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二戰美國的坦克殲擊部隊?
從建立背景,到裝備發展和戰史事實出發,對其進行綜合討論。
美軍的坦克殲擊車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10月9日,這時的美軍中還沒有Tank Destoryer這個概念,所以這種基於輕型坦克底盤採用開放戰鬥室的裝甲車輛被賦予了坦克支援車這一名稱,當時美軍給坦克支援車的定位是「在坦克進攻時利用自己開放戰鬥室帶來的寬闊視野幫助視野不佳的坦克清理不易被發現的反坦克炮」。由此可以看出,這種車輛的定位就是輔助支援,而二戰在歐洲爆發後,迫於對德軍閃電戰和裝甲部隊帶來的壓力,美軍也開發了一系列基於半履帶車或卡車底盤的坦克殲擊車。但是真正堪用的TD,則要等到1940年12月才被提上日程(所以在這裡指證一點,在TD部隊成立之前美軍就有了坦克殲擊車這一划分 @胖胖老鼠 )。
美軍在克利夫蘭拖拉機公司的7噸牽引車底盤上安裝了一門加裝了炮口制退器的T9型3英寸高射炮,這個完全開放戰鬥室設計的TD被軍械局命名為T1型坦克殲擊車,這款殲擊車後來被命名為M5型,並計劃量產1580輛,但是最後計劃被叫停。從T1型坦克殲擊車開始,美軍的坦克殲擊車開闢了2條不同的道路,一條是基於M3輕型坦克底盤,安裝更大口徑火炮的方向,這條道路的最終產物就是安裝了M3型75毫米炮的M8坦克殲擊車(不是那個用短75榴彈炮的M8自行火炮)。另一條是改進或設計新的輕型底盤並搭載更大口徑火炮的方向,這個思路的最終產物則就是大名鼎鼎的M18地獄貓坦克殲擊車。另外需要提及的是M10狼獾不屬於這兩條主流路線的產物,關於M10的誕生,要追溯到1941年9月,軍械局下發的全履帶底盤坦克殲擊車項目,最初的方案是一個基於M3中型坦克底盤的敞開戰鬥室殲擊車,但是由於車體過高以及火炮射程問題被否決。1941年11月謝爾曼坦克的量產以及升級給殲擊車項目帶來了新希望,基於M4A2坦克底盤的殲擊車迅速成型,並且被命名為T35坦克殲擊車,同時根據菲律賓作戰的教訓,對T35原型車進行了修改,降低了車體高度,將側裝甲改為傾斜裝甲,這個修改型號被稱為T35E1,最後T35E1被軍方選中,並於量產前最後一次修改了炮塔,變成了我們所熟知的M10狼獾。現在我們把目光再放回操作這些殲擊車的大兵們身上,美軍正式組建坦克殲擊部隊是1941年底,這段時間也正是美軍開始加緊研製各種坦克殲擊車的時期,於是剛剛組建的殲擊車部隊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見解,也對殲擊車的研製起到了很大影響,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M18坦克殲擊車的誕生,M18項目的早期產物是T49坦克殲擊車,最初軍械局給T49配備了一門M1型57毫米反坦克炮,但是殲擊車部隊認為57毫米炮無法有效支援步兵,穿甲能力也無法令人滿意,因此強烈要求T49換裝謝爾曼坦克使用的M3型75毫米炮,軍械局無奈只能按要求給T49換裝75毫米火炮,並且將其命名為T67。但是最後軍械局仍然認為殲擊車部隊應該具備更強大的反裝甲能力,於是1942年11月,軍械局給這些殲擊車換裝了威力更強大的M1型76毫米坦克炮,改進後的殲擊車被命名為T70。1943年,隨著M24霞飛項目的開展,美軍認識到扭桿懸掛對於輕型車輛機動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並且很快為T70坦克殲擊車也更換了扭桿懸掛並修改了動力系統和全車布局。最終,T70項目於1943年6月投產,1944年3月獲得M18的正式編號並投入義大利戰場。
所以至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美軍對殲擊車部隊的定位始終圍繞著「支援」這個概念,從最初的支援坦克,到支援步兵,甚至還曾經有過將坦克殲擊車作為輕型坦克的替代品的想法,但是這些看似混亂的概念卻沒有限制坦克殲擊車部隊展現自身的實力,無論是在諾曼底前線抵擋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還是在阿登高原為步兵提供支援火力,或是在太平洋戰場幫助步兵拔除日軍堅固的防禦工事,甚至在西線滲透德軍防線進行偵查;這些坦克殲擊車們總能憑藉及其出色的機動性及時趕到需要支援的戰友身邊,然後用無可阻擋的火力摧毀敵方目標,正如坦克殲擊部隊的座右銘一樣,「發現,打擊,摧毀」這就是坦克殲擊部隊存在的價值,無論身兼何職,殲擊車部隊都能將自身的戰鬥力發揮的淋漓盡致。
可以說,坦克殲擊部隊是美軍在裝甲部隊探索時期的一個產物,美軍對坦克定位的不斷變化直接導致了殲擊車部隊的產生,而美軍對坦克定位和認知的完善以及更先進坦克的問世,也使得殲擊車部隊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在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11月1日,最後一個坦克殲擊營被解散,至此,這些坦克殲擊部隊在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退出了美軍的作戰序列。主要是被法棍的淪陷速度嚇尿了。
