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媽媽因女兒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兒頭髮強行剃掉」?
微博: http://m.weibo.cn/1686546714/4026873846062349?uicode=10000002moduleID=feedfeaturecode=10000001mid=4026873846062349luicode=10000001_status_id=4026873846062349rid=6_0_8_2598659920935120800fromlog=100012286328583lfid=100012286328583
一覺醒來看見好多贊!!!呵呵呵,來知乎那麼久終於有機會說這句話惹!!就算這話已經過時了我也要說!
正經點說,確實有些吃驚,特別是評論, 讓我有受寵若驚的感覺。我只是把我想到的一些方面寫了出來而已。評論的里的誇讚挺讓我臭屁開心的,但也怪肉麻的(請再肉麻點!)。其實我思考問題 的方式很大程度受了高中寫了三年的議論文影響。當時為了寫好作文自己總結出了看待問題的三步驟。在之後的很多年裡,我依舊覺得適用。也不一定對,分享給大家。儘可能全面地看待問題,盡量客觀的分析問題,飽含感情的評價問題。
最後,非常感謝所有的贊和評論。微笑。
~~~~~~~~~~~~~~~~~~~~~~~~~~~~~~~~我是可愛的分割線~~~~~~~~~~~~~~~~~~~~~~~~~
原答案
女兒「欺凌」癌症患者的具體情境是什麼?是和同學發生了矛盾,而那個同學恰好是癌症患者;是不曉得癌症具體是什麼,單純嘲笑了同學沒頭髮;還是單純的作惡,對弱者的欺負?我們一無所知。
母親在剃頭前對女兒做了哪些舉措?是向女兒講述了癌症的可怕與患者的悲慘;是嚴厲地讓女兒向對方認錯;是直接一言不合就上手剃頭髮;還是向女兒了解了事實經過以及她自身的想法?我們不知道。
女兒是什麼態度?是拒不認錯,死不悔改;是直接懵逼,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裡;是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仍捨不得自己的頭髮;還是內心已經知錯,但嘴上不服?我們還是不知道。
母女倆關係如何?是無話不說的親密夥伴;是「母母女女」的嚴明的支配關係;是不和已久,叛逆的女兒和無奈的母親;是偶有矛盾爭吵,總體和諧一般母女;還是有著原則性矛盾,女兒已基本可以加入豆瓣「逃離父母」小組;或者因家庭因素,母女關係已若有似無?也不知道呢~
女兒又是何種性格?是軟弱無知大傻妞;是嘴硬心軟小刺蝟;是恃強凌弱女惡狗;是屢教不改熊娃娃;還是沒一個標籤能概括的複雜又簡單的普通姑娘?誰知道?
這次剃頭如何定性?是女兒知錯後的懲罰;是女兒不知錯的懲罰;是單方面的暴行;是雙方約定後的踐諾(看著不像);是讓女兒體會羞恥,從而體諒他人的好出發點行為;還是惱羞成怒後的鎮壓手段?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就一個視頻,一句簡單的介紹,我們就可以評價這次「教育」或是懲罰好不好了?教育什麼時候變得那麼簡單了?教育的話題自來就有爭論?理論不知多少,方法爭不出個好壞,失敗成功的例子舉不勝舉。更不用說不同的情況,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教育。一次完整的教育活動都可以討論出好壞一二三來,怎麼現在一個都不知前因後果的幾分鐘視頻就可以讓人簡單粗暴的定性優劣了,還非得表個支持反對的立場?是把教育想得太簡單,還是對自己太有自信啊?
