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大發展帶動了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產品的快速興起,預想今年9月份蘋果發布會上會有哪些這方面的新發展?

而在技術層面上來說,支持這些產品發展的基礎性因素有哪些?


首先謝邀。

前言:好久沒來知乎啦,這次閑逛偶然在通知里瞄到了這個問題,正好和大家談談深度目前智能家居的事情;

本文里我刻意避開了可穿戴式設備,主要是因為我之前回答了很多類似的問題,這次就不提了......感興趣的可以翻翻我之前的一些回答~~~

-----------------------------------------------------------------------------------------------------------------------------------------

下面是正文~~

話說自從智能大潮席捲傳統製造業以後,智能家居其實一直是大家討論未來智能生活的時候的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2014年年初谷歌32億美元壕購Tony Fadell(iPod之父)創立的智能家居品牌Nest之後,全球的科技企業;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互聯網行業大佬都開始對這塊「大蛋糕」發動了攻勢。無論是LG,三星亦或是小米、谷歌和最近正在力推HOMEKIT的蘋果這種新興互聯網企業都拿出來了不同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事情卻並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發展;我承認智能家庭這個概念已經火了好多年,幾乎圈子裡都人盡皆知,每種家居日用品似乎都有「智能」版本,但是消費者們卻幾乎不買賬。那麼究竟是為什麼智能家居一直都沒有真正意義上地走進千家萬戶呢?最近新到智能家居戰場的蘋果和谷歌能否改變目前的戰局?

  • 目前的智能家庭=智障家庭

智能家居設備為什麼一直不溫不火?大家不妨先想想一個問題,為什麼目前的手機能叫做「智能手機」?而以前的翻蓋或者滑蓋鍵盤機就不行?除了能夠自由安裝APP以外,我認為智能是一種給用戶的感覺;比如橫屏看視頻畫面就會自動調整為橫向顯示,強光或者弱光下屏幕的亮度會自動調整,再比如MOTO的一項很受人歡迎的技術Active Display,即用戶把手機從褲兜里掏出來的時候,屏幕自動打亮並且顯示時間和通知消息。我剛開始用智能手機的時候,我就覺得這東西真聰明,好像活了一樣,總是知道我想要幹什麼,不用我去手動的調整。

說了這麼多題外話,我想表達的意思就是,目前的所謂智能家庭設備就是缺少這種直擊痛點的爽快感。目前大部分的所謂智能家庭設備都還配不上「智能」的稱號,比如之前很火的智能燈泡和智能插座,做這個玩意的廠家不少,可實現的功能都一樣,基本就是把傳統的操作面板搬到手機里。你走從沙發起來走兩步路關燈和掏出手機,打開APP關燈除了看上去炫酷一點還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嗎?這種玩倆下就放棄的功能離真正的智能還差得遠;至於什麼智能體重計和智能水杯什麼的就更扯了,我量體重還需要掏手機?我一天喝了幾杯水刷了幾次牙還需要一個我每幾天就要充一次電的水杯告訴我?拜託我還沒老年痴呆。

現在的智能家居都在大力宣傳手機互聯,但是我覺得這一開始就是個錯誤,難道一個智能設備不該主動預判用戶的需求和想法來自動工作么?你這三天兩頭讓用戶掏手機教你該怎麼做算什麼智能?這和在傳統的面板上操作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現在很多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公司,在創業做硬體的時候,過於強調互聯網思維。但是沒有把硬體當成一個產品去做,沒有做出硬體的壁壘之處出來,就沒有任何優勢。我們看一下這些真正做得好的,能夠形成壁壘的,還是把硬體產品做出壁壘來了,做出真正優勢出來,並不是隨便一個公司能夠找一個小房子就能做出來的產品,這是我們現在很需要反思的一個問題。

其實說白了,目前大部分的所謂智能家居設備還遠遠達不到智能。

  • 智能家居還缺什麼?

還是回到智能手機的例子,這玩意能夠實現這麼多人性化的功能,Sensor,也就是感測器是幕後的最大功臣,有了它就好比給智能設備裝上了眼睛和鼻子,可實現的功能明顯要多得多。但是目前很多的智能家居產品還是比較缺乏相應的感測器的;比如我用過一些智能牙刷,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大部分中低端產品也確實愧對智能之名,大多所謂的智能功能就是可以鏈接手機APP記錄每天的刷牙時間,至於每次我刷牙動作到不到位,每個部位具體刷了多長時間就直接抓瞎;刷頭是否該更換,自己的牙齒情況適合哪一種力度也是沒譜。有些智能牙刷集成了壓力感測器,當你刷牙太用力的時候會亮燈提醒,不過這實在是太基礎了。如果未來牙刷里集成了加速度感測器和陀螺儀,能夠感知每個人的刷牙動作,甚至可以採集口腔健康數據豈不是有用得多? 再比如智能檯燈和智能燈泡,如果可以集成光線感應器,能夠根據外界的光線情況自動控制色溫和亮度,空調如果能集成人體感測器,在客廳沒人的時候自動將風量減小以省電……..有了感測器這個小玩意,可想像的空間大多了。

