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新浪微博 Q1 財報中的「月活躍用戶達到 3.4 億」?
2017年3月的月活躍用戶數(MAU) 較上年同期增長30%,至3.40億,其中91%為移動端用戶。2017年3月的日均活躍用戶數(DAU)較上年同期增長28%,至1.54億。
新浪微博第一季度業績強勁 周二收盤大漲24%
謝邀,一財君認為微博在追求商業價值和用戶體驗上並沒有實現良性協同,很多時候產品運營者完全被業績壓力所綁架。從2013年歷時3年多的商業化大冒進一定程度損害了用戶體驗和潛在的商業價值 。
微博的商業變現還是靠廣告這一傳統模式。從財報上看,自2013年以來,微博廣告佔總營收的比例一直在擴大,已經由當初的72%上漲到最近的89%。打開現在的微博App,屏幕上沒有一處地方沒有賣過廣告—從App的開屏頁到搜索欄,從話題欄到信息流,從短視頻的片頭到每一個可以塞進橫幅廣告(banner)的縫隙……都已經被微博悄悄加入了廣告。
經過從2012年開始擴展用戶兩三年的耕耘,微博的垂直化和本地化策略,卻為其換來新一批低線城市用戶的追捧,一份微博官方在11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已經有45個垂直領域月度閱讀量超過10億,其中18個領域更是超過了100億,平均下來,每名微博用戶每天要閱讀20多條內容,微博的媒體屬性並沒有衰退。
2013年4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以5.86億美元投資新浪微博,投股比例佔總股本的18%。阿里巴巴這一投資把微博拉上了商業價值的道路上。在這之前, 微博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產品上,沒有過多關注商業化的事情,直到2012年,微博還沒有獨立的廣告銷售團隊,所有廣告都是由新浪網的銷售團隊來負責,「因為新浪是一個傳統互聯網媒體,所以大家馬上能想到的微博廣告形式,最早也主要是一些banner,對於新媒體互動廣告這一塊都不太了解。」
現在,微博的變現渠道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話題。尚揚媒介的社會化媒體營銷總監馬文俊告訴《第一財經周刊》,熱門話題這個廣告位置的價格,幾年來始終在漲,比如使用一次「五輪播」的價格,已經從最初的20萬元/天漲到現在的46萬元/天。此外,過去微博還會把一些話題直接賣給公司,但現在所有話題幾乎都已經收回由微博自己運營。例如,在奧運會的百米賽跑決賽當天,可以預計到#百米飛人#一定會成為熱門話題,於是微博運營人員會提前和潛在與此相關的品牌廣告主聯繫,商議付費營銷合作。 如果說以前微博是用30萬元把話題賣給某個公司,而這個公司再花70萬元,另外找第三方服務公司把話題炒熱,那麼現在的模式下,則是微博直接把一個話題賣到70萬元,並確保該話題一定會火。
2.付費推廣:掛靠費和粉絲通。 在淘寶經營一家三皇冠網紅女裝店鋪的趙齊告訴《第一財經周刊》,自己淘寶站外的營銷渠道主要就是微博,但目前微博作為電商外部營銷手段的成本正在變得越來越高。 。起初,趙齊只是突然接到很多陌生人來電和微博私信,對方都聲稱是微博員工,可以幫他的微博賬號進一步做推廣宣傳,「他們自稱有些成功的微博號就是他們運營的,但這些人的微博ID並沒有微博認證。」沒過多久,又有一些網紅公司找上門來,目的和前者一樣,也是談推廣合作。和同行打一聽,趙齊才終於明白,微博是打算向這些淘寶店鋪的官微收錢了。
微博向這些網店官微所收的錢,被稱作掛靠費,按每年淘寶店鋪年營業額的4%來收取,而這還是「折扣價」。如果店鋪拒絕付費合作,其官微就會被降權。