只憑這麼個視頻就對母親的教育方式評判絕對是不合適的,但是這種一早就準備好攝像頭,將女兒毫無尊嚴的一面拍下來,還上傳讓所有人看的所謂「教育」,無論什麼出發點,都讓我覺得噁心。那些一有人對粗暴教育表示有所反對就說人家是聖母的東西,也讓我噁心。
嘔……不知道。
這是我的結論。這是「媽媽因女兒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兒頭髮強行剃掉」是否正確的結論。
而本答案的所有部分則是我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各位朋友。
教育的目的在於達成共識。假如母親的行為使得女兒改變了欺凌的習慣,那麼就是正確的。
假如母親的行為使得女兒覺得欺凌沒有錯,錯誤的是被發現。那麼則就是失敗的。
所以: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能不能達成共識。
而在案例中,女兒是不是用這種方法從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從而更加友善的待人呢?要看女兒本身是什麼樣的人了。
所以,不知道。能啟發良知的教育固然是最好的教育,然而也需要考慮當事家長的實際情況。有時候,以罰代教也是必要的方法,否則也就不存在關禁閉、強制上學等行為矯正策略。
話說王陽明有兩個神奇的教育案例。
其一:一對父子發生爭執,跑到王陽明那裡打官司,一會功夫,那對父子痛哭流涕,相扶而出。旁人不解,問王陽明怎麼說教的。王陽明說:我給他們講了象乃大孝,叟乃大慈的故事。不孝者才整天吹自己孝,不慈者才自滿於自己的慈。而那些整天反省自己哪裡做的還不夠孝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孝,整天反省自己還不夠慈的人才能夠真正做到慈。其二:有一天陽明和各位同學講致良知的學說,講到人人皆有良知。突然,兵丁拿了一個小偷進來。陽明說,此人亦有良知。眾人不信。於是陽明就讓此人脫衣服,一直脫到內褲,此人再也不肯脫了,寧死也不脫。陽明對眾人說,大家看,這就是此人良知存在的證據。此人動容,對陽明說,做了好長一段小偷了,從來沒人說過自己還有良知的,為了報答陽明對自己的認可,決定痛改前非。
那麼問題來了,陽明平寧王之亂,平南方匪患,也是動刀子見血的。
可見教育的功能是有尺度的,個人能力高,忽悠的對象範圍更廣一些而已。實在不行,還是得真刀子上。老王平叛之所以厲害,還是因為平叛對象知道老王跟你說教時要趕緊聽,否則後面真刀子就來了。
孩子聽話其實也是一樣的,一是覺得家長說的對,有道理,動情了,心服;一是覺得不服不行,後面有板子,強制讓自己心服。
做個好社會公民也是一樣的,一是做好公民確實讓你自我感覺素質高那麼一點,也確實是社會發展的大方向。那麼如果你想給社會挑點事呢?後面還是有板子保障你不敢挑事的。懲也不是,不懲罰也不是,只是講道理不對,不講道理更不對,做家長真難。原文出處:懲罰,對孩子的教育真的有意義嗎?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或許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有這樣一則新聞,廣州番禺張中良夫婦收養了10個孤兒,孩子做錯事,張中良與妻子不會責罵他們,也不講大道理,而是讓孩子們通過體驗,來完成對一個道理的認識。
比如,有一次,張中良讓家中的小女兒慕恩帶著眼睛看不見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不知為何慕恩將美春一個人丟在了外面,獨自回來了。張中良知道後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讓小慕恩做了一個體驗:用毛巾蒙住慕恩的眼睛,讓她自己在外面走一段路。從此以後,慕恩變得特別懂事。
這一個細節,足以讓我們對張中良夫婦更加敬佩,他們也許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對教育的理解卻那樣透徹。沒有對孩子的真愛,是不可能有這份悟性的。
「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理論上人們都認可,可遇到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如何勸說孩子,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有不少家長,他的孩子遭遇了學校老師的冷暴力,導致孩子厭學。家長不去想辦法向學校反映,解決老師的問題,也不去做任何和老師溝通的努力,卻只想著「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孩子不再厭學」——這樣奇怪的邏輯經常遇到,明明是成年人做得不對,傷害了孩子,卻把改造的矛頭對準孩子,指望動動嘴皮子,說點什麼,就可以改善孩子的狀態,這怎麼可能呢?
孩子有時候確實會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給家長帶來麻煩。遇到這種情況,除了想辦法和孩子溝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覺一下他的想法和願望,不要輕易下論斷,說孩子「不聽話」。
家長當然可以直接給孩子講一些正確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聽,就應該考慮換一種說法。實踐證明,想要孩子接受一個觀點,從情緒上入手最容易,通過問答的方式,調動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這樣的方法屢試不爽。
孩子根本不知道你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幹什麼,就幹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孩子對虛偽天生就是排斥的!
