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我學佛什麼都沒學到?

經書看得懂字,看不懂到底在說什麼。

請問要怎麼樣才能學明白?

還有,沒有師父要不要進行實修?


將學佛當著是人生選修課,茶餘飯後的消遣,自然是學不好的。

要有文盲考研的決心,和華山一條路到底的心態,將它當著頭等的而且是持續的大事。

正因為佛經不好懂,所以千百年來有無數人從不同的角度對它進行了翻譯,整理,注釋,解析,甚至編撰了佛教詞典,這些網上隨便一搜都能搜到。你要你願意看。

這是一種學佛的方式。

另一種是抱著經論死啃,一兩遍不行,十遍百遍去讀,自然能無師自通了。


恭錄善知識開示:

很多人會說:「我也已經學佛了好幾十年了,認真的說起來,我覺得現在的我跟幾十年前比較起來,好像懂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實證上真的是沒有什麼進步,連想要念佛往生西方,心裡也不是很有把握。」

  今天的節目我們就這個問題來聊一聊,學佛無法進步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可以反過來看,為什麼學佛會進步?大體上說起來,在佛法上面的進步要依靠四個條件,齊步前進才可能作得到。這四個條件就是福德、智慧、定力以及除性障。這四件事情就如同一把椅子的四支腳,一定要齊頭並進;哪一支腳長一些或短一些,這一把椅子都會搖晃不穩,我們一坐上去就會摔下來。

  學佛要進步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福德」,而且是必須要在正確的佛法、在正法之中所培植的福德。佛法當中每一個階位的修行,它都必須要具有相對應的福德,差一點點都不行。學佛久了以後就會發現,福德其實是最難在短時間裡面培植具足的,因為要培植福德,它是需要因緣、需要時間。假如我們因緣很好,遇到了能夠幫助弟子解脫證悟的大福田,就要趕快去種、多多的去種。這一些福德,它會大大的關係到日後我們在佛法上的修證。很多人很聰明心性也不錯,可是在學佛的道路上就是難以前進,總是會被一些事物給障礙住,每當有了進步的因緣來了,就會冒出一些事讓我們無法前進修學,這就是福德不足。如果福德不足,那後面的三個條件都不用再看了;因為福德不足的人,他甚至遇不到 佛、遇不到正法住世、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識出世弘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福德因緣差,那就一定不可能斷結而證果,最多只是修學一些未來生的福報罷了。

  第二個條件是「定力」,一個佛弟子如果心亂亂的,弟子自己都剋制不了自己的心,在那邊胡思亂想,那就不會有多餘的心思去思惟法義,沒有多餘的心思去用功。我們的心總是在五欲法塵上面打滾,被五欲之繩給綁住了自己都還不知道。世尊說過:眾生一定是被自己的五欲給綁住,為了貪著色、聲、香、味、觸,眾生花盡了心思、時間,想要去享受五欲,這是眾生的天性。既然是天性,代表這種情況是很難被改變的,因為眾生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辛苦了一輩子,不就是為了享受各種五欲的境界嗎?佛弟子學佛知道了那是有漏的過患,可是仍然無法、無力去改變自己的現況,就是因為自己已經多生多劫以來,就一直被這樣的五欲之繩,一層一層的緊緊捆住,想動也動不了,只是自己從來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仍然是無能為力,因為五欲已經變成了我們根深柢固的習氣了,意識雖然想要改變,但最後終究是下不了決定。因為我們整個的心都已經被五欲的枝葉所佔滿了。想要改變這樣的狀況,自己一定得要具備一些基礎的定力,至少要能夠讓自已的心不亂。在現在的社會想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在正覺講堂,我們一進來禪凈班就開始學習無相念佛,將自己所有的念匯歸入憶佛的念,用這個法門當作是我們的行門,天天練習、時時鍛煉,配合上福德的培植、慧力的增上。修學無相念佛的同學可以在半年、一年、兩年半的課程當中,將定力培養上來。從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地定的定力,我們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場所難以成就的這種定力,在正覺講堂反而是一種基本功,一種基本的要求。

  至於「慧力」這是現代末法時代學人的悲哀與痛苦。所謂末法時代是指雖然到處都看得到佛寺、看得到出家人,好像處處都有佛法可以學,但是真正正確的佛法卻很難得到,能夠幫助我們斷結證果的正法更是稀有難遇。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錯誤的佛法,或是披著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間,只要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努力了一輩子但始終都沒有進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門,反而種下了下一生的三惡道種子。

  還有一個部分就是要除我們的「性障」,這個部分其實它是屬於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為特別會影響到我們的修行,我們把它獨立拿出來。性障簡單的來說,就是對於欲界、對於三界的貪愛——又叫作五蓋障。由於有這五種蓋障,使得佛法的光明無法照射進我們的心,使得我們無法離開欲界,必須要不斷的輪迴。這五種蓋障大致上來說,就是貪慾蓋、瞋恚蓋、昏沉睡眠蓋、掉悔蓋以及疑蓋,今天的課程當中,我們不針對這四類原因作太細的解釋,我們用一些 佛陀教導我們學佛所以能夠快速進步的原因,讓各位自己來體會一下,為什麼我們學佛難以進步?其中的關鍵到底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 世尊在世的時候,教團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盤特。在《增壹阿含經》跟《法句經》裡面都提到過他,說到:佛在舍衛國的時候,有一位比丘叫作周利盤特,他是到了年老才出家,智慧非常的闇塞;於是 佛就叫五百位阿羅漢,輪流的去教導周利盤特。但是三年過去了,盤特連一句偈也背不起來,所以整個舍衛國裡面,大家都曉得盤特的愚笨。盤特的哥哥也在僧團中出家,有一次哥哥就罵盤特,你再這樣子愚昧,連戒的內容都背不起來,不如還俗回家去吧!盤特聽到以後非常的難過,就靠在只園精舍的門口哭泣。剛好 佛經過了就問:「你為什麼要哭啊?」盤特說:「哥哥講我再不進步的話就要我還俗」,佛就安慰他說:「你跟著我出家,是依靠我——佛而得到成就,不是依靠哥哥。」所以呢,佛就帶他到一個安靜的房間,拿了一支掃把給他,然後要盤特念誦「掃地」,把這一句話當作一首偈。盤特從此之後呢,每天就是拿著掃把掃地,口中就念誦著掃地、掃地、掃地。佛告訴他:「你年老出家,現在會念這一首偈還不夠,你要觀察自己的,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總歸為心的一業。要去看一看它們是如何而起、如何而滅?觀察上天堂、下地獄、入涅槃都是由於它們所生起的啊!」這樣子幾天後周利盤特忽然明白了,原來 佛要他去掃地,就是要掃除心中的結使與纏縛;所以自此之後,他就努力的去除三縛結、去除五下分結、去除五上分結,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果。當時僧團規定,每天派一位比丘去為比丘尼僧團說法,有一天輪到了周利盤特,比丘尼們知道盤特不會說法,只會說掃地這一首偈,所以大家就約好把這一首偈倒過來念變成地掃,要來嘲笑周利。沒想到第二天盤特上座了,比丘尼們大家想要嘻嘻哈哈來念出地掃的時候,忽然每個人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卻發不出聲音。周利盤特於是就順利的說完了有關掃地這一首偈,以及它的意涵,使得比丘尼們大大的佩服。

  又有一次波斯匿王在王宮設宴供養僧團,佛陀就要盤特捧著 佛陀的缽,大家順序進入王宮,沒想到門口的守衛知道盤特愚笨,故意擋住他不讓他進去,盤特就只好站在皇宮的門口等待。波斯匿王拿食物要供養 佛陀,可是沒有看到 佛的缽,這時候虛空中就出現了一雙手,捧著佛缽進來,佛陀接過了缽,波斯匿王大驚失色的說:「這是誰的手啊!」佛回答:「這是周利盤特的手,剛才他被你的守衛擋在門口,知道我要用齋了,只好用這種方式把缽拿進來了。」

  相反的,提婆達多算是非常聰明的弟子,在很短的時間當中,提婆達多就證得了三禪。可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到自己要異想天開、要害死 佛、要自己取而代之。那為什麼這兩個人的情況會像這樣子呢?佛陀又解釋了,其實早在很多劫以前就已經種下了這個因。《六度集經》裡面說到:世尊過去世為菩薩的時候,曾經是一位善於理財的長者,喜歡救濟貧困、布施眾生。有一次一位好友過世,好友的兒子放蕩,敗光了爸爸所留下來的家產;於是長者自己就拿出黃金千兩給這個敗家的兒子,教誨他說:「理財啊!當以正道為先,你要走正路,未來的福報才能無窮。」好友的兒子表面上雖然恭敬的說:「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誨。」但是一轉身又揮霍如故,把這個千兩黃金又給敗光了。長者只好再拿出千兩黃金,再次的救濟了這一位好友的兒子。這種情形重複了五次、第六次的時候,長者又拿出了黃金千兩,指著家門前一隻死老鼠說:「如果是善於經營的人,拿這一隻死老鼠,也可以做生意過活。」此時門外有一個乞丐聽到了這句話,就把這一隻死老鼠撿起來,上街去乞討了調味料,然後精心的烹煮這一隻老鼠肉,拿到市場上去賣,賣到了兩個銅板,用這兩個銅板再批發一些蔬菜上街去販賣,就這樣子漸漸的賺錢、經營,成為富有之人。

  有一天這位富人就想到:我本來是個乞丐,無意當中聽到長者的教誨,才成就了今日的財富,那我應該要回報長者。所以他就打造了一隻黃金做的老鼠,用各種的寶石塞在這個老鼠的肚子裡面,放在銀做的桌子上,上面鋪著瓔珞,然後拿來供養給長者。長者知道以後就很高興的說:「善哉!大丈夫,你是一位能夠接受教誨的人。」於是便把女兒嫁給了他,繼承了長者的家業,從此以後呢,敬奉佛法僧三寶,以四無量心廣行布施。佛說:「這一位長者就是我——世尊的過去世,那一位乞丐就是周利盤特比丘,而那一位浪蕩子呢是提婆達多。提婆達多過去雖然聽聞我所說的經多達六億品,可是他的嘴巴雖然說好啊!好啊!可是他作出來的行為,卻是違逆我的教導,並沒有把它付諸實踐,所以他死後入太山地獄,也就是第七層地獄。而周利盤特比丘呢,雖然他只聽了我一句話,但是卻歡喜奉行,以此度化眾生。一個人如果有言無行,就好像拿著膏藥貼在自己的眼睛上,自己遮蓋了自己,這個只能叫作小人之智。如果一個人呢,他的言行一致,就如同日月光明,這才是大人之智。菩薩們行布施波羅蜜、行佛法就應該如此。」

  從這樣的兩段本生故事裡面,各位想到了什麼?首先,學佛是要學很多很多才會有成就嗎?佛說過八萬四千種法門,意思是指無量法門。我們是要把這八萬四千種法門都學盡了,才會有成就嗎?不是!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適應不同的眾生、不同的根性,所以會有不同的法門。重點是能不能夠利用、能不能夠找到最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歡喜奉行。就如同周利盤特,我們會發現周利盤特他不是一個聰明的人,甚至在過去生當中,他就一直不是聰明的人。可是他願意相信 佛所說的法,哪怕只是聽到了一句,甚至連一句都背不起來,他卻非常的歡喜奉行而且付諸實現。因此在過去生當中已經是如此,在今生當中呢,他就跟著 佛成就了阿羅漢果。提婆達多呢,在過去生當中他就已經是一位聰明的人,甚至呢比過去生的 世尊都要聰明。在《六度集經》裡面,世尊常常講述:過去的提婆達多是多麼的聰明,遠遠在 祂之上;可是由於心性不正,由於不願意相信 世尊所教導的法,所以即使聽完了 世尊六億品的教導,因為他沒有辦法付諸實現,仍然到頭來是一場空;而且謗佛、謗法,最後只好下地獄去承受這些果報。

  我們也會發現今生學佛如果有成就,不是光靠今生的努力,他必須是多生多劫以來福德的累積,所以我們把學佛的四個條件裡面,福德放在第一位。各位會發現為什麼今天周利盤特會成就,不是因為今生的努力,而是早在過去無量生前,一世一世,周利盤特與 佛、周利盤特與正法所累積的善因緣、善種子、善福德。一定是這樣子多生多劫以來的累積,到了今生才有機會在 佛的座下斷結證果。這也就是為什麼 佛陀擁有這麼多的弟子,可是用功努力的不一定有成就,反而是一些好像跟 佛第一次見面的人,佛說:「善來比丘」,結果對方就鬚髮自落,馬上就成就了初果、三果,乃至於四果阿羅漢,這都不是偶然的事。我們只看到的它一個果——今生的狀況,但是過去實際上是累積著無量的因。

  又譬如說:在佛世的時候,最年輕的一位阿羅漢只有八歲——八歲的阿羅漢。這位阿羅漢因為只有八歲,所以他就如同一般小孩一樣喜歡玩水,喜歡在水裡面蹦蹦跳跳。有一次這位八歲阿羅漢,在恆河裡面玩水的時候,被波斯匿王看到。波斯匿王回頭就跟茉莉夫人說,跟他的同修說:「說那個是阿羅漢我不相信啦!八歲的小孩又愛玩水,在那邊嘻嘻哈哈的,怎麼會是阿羅漢?」沒想到那位小孩子聽到了,他就跟他的同伴講好:「待會我們洗完澡以後,大家就各自帶著澡盆,我們從天上飛回去。」於是就這樣子威儀庠序,順序的從波斯匿王的王宮上面飛回去;波斯匿王看到之後才大驚失色,原來判斷別人有沒有實際的證果,不能從表相上來判斷。那各位可想而知,八歲的小孩成就阿羅漢果,是因為他今生的努力嗎?不是!這只是一個果,而他的因早就已經種在無量世之前。

http://www.hymzw.net/m/tv/jz8/jz8-18.htm


要想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有明顯的看得見的進步,最好的辦法是皈依和持戒。皈依,皈的意思裡面有返回,回來的意思;依的意思當然就是依靠。我們在生活中喜歡依靠保險公司,依靠自己的父母,依靠朋友,依靠我們的領導,依靠我們的國家等等。這裡的皈依指的是依靠佛陀講述的道理改變自己的思想觀點從而讓自己變得更好的一個方法。當你皈依的時候也就是你已經相信佛陀提供的道理對你來說是有意義的。

持戒,也就是一系列你不能做的事情。佛陀認為這些事情會傷害到你,他也覺得持戒能夠比較好的保護你的修行生活。比如不邪婬戒,當你不再花時間到處找女孩子的時候,這就為你的事業騰出了時間;比如不飲酒戒,當你不再經常被酒精或者各種花式毒品麻痹的時候,首先你會有一個更健康的生活,其次你不會因為昏了頭闖禍。

當你虔誠的在大雄寶殿皈依,聽聞居士五戒,將持戒嵌入你24小時的生活中,當然,最開始的時候,你會有一些不習慣,因為,佛法開始改變你的生活了。當你開始擔心雨後路上的蝸牛會被人踩死,而開始將他們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的時候;當你開始考慮抄襲知乎上的文章,搬到自己的公眾號不對的時候;當你跟自己的朋友以誠相待的時候;當你不再聽信有人說,有錢之後,就應該在外面還有幾個年輕漂亮的老婆的時候。當你不再用啤酒和小姐,而是用自身實力打動甲方的時候。

題主,你開始學習這些了嗎?最重要的是你開始行動了嗎?這是佛陀的教法中,最最初級而重要的基礎。


謝兩位知友的邀請。之前也有一知友問過我類似問題,簡單總結了下:

修行上我的學習方法是

1,認為這篇文章、這個概念對我是有助益或窮一生之力都要弄明白的。(比如什麼是開悟?怎麼開悟?如何實證?)

