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金庸對華人圈的影響?有哪些代表性衍生作品?

明天就是金大俠的生日了,特此提前祝金老前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大家如何看待他對華人圈的影響,還有,其小說衍生出來的其他作品,比如電影、電視劇、遊戲和動漫等,都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品?


XX駱冰啊,XX黃蓉啊,還有近期比較有名的重生之趙志敬


衍生小說:江南 《此間的少年》

衍生電影:《東邪西毒》、《東成西就》etc.

衍生遊戲:金庸群俠傳


金庸塑造了一代淫魔張無忌!

有人問為什麼張無忌給女生療傷要脫衣服,給摳腳大漢就不用。一大幫人扯什麼九陽真經真氣經脈,我只好默默翻出圖3.你們不會拉黑我吧


對電視劇影響很大,我說的不僅是正兒八級地改變原著,而是對金庸小說里的配角單獨立傳。tvb90年代初曾經瘋狂地製作過這些劇本。這些情況沒有在其他武俠小說家那裡見過。

《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講述的是以爭奪九陰真經為主線而展開的一些列江湖愛恨情仇,包括第一次華山論劍,天下五絕都有登場,周伯通王重陽一個不落,其中還穿插桃花島六大弟子的成長曆程

《射鵰之南帝北丐》

講述的是洪七公和段皇爺的成名歷程,穿插周伯通和英姑的一段孽緣

《中神通王重陽》個人最愛的一片金庸番外

鄭伊健那時候真是帥爆了!講述的是王重陽如何從一個孤兒成長為抗金英雄,最後又看破紅塵束髮為道成為一代宗師的故事。王重陽和林朝英的愛情故事非常感人。算是圓了原著里一個遺憾。

《金毛獅王》

謝遜確實很苦逼啊啊啊啊啊啊,不過裡面導演安排紫衫龍王喜歡上了他,雖然改編不少,但是看起來還是很過癮的。李婉華的黛綺絲才能稱作第一美人,這樣才配得上紫衫龍王的稱號嘛

《劍魔獨孤求敗》

講述的是金庸筆下第一高手的故事,後來其實這個很好發揮,因為金庸對獨孤求敗琢磨不多,只要編得牛牛牛就行了。

《金蛇郎君》

還有一些沒怎麼看過的就不列舉了。


3月10日是金庸先生92歲的生日了首先祝金庸先生生日快樂!感謝他為我們帶來了這麼多好的作品,感謝他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感謝有華語的地方就有金庸!

先不說泛泛上的金庸到底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單純說影響說全了,可以侃上三天三夜都沒問題,看看金庸普遍被承認的Title,看看金庸獲得過的獎項,看看其他各種電影、電視劇和遊戲中對金庸作品經典名詞和設定的運用……

比如金庸的幾個Title: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新文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比如金庸所獲得過的一些獎項和勳章,比如由香港政府頒發的紫荊勳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等,比如星爺電影《食神》里的倚天切和屠龍斬,比如知乎中搜索金庸的結果,比如捧紅了古天樂和李若彤,比如讓香港影視在武俠題材橫行的年代拍攝出了許多經典的電影和電視劇,比如讓幾個遊戲公司賺的盈滿缽滿……這些都是金庸對中國或者說是對華人圈所產生影響最好的見證。至於如何評價金庸本人,直接看 @言少 的回答就行了:金庸和古龍在現實中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 人物(金庸和古龍在現實中分別是什麼樣的人)。

關於由「金庸」兩個字或者金庸的小說衍生出來的作品,倒是可以聊一聊,其實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電影,電視劇,遊戲和漫畫。如果把由每部電影電視劇遊戲和漫畫全部說完的話,可能三天的時間也不夠,按照「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順序簡單說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

-------------------------------------------這裡是分割線---------------------------------------------------

飛狐外傳

1993年版《飛狐外傳》電影

原本以拍攝黑社會題材電影出名的香港麥當雄公司,在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的大潮流中也擦了一卡,製作了《飛狐外傳》的同名電影。在那個武俠電影大浪潮的年代,改編金庸小說基本上已經成了一種時尚。

首先這裡說明一點,金庸小說卷帙浩繁,氣勢恢宏,除了《越女劍》、《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之外(現在我都覺得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是短篇小說,甚至算不上中篇小說),都是中長篇小說。將整部小說的劇情還原至90-120分鐘的電影里,顯然無法展現小說里劇情的全部。因此大部分電影的做法都是選取小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情節進行改編,來展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乾脆只是採用小說中的角色、門派、武功招式等設定,對小說進行完全的改編(甚至可以說的上是完全重構)。

本片的主演是黎明、李嘉欣、張敏。印象中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是通過錄像機看的,那個時候時候年齡還小,但是已經有了初步的審美能力,當時就覺得兩個女主角都是真正的大美女,並且一直喜歡到現在。

影片劇情以行俠和愛情為主,按照當時比較流行的趣味元素對原著進行了改造,對古代角色進行了現代的演繹。整部電影的節奏感非常強,前半部分還是一本正經,搞笑的點也比較多,到了後半部分,張敏飾演袁紫衣的直接變成了情慾的化身,各種對黎明所飾演的胡斐進行勾引和挑逗,特別是吮吸手指舔麥芽糖的情節,看的當時年輕的我十分不好意思,趕快五指張開的捂住了臉……

雪山飛狐

1991年版《雪山飛狐》電視劇

該劇改編自金庸的《雪山飛狐》,但是大部分內容取決於《飛狐外傳》。說道這部電視劇,可能大部分的90後應該都沒怎麼看過,倒是大部分70後和80後應該對該電視劇的印象比較深刻。

和當時流行的模擬布景環境不同,該劇基本上採用真實環境拍攝,片中大量的景色都是在長白山上拍攝而成,所呈現出來的雪山、大地和漫天風雪的效果,讓當時已經厭倦了模擬布景的觀眾感到非常興奮。

另外,該劇的另一大特色是孟飛所飾演的胡斐以及龔慈恩所飾演的程靈素。孟飛所飾演的胡斐將胡斐粗獷帥氣的形象和大俠風範展現的淋漓盡致,應該是幾個版本《雪山飛狐》電視劇中演的最到位的胡斐。龔慈恩所飾演的程靈素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非常經典的形象,把程靈素的小自卑,機智聰明、心的善良等特點刻畫的入木三分。如果硬要說缺點,那就是龔慈恩所飾演的程靈素太美了,不像原著中描寫的那麼普通……

該劇的主題曲《追夢人》也成了一時的經典:讓青春吹動了你的長髮讓它牽引你的夢,不知不覺這城市的歷史已記取了你的笑容……

2007年版《雪山飛狐》電視劇

很難評價的一部電視劇,先不說改編是否盡量貼近原著,當年上映的時候正在上大學,印象中有好幾個電視台都在放映這部電視劇,但是收視率好像並不盡如人意,以至於身邊的大部分人都幾乎沒看過。

但是個人對這部電視劇還是比較喜歡,因為距離上一部《雪山飛狐》已經隔了8年(上一部雪山飛狐電視劇是99年陳錦鴻版),所以在拍攝技術和拍攝效果上都有了比較大的提高。但是劇情方面相對薄弱,幾位女演員倒是挺漂亮,但是對角色的刻畫並不是非常到位,聶遠所飾演的胡斐也給人感覺怪怪的。倒是三位老戲骨黃秋生、方中信和譚耀偉的同台飈戲,為該劇增色不少。特別是黃秋生所飾演的胡一刀和方中信所飾演的金苗佛苗人鳳幾場打戲和文戲,讓人看的十分過癮。

