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奧秘》雜誌?


一本被嚴重低估的由國家科技機關主辦的插畫藝術雜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先來引用一段互動百科上對該雜誌的介紹:「《奧秘》是雲南省科協於1980年2月創辦的全國第一本科普連環畫刊。20年前,是「科學的春天」孕育了《奧秘》,雲南省科協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科學界、美術界專家學者,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首創了這本探索神奇大自然、普及和宜傳科學知識的科普連環畫刊,並賦予了她一個具有無窮魅力的名字一一《奧秘》」

對於很多80後和90後來說這本雜誌可以說是童年的科普啟蒙讀物了,然而除了裡面那些大多比較水還摻雜了不少地攤小說偽科學的科普內容外,這本雜誌真正的亮點在於裡面通篇的黑白線稿插圖——很多年後當我接觸到20世紀的義大利插畫漫畫大師 瑟吉爾·托皮 Sergio Toppi 的作品時,一股熟悉的感覺撲面而來。

Sergio Toppi的典型風格,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

下面是一些80-90年代之間《奧秘》的內頁插圖(圖出自網上拍賣場,部分為原稿)

(以上圖均來自【拍賣專場】科學的春天 - 連環畫刊《奧秘》插圖原稿專場_藝術品拍賣_收藏品拍賣交易網_孔夫子拍賣網)

當初被弗雷澤塔風的封面欺詐進這本雜誌的那些小屁孩們後來漸漸意識到,這本地攤雜誌風格濃郁的《奧秘》給了他們這一代人現代插畫藝術的啟蒙教育。

讓我們來看一看給《奧秘》做過插畫的美術界的專家學者有哪些(包括但不僅限於):

曾孝濂(1939 - )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教授級畫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美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雲南美術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科技圖書插圖工作,已發表的插圖有2000餘幅。曾任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科學畫協會主席。

何永坤(1953.1-) ,浙江鄞縣人。 擅長版畫。 1982年畢業於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版畫專業。1991年入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研修。歷任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 副主任、工藝美術系主任、版畫專業副主任。

李正康(1944 - )重慶人。擅長油畫、水粉畫。1968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1981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1985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參加趙無極油畫講習班。1987-1999年曾任油畫系副主任、主任。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作品曾參加中國首屆油畫展、第三屆油畫展、第八、九屆全國美展、中國油畫赴日本、新加坡展等國內外展覽。1993年應邀赴德國卡塞爾大學美術學院教學並考察西歐美術及美術教育。

李仲,1954年生於重慶。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張弘(1959 - ),湖南寧鄉人。生於武漢。擅長中國畫。1979年考入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1983年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廣州美院美術教育系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美術家協會理事。

曹亞洲(1960年-2015年4月12日)、五河縣人。生前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約稿畫家、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蚌埠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五河縣美協主席、縣文化館館長。

吳愷(1945 - 1999)安徽巢湖人。畫家。擅長水粉畫、連環畫。曾任安徽省巢湖地區文聯副秘書長。作品有《巢湖船工》、《盜畫記》等。1968年畢業於安徽財貿學院。歷任《巢湖報》美術編輯,地區文化局幹部,安徽省巢湖地區文聯副秘書長。發表連環畫約一百套,其中有《巢湖船工》、《盜畫記》、《無形的戰鬥》等,《迷惘》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並獲獎收入《中國美術全集》。

呂書峰,男,1963年9月出生,陝西韓城人。曾任西安美術學院附中校長。現任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九屆全國美展陝西省評委,陝西省青聯、委員,西安中國畫院畫家。作品曾入選第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中國美協會員首屆中國畫精品展、首屆全國青年中國畫年展等,曾獲全國美展一銀四銅,陝西省美展一、二、三等獎十餘次。

田如森,研究員,全國航天科學普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宇航學會顧問;《太空探索》雜誌社原社長、主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資深航天科普作家;中國科協授予成績突出的科普作家及科普期刊先進個人稱號。從事航天科普創作30多年,發表航天科普文章千餘篇,編著航天科普讀物50餘冊。作品多次獲評全國優秀圖書獎和優秀科普作品獎。

(以上人物簡歷內容均出自百度百科,排名不分先後)

