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了不起的匠人紀錄片?
討論《了不起的匠人》,我嘗試跳開單純地說好不好看,而是拓寬到它的定位、運營、內容和趨勢四個方面來談。
ps:為避免廣告嫌疑,我先表態,本人並不喜歡這種風格的產品,至於為什麼後面會談到。但是,它依然有可圈可點之處。
1、定位:它是產品,而不是作品。
這款產品是馬自達,優酷、知了青年三方合作。馬自達作為廣告商,有明確的訴求,如下圖(這段話來自網上多篇報道,應該是官方提供的材料。祝總要是看見了麻煩發個紅包哈)
在這款產品的定位中,國家戰略的工匠精神、馬自達的匠藝品牌、當下年輕人對於生活方式的追求這三者達到了統一。
產品是用來盈利的。所以要圍繞生活方式和商品做文章,這決定了運營的思路。但恰恰是要圍繞商品的銷售來做文章,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損害產品的品質。匠人系列甚至被吐槽電視購物,就是這個原因。
2、運營: 做視頻,不變現,大家都喝西北風!
變現!變現!變現!這是現在視頻領域強烈的訴求。
優酷的口號是:堅持深挖垂直領域,增大變現能力、加快變現速度。
知了青年:由媒體公司拓展到藝術品經紀領域,獨家代理片中工匠作品的在線拍賣和預訂業務,還在淘寶設店,通過邊看邊拍,開闢IP內容商業變現的路徑。
請注意下圖左邊,都是視頻里出現的人物和產品。至於實際效果如何,我就不知道了,請了解情況的童靴補充。
(匠人推廣團隊看到了麻煩也發個紅包)定位明確了,運營模式也想好了,就看內容怎麼呈現了。
在說內容之前,要先確定一個問題.
個人認為這個系列真正的情感訴求點是:讓年輕人羨慕的生活方式。匠人精神反倒是其次。
這部系列的做的正是呈現匠人們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比如柴燒賭徒田承泰,六年時間不盈利,向李安一樣依靠妻子支撐而專註研發,最終一舉成功。這種看起來隨性的人生,是多少人嚮往而求之不得。
這種傳播,利用同理心來獲得認可,並反覆戳中觀看者的痛點——現在大多數人都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掙扎,一眼能看到頭的未來。在自己與自己較勁的時候,我們都嚮往自由,想要擺脫煩惱,想要慢下來,過一種理想中的生活。
這就是痛點。
所以,節目內容本身就得圍繞這個終極訴求來。換句話說,不要被「匠人」這個詞繞進去。
3、節目內容
(1)重題材,輕表達。
整部系列的選材,側重傳統文化。陶瓷、唐卡、古琴,團扇等等,較為厚重。但在表達上,清新路線、走蜻蜓點水的風格,不做深挖,只完成基本呈現,能讓觀看者開個眼界就可以了,正如@王超所說:整部片子看下來,沒有太多的震撼和感動,卻有一種偽文青賣東西的既視感。
(2)片子顏值高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
製作方深深領悟到了顏值即正義的力量。在畫面的質量和整體包裝上下了功夫,畫面精美,剪輯精巧,包裝的設計感十足。
比如下圖用了「明印刷體」(可能是,記不太清楚了),這種復古的字體與題材本身相得益彰。
同時也用了較為時尚的設計來展現現代感(圖2)。
(3)缺點:迷失在了為銷售商品而產生的慾望中,「了不起」三個字打了折扣
缺點一、人物選取參差不齊;內容挖掘較淺.