2,那麼第二步是用心去找資料、去閱讀,去深思,遇到不懂的詞句則問候度娘。

3,在現階段以我的專業水平就只能理解到這個境界不能再寸進了,於是把自己關於這篇文章、概念的見解與疑惑總結出來。

4,然後在合適的時間在合適的人(老師、師父)那裡,把自己的見解感悟、疑惑提出來,虛心請教。

5,因為是自己用過力且有針對性的對話,自然又得到了一定層次的開解與升華。

以上是聞思層次的。佛法的修行在於聞思修,聞是聽聞佛法,思是思維佛法,修是實證佛法。

所以歸根到底,讀經看典明白了些道理,我們還得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把這些佛法道理實證、體驗在自己身心上,那才能得受法益是不是?不然說食不飽,只會點嘴上功夫,沒有大用。

一點淺見。


不要急,不要切,慢慢讀,慢慢看,多迴向,自然慢慢就會有些明白,遇明師,逢善知識之類也自然而然地不求自得。

修嘛,由戒起步,能戒幾分是幾分。生活中,調和聲色,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

總體來說,信、解、受、持,先立信根,善護持心念,妄心漸歇,自然善緣聚合,一切都會是最好最美的。

背了二十來年心經,不懂,知道好而已;

然後讀過幾十遍藥師經,求祈現世利益,妄心大熾,很慚愧;

又背誦了三五年金剛經,整個人靜下來放空了,日漸淡然;

因緣到,遇慈濟,行善積福,默默做事,每日凌晨聽上人講法,知道是歡喜事,是該做的事,但聽了兩年法華都沒想起來去看看妙法蓮華經,不可思議;

期間背了八大人覺經,讀了十幾遍地藏消業,又零亂看了些雜阿含部和大般若部,都沒太多感覺,但有次讀阿含突然狂笑,覺得佛陀和弟子們好可愛;

現在讀法華,有想法一字一拜,然後日漸成誦,不知道做不做得到。

末學是這麼走過來的。

路肯定是繞了的,但不會走偏,有因緣遇上那部就讀那部,親近那部就誦那部,不心切,末學很警惕學佛變求佛,其實求佛也沒錯,但求的是佛法慧命,而非利益神通。

不急,學佛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生生世世的事。

希望有幫助

感恩

祝福您


謝邀!

這個問題我以前有過調查,看這裡:說讀不懂佛經的人,是卡在哪裡了? - 佛教

你說看不懂,最好有實例分析,那麼才能知道你實際卡在哪裡。說看不懂的人,多數是抽象地說看不懂,然後轉身離去。真要他們舉個實例,一句句、一字字讀下來,其實別人還沒說話他自己也知道句義了!然後他儘管知道意思可能仍會說不懂,為什麼?因為不願意接受!因為接受了會讓他不舒服!就像有人在走廊里吸煙,過去跟他說「這裡禁煙」!他會裝作聽不懂,就算聽懂了也不接受、不順從,說這不能解決他的問題。。。甚至他會說你不吸煙就別來教育我,我要去找個會吸煙的領導(老師)。

既不願順從,又不能深省,這往往是所謂「讀不懂佛經」的人的真實面目!

----------------------

我可以舉個實例給你,比如有人說佛經看不懂,他會說比如那個「色」字就不明白什麼意思。我回答他「色」就是「顏色」。然後他會說不可能這麼簡單,聽上去你就是沒知識、不讀書的!那麼我再跟他說「色」就是顏色和形狀!他還是不服,他說一個「色」字大德高僧說三小時說不完。於是我想你既然不相信我,那佛說的總該信奉了吧?拿出佛經來指給他看,「色」即是「青黃赤白」等,這時他還是會不情願接受,在他心裡如果字句沒點歪曲解釋、不註解個1000字,這哪叫「學問」啊?!

所以,明白了嗎?這年頭充斥著這類變態「學佛」人,讀經從來不直心順從,好像佛說話都是在騙他似的,一定要先曲解才敢受持。。。

----------------------

本來佛經里的人說話都是直截了當的,有些東西是因為太簡單了而不多說。結果這年頭的人平時生活中都是不說直話的人,所以聽別人說直話,聽了以後首先揣測「你說這話是幾個意思?」「他說這話是什麼意思?」,因為這些人從小就給教育成斜眼見人、邪心思惟的,已經不習慣聽真話直話了!於是越是簡單的東西,他們就越是懷疑是不是翻譯錯了,或者歷史上遺漏多了,或者是什麼沒有傳承是不可能理解的之類、胡亂地自己找台階。。。


謝兩位邀請!

抱歉,今天才看到,因為最近太忙沒有上知乎查看。

佛經看不懂,不要緊。可以選擇一些法師針對生活的開示。我會推薦星雲法師的著作,很容易懂。不過,同時建議將法鼓山開山長老聖嚴法師的學佛三書慢慢認真看。裡面將佛教的基礎寫得很明白而且很系統化。

我一直認為,看不懂古文經書不要緊。我們學的是佛法,不是古文。我第一部接觸的經書還是英文的呢。要選擇自己能懂的,而不是因為大家都看古文的原經文就一窩蜂跟著去。不過,我也不建議看翻譯成現代文字的經書。因為古文按照梵文翻譯的,再將古文翻譯就兩層翻譯了,很容易出現問題。看一些公認的佛教大德對於經典的開示和講解,可能會更有幫助。

想實修的話,可以自己開始,當然最好還是有師父教導提點。不過,這並不妨礙先進行一下跟著佛教課誦本每日自己念早課和晚課。這樣也是一種對於自己攝心的鍛鍊,去寺院拜佛也很好。很多時候自己修行一段時間,自然也會遇到適合的法師給指導。


一門深入。止觀雙運,定慧等持,禪凈雙修。讀南懷瑾。


先讀30部佛經再說。

一個想學佛的人,對佛法的主旨和一些主要的觀點總歸要有所了解的。

有人,學了好幾年都在為「宗派戰爭」服務,為「打嘴仗」服務。這樣是不值得的。

以有所得心學佛——佛不是這樣學的。也不是這樣成的。


繼續強答覆!!!我是學佛的受益者!!!!!

我是在反覆聽大悲咒里被醍醐灌頂的。。。。。

一開始也是很迷信。。聽個大悲咒想求慾望。。結果被點醒了!!

說說被點醒後的開悟過程吧。。。

第一步是反省,那一刻我覺得以前的那個我怎麼那麼討厭。。這個性格怎麼那麼噁心。。

第二步是懺悔,對以前做的事感到十分後悔並深深知錯的。。知道自己是錯得多麼離譜。。

第三步就是走上修行之路。。。修正自己以前的各種不好。。。保持戒律。。。

這條路非常漫長。。。非常漫長。。。也非常艱難。。要修到往生。。。搞不好一個修不好就入三惡道了。。。


謝邀:

1、結果是得到保證的。

2、如果一個無限存有真的決心去認知自己的真相是極其容易的。

3、推薦永明延壽大師寫的《宗鏡錄》


那絕對是題主把「佛」字理解偏了……佛者,覺也,正覺一切法即佛。佛自稱我沒有說法的意義就在於:

1)法在一切相

2)一切佛皆說實相

3)所謂佛法,只是引導法——引導我們如何去如實認知一切法,而去認知法的,不是佛的強迫,而是你自己的自願,所以甚至佛都沒覺得是我度了眾生,只是眾生自度


很簡單,首先就是清楚,學佛的目的是什麼?_?這個問題可能很多老修行都未必能答上來。

學佛的終極目的就是 成佛!

說其他的內容,都是成佛後的具體表現而已,根本核心是成佛!成佛後所展現出來的種種德能利用。


為什麼聽經聞法當下成就(2016-05-13 17:35:00)[編輯][刪除]

轉載

更多精彩請點擊
鏈接:http://www.miaofa123.com


為什麼聽經聞法當下成就

時間:2016-3-10
12:42:45 作者: 來源

內容摘要: 為什麼說聽經聞法能夠當下往生?當下成佛?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這麼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什麼叫【往生】?什麼叫【成佛】? 第二、要解決【聽經聞法當下往生當下成佛】是誰說?是佛說?還是菩薩說?還是魔說?還是老師說?是《法華經》《...

為什麼說聽經聞法能夠當下往生 ? 當下成佛
?

要解決這個問題 ,
我們首先要明白這麼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什麼叫【往生】?
什麼叫【成佛】?

第二、要解決【聽經聞法當下往生當下成佛】是誰說?是佛說?還是菩薩說?還是魔說?還是老師說?是《法華經》《楞嚴經》說?還是三藏十二部經所說?要明白這個問題。

第三、解決【為什麼】。為什麼聽經聞法當下就能了生死,就能成佛?

首先我們來看:什麼叫『成佛』?什麼叫『往生』?現在有些人把『成佛』和『往生』分開說成兩回事,認為往生就是死了以後出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也好、成菩薩也好、成凡夫也好,反正生到極樂世界去了。而成佛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成究竟圓滿之佛。也有一種把成佛和往生說成一回事。成佛也是往生,往生也是成佛。成佛也是死了以後成佛,往生也是死了以後往生,這是種糊塗認識。所以正確的定義:第一、『成佛』就是『往生】、『往生』就是『成佛』。所謂『往生』,就是妄想心見到了真心本性,妄想心就往生到真心本性,凡夫身就往生到佛菩薩願身。這個『成佛』還有分真即佛與究竟圓滿之佛之別。

同樣『往生』也存在這個問題 ,
是圓滿的往生?還是部分的往生?也可以分別說為:先往生到佛土,在佛土再成究竟圓滿之佛。往生到佛土,即是分真即佛,就是那種不圓滿的往生。所以這個道理我們從佛的經典就可以看得出來。那個《無量壽經》是不是講往生啊?明白了《阿彌陀經》、明白了《無量壽經》的真實義,當下多少多少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是不是?《無量壽經》有沒有講往生的人當下燒出了舍利子、舍利花啊?《法華經》《楞嚴經》講一場法會多少人證到什麼什麼果位,有沒有講當下這些人全部送到火葬場去,有沒有啊?所以我們第一個概念,要確信往生和成佛,就是當下活生生的事情,絕對不是說死了以後,身體柔軟了,露出了笑容,燒出了舍利花……哦
,
往生了!有沒有這個說法?沒有這個說法。《法華經》《楞嚴經》也沒有講,法會以後,無量的大卡車把那麼多菩薩送到火葬場去,然後接著燒出舍利花,燒出了舍利子。多少人是住位,多少人是十地,多少人是等覺,有沒有這個說法啊?可是我們現在很可憐吶!一提到往生一提到成佛一定就是死。

現在第一個問題搞明白:往生也好,成佛也好,都是活生生的事情。與什麼死了以後、死的之前沒有關係的,我們現在就活生生地往生、活生生地成佛。


第二個內容我們要確定,聽經聞法當然是聽《法華經》《楞嚴經》『如來藏』大法,當下能夠明心見性、當下能夠成佛、了生死,這個是佛說!
而不是魔說,也不是菩薩說,也不是天說,也不是人說。非佛而不能說,因為佛是過來的人。把這個道理要搞明白,除了佛,誰也沒有資格說,我們在這裡都是現買現賣。這個問題搞明白,我們讀《法華經》,《法華經》整個從頭到尾,少說有五六處,多說十幾處、幾十處乃至一百多處,總有這麼幾段經文,講修行人聽佛講了一段什麼經,當下證到什麼法眼凈、總持陀羅尼、阿羅漢、辟支佛、十地等覺,這些經文是不是很多?但是有沒有講說:聽佛講了這一段經以後,經過幾年拜佛,幾年念佛,幾年盤腿打坐,有的人證到什麼什麼等級?有沒有這些節外生枝?

在這要特彆強調有一個【時】。聽佛說《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時】、聽佛說《如來壽量品》【時】……我們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很多?不是一處兩處,不是偶爾,而是佛故意地反反覆復咬住不放,就好像拽著耳朵、捏著眼皮子,你好好看,是不是這樣講的?
是不是這種氣氛吶?所以《法華經》是這樣講。在《楞嚴經》講摩登伽女,聽佛幾句話證三果羅漢是不是啊?再聽文殊菩薩幾句偈頌,證四果羅漢是不是?佛在《楞嚴經》講【發明便解脫】【當業輪轉,當處出生】。『當處出生』,是不是當下這個凡夫當下就成佛啊?『當業輪轉』,我們這個意業是根本之業,明心見性為佛業,是不是當下就隨佛業成佛啊?在《楞嚴經》倒數第二段,佛講啊,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一瞬間、眨眼睛的功夫,就要下無間地獄,他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所有罪過一筆勾銷,變地獄為佛土。所以從記載法會的事實是這樣,從佛的金口玉言也是這樣。

按照《法華經》就是說【一念歡喜心,蒙佛授記】,講一句《法華經》的功德,勝過太虛空級的大法師講無量的經典成就無量的阿羅漢
。那麼太虛空級的大法師是不是比阿羅漢還要高啊?那你比太虛空級的大法師還要高,你是不是最起碼是阿羅漢?是不是了生死了?《法華經》講『一念信解如來壽量品,勝過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無量法門無量劫功德無量倍』,有這無量的功德你成不成佛啊?一念讚歎《法華經》,即為供養無量佛,即為供養一切佛。一個供養一切佛的人他會不會落六道輪迴?如果這樣的人落六道輪迴的話,那諸佛就成了忘恩負義了。好好把這些道理想明白。

《阿彌陀經》是一切佛法的總綱,它是「法華秘髓、華嚴小本」,這更是言簡意賅、法味無窮。【即已食時,還到本國】就跟吃飯一樣,嘗到了甜的巧克力你就是甜嘴巴,嘗到了阿彌陀佛的味你就是阿彌陀佛,是不是【即已食時,還到本國】?所以《阿彌陀經》講【已發願已往生;今發願今往生;當發願當往生】。可是我們現在變成:已發願者,經過五十年念佛,大家送往生,今往生;今發願者經過十八年拜,經過大家助念,當往生;當發願者,怎麼樣怎麼樣,再噹噹當往生;現在是不是形成這種氣氛?這種氣氛是不是《阿彌陀經》的原汁原味啊?不是的。所以我們要堅信聽經聞法
,
聽聞『一心三藏』這個大法而明心見性的人,當下不用離開講堂、不用離開桌椅板凳,就當下了生死、就成分真即佛。這個法重要啊。

老佛爺金口玉言、諸佛如來金口玉言,盡被我們修行人當成耳旁風。古今中外有幾個人這樣拍桌子打板凳、狂呼亂叫「聽聞大法當下成佛」?悲哀啊!佛門悲哀啊
! 佛語不信
,那些魔語、鬼語你們卻把它當真,而且你們不要以為就是《法華經》《楞嚴經》這樣講,三藏十二部經都是這樣講啊。那個初果羅漢是不是直接通過「聽經聞法」來證果啊?證到初果羅漢就不落三惡道。舍利弗、憍陳那、摩登伽女是不是通過聽經聞法直接證四果羅漢?
他修了沒有、證了沒有?連小乘法證小果,他都懂得聽經聞法當下成就。小經證小果,但證不到明心見性的菩薩。因為它的教理只有那麼大明白嗎?

我們現在有幾個人相信啊?講經說法的人這些問題也講不清楚。有些是打馬虎眼迴避或者輕描淡寫,講得有氣無力。這是諸佛如來金口玉言,而且講這些話根本都不需要理解
, 不需要講解,一目了然 , 你卻看不懂,是何道理?