有些國外以及國內的廠商也在販賣單獨的感測器設備,比如給家裡的門窗裝上感測器即可感知其開關情況,給花盆裝上感測器變身智能花盆,沒有手機APP控制開關的非智能設備通過一個紅外發射器也能遠程控制等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給老式設備以低廉的成本裝上鼻子和眼睛,讓大家不用整體升級設備就能感受到智能所帶來的便利,給非智能硬體插上智能的翅膀;我覺得這類設備對於想低價體驗智能家居的消費者來說是極好的,也可以作為將家居整體智能化前的一個平穩過渡。

  • 智能家居的入口混戰

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場的環境是極不成熟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相信了解一點的朋友都知道,目前的智能家居標準是十分分裂的;除了已經瀕臨滅絕的紅外遙控之外,WIFI,ZigBee,NFC,藍牙等等,究其原因,無非是大廠商們在初進市場的時候就想制定一個屬於自己的標準來建立生態,結果就是產品沒發幾個,各種亂七八糟的入口先嚇退了不少消費者。不過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最終應該會淘汰到只剩下1-2個標準,其中我最看好ZigBee和WIFI。

WIFI相信大家都知道,其高兼容性和範圍廣的優點是我看好它的原因,不過它也有缺點,那就是太過耗電,智能插座燈泡什麼的直插式智能家居設備倒是無所謂,不過無線式的例如智能水杯和智能手環就非常不適合;可能幾十個小時就能掛掉。

基於WIFI的設備有耗電這個命門,於是同樣基於IEEE協議的ZigBee便應運而生,首先ZigBee是IEEE802.15.4協議的代名詞。根據這個協議規定的技術是一種近距離、低複雜度、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的雙向無線通信技術,主要適合於自動控制和遠程控制領域,可以嵌入各種設備中,同時支持地理定位功能。由於蜜蜂(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和遠近信息的,也就是所蜜蜂依靠著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路」,因此ZigBee的發明者們形象地利用蜜蜂的這種行為來形象地描述這種無線信息傳輸技術。不過缺點是和WIFI標準不兼容,例如ZigBee標準的小米智能插座在接路由器的時候還需要外插一個USB尾巴等等。

這場平台之間的角逐不僅沒有勝利者,還可能讓客戶陷入觀望態度,從而拖慢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家居設備的應用。

那麼又有人可能要問了,標準統一真的那麼重要嗎?當然;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應該是各個智能設備之間可以相互溝通,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在之前閉口不談藍牙的原因,因為藍牙是點對點的近距離傳輸方案,多個設備之間難以直接進行溝通;設備之間互相溝通協作的暢想有很多,比如手環探測到你已經起床,於是告訴咖啡機開始工作,客廳的檯燈打開,電視開始播放新聞;再比如當窗戶打開之後,空調自動切換模式;當檢測到你入睡之後,自動關上忘記關掉的電視,檯燈等等。總之智能設備直接互相協作能讓整體的智能家居體驗不再割裂,設備之間數據共享也省去了很多麻煩。過去傳統的開關,家裡的開關數量是最多的,傳統每一個開關都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沒有聯繫,我覺得接下來家裡的各種設備開關一定是連起來的,一個開關知道另外一個開關的動作,可以彼此發現。目前的智能家居,智能開關主要是用手機進行遙控,這還只是第一階段而已;這些智能硬體最終在數據上都會互聯互通起來。

  • 蘋果和會是The game changer嗎?

