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茶葉方面的書籍值得推薦?

本人對紫砂有些研究,但對茶葉一知半解。都說紫砂水深,但明白了一些普遍原理之後,分辨起來還算輕鬆。在紫砂門類,就有本徐秀棠寫的書,叫《紫砂工藝》,深入淺出的交代了紫砂的歷史、工藝、文化。不知關於茶葉,是否類似這樣言辭確鑿,有理有據的權威著作?感謝!


其實不推薦一入門就看茶學課本。第一課本雖然系統,但是太過於專業,很多辭彙很抽象,看多了容易失去興趣;第二,專業課一般是建立在大一大二基礎知識的學習之上的,沒有基礎知識想要理解專業知識也是挺難的。

建議茶葉愛好者可以看一些相對有趣,又有一定茶葉知識的書。比如茶史文化方面王鏡輪的《閑來松間坐·文人品茶》就很不錯,作者是歷史學碩士,在茶史考證方面有深入研究,雖然在茶葉知識方面稍有出入,但總體來看有趣又有內容。陳龍、陳陶然父女的《閩茶說》也很不錯,適合零基礎開始看,福建畢竟是多茶類的產茶大省,初步了解很有幫助。《家園HOMELAND》雜誌和已經停刊的《氧氣生活》里關於茶的專題做得都很不錯,知識淺顯易懂,內容又有一定深度。

希望有幫助!


我們公司大部分年輕人都喝茶,有些因為原本就喜歡喝茶,有些是在氛圍熏陶下喝茶。喝茶,開始變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和喝水一樣。

作為一個剛喝茶不久的人,也看了一些書來學習,可以說是我的心路歷程了。那我說說這幾本書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

1. 《生活月刊》著《茶之路》

除去之前的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這是我看的第二個關於茶的資料。書序中指出年輕人多不喝茶,是因為沒有合宜的識茶渠道、核查方式和用茶幫助的整體氛圍。這樣,年輕人就不知其好,或者知其好卻不得其門而入。

這本書,通過旅行的方式,踏上中國茶樹種植地的山路去尋找茶源,講述歷史、種茶環境、制茶過程、茶葉特點,也講一些茶人的故事,人文感十足。它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和平易的態度,通過茶本身的故事,讓人有看下去的慾望,讓人更想去了解茶,去試試品嘗茶。

這本書,也和茶一樣,讓人有回甘的感覺。作為一本初步了解茶的書籍,非常推薦。

2. 鄭國建主編《中國茶事》

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工具書,它對茶葉分類、中國名茶、飲茶器具、茶道之法、茶養生與茶美食、茶歷史與茶文化做了一些講解。

對我來說,比較適用的是書中對每種茶葉的解釋和品鑒方式。書中有圖文對照,從茶葉本身、茶湯、香氣、味道和一些獨特的地方去講解品鑒的方法,這塊對我來說非常有用。喝茶的時候對照著看,對茶本身的理解會深一些。

書的第四部門講了現代工夫泡茶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的學習之處。整本書,對我喝茶的「實踐」,幫助比較大。其實想說一句,想學茶,多喝最有幫助。

3. 陳宗懋 楊亞軍 主編《中國茶經》

是一本教科書、工具書,這是一本非常完整的講茶的書,從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藝、茶葉特色,非常專業。但是說實話,對我這種非專業的朋友,涉讀起來稍顯費力。總體來說,這本書對於系統性了解茶葉,十分有幫助。

4. 周重林 李明著《民國茶范:與大師喝茶的日子》

這本書沒怎麼講茶,倒是以茶為線索,講了一群頂級文人的故事,有胡適、魯迅、周作人、梁秋實、林語堂、聞一多、郁達夫、陶行知、汪曾祺、巴金、李叔同、蘇曼殊、豐子愷、張愛玲、張恨水和顧頡剛。作為茶周邊的趣事,這本書就非常有意思,所以這本書我也推薦。

----------------------------------

先說這四本,除了第三本《中國茶經》很專業,另外三本書屬於比較入門,對茶會有初步了解有幫助的書。

兩年來,我覺得喝茶最重要的還是實踐,看書作對比,和更多有經驗的茶人交流,都是了解茶的渠道。對茶文化傳承這件事一直不太接受,了解茶之後,喝茶,真的只是生活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並沒有那麼大的責任,需要我們去傳承。

而且,有些茶真的很好喝,比如昔歸、冰島、蒙頂甘露啊。我們很多人也愛喝咖啡,但和愛喝茶一點不衝突。希望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茶,愛上茶。

-----------------------------------

想認識各種有意思的匠人、設計師?