「微博自己肯定不會承認(降權)的。這就像社會上的實習生和臨時工,不出問題時他們確實是真的,可一旦出了問題,他們就都變成假的、不存在的。」趙齊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除了掛靠費,微博發明的另一個付費推廣工具,叫粉絲通。按官方的解釋,它會把企業信息廣泛而精準地投放給目標人群—粉絲和潛在粉絲的一種營銷產品,通過粉絲通發布的內容也可以被轉發、評論和收藏。粉絲基礎越大,通過粉絲通發送一條微博的收費就越高。
3. 視頻和直播,也為基於內容運營的流量增長和廣告模式拓展打下基礎。
楊傑曾經在兩年前對於曹國偉等多位微博高管入股「秒拍」、並在微博平台舉全站之力扶持該產品感到非常失望,那時的她,覺得這是管理層集體利益出逃的表現。
但現在,楊傑的想法已經徹底改變,她對《第一財經周刊》總結說,事實證明,力挺秒拍是微博近兩年來在產品策略上最為明智的選擇,其意義可以說是繼引資阿里之後,微博發展歷史上又一重要的節點性事件。
「收入漲50%,用戶漲30%—用戶看到的廣告更多了。」身為微博CEO的王高飛,似乎也覺察到了一些不好的訊號,他在一位同事盤點新一季財報數據的微博中悄悄留下這句評論,並附加了兩個「攤手」表情。
質疑的聲音很多,這就對了。因為現在的微博,本來就不是2011年前後在新聞輿論場如日中天的微博了,2011年新浪的年報稱仍未找到合適的微博盈利模式,並對政府過度監管給新浪微博盈利造成的阻礙表示擔憂。微博在「如日中天」的時期對於上市公司新浪而言,面臨的最大風險還不是盈利,而是被關閉的風險。
但是,時至今日,被關閉的風險已經幾乎不存在了,遠離輿論風暴眼的微博還順便把錢賺了,2017Q1亮眼的財報讓微博的股價也順勢超過80,達到歷史新高。3.4億MAU或許有一定的水分,或許包含不少機器人和殭屍粉,收入和利潤或許也有跨年度結算的平衡財技,但微博從13年至今每季度MAU持續同比30%+增長,連續8個季度盈利且盈利高速增長,這背後一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主要原因是渠道下沉,這也是微博越來越不被知乎er待見的原因,知乎的活躍用戶幾乎都在一線城市或者沿海發達省份,以及武漢、成都等互聯網發展較好的城市,而這些地區的用戶也是2011年時期微博的用戶,但是現在,微博的主流用戶已經不是這批人了,微博現在60%的用戶集中在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用戶佔比僅為16%。要達成這樣的轉變非一日之功,實際上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大多數都在做渠道下沉,2017年Q1發出靚麗季報的遠不止微博一家,這些靚麗的季報背後大多是渠道下沉的功勞。當然,運營商不計成本效益為中國農村互聯網做基礎建設的功勞也不能忽略。
另一個原因是商業模式的成熟,微博KA(品牌客戶)和SME(中小客戶)廣告主一直保持穩定增長,而且阿里巴巴廣告的佔比持續走低,現在僅有5%,不存在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盈利十分健康。KA佔比不到40%,受到重要品牌客戶廣告預算調整帶來的影響也不大,70%左右的毛利率,規模效應帶來持續下降的費用率,總體上是非常健康的利潤表。
其實騰訊、網易、搜狐把微博收掉,部門撤銷後,新浪微博就成為唯一倖存者,競爭形勢明朗後,需要分析的就是這個平台是否有獨特的不可取代的價值,顯然是有的。到現在為止,微博仍然是很多明星和粉絲互動的第一平台,微博弱社交的特性,公開發布的傳播擴散鏈路,仍然是不錯的營銷陣地,只是面對的主要用戶可能變了,但是這些用戶沒有商業價值嗎?肯定不是,微博的廣告主認為有。
