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否值得同情?

讀完《安娜卡列尼娜》,疑問最大的是,本書中的安娜,是否值得讀者同情,而列夫托爾斯泰對於她是否有明確的觀點?我的不成熟的主觀小見解就是,她作到無極限。


首先給出答案,值得。正如另外一條回答所說,「我同情在那個時代里任何想追求愛情的人。」

題主說安娜非常作,這點我承認,我當時看書的時候也無比贊同。尤其是安娜不願離婚時卡列寧咒罵她「在外面偷情回來還要吃丈夫的麵包,這就是可恥」的時候,簡直想起立給卡列寧鼓掌。

但是,她為什麼作?

用她自己的話說:「我不是嫉妒,只是不滿足。」

格非說,安娜怕的不是背叛上流社會的後果,也不是沃倫斯基遺棄她的下場,而是她不知道愛情的對象何時會停止這種愛情,從而讓她拋夫棄子背棄整個俄國上流社會的犧牲通通貶值。由此她陷入了嫉妒——懷疑——自我安慰——懷疑——嫉妒——厭倦的神經病和歇斯底里。

她付出了那麼多,只為得到他,得到她所追求的東西——愛情。換句話說,她認為沃倫斯基就是愛情。

偏偏這東西又太飄忽不定,她只好跟著它,於是她作,她神經病,她歇斯底里,她死。悲劇也就寫成了。

而我個人認為,這世界上的悲劇,分為[有兇手的悲劇]和[沒有兇手的悲劇]。

前者如《悲慘世界》里的芳汀。作者把她從一個美惠女神到死於非命的過程一步步寫的很清楚,如果我們設置一個問題叫做誰殺死了芳汀,答案是很好找的:托洛米埃的惡意拋棄是她悲劇的根因;而德納第夫婦虐待她的女兒,千方百計騙她的錢;工廠里亂嚼舌頭唯恐天下不亂的長舌婦;往她的衣領里塞雪球的紈絝子弟;沙威和冉阿讓也能分上一個鍋。

而後者就是安娜。

誰殺死了安娜?

沒有誰。

安娜的悲劇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你找不出任何一個兇手:他們做了在那個時代他們應該做、可以做、只能做的一切:卡列寧一開始想離婚放她自由,未果後拚命息事寧人,安娜死後收養便宜女兒安妮,可謂仁至義盡(不接受任何指責卡列寧不愛安娜的言論:他沒有愛她的必要);沃倫斯基一開始追求安娜是因為愛她,後來疏遠她是因為不愛她,無話可說;而安娜和他一個樣,所有行為的驅動都是

你能說愛不對嗎?誰能控制愛?

沒有人能夠控制愛情,因此,沒有人會因為他愛或不再愛而有罪。

——喬治?桑《雅克》

私以為,沒有兇手的悲劇,才是真正的悲劇。所有人都做了沒有錯的事,然後悲劇就發生了。程序正義換不來結果正義。

所以托爾斯泰會那樣動情地說「我就是安娜」。他怎麼不是安娜,他也有磅礴的改造社會的理想,他也盼望天下大同,他也有他的執念。然而他的索菲亞雙腳穩穩站在人間。兩人爭吵不斷最後以一方出走而死一方被口誅筆伐至今作結。

索菲亞不對么?索菲亞年少嫁與他為妻,一生為他生養了十四個孩子,為他打理莊園,主持財務,謄抄書稿,光戰爭與和平就抄了七遍——饒是如此,托爾斯泰還酸溜溜地說「要是俄國作家們的妻子都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卡婭那樣,他們會更好些的」——然而老陀也並沒有多麼對得起他的模範夫人。

我們都在追求,我們都在作,我們都有執念。

「我不是嫉妒,只是不滿足。」

大家都是安娜。

最後感謝@有志青年的白日夢的邀請( ′ ▽ ` )?,之前太懶了就沒有答,非常抱歉。


謝邀,我不是真的托爾斯泰,取著玩的,謝謝


我不同情


首先表明我的答案:安娜值得同情,而且非常值得同情。為什麼呢?我們先來看看安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看過的小說有限,但在看過的小說中,安娜這個小說人物是最豐滿、最傳神的。因為老托用了一切手段和很多角度來表現安娜,表現安娜的美麗、善良、聰明、可憐.....等等多重的性格。

安娜的美

1、伏倫斯基」初次「和安娜在火車相遇(為什麼說初次,是因為伏倫斯基以前在社交場合上應該見過安娜,可能沒留下什麼印象。)文中這樣描寫安娜的美。

「她那可愛的臉上現出一種異常親切溫柔的神態...」 「她那雙深藏在濃密睫毛下閃閃發亮的灰色眼睛。」這並不是一種外貌上的美,而氣質上的一種溫柔、端莊。

2、吉娣在舞會上進一步認識到安娜的美。「她的魅力在於她這個人總是比服裝更引人注目,裝飾在她身上從來不引人注意。她身上那件釘著華麗花邊的黑衣裳是不顯眼的。這只是一個鏡框,引人注目的是她這個人:單純、自然、雅緻、快樂而充滿生氣。」這是吉娣眼中的美。