圍觀傳統手工藝?

看看東方新設計?

你那麼有品位,一定會來東家玩。


茶之書,茶書哲學的經典中經典。講述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日本的茶道,更有其中滲透的日本文化的侵略性。

可見日本亡我之心,在文化骨子裡。

弱者註定要被取代。


書的話,我其實也沒怎麼看過!

茶葉界,菜鳥一枚!

視頻的話推薦你看一下央視拍的《茶,一片樹葉的故事》

個人覺得還挺好看的!


1、《中國名茶志》

王鎮恆、王廣智著

這是中國農業出版社的,權威性很高,目前覺得最好最全的中國茶百科。

以省為單位,從歷史、地理環境、茶園概況、茶樹品種到工藝都有非常詳細的概述。卷帙浩繁,幾乎囊括了中國所有類型的茶葉,想要快速了解某一種茶時,當做工具書使用非常不錯。

2、《茶葉全書》

威廉·烏克斯 著

我經常把這本書和《中國名茶志》對照著看。

這本書也是類似詞條性質逐一介紹的大百科,有非常詳實的史料,但分類思路和《中國名茶志》完全不一樣,由於涉及到世界各地的茶,較有格局的歷史觀一直貫穿始終。

這本書是美國人威廉烏克斯在一百年前寫成,不能苛求裡面的觀點都準確全面。

3、《The Tea Book》

Louise Cheadle、 Nick Kilby

國內茶葉方面的書套路大同小異,看多很容易思路僵住,我就會看外國人寫的書,經常會有讓人驚喜的視角。

這本書文字不多,穿插大量且有實際意義的插圖,每一章節內容也不多,讀起來非常輕鬆,有中文版。開了很多腦洞,比如各種泡茶的方法(還有法壓、espresso等等),自製茶的配方,茶的風味輪等等。

4、《烏龍茶的世界》

陳煥堂著

我很喜歡人台灣人寫的茶。

非常棒又深入淺出的理論闡述,科學理性又不失生動地講述茶葉知識,頗有《食物與廚藝》的精氣神。裡面雖然只介紹了烏龍茶的品種和工藝,但能打通對整個茶葉體系(從綠茶到紅茶)、如何拆解茶葉的味覺系統的認識。

陳煥堂寫過不少台灣茶方面的書籍,《烏龍茶的世界》可以作為烏龍茶入門,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台灣茶,還可以看他寫的另一本《茶路天涯:台灣茶的第一堂課》。

5、《紅茶帝國》

文綺英著

這是一個韓國人寫的紅茶科普,當對茶葉有了一些了解後,從外國人的視角看茶葉會很有意思。

6、《深入大吉嶺-探尋頂級莊園紅茶》

邱震忠,楊適璟 著

了解紅茶後,一度對大吉嶺非常感興趣。這本書比較詳細介紹了大吉嶺的風土和具體茶園概況,國外人種茶和做葡萄酒的思路很像,有條有理,有時候甚至固執到死板,但仍是為國內茶葉的分級分區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樣本。

------------------------------------

做過一段時間茶葉方向的編輯和撰稿人,這些書幫助我很多。

百科類的工具書只用一到兩本就夠了,要深入了解某一類茶葉,就需要找專門的書籍。從大類到小類,比如《烏龍茶的世界》-《茶路天涯:台灣茶的第一堂課》,比如《紅茶帝國》-《深入大吉嶺-探尋頂級莊園紅茶》,按照這個邏輯去找書、看書,還能自己發現更多寶藏~