如果想看的話,強烈建議看前三集就行了……後面……看看美女倒是還行。

倒是主題曲比較入耳。《神話》-聶遠

《雪山飛狐》網路遊戲

09年的時候,麒麟遊戲對外宣布買到了《雪山飛狐》和《書劍恩仇錄》的遊戲改編版權,並且之後又放出消息《雪山飛狐》的網路遊戲正在開發中,即將進行測試。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被鴿到了現在……按照現在流行的趨勢,沒準不會再繼續做端游,而是做成手機遊戲。

連城訣

2004年版《連城訣》電視劇

該小說在金庸小說系列裡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影視改編也不多,除了1980年邵氏的電影和1989年香港TVB的電視劇,最近的就要算是2004年大陸拍攝的《連城訣》電視劇了。

這部電視劇2004年在北京2套進行首播,電視劇本身並無太多的亮點,在當時也並未造成很轟動的效果。唯一感覺還算比較亮眼的地方就是幾位老戲骨(沒錯,又是幾位老戲骨)的表現還算不錯:六小齡童飾演的花鐵干,杜志國飾演的萬震山,計春華飾演的血刀老祖和於承惠飾演的梅念笙(每次看到六小齡童演齊天大聖以外的角色都感覺怪怪的,好幾次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都想著別六小齡童突然蹦出來一句~呆~妖精~)。

《連城訣》單機遊戲

至今印象中好像沒出過什麼關於《連城訣》的遊戲,能找到的只是當年一部《三國群英傳2》的MOD,也可以看成事把三國群英傳中的角色頭像、名字、地圖和武器裝備等全部更新了一遍,玩法基本上完全還是《三國群英2》的玩法。之前只玩過短短的幾分鐘,上一張圖,其他的可以自己去GOOGLE。

君主:血刀老祖……給我嚇尿了……

天龍八部

在我個人看來,天龍八部可以說是金庸小說系列中的一個高峰,衍生出了眾多的影視劇、遊戲和漫畫。這裡挑幾個有代表性的說一下。

1994年版《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電影

這是我見過所有金庸系的電影里,對原著改編的最風騷,最荒誕,最扯淡,最666的電影。

該片的題材取決《天龍八部》中關於對逍遙派描寫的部分(在電影里改編成了天山派)。之所以說該片最風騷、最荒誕、最扯淡和最666有以下幾個原因(開啟吐槽模式)。

好好的一個逍遙派,在原著里各種多角戀,各種內訌,各種你不服我我不尿你也就算了,到了這部電影里,除了有對多角戀的描寫,居然還充斥著滿滿的各種蕾絲邊情節。特別是鞏俐抱著林青霞含情脈脈的說出:人生朝露亦如夢,情如朝露去匆匆的時候,當年年紀尚小的我整個世界觀都崩壞了好么。雖然現在看起來這樣的元素非常流行,嗯,的確是非常流行……

再有,裡面的武術設計彷彿讓我以為這不是《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而是《真·新天龍八部之星球大戰》原著里已經虛幻的可以的六脈神劍,擒龍功,火焰刀法等,到了這部電影里簡直是弱爆了。別人都是開啟動感超人模式,在天上飛著用光波biubiubiu的一頓亂波好么。特別是當鞏俐變身後說出:沒用的,現在是滿月,我的元氣是無限的……現在年紀已經大了的我整個世界觀又崩壞了好么。

倒是裡面幾個美女在一起撫琴跳舞等情節,拍攝的還是挺漂亮的。

如果沒有看過金庸的原著,這部電影可以看一下。或者看過金庸天龍八部原著也沒事,這部電影就當是一部仙俠片就行了。

1997年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電視劇

2003年胡軍版《天龍八部》電視劇

2013年鍾漢良版《天龍八部》電視劇

把三版《天龍八部》電視劇放到一起說(其實之前還有1982年TVB電視劇和1990年關禮傑版電視劇,不過年代確實有些久遠了)。

1997年黃日華版《天龍八部》可以說是整整一代人的記憶,也可以說是TVB所有武俠劇的巔峰!是的,的確是巔峰!蕭峰、虛竹、段譽、慕容復、段延慶、段正淳、康敏……幾乎所有的主要角色,在這部電視劇中都令觀眾印象深刻且無法忘懷。對原著的改編雖然較大,但是整個劇情跌宕起伏,也非常緊湊。雖然特技效果現在看來的確不夠精緻,武功招式誇張的有些過分,場面、服裝、道具等也不算是精緻。但是瑕不掩瑜,直到現在,97版天龍八部在我心裡都是最經典的金庸影視劇之一。更何況還有該苦就苦,該燃就燃的背景音樂,以及那一首無比經典的《難念的經》:貪歡一響偏教那兒女情長埋葬……

2003年胡軍版《天龍八部》——張大鬍子的又一力作!沒錯,的確可以說是力作。關於這部電視劇的評價非常兩極化:有人覺得非常好,幾個主要角色刻畫的也非常到位,劇情還原度也比較高。有人覺得張大鬍子又糟蹋了一部小說。但是平心而論,這部電視劇可以說是所有天龍八部中還原度最高的電視劇,而且每個角色的影響刻畫的也非常到位。甚至連金庸本人也給出了非常高的評價:」張紀中導演的《天龍八部》我很喜歡。他拍電視劇時徵求我的意見,我就說,最好不要和小說相差太多,這並不是說我的小說更好,而是現在的一些編劇非常喜歡走一條容易的道路,不去花心思搞創作。其實,外國早有評論家指出,人的悲歡離合不過36種,只不過是看怎麼搭配,但有的編劇就只喜歡走容易的那種搭配。比如對馬夫人這個角色的處理,把她這麼一個悲劇性的角色非要處理成潘金蓮式的壞女人形象,就是編輯的懶惰了。小說劇本講究的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觀眾是忽然間感受到了「哦,原來如此!」可是有些編劇想到的卻是千千萬萬的觀眾也能想到的,讓人看了頭,就知道了尾,就不怎麼樣了。」

2013年鍾漢良版《天龍八部》:除了鍾漢良的顏值和風景美如畫,各種神還原經典場景之外,我實在是找不出這部天龍八部的亮點,也許有人說視覺效果更好,特技更逼真,也許也有人說整部劇的顏值非常高,高圓圓賈靜雯美爆了,張馨予的大波呼之欲出等等。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槽點確實非常多,比如鍾漢良踩著滑雪單板開場,比如鍾漢良的犀利哥造型,比如鍾漢良的「成人用品打狗棍」,比如裡面加入了大量的魔幻色彩等等。不過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其實還是挺不錯的。

黃玉郎版《天龍八部》漫畫

很有意思的一部漫畫,由號稱香港漫畫之父的黃玉郎所創作,純彩色漫畫。因為是漫畫,所以在對角色的設計上,可以更加去貼近原著:蕭峰之豪邁,阿朱之柔情,丁春秋之狠毒,虛竹之憨厚等等,都表現的不錯。