好好把《法華經》《楞嚴經》看一看,凡是涉及到當下成佛不離板凳,當下成佛,根本不需要解釋,為什麼視而不見?讀經的人明明讀到這一點,就是連他的心也出賣了,出賣給歪門邪道了,他明明讀到這一點
,但他不往那處想,這就是悲哀。我們都要生慚愧心,不能光怪邪門歪道。我們應該能看懂啊!你們好好看一看是不是這樣?所以把這第二個問題搞明白,我們對問題又解決了三分之一,加起來是不是解決了三分之二?解決了三分之二,其實我們心就已經穩定了。為什麼?佛在《法華經》《楞嚴經》講的法,你如果不相信,祖師大德講「三藏十二部經都可以一筆勾銷
!
無量法門都可以一概否定」。你不要去做現世寶,法王在經王所講是金口玉言,你都不能相信,你還信什麼佛?你還信什麼法?

下面我們解決第三個問題:為什麼講聽經聞法、明白道理以後,當下就能成佛、當下就能往生?我們來打第一個比方,這個茶杯,比方是茶杯蓋子大還是茶杯大?茶杯大是不是?如果以茶杯蓋大的氣球,能不能把茶杯這麼大的鐵塊帶上天?不能。如果是大殿這麼大的氣球,能不能把這個茶杯帶上天?這就是比方我們無量劫以來,我們造的種種的業障不管心量大心量小,這麼大的業障少不掉是不是?它不會變,這是固定的。我們業障你沒有辦法叫它變大變小,但是我們心量能不能叫他變大變小?當我們心裡只有我、只有家庭,或者只有這個地球或者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的時候,我們的心量就是茶杯蓋大的氣球,明白嗎?當我們的心量,知道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無量的盡虛空都是我,都是阿彌陀佛的時候,你這個時候的心量是不是就有大殿這麼大?是不是這個道理啊?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心量到了大殿這麼大的時候,能不能把我們的業障帶到極樂世界去?
能不能帶走啊?能。這就叫帶業往生。如果不帶業往生,我告訴你誰都不能成佛,包括阿彌陀佛,他都不能成佛。我們帶著業往生到佛土去,然後再成究竟圓滿之佛。一定要搞明白這個道理。

再打一個比方給大家看。比如說指甲蓋大的一塊老鼠藥,如果放到茶杯里融化以後,人喝下去,是不是會當下一命嗚呼啊?如果我把這麼大的一塊葯放到太平洋里去,放到太湖、黃河裡去或者放到長江里去,我們再喝江水、湖水、海水,
人會不會毒死?不會。為什麼?它已經稀釋掉了是不是?那麼換句話來講,我們無量劫以來造的種種業,不管你心量大、心量小,這個業能不能變大變小啊?不能。可是我們的心量能不能變大變小啊?可以。心裡只有我,只有家庭,只有極樂世界那個阿彌陀佛,我們就是茶杯大的心量。你必然要六道輪迴里受苦,是不是?我們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這個心量是不是大海啊?大海是不是把我們這一點業障全部消掉啊?不管是實病、虛病,業障是不是全部消除掉?

再打第三個比喻:有一個很壞很壞的壞蛋,他懂得電路,他到配電房去,怎麼樣搗鼓,他會不會觸電死亡?不會。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正人君子、勞動模範、非常慈悲的大好人,可他不懂得電路,他跑到配電房去搗鼓電路,他是不是不想活了啊?所以明心見性的人即使他再壞再壞,他掌握了這一門活計,這一門手藝,他得救了,明白這個道理了嗎?成佛了生死是講真實,不是講善惡。這個技術你掌握了沒有?知道真理的人他當下即是善,但是他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習氣還難免。

再打第四個比方,比如駕駛員開汽車。如果說一個剛才講的那個正人君子、大好人、大善人他不會開汽車,他去開汽車是不是會車毀人亡?強盜土匪、殺人犯、潛逃犯逮著一部汽車開地忽忽轉,他會不會出事啊?同樣是講我們掌握一門技術的問題。我們掌握了生死之技術,自在無礙,在佛法是講真不是講善,不是講惡。所以現在以善、以第二義諦來冒充佛法,罪過無量,比強盜土匪還要壞。強盜土匪害人止於一人一次,好人害人他可以害無量的人,害你這一個人的無量的生生世世。而且這個好人,還是真好人,他想許多人都成佛。正因為他是真正的好人,所以才能害人明白嗎?所以最慈悲的姥爺、姥姥、爺爺、奶奶不能當老師,慈悲的母親也不能當老師。嚴父、嚴父,做老師的搞不好給你瞪一個眼睛,幾個耳巴子打上去了,他才能當半個老師。真正的老師是學校里的老師教你學技術,學做人,可是我們往往拜好人為師,這是一種悲哀。講到這個法是不是不通人情啊?正法是不講道理的道理,是無情的慈悲。

第五個比喻:仍然以開汽車為例。駕駛員碰到緊急狀況,急剎車。雖然急剎車,是不是仍然往前滑行幾公尺啊?雖然滑行幾公尺,他會不會車毀人亡?不會。因為他掌握了技術。雖然掌握了技術,雖然急剎車,它還要往前滑行,這就是汽車的慣性,這就比喻我們已經明心見性的人,雖然明白萬法都是我,但是境界現前、煩惱現前的時候,我們仍然會破戒、犯戒,這就是我們的慣性,明白嗎?雖然有慣性,它影響不影響我們往生成佛?它不影響的。我們主體上已經能把握自己。所以那個慣性是不是煩惱習氣啊?因為我們無量劫以來已經形成了這些習氣,境界現前的時候,很難一下克服。

再來打第六個比喻:比如說我們掉到水裡去了,掉到水裡去的時候,你眼睛敢不敢睜開?不敢睜。管它是死是活,眼前虧不能吃,是不是?鼻子和嘴巴呼吸不成,眼睛閉得緊緊的是不是?這個時候六道輪迴的危險並沒有解除,當我們一旦眼睛看到水的時候,你還有沒有生命危險了?沒有了。雖然沒有,眼睛看到水的時候,人是不是還在水裡啊?還在水裡就證明你還在煩惱中。也就是說我們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他已經明心見性,
就見水離水、知妄即真。雖然還在水中,那是我們的煩惱習氣,但見水,我們已經離開水了,已經離開了危險。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了嗎?乃至上到岸上以後,衣裳還是濕的,仍然是煩惱習氣,以後衣服幹了換上新衣服了是不是就成佛了?這個道理大家能不能搞明白啊?


第七個比喻:從我們這心力速度來看,比如說從這裡到百丈鎮是五公里的路,我們一念是不是就到百丈鎮啊?那從這裡到杭州,比如說是一百公里,
那麼我們一念把杭州想起來是不是也是一念?假使說我到百丈鎮五公里,這個距離一念是一秒鐘的話,那麼我一念到杭州的時間需要不需要二十秒鐘啊?不需要。可杭州一百公里啊,是五公里的二十倍啊,我這一念也不要二十秒鐘,兩秒鐘要不要?也不要。一點一秒鐘要不要啊?也不要,都是一秒鐘。那我這一念到美國、到太陽、到無量無量的太陽系之外的太陽,比如說那個地方,我曾經去過,是不是也是一秒鐘啊?

時間相同,所走的距離不等,是不是距離越長速度就越快?速度越快,那個力量是不是越強?那個光是不是越亮啊?天上有的那衛星一飛,看到後面留下的白光,是不是刺激的發光啊?如果天上衛星跟拖拉機一樣「突突突突......」它會不會發出光來?這就妙了。所以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比如說我們生了什麼病,你心發得很大,力量是不是很強啊?把那些有病的細胞是不是在震動的過程中,就把它震掉了?自行車騎得快是穩還是騎得慢穩啊?騎得快的它就不會倒,騎得慢的它就會倒了是不是?那麼心力越快,速度越亮的時候,那有病的細胞、陰暗的細胞是不是給亮就化掉了?所以解決一個治病健身的問題,用好我們的心。所以心情開朗的人是不是臉上很光亮?那就是健康的標誌。

那麼涉及到我們在斷氣往生的時候,如果下三惡道: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心裡本身的黑暗,沉重而下去;另一方面,是不是我們冤親債主找我們的麻煩呢?那麼因為心力速度快了、亮了,他們能不能來得及看到我們呢?他眼睛都睜不開。因為我們心很亮速度很快,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我們心只想到我或者只懂得有個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這個速度是不是很慢?我知道整個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那個距離、速度叫什麼速啊?叫無量速。我們心叫無量速,隨時等待著你來開發。你一念就能開發,一念就能把無量速開發起來。所以你就想一想,佛為什麼在《法華經》《楞嚴經》講一個長、講一個多、講一個大,用五百萬億恆河沙那由他阿僧祇阿薩婆恆河沙國土化微塵做標記,然後每隔五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國土下一點做標記,再把它化成微塵數,然後這個數字還是這些數的五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恆河沙倍數,目的在哪裡?就是在拓寬我們的心量。為什麼告訴我們無量的十方三世一切萬法都是我一個念之所變現呢?就是要拓寬我們的心量。就跟開電視機、開空調,把它調整到最佳狀態,明白嗎?

所以《法華經》《楞嚴經》實際上就是在調控我們的心,調色、調光、調音、調性,調到最佳狀態。所以【聽經聞法】是不是在調啊?調心、在調理啊?就是這麼簡單。所以我們想一想佛為什麼在《楞嚴經》講【決

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何籍劬勞,肯綮修證】?講得雄赳赳氣昂昂、斬釘截鐵、毫不拖泥帶水,就是這樣啊。所以我們講《法華經》講《楞嚴經》講《過五關斬六將證菩提》,其實就是在拓寬我們的心量,是把我們的心放大,是讓我們的心亮堂。打這七個比喻是不是叫七菩提分啊?這也是七菩提分。


那麼我們現在打了這七個比喻,再結合佛的金口玉言,我們一定要深信不疑:「聽經聞法,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當下就成佛、當下了生脫死、當下就是願身菩薩」這個法。我們還可以依樣畫葫蘆,你們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打比方。所以以自己本能的智慧,我們就能判別就能印證一種法它是不是真理,就是我們自己印證自己。

標籤:聽經聞法當下成就

分享到:QQ空間新浪微博人人網開心網百度空間和訊天涯社區1

上一篇:簡說佛法八大次第(對應看看你在哪個位次?)

佛法的靈魂------《一心三藏的精髓》(2016-05-14 13:00:14)[編輯][刪除]

轉載

更多精彩請點擊鏈接:http://http://www.miaofa123.com


一心三藏的精髓

時間:2016-3-10
14:17:51 作者: 來源: 查看:30 評論:0

內容摘要: 每個人天天都忙碌奔波喜怒哀樂 每個人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天天都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每個人卻並不知道這是個什麼世界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兩千五百年前,於靈鷲山的楞嚴大法會上,佛陀大弟子富樓那向釋迦牟尼佛請法:...

每個人天天都忙碌奔波喜怒哀樂

每個人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天天都在這個世界上活著

每個人卻並不知道這是個什麼世界


自古以來,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兩千五百年前,於靈鷲山的楞嚴大法會上,佛陀大弟子富樓那向釋迦牟尼佛請法:「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意思是問,這個世界怎麼樣來的?山河大地又是怎麼樣有的?釋迦佛言:「皆是覺明。明了知性。因了發相。從妄見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意思是說:都是一念心變現出來的,因為無明,執著、妄想和分別,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天人鬼畜、花草樹木就變現出來了。(參閱《大佛頂首楞嚴經》前四卷)

怎麼理解世界萬法萬象都是由心變現出來的?

每個人都做過夢,也都會做夢。人的一生之中,做了無數的夢。人每天之中,也都在做夢。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什麼是做夢?究竟夢是怎麼做出來的?

那麼,就用晚上做夢這個司空見慣的事情,來解釋解釋世界萬法萬象都是由一個心變現出來的。現在開始觀照做夢。比如晚上睡覺的時候,閉著眼睛,昏昏的、蒙蒙的,什麼都不知道。睡著睡著,突然一下看到了天和地,天和地里有自己,還有他人,父母妻兒、花草樹木、高山大海、房屋汽車、牛羊豬狗,諸佛菩薩、妖魔鬼神等等。


人在睡覺做夢的時候,夢裡面的 「自己」,知道是在做夢嗎?-----不知道。夢裡面的「自己」,知道正在做夢嗎?-----不知道。夢裡面的「自己」,能看到躺在床上正在睡覺做夢的人嗎?-----也不知道。


首先要搞清楚,這個夢是自己做出來的,不是別人做出來的。(如果這個夢是別人做出來的,關自己什麼事?)也不是別人命令自己做出來的(誰都不能命令誰今晚必須做夢,或者必須做什麼夢)。所以,所做的這個夢,自己是主宰者,他人不是主宰者,不關其他人的事。

現在開始觀照:

夢境里的自己是誰呢?------是自己。因為是自己的心變現的。

夢境里的天地山川、房屋汽車、森林沙漠是什麼呢?------也是自己。同樣也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

夢境里的父母、妻兒、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那麼多的人又是誰?-------自己。還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

夢境里的諸佛菩薩、妖魔鬼神是什麼?------自己。自己的心變現的。


那麼,夢境里的一切有情生命和無情東西是什麼呢?-------都是自己!因為夢裡的一切,也都是由自己心變現出來的!


既然夢境里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變現出來的,那麼為什麼在夢中,就只執著這個人是我,那個人是他呢?(夢裡的我和夢裡的他,都是一個心所變現的,夢中的我和他,誰不是誰?)既然夢境里都是自己,為什麼夢中看到妖魔鬼神就害怕?既然夢境里都是自己,為什麼看到鮮花美女就喜歡,而看到牛屎狗糞就討厭?如果晚上做夢,夢到有一隻狗咬了自己,究竟是自己咬自己,還是狗咬狗?


心是個奇妙偉大的東西,可以變現出天地山川、花草樹木、父母妻兒、你我他她、男女老少、豬狗牛羊、諸佛菩薩等等,可以變現出一切有情的生命和一切無情的東西。


可是在夢裡,眾生卻迷惑了,認不清了,一味執著自己的這塊肉身是自己,是「我」;身外的天是天,地是地,別人是別人,跟「我」沒有關係。因為執著有個「我」,然後產生種種的貪、嗔、痴、慢、疑。因為種種的貪、嗔、痴、慢、疑,然後去造種種的業,再受種種的果報。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輪轉六道,無有出期,沉睡不醒!


人在夢裡,迷惑無知,執著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他人就是他人,豬就是豬,狗就是狗,房子是房子,草是草,不知道這些所有一切,也都是一個人、一個心、一個念變現出來的。這樣就產生了「法執」。殊不知,身外這些所有的一切一切,也都是自己!

《大佛頂首楞嚴經》自古以來被稱為「開悟的楞嚴」。一些人說楞嚴經是天書,不容易明白。其實楞嚴經最簡單、最明了了!現在的人,心浮氣躁。心浮氣躁的人,看什麼書都看不懂,看不明白。只要靜下心來,沉下心來,只要認真仔細去看,一定能看明白,能看懂!


楞嚴經全經共有十卷,是佛教經典中比較長的經書。家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楞嚴經那麼厚,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個事情,一個東西。說什麼了?只說了我究竟是什麼,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山河大地是什麼,從哪裡來的,等等。即:說明了宇宙人生、萬法萬象的本來面目及其來龍去脈,是什麼,為什麼。

楞嚴經全經的核心和靈魂是:一心三藏。

什麼是一心三藏呢?