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安娜在列文眼中的美達到了頂峰。因為列文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他更能領略到安娜身上那種氣質上的美。這樣的美完全是由於安娜善良、富有學識,內心充滿著一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世界。

安娜的善良

在火車站,安娜對那個被軋死的人的同情。等等

安娜的聰明

只需提及一點。安娜勸自己的嫂子陶麗原諒自己的哥哥奧勃朗斯基,那一段精彩的描寫安娜揣摩陶麗心理的文字,即可表現出來。

安娜的可憐

安娜在臨死前,去陶麗那兒。看看吉娣和陶麗的對話。

」還是同原來一樣,還是那麼迷人,真美!」又剩下姐妹倆時,吉娣說。「不過她有一種說不出的可憐相!真可憐!」

「可不是,今天她有異樣,」陶麗說。「我送她到前廳,發覺她想哭呢。」

安娜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遠比一般人要受人喜愛。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卧軌自殺怎麼能不引人同情呢?

當然有的讀者可能在讀到描寫安娜的忌妒、吃醋、情緒反覆無常時,會覺得安娜是一個很「作」的女人。但我們也要看到她當時的處境。安娜和伏倫斯基在一起,伏倫斯基絲毫不體諒她的心情。她的孤獨,社交界對她的鄙棄,她思念自己的兒子卻無法與他見面。她周圍也沒一個人可以說說知心話。這種種的內心的痛苦,伏倫斯基是無法體諒的。當然這也不是他的錯。

試著把我們放到這樣的處境中,我們會做得比她好么?

當然安娜最大的錯在於愛上了伏倫斯基,而且她追求的愛情是伏倫斯基(這個庸俗、玩世不恭的男人)根本無法提供給她的。他們倆的愛情缺乏精神上的親密,這樣的愛情註定不會長久。而安娜又是一個不能缺乏愛情的女人,當在愛情漸漸在生活中消失時,她絕望了,最後只好選擇自殺。除此之外,她沒有別的出路了。

這樣一個善良、美麗、雅緻、落落大方的女人,最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怎麼能不惹人同情呢?


謝邀。關於這個問題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她不愛那個大她許多其貌不揚的丈夫卡列寧 她的丈夫雖給了她上流社會的生活 卻不是因為愛 這樁婚姻於她而言猶如桎梏 如果讓你每天與一個你不愛的人朝夕相對 你是否也味同嚼蠟?所以當她遇到了年輕有為一表人材的渥倫斯基 她奮不顧身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可這段婚外情最後帶給她的 是舊親戚的千夫所指 是卡列寧最後承受不住輿論的壓力而對她越來越冷漠。 最後的最後 她連自己的孩子都見不到。 安娜本就是一個生性敏感而浪漫的人 當她所有的精神寄託都沒有了 她也就崩潰了。在那樣一個封建社會中 一個有婦之夫的出軌 帶給她的會是什麼樣的災難。俄羅斯信仰東正教 宗教和文化造成了女性地位的低下。即使在現代 俄羅斯女性包攬了家裡的一切事物 還要出去工作 而男性多半酗酒養情人 不會做家務事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歌頌女性的作品裡 女性的形象多是善良、隱忍、逆來順受。比如在拉斯普京的《活著就要記住》里,女主角常年遭受丈夫家暴 卻在丈夫當逃兵受追捕時幫助丈夫藏身 以致於後來喪命。這部作品歌頌女主角的善良和隱忍 並以此和其丈夫的膽小怕事形成鮮明對比。可是 如果以女權的角度看 這是極其不正常的 一個女人 常年遭受家暴 卻還包庇丈夫 難道她一點都沒有反抗意識嗎?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究其原因 還是傳統 文化 社會背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統治時期 帶領俄國步入了繼彼得大帝之後的又一個盛世,可是俄羅斯文學史上描述她豐功偉績的作品寥寥無幾。箇中原因 除了俄羅斯民族固有的排外性格(女皇是德國人)外 第二個 就是女性的地位偏低。與西歐相比 俄羅斯女性的地位真的是很低了。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在封建傳統和當時社會中女性地位低下的背景下,生性浪漫的安娜不願意做一隻被囚禁的金絲雀 義無反顧的追求自己的愛情 這在當時是多少女性夢寐以求卻不敢做的事。而這段婚外情 註定是失敗的。當她被千夫所指 被愛人冷漠拋棄 連最愛的孩子也見不到的時候 她萬念俱灰 甚至卧軌的時候 也是近乎麻木。如果你看過蘇菲瑪索演的那一版安娜 (我一直認為蘇菲瑪索就是安娜 安娜就是索菲瑪索)最後卧軌的時候 安娜等火車的表情 就真的是生無可戀的表情 就好像 她從來沒有存在過這個世界上一樣。 如果題主覺得她作的話 難不成她作在為了追求愛情而出軌 沒有沒有遵守婦道 ?