另,中國茶細分茶類里,能讓人滿意的書不多。想了解某一種具體茶,比如岩茶、單樅、龍井等等,國內不少書都有點過時,且和現實脫節,最好的方法就是趕上茶季,去產地走一遭,和茶農聊聊天,抱制茶師傅的大腿,都會有很大收穫。而且,這件事沒有門檻,不是只有老茶客才能做,新人照樣能有勇氣推開陌生人的門,「我喜歡喝茶,能和您聊聊嗎?」

我覺得大部分人都不會拒絕。


茶葉方面的書很多,我推薦兩個方面的書來做基礎,一個是評茶類的書,另一個是茶葉化學。因為從事這行,我看的都比較厚重。所以具體哪本寫的深入淺出要你自己去了解。學習評茶的書,能讓我們了解茶味的變化。學習茶葉化學,能讓我們了解茶葉的製作過程中物質的轉化。不過具體茶葉哪些物質是哪種味道,需要再找下別的研究文章。至於茶文化之類的書,海里去了,等學會喝茶後,再慢慢看,吹牛用的。


推薦好書(一):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國名優茶系列叢書。該系列共有14本,除3本圖譜外,每一本專述單一茶區名茶,資科堪稱詳盡。於1995年陸續出版,至2012年止。每本書均聘請研究該茶區之專家學者撰寫,配圖豐富、內文簡單通俗易懂。若想了解各別茶區之特色,這一系列書很值得參考。

合集

三本圖譜

各茶區名茶單本

推薦好書(二):武田善行 監修-『茶的品種』。詳述目前日本茶品種育成,數據

詳盡,質量特徵描述頗豐,是了解日本茶品系的優良參考書。

武田善行《茶的品種》

推薦好書(三):『台灣茶事』-唐人工藝社出版,黃怡佳著。此書圖片豐富,搜羅頗多,講述台灣早期至今的茶事流變,特別是茶藝。目前尚未發售,預計11月出版。

黃怡佳《台灣茶事》


唯書本不如不讀書。

現在茶界有權威的書基本分兩類。一個是浙江農大安徽農大之類出的,關於種植,採摘,製作,這幾類具有客觀性的學術書籍。

還有一類是【深邃的七子餅世界】【普洱茶】【六堡茶大事記】【祁門紅茶】之類的以品鑒和品飲為主的。作者無外乎鄧時海,陳智同等等。

然,茶葉的滋味必須喝出來,用自己的嘴學會品鑒才行。

而沖泡,完全是一種「唯手熟爾」的技能,一般來說全屏自己或者師徒。

別太看重茶書,反倒是那些專業書籍,可以讀讀。茶書看看就去算了。

一入茶門深似海。。。


就像紫砂也只是陶瓷界其中一個門類,中國茶葉不只有十大名茶,還有眾多n種門類,每個門類都可以寫本書。

僅舉擅長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張天福題,蕭天喜著《武夷茶經》

張天福題,羅盛財著《武夷岩茶名叢錄》


小壺最近收納好多本有關茶的書籍,或許可以推薦一下。

泡茶鑒茶一本通

中國茶事

茶經述評

茶藝傳承與創新

茶苑飛翠

茶人三部曲(強烈推薦)


如果你想尋找一些真正有挑戰、有智慧、有乾貨的茶葉書籍來充實,或許下面10本書可以幫助你。

01 不倦的逐茶者-《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

作者:林馥泉

推薦理由:了解武夷茶葉,不得不讀的一本書。

內容簡介:

1943年,林馥泉任福建示範茶廠制茶所主任,在武夷山主持研究武夷茶的栽培、製作、營銷、文化等方面的工作期間,寫下《武夷茶葉之生產製造及運銷》。

本書介紹了包括武夷山的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茶葉栽培、採制……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過程,是研究武夷茶葉不得不讀的茶書。

半白話半文言的語言表達,短小精悍,清晰扼要,讀起來朗朗上口。手捧此書,不自覺置身武夷山,如往昔林馥泉般尋遍茶山拜訪茶友。

後來,林馥泉去到台灣,於1956年寫下《烏龍茶及包種茶製造學》一書,對台灣包種茶的研究及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02 紅茶百事通-《中國紅茶》

作者:鞏志

推薦理由:面面俱到,樣樣齊全,堪稱紅茶界的百科全書。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8章,共135個小節,「細」而「全」是它最大的特點。