「一」,即一個或一種。這裡的「一」,不是世間一般人所認為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世間一般人所認為的一,是相對的一,有比較的一。而佛法里所講的「一」,是絕對之一,絕代之一,沒有對比,沒有比較。如果全世界所有的東西都是白顏色,你能說這是白顏色嗎?或者那不是白顏色嗎?-----不能!如果全世界只有白天而沒有黑夜,你能說這是白天嗎?或者那不是白天嗎?-----也不能!這就是佛法中的一,絕待之一,絕對之一。

「心」,即是指真心或本來面目。

「三藏」,三個如來藏,即:(1)空如來藏(2)不空如來藏(3)空不空如來藏。


一心三藏,即是通過三個如來藏,從三個不同的側面、角度和層次,去觀照我們本有的真心,去認識萬法的本來面目,去領悟一切有情及無情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怎麼樣來的,從哪裡來的?

什麼是三藏呢?


(1)空如來藏。它有三個特點:無形無相、客觀存在、不生不滅。比如躺在床上睡覺做夢的那個人,好比就是空如來藏。夢中的你,能夠看見躺在床上正在做夢的自己嗎?-----不能!這就是無形無相;夢中的你,雖然看不見躺在床上正在做夢的自己,床上有沒有那個做夢的人?------有!這就是客觀存在;夢境里有千變萬化、生生滅滅、有哭有笑、開車爬山,躺在床上做夢的那個人也開車爬山嗎?-----不!這就是不生不滅、如如不動。

(2)不空如來藏,它也有三個特點:有形有相、千千萬萬、生生滅滅。比如夢中看到的天地山川、人我他她、父母妻兒、男女老少、花草樹木、房屋汽車、豬狗牛羊和諸佛菩薩…。夢境中所有的東西,一切的有情生命和無情物體,是「有形有相」的,可以被耳聞目睹、所覺所觸;夢境里所有的東西,包括一切的有情和無情,其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即「千千萬萬」;夢境有開始、有結束,夢裡的自己有哭有笑,夢裡的水流花開…,這不是「生生滅滅」的嗎?

(3)空不空如來藏,從兩個角度來觀照。


第一,從空如來藏的角度觀照:這個空如來藏是真的空嗎?是絕對的空嗎?如果是真空或絕對空的話,就什麼也沒有,那麼能做夢的人(即空如來藏)就不會做出夢來,可事實上是可以做出夢來的,所以,這個空如來藏是「空」而「不空」的,也就是空不空如來藏。


第二,從不空如來藏的角度觀照:這個不空如來藏是真的不空嗎?是絕對的不空嗎?和空如來藏是完完全全的分開嗎?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嗎?-----不是!如果沒有睡覺的人(即空如來藏),夢是不會做出來的;所做的夢境和能做夢的人,一絲一毫沒有分開,一分一秒也沒有分開。所以,這個不空如來藏是「不空」而「空」的,即空不空如來藏。

晚上睡覺做的夢,是「黑夢」;白天醒著做的夢,是「白夢」。黑夢、白夢是一種夢,是一個夢。 不論白天還是夜晚,耳聞目睹、所覺所觸的天地山川、人我他她、父母妻兒、男女老少、豬狗牛羊、花草樹木、沙漠水灘、房屋汽車、妖魔鬼神和諸佛菩薩都是夢境(都是由一個心變現出來的);無形無相、客觀存在、不生不滅、如如不動、能夠變現夢境的,是一個心、是一個人,是一個念。


凡夫迷惑於白夢黑夢所組成的的茫茫大夢中,醉生夢死、死死生生、生生死死,輪迴六道,而不能醒來。而佛菩薩則從大夢中醒來,獲得究竟永恆、自在超然的解脫!


一心三藏,即是通過三個如來藏,從三個不同的側面、角度和層次,去觀照我們本有的真心,去認識萬法的本來面目,去領悟一切有情生命及無情物體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怎麼樣來的,從哪裡來的。


知一切萬法唯心,曰「明心」,即法法皆心,無一法不是心;明一切萬法唯心所現,曰「見性」,即法法源心,無一法不從心現。如果能刻骨銘心,真正明了,此乃「明心見性」爾!


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被譽為大勢至菩薩再來),集畢生之修行精華,臨終往生之前說:「法華奧典,妙冠群經;聞即往生,位齊等覺。」


按照印光大師集畢生之修行精華所言,明心見性的人,即是「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明心見性的人,不但能夠百分之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百分之百全部都是上品上生,證得「等覺菩薩的果位。

歡迎轉載,功德無量!

標籤:一心三藏精髓


讀書讀不懂的時候我就強記,後來等某年某月就突然悟到這些字里的道理。

本來你想學到什麼,不是經世致用之學,又更是出離之學。自然對生活沒有直接的益處。

教會你思考和人生的意義吧。實修什麼的等到你想實修的時候自然就會去找,就像渴了喝水一樣。


哎喲,該吃吃,該喝喝,吃飽喝足好修行,莫想太多,無修而修,無行而行,是真修行。


第一、你進不進行實修,跟有沒有師父沒關係。注意,是師父,不是師傅。這是兩類人。

第二、你經書看得懂字,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我想這個要分兩種情況來說,如果你指的是《心經》或《金剛經》一類的般若經典,那麼你看不懂的原因是你沒有實修;如果你指的是一般的大乘佛法的經典,那麼只能說你的古文閱讀理解能力不足,需要多看,多思,當然也得實修。

第三、關於實修

1、先從持守五戒十善開始,這是基本功,沒有這個功夫,其他任何法門都無法取得長足的進步;

2、要練習止觀。可以參加南傳上座部的禪修營,比方十日內觀禪修、動中禪

以上兩點都不需要一個長時間支持或指點你的師父。


學佛,最好的辦法,還是聽經聞法,如《楞嚴經》中所說,六根中,耳根最利,最好多聽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也許他們講經時的某句話就會讓你茅塞頓開。

佛經的經文很多時候,晦澀難懂,而且佛經的義理往往不在文字上,如果沒有大善知識的指導,要想自己看佛經,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真的要看,還是推薦《六祖壇經》,這是最適合初基者的經書,卻又是一本對於任何層次的修行者來說,都是很有指導意義的無上寶典。

聽經聞法,主要是要聽有正信正知見的法師說法,這裡推薦台灣的成觀法師和慧律法師。

其中成觀法師可能在大陸了解的人相對較少,這裡就稍微多介紹一下。成觀法師的講經,相對會比較難懂些,因為成觀法師在顯、密、性、相上都是很有修行的大和尚,講法時,四者會有所穿插,基礎相對差的,聽起來可能會相對吃力。成觀法師其本人是天台宗的傳人,之後又到高野山學習密教,並獲阿闍梨之位,將失傳了1000多年的密法重新接回到漢僧身上,之後又接華嚴宗與唯識宗的法脈,所以是十分難得,在顯教、密教,性宗、相宗都很有研究的高僧。聽顯教、性宗方面,建議可以先聽成觀法師的《天台小止觀》,密教的話《大日經》《楞嚴經》目前還在講解中,相宗則要從《百法明門論今注》開始聽,因為《百法明門論》可以說是相宗最為基礎的經論,如果這部都搞不明白,別的就更加難懂。成觀的法師的著述也很值得一看,特別是他的《楞伽經義貫》、《楞嚴經義貫》,慧律法師講《楞嚴經》時所用的《楞嚴經義貫》就是成觀法師所注。其他相關具體信息,相關的經書,視頻都可以在成觀法師 台北大毘盧寺 的網站上找到。相關更為具體的信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而慧律法師,估計比較多人都聽過,其講法相對來說,也更適合初基者。這裡就不多說了。


學佛有兩種人可以說自己什麼也沒學到

一是在苦海里的人

二是已經上岸,離苦得樂的人

而在船上的渡河的人屬於有所收穫的


因為你還有建立對佛法正確清晰的見地,似懂非懂,更不用說建立佛法的實修次第了。

我這裡複製一個我對其他問題的回答,你看了就知道。

《從凡夫到成佛的實修次第》

(——大海 文2017.10原創)

入世還是出世,這也是學大乘和學小乘佛教徒都有的一個諍論焦點,表面看起來是矛盾的,其實他是不矛盾的,矛盾和糾結是因為你見地不清,見地不圓融,沒有建立整個佛法修行的 修行次第,不知道修行的主課和輔課是什麼。

關於一些爭論,那麼你要依聖言量,佛法是聖人之學,你千萬不要去相信那些凡夫說三道四。你要依佛,菩薩,羅漢及證得大成就的聖者為依據,你千萬別相信那些凡夫的推想及考據。佛法不是象哲學一樣靠凡夫推想出來的,佛法是那些聖者通過實證 證到後才講出來的。

學者凡夫的東西若同經律論及聖者說的一致的,則可放心學,若有不一致或有矛盾的地方,則要存疑,這些不同處你要以經律論及聖者講的為準。

還有如,學大乘好還是學小乘好?是在家還出家?修善行福報還是修禪定?好糾結啊,好象是矛盾的。

其實出世是為了更好的入世利眾。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善行福報是修禪定智慧的資糧基礎。出家易修在家難修,但見地不清出家也是白搭。

大乘和小乘,出世還是入世並不矛盾,具體如何做這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

這個問題我今天來幫大家理清楚,否則會有千千萬萬的學佛人諍斗和糾結。

首先我們來建立 整個佛法的修行次第。

我們國內大多都信大乘佛法,但基本沒人講修行次第,以致於學了多少年佛,看了多少年佛經,還是不知道如何下手實修。

大乘佛法 經中講的修行次第是六波羅密,那你知道如何去實修這六個波羅密嗎?好象真要去做的話,還真弄不清如何下手。

大乘楞嚴經中講修行三決定義: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這是一個更為精練簡捷的修行次第。他也和小乘法的「戒定慧」一樣的,同時也和六波羅密相符。只是針對不同人群,其內容稍有不同。

戒,定,慧,三次第怎麼和六波羅密相符呢?我們先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 「戒 」 字也可用另兩句話來表示,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這個佛法總綱的前兩句即可表示這個「戒」字。「自凈其意」即是「定」。

六波羅密前三個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這三個波羅密都可歸入這個 「戒」 字中。後面三個波羅密,一看就知和 「定 慧」 二字是一樣的。只是具體修時各人有些不同。

這個「戒」字包括了斷惡和行善二部分,這個「戒」字和小乘的「戒」字是否一樣呢?無疑 是一樣的。只是針對不同人群佛制訂了居士戒,五戒,比丘戒,菩薩戒。

比丘二百五十戒中也包含 止惡和行善這兩個內容的。再要求低一點的在家人戒中,低要求的五戒十善,也是戒惡行善二部分內容。只是對在家人要求低一點而已。高要求的菩薩戒中也是戒惡行善二部分內容。

此時我們可以確定第一次第「戒」字就是斷惡行善,這裡注意哦,所謂戒就是斷惡行善。

這個「戒」在大乘小乘都是一樣的,即斷惡行善。但佛對不同的人群作了不同的要求,故產生了幾種戒律。

在實修這個戒時,則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作一個選擇。佛在大小乘經典中講了幾種戒律,他制這些戒律也是為了各種不同人群,其實際情況不同,可以適合他們修行提升。

第一種,最低要求是居士戒十善業,即戒十惡行十善,加守居士五戒。

第二種是,五戒,加戒十惡行十善。

再上去就是較高要求的比丘戒和菩薩戒。

對於出家人一般是持比丘戒和菩薩戒我們不談。

重點談在家人。在家人最簡單易持的是持第一種和第二種戒。也有持菩薩戒,但不容易持故不談。當然你能持菩薩戒那肯定是功德無量的。我這裡講最簡單易持的。

第一種和第二種戒唯一的區別是五戒中的淫戒,居士戒中的淫戒只戒邪淫,正淫是允許的。而第二種戒是正淫也不允許的。

那為什麼要有這一點區別呢?這是為了適應二種不同人群。一種不想修禪定,一種是要想修禪定的。

第一種是只想做個好人,又能陞官又能發財,回家又能享天倫之樂(淫),他覺得現世很好,不想解脫,只要不墮到三惡道就好。這個「淫」字己搞了幾億年,上癮了,他不想放棄。佛也沒辦法,他們也來歸依佛了,也想跟佛學,也想沾點好運。我佛慈悲,他們想學好,總不能不理吧,所以就降低要求,把五戒的要求再往下降一步,允許他們有正淫,不允許邪淫。但要知道要求降低了,果報也會打折的。

首先不斷淫慾是進不了禪定境界色界天,無色界天的,更不用說開悟解脫了。

為什麼說不斷淫慾進不了禪定和色界天以上呢?

第一,所有大宗教傳統宗教都要求其主要傳承人出家,其主要是要其能斷欲,其次是少事不要去忙。從佛對出家弟子的戒律也可看出要斷淫。從此可知斷欲是人類提升升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第二,從欲界的名稱及定義上即可知。欲界的「欲」字,意思是「淫慾」。即不斷淫則只能在欲界這個範圍內待著,出不了欲界。

第三,欲界是四天王天等六欲天以下的整個範圍叫欲界,欲界的所有眾生不管是天人餓鬼地獄眾生,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有男女淫慾,而往上看,到色界無色界天的眾.生,他們都沒有這個淫慾之事了。從這個情況來看,不斷淫慾是無法進入禪定色界天的。因為進初禪就是進入了色界天人的境界了,死後也可往生到色界天。

這些資料在那個經里的,我還真一時答不出來,但可肯定的回答你在大藏經中有。對了在瑜伽師地論中一定有,網上的二十八天三界天人和四禪八定的配合圖,也可一目了然。

第四,當修禪定進入初禪,叫「」離生喜樂「」。師地論中解釋這個 「離」 字是,離 「欲,惡,不善法「」。故知不離淫慾,是進不了初禪。

第五,從古今實修者大德的傳記及近代現代人實修的體會文來看,不管在家出家,也是都要離淫慾才能入定,才能進入色界天境界。

你不要看到他們有些是在家人,就以為不要斷欲,在家人同樣要斷欲才能修成禪定。故古人有曰:上士分房,中士分床,下士隔被。

第六,從道家,氣功,瑜伽等資料來看都是要離淫慾才能得禪定。

從這些實修資料來看,夢中有夢遺者,都修不成禪定。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學佛人的觀點越來越偏了,這個你錯了就是修不成禪定,你再努力都沒用。漏掉了只能從新再開始。各位修禪定的請特別注意這個問題。

這個結論是我看了多少年古今成就者的傳記,和近代現代各派實修者的實修資料後得出的結論,其對錯各位可以去自己驗證體會。你若不信我也沒辦法。你能一邊夜裡做春夢,白天又能入四禪八定,那我一定佩服你確是高人。

漏精在藏密中講叫「漏失菩提」,如果你是有點悟性的話,從這句話就知漏精對修道來說有多麼嚴重。菩提是什麼,我們佛法修的就是菩提大道。你漏精就是漏失了菩提大道,漏掉了,當然就修不成了。

再加一點純生理的知識吧,否則那些科學迷還是不信。真是老婆心切啊!