活在虛榮中的家長不可能教給孩子踏實,刻薄的教師也不可能教會孩子寬容。為孩子做出表率,不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麼樣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處時是什麼面貌——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教材,千萬不要刻意對孩子作出感動之類的行為,這會讓孩子覺得你很虛偽。
孩子對「虛偽」的天生排斥,是一種正常的、可貴的品質。首先,我們不應指責他們的「愚鈍」,而應盡量不傷害他們的這份「純凈」,不讓他們過早沾染上社會的「瘴氣」。否則一旦他們過早地「看破紅塵」,太現實,等他們成年以後就有可能成為牢騷滿腹的嘲世者。其次,我們應該坦然承認自己的「虛偽」行為,誠懇解釋不得不「虛偽」的原因。
第一個想到的是之前讀到過的這樣一個故事:
剃光頭
羅伯特從幼兒園放學回到家,將書包隨便一甩,然後坐在沙發上,不說一句話。媽媽見了,感到很奇怪,忙問:「怎麼了?老師批評你了嗎?」
「媽媽,我們班的傑克得了癌症,不來上學了。」安迪難過地說道。
「他不會有事的,我們要有信心,癌症並不意味著死亡,對不對?」媽媽說。
羅伯特猶豫了一會兒,抬頭看了看媽媽,不安地說道:「老師說,他正在做化療,頭髮都掉光了。」
「我想,過不了多久就會長出來。」媽媽的心裡泛起了一陣悲意。
「我和幾個小夥伴約好了,明天準備去醫院看他。」
聽了兒子的話,媽媽感到很高興:「好極了。你可以帶一些水果去。」
羅伯特低著頭小聲說:「我們想把頭髮都剃光。」
媽媽愣住了。
羅伯特終於抬起了頭,勇敢地說道:「媽媽,帶我去理髮店,我想剃光頭。」
她不知道說什麼才好,獃獃地站在那兒。
羅伯特拉了拉媽媽的手,再次懇求道:「這是我出的主意。我跟湯姆和路易說,我們也把頭剃光,好讓傑克放心,我們跟他一樣,他就不怕了。」
媽媽看著兒子,非常感動,她決定陪安迪去理髮店。
在理髮店裡,羅伯特高興地唱起了歌。沒過多久,湯姆和路易也來了,他們的家長都以此為榮,連理髮師也被感動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好樣的,我今天免費為你們理髮。」
望著三個小光頭,媽媽忽然間想起了一些童年瑣事。因為自己小時候頭髮稀疏,不男不女,害怕出去見人。最後,還是爸爸替她出了一個主意:每次帶她出門,就讓她戴頂帽子。因此,他現在存留了很多帽子。
回到家裡,媽媽對羅伯特說:「我有個更好的提議,明天去醫院之前,把你的小夥伴叫到我們家,我要送你們每人一頂帽子,你說好不好?我有一頂珍貴的帽子,那是你外祖母從英國買來送給我的,現在依然很新,你帶去給傑克,他一定會喜歡的。」
這個故事裡的孩子是內在的善良的驅動
教育方式沒有唯一的正確方法可言,所以不能簡單評判題主中這位母親的做法的對錯。 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視頻里的母親在給女兒剃頭,感覺到女兒對母親的行為還是有一定的抵觸情緒的,她不是誠心誠意地接受這樣的懲罰。 她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因為懼怕與恐懼,所以以後不能再欺凌弱勢群體,而她需要認識到的是,弱勢群體需要得到善良地對待,拋開宗教的理論,只需要換位思考一下,就能知道自己不應該欺凌癌症患者。
恐懼是外力驅動,善良是內在驅動。
所以我只能說,我不贊同這位母親的方式,但是我支持她的教育理念,孩子有錯誤就應該受到該有的教育。只不過教育的方式,應該先理後兵,以正確的道理博得孩子的認同,打心底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不再犯。
我是專註上海中小學教育的錢老師,個人微信號:qianls001 歡迎微信添加我,共同討論關於教育的問題。
如果是我,把女兒的頭髮剃掉的同時也要把自己的頭髮剃掉,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孩子的問題反映父母教育的種種。因此一定要懲罰的話,那就一起懲罰,一起面對。