對原著的還原度也算是比較高,但是也加入了作者的一些原創情節,有些改動還是讓人大跌眼球的,比如慕容復是大BOSS這種設定。

另外,港漫的一大特點就是旁白非常多,多到如果把這些旁邊和角色對白整理一下的話,幾乎也可以快成一部小說了。

武打戰鬥場面的描繪是該漫畫的一大特色,場面宏大,氣勢磅礴。戰鬥招式和技能(沒錯,可以稱得上是技能了)設計的也比較有意思,除了盡量貼近原著之外,還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開發。

該漫畫引進國內的時候,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專家們對該漫畫給與了非常高的評價:「該漫畫沿襲了黃玉郎創作的獨有風格,畫面精彩,塑造人物個性鮮明。整部作品根據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編繪而成,刀光劍影,情節曲折,在懲惡揚善的教義指引下充滿正義,堪稱黃玉郎的又一部武俠漫畫力作」。

另外,裡面有幾個鏡頭還是挺香艷的……

總體來說,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漫畫。

智冠《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單機遊戲

智冠科技在上個世紀90年代發行的一款單機遊戲(提起智冠相信更不陌生了吧,雖然後面出了很多網路遊戲,但是提起智冠,也許老玩家想到的更多的是當年智冠出的一款款單機遊戲,除了擅長做武俠題材的遊戲之外,智冠還發行過《金瓶梅-偷情寶鑒》這樣的養成遊戲……嗯,看名字就知道是非常養成了,懂的都懂)。

該款遊戲以天龍八部為背景,但是並不是選取了天龍八部所有的情節,只是以段譽為主角,從王爺府開始,到無量山,再到王爺府,最後回到天龍寺學會了六脈神劍,只選取了天龍八部大概五分之一的劇情 ……然後?然後就沒然後了……的確是一款幾乎可以說是沒有結尾的遊戲。

而且該遊戲BUG多的幾乎是一塌糊塗,之所以說遊戲沒有結尾,除了劇情上突然戛然而止之外,實際上更多的人是當時就看不到遊戲中的結尾。因為到了快結尾的地方,遊戲崩的厲害……

以現在的角度看來,該遊戲也許並無些許亮點(唯一的亮點可能就算是它是一款ARPG,沒錯,這遊戲是款ARPG類型的遊戲,不是回合制,也不是戰棋類型的),而且BUG多的讓人崩潰,但是在當時單機遊戲非常貧乏的年代,依然有很多玩家玩的樂此不疲,也成了很多老玩家的回憶……

智冠《天龍八部》單機遊戲

智冠科技在2002推出的一款單機遊戲。背景的設定和《金庸群俠傳》以及《三國群俠傳》類似,打的是代入感的牌,玩家不再是小說中特定的一個人,而是以一個第三者的身份來完成整個遊戲的。

這款遊戲在一定方面繼承了《金庸群俠傳》的優秀傳統,自由度非常高,主線劇情還算不錯,天龍中比較著名的事件大部分都可以參與到其中,比如杏子林、珍瓏棋局、虛竹救天山童姥和少林大會等。支線劇情也比較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200+的支線任務。

除此之外,技能系統(通俗點的話,是可以這麼說的)也比較豐富,小說中比較知名的武功招式在遊戲中都有體現,並且滿足一定條件後可以學習,比如一陽指、降龍十八掌、北冥神功和化工大法等。這也是遊戲中另外一個比較有樂趣的地方。

講道理的話,如果沒玩過可以去下一個來玩玩,現在玩的時候還都挺有感覺的。

搜狐暢遊《天龍八部OL》客戶端網路遊戲

搜狐暢遊07年進行測試的一款網路遊戲。在測試之前據說由於小規模測試的成績並不理想,所以進行了兩次回爐重造。在正式開放測試的時候,也許令整個暢遊(當時暢遊還沒分出來)公司都沒有想到,這款遊戲爆發出了巨大的能量。除了人數不斷攀升之外,遊戲內的付費充值也幾乎是爆髮式的增長(高峰時近百萬人同時在線)。很快便成為了當年客戶端網遊中的「大戶」遊戲,並且曾經一度在在線人數和收入上獨領風騷。隨後暢遊的大量資源開始向該遊戲進行傾斜,版本更新的速度也隨之加快(幾乎是廢話,誰也不是傻子,遊戲一直不更新玩家流失遲早的事)。

好不誇張的說,該遊戲幾乎上那幾年客戶端遊戲的代表之一,甚至至今都是暢遊的主要收入之一(看看暢遊這幾年的財報就知道了)。其遊戲內對於活動和增值服務的設計,也影響了其他一些MMORPG至今。

搜狐暢遊《天龍八部3D》手游

13年的時候暢遊購買了十部金庸小說手游改編權,其中一款便是14年推出的《天龍八部3D》。說實話我對動作類手游並沒有太大興趣,只是驚奇該遊戲據說第一天開放測試的時候,便產生了1200多萬的流水,而且很長一段時間內在暢銷榜上名列前茅,其人氣和吸金能力可見一斑。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暢遊花重金購買金庸小說手游改編權的重要原因——IP這東西,這年頭流行嘛!

神鵰網路《六脈神劍OL》客戶端網路遊戲

由2009年成立的神鵰網路(神鵰展翅)所發行的網路遊戲,研發方是目標網路。《六脈神劍OL》也是神鵰網路在成立後推出的第一款網路遊戲。遊戲之所以取這個名字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借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武功招式名稱(其實我覺得說技能名稱的話更貼切一些),其實也是在間接借用金庸的名頭。畢竟知道知道金庸的基本上都知道天龍八部,知道天龍八部的都知道那幾乎無敵的biubiubiu),二是上面已經說道過了在之前智冠推出過一款天龍八部的單機遊戲也叫六脈神劍,雖然可能並不太出名,但是一部分老玩家對這款單機遊戲可能還是比較熟悉的。

好在該遊戲當年的推廣宣傳也算是比較成功,加上神鵰網路的運營人員也比較給力,還是創造了不錯的成績。不過遊戲生命周期比較短,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但是對一個剛成立的公司來說,也算是很好的成績了。

現在怎麼樣?已經停服了,神鵰網路也不存在了,公司的頭兒又回到了另外一家公司做副總裁去了。

射鵰英雄傳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個人最喜歡的金庸小說之一。

1977~1981版《射鵰英雄傳》電影

一向以拍攝武俠片而聞名的邵氏電影公司(這裡順便科普一下,總裁是邵逸夫),在1977年到1981年間,一共拍攝了三部射鵰英雄傳的電影。

該劇的編輯是倪匡(每次看那到倪匡總是會想起天龍八部,一想起天龍八部就想到這貨愣是非要把阿紫的眼睛寫瞎)。雖然是拍攝了三部曲,但是由於電影的容量畢竟有限,倪匡在編劇時,重點還是放在郭靖和黃蓉以及他們倆所經歷的事件上,男二楊康和女二穆念慈並沒有去做過多的展現。

雖然最近又把這系列電影找出來看了一遍,但是對其他演員完全沒有特彆強烈的感覺,表演算是中規中矩,倒是第三部中狄龍所飾演的南帝段正淳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把段王爺那種慈祥敦厚又不失雍容華貴的氣度表現的十分到位(所以找的圖片也用這個,怎麼看怎麼有感覺)。

這部電影據說在當時做到了很大的轟動,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該部電影的缺點似乎不少,比如武打動作設計看起來非常落伍,場景完全是在邵氏影棚內進行拍攝,人物台詞對白略顯浮誇等,但是在當時來看,絕對是一款完完全全大製作的電影,而且還是當時為數不多的系列電影,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當時該電影還是非常賣座的。因為通常賺不到錢的電影,即使明顯了留下要拍攝續集的坑,一般情況下也會被鴿……

