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領域的精英都自稱自己的領域在達到一定高度後就像一門藝術?
比如一些傑出的代碼工程師,或者還有銷售,還有玩滑板,極限單車等等。 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謝邀。
其實一開始我沒想認真寫這個答案,但正好這幾天遇到一些人,聊起一些事,我覺得有必要為一本逝去的雜誌,還有商業攝影行業里的人說一些話。
緬懷一本雜誌:《ccp中國商業攝影》。
為什麼很多領域的精英都稱自己的領域在達到一種高度後就像一門裝逼的藝術?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
無論什麼行業,某些人技能在達到一定高度後,往往在應用性上已經完全和現實脫節,或超前於時代、又或者實用範圍變窄、或變化雖大但難以被外界覺察,為了現實的使用,他們有時只能降低發揮去配合。如果他們發揮全力去干,必然是只有他們才看得懂,可以說,這就是「裝逼」。
很多精妙的東西,往往只有行家才看得出來,他們不喜歡自己嘔心瀝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來的東西被一些門外漢無視的感覺,所以他們寧願不和門外漢交流,他們真正想表達的就是——
別看了,我在裝逼,因為說了你也不懂。
假如你在某一個領域做到登峰造極,你一定會有這種孤獨感,正如前面有位非常好的回答說到那個纏電線的藝術。的確,整理也是一種藝術,它的效率和實用性非一般人能理解,可能我們看了只是「哇,這麼整齊!」,但其實裡面包含了為以後方便維修,快速管理,甚至人員培訓方便等等一系列伏筆,不見得很多人看得出來。
說回我的老本行,攝影,其實攝影師在外界攝影大賽拿多少獎在攝影師群體里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大部分的攝影比賽都沒有什麼公平性可言,我且不說黑幕、評判喜好、題材限制、政治正確或者是政治不正確這些因素,最關鍵的一點,如果攝影也可以公平地一較高下,那不確定的因素一定要控制到最少。
我拍一個巴黎鐵塔,你拍一個廣州塔,他拍一個哈里發塔,然後硬要從裡面評一個高低,選了誰都會有人不服氣,到底是比攝影技術呢?還是比誰有錢去旅遊呢?
所以國內很多大賽,其實有些欺世盜名的「大師」拿了桂冠,很多人不服氣,但也無可奈何。
但假如是有一種攝影擂台賽,題材是很常見的東西,擂主擺出一張畫面,但不告訴你過程和其中的奧秘,只需要你複製出來。當然,你如果拍得比擂主好,觀眾的眼光也是雪亮的。而且,不能修圖,只比攝影技術、用光和動手能力、知識面,連構圖都不需要比。
這種比賽無論對擂主或者挑戰者都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對於挑戰者不用說,除了擂主,他根本不知道對手是誰,假如擂主出的題目太簡單,一下被一大堆人超越了,在裡面拖後腿很丟臉的。對於出題的擂主,這個壓力更大,假如沒本事欺世盜名的人,這樣會被一群人打臉。假如出的題材不常見,別人會罵你沒氣度。假如出的題目沒有什麼奧秘或者出了之前別的擂主類似的東西,又會被人笑沒創意。
這種情況下,一個欺世盜名沒本事的攝影師,即使被邀請做擂主,他只能回答:「對不起,我不拍這種,我搞藝術的。」
這種喪心病狂的比賽,真的存在嗎?有,曾經的攝影專業雜誌---《ccp中國商業攝影》每期中都有的「ccp影像擂台」(由於到停刊,都只有光寶一家贊助商,所以也叫「光寶技術擂台」)
這本雜誌的訂閱者基本都是攝影行業的專業人士,這個擂台連觀眾都是行家裡手,你出個題太簡單沒奧秘,別說挑戰者來打臉,觀眾兩下也干翻你!