我先說明,這段生理科學不全是佛法中來的,對錯你自己分析。以免有人吹毛求疵。

人的生存靠能量維持。現代科學家說:人平常的耗能如一500W的白熾燈泡在耗能維持正常的代謝。

人他有生生不息的能力,他一邊耗能,一邊還會吸收能量,但這一世讓你吸收耗用的總量是有定數的這個總量定數就是你這一世的福報,耗用完就會完蛋。故聖賢都教人要惜福,不要濫用福報,盡量不用貴的好的,要節儉。

年輕時吸收比耗去的多,故會成長會精力充沛。中年後吸收比耗用的要少,故會衰老會不健康。睡覺時耗用降到最低,吸收達到最高。

你熬夜就是把吸收掐了,故會累,你常熬夜身體能量會不夠,就會生病。年老的睡眠差了,能量也會不夠,健康就會走下坡路和衰老。

人體能量的循環有兩個大循環,一個是體腔內五臟六腑的循環。另一個是督任氣脈的循環。這兩個循環就是道家講的子午周天和卯酉周天,子午交,金木交。

這兩個大循環隨便哪一個出問題了都會完蛋。一種是能量不夠了會衰竭,一種是循環通道阻礙斷路,就是生病。

人體是一部極為高級的自動機器。你淫心一動,他就給你馬上造好了一泡精蟲,給你準備好了,晚上就可能會遺精拋錨。

另外你雖不動淫心,但由於千百世習氣的原因,到精氣積滿時,周期到時,他也會自動造一泡精蟲,夜裡就可能會下漏。

宇宙中有一類眾生,他專門靠啖食精氣而生存,屬妖類鬼類,它有神通,它能看得到你體內已為它準備好了大餐,晚上睡時它會化個美女來與你夢中相會,你就會拋錨下漏,它就能吃到大餐。

那一泡精蟲確實如科學家說的是一泡蛋白質。

但是科學家沒研究,這一泡精蟲在把它送出去時是要有動力,要有能量才能把它射出去的。槍子是靠彈殼裡的火藥把子彈送出去的,那這泡精蟲是靠什麼能量把它射出去的呢?

回答是:靠內炁,靠體能,靠集中丹田之氣和骨髓中的高能量,才能把它送出去,這才是最關鍵的,也是最要命的。科學家他沒研究這個。

你下次拋錨下漏時仔細體會,你會發現正拋射時,會陰部位會明顯感到肌肉有跳動感,象心跳一樣,對了,那個就是內炁集中後的噴發點。它是集中了體腔能量和骨髓督脈兩大循環中的能量,然後才能噴射。

那麼你把這兩大循環中的能量集中了,經常送泡沒用的精蟲出去,又不是為了傳種接代,那你不是虧大了嗎?

你常作這種無用功,當然會折壽,損福,又損健康啰。能量福報用完就會完蛋。

如果你懂了這個道理,你還會認為泡到妞是艷福嗎?是禍哎,絕對是禍的開始。

如果你懂了這些道理,除非為了傳種接代,你還不想辦法放棄淫慾,那你就是百分百的顛倒眾生了。佛說眾生是顛倒眾生,就是看到眾生有許多錯誤而不自知,還認為是對的,結果自己把自己給害慘了。

修道也要靠這些能量才能修成,故佛要求弟子六根清凈,就是要求上不漏、下也不漏,積集能量,才能修成菩提大道。

二八佳娘體似酥,

腰中佩劍斬愚夫,

雖然不見人頭落,

暗裡教汝骨髓枯。

好!!這段生理知識就講到這裡,對錯你自己分析。

下面言歸正傳,繼續講佛法。

四禪八定是共法,外道也能修到,當年釋迦佛也是,先跟幾個外道師傅學禪定,修到非想非非想定後,再自己打坐49天開悟的,故在禪定方面的學問,在理論上,外道的也可參考,相互發明。但在實修時不能串修,因有法脈流問題。

結論是 , 想修禪定,一定要斷欲。夢中有漏精都不行。

以上是只想修人天福報,而不想放棄天倫之樂的方法,可叫「初士道」,是修居士五戒加斷十惡,行十善。是修行的第一等人群。

居士五戒: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十惡業:身三,殺盜淫。口四,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三:貪瞋痴。

為什麼一定要加斷十惡業行十善業呢?

因為佛經中說,守好五戒僅能保住人身。要到欲界天等二十八層天,都要修好十善業才行。故要修居士五戒和十善業。

修這個十善業也可參考儒家的八德忠,孝,仁,義,禮,智,信,廉恥,勤儉,格物,慎獨,修身,養性,齊家。

這是初士道。

講到儒家多說幾句。

儒家文化是聖賢傳下來的學問,不是純理論的心靈雞湯,是實證學科,做好了能上升到欲界天,對升官發財,增福增壽健康子女優劣等都有好處。這個修好了,福報功德會很大,若是再想往上修禪定會很容易,其實他就是主修斷惡行善。現代人研究儒家要跟王鳳儀大德劉善人大德,他們的化性學一起研究。其學問就是儒家學問。

在修福這事上還要講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 「交天課」。

交「天課」即是,拿出自己收入的百分之十去做善事,救苦濟貧買殺放生等。不交天課必遭天遣。我看到西方天主教也有拿出百分之十行善的說法。阿含經中佛也講過在家人如何用財作善修福,其所講比例比百分之十還要高。

言歸正傳。你要知道正淫也要節制的,正淫傳種接代無可厚非,但是你要是濫用,對不起也會墮落鬼道。

因為淫慾耗福耗能是最最厲害的,會損福折壽,故古人講萬惡淫為首,就是這個道理。

文明古國及宗教國家都有許多遮止淫慾的風俗和習慣及觀念,為什麼?都是聖人教的,是為了我們不墮落三惡道,為了福報更好,過得更好更幸福。

你看中東國家女人出去都把臉遮起來。為什麼,為了防止別人動淫心損福,防止修行人動淫心退墮。現在人自己的好文化不學,去學洋人不好的搞開放,越穿越少,然後淫心越來越重,損福折壽,修道人也難靜心修定。

若要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則要五戒十善業再加修成禪定。

現在再講第二等人。

第二種人群是想修禪定,又不想出家,就在家中修。針對這種人群,佛就教他們守斷淫之五戒,再加十善業。可叫「中士道「。

注意,想升到欲界天就要修好十善業,那麼你修禪定是想要超過這個境界,當然要修好十善業啰。佛經中講升天,升到二十八天中都要修好十善業才行。修好十善業才能升天。

為什麼說守五戒加十善即可起修禪定呢?

第一,根據《楞嚴經》中講,起修守戒修定,是四大清凈明誨,其即是講的四大根本戒:不淫,不殺,不偷,不大妄語,也就是說守好這四大根本戒就能起修禪定,除《楞嚴經》及《地藏十輪經》中講可依此四大根本戒修禪定,除此二經外,佛經中再也沒有比這個要求更低了。守戒的最高境界是連心裡都不能起這種念頭,稍起念頭即是犯戒,要立刻懺悔改過。身口意都不能違犯。

但你不要看到這隻要守四個戒,就把十善業丟了,因為佛經中明確講,要想升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要修好十善業,而修禪定是要超過欲界的,故這十善業你不能放下也要修好。但是守戒和修好是要求不一樣的。守戒是嚴格要求堅決不能做。修好是盡量做好,沒那樣嚴格。但是你做得越好,你升天的層次也越高。

實際上五戒是十善中的幾個重要的部分,將它提出來要特別做好而已。

故綜合這些佛經資料,得出修禪定的最低要求是:修好四大根本戒加十善業。

然後再講現實,現在國內寺院對在家人授戒一般都授:居士五戒和斷淫五戒,再加個菩薩戒。一般對在家人就這三種。

居士五戒是對不修禪定者的。你要修禪定,只有二種即斷淫之五戒和菩薩戒。

菩薩戒有十重四十八輕,一般人不容易守。容易一點就選個五戒吧。當然你能守菩薩戒的話,那是功德無量的。我這裡是講針對懶人又要修定講的最低要求,就是去寺院持戒和尚前受個五戒即可起修禪定,再加盡量做好十善業。即可修定。

五戒:不淫,不殺,不偷,不妄語,不飲酒。

若你僅修禪定,而不修佛教的慧觀,則最高只能修到四禪八定,或是仙道。死後就能往生到你修到境界的相應的禪天。但這還是在六道中。不出輪迴。

故僅修禪定,不修佛教慧觀,不證「人空法空」,你禪定功夫再高還是屬世間定,不出輪迴。只有在禪定的基礎上修佛教的慧觀,證得「」人空法空「」才能解脫六道輪迴。這也是佛法與外道法的最大的區別處。這些慧觀只有佛法所特有,所有的外道法中都沒有這些有關「」人空法空「」的慧觀,故也只有修佛法證「」人空法空「」才能出輪迴。但此「」人空法空「」亦非斷滅空。

修禪定後,你修到何境界,死後才有資格往生到與你相應的那層禪天。

一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天去掉,還剩二十二天,一禪有三個天。二禪有三個天,三禪有三個天,四禪有九個天。再加無色界四個天。三界共二十八天。你活著的時候,你若修到與這些天人一樣的境界,你死後才有資格往生到他們那裡。

以上是講僅修禪定而不修慧觀的人。但你也不要看輕他,升天也是要無量功德才能升,故要隨緣盡量多修福報,多修十善業,多做善事。故道家也有三千陰功之說。

以上講的是第二等人的中士道。

下面再來講第三等人。可叫「」上士道「」。

這些人是為了要想成佛出輪迴的。針對這部分人,佛就教他們先發大菩提心,為了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解脫六道輪迴而修,不為自己,為了別人而來修禪定及智慧,修好了才能證果開慧解脫輪迴,才有能力度眾生離苦得樂,才能成佛。佛講生死輪迴是眾生最大的苦,好不容易修到天上,享了幾千年或幾萬福,福盡還是有可能會落到三惡道去受苦,萬萬億億年永遠都停不下來,永遠輪迴。佛教我們發心為了救法界一切眾生出離苦海解脫輪迴而來修佛法,自己先修成後解脫後再來教化眾生,救度一切眾生出離苦海出離輪迴,這個就是發大菩提心。

以發這個大菩提心,而來修佛法,修「」戒,定,慧」,就叫佛菩提道。這樣來修戒定慧才可以成佛。有這種發心就叫大乘。沒有這種大心,只是為了自己解脫而修就叫小乘。

具體修時可分在家修和出家修。

出家人二百五十大戒必守,也可再加菩薩戒一起守。然後修定開慧,證四禪八定,再開悟證悟「」緣起性空「及「」人無我」空

得阿羅漢果,若入滅盡定,就是定性聲聞及緣覺。辟支佛也是證到這個境界。若證得「」人空「」後不入滅盡定,繼續修止觀,到證悟「」法空」,萬法唯心,色空不二,證得般若智,此時就是登地菩薩,即入一地歡喜地,登地後才是真正的大乘菩薩修行,再往上二地三地……到七地叫遠行地,也叫不退轉地,此時就保險了,永遠不會再退轉了。此時能夠對境無染,動中靜中,一人萬人之中都能在楞經大定中,在空性中,在佛性中,不起分別心如如不動。此時才可出山發大願度眾生,再往上八地不動地,九地十地大菩薩,最後功德圓滿成佛。

以上出家人表過不談,重點講在家人。

在家人發菩提心後怎麼修?還是戒定慧三次第。

這個第一次第「」戒「」,有二種,

一是五戒加十善業。

二是菩薩戒加十善業。

你選一種去寺院持戒和尚前受戒,回家來天天檢查守好,稍有違犯馬上懺悔並改正,慢慢習慣了好了。守戒的最高境界是一絲一毫的犯戒的意念都不會生起。

守戒要嚴格執行,破戒是有罪的,不能隨便。十善業要隨緣盡量做,此時行善都只算修福報,福報功德大了修禪定會很快。

然後守戒修善,同時天天認真打坐修定。一般先依二甘露門修出入息和不凈觀白骨觀入手來修四禪八定修止觀。

修定中守好五戒,其中最重要關鍵的就是淫戒,夢中都不能漏,一漏就只能從新開始,當你能下面不漏,上五根盡量少用,不看手機電腦,不看美女不看書,不聽歌,少說話等即叫六根清凈,其科學原理是不要耗用能量,積聚能量。這樣上五根關閉,又不下漏又不夢漏,每天多打坐,年輕人一年之內必入禪定。

但是這個夢漏很難堵,連南懷瑾這種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大德也說一點辦法也沒有。

但是我看到在公開的佛法里都有至少四種方法可解決此問題。

道家中也有,武術中也有。下漏解決,加多打坐一定會很快入禪定,有些人修了幾十年,一輩子不能入定,無疑下流 夢漏沒解決。

我看到現在佛教界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越來越偏了,連佛要他的親近弟子出家是為什麼,這樣明顯的意圖都看不出來,還在咬文嚼字,讀經要看出佛想表達的意思,他這經講的什麼宇宙規律。這些宇宙規律是永遠不變的,我們人類只能去適應它。

故今借知乎這個平台,想來挽回這個局面,望能修出十個八個大菩薩和一大批有神通的人,人民大眾才會相信佛法,才會來修學佛法。

你自己專業人員都修不出成績來,弄得佛法好象僅是知識和哲學,慢慢的人家就說你是迷信,不信了,就會學的人越來越少。

你若不能修得四禪八定,談何開慧開悟?

你要修四禪八定關鍵就是要守好戒。不守戒你即使努力一段時間修出了禪定還是會退掉的,是無法穩定的進入禪定的。

佛在涅槃前召集弟子作最後遺言時說:「戒是解脫之本,如貧人得寶,是汝大師,如我住世無異。依戒能生諸禪定,能滅苦開智慧「」。

你看佛講的多重!汝能守戒就如把佛請到了面前。

這個守戒你不做好很難入禪定,即使得定了也不會穩定。

戒守好了很容易入定,其中這個淫戒對修定來說是重中之重,是關鍵。

所以有位大德說:自利以戒淫為第一,利他以戒殺為第一。

禪宗的初修時參話頭就是修禪定。但是你參禪連最基本的五戒十善你都不守的話,那麼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你是不會開悟的,參不出來的。

禪定是基礎,禪定要靠守戒才能得定,在禪定的基礎上,才可止觀雙修,才可修一些小乘或大乘的慧觀,在這裡其實還談不上分大乘小乘,大小乘的一些慧觀可相互借修,都是為了除八十八結使。

但大乘的有些觀法,你四禪定都沒成是無法修的。故初修宜以小乘法入手,到至少修得三禪四禪定才可談慧觀,才可修一些大小乘觀法,這樣修會很快。一般若是有過下漏的人,要從小乘入手,再修大乘,但發心要發大乘心。這樣比較快。小乘和大乘是二個次第。

智者大師的天台宗就是走的這個路子。其實我國古代早期的學佛者都是走的這個路子,修出過許多大成就者。到後來禪宗盛行後才漸漸把從小乘入手的方法給丟了,結果就越來越難了。

現代人更適合先修小乘再修大乘。因為現代人上漏下漏都很嚴重。

若是上根人再來人則可直接修禪宗的方法,或按楞嚴經前半部的觀妙明真心法修楞嚴大定。但這種上根人有幾個?