這部系列的種的主人公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有較為明顯的差距。這一點去過現場的@無冕也有談到:片子的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真正的大師級的匠人,有的就是掛了個匠人的名頭......在聊天的時候,也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不同的匠人們的底蘊高低。這對項目的公信力造成傷害。但這還不是最要命的,畢竟大多數的主人公看起來都還不錯。真正傷害值爆表的是內容的挖掘與取捨。
由於重題材,輕表達,畫面又拍得極為精美,所以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形式大過內容。
片名叫做《了不起的匠人》,但在如何了不起上,卻缺少說服力。較典型的就是《唐卡世家新勢力》。
主人公旦增平措主要的故事是如何傳承唐卡,這是每一個傳統文化繼承者都會面臨的問題。他的了不起在哪裡?如果說是藝術上的創新的話,片中只用極少的篇幅說了一點借鑒其他元素,反而是一般唐卡工序上花費了大量篇幅,感覺更多是為產品銷售鋪路。
整片看下來比較散,講了工序、家族傳承、製作畫布、原料、收徒、展覽,也講了他時尚的另一面,但是,無論哪個部分,略略帶過,都看不出如何「了不起」。所以,這個片子一是選題不夠好,人物本身還達不到境界;二是內容挖掘不夠好,導演不知道要拍什麼;三是系列本身的定位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天花板。
(我決定退回一個紅包)
缺點二、在「為產品銷售鋪路」和「了不起的匠人這個主題」之間未能找到一個俱佳的平衡點。
換句話說,為產品銷售鋪路,過大地影響了片子創作的初衷。
原本是以了不起的匠人的故事為主,匠人精神在前,商品隱藏在後,通過匠人的精神來賦予商品的魅力,獲得廣泛銷售。但現在,精神體現不到位,為商品銷售的直白服務跑到前面,就很難感受到商品中所蘊含的匠人們的魂。
(我決定退回第二個紅包)
而這正是我不太喜歡此類產品的原因。
4、短視頻製作趨勢:顏值和才華的博弈
總的來說,《了不起的匠人》總體還是很好的,而且它還斬獲了今年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新媒體紀錄片獎」。這種風格的產品已經是趨勢之一。在淺閱讀的年代,碎片化的敘事風格,著力於精美的顏值,形式上力求創新,儘可能圍繞變現進行取捨,且變現的流程越短越好。在內容上則不做深度開掘,它的優點是傳播起來快而廣,看起來也輕鬆愉快。但就像淺閱讀、碎片化的閱讀一樣,蜻蜓點水。
這也是它不同於傳統紀錄片的地方。傳統紀錄片發力內容,現在的紀錄片則正向顏值進軍。
實際上,這似乎也是現在新媒體視頻領域的一股風潮。
凡事有利有弊。
只是,如果滿眼都是高顏值,你的快感又能維持多久呢?
大家都在摸索,且行且試。
提前說出觀點
這不像一部紀錄片,更像一部綜藝片(好像優酷自己也是這樣分類的)首先說明,對於片中的匠人我是心懷敬意的,他們確實是心中有自己堅守的一群人。但是,整部片子看下來,沒有太多的震撼和感動,卻有一種偽文青賣東西的既視感。
1.首先是配樂,一部好的紀錄片,主題曲和之間的配樂一定要能打動人,但是節目中的急促的樂聲沒有打動我。推薦另一個片子的主題曲——《布衣中國·愛你如衣》
http://www.bilibili.com/mobile/video/av2942451.html2.其次,片頭蜜汁配色,你讓我看我以為是某個啤酒的廣告。說匠人,講傳承,可不可以有一點厚重的感覺?
3.志玲姐姐作為一個分享人,在營銷上和傳播上是成功的。但無疑,在專業性上是失敗的,且不說港台腔,嗲嗲的聲音讓人分分鐘調戲
4.關於片中的彈窗鏈接,承認,在未來很可能成為一種普遍的營銷方式和互動方式。但是在一部以匠人為名稱,匠心為支撐的片子裡面,感覺到了一絲匠氣。難免會讓人覺得以情懷為名,行營銷之實。最後,還有那個片頭的馬……自……達
總結一下,我可能不會再看下去了匠人已經成為下一個情懷的代言詞了,這部紀錄片里又有多少人從事行業超過10萬個小時呢?