那這種專業攝影師之間的比武,到底比些什麼呢,我們挑幾期來看看,先從最簡單的看起:
觀察力——光寶技術擂台22期:可樂
擂主:張興鋼(上海)
冠軍:黃軍前(廣州)
挑戰獎:劉小鋒(北京)
挑戰獎:張璐(北京)
挑戰獎:周浩(廣州)
挑戰獎:劉平(廣州)
我似乎看到大家的臉上寫著「你tm在逗我,這不是就是同一張圖么……」
不是的,你仔細看,每一張都是不同地區的攝影師用用不同的手法拍的,雜誌中每一張後面都會公布布光圖和原理,這裡因為篇幅關係就只挑某些擂主和冠軍的布光圖公布了,例如,擂主的布光圖是這樣的
冠軍的布光圖是這樣的。
這一期,考的是透視關係和透明體的拍法,但要做到這樣子,也是不容易的,僅僅憑上期雜誌公布的擂主的圖可以就做到這樣的還原度其實一點都不簡單,這就考攝影師的觀察力,不行大家可以試試。
(當然我個人的口味覺得冠軍應該是劉平,不過無所謂了……)
好好好,我知道這樣還不夠裝逼,我們開始來看高難度的。
精確控影——光寶技術擂台6期,筷子與影
擂主:胡黎明!
商業攝影執牛耳者胡老師出的題目自然不簡單,只是那個筷子架子的搭法就很多人打電話去編輯部問到底怎麼搭的,更何況一支燈將空間上交錯的筷子打成平行線的影子,第五根筷子的影子還要精確從對角線穿過去,難度之大可以說拍到發火,但這期挑戰者眾也不少,果然越高難度的題材有興趣的人更多!
冠軍劉慧(廣州)
冠軍布光圖
挑戰獎:何楓華(福州)
挑戰獎:何杉(廣州)
挑戰獎:賀遠(廣州)
挑戰獎:張雙興(深圳)
從我對胡老師的了解,我覺得胡老師還是手下留情了,我們再來看個毫不留情的擂主。
層次之極意——光寶技術擂台8期:手紙。
擂主:王龍江(北京)
被稱為拍到發瘋的一期擂台,白底拍白色手紙,不是行家裡手是看不到這有多難拍,首先擂主用一張手紙造型已經是逼退一堆人,更別說白底和白紙的分光控制,底要白,紙要白,但又要有結構,又要有紋理!
冠軍:雷凌輝(廣州)
冠軍布光圖
挑戰獎:耿藝(北京)
挑戰獎:姚磊(廣州)
挑戰獎:趙秀文(成都)
挑戰獎:周浩(廣州)
好吧,看不清楚也不能怪我,畢竟只要屏幕顯示亮一點這就糊成一片了,有條件可以看看這期的ccp。
只是考光影?怎麼可能,再來看一期喪心病狂的。
材料專家——光寶技術擂台10期:雞蛋
擂主:羅旭!
中國攝影家協會商業委員會主任羅旭老師親自上陣,別說領導不能打!這期挑戰者幾乎全滅,沒有能接近羅老師的水平。這張圖的難點在於蛋清的厚度幾乎沒人能拍出來,關鍵在於底板材料的張力不夠,不試個幾十種底板材料,怎麼知道那種材料好?
冠軍:劉昊(北京)
挑戰獎:陳端標(大連)
挑戰獎:陳越飛(廣州)
哎不貼了,這期年輕小將被老師傅教訓了,姜還是老的辣。
知識面輸給老師傅沒話說,來比比動手能力?
造型能力——光寶技術擂台7期
擂主:麥志勤!
麥志勤老師是第一代廣州商業攝影師,至今奮戰在第一線的大前輩,中國十佳商業攝影師,gzipp(廣州市廣告協會廣告攝影師專業委員會)首屆會長,也是我的好朋友,他給的這個題目看起來很簡單,無非就是水畫個字,但要仿得像可就難了,粗細控制,光線控制,厚度結構,6字中間要空,一旦畫錯就要重來、畫得好,但光不對又要調光,調完光水就幹了……
冠軍:雷凌輝(廣州)
挑戰獎:陳建福(上海)
挑戰獎:賀遠(廣州)
挑戰獎:黃偉(廣州)
挑戰獎:劉光亮(廣州)
好吧動手能力也是其次的,一個攝影師,精神面也是很重要的對不?