谷歌收購Nest之後,老對頭蘋果也沒閑著,在前些年iOS 8里暗藏了一個名為HomeKit的殭屍功能(僅對開發者開放),而在iOS 9中,蘋果將其變得可用,最新的iOS 10 HomeKit成為了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舉個例子,在新的開發者預覽版里,iOS 10的大部分自帶應用是可以被刪除(隱藏)的;股票,天氣,遊戲中心甚至是Watch等等都可以被刪除,不過HomeKit得到了和電話,簡訊等最核心應用相同的待遇,即無論如何都無法刪除,蘋果甚至將HomeKit快捷方式集成到了上拉通知欄中,可見蘋果真是鐵了心要推廣HomeKit平台;你要知道全球的iPhone,iPad活躍設備加起來可有上億台,蘋果直接將其預裝,裝機量從一開始便和對手們拉開了巨大差距,未來的前景十分可期。我也相信中小廠商還是願意頭靠在蘋果的標準下的,畢竟自己建立一個生態困難重重而且前途並不光明,不如跟著蘋果這個大哥有肉吃。對了,今年九月份蘋果就要召開2016的第二次新品發布會,傳說會有Apple Watch 二代,我相信如果有的話,一定會集成HomeKit相關功能。

說著HomeKit我又想起了蘋果的另一個移動互聯產品CarPlay,我曾經並不相信蘋果這樣的一個和汽車毫無關聯的互聯網企業能在車聯網方面有什麼成就,你說傳統汽車製造商憑什麼聽你的啊?結果現實實力打臉,如今搭載CarPlay的車廠也有幾十家了;真是讓我這個非果粉也只能不停感慨蘋果的號召力,所以HomeKit我十分看好。

  • 總結

這次我用了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大家聊了下智能家居的現狀和暢想,大家不難看出,目前的智能家居還處於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嘗試的大多都是不差錢的極客,離真正走入千家萬戶還有相當長的距離;目前無論是大型的互聯網巨頭還是創業公司,都沒有走出一個能夠領先其他產品一個身位以上的產品生態;對於創業公司來說,這是也許是非常好的機會,因為大公司並沒有跑在前面;這場曠日持久的智能家居爭奪戰最終依然會是蘋果/谷歌/三星這類巨頭最終獲勝還是另一個草根巨頭的橫空出世?也只有時間能夠告訴我們答案了。

以上。

P.S.文中如有錯誤,歡迎各位指正~


1.

物聯網的概念曾經在互聯網剛剛流行時火過一次,催生了各種看上去很美的概念產品。但過了風潮之後,物聯網彷彿從此消聲滅跡,看上去很美的概念產品也始終沒來。

物聯網其實也很簡單,互聯網是用戶之間互聯,功能止於信息的傳遞。而物聯網,把信息的傳遞更進一步,讓智能設備也接入互聯網,通過和智能設備之間的信息交互,實現用戶實時遙控智能設備,智能設備間的相互喚醒調節。

舉個例子:

互聯網:下班前給老公發微信讓他把空調打開,回家即刻涼爽。

物聯網:下班前實時查看室內溫度,並遠程打開空調,回家即刻涼爽。

進階物聯網:下班前選擇一鍵式解決方案,新風系統先開始運作給房間通風,空氣凈化器隨後啟動進行除霾,最後空調開始運作調節溫度。回家即刻享受乾淨的新鮮空氣和涼爽。

那麼物聯網為什麼之前沒形成氣候?

(1).硬需求是家裡有不斷的網。

(2).需要高性能的智能手機支持。

(3).廠商之間有一套統一的智能系統交互。

(4).跨廠商的協作解決方案

現在(1)(2)已經解決了,(3)的解決方案其實業界也都看到了:或者蘋果,或者安卓。(4)靠大數據可以輕鬆解決。

物聯網現在真的不只是空談了。

這還只是在居家層面。如果通訊設備繼續微型化,電池繼續高效化,智能穿戴比智能家居更靠譜,也更實用。

智能穿戴現在局限於獨立設備,非常大的原因是電池不行。今天給鞋充電明天給外套充電,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

想必各位已經感受到了,目前的智能穿戴還只是鬧劇階段。

首先登場的是手環。我想問一下,真的還有人,每天戴一個實際上只能計步的手環的手環生活嗎?

我本人買過一個智能手環,第二天就丟了。由於手環的存在感太低,直到一個月以後我才發現,啊,他不見了。

號稱能檢測睡眠,卻無法沒讓我睡得更好。甚至第二天給我一個也不知道是否準確的數據,告訴我昨天深度睡眠幾小時,淺度睡眠幾小時,彷彿剛起床的我,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睡的怎麼樣。

計步器的功能除了在微信炫耀一下毫無實際作用。除非你是一個出門懶得帶手機的人,否則只是增添了一個累贅。

更重要的是,手環設計的都完全不好看。當然這件事看廠商就能看出來,出手環的從來不是LVDior這種奢侈品牌,甚至不是優衣庫這種快銷品牌,而是平時生產移動電源的小米團隊。

手環紅了一波,完全是因為便宜。最現實的問題是,所有廠商今年出的手環,都賣不出去了。

智能手錶就不要提了。除了Geek圈的人,我從來沒見過有人戴智能手錶。裝逼不夠格,功能太沒用。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個戴了顯示屏的智能手環。當然Apple的智能手錶還是賣得不錯的,Apple 已經可以算半個潮牌了。可以預見的是,復購率低得嚇人。

至於兒童手錶,基本可以說是恐嚇營銷的傑作。我只能說,稍微有點智力的綁匪,見到小孩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表擼掉。你可以說綁匪沒文化,但你手錶做的根本就不像正常表,鬼才會不拿掉。而且,這東西救過半個人嗎?就好像防狼噴霧,基本沒見成功過。

3.