至於網紅電商、短視頻MCN、中小KOL,基於興趣的信息流,都是微博接下來要做的,可能成,也可能不成,但是微博現在是有資本去嘗試的。最新版本的微博故事,就是這些嘗試的第一步,雖然這個創意是100%抄來的,全球最大的社交媒體FB旗下的Instagram也抄了這個創意,效果還不錯,微博或許也能獲得不錯的增長呢。
其實不止微博,快手、今日頭條,很多知乎er都不太看得起,不過這些應用其實更能代表中國互聯網的現狀,今日頭條600億元估值,知乎是10億美元。
別吹了。我在weibo是個小透明,大概一共關注過20個人。
從11年開始,就不登陸了。
但是每個月都有「人」關注我。郵箱里收到的通知。
就是靠著這些「人」,weibo才有3億以上用戶。
一個知乎一萬粉的用戶,寫一篇文章,得到幾十個贊,上十個評論問題不大。
但是微博?經常看到20萬粉的所謂大V,發布一條廣告,底下2個點贊、1個評論。
當然,最無恥的莫過於。
我都幾年沒登陸了。居然還會自己發廣告。
這些活躍用戶,恐怕都是這麼刷出來的吧... ...
1. 關於刷數,殭屍粉:幾乎所有平台都會這麼做,直播還有公會呢,所以不能形成比較。
2. 泛90後用戶有從sns上獲取資訊的趨勢,參照現在的美國日本。
3. 微博的興趣流,和渠道下沉策略,渠道下沉的優點參見快手。
綜上,很看好微博,很早就投資一下科技的微博幾乎是第一個布局短視頻的大平台,用戶結構也越來越趨向於互聯網人口用戶結構,真正形成對標的競對國內幾乎沒有,一定意義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新浪微博的網路效應,變現也有了新空間。
對真實數據有點懷疑,以下這些都是自動複製發微博的機器人(多圖預警),不知道的根本分不清真假,算不算活躍用戶呢,僅僅一個原創關鍵詞,搜索結果就足足有八頁,其他的成千上萬的機器人微博不勝枚舉。
很多人喜歡坐井觀天。
我不用OPPO、vivo,所以沒人會用;我不用微博、今日頭條、快手,所以增長數據是假的。
問題在於,你是誰呢?中國13.7億多人,除了你和你的圈子,還有13.7億多人。你和你的圈子就代表完了,有這等代表性?
微博在被唱衰的情況下走出來一輪反轉趨勢,確實值得研究學習。
曹國偉說「微博的模式類似於Twitter(推文)+Instagram(圖片分享)+Youtube(視頻),更像一個綜合性的興趣社交傳播平台」。也越來越成為現實。
微信堅守熟人根基,且以熟人圈的文字圖片分享為主。在陌生人文字圖片分享、陌生人視頻分享這塊市場讓了出來,給微博、陌陌、快手等應用騰出了巨大生長空間。
微信之外,微博就是市場第一,陌生人社交中的第一,甚至你可以把它看做Twitter(推文)+Instagram(圖片分享)+Youtube(視頻)的集合體。微博多種形式內容上的豐富性,是其他平台難以企及的。拿知乎來說,圖片、視頻內容幾乎沒有,和微博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微博現在3.4億月活,但你看看3年前,還不到1.5億。並且其活躍用戶還在高速增長,對比微信還有足夠空間。
微博的經歷表明,與微信差異化競爭,圖文視頻內容並發、渠道用戶下沉戰略是正確的。今日頭條走的是類似路線。有人說微博的直接競爭對手其實是今日頭條,細想想不無道理。
給個參考值,2017年3月微信月活躍用戶是8.29億,支付寶是3.53億,新浪微博的財報說自己有3.4億。
用微博的人和用支付寶的人一樣多?
Are You Kidding Me ?參考資料殭屍粉也算?