詳述各類國內外紅茶的來源、發展,細說各式沖泡方法、品飲方式,健康功效、趣聞故事、詩選茶歌亦有記述。

如此詳盡的紅茶知識,今後請叫我中華紅茶小字典。

03 敬業的傳道者-《&<茶經&>與日本茶道的歷史意義》

作者:(日)千宗室

推薦理由:研究日本茶道源流必看的學術專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系統研究日本茶道源流及其所體現的文化精神的學術專著,以《茶經》為主脈,討論相關的歷史典故、人物、事件。

翻閱此書,可一觀古代奉茶的肅穆、禮道,智者、學者的儒雅風範,陸羽對茶深刻的解讀,以及千氏宗族對茶道的專註與崇敬。

感受茶文化的深遠,參悟日本茶道精神,帶上佩刀,開始出發,讓茶道遍布天涯。

04 茶山尋寶人-《普洱茶原產地西雙版納》

作者:詹英佩

推薦理由:這恐怕是最透徹的西雙版納茶山解讀了。

內容簡介:

書中對普洱茶的歷史茶區西雙版納瀾滄江兩岸的十四個古茶山的歷史與現狀作了詳細介紹。分析揭示了十四個古茶山、10萬畝古茶園形成的歷史原因及主要年代。

相傳古山多藏寶,有了這本「西雙版納尋寶指南」,西雙版納那麼美,我想去看看。

05 高逼格茶客-《細品福建烏龍茶》

作者:陳郁榕

推薦理由:從實踐中來的經驗,可用來指導實踐的小字典。

內容簡介:

文章全面闡述福建烏龍茶各品種特徵、製作、評茶技藝、拼配技術、銷售、品質鑒賞、品飲與選購等內容,圖文並茂,直切要點,用語專業簡練。

做青殺青信手拈來,專業辭彙脫口而出,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喝茶時找不到形容詞啦!又一個高逼格喝茶技能get。

06 穿越宋美人-《茶與宋代社會生活》

作者:沈冬梅

推薦理由:此書在手,宋代茶事盡知。

內容簡介:

本書對宋代茶藝如採茶習俗、生產過程、保藏方法、點茶程序、分茶和鬥茶技藝、茶具形制和系列等做了歷史比較,對宋代貢茶和賜茶的政治意蘊、茶與宋代社會生活、茶與佛教、茶與中外文化交流、宋人茶觀念、宋代茶書、茶與宋代詩詞書畫等都進行了細緻的考辨和剖析。

沒有時光機器人,沒有哆啦A夢,輕輕鬆鬆玩穿越,做一回顧盼生姿的宋美人。

07 跨界小達人-《茶葉的流動》

作者:肖坤冰

推薦理由:看流動的茶葉,感知流動的歷史。

內容簡介:

作為人類學研究學者,肖坤冰站在人類學的角度,從王朝、國家、政治、經濟、民俗社會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分析明朝以後閩北山區茶葉的發展,提出茶葉影響社會變革、茶葉與文明的相互關係等新穎的觀點,為茶葉研究注入一陣新鮮的風。

學會這招跨界研究,茶葉研究又將添新丁咯,「大眾媒介發展對茶葉產銷的影響」、「物種變遷與茶葉的關係」……似乎要出新流派了,就叫「跨界茶葉研究派」。

08 瘋狂科研者-《姚月明論文集》

作者:姚月明

推薦理由:武夷岩茶科研第一人的研究成果,不得不看。

內容簡介:

本書是姚月明在科研期間發表的一些論文,經整理後成集。書中對於武夷岩茶機械化、新工藝研究方面尤為突出,詳細介紹了武夷岩茶品種培育,制茶機器研發的相關知識。

姚月明作為武夷岩茶科研帶頭人,是武夷岩茶發展史上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人物。他設計使用了福建省第一條萎凋槽、四鍋聯炒式殺青機和烏龍茶專用第一台「雙列聯動搖青機」。其對武夷岩茶初制機械化研究、大紅袍的培育研究影響深遠。