為什麼智能穿戴這麼雞肋。

因為他們雖然名為穿戴,卻都是做手機座做移動電源的廠商出的。必然雞肋。

為什麼帽子里不能集成一個骨傳導的耳機?因為廠商們做的賣不出去。

為什麼鞋子里不能集成跑步的感測器?因為廠商們賣不出去鞋子

那為什麼最需要GPS定位的驢友,買不到集成了GPS晶元的衝鋒衣?因為廠商們依舊賣不出去。

事實上,NIKE早就開賣了能鏈接NIKE+手機app的鞋子,賣得還很好。

而集成了耳機的帽子,我在大悅城的賣場一個記不得的時尚快消品牌見過。

戴著GPS晶元的衝鋒衣我還沒見過,但一定比兒童手錶靠譜多了。

智能穿戴到底能實現什麼有價值的功能,而這個功能是手機實現不了的?

至少在現在來看,沒有。

那麼你賣智能穿戴設備,讓我在身上多裝一個東西,實現一個手機能實現的功能。

那我幹嘛不隨身帶個手機。

4.

這就是智能穿戴現在的誤區,雖然我從不懷疑智能穿戴的未來。

首先,每當讓我多購買穿戴一個東西,他需要有足夠的性價比,也就是說我多穿這麼一個東西能給我帶來足夠的收益。

比如Google glass,如果技術成熟了,我想一定能快速普及。至少指路、認人、拍照等等都比手機方便多了。

其次,既然是智能穿戴,那我必然要穿在身上。所以我必然要選擇更好看的。

然而這些科技廠商,卻沒有合適的穿搭設計師。就算有,也會被專門做時裝的廠商秒成渣。

如果我買一塊手錶,必然是買一個主流品牌的手錶。如果他能集成一些其他功能,我當然歡迎。但我不會因為有計步功能就買一塊莫名其妙的智能手錶。

5.

那智能穿戴的未來是什麼?

其實說破了也很簡單。

當智能穿戴是一個開源項目,每一個時裝品牌都能參與進來時,智能穿戴的時代就到了。

所謂的智能,只不過是穿戴的一個附加價值。

除非這個附加價值能讓我們瞬間移動,否則我們仍然會選擇我們眼中最好看的那個。

如果是開放的模塊,那感測器、存儲、晶元等等一定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而現在靠著智能穿戴泡沫的公司,只能依附著這些制定規則級別的公司活下去。

明天很美好,但還不是今天。

6.

蘋果剛開完發布會。iPhone 7其實早就被曝光了個底掉。加上祖傳1A充電器和祖傳1080IPS屏幕,完全沒有驚喜。最大的驚喜可能就是鋼琴黑配色了吧。

Apple WATCH 倒是挺有意思的。雖然方形錶盤依然不如圓形好看,但WATCH 已經從『雞肋的極客玩具』進化成了『可以用的手錶』。獨立的GPS模塊讓WATCH 終於擁有了和其他手錶叫板的硬實力。雖然手錶打電話比較弱智,但手錶看導航是真心實用。

Pokemon go 作為app加入了蘋果手錶app,好頂贊,雖然我暫時玩不上,但我堅信我一定能玩上。

所以蘋果的思路是,功能性和娛樂性並重。僅供諸位參考。


謝謝邀請!

蘋果九月的發布會的邀請函已經正式發出了,所有科技圈的人士以及對科技產品感興趣的朋友也都翹首以待。上面幾位科技圈的大拿從整個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各個方面都提出了頗有趣味的見解,那作為存儲專業的一個科技民工,我試著從一些更為聚焦的角度,比如存儲這個點來切入和大家聊聊吧。

每年的蘋果發布會都備受矚目,除了每一代產品版本的升級外,今年的發布會早就有新聞說耳機上的創新,譬如骨導耳機,取消耳機的手機介面。還有就是Macbook應該會更加輕薄,出現去邊框設計等。其實一直以來產品都是應人的需求而生的,所以我們不妨從當前人們對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產品的使用需求來綜合分析新發展的體現:

1、價格。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產品是走在科技前沿的產品,研發製作成本高,相應的價格也高,但隨著市場的發展,捆綁銷售和業務模式的創新必然會進一步加強,讓客戶可以享受到更低的價格。與其他市場一樣,技術和市場的逐步成熟會進一步促進商品化和系統整合,從而讓這些設備更有吸引力,並有可能成為大多數家庭的必備產品。

2、外觀。就可穿戴產品這一類別而言,顧名思義是要讓人隨身佩帶,所以產品的外觀設計應該會朝著更宜佩戴和更美觀上靠攏。

3、安全性。智能家居的安全性至關重要,針對如何防止數據被黑客竊取,保護數據和客戶信息安全等一系列可穿戴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乃至物聯網安全的提升方面,都期待有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4、功能性。物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如果將最近火熱的VR、全息等技術與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產品相結合,將是又一看點。比如智能家居類打造虛擬空間使用VR看房,或者全息投影實現與家人面對面的溝通。

在技術層面上,實現以上四點新發展的突破,上面提到的外觀、功能性、以及安全性等發麵的發展,都需要一些基礎性因素來支持,比如以下兩點技術性因素:

1、存儲的安全性提升

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設備,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快閃記憶體是物聯網設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存儲啟動代碼、設備配置、IP 和數據都依賴於它。如果攻擊者獲得系統中內存設備的訪問許可權,設備中的內容就會面臨被清除或修改的可能,從而影響系統功能和最終用戶體驗,甚至會危害到用戶本身。以前,安全功能只覆蓋到高層計算系統,如操作系統和應用層的軟體身份驗證、加密技術、防火牆、虛擬專用網路、防病毒等程序。現在,行業內的做法是進一步提供硬體安全功能,在更高層次上強化設備的安全技術。提高硬體安全性可多方面受益,比如保障安全啟動、安全更新、通信完整性以及具備將損壞代碼恢復的功能。

應用情形不同,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類型也不同:

  • NOR 快閃記憶體因其可靠性、安全性和低延遲訪問等優勢而廣受歡迎,它可以為代碼和少量數據提供理想的晶元內執行
    (XiP)
    存儲。
  • NAND
    快閃記憶體具備較高的單元密度和容量,寫入和清除速度快,通常適用於數據存儲。SLC
    NAND
    用於存儲和下載啟動架構,也適用於數據存儲。而MLC
    NAND
    通常應用於數據存儲。

面對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安全違規事件,需要在硬體層面、所有介面和應用層面建立一種多層機制來確保其安全性。現在美光科技等存儲供應商就正在開發新一代 NVM 硬體安全功能,以便在更高的設計層次上提供相關的安全保障。

2、可穿戴產品的設計和技術要求

一般來說,應用環境越複雜,可穿戴產品的架構也會越複雜。對於具備一定聲音或視頻處理能力的可穿戴設備來說,往往需要配置更高端的處理器和密度更高的存儲;而對於採用小尺寸顯示屏或根本沒有顯示屏,主要在運動或鍛煉中起跟蹤作用的可穿戴設備,其架構則簡單許多。我們將這些架構歸為三個類別:可穿戴體育/運動相機、頭戴式顯示器/智能眼鏡,以及體育鍛煉智能配件(耳機、紡織品等)。而同一類別下設備的架構則大體相同。

?
可穿戴體育/運動相機——最低功耗提供最高性能。這類可穿戴設備的設計非常注重低功耗。這進一步證明了在此類設計中採用 LPDDR3 的必要性,因為它能以低功耗提供高性能的帶寬和頻率。從處理器和組件的選擇來看,其他體育/運動相機的架構大多與這款產品類似。

?
頭戴式顯示器/智能眼鏡——低功耗和滿足產品尺寸限制。智能眼鏡的架構和設計稍有不同。由於智能眼鏡需要戴在頭上,因此對產品尺寸有一定要求,進而也限制了產品組件的尺寸。在此類產品的設計中,低功耗仍然是一項重要考慮因素,不過同時還需要滿足產品的尺寸限制,因此架構變得更加複雜。

?
體育鍛煉智能配件——通過微控制器的內部存儲縮小產品外形規格。對應用性能要求不高的可穿戴設備的架構會簡單很多。雖然只有部分此類設備具有一定的存儲容量,但並非所有產品都配有額外的感測器和微控制器,大多數產品會使用微控制器的內部存儲。相對較小的感測器和微控制器(通常 5x5 毫米或 7x7 毫米)大大縮小了最終產品的外形規格。