還記得看第一集是前幾天在北京機場,那時候航班晚點了五個小時。坐在麥記,很無聊,打開優酷跳出來的畫面是林志玲,點了進去。
首先說音樂,德清的音樂很貼合,但是感覺有點搶戲,林志玲的配音很突兀但聽久了卻莫名的感覺好聽,像一個講故事的阿嬤,跟你慢慢徐來一段故事。紡織那段音樂簡直不要太好聽。
畫面,美,美,美,每一幀都能截屏當屏保啊。(希望有大神能多做幾張屏保,我要萬代的)。高原的氂牛,遠處的雪山,瞟煙,矮房子。犀利范的萬代,處處都是眼球刺激。圍巾披肩在裡面也美到不行。雪景更是讓我恨不得馬上飛到甘南看看。很可惜沒有夜景。節目組都是用一顆匠心在拍攝。PS:那台紅色的車植入太跳戲。
故事,德清在甘南的十年,做著圍巾,帶領著當地的人一起發家致富,確實讓我佩服,我無法想像一個女孩子能在一個高原地帶,水電稀少,甚至快遞都送不進去的地方,待上十年,而且還嫁給當地的人生兒養女。德清說不想回到20歲,因為自己那時候盲目自卑沒有方向,而現在30歲的她,擁有的是自信和家庭。
很多時候我想回到20歲,是因為現在的苦難是20歲沒有的,想回去是因為想逃避現在。可能堅持和面對才是現在應該有的態度。感謝德清這集給我的這種滿滿的正能量。最後,萬代太帥忍不住想舔,十五分鐘太短真的太短了,第二集沒來的及看,晚上回去擼。
第一次寫評論多多包涵。。無論是15分鐘的長度,還是志玲姐姐的配音,還有馬自達廣告或是彈出的購買鏈接
這些都不是阻止《了不起的匠人》成為一部的好看的紀錄片的點而是讓節目組、讓匠人們生存下去的手段在浮躁、快速的社會中,留存依稀的浪漫和追求,也是需要商業來支撐的
那些老一輩的逝去的匠人,有多少因為商業化不足而使得一些手藝也隨之逝去了紀錄片形式、小眾的內容題材,用一些娛樂化的手段去留存下去匠人們辛勞所做的產品,用一些營銷化的手段去持續下去說到底,
只有節目組賺到了錢,才能繼續拍攝這些片子只有匠人們賺到了錢,才能繼續堅持下去我們總是宣揚那些餓死的藝術家的故事,他們死後作品開始價值連城
但他們總是離生活太遠的而匠人們就在我們身邊,這些我們身邊可以依稀存在下來的浪漫和追求就讓他們存在下來不好嗎?otherwise,我們就只好去看些真的無腦的明星綜藝和家長里短的電視劇了剛剛看完第一集。
匠人精神,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相當於讓你一輩子只吃米飯,除了單調的重複,還會感到乏味,最後食不知味。而匠人就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重複吃米飯,從米飯當中吃出甜,從米飯當中吃出感情,從米飯當中吃出傳承。其實這是快餐文化的今天我們缺失的。一口氣看完了三集,豁然開朗,在知乎上搜索了下,居然沒幾個人回答。樓上那位機場的是妹子嘛?
簡簡單單的說一下看完三集的感覺吧。
第一:真J8短,完全不夠看好嗎,如今大家都是熟男欲女的能長一點再長一點再長一點嗎?
第二:超級震撼,甘肅的雪景,西藏朝拜的人,日本輪島乾淨整潔的環境,各種仙到爆的鏡頭。精緻的構圖,極致的器物展示。在不缺極致精美的畫面下,卻那麼的讓我有代入感(在看這個之前,我對畫面精緻的紀錄片還停留在BBC的上帝視角)
第三:都說畫面太美就是個繡花枕頭,請看完這個片子再說好嗎?