1983年黃日華版《射鵰英雄傳》

關於本劇多麼經典,多麼讓人難忘,又是多少人通過該部電視劇才去看的金庸小說之類的就不深說了(太經典的東西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說幾個比較有意思的點。

1、 據說在拍攝正在籌劃階段的時候,無線曾經向香港觀眾做過一個調查,看看如果拍攝射鵰英雄傳的電視劇,大概會有多少人支持,或者會有多少人感興趣。結果調查的結果是持贊成態度的被調查者大概佔到70%左右,這才使得無線下決心進行射鵰英雄傳的拍攝。如果當年的調查結果不滿意的話,也許我們今天就看不到這部經典的電視劇了。

2、 籌劃階段的時候,主角都是定好的,唯獨飾演黃蓉的人選一直定不下來,後來通過海選的方式,才確定了由翁美玲來飾演黃蓉。有傳說當時翁美玲出場的時候,一個空翻(感覺有點扯淡)落在金庸面前,說道:「桃花島主之女,拜見金大俠」。然後就被金庸選中了。

3、 電視劇分別根據敘事階段的不同,定義名字(專業名詞忘了)為:鐵血丹心、東邪西毒、華山論劍。以至於後來紛紛流傳這麼一個梗:其實射鵰英雄傳除了這三部還有一部神鵰俠侶……

4、 至今仍然為了津津樂道的是:星爺、劉嘉玲、吳鎮宇和歐陽震華等日後的大明星,都曾在該部電視劇中跑過龍套。而且後來還成了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星爺到底在該劇中一共出現過幾次。後來大概確鑿的說法是一共是4次,分別是第一集出現兩次,第十一集出現一次,第十四集出現一次。

5、 那首由羅文和甄妮演唱的主題曲《鐵血丹心》至今聽起來都非常有感覺……

2003年李亞鵬版《射鵰英雄傳》

又是一部評論兩級分化相當嚴重的作品,貌似只要是大陸拍攝金庸的武俠電影,對於電影的評價都兩級分化的相當嚴重。比如大陸的射鵰英雄傳,比如大陸的神鵰俠侶,比如大陸的笑傲江湖。

但是金庸本人對這部作品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特別是一直被批評的很厲害的李亞鵬和周迅。在廈門日報對金庸做採訪的時候,金庸曾經說過:你如果看我原來小說,周迅演得很好,很漂亮,李亞鵬演得也很好的,大致扮演郭靖,比香港的、台灣的那些《射鵰英雄傳》都好。人家批評周迅不好,因為人家對於翁美玲這個記憶很深,記憶太深。你比較一下,你看看這個,這幅比較,很明顯,周迅跟翁美玲比較哪個漂亮?當然周迅漂亮。在杭州大劇院演講時,也說過類似的話:這次的與83版比,我想肯定比以前的好,周迅比翁美玲漂亮多了。李亞鵬剛演的時候我還不知道他的演出怎樣。我本人認為李亞鵬是忠忠厚厚的人,我覺得他演郭靖演得很好。但令狐沖他演得不好,令狐沖很瀟洒,有一種浪子的個性(這算不算是順便黑了一把李亞鵬在笑傲江湖裡的表現)。

講道理的話,我個人認為這部電視劇的確是一部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的電視劇,首先這部電視劇很忠於原著(其實細想之下,大陸拍攝的金庸劇單純從這點來說,都做的比較不錯),第二由於製作條件和預算應該比較充足,所以對一些大場面的表現也比較到位。加上裡面楊麗萍所飾演的梅超風(一直覺得這是所有射鵰英雄傳里最經典的梅超風)大放異彩。

缺點就我個人看來也有很多,重點還是集中在「人」的身上。太多的地方把一些角色拍的太過世俗化,大大削弱了原著中一些角色本來該有的個性和性格特點,比如黃老邪變得有些世俗,歐陽鋒變得太過柔情等。也可以說一些方面表現的有點用力過猛,比如郭靖的呆傻,沒錯,李亞鵬的確把本來應該是很笨的郭靖,演的有些呆傻了。當然,被廣泛吐槽的還有周旭那沙啞的聲音……

繼續講道理的話,如果沒有83版射鵰英雄傳的存在,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應該會高一些,但是83版的所有角色幾乎已經在金庸迷的腦袋裡定了型,郭靖就該是那個樣,黃蓉就該是翁美玲這樣子……

安利一下該劇的片頭曲《天地都在我心中》,氣勢磅礴,很好聽。

2008年胡歌版《射鵰英雄傳》

坦白的說,這部射鵰英雄傳電視劇應該稱其為「偶像版射鵰」更為貼切一些。劇中的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分別由胡歌、林依晨、袁弘和劉詩詩飾演。

這部電視劇對原著中的改動相對83版射鵰和03版射鵰來說都比較大,特別是一些比較著名的橋段或者事件,改動的讓金庸忠實的讀者甚是無法接受:比如小說中的歐陽克對穆念慈基本上是抱著玩弄的心態,但是到了該版射鵰中,歐陽克卻變成了一個對穆念慈感情至深的痴情漢子。倒是一些喜歡李解的粉絲對其所飾演的歐陽克大加讚賞,紛紛說這個改動非常好,歐陽克變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其實也對,偶像電視劇嘛,誰還管你是不是對原著忠誠,演員夠好看,情節夠曲折夠三角夠虐心就行了。

如果以83版射鵰作為一個中間點你的話,03版射鵰對於表現兒女情長似乎不夠到位,而08版射鵰則是太過於表情兒女情長(偶像劇,偶像劇),郭靖和黃蓉之間的情話過多,有些劇集中甚至十幾分鐘什麼都不敢,就是在打情罵俏……

倒是「五絕」的幾位扮演者將原著中五絕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特別是黃秋生所飾演的黃藥師,徐錦江所飾演的歐陽鋒和姬麒麟所飾演的王重陽(除了歐陽鋒那雷人的台詞)。

總體來說,如果要看這部電視劇的話,當成一部古裝偶像劇來看的確是在合適不過……

安利一下片頭曲《英雄寞》,鄭中基演唱,很是不錯。

黃玉郎版《射鵰英雄傳》漫畫

又是將金融小說改編成了漫畫,又是港漫,又是黃玉郎……

上面已經說過了黃玉郎所畫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這部漫畫的風格和架構和天龍八部基本上是一樣的。

其實我個人覺得港漫相比日漫來說,更適合作為金庸小說的載體,特別是黃玉郎畫的漫畫。能很好的將原小說里的角色形象突出出來,並且加以漫畫式的「美型」,讓角色看起來更加有立體感和代入感。

但是和其他黃玉郎的漫畫或者說是和其他港漫一樣,旁邊顯得有點過多了,很多可以直接從角色表情或者場景中看出來的東西,還愣是加進去了旁邊,顯得非常突兀。這可能也是港漫的一個通病。

另外還有李志清所畫的同名漫畫,據說這部漫畫曾經發行到了日本,但是銷量和人氣如何並不太清楚,也沒有看過這部漫畫。有興趣的可以去搜索看一下。

SCEI《射鵰英雄傳》TV
Game

這款遊戲從大面上來說有兩個特點:這是第一款在PS上發行的全中文化的RPG遊戲,由當時索尼的子公司SCEI開發。當時索尼推出這款遊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希望能由遊戲的中文化,透過合法渠道銷售的方式,減少索尼遊戲在台灣的盜版風朝,並且在台灣建立一個可與和歐美日本並駕齊驅的電子遊戲王國。而且該遊戲的發布也是在台灣舉行,著也是索尼第一次在日本境外的亞洲地點舉行新遊戲發布會。

