,只有傻子才會故意壓著產能製造飢餓營銷。
分析:
前兩天的新聞,東本這次中秋節,主機廠庫存已經告急了,全國經銷商庫存也只有3.6萬輛。事實上,東本已經竭盡全力在拚命造車了。
目前東本手裡只有一廠和二廠,兩個廠子正常的年產能共52萬台。近兩年東本一直都是用銷量目標來規劃產能和生產節拍,今年東本的年銷目標本來是65萬台,已經超過兩個廠的產能了,這是一個比較樂觀激進的數字。結果呢,實際的銷售火爆程度尼瑪連領導看了都嘬牙花子,65萬居然保守了!7月份,東本把年銷目標上調至68萬台。結果還是不夠,賣得太好,9月份又把目標上漲到70萬台了。
這已經遠遠超過一二廠52萬台的產能了,現在倆廠子想盡了各種辦法,一廠嘗試「5+1」,多放一個人,在盡量避開《勞動法》的前提下加快生產速度;二廠還是三班兩運轉,保底。最後這倆廠誰的方法更好就用誰的。頭倆月也傳出過高層通知,把東風標緻的工人借調給東風本田,此處心疼東風標緻1秒。
總之,一二廠的領導現在天天在家急得轉腰子,牛黃清心丸一車一車往家拉。要知道產能這種事情很難短時間內有大飛躍,現在為了達到68和70萬的目標,倆廠子已經是130%的超負荷運轉了,倆廠領導喝悶酒的時候哭過:「不是國軍不努力,奈何共軍非要買本田!」
三廠正在蓋,著急也沒用。明年三廠投產,規劃年產能30萬輛,可解燃眉之急。不過我估計到時候也是仨領導一起喝悶酒。
所以吧,你說本田惡意壓產能,宗一郎知道了會騎著割草機追你;你說是零部件供應問題,抱歉可能有關但絕非根本原因。還是那句話:有錢不賺王八蛋,奈何造得沒有賣得快。
4S店願意加價嗎?願意,但他們更願意車源充足,每個月多賣出百十輛,賺售後才是王道!這倒好,加價賣車都轟不走你,交了錢罵4S店傻逼。隔壁408、C4L屁股都洗乾淨了趴床頭求著你上,你上嗎?
真跟不上,東本的一線工人都在數著錢又罵著娘加班,還從神龍臨時搞了些人過去
本田這個企業因為早年受過日本政府的迫害,所以一直有妄想被害症,在擴張上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資金鏈斷裂被政府強行兼并給豐田(當年不按政府產業規劃堅持造四輪汽車被類似日本發改委的官員威脅過)。再加上日企在中國一直有一種隨時準備撤的心態。所以到現在東風本田的設計年產能才50多萬輛。50萬輛是什麼概念,大致就是上海大眾朗逸這一款車型一年的銷量。
前些年,東本只有CR-V一個爆款車型,這點產能也差不多。到了最近1-2年XR-V,10代思域,再加上CR-V都火了,產能自然就捉襟見肘了。
首先要確定是不是
就蘇州而言,冠道1.5t優惠8000,2.0t 4s加價一萬,但是4s自己都不推薦,拿貨太少,一個月也就幾個配額。思域,東本,1.5的加價。CRv,不加價。沒什麼優惠。不知道樓主哪個地方。這些車除了1.5的思域,2.0的冠道其它都不加價。另外,有些德粉真是會意淫,說什麼德系車加價被狂噴,日系車加價沒人噴。敢問是選擇性失明嗎?賣新車本身並不賺錢,售後保養才賺錢。除非本田經銷商腦子有坑,否則不會有車故意不賣。
加價不能讓沒車變有車,只能讓你插隊買走本應該賣給別人的車。
另,聽說是渦輪增壓器的供應問題才導致產能受限。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加價」是經銷商層面的行為,跟車企無關。增加的款項進了經銷商的口袋。
其次,根據經濟學基本原理,「價格是供求關係決定的」,經銷商加價,意味著有足夠多的消費者願意為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換句話說,當前的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主機廠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是主機廠按照市場指導價乘以一個折扣率之後的價格,把車批發給經銷商。所以,銷量越大,主機廠賺的越多。
換句話說,對於主機廠而言,主動限制產量是一種損失,他們沒有動機主動限制產品供應。
而工業生產,產量不僅僅=生產線單位時間產能×時間×生產線數量。在生產線數量、單位時間產能固定的情況下,當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時(三班倒,24×7),產能達到最大化。