謝邀。活躍用戶不知道怎麼定義,我每天也會習慣性地點開微博,來回翻閱幾次,總體感受是有質量的帖子江河日下,各種標題黨新聞令人心生厭倦,所以如我一般的所謂活躍用戶,一定程度上並不代表新浪微博的吸引力,只是作為手機控一名,我每次點開微博,都會有種「」相見不如不見「的」腹誹。
不管大家怎麼罵,從微博上市第一天開盤前競價破發就持有到現在,坐電梯幾輪,終於堅持有所回報。
-- 我只是堅信微信是咖啡館,微博是廣場而已。喜歡咖啡館會朋友可能不喜歡廣場的鬧嚷嚷,但廣場形形色色的人群和各種吆喝,也是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感謝微博,李想吃肉,我能喝點湯。
可能吧,但是現在新浪那麼多反人類的設置,我就求一個國內的替代品好吧?
2017.5.27
微博噁心地方很多,時間線算好了,因為我早就用weico了,影響不大。然後它開始賣活粉,莫名其妙給你加幾個關注。你註冊個號放著不動,連ID都幫你改了,還多了五十多個關注。互粉的,莫名其妙給你單了。粉絲里給你塞幾個殭屍粉,還要塞在以前的粉絲裡面。限制閱讀這個我刷weico都好像都刷不全(這個好像沒別人說,自己的感覺)。
這些就不是我用別的客戶端可以解決的了,電腦難道就不上微博了嗎?那電腦版的體驗就……我不說了好吧。
瀉藥。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新浪微博迎來了第二春。從情況上看,新浪是想抓住核心用戶的,但問題的關鍵是,雞肋用戶是無法被完全摒棄的。娛樂話題愈演愈烈,與新浪微博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話題營銷讓微博迎來了第二春,數據有水分傻子都能看出來,看情況微博是不打算讓核心用戶眼中的水軍消失了,因為沒有水軍就沒有話題積累,沒有話題積累就會流失核心用戶。ps:也不是很懂為什麼邀請我,可能我登錄知乎用的微博?微博最近開發的粉絲影響力還不錯 微博故事沒有開始用,希望不是因為數據共享。
恩,又有好久沒用微博了。。。就醬。。。
因為在朋友圈刷累了,朋友圈微商太多了,然後就刷了刷微博。
然而,微博上居然沒有啥朋友,居然還推送廣告。。。。
還是繼續刷朋友圈吧。。。
反正我不是這3.4億分之一
我每天為新浪微博貢獻半小時活躍度╮(╯▽╰)╭
有固定的愛好的小圈子還是很適合在新浪微博平台溝通交流各種信息原創的。
人們漸漸發現,他們始終離不開微博,一些曾經逃離微博的人,如今也正在逃回微博。
5 月 16 日晚間,微博公布了 2017 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3 月 31 日,微博月活躍用戶達 3.4 億,超過「微博鼻祖」Twitter。
2 年前,CNNIC 報告指出,截至 2014 年 12 月,我國微博用戶規模為 2.49 億,較 2013 年底減少 3194 萬。
可見,面對微信等強大的對手,微博沉寂過,但是卻一直在醞釀。針對媒體對微博「起死回生」的評論,陌陌 CEO 唐岩曾說,「微博從來就沒有死過,一直都活得很好。」
現在,微博已經重回主賽道,當越來越多的人湧入微博,微博的使命就變成了如何將更好的內容呈現給用戶,即提高內容分發效率。
內容分發的關鍵不僅在於分發,更在於內容。有好內容,才會有用戶。尤其當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創作好內容更加重要。
從內容形態而言,如今,視頻正在成為微博主流。作為平台,微博更是不惜重金,扶植原創、購買版權。
從分發效率而言,微博不僅是一家內容分發平台,更是一家社交平台。明星、大 V 或者朋友等,推薦分享的內容無疑更具吸引力。
那麼,當網速越來越快、流量成本越來越低時,玩微博的你會不會越來越「沉迷」微博,「不能自拔」?