索尼的大目的雖然如此,但是這款遊戲對當時的很多RPG玩家來說,除了第一款索尼製作的純中文RPG之外這樣意義,遊戲的本身也被當時的玩家津津樂道。

除了添加了一些小遊戲之外(日本人做遊戲好像非常喜歡在其中嵌入一些小遊戲),整個遊戲的玩法其實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劇情上,該遊戲一共分為九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是按照射鵰英雄傳小說中重要的事件和進程來設定(沒有牛家村的劇情)。從大漠開始,一直到華山論劍結束。

遊戲中的配音是該遊戲的一大特色,這裡不多說,有興趣可以去下個模擬器玩一下,聽聽裡面的配音,估計你會發現裡面主要角色的配音非常熟悉……非常熟悉

也許有人又要吐槽遊戲的畫面。這其實沒什麼可吐槽的,跟時代有關,當時的3D遊戲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除了幾款FPS之外,所謂畫面好的遊戲還真不多。

另外,這裡強烈安利一下遊戲的片尾曲《Return to china》。

另外,這裡強烈安利一下遊戲的片尾曲《Return to china》。

另外,這裡強烈安利一下遊戲的片尾曲《Return to china》。

主要的事情說三遍!

完美時空《射鵰英雄傳OL》客戶端網遊

2015年完美時空推出的客戶端玩過遊戲。在金庸小說這個熱門IP上,完美很早之前已經做過布局,搶到了幾個熱門IP(完美搶到了四個,其他的都被暢遊搶走了)。

當時遊戲在初期宣傳的時候,看到了職業介紹這一塊,本來想著這遊戲的職業設定還比較有意思,有白駝——對應西毒歐陽鋒,有桃花——對應東邪黃藥師,有全真——對應中神通王重陽,有丐幫——對應北丐歐陽鋒。以為最後一個職業應該是叫大理或者叫段氏來對應南帝段智興,結果發現是少林……而且宣傳畫上還是個姑娘。

遊戲本身來說算是一部不錯的客戶端網遊,而且宣傳時「4K畫質」,「動作遊戲元素」,「操作手感」等噱頭也非常吸引人,。但是其遊戲似乎一直是不溫不火,這點從官網上新聞更新的頻率也可以看出來一些。

射鵰的衍生作品其實非常多,除了上述的幾個之外:還有1958年曹達華和榮小意主演的射鵰英雄傳電影。1976年白彪和米雪主演的射鵰英雄傳同名電視劇1988年台灣版的電視劇和1994年張智霖和朱茵主要的同名電視劇。

另外,在遊戲上其實還有一款93年智冠推出的射鵰英雄傳單機遊戲。不過比較扯淡的是,遊戲是AVG形式的,而且劇情非常短,在當時也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白馬嘯西風

我一直覺得《白馬嘯西風》相比金庸其他小說,更像是短篇小說,而不是中篇。全書大概只有5萬字左右,相比于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上百萬字的小說從篇幅上顯得有些微不足道,甚至還不如鴛鴦刀的篇幅長。在衍生作品上,也是少之又少。除了78年姜大衛版的白馬嘯西風電視劇之外,目前貌似只有一部據說要開拍的張大鬍子主導的一部電視劇,但是現在也僅僅停留在據說階段。姜大衛版的白馬嘯西風並沒有看過,而且就我個人本身來說,小說也僅僅是讀過一遍,並沒有像金庸其他小說那樣,引起太大的興趣。所以這裡只大概說一下我理解的為什麼《白馬嘯西風》並不是太受金庸讀者喜歡的原因(說明一下,有人很喜歡白馬嘯西風,但是對於金庸小說讀者的數量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吧……)。

首先,這部小說和金庸其他的小說不同,是以女性主角的視角來進行故事敘述和進行的,故事對「俠義」二字的描寫又比較少。習慣了金庸其他以俠義著稱的小說的讀者,可能多多少少會有些不適應。

第二,小說中描寫的主角的經歷並不是從一個草根屌絲成長為一代大俠或者絕世高手。其他幾部小說里的主角幾乎都有著清一色的屌絲成為大俠和絕世高手的經歷。除了鹿鼎記里的韋小寶之外,雪山裡的胡斐,連城訣里的狄雲,射鵰三部曲里的郭靖楊過張無忌,笑傲里的令狐沖等等,在某些程度上來說,都有著這樣相同的經歷。而小說讀者恰恰更喜歡是這樣的經歷,「屌絲逆襲」永遠是大部分讀者更喜歡的元素。

第三,小說並沒有太突出的絕世高手,或者說是絕世高手群體,這點也大大降低了小說讀者的興趣。
相比於其他小說來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其他小說中都有著一些絕世高手個人或者是絕世高手群體出現。比如射鵰英雄傳里的四絕,天龍中的五絕(雖然在小說里沒有定義,僅僅是讀者自己給出的定義,讀者確實非常喜歡搞一些四大,五大之類的),這些都是以群體的性質而出現,再比如笑傲江湖裡的東方不敗,僅僅是兩頁的描寫,卻讓所有讀者和衍生作品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差不多快成了一個熱門IP了。再看看各種渠道論壇經常會討論的一些問題:四絕的武功排名啊,五絕的武功排名啊,某某小說的武功排名啊,都證明了,作為一部武俠小說,沒有絕世高手和沒有厲害的武功,的確對於讀者來說吸引力大大下降。

第三點也是為什麼白馬嘯西風沒有產生很多衍生作品比如電視劇電影的一個重要原因——缺少了這些,完全按照小說劇情拍攝電視劇和電影的話,不太可能產生精彩的打鬥場面。

扯到這篇小說了,就簡簡單單的說了兩句。姜大衛版的電視劇就不說了,確實一點也沒看過。

鹿鼎記

1992年《鹿鼎記》電影

王晶導演,周星馳主演的《鹿鼎記》電影,一共分為上下兩部。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年齡還比較小,貌似還在上小學,和鄰居一大哥一起看。可能因為年齡小,當時也沒什麼感覺,就是感覺非常搞笑。直到後來讀了金庸鹿鼎記原著後,才發現片中所塑造的角色僅僅是嵌套了小說中角色的性格和行為,對於事件的改編非常大。但是裡面在對於每個角色的塑造上,又充滿了比較深刻的含義

裡面的經典台詞和梗實在是太多了,就不一一細說了,對於這部電影,應該可以說是熟悉鹿鼎記和周星馳的人,再熟悉不過了。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下半部分的結尾處(就是韋小寶VS馮錫范的橋段),身為射鵰英雄的傳人東方不敗師父的周星馳的造型,據說是王晶去了徐克的公司,看了幾個小時的《東方不敗》後,才產生的想法,特意讓徐克找來了程小東,讓其和王晶進行合作,將周星馳和邱淑貞扮成了東方不敗和其愛姬的造型。