故一般人還是老老實實,發大乘菩提心後,先修小乘再修大乘,這樣修會很快成就。

小乘大乘是兩個次第,並不矛盾,

不要相互諍論,因為你沒學過或沒摸到佛法的大框架,沒建立整個佛法修持次第。

我來把小乘和大乘的真正區別和這二個次第如何銜接講清楚。

先發大乘菩提心,再從小乘法入手守戒,然後先修止,一般從「」二甘露門「」守出入息和不凈觀白骨觀入手修。再得定,進入一禪,二禪,三禪,四禪,然後修慧觀,或在三禪就加入慧觀,不要太早,否則可能會退,一般是修四念處 身,受,心,法,就能證羅漢果,止觀雙修,到四禪時呼吸就停了。進入四空定,在此四空定過程中,斷見思惑去除大部分八十八結使,伏住剩餘少數結使。即可能證悟「人無我」 「」緣起性空「」而證羅漢果,證果後就標誌小乘道巳修完。

然後,不要入滅盡定,繼續銷落諸念,修大乘經中的楞嚴大定,法界觀法,一行觀法,繼續銷落諸念,其實這些名字不一樣,實質是一樣的,在修此觀時要知萬法唯心之理,銷落諸念,修到一定程度就會大徹大悟,即是大乘的開悟,悟「」諸法空性「」,萬法唯心,緣起性空,有是假有,如幻如影,諸法無有自性是空,空有不二,不空不有,離於兩邊。悟得中觀智,證悟佛性,證般若智。

或者在四禪穩固後進入四空定時即用楞嚴大定修法,先看懂楞嚴經前面的「」七處征心,十番辯見」等前半部經,然後觀「」妙明真心「」,再按五十陰魔部分修銷落諸念,到行陰解脫進入識陰階段就會證得羅漢果,然後不要入滅盡定,繼續銷落諸念,到識陰解脫就是證大乘法空而開悟,此即是《心經》中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裡請注意:當修到四禪呼吸停止後,四禪境界穩固後,立刻轉入修楞嚴大定觀「妙明真心「」,這是修大乘菩薩法的一個捷徑修法,因為若能開悟證大乘「法空」,則八十八結使都能漸漸連根拔除。

殺盜淫妄語,貪瞋痴慢疑,身見我見常見斷見邪見邊見禁戒取見等八十八結使等見思惑是使我們輪迴六道的根本原因。小乘大乘修行都是為了去除八十八結使,修小乘法能去除大部分,剩下少部分只能伏住,根子還在,而修大乘法才能完全拔根除盡。

四禪穩固後即修楞嚴大定「」觀妙明真心」,直到五陰全部解脫就是大乘開悟。當修到行陰解脫進入識陰階段,則其「我執」已除,此時與小乘聲聞、緣覺、辟支佛的境界就一樣了,再繼續修下去「銷落諸念」,修到識陰解脫則是五陰全部解脫,此時即是大乘開悟。具體祥法請閱《楞嚴經》。諸位要想快一點成就的話你就應該按此而修。

對於禪定中的一些內景陰景魔境要一律採取不與理睬見如不見的態度,就算是真佛菩薩來天王神仙爹媽祖宗來與你說話,你也不能理睬,見如不見,觀其如幻如影如空,繼續你原來的觀修,這樣才能安全進步,否則你一執著會越來越多,甚至迷掉出不來了,甚至出偏。

還有一些感應及禪定中的內景等不能跟別人說,只能跟自己的師傅和智者說,證到什麼境界或證到什麼層次和果位也不能向別人說,否則會成大妄語罪,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沉三苦海。

這些規矩你若不懂則很難跨過去。

開悟後即為登地亦即一地,登地後才是真正的大乘菩薩修行,再修「」保任法」,保持座上座下動中靜中都能住於空性中佛性中如如不動,這樣修到第七地遠行地不退轉地,能對境無染,才可出山度眾,發真正的大願菩提心,度盡眾生。大做空中佛事,入世行菩薩行,內密菩薩行,外現眾生相,化生十方,度無量眾而無度。能對境無染不起分別心。此時才是真正的入世菩薩。以前的入世,只能算修福報為今後的正修定慧集些福報資糧,為正修定慧作準備而己。最後經三大阿僧祗劫,功德圓滿才成佛。通一切智,徹萬法源。

開悟後就只有二件事,第一件是保持自己時時在佛性中空性中,稍有分別妄念起來,馬上覺知回歸到空性中去,這就是經中的講的楞嚴大定,經中講楞嚴大定是菩薩最後修的法。這樣修到七地不退地八地不動地,這個楞嚴大定就非常穩固了。另一件事就是隨緣度眾生。大乘經千講萬講其實就講了這兩件事。

大乘經有許多,其中《楞嚴經》你一定要看懂,且要反覆精研,要將其內容爛熟於心,這樣修功夫時才不會迷失。特別是五十陰魔部分,你要看懂如何處理禪定中的內景及魔境,否則很難不迷掉,很難!這個部分你一定要弄懂他。這本楞嚴經是大乘經中講禪定功夫最詳細的一部經。且對「明心「」也是講得非常詳細。你先看懂後對「妙明真心」先有一個「」解悟「」,有了這個見地後,再去修禪定功夫「」證悟「」,這樣就容易了。

自古有曰:「自從一閱楞嚴後,不看人間糟粕書「」。這部經是自古以來的所有大成就者都對他無比重視,虛雲老和尚說,你找不到善知識,只要依楞嚴經而修,則離佛不遠。

《楞嚴經》這部經在功夫方面一直講到五陰解脫後的開悟。開悟後的功夫就簡單了,就是住於佛性中一刻不離,修到七地八地時就能真正任運而不造作的一刻不離而住於佛性空性中了。

這段保任功夫在禪宗,他是到山中自己搭個小茅棚,一個人自己閉關修的,其分三段功夫,即破三關,初關明心,重關見性,未後牢關任運,修到能座上座下動中靜中都能任運無造作的住於佛性中,住於楞嚴大定中,始終都能如如不動對境無染,則是破牢關,亦即十地經中講的七地遠行地八地不動地,破牢關後才能出山發大願度盡眾生,才開始真正的菩薩行,入世度眾,化身十方度眾,直到成佛。

從上述功夫過程,你就看出來小乘和大乘有什麼區別了吧。

在功夫方面,

小乘先證 「人無我」空性證羅漢果,不入滅盡定,繼續向上修「銷落諸念「」,然後再證大乘「法無我」萬法唯心,色空不二,得般若智,進入大乘一地歡喜地,此後才是真正的大乘修行,再修保任法,修座上座下動中靜中都能任運住於空性中,能對境無染,如如不動,這就是菩薩地七地遠行地,也叫不退轉地,也就是禪宗的破牢關,此時能對境無染,才能不退,在這之前不努力都有可能退轉。這個小乘與大乘的銜接功夫是佛在《楞嚴經》中講的。這個「保任法」是禪宗的叫法,比較通俗易懂,在十地經中是一地二地三地……直到七地不退地,每一地都有名字及內容的。

在度眾生能力方面,

因為小乘羅漢他還不具備對境無染的能力,故他們不能象七第以上的大菩薩一樣,化身十方廣度眾生,不敢和光同塵和五欲眾生混在一起,他一入紅塵就會感覺到功夫退步了。故他不敢入紅塵廣度眾生,故空有悲心,還不具能力。這才是小乘的「」小「」的真義。

而七地不退地以上的大菩薩,能夠對境無染,能和凡夫眾生混在一起共事而不退轉,天堂地獄都能去度眾生而功夫不退,反而功夫進步,因為大量度眾生有大功德嗎,且其雖入世度眾而其心能住於空性中如如不動,從來沒動過,故功夫長進更快,還能化身十方廣度眾生。他具有這個能夠大量度眾生且功夫不退轉的能力,這就是大乘的「」大「 的真正意思。

為什麼要廣度眾生呢?因為成佛需要大功德,故要長期的積功累德,廣度眾生。並且阿賴耶識中的污染種子在這個過程中要全部轉凈,從勝義諦的角度來講,叫污染種子要轉凈,從俗諦的角度來說是無始以來的業緣宿債都要全部了清。這才是真正的唯識學中講的「」轉識成智」。凡夫哪來的轉識成智,凡夫是糊塗轉成糊塗。在這個過程中塵沙惑微細惑會慢慢消除,智慧會越來越大,功德及功夫會越來越高,直到成佛,通一切智,徹萬法源。這是從自利功夫角度講。

度眾生為了成佛,成佛為了度眾生。

這個大乘小乘有四個方面不同,一是發心大小,二是功夫大小,三是智慧大小,羅漢只有上下五百世的宿命智,而成佛後是對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他都知道其原始來處及其終極的去處,通萬法智,徹萬法源。四是度眾生能力的大小。

這是大小乘的區別和不同。

從五陰解脫角度來看,小乘證羅漢是色陰,受陰,想陰,行陰已經解脫,進入識陰解脫階段,但識陰還沒解脫,此時可證得「」人無我」證羅漢果,再到五陰全部解脫,即識陰也解脫後即是登地大乘開悟。此時即是《心經》中講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實證萬法唯心,如幻,真空妙有色空不二,證般若智。

若從唯識宗的角度講,修到第七地遠行地不退地,第六識意識,第七識我執識意根,才完全修除,唯識學叫轉識成智。

第六識意識轉成妙觀察智,「」任運不執不造作,知眾生根性「」。第七未那識為我執識,轉成平等性智,「」無有是非高下愛憎的分別心「」。第八識為法執識,藏識,執藏所有善惡種子的一個識,轉成大圓鏡智,「」圓明空寂如如不動,常寂之光「」。成所作智,即前六根在果上才一起轉,轉成成所作智。即大圓鏡智一轉,斷除了一念根本無明而大徹大悟,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才跟著一起轉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智是「」隨事運用悉入正受「」。此時所作一切事皆會圓滿成就。到此層次後,你說話也不能亂說,你一說話就會成為現實。

以上講的是四智。

開悟後證入佛性空性後還不穩定,有時會退出來,故要修保任,保任是禪宗的叫法,比較通俗易懂。這段功夫《十地經》中講到的比較難懂。禪宗的保任較易理解。修到座上座下動中靜中,動靜都能對鏡無染如如不動才是七地不退地,八地叫不動地。然後才可出山廣度眾生,行真正的菩薩行,內密菩薩行,外行世俗行,和光同塵,入世度眾生,大做空中佛事,也有能力化身十方了。此時叫莊嚴佛凈土,為什麼?因為功德圓滿後會在宇宙中生出一個凈土來,你會到那裡去成佛當教主,跟你有緣的眾生都會往生到那裡去接受你的教化。

當證羅漢果時,有些煩惱結使只是伏住,根子還在,到登地時才漸漸拔根,到七地時才將根子拔盡。

故大乘經中說羅漢若入滅盡定,八萬四幹個大劫後還是會出定的,因為煩惱的根子還在,他必須再修大乘才能拔根,才可能成佛。

他證到羅漢後若入滅盡定,不向上修了,那麼他就是定性聲聞和緣覺,聲聞是依師而修的叫聲聞,緣覺是修十二因緣證悟的就叫緣覺。辟支佛也是證到這個境界,辟支佛是無師自修自悟而證得此空性的叫辟支佛。修證到羅漢果,證得人我空和緣起性空,修到這個高度就標誌小乘法修完了。但是他還不知第八識藏識。因為小乘法中佛沒有明講,且他功夫也沒到那層次。

他們若是入滅盡定不出來,灰身滅智,那麼他可定八萬四千大劫。但是在一些大乘經中,佛就勸這些已證得四果的阿羅漢們,不要得少為足,要回心向大,捐舍小乘,上面還有可修的,就是修大乘佛菩薩道。這就是《法華經》《楞嚴經》中講的「回心向大」。

這個大乘法佛對凡夫弟子沒有講,因為怕他們會害怕要大量度眾生,還有時間要那麼長,怕他們退失信心,故對凡夫弟子沒講,對凡夫弟子先講了一半,講了小乘羅漢道,因為證羅漢道比較容易,有些上根弟子在開法會的當下就證悟了,有些回去修幾天或幾月或幾年就證悟了羅漢道。當證悟羅漢道後,佛才對他們講大乘法,勸他們再向上修大乘法,要發大菩提心,要大量度眾生,要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成佛才是終極目標。此時那些羅漢弟子一般就會不怕。因為一是對佛更加增強了信心,二是自己已經有了較大的神通和智慧,能隨意上天入地,能知五百世的宿世因緣。故一般就不會怕,就會繼修大乘法。從大乘經中可知,大乘經聽法的對象都是四果羅漢,天人及大菩薩長者龍天護法等。

當然經中也講,也有一部分羅漢腦子轉不過彎的,不信大乘法就去入滅盡定了,灰身滅智,那就只能等八萬四千劫以後再說了。這個就叫有餘涅槃,證佛果後叫無餘涅槃。

但你也不要怕,誰也不知你已經修了幾個阿僧祗劫了,也許你已經修了二個半阿僧祗劫了,也許你就差那麼幾年了。所以你對自己要有信心。

還有個概念分段生死,到七地遠行地不退地後才能真正了「」分段生死「」,進入「」變易生死「」,此時你才有能力不去投胎。若沒修到七地不退地前,你生生死死投胎轉世 由不得你。亦有說慧性菩薩到一地歡喜地就有能力不去投胎,悲心菩薩要到八地才能不去投胎。以後就是意生身化身起用度眾生了。其實就是禪定功夫修得好的話就早具備這個不投胎的能力,定功差一點就晚一點。

人死後前七識全部斷滅歸零,僅剩一個第八識最後離開身體,第八識藏識離開後才算真正死亡。人去投胎時這個第八藏識第一個去,然後再漸漸生起前七個識,又成了一條好漢。故知我們真正主人是這個阿賴耶識,但你又不要認為他是一個實體,他具有空性。

人死後雖然前七識全部歸零,你這一世學的做的想的,全部滅了,你不知道了。但是你此世所有學的做的想的,在你做的當時就已作為種子全部收藏進了第八阿賴耶識藏識中了。這個藏識的藏字就是收藏的意思。阿賴耶識譯成中文就是「我」之意。他具有收藏性,到你投胎後下一世,那些藏識中的種子會自動不斷流出來,第七末那識就將這些種子執為我,加個我字,然後交給前六識,第六識意識就會分別及造作。將合意的就愛,不合意的就恨就討厭。並且會指揮前五根去造作現行。他又會被阿陀那識藏識作為種子收藏進去。故知煩惱痛苦的根本就是這個第七末那識的我執和第六識意識的分別造作造成的。故我們在做功夫時要滅掉這兩個識就會成功開悟解脫一切苦厄。

這裡你要注意哦,修道起手一般從六根中隨取一根入手起修,但最終都是要滅掉這兩個識,才能滅苦,才能脫輪迴。即要滅除第六意識和第七識意根未那識我執識。佛給我們講了許多方法修道,都是符合這個大原則的,不會違背這個大原則。

修到七地八地不動地後,這兩個識滅除了,此後阿賴耶識就再也沒有被此二識污染過的種子收臧進去了,只有流出原來的污染種子沒有收進,直到污染種子全部流盡,就轉成眾生人人本有的如來藏識,轉成大圓鏡智,就成佛了。

生命的真相就象江河水一樣,種子不斷流出來,再加上你現世六根的造作攀緣分別思考及現行,就形成了今世的所有際遇命運。同時這些際遇再加上你的六根攀緣執著分別思考造作現行,這些又會被藏識作為種子收藏進去,作為以後的果報。眾生的生命過程真相,其實就是這些種子不斷的流出收進的過程。就象長江水一樣,你看長江好象永遠沒變,其實它裡邊的水時刻在流,上一分種和下一分鐘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現實的世界及萬事萬法,其實就是六識七識對藏識中流出的種子不斷執取處理的過程,全部是虛幻的。佛陀知道了這個真相後,故給我們講萬法唯識,萬法唯心,如幻如影,真空妙有,空有不二,色空不二。也就是《心經》中描述的一樣。

這個唯識學理論性很強,專用名詞多,有一個專用名詞你不了解定義的話,你就看不下去了。故很難學,他是將生命真相展開來分析,非常複雜。故一般都說唯識學講「有「」,般若經講「空「」。關於唯識就講這些,再講有人會看不下去了,會暈。對做功夫及了解生命真相,有以上這些知識也差不多夠用了。

這個唯識學佛陀在經中講,他怕眾生「」執為我「」,故對凡愚不開講,只對高智慧的大菩薩才講。

解深密經頌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你若看懂了我上面介紹的內容,再去看心經,般若經,那麼你一看就懂了,就會感覺無比親切。懂了就叫解悟,不能受用,只有修禪定功夫證到那個境界才叫證悟才能受用。

還有個概念叫法報化三身,也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

法身自性身,是生命真正的本源,本自具足,無始無終,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恆常清凈,能生萬法,不會斷滅的第八阿賴識,也叫如來臧。其他七個識都會斷滅,這個識他永遠不滅,但你不要執其為實體,他亦具有空性。亦即「心經」中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的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心即佛心,因無明遮障,故不能自見清凈法身。其能生萬法而不執取,恆常清凈,前七識都由它生。我們修道就是要證悟此法身,證悟了就叫明心就叫開悟。

報身受用身,就是果報身,報應身,自作自受各人不同。我們現在每個人的身體就是報身。

化身變化身,是禪定功夫修到很高時,才有能力化千百億化身去度眾生作佛事。

以上就是講的三身。

三身四智都已經介紹了。

常有人問佛涅槃後到那裡去了?