為你自己的童年有這樣的讀物感到慶幸吧。


我把它當成漫畫書來看,沒當成過科普讀物。


1985-1991年的每一期奧秘我都看過。

法X功的寶典我也看過

我驚奇的發現,法X功的理論實證來自於奧秘里各種偽科學故事。

李大師的科學素養也就這樣了。。。

這讓人怎麼信啊?哈哈哈哈


編輯工作很輕鬆的雜誌,畢竟只要把二十世紀後半期的各類流行的都市傳說挨個謄抄上去就行了,2017年和2007年的內容區別不大。


《奧秘》雜誌可以說是我少年時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從小學開始每個月都買(80年代),直到初中(90年代初)。高中以後就不買了。所以我這裡的評論僅限於92年前的《奧秘》雜誌。現在整個雜誌行業早已沒落,所以2005年以後的各類雜誌基本水平已經大不如前了。

那個年代沒有互聯網,電視節目也相對有限。在國內也看不到《Discovery頻道》。雜誌和報紙的傳媒地位,和現在的互聯網媒體差不多。

我是一個有點nerd的那種孩子,比較喜歡幻想類的東西,當時我還同時訂閱了類似科目的《飛碟探索》《少年科學畫報》。其它娛樂類的比如《智力世界》和《幽默大師》,文藝類的《讀者文摘》。中學後開始買各類軍事雜誌,還有《科幻世界》。

正如 @麥九八 上面提到的,《奧秘》的一個獨特之處是它是一份畫刊。七八十年代生的都熟悉連環畫,我本身也喜歡畫畫。所以《奧秘》結合了幻想,科學探索與連環畫,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賣點。對我而言,這份雜誌承擔了7,80年代的探索和歷史頻道的功能。滿足了我對科學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慾望。

但是回頭看這份雜誌的內容,還是夾雜了大量的地攤驚奇故事和偽科學。嚴肅性不高。這個和《飛碟探索》一樣。但是在那個年代,我不得不說它在科普和幻想領域的地位,是獨一無二和無人能比的。


非常奇妙。

這雜誌里的文章有可能是徹頭徹尾的狗屁,但插畫水準卻是一等一的牛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得先說說我的兩個愛好。

首先,我是連環畫愛好者。當然,我也是漫畫愛好者,而日本的manga,美國的comic,中國的連環畫,我認為都是漫畫的一部分。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我國的連環畫市場逐步衰弱(當然這裡面有很大的自作自受的因素),與其同袍的一些初露鋒芒的國產漫畫也是被日漫的《龍珠》《聖鬥士》《灌籃高手》《幽游白書》這些怪物(以及國內的無腦文化審核)吊打。近些年,國漫大有抬頭之勢,而連環畫,由於其特殊的時代感,已經儼然是一種小眾愛好了——雖然它們其實與漫畫並無差異,可以說是國漫的一種獨特形式而已。

時至今日,國內還有多少喜歡看連環畫的人?還有多少還在看連環畫的人?還有多少還在畫連環畫的人?我只能說,跟其他娛樂形式或者藝術形式比起來,真是太少太少了。而《奧秘》,則是為數不多的,在21世紀開始後,還在堅持創作和發行連環畫的雜誌。所以它在我心中,在連環畫愛好者心中,還是有著很高的地位的。

其次,我是個獵奇愛好者。《奧秘》裡面的內容很符合我的口味,而且還能開拓思維和視野,引我想像和思考很多。它裡面有志怪,有科普,有科幻,有冒險故事,很適合我休閑時的閱讀和娛樂,或者是作為寫作思維枯竭時,靈感的來源。而當年,對於一個懵懂的少年來說,《奧秘》也是一份勾起他對科學和探索自然的嚮往的小引子。

綜上所述,我還是挺喜歡《奧秘》的。而《奧秘》,也有它自己的讀者群,那就是連環畫愛好者,以及獵奇愛好者。然而它的讀者群體在逐漸縮小,現在我在報刊亭很難見到它了,但是看到了我還是會買一本。

不知道它到底過得怎麼樣,也不知道它將何去何從,但我希望大家知道,它也有著它美好而獨特的價值。


2000年以後就沒看過這本雜誌了,談談2000年之前的閱讀感受。

我接觸《奧秘》雜誌是在1997-1998年之間,當時不僅僅是《奧秘》,整個出版市場上都充斥著類似內容的小報雜誌,內容不外乎外星人、水怪、幽靈、大腳怪等等,再加上臨近世紀末,有關世界末日的傳言在坊間流行,整個通俗文化出版物呈現出一股烏七八糟的樣子,我用「烏七八糟」這個詞純粹是因為個人感受,那一段時間還是上小學,喜歡看這些東西,但是看完後很久沒走出去,被各種外星人、鬼魂怪談搞得神經兮兮提心弔膽,現在回頭看看,自己的知識閱歷不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些書刊對於青少年成長實在是沒有什麼益處。