電影分為上集和下集(虧的還有下集,要不然就又成倚天屠龍記了)。總體來說,個人更喜歡上一部,搞笑的橋段也更多一些。

其他的就不多說了,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任何讚美之詞冠之都不過分。

對於這部電影,除了星爺,還要感謝溫兆倫飾演的康熙,劉松仁飾演的陳近南(在我心裡,一直是陳近南和陳家洛的不二人選),陳百祥飾演的多隆和吳君如飾演的韋春花、徐錦江飾演的鰲拜以及吳孟達飾演的海大富等等。這是這些配角角色的精彩發揮,才讓這部電影如此的精彩,如此讓人難忘。

最後貼一段整部電影里,我個人最喜歡的對話:

陳近南:小寶,你是個聰明人,我可以用聰明的方法和你說話,外面的人就不行。

韋小寶:不解。

陳近南:小寶,你知道,現在聰明的人大多數已經在清廷里當官了,所以如果我天地會要同清廷對抗,就只能用一些蠢人了。對於那些蠢人,絕對不可以對他們說真話,只能用宗教的形式來催眠他們,使他們覺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所以,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句口號,跟阿彌陀佛其實是一樣的。

韋小寶:噢~

陳近南:清朝一直欺壓我們漢人,搶走我們的銀兩跟女人,所以我們要反清復明……

韋小寶:要反清就是因為他們搶了我們的錢和女人,是不是?復不復明不過是脫了褲子放屁,關我鳥事啊!行了,大家都是聰明人,了解。繼續說。

陳近南:總之啊,如果能做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啊?

韋小寶:願意!!!

這段對話,懂的都懂……

1982年《鹿鼎記》電視劇

先來看一看金大俠當年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在所有由我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中,劉德華和梁朝偉演的鹿鼎記是我最滿意的。

其實不光是金大俠,在很多人眼裡,這部鹿鼎記依然是迄今為止諸多版本鹿鼎記中,最普遍被認可的一部。究其原因,我個人覺得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這是國內最早接觸的《鹿鼎記》電視劇(1977年文雪兒版的鹿鼎記不算,至今身邊都沒人看過這部電視劇,更何況裡面的韋小寶還是由女性反串的),或者也可以說作為鹿鼎記系列的啟蒙作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啟蒙作品中只要足夠貼合原著(甚至不太貼合原著也沒關係,很多人都是看了電視劇之後才去看金庸小說的),演員的表演足夠到位,那這樣的電視劇就足夠奉為經典,並且有可能「經典」一輩子。

當然,被奉為經典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演員的表演足夠到位:本片的主角韋小寶由當時只有22歲的梁朝偉所飾演。梁朝偉當時年齡雖然小,但是演影視劇的經歷已經足夠豐富,在這之前已經有過7部電視劇的經歷,加上更早之前在和龍套時期在無線訓練班的錘鍊,演活了韋小寶的神髓。

劉德華飾演的康熙也將小說中康熙年齡雖小但卻英明神武的特點完全給觀眾展現了出來。

在某些方面這部電視劇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也的確足夠優秀,但是對於一些之前沒看過該部電視劇的金庸小說的讀者,或者年齡比較小的讀者,非常強烈不推薦看這部電視劇。因為該劇中的女主人公們,也就是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們,顏值比之後來的鹿鼎記電視劇,沒有那麼的國色天香……

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2008年7月21日,在不丹國王的見證下,當年在該部劇中飾演韋小寶的梁朝偉和在劇中飾演韋小寶老婆方怡的劉嘉玲,舉行了婚禮!有沒有一種非常緣分的感覺……

1998年版《鹿鼎記》電視劇

1998年TVB出品,由陳小春主演的鹿鼎記。

講道理的話,這部鹿鼎記電視劇應該是我看過最多的一部,前前後後一集不落的大概看了有5、6遍。沒什麼其他原因,就是覺得這部電視劇非常好看。

平心而論的話,梁朝偉飾演的韋小寶的確足夠經典,但就我個人來說還是喜歡陳小春飾演的韋小寶,沒其他原因,就是在我看來足夠搞笑,每次看著感覺都特別輕鬆(估計也是跟第一次看的時候年齡有關,正趕上初中最苦逼鬱悶的時候,誰還有閑心情天天看點苦逼的教育片或者教育片或者教育片……)

整部電視劇對小說原著的改動比較大,比如韋小寶和雙兒從小就是青梅竹馬,比如海大富和韋小寶相遇是因為海大富要去揚州尋找一個失蹤的太監來追查孝康皇后和董鄂妃的死因,比如雪中鐵丐567的出場等。除了這些比較大的改動的,之後的每一集幾乎都有小的改動。

說道鹿鼎記,不管是小說,電視劇還是電影,肯定要說道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由陳少霞飾演的雙兒和劉玉翠飾演的建寧公主。兩個人都將原著中這兩個角色的特點完全發揮了出來,特別是劉玉翠,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建寧,將建寧那種潑賴刁蠻的性格和嬌生慣養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劉玉翠特別適合演這種角色,比如天龍八部中的阿紫)。

其他的五位夫人,反正我個人看來表演的都很一般,而且顏值平常,特別是飾演阿珂的梁小冰,不能說不好看,但是完全沒有原著中那種美麗的讓人驚為天人的感覺,而且就我個人感覺來說,表演的有一些矯揉造作,讓人感覺是為了傷心而傷心,為了開心而開心。再如馮曉文歲飾演的蘇荃,一出場完全就是大媽的感覺(和古天樂版神鵰俠侶里的黃蓉有一拼)。

總體來說,優劣參半吧這部電視劇。但是再重複一遍,確實是我個人來說,最喜歡的一部鹿鼎記,沒別的原因,就是因為好看。

最後安利一下這部電視劇的主題曲——陳小春演唱的《叱吒紅人》。從我有第一台MP3開始,到現在用手機聽歌,這首歌曲就一直在我的播放列表裡。

2008年黃曉明版《鹿鼎記》電視劇

2014年韓棟版《鹿鼎記》電視劇

之所以將這兩部電視劇放到一塊說有兩個原因,一是都是大陸所拍攝的,二是朋友叫喝酒,著急趕過去(好吧,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兩版鹿鼎記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韋小寶七個老婆的選角上做的非常到位,不說具體表演怎麼樣,起碼顏值都夠高(好吧,除了黃曉明版中的阿珂,好吧,又是阿珂……沒辦法,原著里描寫的太漂亮了,總是讓人期待很高)。

第二個共同特點是畫面都比較唯美,不管是皇宮還是街道或者是其他的城市,場景都非常宏大(我覺得這客人說是進入20世紀大陸所拍攝武俠電視劇一個共同的優點,會在場景布置和場面上花很多心思)。

第三個共同特點是,兩位男主角我都不是太喜歡(好吧,如果這也算是特點的話)。首先是黃曉明我個人一直覺得非常不適合飾演這種帶有搞笑色彩的角色,看他演帶有搞笑色彩的角色,總是找不到搞笑的感覺。韓棟則是感覺有點太齣戲了,各種表情和行為等感覺是為了搞笑而搞笑。

其他的槽點大概挑一兩個說:黃曉明版的鹿鼎記,每次和康熙見面時,場景基本上都是非常昏暗,有時候配上比較低沉的音樂(具體是不是有配樂忘了,印象中好像是有),每次給人的感覺都非常的陰暗,好像康熙就只會玩玩權謀,或者是要商討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這點給我個人的感覺非常不好。韓棟版的鹿鼎記一個非常大的槽點就是其演員的造型或者電視劇中的現代元素非常雷人。比如賴水清導演自己飾演的鰲拜,武器居然是TMD鐵爪!卧槽,你沒看錯,就是鐵爪。
的每次看到這的時候我都會有一種這哥們不是被金剛狼附體了吧的感覺。另外韋小寶的面膜,也是醉了,還有雙兒的羊角麵包造型……天雷滾滾啊。