此外,知乎是個大家一起分享思想和經驗的地方,對一個問題亦存在千萬種的看法,我們談談自己的想法就好,不評判,不要撕,否則真的來錯了地方,好不。我認真的想了想如果是我兒子犯這種混我得怎麼做?我的結論是——把我自己的頭髮剃掉。實際上我挺有把握我兒子不會這麼混。他自己不喜歡理髮,在他眼裡理髮很不舒服,是受罪。讓他理髮需要做很多思想工作。某一天我想要理髮,告訴我老婆以後,我老婆問兒子:「我們帶爸爸去理髮好不好?」我兒子說:「不要!我帶你去吃小混沌吧。」為了讓爸爸免遭理髮之苦,他願意賄賂媽媽。鄰居家有個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叫樂樂。也就是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我家,別人家的孩子是唱白臉的。在我們口中樂樂要搶他不好好吃的飯,要搶他到處亂扔的玩具……(樂樂對不起……)有一天樂樂生病了,在哭天喊地之中被他的父母帶去醫院了。外婆乘勢教育我兒子說:「要是不乖乖地蓋好被子,感冒了的話也會像樂樂一樣被拉去打針。」結果晚上我聽到兒子在夢中嘿嘿嘿地笑,還說了句夢話:「有辦法啦!」這幾天他總是自言自語:「有辦法啦!」問他什麼辦法,他說:「救樂樂!」這一刻我感到很欣慰。雖然他相出的辦法都很不靠譜,但是把樂樂從醫院救出來的行動策劃一直在繼續著……目前我犯愁的是怎麼改變他對醫生的刻板映像……
就沒人去考慮一下,懲罰孩子還要錄視頻髮網上這件事有多不正常嗎?你媽揍你會拍照片發小視頻嗎?教育是關上門的事情,未成年人犯罪還不是偷摸審訊的,為的是什麼啊?
再說了如果父母從小嚴格教育,孩子變熊很難吧?
這個視頻里我看到的就是有凌辱他人人格習慣的母親,心血來潮的教育一下孩子,再用錄視頻的方式羞辱她,然後發到網上炫耀自己的「正當」教育。
如此看來,她家孩子欺負別人家孩子還真的蠻正常的吧。沒毛病,好事兒。
你比我強,所以你剃光我頭髮我只能逆來順受。
我比她強,所以我怎麼凌辱她也只能逆來順受。結論 倆人真是親生母女。古往今來最有效的教育永遠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
父親跟兒子說:「你他媽別說髒話!」
我搜了下,這未必是真的。
根據這個報導:Mother shaves her daughter"s head as punishment for "bullying cancer patient"這視頻一年多前就有了,而且當時據說是因為「女生上傳裸體照片」。然後,怎麼說呢,光看懲罰的行為本身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孩子不聽話,罰坐。有的家長正反兩個耳光打過去然後孩子坐到了座位上。有的家長抓起孩子丟在座位上。有的家長唐僧孩子一個小時,孩子乖乖地坐到座位上。然後你問我「罰坐對么?」我TMD不知道罰坐對么。剪頭髮未必是不好的懲罰方式。但是看這個視頻的話,我要說這孩子無論是真的欺負同學,還是真的上傳裸照,都是她家長教的,因為她家長就是這樣的人啊。因為女兒做了不尊重別人的事就以不尊重女兒的方式懲罰她,惡性循環。
如果我女兒做作業不仔細 零零總總全是錯
那我徹夜不眠 也要陪著她一起把所有的錯誤訂正好 把最錯的原因找出來。如果我女兒逃課去網吧打遊戲
那我發動全家也要把她找出來 守著她在網吧打遊戲打到天昏地暗 直到她再打一分鐘就要吐為止我還會在網上找到厲害的玩家 付錢給他 讓他在遊戲上追著我女兒殺 虐她虐到哭然後喪失興趣。如果我女兒早戀和小男友偷偷接吻
我會和老公一起給她上課 讓她明白感情的萌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但女生永遠要保持矜持 懂得自我保護。如果我女兒學著小混混說髒話
我會在今後的每一句與她的對話中都帶上國罵「你特么的還不起床」 「尼瑪怎麼每天挑食」 「腦子被豬踩了么那麼笨」讓她明白 克制禮貌得體的用語 永遠是友好交流的前提。如果我女兒偷拿家裡的錢去買東西
我會列出家裡所有的開支和收入清單 讓她懂得 她現在所有的優渥生活並不是唾手可得 而小偷一樣的行徑 不僅可恥 更是對父母努力工作的侮辱和不尊重。如果我女兒和班上的同學打架被拉去教導處
