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村上春樹在1Q84里的這句話:其實人人在內心深處,都期待著世界末日?


啊,竟然被邀請了有點意外啊

每個人都會被壓力壓迫著,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下,我們總沒有辦法去實現我們自己想做的

世界末日這個詞,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解脫,假設三天後就是世界末日,你還會在乎成績,金錢,權力,世俗嗎?是不是終於找到了一個可以完全解脫的時間?

而且世界末日對於所有人是一個無差別的事情,伴隨於人類起源就有的階級性終於消失了,天塌了大家都得死。

雖然只有三天但是這三天十分耀眼,我現在也處於一個低谷期,很壓抑,實話說,我也很期待那個末日。

閱讀《1q84》時自身情況還沒有這麼糟,還覺得結局有點坑,但現在覺得,這是萬幸,即使有小小人阻撓,天吾和青豆還是逃出了1q84,最終還是在了一起。

當一個人擁有幸福時是寫不出幸福的滋味的,越渴望就會寫的越美,美到你不敢再想再看。


謝邀。

Everyone,deep in their hearts, is waiting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to come.電影《太空頭》也有這樣的句子。

《1Q84》是一年多前讀的。故相較於全書中更深省,更透出一種空茫的孤獨感的句子,這句話在我心中並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象。但《1Q84》給我的整體感受,除了異化的世界與幽微但不滅的溫情以外,更有人性的毀滅的一面。說實話,我有點接受不了。

村上的書,我們老師倒是不太推薦(我是高中生)。並不是因為其中有很多有關「性」的描寫,而是他的很多內容,僅憑我們十幾歲的閱歷,是無法以一個超越的眼光去看待的。

當時看《1Q84》時,處於人生一個非常低迷的階段。青豆這一個形象給了我非常多的鼓勵。

世界末日就世界末日吧,其實有些意義沒有太多深究的必要。讀書以深化認知,但前提是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認知。不理解就可以把它放下,它或許是一句真理,但掌握與不掌握,必要性在自己的態度上。

沒能回答這個問題,若能稍微inspire題主,已經深感榮幸。


這是在渴望一種不需要負擔任何壓力的自殺。


世界末日使一切從零開始。


困頓迷惑的時候

就會格外期待意外的發生

從濕漉漉 黏糊糊 黑白色 永無止境的日常中擺脫出來

但是

並沒有。

所以只好堅持下去。


剛剛看完《大空頭》

《1Q84》正在讀 本來沒有發言權 但我個人覺得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這世界變得更差一點 更差一點 讓那些比你好的人落到和你一樣的下場 讓那些不如你的人 更加生不如死


先謝邀,拋磚引玉一下

————————————————————

在寒假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說實話,還是有點懵的。整部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壓抑,憂鬱,逃離,掙扎。天吾,青豆,等人,誤入了1q84這樣的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集體相對於個人有著至上的權威,天吾的父親像中國的父母一樣管教著他,他反抗掙扎,不承認血緣關係,最終得以脫離。青豆與自己的家庭脫離了關係,因為他們是教徒而不是家人了。而後,她和老婦人為遭受暴力的女性而努力。深繪里更是這樣的代表,她的父親強姦了她,而她自身只是個小小人的出口,喪失了作為她本人存在的意義。還有牛河和他的家庭。。這裡面的所有,都是在反抗。是一個人的覺醒反抗集體的壓力。這個世界看似正常運轉,但卻是在一種壓力與強迫中被迫的,新生的那些人,他們是世界運轉的中心力量,他們是世界的強有力的零件,但這卻並非他們心中所願所想。(想想我們自身,其實或多或少的又何嘗不是?)所以,人人都希望世界末日,都希望毀滅,希望世界大亂可以打破這秩序,做回自己,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哪怕天塌地陷失去了存活也在所不惜,而不要再作為一個零件去驅動大機器,然後被大機器的輪子碾碎。這便是希望世界末日的含義。而最後,青豆與天吾終於逃出了1q84那個世界,進入了我們這個1984,可能正常的世界。

大概這麼想的。


我的理解是這個世界人和人關係都是不平等的,只有世紀末日到來的那一刻我們才沒有分別。


人生本苦,為別人而活,苦來自於周圍的親戚朋友家人同事,一起毀滅多好,不用死了以後別人痛苦。


我也是看完《大空頭》電影以後,回過來再去看村上的書的……

可能金融男會對這句話有更強烈的感覺

要理解這句話,首先你要自己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否過得幸福?」……可能你會自然而然的回答說「是的,我過得幸福」……如果真的是這樣,我希望你是一個從小到大都沒有流過一滴眼淚的人……我們生活的世界,似乎給與了我們很多「選擇權」(選擇幸福的權利),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戀人,什麼樣的衣服……但是同時,我們也是沒有「任何選擇權的世界」,因為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學會了適應(人類的適應性倒是很強的),適應了我們目前的生活(可能根本無法改變),適應了現在的戀人(太好的高攀不起),適應了現在的衣服(不穿衣服人家會覺得我是神經病)……

有句話叫習慣成自然,你只是適應了這一切,不代表你內心深處真的喜歡這一切,符合你最初的意願……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形成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法律,規則,制度,人情,世故,潛規則)……所以理論上我們也只是如同金魚缸里的金魚,通過使記憶變得短暫,而讓我們覺得我們依然活在大海里……

也許金魚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魚缸有多大,但是人卻知道這個世界對他的禁錮有多少,而且這些禁錮說不上好,說不上壞,不止禁錮了一個人,而是禁錮了所有人……而打破這層禁錮,(也許)就是世界末日(想想金魚和魚缸的關係)……未必是真理上的對與錯,只是對這種禁錮厭倦了……

和莎士比亞的「 To be or not to be」一樣有韻味


結合1Q84的主題,可以理解為世界末日降臨之時,所有的體制都將被推翻,人性的自由得到釋放,這恐怕也是沉默的大多數內心的呼喚。


非常感謝邀請。1Q84還是自己比較喜歡的一本書。但是這句話我卻沒有留下印象。我閱讀的是日文原文,我的閱讀習慣是有共鳴的句子或者段落會分享在微博上,並寫自己的譯文。如果說這句話沒有給我留下共鳴的記號,是不是可以側面說明並非人人在內心深處期待世界末日呢。1Q84裡面我閱讀到了很多關於形而上學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樸素質疑,時間,空間,還有感受是真的存在,還存在於我們給他們的定義里,而存在在某種概念里的存在是否也可以算做一種真實的存在。所以世界末日是真的時間的結束,還是自己概念里的時間結束。男女主角開啟的新的空間里的時間又是什麼樣的?在1Q84里有很多感受和啟發。希望你能喜歡我的回答。


每個人都會拖著皮囊行走於街巷之間,無論是誰,對皮囊終會厭倦,期望得以超脫,末日不過是一個讓自己脫離皮囊看起來合乎情理的理由罷了


無論境遇如何,人的身心內外都脆弱不堪重負,滿負萬千期許,如世界末日降臨,有個充分休息理由,得大自在~


推薦閱讀:

《海邊的卡夫卡》中為什麼說責任源於想像?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到底村上春樹要表達些什麼?為什麼好多人認為村上也失去了色彩?
村上春樹繼續缺席諾貝爾文學獎,原因有哪些?
如何理解姜建強評價村上春樹不受日本文壇歡迎的分析?

TAG:哲學 | 1Q84書籍 | 村上春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