德清的故事,令人敬畏,女孩,藏區,十年,氂牛,工廠,手工,光是關鍵詞就已經內涵十足。 旦增的故事,雖然是傳承人,但不失年輕本性,沿襲父親的事業,自己在裡面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驚訝的莫過於改變了我們以往對藏區同胞只會朝拜薅毛唱民歌的印象,人家也是會泡吧蹦迪戶外烤串的。 坂本大叔的故事,熱愛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一做便做四十年,熱情不變,態度不變。在下坂本,有何貴幹?! 當然還是有點遺憾,能達到《壽司之神》的內涵就簡直不能太贊,但是能做到這樣,已經不能太贊。第四:關於攝製組,掃了一遍知了的微博,公眾號,超級棒,想不到你是這樣的攝製組系列,看完整個都嚮往拍片子的生活,有笑有淚有甜有苦。印象最深的是統籌小妹,還有日本組的盒飯。微博上偶爾的互動也讓人驚喜。
最後,片子給我的是對現在的生活的狀態一種認知,生活儘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過去,並無什麼改變。其實一直在變化的是自己的心,沉澱下來的是那份堅持那份執著,匠人們便是如此。你要愛自己也要愛自己的生活。引用片子的話:唯有不辜負,方能歸初心。
感謝知了公司的青年們的付出,感謝帶來這麼好的片子。這個夏天,註定是讓大家回歸初心,尋找自我的季節。剛看完第一集,先貼兩段話吧。
一段是林志玲在最後回答的「為什麼會加入《了不起的匠人》節目」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現代是一個講究效率的社會,什麼都是要快什麼都是要速度,大家都是追求改變,改變包括你的生活,包括你的工作,甚至有可能你的價值觀跟著改變。有的時候我們會忘記了最初的自己,透過匠人,我覺得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專註,他們極盡地挑剔也極盡地堅持,才能夠成就了自己。我覺得當你的生活還有這個空間很單純的時候,你會把自己看成是升華了,所以你看那個節目你會覺得很羨慕他們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從工作中得到了巨大的快樂,同時也傳承了文化。參與這個團隊我是希望能夠向匠人致敬。
節目才播出一集,不知道後期會從哪些方面展示,至少在這一集我看到了傳統意義上的「匠人」與現代社會的結合。德清也許算不上是手工藝人了,更算是一位商人,但即便是社會工業化發達的如今,那種匠人精神依然不該缺席。紡織工需要日復一日的勞作,把紡織品從藏區帶向歐美的德清也少不了一股子韌勁。匠人不會在這個機械化信息化的社會消失,在這個什麼都要快的時代,我們更該好好沉心打磨自己,好好沉心做事。一輩子專註一件事,帶給自己和這個世界的變化一定很棒!我很多朋友進入30歲以後都會感嘆,我要還是20歲該多好。但我不想回到20歲,因為,那時的我沒有自信,惶恐不安,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經驗也無從談起,現在步入了30歲,每一年我都覺得自己比昨天更成熟,這是一種很妙的感覺。
影視專業性的角度不多說,絕對一線視頻生產水準!至於有「高票」答案所嗤之以鼻的廣告鏈接和志玲姐姐,我倒認為是這不紀錄片更成功的地方。匠人是種情懷,但情懷也要吃飯,何況,這個年頭,把情懷和經濟鏈接起來,不正是時代要求么?不然你們都搶著買iphone幹嘛