我不會卑躬屈膝毫無原則的向其他家長道歉弄清原委 分清責任 釐清事實之後 才會在家裡告訴她 縱使再有理 動手也是你不夠強大的下下之策。如果
如果今天如果今天我女兒明知同學因為癌症掉光頭髮仍舊嘲笑侮辱甚至欺負對方那我會剃掉她的頭髮因為這已不是我從小培養的善良溫暖包容體貼的女兒她殘忍她自私她沒有教養她讓我明白自己的教育是多麼的失敗她讓懂得再這樣不扭轉她 以後她會變成多麼可怕且對社會充滿傷害的人。當然現在我還不是一個母親但我認為這並不影響我現在就有對未來兒女教育的一點點思考我並不覺得現在還未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可以以為這些教育離我們遙不可及因為我並不覺得我們會在孩子呱呱墜地的一剎那就自動學會如果成為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父母讓自己變得更好 讓自己有更多的思考 你才會變成更好的人和父母。批評熊孩子的是你們。
批評熊孩子家長不作為的是你們。現在熊孩子家長總算有所作為了。怎麼批評的還是你們???http://www.zhihu.com/question/50996567霸凌行為就是這麼被「教育」出來的。小姑娘經過這一課也許學會了「只要比別人強,無論用什麼方式踐踏別人的自尊都可以」。
我反對的不是嚴格管教,而是人格侮辱。是否尊重人格是區分管教和虐待的分界線。強行剃髮已經超出了正常管教範疇,無論其目的還是結果,都是對孩子的刻意羞辱,這是一種典型的暴力虐待行為。
從「以牙還牙」的報復角度,這並不是由受害者發起的報復行為,所以不具備報復的正當性。這只是母女之間製造的新的仇恨,和被孩子欺凌的受害者無關。是否復仇、如何復仇只有受害者本人有發言權。除非是母親領著孩子去接受受害者懲罰,才具有正當性。
至於法律層面的刑罰,本質上不是為受害人復仇,而是對侵害法律行為的報復。法律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執法者是法律的代言人,對法律的侵害構成了執法者復仇的正當性,而非執法者則沒有執行刑罰的權力。只要行為沒有侵害法律,無論對受害者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執法者都是不管的。很多時候即使對方有強烈的確切的侵犯意圖,但只要還沒有實際行為(即沒有侵犯法律),報警也沒有多大的作用。執法者是法律的守護者,而不是個人安全的保鏢。
對使用懲罰手段進行管教有疑惑的同學可以看《教育心理學》。即使是上個世紀流行一時的、以獎勵和懲罰作為主要手段的行為主義流派,也對懲罰的作用相當謹慎。節選自馮忠良《教育心理學》第二編.學習理論 第五章.學習的聯結理論 第六節.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說。以下為行為主義常用概念通俗解釋:討論具體教育方法、解決方式:如何看待「媽媽因女兒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兒頭髮強行剃掉」? - 大萌物的回答討論報復性懲罰和教育性懲罰區別:如何看待「媽媽因女兒欺凌癌症患者,把女兒頭髮強行剃掉」? - jingnamusic的回答
- 強化是指行為被緊隨其出現的直接結果加強的過程。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
- 正強化是指增加正面的獎勵、報酬、讚揚或感謝等作為行為矯正的一種手段。
- 負強化是指以減少反面的懲罰、剝奪、批評等作為行為矯正的一種手段。
- 懲罰是指在某種行為發生後給予一定的具有抑制某種行為傾向的刺激,如批評、罰款、剝奪等。
- 消退是對曾被強化過的行為取消強化,使該行為的發生頻率降低直至消除。
- 模仿學習是指個體通過他人的行為而習得複雜行為的過程。
- 替代反應是指個體受到示範者行為的暗示而表現出一種與示範者相似的反應。
各位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剃頭嗎?