我同情在書中那個環境下任何想追求愛情的人。


謝邀啊!我也很想回答,但是我還沒看。目前世界上必看的書之一,看了再來回答。


看完安娜卡列寧娜 非常激動 我就是想來說 我不同情她

她和卡列寧結婚那麼多年都平靜地度過了 偏偏在見到沃倫斯基後 開始厭惡卡列寧 為啥呢 俗話說得太好 「溫飽思淫慾」 安娜就這樣出軌了 可是她什麼都想要 她要尊嚴 要兒子 要維持體面 要上流社會歡迎她 可能嗎 放在當今社會 出軌都是件不光彩的事 更別說當時俄國社會了 她勇於追求愛情 為什麼偏偏要在婚後? 婚前幹嘛去了 不要說哪個三姑六婆強迫你嫁的 不同意可以逃婚 當時怎麼不想想辦法 現在出軌了就找這麼冠冕堂皇的理由? 既然選擇了婚姻 就應該負責任

卡列寧有權有勢 能給安娜想要的生活 要說他的缺點 我覺得只有一個 那就是不解風情 安娜出軌後 他選擇忍讓 求安娜維持表面上的體面 不要影響他的仕途 安娜卻認為他「是台官僚機器」 「虛偽假面 」寧願 他大吼大叫也不想看到他如此冷靜沉著 我不禁想笑 一個大男人 追求功名利祿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難道要像沃倫斯基一樣 沉湎於女人和舞會 靠母親和軍隊的津貼養活嗎? 而且出軌明明是安娜不對 我求你不要影響我 這就是我錯了? exm?

而且而且 退一萬步說 安娜出軌 可以 按照上流社會潛規則 很多女人有情夫 但都心照不宣地地下進行 安娜卻偏偏特立獨行 鬧得滿城風雨 什麼「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呵呵 說出來以後上流社會拋棄她了 她偏偏要考驗社會的底線 要尊嚴 要兒子 要上流社會接納 可是你背棄了社會的規則 怎麼可能接納你呢 說到底 安娜沒權利讓丈夫兒子情人背鍋

相反 最值得同情的應該是卡列寧 他成熟穩重 沉著冷靜 用最理智的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卻遭人唾棄 憑什麼 難道要像沃倫斯基想的那樣 兩個人決鬥? 呵呵 到底還是太年輕 卡列寧深知決鬥的後果 為了保全自己和安娜的名譽 甘願忍氣吞聲 安娜得了產褥熱 快掛了 求卡列寧來見她 原諒她 卡列寧回去了 進家門之前還告訴自己「如果是假的,千萬要冷靜」 我不得不佩服他 如此成熟慎重 恐怕一般人做不到

而安娜 得產褥熱時要死要活 生下女兒後又跟情夫快活去了 要知道那時卡列寧還沒有和她離婚 唉

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 安娜和情夫好好相愛 幸福甜蜜的話 結局還不算壞 可是安娜和沃倫斯基相處中卻常起爭執 安娜又被感性嫉妒和歇斯底里所支配 說自己把一切都給了沃倫斯基 要求他也做出相應的犧牲 沃倫斯基也為她放棄了很多 她就是不滿足 一有什麼就反覆問沃倫斯基還愛不愛自己 直到沃倫斯基再也忍受不了她 她也不知道如何留住他的時候 安娜絕望了 她孤注一擲的充滿肉慾的愛情註定得不到結果 就這樣一死了之 留下卡列寧來給她收拾殘局

一個女人 作成這樣我還能說什麼呢 節操無下限 還說吃瓜群眾的世俗眼光謀殺了她的愛情

在此多嘴一句 安娜一定是個雙魚座

故事的最後 卡列寧忍辱負重 撫養了安娜的兒子和私生女 可憐的卡列寧 !

卡列寧憑什麼要為這對姦夫y婦養私生女!!!

兒子沃倫斯基失去安娜後 志願參軍願求得一死 呵呵 你要是真想死 一把槍搞定 為何偏偏要參軍? 這讓我聯想到沃倫斯基本身的職業 所以他不但不會死 還會忘掉這一切重新開始 興許他還能有一番成就呢

所以對於安娜 我只有兩個字想說 那就是活該

「今天的境遇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但一定是你自己造成的」


推薦閱讀:

《安娜卡列尼娜》的電影哪一版更好?
董卿在《朗讀者》中把老舍的舍讀成四聲對不對,是經過哪個部門權威認定了嗎?
真的可以一目十行?
學寫科幻小說,哪些關於寫作的書是必讀書?
安徒生童話《野天鵝》為什麼安排第十一個王子沒能變回原形呢?

TAG:小說 | 閱讀 | 文學 | 列夫·托爾斯泰 | 世界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