佛永遠與我們同在。佛經中說,他來教化我們的化身相雖然示涅槃了,但他的法身無處不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乘入愣伽經》經中說,佛的報身在色究竟天,《華嚴經》說:「佛示涅槃後,彼佛身,入不動三昧,究竟安住,盡未來際,隨宜化度一切眾生,未曾失時」。

有些人說羅漢和佛涅槃後就徹底滅了,沒有了,這是外道的斷滅見,你不要相信,他們雖然示涅槃,但還在,不會斷滅的。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神通」。

你若修好了禪定功夫,那麼一定會有神通,他是屬於智慧的一部分,人人本自具足,眾生因業障而無法啟用,你修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五神通,最後一個漏盡通只有成佛後才有。這個神通就如小孩長大後自然會說話走路一樣自然,你沒有神通是因為你還沒修到那個層次。但有了神通你不能常常去玩神通,會影響你繼續進步的,偶而玩一兩次也沒事。

我國古代叢林中規定不許顯神通,是為了保護修行人能順利修行進步。

有些人說修行證到什麼什麼境界證到什麼什麼果位不一定有神通,那是因為他只懂「修性」而不懂「修身」的原理,或是禪定功夫不紮實,他身上的脈輪沒有完全打開,身上脈輪若打開則一定會有神通的。在無「我見,身見」的境界中也可以修身的。修身功夫不到位,那麼他的那個境界也很容易退失。

這些過程講起來,寫起來非常麻煩,可以寫幾本書,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天天一邊度眾講經說法教徒弟,這就叫隨緣度眾生。一邊還能時刻保持在禪定中。

如果你還不能做到動靜都能在禪定中的話,那你就盡量少出去,少見人,禁語,閉關打坐修定,除了吃飯睡覺外,都要保持在定中,最後連吃飯睡覺24小時都要在定中。這樣禪定功夫日日增高,經過一定的時日,從量變到質變,就會進入一個新的境界,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這樣層層遞進,功夫境界在不斷的提高,微細惑在不斷消除,智慧在不斷提高增大,直到成佛。沒什麼複雜的,就做這二件事,隨緣度眾和楞嚴大定。如果在山裡閉關也是這二件事。你功夫高了一些非人也會來跟你學的,所以在山裡也是這二件事。

經中講,「」理可頓悟,事要漸除「」。就是講開悟可一剎那完成,而這個禪定功夫是要靠長期積累,沒有捷徑可走的。

在此過程中其實就是禪定功夫不斷提高,智慧不斷開發的過程。其中心核心就是禪定功夫,故知修禪定功夫才是真正的主課,修禪定功夫才是硬道理。若沒有這個禪定功夫,那麼你嘴上說得口吐蓮花,還是只益戲論。多知為敗而已。

我這樣子用口語講,你們對大乘小乘的關係應該清楚了吧!

並且對整個佛法的框架和修行次第也應該清楚了吧!

羅漢,菩薩,佛是三種修到不同層次的聖人,他們都證到了空性,但層次不同。名字不同當然有區別啰,否則佛何必這樣麻煩,直接叫他佛好了。

學南傳小乘的人不要以為證得羅漢就到頂了,如果真到頂了,佛為何不印證他證得佛果了?而是印證他證得羅漢果了?

這裡「」戒「」定「慧「」主要從如何實行角度講了一個輪廓。其具體內容沒細講,大乘慧複雜難懂,小乘定慧簡單易懂,你自己去看書讀經學習吧。

重點是要找到你「」自己如何修「」這個關鍵。

我今借這篇答題文為基礎,又添加豐富了一些內容。旨在建立一個框架和修行次第,這個框架沒有幾十年的專心學習和悟性,很少有人摸透。並想把一些錯誤的觀念扳正。否則一些沒有能力去研究經律論的人就會被誤導,努力了精進了卻修不出成績。

此文內容只是將「」經律論「」中的一些資料進行梳理,從實修角度把他簡單的表達,並非我個人創造。雖然會有許多人有異議,但有緣人看後自會得益。

我們佛教內部不要諍來諍去,都是見地不清啊,成績又修不出來,弄得都象心靈雞湯,聽聽很有道理,到用時發覺用不上。努力了多年也沒成功,壞了多少人的信心啊。

修戒定慧才是主課,才算正修,修禪定功夫開智慧才是硬道理,其它都是輔課為此作準備而已。這一點你腦子裡要始終時時清楚警醒驚醒。

不要學了許多高深的理論,忘了實修功夫,急著去當老師,去搞宣傳,去看別人這裡對了,那裡錯了。那就成了「畜聞成過咎」,「多知為敗」「說食不飽」「只益戲論」,結果是空入寶山,一場空。「」緘口不言才有少分相應「。

宗教的影響力在於實證,在於修出聖人,你修出聖人了自會有千百億信徒來跟你學,宗教並不是靠凡夫到處宣傳就能傳幾千年的。

佛法是實證學科,不是心靈雞湯。佛弟子在當年證果是非常快的。我們見地正確也能很快證果。歷史上印度中國都有許多大成就者通過實證,證明佛法是完全可以通過實修來實現的。若是見地錯誤的話則就很難啰。古代禪宗祖師對來參學的和尚非常重視見地,因為見地正確後,你回去慢慢用功總是還有希望的。

下面再來講一講年輕人學佛如何取捨。是入世呢?還是出世呢?

第一種,年輕人你若是不結婚童子出家修行,那是功德無量。恭喜。

第二種,若是在家獨身不結婚修行,則肯定要工作,一邊工作一邊修行那也很好,不過恐怕父母不會同意。

第三種,先結婚傳種接代,同時守居士五戒再加修好十善業,多修福報,正淫也盡量少做。然後到一定機緣時,完全斷淫,或出家修或在家修。這部分人應該是學佛人中的絕大多數。

此中出家的就不談了。

若是在家又想修行,要想完全斷淫恐怕不容易啊!

此種人也可分三種情況。

一,大福報人。這種人在家裡言重如山,誰敢說個「不」字。說斷就斷。

二,男女雙方都學佛,傳種接代後都願斷淫修行,那也算是大福報啦,不過很少。

第三種,這種最多,即一方想修,對方不同意。那怎麼辦?沒辦法啰,這是你的業障你的情債,只能先 「了業 」 啰。以後再找機會吧。

你可以這樣做,先持居士五戒修好十善業,多做善事多修福,正淫也盡量少做。為以後作準備。福報大修禪定止觀會更加快。

那以後什麼時候有機會斷呢?

等到四五十歲更年期了,此時是一個機緣。但現代人學洋人的觀念,恐怕也不容樂觀。

那還有最後一個機會一定能斷。就看你自己想不想修了,就是等身體生病了,或是老了六七十歲了。但此時修會慢許多難許多。越年輕修越容易成就。所以越早越好。

當然也有可能,你哪一天突然想明白了:「人生是苦,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你毅然決然地揮揮手走出圍城,奔向崇山峻岭,去修菩提大道。那絕對是大丈夫所為。我敬佩我隨喜。

即使你沒有找到機緣修禪定,你也不至於墮落到三惡道,最起碼死後可往生到欲界天,因為你持了居士五戒和十善業道。

印度古代婆羅門族有個風俗,傳種接代把小孩養大後就出家修行。

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中有多位是中晚年始修而成就的。

古代道家六七十歲始修的,也有成就者。

以上道理全部表完,其中包含:為什麼要修,修什麼,大乘與小乘,世法與出世法,入世與出世,在家與出家,如何修戒,斷欲與不斷欲,修福報與修禪定,世間定與出世間定,外道與佛菩提道,羅漢 菩薩 佛,初修到成佛的功夫次第等。

諸位如何取捨你自己決定吧。望能修出一大批大菩薩來! !!!!!!!!

再補充幾句。

前文主述從凡夫到成佛的次第。下面再摘一些有用的資料,望能有助於初修者跨過最難跨過的淫漏夢漏這一關。

男子初修行有夢漏這一關很難闖過去。而女子修行則沒這一關,女子淫漏時比男子漏失的菩提(能量)要少許多,這也是女人普遍比男人壽命長的主因。故她們即使有夢漏也漏的很少,並不影響進步。故女子初修時比男子更容易入定。

但是她們初修時有經血這一關要過。

即當老朋友來時,可能會出血過多。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

你可以這樣,當老朋友來時,你用「」放空法」,即山河大地房屋身體都放空沒有了,腦子裡啥也不想,就這樣放空傻坐。到幾天後老朋友過後再用原來的修法繼續修。不管你用何法修,若碰到出血,要立刻用放空法,一用此法即能正常或止血。

對於女人初修者,從會陰部到肚臍這個小腹部位是禁區,千萬不能把意念放在這個範圍內,否則會大出血。特別是修意守法的女修要特別注意哦!!!

還有修道家法的女修們,不要看了道書就意守丹田,那是對男修講的,女修要守只能守臍上二三橫指處腰中。!!!

女修你這個常識要知道。

修到未到地定後一禪後,這個出血問題就解決了。

另外修法不能串修,修佛修道只能修一門,不能腳踏二條船,一是有法脈流不同,二是上面無法給你演化,三是有護法不同,四是最後歸宿不同等。故不能串修。

另外不管男女,要修到一禪後才能真正解決淫慾對生理上的壓力,剩下的是思想及習氣,思想問題可多讀傳統文化書多讀經解決,要知淫慾之危害。解決習氣要修四念處中的不凈觀及人空法空慧觀。

即除淫慾要從理障事障兩方面同時下手才能徹除。事障要靠禪定功夫才能消除。理障是明理轉心,較好解決。除習氣就更難更深了,一要禪定,二要轉心,三要時時反省檢查,慢慢改過改成好習慣。

但是不管是何種八十八結使煩惱習氣,身見我見貪瞋痴慢疑常見斷見邪見邊見戒取見等事障理障,只要修到五陰解脫,證得大乘法空,證得萬法唯心,萬法唯識,則可一齊掃空。故《心經》中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修到菩薩地七地八地,則可全部拔根。此後才能對境無染,才能萬無一失,才能保險,才能不退,才能不再六道輪迴,才能不投胎。但你化個身去投個胎玩玩也沒事。

這裡再摘一些比較有用的關於四禪八定的資料,省得大家到處找。

定即攝心歸靜之義,色界,無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

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一般都是從二甘露門入手起修,最容易入,即守入出息和白骨觀起修。

我這裡給你們講一個更加殊勝的入門方法。

一般白骨觀入手,經典中先觀左大腳指半節白骨入手修止,觀到心口發暖後再往上觀。

修安那般那修出入息此法最易成就。一般不管古代現代,從此入手且成就的最多。先意住鼻端守入出息,或用數息法或用隨息法,這樣修到能入定,然後再結合白骨觀或不凈觀修「」身,受,心,法」四念處,再加四無量心即可成就。

這個具體次第安排,你可參閱《達摩多羅禪經》。這部經的譯者佛陀跋陀羅,跟禪宗祖師達摩是遠房師兄弟,因為他們的師傅是同門師兄弟。這部經是他們從佛陀一直傳承到他們從來沒斷過的,有傳承的一個系統的入手修法小乘修法。他們雖然都是大乘行者,但起修都是先修小乘再修大乘。此經是一部按照實修有可靠傳承且有次第的系統的一部修持法。小乘法中有許多法,如何安排,你可按這部經中講的次第來安排。

但是現代人用眼用腦較多,平時身體能量都提於腦部,你再用這個意守鼻端也是將體能提於上部,那麼這個能量耗漏就很大,不利於聚能,你若是真能做到六根清凈,那麼這樣修也很好。但問題是一般人很難做到六根清凈。並且你若常常意念放在頭部,對於下元虧損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會容易出偏且進步很慢。

故我今天跟你們講一個更殊勝的法門。

在《禪秘要法經》中的第二十觀中,佛講了一個數息觀法,經文曰:

「」復當繫念,住意在臍中,或在腰中,隨息出入,一數二隨。……復當繫念在腰中脊骨(白色)大節上令心不散」」。「此數息法,是貪淫葯,無上法王之所行處,汝好受持,慎勿忘失。」

這段經文中有兩個法,一個是「住意臍中,或在腰中隨息出入,數息」。另一法是「繫念腰中脊骨大節上,令心不散」。這兩個法都可以作為初修者入門的初修法門。

這個法其實跟道家的意守丹田法是一樣的。意守丹田法你不要以為佛當年沒講過。

道家入手用意守丹田法,此法在民間流傳很廣,且在家人都有一大批人能修出小成就,氣功師大多都是以意守丹田法起修。為什麼流傳廣泛?因為此法殊勝,非常容易修成。特別是治淫方面有特效,這一點佛在經中已明確指明。

修道者你能把淫漏堵住了,這是個入門的門坎,跨過去是聖人,跨不過永遠是個凡夫。但這個門坎很難跨過去,特別是除夢漏。這個除漏之法,在各門各派中都是所謂的天機口訣,是真傳,六耳不傳,是最隱秘的。在各門各派中都有許多除淫漏的方便法門,不得真傳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就這個法門而言,在佛家和道家裡都是公開的。但這個法門在學佛人中可以說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說知其在治淫方面有特效。

一般人只知修安般守息法是意住鼻端,守下腹好象是道家的是外道法。這是我們學藝不精,見地不廣啊。

其實佛當年也講了這個「」意守臍中腰中、意守腰中脊骨」(白色)之法,且指明其殊勝性。

現代人修這個「意守臍中或腰中隨息數息」,比意守鼻端守息數息更易成就。

特別是對於那些虧損嚴重、下漏嚴重、中老年人、福簿人、身弱、病者來說此法尤為重要,可以說對這些人來說此法必修,否則他去修其它法很難修成或是很慢。這二個法亦可說是補虧之法,用此法修到能入定,那麼就算是補足了。

但是女子只能守臍上二三橫指處,且要注意老朋友來期間和血過多時要用前文所述的「」放空法「」。

我們學佛人要修「」住意臍中腰中隨息法「」,你要接佛法法脈流,不要接道家法脈流。你可以先把《禪秘要法》經的第二十觀這段經文多看幾遍,對這段經文有個深刻印象,然後在剛上座時你要想經中的這幾句經文,不要去想是「意守丹田「」,用詞不同則法流信息就會不同,一般連續修一百天,法脈流信息就較穩固了。這一點你要注意哦!