電視劇其實比較出名的還有張衛健主演的鹿鼎記,上高中的時候斷斷續續的看過一遍。個人並不是非常喜歡,感覺有點太過「貧」了,很多時候完全就是為了搞笑去搞笑,或者去犯貧,而且對原著的改動大的有點沒邊沒際。

當然,裡面那一串涼風有性,秋月無邊……流傳度還是挺廣的。

智冠版《鹿鼎記之皇城爭霸》單機遊戲

像素風格的一款遊戲,如果你對像素風格的遊戲比較感興趣的話,可以嘗試一下這款時間已經非常久遠的鹿鼎記同名單機遊戲。當然,這種像素風格並不是像現在的遊戲一樣,專門做成像素風格,而是當年的技術……

看名字可以知道遊戲的主線劇情主要發生在京城,對小說中京城中所發生的劇情基本上進行了還原。其他地方中規中矩,沒有什麼太出彩的地方。倒是技能名字比較搞笑,比如「撒石灰」之類的。

另外遊戲的對白設計的比較給力,或者說是比較解氣# #!比如:

賭坊巡場:小鬼,你有錢嗎?沒錢趕快滾!

韋小寶:總有一天我會拿一堆銀票來砸死你。(總有一天系列……)

歡樂盒版《鹿鼎記》單機遊戲

DOS版的RPG單機遊戲。畫面按照現今的角度來看,也是弱爆了,整體的玩法也是中規中矩,說不上多差,也不算太好。很大的一個亮點是,這款遊戲並不是參照原著來設計的劇情,而是以周星馳版的鹿鼎記電影為主要內容進行的改編。甚至很多場景都是用電影中的片段來帶過的。

網上現在好像流傳的版本有兩個,一個是119M帶中文配音的,另外一個是比較小不帶配音的。如果要玩的話,建議去下載帶中文配音的版本。

智冠版《鹿鼎記2》單機遊戲

繼《鹿鼎記之皇城爭霸》後智冠於2000年發行的鹿鼎記單機RPG遊戲。劇情承接《鹿鼎記之皇城爭霸》從韋小寶護送建寧公主下嫁雲南平西王府開始。

由於和第一代隔了時間比較久,所以這代採用全新的引擎來製作,畫面在當時來看還算是比較出彩。遊戲中除了主角韋小寶以外,能加入隊伍的還有阿珂、建寧公主、蘇荃和蘇菲亞(你沒看錯,就是蘇菲亞)。除了戰鬥之外,在遊戲中遇到特定的劇情或者是事件,可以切換不同的角色和NPC進行交談,可以獲得韋小寶交談時得到不了的信息,這也算是遊戲的一個特色所在吧。

和第一代相比,畫面,劇情,玩法上的確都豐富和進步了不少,但是總是少了一些第一代的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韋小寶沒有了之前痞子的感覺,反倒是可以學習很多非常牛逼的武功技能,戰鬥力是提高了,但是給人感覺很怪。

喜歡懷舊的可以去搞一下這遊戲玩一玩。

搜狐暢遊《鹿鼎記》客戶端網路遊戲

暢遊於2011年推出的3D客戶端網路遊戲,畫面走的是卡通路線。出於比較喜歡鹿鼎記小說的原因,當時本來和好友約定一期去遊戲里看一下,但是由於當年過於沉迷DOTA,每天開黑無法自拔,乾脆也就沒去玩了。

現在看看當時遊戲宣傳時的幾個噱頭:仙劍系列的導演來監製遊戲中的劇情,請到了一些明星對遊戲進行配音而且全程在角色動作的設計上,真人動作捕捉技術,交響樂團來演奏一些BGM等等。據說是在遊戲研發過程中花了不少錢。這一點從鹿鼎記獲得一些獎項也能看出來一些,比如CHINAJOY金翎獎之類的。

很多天龍的玩家在嘗試了鹿鼎記之後,認為鹿鼎記其實就是Q版的天龍,遊戲的玩法等和他天龍非常類似。

至於鹿鼎記的成績,據說是還不錯,但是和天龍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這點從暢遊的財報上也能看出來一些)。

笑傲江湖

李亞鵬版《笑傲江湖》

這是我個人第一次正兒八經一集不落的所看完的第一步《笑傲江湖》電視劇,而且印象中還是在中央八套看完的。因為那個時候時比較充足,正好趕上這部電視劇的放映,就每天挨著看了。

先不說這部電視劇到底怎麼樣,是好是壞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這部電視劇是內地是大陸第一次拍攝金庸題材小說的電視劇,而且還是中央電視台拍攝,金庸以一塊錢的價格把版權賣給了中央電視台,可見對這部電視劇的期望之深(也可能是順水推舟賣個人情,畢竟中央電視台嘛,)所以當時備受大家期待。

電視劇推出後,據說當時的收視率還不錯(沒有具體去考證,我身邊當時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在看這部電視劇)。但是在收視率不錯的同時,該劇被人詬病的點也很多。有大的,也有小的。

大的點主要集中在例如李亞鵬沒有表現出原著令狐沖那种放盪不羈,洒脫自然同時很多時候心裡又有一些小憂鬱和小猶豫的感覺,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擺弄造型(從這部電視劇開始,只要李亞鵬去出演金庸小說題材的電視劇,幾乎都會被觀眾吐槽,尤其是在射鵰英雄傳中,好吧,上面也說過了,我個人也是吐槽的厲害)。還有配音也被人吐槽詬病的,比如余滄海和青城派的徒子徒孫,滿口的四川話,而其他幾個明顯有地方特色的門派,則是說的普通話。

小的點被吐槽的就更多了,說幾個我到現在都吐槽的厲害但又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令狐沖在大雨天救本門派的人,用破箭式將幾個人眼睛刺瞎的情節,原著中只用了短短的幾句話,將電光火石的一瞬間表現的非常精彩。但是在電視劇中,先是李亞鵬擺了個POSE,然後直接給的慢動作,大喊一聲:破~~箭~~式。當時聽這哥們慢聲音喊出破箭式的時候差點沒尿了一地——導演你是不是日漫看多了,出招之前必須先喊招式名稱。喊就喊吧,不需要用這麼慢的聲音喊出來吧,下次是不是直接該上龜~~波~~氣~~功~~了

還有原著中描寫的東方不敗使用繡花針當武器和三個半高手PK,到這部電視劇里直接成了東方不敗坐在紡線桶里拿繡花針連著線當暗器使用了,就差千手觀音變身了……

當然除了一些槽點之外,這部電視劇有幾個地方也是我個人認為到現在都沒有哪一部笑傲江湖電視劇或者電影能超超越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幾個角色身上。

一是魏子老師飾演的岳不群,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史上最經典岳不群角色我也覺得一點都不過分,老戲骨畢竟是老戲骨,把岳不群前期的謙虛文雅,正義凜然和後期的陰狠毒辣都演了出來,甚至我都覺得不能叫演,而是完全融入到了這個角色之中——岳不群就是魏子,魏子就是岳不群(這句話好像有點黑魏子老師)。

還有就是李解飾演的林平之和呂禾老師飾演的任我行。除了魏子的岳不群之外,個人認為就屬這兩個角色演繹的好。呂禾老師的任我行不多說了,同樣是我認為史上最經典任我行角色。李解的林平之,特別是子宮之後的林平之覺得配的上一個「妖」字——妖里妖氣的妖,陰毒的十分到位。連導演都說過:在李解試戲的過程中,從他的一個善良的面容里,看他的眼睛裡面能夠透露出一些比較陰毒的一些感覺!