執念——光寶技術擂台4期:CD光碟
擂主:李峻
李峻素有靜物大師之名,這次出的題目是超級難的CD光碟正面拍,其實CD光碟從側面拍很容易,但正面就很難拍好。雖然我覺得李峻大師的這張層次已經拍得很好,但沒想到,這次出來了個恐怖的挑戰者。
冠軍:武建國
其實從來沒有人這樣拍CD,好不好看也見仁見智,但是用三支燈打出六片高光,並將六片高光精確控制到距離一樣,大小相近,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沒有處女座的執念怎麼做到?
挑戰獎:文建軍(看了看冠軍的名字,2333)
挑戰獎:何翔
挑戰獎:於興龍
實力差距挺大的,冠軍實至名歸,別惹處女座懂伐?
好吧,有人說攝影師,不是就會按相機么。
操作技術----光寶技術擂台11:硬幣
擂主:汪恩賜!
香港商業攝影大師,HKIPP(香港商業攝影師工會)前會長,食品拍攝天王,和前文提到的胡黎明老師、珠寶拍攝大師賀建華老師、我的恩師嚴冬四位,在我心目中是亞洲現役拍靜物最強的四個人(回來補上現役兩字,怕你們跟我提熊谷晃),絕對的偶像。這個硬幣題目的難點在於,如果想要拍得這樣乾淨,面積光必須覆蓋硬幣全體,而正前方如果是相機鏡頭,必然會黑,只要是行家,看到這張題目已經知道出題者的用意:
稍微打斜硬幣,然後通過技術座機或者移軸鏡修正形狀,另外這是這是硬幣,這個大小,假如是技術座機拍,就涉及雙皮腔微距操作,呵呵……
這期雜誌缺了一頁,我只翻拍了擂主和冠軍的圖片和布光圖,另外,還有某位老師當年的一張「落選」作品的膠片,這是另一個故事哈哈哈哈(吃飯時和當年ccp的主編趙衛民先生說起這張片子,這起碼得十幾頓宵夜才能補償23333)。
冠軍:姚磊(廣州)
冠軍布光圖
某「落選」作品的反轉片
說了那麼多,其實還是有人會說:
搞那麼複雜,P一P就好了嘛。
是的,P一P就好了,這的確是個解決方法。但這幫人搞這麼複雜,其實真不是給一般人看的,這些片子放在一堆美女、風光、人文紀實、唯美小清新片子里並不好看。
因為這僅僅代表了攝影師自身攝影技術的高峰,是拍給我們專業攝影師自己看的,這記錄的是我們的技術,我們的執著,我們獻給攝影的青春歲月,真的不是給普通人看的。
所以,如果這是裝逼,那就是吧。
----------------------------------------------------------------補遺:感謝大家喜歡此文,這是我唯一有過百贊的技術文,我差點以為要在知乎寫段子賣萌一輩子了。有朋友在評論說只看出雞蛋的差異,正好想說在這裡列出的幾期擂台中的關鍵點點評。可樂,實力最接近,因為比較簡單,當時冠軍勝在「通透」,這也是十幾年前時比較流行的效果,但後來美資廣告公司為主的4a群體在接下來的十年越來越推崇比較大膽、反差大的效果,實際上今天如果由可口可樂來當評委,冠軍沒準是最後一張,也就是當今真正流行的效果,不管怎麼說,冠軍在景深控制上非常接近擂主,這就是技術的體現,畢竟這個擂台只比硬技術不比創意,「破解」是第一主題,然後才是升華。筷子和影,其實胡老師作為擂主還是拉開挺大的距離,雖然題目是「影子的空間錯覺」,但大多數參賽者繞進去了,只關注影子,因為不同燈光附件,筷子影子的長度和角度、虛實都會差距挺大,胡老師為了照顧筷子本身的美感(注意看筷子本身的立體感,以及每個面的漸變),用了相對散射的燈光。冠軍為了影子平行度用的是比較聚的光(可以看到遠端筷子影邊緣的硬度),所以雖然他的影子彷得最像,但筷子本體還是輸了,其他的挑戰者也類似,要麼是筷子本體打平了,或者一側黑了,要麼是影子平行度沒控制好,所以胡老師還是技高一籌。