微博的生命線
微博於 09 年發布,在 11 年達到一個巔峰,13 年因為微信的影響進入一個低谷期,媒體當時更喜歡用「死」這個字眼來形容微博的那段沉寂。
其實不然,微博具有一條長久的生命線——社交關係鏈,這條社交關係鏈不僅僅存在於用戶與親戚朋友之間,更存在於用戶與明星、知識精英等人群之間。這條關係鏈能夠保證,不管外界社交環境如何變化,用戶與他們關注的人或者關注的事之間都是零距離。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過去幾年時間,無論是 2015 年天津塘沽大爆炸、2016 年王寶強婚變,還是最近的白百合危機事件,每一個社會或者娛樂圈重大新聞,都是在微博最先爆出或者最先直擊現場並且持續發酵的。
這說明,微博不僅能夠讓人們獲取信息,更能直接的發聲、參與互動。從傳播來看,往往會形成「爆出-用戶參與-意見領袖跟進-政府介入」等路徑。
微博的力量實在過於強大,就像當年流傳的一個段子,「我是有微博的人」。不公平的事能夠在這裡說理,有不解有疑惑,這裡可以尋求幫助、找到答案。雖然微博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微博是萬萬不能的,在這裡,不可能很有可能成為可能。
雖然面對微信這個突如其來的猛獸,在一段時間內人們被裹挾了,但是在封閉的空間里待久了,人們更願意去開放的空間里去尋找自由。
所以與其說微博崛起是做對了什麼,不如說這是一個時間的結果。微博就像是一個磁場,不是一根繩子,不說捆著你,而是吸引你。
下一個引力:視頻
自上線以來,微博的主流內容形態便是圖文。長時間的浸入,用戶便會出現審美疲勞。作為平台,迫切需要一個新物種來打破這種平衡,注入新鮮血液。當流量等成本越來越低,視頻無疑要扛起這桿大旗。
所以,短視頻也成為當下一個風口。今日頭條繼去年投入 10 億扶持短視頻內容創作者,昨日又宣布加碼 10 億;3 月底,阿里文娛集團「復活」土豆,更是拿出 20 億做籌碼。
現在無論是媒體平台,還是內容化的電商平台都在加入戰場,短視頻成「兵家必爭之地」。而這種興起與互聯網大環境有著天然聯繫。
首先,當人口紅利觸頂,商業的邏輯已經從搶佔用戶變成了搶奪用戶時間,加入內容則是讓用戶長時間停留最好的選擇。比達數據顯示,主流短視頻 APP 用戶人均日運行已超 40 分鐘,超過圖文。可見,短視頻更具有長久的引力。
其次,視頻比圖文更容易讓人接受,具有吸引力。尤其當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碎片化,人們迫切需要用最短的時間、最輕鬆的方式獲取信息,甚至娛樂。數據顯示,短視頻 APP 用戶應用場景方面,休息日達到 92.1%,其次是下課或工作休息時間,占 87.3%。可以說,視頻幾乎已經滲透到用戶的全部生活場景。
另外,隨著移動網路與智能硬體的發展,無論是短視頻製作成本還是人們的獲取成本都大大降低了。
對於微博而言,不僅要融入這股潮流,而且當所以企業都在布局的時候,微博的內容要更加符合自己的用戶群體,並且多元化。基於此,微博三路並進。
- IP 合作,買買買
大眾在哪裡消費娛樂,哪裡就有微博。體育賽事版權方面,微博的合作夥伴包括 NFL/NBA/西甲等;電視台方面,微博不僅同北京、江蘇等衛視春晚有合作,甚至與央視春晚亦有合作。
- 全領域開拓,與頭部用戶實現雙贏
基於用戶基數與用戶的多元性,微博視頻內容將覆蓋時尚、美妝、美食等垂直領域。全領域進軍,則必須依靠垂直領域的頭部用戶,因為他們專業性更強。頭部用戶創作內容,微博給他們帶去流量,這是一筆雙贏的生意。
- 鼓勵 UGC,讓用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
近期,微博上線內測了微博故事功能,其目的就是希望用戶不僅僅是一個圍觀者,更是一個參與者。「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導演。」
數據顯示,Instagram 自去年 8 月推出 Stories 後,僅僅 4 個月便增長了 1 億月活躍用戶。可見,用戶的參與感更加重要。