就我個人來說,這部電視劇好壞參半吧,但對大陸拍攝金庸題材的電視劇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從這部電視劇之後,短短几年時間,大陸又拍攝了多部金庸題材的電視劇。

另外再安利一下劉歡和王菲合唱的這部電視劇的片尾曲:可能很多人聽不慣,但是我個人每次聽著非常有感覺,兩個不同聲音,一個深沉渾厚,一個輕靈透徹。兩部分不同的歌詞:一個英雄豪邁,一個兒女情長。在我心裡,這首歌曲甚至可以和當年黃沾的《笑傲江湖》相媲美。強烈推薦!

繼續留坑~


電影《東邪西毒》《東成西就》算吧。

我覺得金庸最大的影響,還是其武俠小說對文學界的影響吧。嚴家炎說金庸武俠小說是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由其小說也引發很多場文學界的爭論,尤其是文學的雅俗之爭。

當然了,也不能忽略他一手創辦《明報》的事,那可是文人辦報的傳奇啊,那才是知識分子的風骨嘛。


各種各樣的以黃蓉為首的小黃文(*&>.


他出生在江南的名門世家,在求學期間因抗戰爆發屢遭磨難。

畢業後他在上海就職,後來因為政局變動而調往別處,終究成就一番事業。

他曾遊歷西方,與各界名流談笑風生,他也曾在香港新聞界叱吒風雲,熟悉香港基本法,並對特首人選發表了一番見解。

如今他已年逾九十,每一次傳出跟他有關的新聞,都讓他的無數粉絲激動不已。

他就是金庸。


衍生作品,那當然是黃蓉合輯了。


這個問題比較大,不好回答,我們是說其本人對於華人圈的影響還是說其武俠小說作品對華人圈的影響呢?由於整個話題比較大,而我又比較懶,所以就單純說一下小說相關的影視作品吧。 金庸作品改編影視劇按照地區來劃分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港產片和內陸片。先說港產片,而港產片按照時間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沒有明顯界限,但是可以根據導演來做一下大概的劃分。 早期以張徹、楚原為主要代表的一批香港導演開始大量涉足金庸作品改編的武俠類影視劇,這一時期範圍稍廣,結束時間以80年代中後期左右,當時國內電影尚屬於起步期,港產片在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上可謂是一枝獨秀,而西方了解中國武俠文化,很大程度上也是賴於當時香港電影作品的影響,由於當時受製作成本及時長限制,一部電影很難將一部恢弘巨制的文學著作完全表現出來,所以內容在改編上相較於原著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影片多是棚內拍攝或者模擬實景,細看之下還是有諸多瑕疵。包括早期的武俠片並不像現在,在70年代之前,電影並沒有所謂武術指導這一概念,直至70年代中後期,武俠片中武術指導的成分也並不太明顯。所以當時很多影片在武打的設計上略有呆板凝滯的感覺(當然,這也可能因為當時的市場流行這種風格,或者觀眾比較接受這種風格)。早期被改編為電影的作品以《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射鵰英雄傳》這幾部較為居多,當然香港拍攝武俠片之所以選擇金庸的作品除了其作品在香港有足夠的讀者基礎之外與金庸本個人在香港的影響不無關係。 從80年代中期之後,港產改編金庸作品又迎來了一個新的高度,也可以說是巔峰時期。導演程小東同時作為這個時期武俠片著名的武指,在這個時期的武俠題材電影中有著代表性的意義。簡單列舉幾部具有代表性的,84版邵氏及93版嘉禾電影的《飛狐外傳》,82版《天龍八部》,94版《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93年劉鎮偉導演《東成西就》,94年王家衛《東邪西毒》,92年王晶導演《鹿鼎記》,90年《笑傲江湖》,92年《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93年《東方不敗風雨再起》等,除此之外尚有諸多,就不再一一列舉。 這個時代金庸武俠小說為武俠電影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改編原型,同時由於大陸讀者對金庸已經較為熟悉,大陸電影市場的開放,使得這些經典著作改編的影視劇一經問世便廣受關注,當然大多數都對原著進行了大量的改編,雖如此,這個時期的武俠影片卻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其中《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可謂改編的最為荒誕的一部,但林青霞和鞏俐的演繹頗有韻味,雖然整體上幾乎搞成了仙俠片,但就畫面風格而言還是充滿了東方傳奇的神韻;《東成西就》就不用說了,看的是演員陣容;而王家衛的《東邪西毒》講了一個原著之外的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片子的BGM;《鹿鼎記》也不必說,大家都懂;至於《笑傲江湖》的3部,前兩部還可以,第一部許冠傑演出了一個真正的令狐沖,第二部由於李連杰的加盟,在武打動作上表現的大開大合行雲流水,可謂是武俠類電影中的一個巔峰,後來諸多作品能夠超越的可謂寥寥,甚至於現在的很多武俠片,在去除特效這個內容之外,根本表現方式仍是延續90年代的一種延續;至於第三部,定位也只能是狗尾續貂了,如果不是沖著林青霞和王祖賢的百合番,可能真的沒什麼看點了,而三部《笑傲江湖》最大的成功還得是兩首配樂(當然,其中的背景BGM也是不多見的良心之作):《滄海一聲笑》和《笑紅塵》,當時年紀還小,但聽到這兩首音樂時依然為之感染,也有很多人正是因此而知道了黃霑這個奇才。 至90年代後期,金庸作品改編電影在香港熱度稍減,也因內陸電影的興起使得港產片的被關注度逐步降低,到2000年後,武俠影視劇改編的重點走向大陸,對金庸作品的改編也由電影轉向電視劇。雖然產量不少,但是大多數實在乏善可陳,眾多武俠迷還是沉浸在港產經典的情懷裡。 至今,武俠類影視劇對於金庸的改編不算多,每年都會有很多武俠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出現,但倘若沒有金庸等先輩們構建出這樣一個恢弘的江湖世界,現在的眾多文學、影視、遊戲等作品又從何說起?可以這麼說,金庸武俠為當時正在興起的武俠影視劇提供了絕佳的素材或者說故事,而國產影視作品又把武俠文化擴散開了,把江湖夢種在了人們的心裡,其影響的不只是華人。


每部小說拍出來的電視劇都是經典吧,不管演員有多爛。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給了武俠一個被招安的機會。

沒有金庸可能就沒有大陸新武俠,

可能也就沒有胡在位十年的百花齊放,

我可能除了早先的tvb不會想到看別的華語劇,

可能也無法在又一個文藝寒冬到來前燃盡少年心性。


推薦閱讀:

你認為《碧血劍》里主人公是袁承志還是袁崇煥跟夏雪宜,為什麼?
大家希望段譽和王語嫣在一起,還是和木婉清鍾靈在一起?
楊過真正愛的是誰?
《神鵰俠侶》中誰最愛楊過?
獨孤九劍是獨孤求敗何時所創?

TAG:遊戲 | 影視 | 文學 | 武俠 | 金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