當然,這只是主機廠層面的產能限制,除了主機廠四大工藝(衝壓、焊裝、塗裝、總裝)的產能限制外,各級零部件配套產能也是限制。
一款車在產品定義階段,主機廠就已經有銷量預期了——雖然大多數時候預期並不準確。
基於該預期,主機廠會確定自己的產量目標水平,以及與供應商確定零部件供應水平。配套企業再根據這個數據,安排零部件產能、與二級供應商確定供應計劃。
這就導致了關鍵的一點,產能不能想提就提。
主機廠自己擴產能?不好意思,供應商產能跟不上,你產能擴了也沒有足夠配件。
供應商產能足夠?不好意思,二級供應商能力有限,無法滿足需求。
這還沒考慮到物流限制等問題。
幾十個配套企業,幾百個二級供應商,但凡有一個環節產能跟不上,主機廠就干著急。
也許你說了,你看我車子銷量這麼好,大家一起括產能吧!
喲呵,說得輕巧,一個產業鏈多大規模,你說擴就擴啊。
且不說投資能不能及時到位,全產業鏈的產能擴充需要一定的時間,萬一產能擴大了,市場突變需求沒有現在這麼大,造成的損失算主機廠的,還是算配套企業的?
別的不說。就今年,我們店裡的新車停車場,就沒停滿過新車。
加價?內部員工?哈哈哈,最多平價提車,還是一樣要等。我們店的銷售顧問是一手的訂單沒車給你,這個壓力更大。東本今年定的銷售目標是65w,實際上東本最新的工廠去年11月才開始打樁(09年即從湖北發改委拿到了修建通行證,其中緣由參見另外答案。。。),加上這個在建的工廠,東本的年極限產量(調配集團資源後,今年4月開始實現8x3x7的生產流程。。。)才會高於今年的目標,所以這個65w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其一。。。其二,東本除了爆款,其他不好賣的也是要生產銷售的,比如思鉑睿,艾力紳等等,也就是說爆款只佔一定的排產比例,這些不好賣的車輛會佔用車廠一部分生產資源,同樣會影響爆款的產量。。。
不是營銷策略,車子售價可以說完全是市場行為,廠家和4S店只能起一定的影響,決定權在買方手裡。
思域的火爆反映出了車市的很多痛點,本田的定價策略是往下走的,思域定價1399,競爭對手凌渡1599入門,關鍵是1839的凌度配置都不比1399的思域強。思域的廠家指導價已經把同級別對手打得找不著北了確實就是產能不足
如高票答主所言,東本目前兩個工廠,設計均為24w年產量,指的是兩班倒各八小時標準產能
目前一工廠採用兩班倒的「5+1"體制,即每5個生產崗位中再添加一人,六個人中保證每周一到周六每天有五人出勤,即所有人周一到周六輪休一天,周日休息一天,保證每周能有兩天休息。有人可能問了,這貌似也不很趕工啊,還能放兩天假。實際上現狀每個勤務還要加班一兩個小時,二勤(即夜班)下班已經凌晨四五點了,天都亮了,七點多第二天的早班就上班了。幾乎就是24小時不停,這樣的勞動強度真的無法再加大了
二工廠更激進一些,直接加了一個勤務,從原來的兩班倒變成了三班兩倒,每周7天全部出勤,生產線不停,熟悉的朋友就可能知道一線員工的作息已經打亂了,不得不額外發補貼對應。更關鍵的人的問題,本田對擴產等問題很敏感,更別提大範圍加人了,於是東風從隔壁神龍臨時借調了一千多人,河東河西,沒幾年前還是東本各種羨慕神龍,唉。明後年生產基調基本也確定還是這樣,畢竟三廠即使後期建好,也需要長時間的產能爬坡。如果還是無法解渴,其實也準備了更會讓人意外的對策,這裡就不透露了
另外生產節拍也提升,目前每條線基本都是1200+台/天,算下來不到一分鐘一台車,基本已經是設備節拍極限,留給日常保養的時間極少,對設備保全人員也是極大考驗。對於發動機鑄造機加生產線,由於本來就是三班倒,即使想加班都困難
利益相關:達不溜滴哈克的
東本的產能我不知道,是不是營銷也不知道。
但是坐我隔壁的妹子國慶剛買了XRV,1.8自動舒適版,不算牌,落地18W。
我很好奇這車是怎麼賣到18W的,問她她也說不清,反正加導航加倒車影像布改皮(這車我記得座椅是雙拼的),剩下的就不知道在哪裡了。
重點來了,沒現車,最少一個月才能提車。所以這些加裝的東西不是現車上已經裝好的,而是出廠之後車送來4S再加裝的?!看不懂看不懂,我還是買買二手吧,畢竟18W都可以買2.5的阿特茲了。
產能不足,加價有理!