奧秘雜誌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我第一次直到羅斯威爾事件就是從奧秘上看到的,緊接著,什麼「幽靈照片」、尼斯湖水怪等怪談也陸續登陸奧秘,這些毫無知識性的獵奇新聞一度佔據奧秘的主要版面,也一度深深影響了童年時代的我。後來才知道,奧秘也好,其他一些獵奇雜誌也罷,這些奇談怪論最早的出處很多來自於美國的一本奇書《眾神之車》,正是這本萬惡起源帶動了一系列外星人之類的怪談的興起,有興趣諸君可以找來看看,本人對這本書的看法是,可以作為寫作科幻、玄幻類小說的參考書,僅此而已。

不過,後來奧秘在獵奇方面收斂了很多,有很多欄目的科普性、知識性大為增加,一句話,靠譜的內容多了,當然,那時候我上中學,也沒什麼時間看這些東西了。


高中時候閱讀室看見過,看著還不錯,挺新鮮。然後我訂了一年,大概是2012,13年吧,看得多了,就發現這書很水,不少神神鬼鬼的東西。

後來,每次月里訂的書到了,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找書里的各種各樣的漏洞和錯誤來尋樂子。

甚至一度用「你是《奧秘》上看的吧!」這句話來回復同學不科學的吹牛逼。

至於裡面的文章,垃圾率很高,錯別字多,還有很多常識性錯誤。肯定不能算是科普讀物。叫科幻讀物也不夠「科」,大概是披著科學外衣的玄幻讀物吧。

現在還記得,《奧秘》里說,人一小時能跑50公里。。。


有一期講的是在太空上面生娃,那時候年紀輕輕眼睛都看直了


還記得當時一本三塊八,2000年年初吧。

小時候讀者,青年文摘,格言,奧秘,科幻世界,再加一堆體育雜誌和報紙,好懷念哈哈


我記得有一期是在太空上面

直!播!造!人!(其實是一個科學實驗......)

高超的插畫水準將糾纏的人體描繪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那年我小學一年級......

至今仍印象深刻.......


一看「奧秘」這兩個詞,感覺回到二十多年前,在小縣城的圖書館,昏黃夕陽和閃爍的日光燈光線下,我看到書架上擺著這麼一本雜誌,翻開就聞到一股灰塵的味道,但每一頁都是很有衝擊力的黑白繪畫,有幾頁散發的詭異氣息讓我不敢正視,只能快點翻過,但是,回過頭來又忍不住瞄一眼。

很有魔性的雜誌。


我小時候為數不多的科普科幻讀物。

那時我還是個在泥里打滾、飯都吃不飽的小屁孩,有一天翻垃圾堆翻到了半頁老舊泛黃的殘片。我很快便被那半頁文字和插畫所吸引,頁眉上它的名字就是《奧秘》。在後來的幾年裡,我時不時就會利用賣廢品、跟同學交易、誘騙家裡、節省餐費等渠道得來的一把把小角票,去街角的報刊亭換一本新刊,或者打折處理的過刊。

那時候滿心欣喜的沉浸在百慕大、外星人、人體自燃、尼斯湖水怪等神秘事物中,現在想來也是不可多得的快樂時光。


《走近科學》紙質版(注意,只有前半截)


小時候對於科學啟蒙特別重要,可是到一定階段就會發現裡面還是有較多錯誤


83年出生,奧秘雜誌我從6歲看到16歲,直到有了網路。小時候看畫,長大看字,雖然現在看來那裡面的文章有好多荒誕不經的內容,但確實給了小時候的我很多震撼,許多以後的愛好,關於歷史啊,考古之類的,都是那時候慢慢培養的。另外中學時對著裡面的插畫,做過一些不可描述的事


裡面是不是有一篇講穿越的,

科學家穿越回過去改善生活環境導致人口爆炸,最後的人類選擇穿越回科學家穿越回過去的時間點殺死科學家....


95年開始看?科幻世界?後,徹底和它說拜拜了~


童年的回憶

以及我特么現在神棍形象的罪魁禍首


推薦閱讀:

如果人類可以通過吸食他人的脊髓延長壽命,會發生什麼?
現在科幻小說都是「理」科幻,即以自然科學的幻想為背景融入各種小說要素所構成的科幻小說。那可不可以創作「文」科幻,即以社會科學的未來為背景的科幻小說?
如果生命的時間可以轉讓給其他人,世界會產生哪些變化?
假如食用一個人類的大腦會讓人類延長15年的壽命,那麼世界會怎樣?
星戰迷能通過什麼現實手段,一定程度實現太空幻想?

TAG:雜誌 | 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