從存儲的層面來看,

?
離散組件:監測類可穿戴設備大多以智能手機配件的形式出現。它們注重尺寸和電池續航效率。此外,作為智能手機的配件,它們不需要存儲很多本地數據。由於可穿戴設備中的物理空間極為寶貴,因此存儲(NOR 快閃記憶體)憑藉容量、晶元尺寸和低功耗,成為了眾多此類設備的理想選擇。另外,串列 NOR 還有引腳數更少和設計更簡單這兩大優勢,這些都是可穿戴產品設計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款非常適合此領域的存儲產品是串列外設介面 (SPI) NAND。由於可穿戴產品的設計日漸複雜,存儲要求也隨之提高,設計師可能會迫切需要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大的存儲。SPI NAND 不僅具備串列 NOR 的優勢(如引腳數較少、封裝尺寸更小),還能提供更大的密度(1Gb 8Gb),其價格也低於同等密度的串列 NOR。鑒於可穿戴設備的設計日益成熟,需要更大的存儲容量來滿足其需求,SPI NAND 目前只是一個過渡性方案。

?
多晶元封裝 (MCP)MCP 一般是指在一個封裝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技術。NOR 快閃記憶體能與偽靜態 RAM (PSRAM) MCP 中堆疊在一起,進一步節省空間。如果要在 MCP 中節省更多空間,可以使用堆疊式封裝 (POP) 形式。在這種形式中,封裝堆疊在 SOC 之上,將進一步節省在印刷電路板 (PCB) 上安裝所有組件所需的整體空間。此外,由於存儲靠近 SOC,它們之間的連接路徑也較短(這能減少數據完整性問題),模塊也能快速集成,從而加快產品的上市速度。如果想進一步縮短可穿戴設備的上市時間,不妨嘗試將易失性存儲(通常是 LPDDRx)與 e.MMC 進行組合。e.MMC 可以承擔許多 NAND 管理任務,讓用戶能騰出時間集中處理產品設計中的其他工作。這種包含 e.MMC 組件的 MCP 被稱為 e.MCP(基於 e.MMC MCP)。

總之,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市場擁有令人振奮的快速發展速度。同時,這也是一個廣泛而有點分散的市場,各類產品都有不同的用途。隨著世界互聯概念的形成和逐漸實現,這些設備不僅有助於實現人與人的互動,還有助於實現人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此外,隨著人們對可穿戴設備的接受程度提高,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更加優化和成熟的設計。


感覺沒有什麼驚喜,關於「未來」的話題一直在談,更願意看到接地氣的事件,這不僅是一種價值理念,更應該是一種社會責任感,8月參加了i world 2016數字世界博覽會,琳琅滿目不乏炫酷,但其中的特斯聯還是蠻吸引我的眼球的,他們為上海市中心老舊小區的4.2萬扇防盜門做了智能改造,覆蓋面積達到25%,給200萬人帶來了智慧生活的便利。從基礎的點滴做起,讓大家感受到智能對於生活積極的一面,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智能的新發展。

人才是未來的核心好嘛?


依稀記得,在上世紀末的時候,我發現父親腰間別著一個 BP機,它可以讓別人隨時隨地給他發簡訊息,或是告訴他去回個電話。當時的我感到很新奇:原來人與人之間竟可以通過固話以外的方式遠程通信,實在是太奇妙了!

然而,光陰僅僅逝去了十多年,BP機就已成為時代車輪下的犧牲品,而人與人的連接也早已比當年便捷太多。並且,人們根本不滿足於此,而是把目光放在人與物乃至物與物的連接上,而這,就是物聯網。

科技的浪潮讓物聯網這個二十年前還難以想像的概念成為了可能。而蘋果公司作為目前最能在科技上「放大招」的公司,它在物聯網上的動作無疑令人期待。

作為沐浴在科技福利中的普通人,我對物聯網,以及與之相關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產品的期望,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智能性、便攜性、安全性

【1】

先來談談智能性

之前提到了智能家居,對它而言,最核心的便是「智能」。在我的想像中,智能大約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便於對家居進行遠程控制,二是基於智能演算法提供解決方案。

把這些功能結合起來後,我們在家中的早晨便可以這樣度過:

  1. 伴隨著早晨鬧鐘的響起,卧室的百葉窗也緩緩展開,讓陽光恰好沐浴到剛剛醒來的你;

  2. 櫥櫃會根據當天的天氣和智能手環測出的你的心情,為你遞出最適合你的衣服;

  3. 當你刷牙時,電動牙刷會把你的數據發送給牙醫,並及時傳回你的健康狀況;

  4. 當你走入餐廳,咖啡機會為你奉上一杯現磨的咖啡;無線音響會為朗讀你熱愛的新聞、然後提醒你日曆上的預約行程,並提供當天的駕駛路線建議;