讀畢此書,從此愛上科學研究發明創造,自己動手搗騰搗騰,說不定哪天就培育出「北斗二號」了呢。

09 國際范兒茶商-《商品國際工貿指南譯叢:茶》

作者:[澳]霍爾

推薦理由:此書在手,便可全觀茶行業國際貿易行情。

內容簡介:

此書又名《茶工業》,作者放眼世界,講述茶葉作為商品在世界貿易中的發展,當今國際茶業的政治經濟動態。主要內容包括茶的進出口、世界營銷、質量評控等。

可以通過閱讀本書全面了解茶業的行情,書中所提供的有關茶行業的各種信息,對於貿易政策的制定和行業規則的探索亦有幫助。

賣茶啦,賣茶啦,把茶賣到全世界!2017年,是時候為自己定下一個億小目標了!

10 科學小怪人-《茶葉化學》

作者:顧謙

推薦理由:科學看茶,科學說茶。

《茶葉化學》是陳椽教授生前未能實現的心愿。他在創建「制茶學」、「茶樹栽培學」、「茶葉檢驗學」、「茶史學」和「茶葉經濟學」五個獨立茶葉學科後,一直在潛心積累資料,準備編著《茶葉化學》。但是,在他步入九十高齡後,感到體力和精力有限,便把這一重任委託給顧謙。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緊密聯繫茶葉生產與研究,深入到微觀層面去研究茶葉各成份對茶的色香味的影響,幫助讀者理解茶葉呈味原理以及變化過程。可供茶葉科技和生產工業者參考,亦可作為茶學專業教材使用,也是茶葉愛好者了解茶葉原理的開始。


推薦如下幾本:

吳覺農主編《茶經述評》

陳宗懋主編《中國茶經》

陳椽編著《茶業通史》

安徽農學院編者《制茶學》

趙英立主編《喝茶的智慧》

================================

把這幾本看懂吃透,算是入門了,剩下的就靠實踐了。


推薦必看書籍《茶經》陸羽

《中國茶經》

《茶經評述》

《制茶學》

《高級評茶師》

《茶葉生物化學》


世界茶史三大名著:

中國 陸羽《茶經》

日本《茶之書》岡倉天心

美國《茶葉全書》

美國威廉·烏克斯編著,1935年出版,是一部涉及面很廣的世界性的茶葉巨著。全書共分6大部分:歷史方面、技術方面、科學方面、商業方面、社會方面、藝術方面。


講講我看過的一些茶書吧。

一個好朋友覺得我家是賣茶的,我又喜歡看看書,送了我兩本茶書,一本陸羽的《茶經》,一本《跟著品茶師學茶》。後來又抱著看看別人是怎麼賣茶的心態去了這個朋友上班的茶舍做茶藝師,有一個喝茶的房間有一些關於茶的書,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開始看看,量也不大,小20本左右。沒有多長時間也就看完了,畢竟這茶藝師的工作也是有夠閑。書目不一一打了,也沒有看書前拍個照的習慣。

後來回恩施考教師資格證,在州圖書館待了一個多月,心裡癢啊,搜著搜著找茶書看,對了也看紫砂、陶瓷、皮藝、園藝、民俗,嗯等等。可見若考不上教師資格證也是難怪如此。後來州圖書館沒啥了又去新華書店,書店沒幾本,咋辦?還有湖北民族學院啊,大學圖書館藏書量還是可以的,找朋友幫借了4本,不敢拿太多,怕不讓借太多(因為我大學圖書館一次限借5本還是3本來著)。

書看的不算多,但好在看過的書里有幾本還不錯,不算白看。有的想著要自己買一本就拍了照,有的沒有照片,我盡量網上找找,見諒。

排名不分高低,僅一個序號而已。

1.《茶葉加工學》施兆鵬 中國農業出版社

評:我脾性比較古怪暴躁,書名但凡有"茶藝"、"茶道"這類字眼我都會很反感,就像幽默的人不會把"我很幽默"做成牌子掛在身上,其道也不會就是這幾個書名。這本書用科學的方式說茶,也用系統的邏輯盤茶,都是乾貨。這是目前我花了最多時間看完的茶書,也是一本我做了筆記來學的書。