為什麼產能不足?當年主動把三廠停了,現在擴產能來不及了,缺乏遠見,不能充分認識到中國人民重新開始「懂車」這一大勢所趨。
再說了,產能不足有什麼不好?多麼好的給加價洗地的理由。
我媽前幾天提了crv,1.5t最高配。高配提的挺快,前前後後折騰了一番。從確定那輛車到提出來不到一個月,但是其他配置,尤其是中配的,貌似要等很久。產能肯定跟不上,思域crv同款發動機,很降低效率的。營銷策略可能只會造成一部分影響,不是全部。對了,crv北京地區全系加5000裝飾,售外地的話需要在本店買保險。我媽在我家那邊提的,就是正常價格,沒加價。所以說,這個還看地區,地區有小策略的。
十一回老家,一個親戚以前在東北某大城市東本4S店,這次聊天一問原來已經不在那裡幹了,我說本田今年銷售多火爆,都零庫存了咋還不幹了?他說賣的好但是老沒車也沒用啊,天天就忙著應付客戶了,壓力實在太大,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
東本為了搶產能都把2.4發動機和思鉑睿停產了...還是不夠...
等了兩個多月還是加了4000多的裝飾的才排到思域,不然根本沒有車給你,退定金4s都巴不得
本田加價是因為賣的太好,生產跟不上的無奈之舉;大眾加價就是無良奸商。呵呵。
人家一個月銷量2、3萬的車不加價,你本田一個月賣幾千輛的車卻要加價,誰相信誰白痴。
兩個廠50多萬的產能也不小了,加個班衝到65萬以上沒什麼問題,就算是產能不夠,大不了提車時間長點,加價是什麼鬼?
大法粉們別急著為本田洗地,看看歷史就知道,加價是本田的光榮傳統,人家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哪怕一個月只買1千輛的車,也有本事讓你們加價買,大法粉們不是講情懷嗎?本田經銷商們最懂得如何利用情懷榨取你們的錢財,別被賣了還要幫著數錢。
還有說加價只是經銷商行為,與廠家無關的,你打個電話給廠家,投訴一下經銷商加價的行為,看看廠家是怎麼回復的,一句話,蛇鼠一窩,狼狽為奸。
汽車又不是快消品,一個月都不能等?
哪個廠家傻到有錢不掙,讓消費者的錢乾等?
並非營銷策略,而是廠家要最大限度的吃光工廠產能,並避免產能波動過大。
推薦閱讀:
※小型SUV和A級轎車相比,各有什麼優劣?15萬內落地代步車有什麼好推薦?
※想買輛15萬左右的車,年輕化,運動型,省油耐用,性價比較高的推薦?
※車主沒留挪車電話,大家都是怎樣聯繫車主挪車的?
※日產&豐田&福特的珍珠白,加價2000元是4S行為還是廠家行為?
※4S 店加價銷售汽車招來很多非議,為什麼其他領域見慣了的價格歧視,到了汽車銷售行業就這麼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