最大的矛盾對我而言是,傳達「慢生活」的紀錄片,卻迎合快餐文化消費習慣,每集只有15分鐘。導演說可以看作妥協,可是他們注重地就是和當下連接,打造「內容消費品牌」。唉,畢竟也不能讓人家光靠情懷吃飯是不是?至於有沒有拍成《了不起的林志玲》,我倒是覺得沒有。林志玲更多的是綠葉的角色,正片中也不曾露臉。劇組謝絕了其他大咖加盟,就是不想大咖和劇組一起去尋訪,喧賓奪主。這份純粹,我覺得是堅持住了的。志玲姐姐的聲音,那隻能說是更有喜好了。不過我是蠻欣賞她沒用台灣音讀「和」。地點不連續,對我這種碎片觀眾來說,倒是一種吸引。我很不喜歡被一部劇吊著,日思夜想地追。短又好看,拿得起,放得下,甚好。放採訪稿鏈接,有興趣的可以看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UwOTcxMw==mid=2650413375idx=1sn=77ed3ba463b82064b12657973c950d89scene=1srcid=0802elMKTXM6Vvr9BoyPni3Zpass_ticket=2NB%2BDS8M%2FMbhFAHcddIrSZUTyYie35uyjOtY%2Fr3I7d09KF%2FAO85ifubMiR2YBLl5#rd
【豪華落盡見真淳】 戳開第一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知!道!她!】不知道是從哪裡看到的,但是腦海中居然是有印象的!一個執著手工織造圍巾的小姐姐!高原女神的稱號真是很契合吖~還是說片子吧,哈哈很喜歡從9分10秒到10分02秒那一段對製作工藝的介紹:交響樂(?我也不曉得是不是哈哈)配合著七個步驟,很動人!尤其梭子、熨斗、尺子、剪刀的幾個特寫鏡頭在配上本身的聲音!真的是喜歡的要死!!! 在匠人手中翻飛的各項工具比任何語言都要戳心!(PS:攝像小哥哥在拍12分51秒的那個鏡頭的時候有沒有被德清小姐姐撩到吖 ) 第二期講的是唐卡呢~(愛豆劉敏濤老師在揚州的某次義賣活動中就捐贈了一套唐卡嚶嚶嚶!)但其實我對唐卡一點都不了解 感恩《了不起的匠人》…可我還是很怕「張震」小哥畫的唐卡…(我慫…長得很嚇人的那些天王像佛像我都害怕 !志玲姐姐柔柔的聲音嚶嚶嚶安慰到!)讚賞「了不起」風格的工藝製作過程的介紹!直播畫唐卡好洋氣! 傳統工藝通過現代媒體來傳播真是太機智了!「忘我」的入畫狀態,全心全意。我想,恭敬的態度是來自對信仰的虔誠和尊敬吧。驀地,想起了電影《百鳥朝鳳》呢。人們對於唐卡的恭敬真是令人欣慰啊!第三期是漆器。前段時間熱火的那部紀錄片中就講到了漆器修復,所以了解到「漆」有多麼珍貴。藝術無國界。浪人大叔工作的樣子很迷人吶 刷子,居然用頭髮做 關於輪島塗,真的是漲姿勢!(參觀者里有一位長得好像張晉…)看完了之後果然如評論所說,有「一個碗也買不起」的感受 不過,都是值得的,每一個漆器都是手工藝者的心血 11分09秒開始的漆器展示很燃!很了不起!嘆為觀止的特寫 表白攝像和剪輯!大叔和大嬸的愛情如同漆器一樣動人呢~今天剛好也看了一個鈞窯小展,叫做「一世英紅」正是任英歌與劉紅生夫婦兩人的作品呢。很羨慕這樣志同道合的結合,和喜歡的人一起築夢,一起守著光陰慢慢變老。 第四期團扇哈哈哈!一直就很喜歡緙絲團扇!(李晶大師長得像黃執中 )想到團扇,總能想到崑曲,驅蟲撲蝶,掩面遮羞,「碧羅團扇自障羞」,腦子裡總是咿咿呀呀想起杜麗娘手執團扇,一邊感嘆著「關了的雎鳩尚有洲渚之興,何以人不如鳥乎?」李晶大師的緙絲團扇在傳統圖案題材之上添加現代化的藝術題材,更便於年輕人接受。「通經斷緯」的藝術魅力真的很撩人啊!果真是「一寸緙絲一寸金」! 每一期都感覺不夠看吖吖吖只好反覆舔啦 匠心語錄很了不起喲!表白文案小姐姐/哥哥!??(感恩讓我遇見了這麼暖心的片子暖心的團隊!值得安利!