  5. 車庫門會在你發動汽車時自動打開,然後在你駕車離開後自動關閉……

在這些智能家居的輔助下,我們無障礙的處理各種家庭事務,打造高效的生活環境。

當然了,這些都是很遙遠的暢想,得一步步來。

私以為,對於今年9月蘋果發布會來說,在智能方向可以突破的大概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手錶,另一個是相機。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它對應著兩個科技上的突破點:圖像中可以包含到足夠多的信息流,給機器學習提供了足夠多的進步空間;而手錶作為可穿戴產品的代表,則對應著電子工藝水平的提升。

目前蘋果公司最前沿的產品,以Apple Watch為例,已經有了很多炫酷的功能:測心跳血壓、打車(Uber)、開房門、導航等等。如果把智能家居系統比作一支火箭,那這些功能就像一個個零件,它們可以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司其職,但要達到真正的智能,則需要將這些零件關聯起來。

比如上面提到的「早晨生活」中的第二點「自動選衣系統」,完全可以通過手錶、相機和內部應用結合來完成:通過內部應用來獲取當天的天氣、手錶來探測你的心情、相機則用來檢測你的衣櫃,得到這些信息後,通過網路上大量數據的挖掘和匹配,就可以實現選取合適的衣服,並遞給你了。這麼看來,似乎也不是那樣遙不可及吧?

【2】

除了智能性以外,「便攜性」也非常重要的。一個不方便攜帶的產品,功能再多,所適應的場景也會非常有限。

以可穿戴產品為例,我們希望它:

  • 體積足夠小

  • 存儲的內容足夠多

  • 不那麼耗電

比如,對於智能眼鏡,我們需要它戴在頭上,因此對產品組件的尺寸要求十分苛刻。以 Google Glass 為例,它最初採用的 OMAP4430 處理器就是雙核的,每個核心的最高支持速度超過 1GHz。它所包含的可編程圖形引擎和圖像信號處理器可為我們提供極高的視頻和成像性能。

要在如此小的尺寸下擁有如此強的性能,同時功耗還不能大,結構只好變得十分複雜了。

如:OMAP4430 處理器的尺寸約為 12x12 毫米,器件細微間距為 0.4 毫米。與之的搭配使用的還有各種感測器和連接模塊(GPS、Wifi、藍牙、重力感應器、羅盤和陀螺儀)和存儲(16GB NAND 和 8Gb LPDDR2)。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像 Google Glass 這樣微型的可穿戴設備會越來越多,因此對內存晶元等內置的硬體設備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那麼,我們的內存晶元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需求呢?

能的。而且,已經有好多解決方案了:

  • 由於在可穿戴設備中,物理空間極為寶貴,因此 NOR 快閃記憶體 憑藉 容量、晶元尺寸和低功耗,成為了眾多此類設備的理想選擇。容量範圍在 1-256MB 之間的
    NOR 設備能夠在空間很小的地方使用。
  • 另一款非常適合此領域的存儲產品是串列外設介面 SPI NAND。 它不僅具備串列
    NOR 的優勢(如引腳數較少、封裝尺寸更小),還能提供更大的密度(1~8GB),其價格也低於同等密度的串列 NOR。
  • 當然,人們對於空間工藝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比如 多晶元封裝(MCP。MCP一般是指在一個封裝中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技術。對不同的技術,各取所長,強強聯合。比如,NOR 快閃記憶體能與偽靜態
    RAM (PSRAM) 在 MCP 中堆疊在一起,可進一步節省空間。

電子工藝的進步對蘋果公司來說無疑是重要的。以 Apple Watch 為例,目前它的價格依舊超出大部分人可接受的水平,如果能夠通過工藝上的進步,來降低它的成本,就可以讓更多的人用上它,這能加速蘋果帝國對智能市場的布局進程。

【3】

除了智能性和便攜性以外,還有一個因素依舊縈繞在很多人的心中,那就是安全性。很多人對智能的東西有著本能的擔憂,因為害怕它們有朝一日會脫離自己的控制。

在大數據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高科技產品的智能性是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而獲得的,而產品本身的存儲空間是有限的,無法使產品達到足夠的智能,這就使得我們有時候不得不聯網來提高產品的「智商」。但與此同時,也給了黑客們提供了可乘之機。即使在現在,也已有一系列黑客入侵和安全違規的事件發生。因此,保護通信,防止系統遭到惡意入侵和意外重寫,並且具備對數據傳輸進行身份驗證的能力是提高物聯網安全性的關鍵。