這應該讓她爹來代勞、且這是最合適的教育方式。
其實父母雙方任意一方都有義務這樣教育當事人,但另一方也有必要提供事後的安慰與說教、使得這個家庭對當事人而言的避風港作用不至於喪失。不然的話,對當事人反而不會起到教育作用。
# EOF.10月8日更新我發現好多人都在指責所謂的愛沒有用,感化教育沒有用,沒錯,我也覺得沒有用,像鄒越那種煽情的東西,我最討厭了,但是你們真的仔細看了我的答案了嗎,我的方法是感化教育的方法嗎,我是說用虛無縹緲的愛去解決問題嗎,我反對暴力不等於我認為應該使用感化教育,還是說你們腦子裡除了暴力教育就只剩下父母跪舔求孩子」兒啊,你心疼心疼我的辛苦吧,不要再怎樣怎樣了「這種教育方式了嗎?我說的解決方式明明是從孩子的動機考慮對症下藥,而不是隨便一個剃頭,這要是個男孩你怎麼辦,男孩子欺負人的事情更多吧。我說了父母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告訴他,如果再有類似的行為,會被懲罰,這句話怎麼那麼多人沒看見呢?暴力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這句話我承認,所以我提到了懲罰,用以暫時制止孩子的行為,但是暴力也要遵守基本法,要先告知什麼不可以做,做了如何懲罰,然後才可以在犯錯的時候按照規定懲罰,要一視同仁,父母犯錯一樣懲罰。提前告知這一點很重要,重要之處在於,未提前告知何為對錯,犯錯如何懲罰,直接簡單粗暴的暴力懲罰,那是不教而誅,那就是在向孩子展示暴力行為,言傳身教,等於間接告訴孩子暴力對待別人是合理的,只要你有本事,間接導致孩子仇恨父母,問題越來越大。而在提前告知這一切後,按照提前告知的方式懲罰,是在告訴孩子,我在按約定行事,是你犯錯違反約定在先。所以我在答案里提到懲罰說的是「父母及時制止,立刻告知再犯會被懲罰」,這就是彌補之前沒有告知的行為,我沒有說立即懲罰,因為母親之前可能沒有告知,實際上一個視頻信息量太小,可能父母曾經告訴過孩子你再欺凌別人會被××,那麼,按約定做,實際上我認為母親曾經告訴孩子「如果你欺凌別人,我就剃你的頭髮」的可能性很低,因為剃頭明顯是針對欺凌癌症孩子的行為,母親在他欺凌癌症孩子前能想到這種懲罰方式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這位母親沒有提前告知「欺凌別人不對,如果你欺凌別人就要被剃頭髮」,那麼這個母親對孩子的懲罰就有嚴重的問題。~~~~~以下為原答案~~~~~我發現人果然是喜歡站在既得利益的角度說話。目前的網路環境里,知乎,豆瓣,微博都是以年輕人為主,這些人一想起父母曾經對自己的粗暴教育,就是「父母皆禍害,父母不了解我,父母不懂得溝通交流,父母不懂教育,只會打人」他們批判父母的粗暴教育,並表示自己日後作為一個父母的時候一定要做一個好父母。但是面對熊孩子的時候,他們的立場立刻變了,變成集體討伐熊孩子,甚至熊孩子被父母教訓得越厲害他們覺得越爽,在這個母親強行剃頭下的評論,都是一片為母親叫好的聲音,他們覺得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同身受。楊永信事件里眾多人都在說孩子有問題是父母有錯在先,這個孩子又何嘗不是之前父母對他的教育有問題呢,並且這位母親還在繼續錯下去。視頻里孩子明顯是非常不願意的,這種簡單粗暴的,不講理的,單純靠剃頭對待這個孩子,並不會讓孩子真的感同身受,只是外人覺得爽而已。就算第二天上學他被同學嘲笑了,他也不會感同身受的就不再嘲笑那個孩子了,相反,他會認為我被嘲笑都是父母導致的,是那個孩子導致的,他會非常恨自己的父母,並且遷怒於那個癌症的孩子,很可能變本加厲的欺凌對方,這並不是好的處理方式,父母並沒有把問題的本質,正確的是非觀告訴他,他會認為我沒有錯,有錯的是父母和那個孩子,不僅不會起到母親預期的效果,還可能導致孩子更不好的行為。