微博價值重估
曾經,微博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備受詬病,被媒體唱衰。但是,微博並沒有因此退出舞台,相反,又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財報數據顯示,2017 年第一季度微博營收達 13.7 億元,同比增長 76%,凈利潤同比增長 278%,其中廣告營收達到 11.7 億元,同比增長 80%。
可以看出,廣告營收是微博的主體營收。這說明,越來越多的廣告主樂意在微博上投放廣告。因為廣告傳播的關鍵在於用戶量與轉化率,所以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微博在這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
CNNIC 報告指出,微博用戶使用率持續回升至 37.1%,正是得益於短視頻和移動直播上的深入布局。
微博作為平台要做的便是培育出優質內容,依靠內容,拉升用戶活躍度,然後引入廣告,給內容創作者帶去收入,從而再次激勵創作者生產好內容,以此形成商業的良性循環。
市場研究機構 eMarketer 的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社交廣告占網路廣告市場的份額為 10%,美國則為 28%,尚且存在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微博再次增長的空間。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微博營收、利潤的增長都高於預期 20% 多。漂亮的財報,也引發了市場的一致看好。截止記者發稿時,微博股價大漲 25%,市值突破 170 億美金,又創歷史新高。
對渣浪無話可說,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先不說數據造假,有多少像我這樣不想用卻被逼每月都得登入一次,省的哪一天成為殭屍粉後給人刷評論點贊的。建議提供個註銷功能在熱搜上停留三天,你看看多少回來註銷的,沒事去看看微博管理層和微博客服什麼噠,還有微建議多少天天艾特註銷的。你可以渣,你可以浪,你這麼渣浪不要臉我無話可說。
嗯,什麼時候把月變成了日你就可以幹掉騰訊了。
瀉藥。。。非專業見解,勿噴微博中度用戶,大概7年左右的使用時間這是一天和一周的電量使用情況,最近忙著買買買。。。這賬號很多年了,以前關注和粉絲差不多,都是同學朋友,後來就是網友,四五年前開始吧,開始有殭屍粉了,現在每隔幾天漲一兩個粉,有的感覺是想先關注你,然後等你關注,你不關注吧,就取關,這個套路很多人用。六七年前,那時候班上就兩三個人玩微博,記得當時金莎才二十多萬粉,電視劇神話還有她唱的星月神話火遍大街小巷,我用著bbk,女神回復我,激動的不行。現在感覺不怎麼火了,也有七百來萬粉。現在的小學生都有手機了,初中生玩微博的多了去,大多數追星的人就是從初高中開始的,現在哪個明星不用微博圈粉和營銷的。微博被收購後,確實挺過去了,並且越過越滋潤,智能手機的普及,加上各路明星大V們的營銷事件,的的確確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使用微博,上班八卦話題大多來自微博,某某離婚了,誰誰誰劈腿了,學生上班族聊天技能。不過這個數據應該沒有這麼高,畢竟現在殭屍粉也挺活躍的,沒事兒還轉載點贊,大家也別太較真兒,人家股票是真漲了。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新浪微博 2017 Q2 利潤持續增長?
※新浪人為什麼自稱「渣浪」?有什麼典故嗎?
※為什麼新浪微博要提前解禁員工期權?是為了犒勞微博員工嗎?
※新浪為什麼要空降一位聯席總裁?
※新浪微博的圖片為什麼都要被壓縮?怎麼才能上傳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