片子的質量良莠不齊,有的是真正的大師級的匠人,有的就是掛了個匠人的名頭。
作為普及知識和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化還是挺有作用的,看的情深處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喝下了一碗濃濃的心靈雞湯的感覺,告訴自己讓更靜下心來,更踏實的做事。
每集的視頻旁邊,都會有匠人們的作品的淘寶鏈接。對於覺得匠人精神和商業化是相矛盾的傳統人們來說,會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奇怪的感覺。但是又滿足了另一部分人群,通過購買這些手工藝品,讓自己也覺得精神世界得到升華的內心愉悅感。(自從阿里投資了優酷之後,對於優酷的視頻旁邊,總是有淘寶鏈接也已經司空見慣了。)
最近做《了不起的匠人》的知了青年公司,有在上海McaM明當代博物館做匠人們的作品展(8.13~8.28)。我剛好離的近,就去看了。剛好當天還有幾位匠人的小訪談會。主要會說一些新心得之類的,還是很有意思的。彷彿找到了當年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去看【一席】的感覺。後來私底下和視頻中的匠人大師們有聊了一會。我的感受是,他們確實都很和善,和藹,很願意的聊一些外行人提出來的問題。在聊天的時候,也能很明顯的感受到不同的匠人們的底蘊高低。
最後說回到視頻,看著還是能有收穫的,但是也就是豐富知識和閱歷的層次了,不太會因此讓自己對人生有多麼大的感悟。
ps:我覺得志玲姐姐的配音蠻好的,很搭。對於這個節目,我只想說好想入手所有的工藝品啊!!!雖然好貴!但是貴在他們的辛苦也值得!ps:志林姐姐拼音真的挺好的!不要挑剔啦(u can u up),而且服飾也很符合啊
現在要宣揚匠人精神了。你倒是給匠人張漲工資啊。
鏡頭表達得很細膩,故事敘述清楚,難得的好片!
馬了很久的片子,昨天終於有時間看了第一集。說志玲姐姐配音的,說配樂的,其實在這部片子里都不是重點不是嗎。第一集用15分鐘的時間講述了通往巴黎的高原女神德清。用15分鐘的時間去看一個人花了十多年甚至之後一輩子的生活。我覺得很值得。而且關注了了不起的匠人的微博,確實幀幀如畫。我也很樂意把它稱之為「紀錄片」,這本身就是記錄了一位匠人成為匠人的過程。其他答案里說的廣告,彈窗互動等,我覺得無可厚非。畢竟和片子本身來比九牛一毛。在這樣快速的時代,我好像很歡喜看這樣的片子。
商業化太嚴重,文藝氣息太嚴重,反倒不如看一部真正的紀錄片來的有趣,有些東西過頭了,就會令人反感了。
其實。。。我挺喜歡看的。
謝……邀……,對於我這種吃貨來說願意看的紀錄片只有舌尖上的中國,我願意看的電視劇就是花千骨,我願意看的小說就是穿越的玄幻的,現實題材一律不看,對,我就是這麼惡俗的人~_~俗到不能再俗~_~
算得上是一個討好卻費力的項目,匠人這個選題最近在文娛圈熱起來了,可是對於外圍受眾來說,還是缺吸引力。至於片子本身,細節尤可,無功無過
推薦閱讀:
※紀錄片拍攝時聲畫分開錄製後期怎麼同步?
※如何評價崔永元的紀錄片《我的抗戰》?
※如何評價大型文獻紀錄片《築夢路上》?
※可以通過哪些渠道看獨立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