2.《雲南茶生活百科全書》周重林 陳海標

評:當時這書才看幾頁就覺得,這書真的是懂茶的人寫的,並且很了解現在茶界的風氣。我吧,膽小,老是刻意抑制自己去諷刺一些現象、一些人,但是心裡不爽啊。這作者好啊!把他們全收拾了一遍,帶勁。

3.《日日是好日》森下典子

評:這書跟好不好沒關係,談不上是一本好書,但是卻是一本值得看的書,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到底日本人的茶道是什麼?看完後你會體會到日本人喝茶的道在哪兒,他們的道同樣值得尊重,甚至可能是敬畏。但是同樣你也可以知道一些真相,日本人其實也有夠虛浮的。至少看過這書了,你肯定不會輕易被"我學了15年茶"這類的話給震住。日本茶界同樣有很多不好的有辱道的風氣。

4.《茶葉江山》周重林 陳海標

評:非常不好意思,這書就記得還可以看看了,內容一下子實在想不起來了。說明這書在我心裡不算特別好,但是看一遍還是可以的。

5.《長興紫筍茶製作技藝》金興盛

評:找茶書的一個小技巧,越細小地講一種茶的書基本上都值得一看,懂一個就講一個,懂兩個就講兩個,以講好為目的,而不以講為目的,這樣的書都值得看。這書可以說是《茶經》的輔助書。

6.《綠書 周重林的茶世界》 周重林

評:圖書館找書的時候覺得這名字好眼熟,就借了回來,這哥們兒果然有意思。但是要謹慎,這哥們兒的有些話真,罵也是真,但是他是人也是真。看到綠色頁就可以了,從綠色頁開始,之後的不值得一看。

7.《茶經》陸羽

評:寫這個是我多此一舉,但是好像也還是有必要寫一下。

8.《無我茶會》蔡榮章

評:這本書里好多東西我不好評判,但是書可一看,無我茶會的理念我認同,但是外在形式與形式主義真的區別非常大,好自為之吧。

還有一些值得一看的書不記得名字了,以後去州圖書館了再補充。

我要說明一點,我推薦看的書都是我個人覺得"值得一看、可以一看"的茶書,好多其他的茶書我也看了,但是不推薦,這就是厚道,不能讓別人再被坑一次。可能是因為自己家種茶、制茶,也賣茶、喝茶的緣故,對茶書的態度較為苛刻。

越看書就越覺得還要多看書,茶書呢?越多看越覺得不能光看茶書。茶在書之外啊,在山裡、在口裡,在茶之內飲,在茶之外品。

純粹的茶農不行、純粹的制茶人不行、純粹的茶商不行、純粹的學者不行;光了解茶不行,還要了解茶之外。得都懂一些,最好還是要比別人懂的多一些,才好意思說自己跟茶打交道。

【最後補充一點,《中國茶事》、《制茶學》我看過,但是我不推薦樓主看】


唐朝茶聖陸羽《茶經》


還是陸羽的《茶經》吧。

想要喝茶,至少先得知道茶是個什麼玩意。


推薦於觀亭老先生的《觀亭茶道》。


茶葉生物化學


不請自來,我不是很明白,倘若不是從事相關職業,那種系統的知識是否有必要。

坐標杭州,喝了十幾年的茶,讀過《茶經》,說實話,此書除了讓對茶史有所了解,對於指導當下毫無意義。

對茶的口味品種的的認同,究竟是趨大流還是自己個人體驗的選擇?而個人體驗和看書有多大關係?

搞點各種品種的茶來嘗嘗就是了

幾個月前在杭州郊區和一半文盲老茶農談笑風生半小時,感覺得到的啟示比看任何書都有意義,起碼那些都是直接經驗,而非從一本書里找出一兩句話來應證當下。

我們這個時代,很多明明是個人體驗的事情偏偏要想著提高什麼知識水平。


推薦閱讀:

為什麼茶壺裡面的過濾網跟茶壺底部相隔那麼高,總是要浪費很多水才能浸泡到茶葉?有誰知道這是什麼設計原理嗎,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茶包的沖泡方式,比起茶葉來優勢在哪些地方?
為什麼喝茶or喝咖啡?
和喜歡的人喝茶是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隔夜茶不能喝,隔夜飯卻可以吃呢?

TAG: | 茶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