例如,煙霧探測器或可編程門鎖都是非常有用的產品,但它們以及大量的類似設備也很可能成為破壞家庭安全的導火索。設想,一旦家中大門的控制權被黑客破解,他就可以「登堂入室」。再比如,假如筆記本、平板和手機連接到了同一網路,那這些智能家居產品可能使黑客更輕易地快速掌握更多與家中住戶有關的數據信息。

工程師們顯然比我們更能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目前,已經有很多適用於快閃記憶體設備的硬體層安全功能問世,其原理有讀取保護、密碼訪問、一次性可編程(OTP)、重放保護單調計數器(RPMC)、塊鎖定等等,通過一個部件自身的加密和限制機制,或建立不同部件之間的關聯和牽制,來增強安全性和填補漏洞。

在眾多硬體層安全功能的保障下,物聯網的設備將變得很難被黑客破解。我們也可以放心大膽地享受人工智慧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啦。

#


從蘋果發布會來看智能家居熱潮。

萬眾所期待的iPhone 7正式推出,儘管所發布的新iPhone採用許多新的技術,但總體並沒有太大的變革,後喬布斯時代也時常被媒體痛批蘋果缺乏創新。

IOS 10強化HomeKit平台 將帶來新一輪智能家居新熱潮

  中國作為全球智能手機最大市場之一,昔日在中國稱王稱霸蘋果已經落後於華為、OPPO等國內廠商,根據IDC所發布的第二季度數據顯示,蘋果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五,同比下滑31%,不過作為蘋果掌舵人的庫克依然信心滿滿,在自信無比強大的庫克看來,隨著新一代的iphone的發布,最後果粉們還是會買買買。

  當全世界的焦點都集中在iPhone 7之時,而iOS 10的發布更具想像空間,因為iOS10不僅僅是一個系統,在物聯網資深人士楊劍勇看來,而是承載了蘋果在未來物聯網領域的機遇,如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絕對是iOS 10的一大亮點,這次是給所有HomeKit硬體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管理入口和界面,9月13日起,蘋果將向新老用戶推送軟體的升級下載。這一改進勢必促進整個智能家居產業進一步發展,將會帶來一輪新的熱潮,HomeKit布局智能家居,也推動場景應用落地,讓智能家居走進億萬家庭。

  HomeKit平台作為蘋果在智能家居領域中的戰略性布局,於2014年發布,並在今年蘋果2016WWDC大會上,發布基於HomeKit的應用程序Home,用戶可以使用Home應用直接控制家中的燈光、窗帘、門等設備。目前各大家居配件廠商都宣布了對HomeKit的支持,直接集成在了一個名為Home的應用中,以及面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Siri SDK,將會使得Siri語音助手會變得更加智能,同時,HomeKit也將融合Siri,透過語音來控制家中的所有智能家電,蘋果開放其語音助手Siri的背後,是想爭奪連接人與機器大門的語音這把鑰匙。

  尤其蘋果憑藉十億級數量的設備優勢,在物聯網領域舉足輕重,激活在用設備總數高達10億部,是任何一個廠商無法比擬,當然,不僅數量驚人,且幾乎都是移動端產品,在萬物互聯的時代,蘋果在物聯網市場具有絕對領導地位,在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智能汽車以及人工智慧等領域也將是一個重要參與者。


智能家居在實現方式上應該會有所新發展,比如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以及形體、手勢或口令,參與到信息處理的環境中去,增加其使用的靈活多樣性。基礎性技術上有感測技術、通信技術、遠程控制技術。


9月份的蘋果發布會應該會有許多的新產品出現吧,最近的VR技術比較火,也說不定在上面問題中提到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上應用到,基礎性技術因素應該有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模擬技術吧。


智能家居出現的新發展應該在防竊取、防黑客等安全性方面有些新發展,現在經常有新聞曝出來的家庭信息被竊取的,這應該是智能家居的一大隱患。技術上的支持就要靠研發人員的創新能力了。


就拿可穿戴產品來說,我覺得蘋果智能手錶的功能會增加,一般電子類產品一代代更新,多的大部分是功能類的變化吧。技術上因素的主要是晶元、半導體開發吧。


現在的智能家居只能用來裝逼,遠遠還不夠智能


竟然還有人在等著蘋果創新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蘋果在 WWDC 2017 發布的 iMac Pro?
蘋果發布iMac with Retina 5K display的意義在哪裡?真的有必要5K么?
怎樣評價 iPad Air?
新MacBookpro發布後,購買15年舊款是否合適?
為什麼蘋果公司拋棄了iPhone 7s的命名?

TAG:物聯網 | 蘋果公司AppleInc | 蘋果產品發布會 | 智能家居 | 數據存儲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