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語音學是如何確定某聲調調值的?

比如說我調查了某方言,有了錄音材料後,如何依五度標調法確定某聲調的調值?

我查到石鋒的T值法,但是沒有看懂具體的操作方法。

還有,Praat能在這裡排上什麼用場嗎?


看到提到了T值公式,略微解釋下這個公式。在初次碰到石老師的T值和V值的時候,我真的是一臉懵,後來在老師的解釋下才懂得它的T值公式是如何運用的,其實很簡單。先把兩個T值公式擺上:

T=frac{lg x - lg min}{lg max - lg min} 	imes 5 (a)

T=frac{lg x-lg(min-SDmin)}{lg(max+SDmax)-lg(min-SDmin)} 	imes 5 (b)

先行解釋這裡面的每一個字元是代表什麼:

x:測量點的頻率 max:調域上限的頻率 min:調域下限的頻率

SDmax:頻率最大值的標準差 SDmin:頻率最小值的標準差

對於在基頻曲線上提取赫茲值,默認題主是了解的。一般是取九到十個點,去掉彎頭降尾(取點一般是:兩頭和正中間,然後前半段的中間,後半段的中間,反覆進行)這樣反映出來的數值更穩妥。用mini speech lab可以直接提取出五度值,praat的話用一個小腳本提取出赫茲值,再用上面的T值公式進行計算。以praat操作為主,以陰平字「巴」為例:

  1. 腳本運行後提取出發音人讀「巴」的十個點的赫茲值,因為手頭暫且沒有具體的實驗數據,我就以a、b、c、d、e、f、g、h、i、j來代替。

  2. 把每個人的「巴」的每個點的赫茲值分別取平均值,比如a點平均值,b點平均值等,然後帶入T值公式,比如測算出各點的平均值後,要換算a的五度值,注意,要找你所測算的方言的所有調型的全部平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假設你測的方言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類,每個調類有9個點的平均數值,那麼就一共有36個平均數值,公式里的max和min就是這三十六個數據的最大和最小值,那麼點a換算五度值就是把第一個公式里的x換成a,最大和最小值也代入就是了。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發現,其實T值就更像是算出某點佔據整個聲調的「百分比」。最開始提到的公式a是用於一般的小樣本,一般擬定20人以下用小樣本的公式就可以了。公式b是石老師後來針對大樣本的聲調分析,對原來的T值公式做了修正,從而擺脫其它因素的影響。這樣操作後就可以大致反映出該方言的這個調型調值的情況了。

如果有什麼錯漏,還望指出。另,歡迎題主明年來北語參加實驗語言學高級研修班,主講的就是石鋒老師的語音格局和語調格局理論。


五度調值對於一個特定的方言來說,存在一定的冗餘性。但如果要進行跨方言的聲調比較,五個尺度似乎還不夠。可以參見朱曉農的4-6度標調方法。

聲調的感知和人耳的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人對音高的感知是呈對數的。音調越高,耳朵越不敏感。所以對聲調調值的確定不能採用線性的方法。

建議題主系統學習語音學基礎知識之後再嘗試對聲調進行測量。


推薦閱讀:

為什麼「爬行動物」「兩棲動物」「軟體動物」大多數都用「蟲」作為偏旁部首?
兩個形容詞之間是用頓號還是逗號?
日文專有名詞中的日文漢字翻譯有何規範?
的、得、地怎樣區別使用?

TAG:漢語 | 語音學 | 實驗語音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