另外修佛法你要用佛法的觀念來指導修行,要淡化「」身見,我見「」,在這一點上佛法與道家是不同的。這個要注意。

現在人修行,一般會有以下一些問題,我在這裡作一提醒,你去研究避免。

1.串修。即幾個法脈一起修。初學者不能串修。怎樣是串修呢?你去搞清楚。

2.頻換法門。對一個修得已經相應的法門,你要終生修。一換則前功盡棄。

3.中斷。修法不能中斷的。再忙也要抽出一段時間來修,或者少睡一小時覺來修一會兒。

4.對內景陰景魔境不知如何處理。

5.對整個修行次第不清楚。

7.同一系統內的法,不知何時要換法。

8.碰到障礙或冤親業障不知如何解除。

9.不知道與自己有緣較相應的法是什麼法。每人都有自己有緣的法,修起來較為相應,容易成就。

10.修行中每個階段的目的及關鍵是什麼。

11.對自己修得的境界及感應不得炫耀講給別人聽。只能講給師傅及智者聽。也不能去爭勝第一。

你若能把以上這些問題都理清了,那你的見地就差不多可以了,可以去實修了。實修時要放下一切,以一念代萬念,「龍銜海珠游魚不顧」。

現在念咒的人很多,但在釋迦摩牟尼佛講的大小乘顯教範疇內,咒法是度眾生時用的方便法門,要先修好「體」才可起「用」,體就是戒定慧,先要修好戒定慧,然後度眾生時才用咒法,也就是使喚天龍八部護法咒神等助一把力。

故在初修時,在小乘法中,釋迦佛是不允許弟子去修咒法的。到大乘經中才偶爾有一些咒出現,其屬雜密,是度眾生用的方便法,是「用」。故知你若修釋迦佛的大小乘顯教法,主課是「戒定慧」,修好了戒定慧,要用時、要做佛事度眾時才用咒法。在顯教中,咒法和戒定慧是「用」和「體」的關係,是「術」和「法」的關係。是「輔」和「主」的關係。

凡是顯教大乘經中出現的咒都屬雜密範疇。

「戒定慧」是一切修行法脈系統中都要主修的、必修的共法,主體法。

你若是修藏密和唐密,那是屬純密範疇了。他不屬釋迦佛所傳的大小乘顯教法脈,是毗盧遮那佛的傳承法脈。是密教法系。純密的咒,要有師傅傳承才能念,沒有具傳承的師傅的傳承,自己念反而會招來障礙和麻煩。

我此文中所述內容,都是釋迦摩尼佛講傳的大小乘顯教法系。是「戒定慧」共法。

以下我再給大家摘一個非常實用的五戒的自授儀規。

這個五戒自授儀規是宣化上人的弟子吉祥果居士整編的一個自授儀軌。

五戒一般情況下必須到持戒的出家和尚前去受戒。但是若是找不到持戒的出家僧人怎麼辦呢?這個問題在《占察善惡業報經》和《成實論》中已講到了。他說你若是找不到持戒僧人或是疑心,你可在佛菩薩像前恭敬供養自誓受戒。

另外,戒律亦可以一條一條受,你能做到二條戒你可先受二戒,你能全部做得到,那你就全部受,故知戒律可拆開來受,這一點對許多人來說非常實用。你能做到幾條戒就先受幾條。

但是你不能全部受則不名得戒,不可叫得戒居士。這點你要注意,不要受了二條戒就對別人說你是居士,那就成了大妄語了。另外儀規中的「滿分受戒」你就要改成「部分受戒」『,這個你在受戒時要注意。

這個自誓儀規中的五條戒律,你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改動。如「妄語戒」這一條一般要出去賺錢的人一般做不到,那你可先受「不大妄語」,你可盡量去做到不妄語,但大妄語絕對不說。至於什麼叫大妄語,你可去看楞嚴經中的「四大清凈明誨」,經中有解釋。你若不能全斷淫慾,那你可先受「不邪淫」,至於什麼叫不邪淫,那你要學習去看五戒簡介等書弄明白,然後去守好這一條。

既然發誓受了戒就不能馬虎,堅決做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你要知道,天下所有有天眼天耳他心通的智者都會知道你的發誓,所有的佛、大菩薩、天人,聖人都會知道你的誓言,你破戒他們也全知道。心中若升起犯戒的念頭就要制止,身口決不能做,身去做了就是破戒了,心裡起念就已是違犯,但還能懺悔補救。

你可自說忓悔文。也可多念以下懺悔偈。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你可先把下面的儀規,根據你自己的情況,能受的幾條改寫好,然後在自家佛像前或寺院佛像前先放幾盤供養的水果乾餅凈水等隨心供養,然後上香燃燈,然後恭敬讀一遍你已改寫好的儀規即可。若是自家有佛壇,你可連著三天自誓受戒。然後每隔一二個月可做一次,儀規又不長,很方便。

受戒後,開始時要時時注意常常檢查不要破戒,時間長了習慣了就好了。

這個儀規非常實用,故我把他講細了。

◎五戒佛前自受儀軌

吉祥果居士(2010-03-)

(一)唱香贊: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那麼雲來集菩薩摩訶薩(3稱)

(二)請聖

(以下各三請三拜)

弟子XX一心奉請:

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

唯願不違本誓,降臨法壇,證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請:

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清靜,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請禮。

弟子XX一心奉請:

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靜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唯願不違本誓,證明受戒。

弟子XX一心奉請:

光明會上,寄位諸天,梵釋四王,天龍八部,伽藍土地,護戒神王,金剛力士,幽顯靈祗,唯願不違本誓,監壇護戒。

(三)懺悔

(跪下說三遍,三求懺悔,每說一句一扣首)

弟子XX,今於佛前求哀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3次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3次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懺悔。3次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也亡,

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3次

(四)自受三皈依。

弟子XX,至心歸依佛,至心歸依法,

至心歸依僧。(跪下三說三受三叩首)。

弟子XX,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跪下三說三受三叩首)。

我從今時發凈信心,乃至坐菩提道場,成正等覺,誓歸依佛,兩足勝尊,誓歸依法,離欲勝尊,誓歸依僧,調伏勝尊,如是三寶,是所歸趣,唯願一切佛菩薩眾,攝受於我。

(跪下三禱告)。

(五)自受五戒,稱辨戒相

(跪下自誓,念3次,禮拜3次)

弟子XX,從今日今時,發起無上菩提道心,願依《優婆塞戒經》,於優婆塞(女念:優婆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五條戒律滿分(部分)受持,

【註:也可部分受持,如說明一下:「不妄語」這一條只少分受持,只受持「不大妄語」。】

復依《占察善惡業報經》及《成實論》,因不識善好戒師,是故今日祈請十方諸佛菩薩為做師證,

弟子XX,今於佛前自誓滿分(部分)受持優婆塞(女念:優婆夷)五戒:

1、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

弟子XX,願從今日今時起,盡形壽不殺生,持不殺生戒。

2、如諸佛盡形壽,不偷盜。

弟子XX,願從今日今時起,盡形壽不偷盜,持不偷盜戒。

3、如諸佛盡形壽,不行淫。

弟子XX,願從今日今時起,盡形壽不邪淫,持不邪淫戒。

4、如諸佛盡形壽,不飲酒。

弟子XX,願從今日今時起,盡形壽不飲酒,持不飲酒戒。

5、如諸佛盡形壽,不妄語。

弟子XX,願從今日今時起,盡形壽不妄語(不大妄語),持不妄語(不大妄語)戒。

弟子XX,於優婆塞(女念:優婆夷)五戒滿分(部分)受持如上5條戒律,祈願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天龍八部、護戒神王、慈悲證知。

(六)發願迴向(跪下一說)

受戒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註:若按此自受戒儀軌自受五戒,則是人生中非同小可的大事,受後要每天認真檢點,不可破戒,守好了則功德無量,破戒亦罪過無量。若非滿分受持不名得戒。故要訓練自己能早日滿分持戒。然後若能找到具戒比丘再到具戒比丘前受戒。】

以下為四禪八定和滅盡定的資料。

一:初禪:

叫離生喜樂。有尋有伺。

阿含經曰:初禪言語止息。

此離是「離欲、惡、不善法「」,離開了情慾淫慾、惡不善法而生起了喜樂,進入了初禪。攝尋、伺、喜、樂、心一境性五支。遠離欲愛,心寂靜而能審慮,有尋有伺而住喜樂之狀態為初禪。

初禪謂人於欲界中,習定時忽覺身心凝然,運運而動,如雲如影,遍覺毛孔氣息出入,入無積聚,出無分散,是名初禪天定。

二:二禪:

叫定生喜樂。

阿含經曰:覺觀止息。

攝內等凈、喜、樂、心一境心四支。已離尋伺,無尋無伺無覺無觀。離尋伺,信相明凈而在喜樂中的狀態為二禪。

既得初禪,心厭初禪覺觀動散,故攝心在定,澹然澄靜,覺觀即滅,乃發勝定之喜,如從暗室出日月明,朗然洞徹,是名二禪天定。

三:三禪:

叫離喜妙樂。

阿含經曰:喜心止息。

攝行舍、正念、正慧、受樂、心一境性五支。行舍是舍前之輕安,住不苦不樂。正念正慧是說住於正念正知而又耽於喜樂,欣求上地勝法。

三禪是對治二禪的貪喜、踴躍及定的下劣性四障。已離喜樂,正念正知,住於妙樂。

既得二禪,又厭離二禪喜心涌動,定不堅固,故攝心諦觀,喜心即謝,泯然入定,綿綿之樂,從內心發,樂遍身中,於世間樂最為第一,名三禪天定。

四:四禪:

叫舍念清凈。

阿含經曰:出入息止息。

攝行舍、念清凈、非苦樂受、心一境性四支。四禪是對治出入息與三禪的貪樂,樂作意及定的下劣性五障。己脫離身心之樂,住於不苦不樂而極清凈。於此地則能離三災八難而不動。

既入三禪,覺樂法擾心而不清凈,一心厭離,加功不止,即得安穩,出入息斷,空明寂靜,如鏡離垢,湛然而照,萬象皆現,絕諸妄想,正念堅固,是名四禪天定。

以下是四空定。

五:空無邊處定:

既得四禪,猶厭色身系縛不得自在,乃加功觀察己身猶如羅谷,內外通徹,一心念空,惟見虛空,無諸色相,其心明凈,無礙自在,如鳥出籠,飛騰自在,是名空處天定。

六:識無邊處定:

六識處天定,識即心也,既得空處天定已,即以識心遍緣虛空,而虛空無邊,以無邊故定心復散,於是即舍虛空,轉心緣識,與識相應,定心不動,現在過去未來之識,悉現定中,與定相應,心不分散,此定安穩清凈寂靜,是名識處天定。

七:無所有處定:

無所有處天定者,謂離上空處識處故名無所有處。得識處定天定已,以心緣現在過去未來之識無量無邊,能坏於定,唯有無心識處,心無依倚,乃為安穩,於是即舍識處,專繫心於無所有處,精勤不懈,一心內靜,怡然寂靜,諸想不起,是名無所有處天定。

八、非想非非想處天定:

謂前識處是有想,無所有處是無想,至此,舍前有想名非想,舍前無想,名非非想。蓋此天既得無所有處定已,又知此處如痴如醉,如眠如暗,以無明覆蔽,無所覺了,不可愛樂,於是一心專精,即於非有非無,常念不舍,則無所處定便自謝滅,加功不已,忽然真實定發,不見有無相貌,泯然寂絕,清凈無為。三界定相無有過者,是名非想非非想處天定。此定是世間定中最高之定境。

九、滅盡定:

滅盡定者,唯聖者有,由止息想受作意方便能入。證果是斷除八十八結使,斷貪瞋痴慢疑,身見我見常見斷見邪見邊見戒禁取見等見思惑結使。若能修到四禪以上,再能把八十八結使大部分去除,一小部分伏住則即可證羅漢果,四空定不一定全都要修。

沒有證果之人或外道只能入無想定,無法入滅盡定只有四果羅漢以上的聖者才能入滅盡定。無想定也是諸心心法滅,也是壓制動念一切心不起。

滅盡定與死有何不同?佛答:舍於壽暖,諸根敗壞,身命分離,名為死。滅盡定者,身口意行滅,不舍壽命,不離於暖,諸根不壞,身命相屬,此則命終入滅正受差別之相。

一旦行者出定時,則本身具有的功能即可隨時恢復,故羅漢平常也可常常入滅盡定,只要他入定前預設出定時間即可。如決意定七天七夜後出定,這樣想一下後再入定,到時就會自己出定。

滅盡定是滅盡三界煩惱不起,即可入滅盡定。又名滅受想定。滅盡定還有入定出定。

十:楞嚴大定是沒有「出定入定」的,他是動中靜中時時都在定中,是大菩薩修的定。

開悟後才能真正入楞嚴大定,開悟前只是在修這個定,是一個相似的定而已。

其實修大乘佛法,前面的四禪定必修,修到四禪穩固後即可按楞嚴經修楞嚴大定,銷落諸念,先要看懂《楞嚴經》前半部經,知「妙明真心「」然後再修五陰解脫,色,受,想,行,識,五陰全部解脫即是大乘開悟。

注意哦!這可以說是修大乘菩薩法的捷徑。先修到第四禪,四禪有個特徵就是呼吸停止了。修到四禪境界較穩固後馬上轉入修楞嚴大定,觀「」妙明真心」,修到五陰全部解脫即是大乘開悟。這是修大乘法的捷徑,因為證悟「法空「」後自然能使八十八結使見思惑漸漸拔根除盡。

開悟後再修保任法,能於動中靜中任運不加功用而住於佛性中,能任運對境無染,則是第七地遠行地、不退地,八地不動地,到此楞嚴大定已穩固,八十八結使已全部拔根除盡,只剩一些微細惑亦叫塵沙惑。此後就永遠不會退墮了。然後可出山發大願廣度眾生,直到成佛。

這個就是「」如來禪法」。如來禪是佛經中講的禪法,他是修禪定功夫一步一步扎紮實實修上去的,不搞捷徑。

「」祖師禪「」是指禪宗的禪法,他是先在一個較淺的禪定狀態中先開悟了,然後再到山中去閉關補這個禪定功夫,所以他叫悟後起修。通過破三關,初關明心,重關見性,牢關任運,這三關,破牢關後就能任運對境無染,就是第七地遠行地不退地,破牢關後才可出山廣度眾生。直到成佛。

這是如來禪和祖師禪的不同。

凈土法門是我佛慈悲為沒有能力和條件修的人開了一個橫門,先到凈土去,到了凈土後還是要在那裡修的。

其實修凈土人若能結合「」戒定慧「」一起修,那麼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三根普被「」的方便法門,則往生的品位會很高。

最後我再用佛說的話來警示大家:

佛說人身難得,得人身如盲龜穿浮木之孔;「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

所以你不要說:現在別人都這樣做,我不這樣是不是太不合群了?如果你要合群跟現在大多數人一樣,跟現在大多數人學的話,那麼你失掉人身墮落的機率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你要以佛說的、聖者說的為標準,認真實行,才有希望再得人身或解脫痛苦,或證聖果。

此文通遍口語,沒有抄經摘文,是想簡潔明快,讓人一看就懂,旨在建立一個從凡夫到成佛的修行次第。讓一些有條件實修的人,不要把太多的時間化在完善「見地」上,讓他們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實修,願能修出一大批佛菩薩來。

我只是將佛法經、律、論、及成就者傳記實修中的許多資料作一個簡單的梳理,並非我個人創造。

只有一個「修禪定夢漏都不行」 ,這個觀念是我看了許多實修者的實修體會後才得出的結論,因為事關重大,必須明確提出,這也更加說明淫戒的重要性。各位可以自己去體會驗證其對錯。

文中把禪宗祖師講的「向上一路,千聖不傳」的路都給說明了。願能修出一批大佛來。

此文是實修者的法寶綱要,請珍惜。

(————大海 文)

2017.10 原創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修心會有效呢?
怎樣看待學佛人對喜歡的女生說等妳成佛後,末學會去找妳?
如何找到學佛的另一半?
學佛以後人際關係變差了怎麼辦?
佛學和雞湯區別?

TAG:佛教 | 佛學 | | 學佛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