衛生紙,這期關鍵其實是底板分光控制,底比紙白,擂主在立體感上略弱,因為紙本體就是一個柔光箱打的,但很多時候就看一張圖(雜誌都是上期公布擂主作品但下期才公布布光圖和奧秘),很多人沒想到分光控制,包括冠軍,造成要麼灰要麼暴。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挑戰獎周浩是看出來了,而且他手紙的打法比擂主複雜的多,是兩側高光中間暗的廣告做法,擱今天沒準是他贏。事實上後來周浩在國內外大賽上拿獎無數,是廣州我們這一代廣告攝影師中非常出名的人物,順帶一提,他也是胡黎明老師的弟子。雞蛋這期就不多說了,差距明顯。水6字,昨晚我才確認了奧秘(昨晚和勤哥吃飯了哈哈哈)其實水的厚度就是是秘密,原圖是用模版打蠟、針管注水的方式做的,所以厚度漂亮,很多厚度就比不上,或者用光線強行加厚厚度,那背景就沒有那麼通透,就像冠軍的做法。但冠軍對原作的仿照程度也是驚人了,不但字的走向,比例接近,連很多大小變化,轉彎也仿到了,佩服。cd光碟這期,武建國當之無愧,李峻擂主在原圖是6片高光,挑戰者中只有武建國是6片,李峻用的燈比較多,其實控制上比武建國簡單,但武建國之用了3支燈,卻控制得很好,光位、大小、角度都准得令人髮指,所以遠超其他參賽者,當然,李峻拍的更符合一般人的審美,這就見人見智了,但有個這樣的挑戰者,擂主還是要抹一把冷汗。硬幣這期,其實考的就是技術座機操作,不能拍出正圓已經沒臉上擂台了,拍出來是個橢圓,和別人一比就輸了。雖然移軸鏡也能做到,但比起技術座機真是非常困難,這幫傢伙審稿是放進去疊著看的,汪老師本身就是大畫幅技術座機專家出這個題目的確考到很多沒用過技術座機的攝影師。另外無論是擂主還是冠軍,都把鏡頭這個「黑色反射」利用得很好,用來刻畫菊花邊線。至於那張「落選」其實被某些事情拖了時間沒來得及交稿被退回,本來也是很有實力的冠軍競爭者,他的打法是變化面,是白到黑的過度,這樣菊花的立體感更強,只可惜遲了交稿,哈哈哈。也有人從非常直觀的角度告訴你什麼叫藝術…………
國際 C 語言混亂代碼大賽
19屆冠軍作品國際C語言混亂代碼大賽優勝作品詳解之「A clock in one line」-CSDN.NETstate-of-the-art.
補充一點:art這個詞本身就有技藝的意思…在柏拉圖對話的那些中譯本裡面,「技藝」對應的英文版都是「art」
抱歉,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答案
他可能沒聽說過這個真的,我上高中的時候,真的覺得學習是一門藝術
每次做題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就是個拿著刀劍的大俠,咻咻咻,哼,就這種圓錐曲線也想難住我?呵呵,就爾等哲學題 也敢在我面前造次,快吃我一記「原理+方法論+扣題」組合拳;唉呀呀,世無英雄豎子成名,這樣的自然地理題也能拿得出檯面,廢話少吃太陽高度角計算走你。真的,每次考試的時候我都想像自己在雕刻一件藝術品,每一道題就是一個難過的關卡,我彷彿能看到自己能睥睨整個雕刻場,藝術品做得又快又好。講真,每次這麼想的時候,我都能 在腦海里聽到解說的聲音。後來,上了大學學習就變成了一門保命的藝術了每當期末的時候,我總能 聽到自己在喊好漢饒命技進乎道,藝通乎神,斯之謂也
這是語言表達時的「泛藝術主義」。與此類似的還有「泛科學主義」。
比如說「你的建議很科學」、「你的觀點很科學」、「科學的管理方式」、「科學的績效方式」、「科學的學習方法」、「科學發展觀」等等。
五四後推崇「德先生」和「賽先生」。所以把科學當正確用。說你科學等於說你正確。如「科學的學習方法」,實際上就是說「正確的學習方法」,但是他不說正確,說科學。這就是語言表達時的「泛科學主義」。