要知道二戰剛剛爆發時法國是諸多大流氓里裝備重型坦克最多的國家,其輕重中三種戰車各項指數都非常先進,Char b1在理論上更應該吊打一切同時代的德國坦克,結果實戰中法棍被三德子打出翔。
這其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法國的淪陷和法軍的戰略失誤有很大關係。但是一直拜法軍為師的美國卻覺得卧槽閃電戰這麼無敵我們怎麼辦……
然後就搞了快車扛大炮的坦殲部隊。理論上這些快車要集結起來,等三德子的裝甲集群打過來時,這些扛大炮的快車要發揮速度優勢迅速進入阻擊陣地集中優勢火力打他個人仰馬翻。
當然實際應用中出了一些問題,主要是專職的快車遲遲生產不出來,最後生產的最多的反而是用饅頭底盤湊數的各種抱佛腳款式,離美畜當年一腳油門干到底的幻想有點差距。在地獄貓大規模配裝之前,坦殲部隊並沒有比坦克部隊快多少。
還有一個非常之尷尬的問題就是三德子在陷進蘇德戰場之後在西線再也打不出大規模的裝甲穿插了。美帝的坦殲部隊除了在北非小試牛刀以外,一直在望眼欲穿的苦苦等待,但再也沒能盼來三德子的閃電戰。在義大利和諾曼底,美畜都是掌握著主動權的進攻者,這讓為防守戰而生的坦殲們非常尷尬。
但坦殲也並不是毫無用處。44年9月,元首砸鍋賣鐵暴出了一波坦克,在洛林地區打了個大反擊,結果連前線都沒突破就被一群饅頭,地獄貓和牧師按在地上血虐(對你沒看錯是牧師,炮管放平了擼坦克)。在這場戰鬥中地獄貓功不可沒。
12月份的突出部戰役中美畜的一眾坦殲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坦殲指的都是坦克殲擊車。事實上美畜的坦殲部隊中還有大量只裝備了牽引式反坦克炮的部隊,這些單位雖作戰英勇但戰果平平,損失也異常慘重,防守時無法做到打了就跑,也完全沒有進攻能力……
如果非要給個評語的話,生不逢時。講道理有陸航大爺在,通訊器材配屬又足,要啥地獄貓傑克遜啊
費拉不堪,你做殲擊車沒問題,你那口徑簡直需要武德輸入一下。
你看看人家毛子的坦克殲擊車,57-76-85-100-107-122-152
你再看看你。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美國的坦克殲擊車除了沒有頂蓋和坦克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好了,言歸正傳。
美軍一戰後執行孤立政策,和世界主流軍事力量漸漸脫離,等到發現需要重整軍備的時候,有些東西可以靠美國強大的技術和工業能力彌補,而有些東西就只能靠閉門造車了。不幸的是,美軍的坦克殲擊車使用方面的戰術,就是這種閉門造車的產物,而武器是根據戰術設計的。
不幸的是,美軍就裝備著這些閉門造車的坦克殲擊車打滿了全場。
不提美軍參戰前期坑爹的M2和M3自行反坦克炮,就說美軍典型的坦克殲擊車。
這個玩意,讓外行看,誰不說它是坦克?
和謝爾曼類似的底盤,類似的機動性,相同的火力和更差的防護,看不出這東西和M4有什麼本質區別,而它卻是美軍對抗德軍坦克的主力。
至於美軍裝備數量大的多的坦克,主要任務卻不是反坦克,而是支援步兵。
當然,美軍的思路是挺好,利用坦克殲擊車的機動性作為消防隊,快速的出現在任何需要它的陣地。
問題是一方面這東西並不能有效的對抗德軍的主力坦克;另一方面,以美國強大的生產力,完全可以給每個步兵師配置一個坦克營,而不是防護虛弱的坦克殲擊車。
至於真正體現美軍消防隊戰術的坦克殲擊車M18,則出現的太晚了。
總之,美軍坦克殲擊車雖然不能說性能不好,但是一則毫無個性,二還不足以完成賦予自己的任務,可以說是美軍僵化戰術的體現。
當然美軍並非所有戰術都是僵化的,只能說美軍坦克殲擊車部隊攤上一個榆木腦袋的主管。
嗯。。。其實坦克殲擊部隊不等於坦克殲擊車部隊。。。。上面回答很多明顯沒搞清楚。。。突尼西亞的時候其實拖曳炮的獨立坦克殲擊營也有很大一部分
水
裝備一塌糊塗,理念定位模糊不清。造出的都是什麼?m3……只能當自行榴彈炮(沒錯 保留間接瞄準功能了 不過SU76也有 但SU76那門炮比M3的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m8……37炮打坦克你銹逗了?都二戰中期了m10……和m4區別在頂蓋m18……跑的飛快然而並沒什麼卵用m36……謝天謝地這個稍微靠譜,戰爭也快結束了美軍認為坦殲應該有高速度和好視野 用來提前發現和及時趕到防線救火的 更多擔當的是救火隊 而不是像毛子 漢斯 牛牛那樣 是個獵手 最後的結果就是炮和坦克差不多 它打不動的我也打不動 高度差不多 打的到它也打得到我 防護。。。算了沒法吐 M18那個機槍就乾的掉的防護 M10和36那個屁股比臉還厚的炮塔。。。總體來說。。。吃虧太少 挨揍太少 不知道咋打架 挨揍了就叫空中支援。。。也難怪被人叫是陸航地面引導隊美軍反坦克裝備說起來也比較囧 基本上前期走的彎路比較大 誕生過諸如反坦克迫擊炮 M2機槍用的反坦克槍榴彈之類的腦洞武器 但是後期一桿巴祖卡打天下也算開一代先河沒有陸航給力
推薦閱讀:
※現代戰爭多功能步兵戰車能否取代坦克?
※為什麼二戰時虎式坦克那麼強大!?
※為什麼德國不開發重坦克牽引車輛?
※二戰中德軍的四號坦克可以同時開炮並使用同軸機槍射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