這件事情其實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案的,因為只是一個短視頻,我們也不知道在剃頭前後母親都做了些什麼。遇到這種情況,父母發現孩子欺凌同學,尤其是這種癌症的孩子,首先應該思考的是,他為什麼這麼做。我覺得這個孩子欺凌同學主要是因為:好玩,吸引注意力博關注,不懂得共情覺得不是什麼大事。面對這種事情,父母第一時間應該反思,自己平時是否有類似的不當行為,是否自己平時就喜歡嘲諷別人,嘲諷自己的孩子,如果有,立刻改。其次要反思自己受否不夠關注自己的孩子,對基本觀念的教育不夠,有,立刻改。然後就是解決具體的問題,父母首先一定要告訴孩子,欺負別人,欺負弱小是不對的,一定要及時制止孩子的行為,告訴他,如果再有類似的行為,會被懲罰,比如減少零花錢,不許看電視,這麼做的目的是是先短期內製止孩子的行為,避免孩子繼續傷害別人。接下來就是從根本解決的長期教育問題了,這個孩子最主要的問題是,他根本不了解癌症,他不知道癌症的病人有多麼痛苦,父母可以從這方面入手,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對他講述癌症的相關知識,告訴他為什麼這個孩子會沒有頭髮,他的身體在經歷什麼,他的內心在承受什麼,可以帶他看一些癌症病人相關的電影,讓孩子更直觀的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帶他去醫院,臨終關懷醫院,對孩子進行一個全面的關於癌症,關於死亡相關知識的教育。可以以遊戲的形式帶著孩子玩角色扮演,假設自己是一個要離世的病人,想像自己的生命只有三天,十天,一個月的時候,想做一些什麼,想和什麼人說什麼話。父母還可以從美的角度教育,告訴他沒有頭髮並等於就不美麗了,對人善良友好才是美麗的。在經歷一系列教育之後 ,如果孩子有所觸動,那麼父母可以進一步告訴孩子,這個癌症孩子目前是比較可憐的,正在經歷著痛苦,且生命時間不多了,讓孩子去幫助他,關心她,可以送漂亮的假髮作為禮物給她,不是有類似的剪掉頭髮做成假髮送給癌症兒童的新聞嗎,如果父母對孩子關於美的教育到位的話,甚至可以鼓勵孩子把頭髮也剪掉,去陪伴這個孩子度過他剩餘的時光。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一件事很難徹底的改掉孩子身上的壞毛病,所以類似的教育矯正行為應該是貫穿於整個生活中,同時父母一定要嚴格以身作則,長期下去才會有效果,不管怎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都是弊大於利,只能解決短期問題,甚至短期問題都解決不了。評論里有人提到了癌症的小孩已經受到傷害的問題,這個問題應該由父母解決,實際上這個孩子的父母除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外,在知道這件事情後,還應該立刻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癌症小孩的家中登門道歉,這個問題的本質還是父母造成的問題,而且涉及到癌症小孩的家屬,那就已經牽涉到成年人之間的事情了,所以這時候需要父母登門道歉解決問題,帶著東西去探望小孩,同時在把自己的小孩教育好之後,讓他去和自己的同學道歉,教給他讓他自己去修復同伴關係。
推薦閱讀: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國外也是這樣嗎?
※有沒有什麼好建議對即將上大學的妹妹說的?
※對知乎上某些聲稱「因從小有被父母好好管教,我們不理解熊孩子,因為我們沒熊過。」的說法大家怎麼看?
※如何看待南郵張遠代教授遭受網路暴力事件?
※孩子迷上玄幻小說 如何進行引導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