「泛藝術主義」也是這樣。起因是人們對於「藝術」二字的理解玄之又玄。不能分辨「熟練」「精湛」與「藝術」之間的分別。以為玩的溜就是藝術。
在藝術概論中「藝術」的定義是指—一種符合審美規律的勞動生產活動。即藝術是一種勞動生產活動,同時,它必須是符合審美規律的。也就是說,沒有審美規律的勞動生產活動即使再熟練,也不是藝術。
舉個例子。比如語言。如果你的語言辭彙豐富,對仗工整,讀起來押韻富有美感。如《岳陽樓記》,那你可以說,你是語言的藝術。
如《史記》,二十五史唯獨它被稱為「無韻之離騷」,就是因為它不僅是「勞動生產活動」(寫史),也賦予「審美規律」(諸多辭彙成為後來的成語)。而同樣是史書,《三國志》的文學性就乾癟了很多。
所以,都是歷史大牛。司馬遷就可以開個live說「談談寫史的藝術」,而陳壽則只能談談「史書的書寫規範」。
一個行業是否可以稱之為藝術,一定是它是否依尋審美規律進行創造。如果不是,就算十根手指一分鐘碼出八十行代碼,充其量也就是熟練罷了。至於所謂「演講藝術」、「管理藝術」等教你「術」的方法論之流,更離藝術二字千里也。想表達的應該是一種超越了技術的這麼一個東西,也可以叫無為,繼續提高的話就是道了。
技術都是有瓶頸,而高級境界都是哲學思維,藝術本質就是哲學的一種表現
他們想表達的就是三個字……創造性。
不僅追求於達成目標,還追求過程與結論的美。——
即使不是從事電子行業的你,對電器裡面那綠綠的東西應該不陌生吧!
沒錯那就是PCB,也叫印刷線路板。但你們是否想過,PCB可以這麼玩:還可以這麼玩以及這麼玩:====================================================================看到評論中不少朋友說「這些個東西能工作嗎?」,「EMI肯定不行」等等,我想說,列位,你們想得還真多,就你們知道幾個專業名詞來唬住其他看客。PCB藝術每個人看法不一樣,角度不一樣,你非得較真那我也沒辦法。我這個回答無非想告訴大家即使平時看似枯燥的東西,也可以變得有趣!跟我扯專業的,你走好!再說一遍,原頭像是元器件組成的傢具圖,早已更換,希望不要再糾結了! 2016.6.11更新藝術是這個時代的信仰——繼科技宗教之後所以很多人都在借藝術之名裝逼
萬物皆有藝 萬物皆有術
妄自揣測一下。1. 最頂尖的人都能感到美感。2. 技能都已熟練,感覺不到具體的步驟,在更高的層面工作。無法解釋自己是怎麼做到的。
小時候我們村裡的孩子風靡玩彈玻璃球,為了贏回更多的玻璃球,我們都刻苦練習彈球技能,每天練習十幾個小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年累月我們都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事,其中有個技術最好的,三米之內百發百中,和他一起玩耍,我的玻璃球落在他射程五米之內我都會緊張的冒汗。他經常鍛煉的那根大拇指力量驚人,彈出去的玻璃球可以把另一個玻璃球彈碎…他簡直就是我們的偶像!而我們只是一群八九歲的孩子。我們制定了嚴格的遊戲規則,比如彈球時手必須保持原位置不動,手臂不能往前送,甚至為了表示對對手的尊重,還會主動錯後半米…幾個月的時間內,我們打敗了周邊所有的村子,贏回了一罐又一罐的玻璃球,江湖上再難覓敵手。有一天傍晚,我們大勝了一個村子凱旋歸來,圍坐在村裡麥場上,我還清楚的記得,那天的晚霞很紅,那個技術最好的小夥伴總結完一天的比賽得失,大家都很興奮,希望他再傳授了一些技法,他低頭沉思片刻,抬起頭望著西邊的落霞,悠悠的說了一句:你們知道嗎?其實 彈球 是一門藝術…
因為傾注了感情。這不是新鮮的現象。戰國時期記載工藝技術的《考工記》,對各行業的描寫細膩平時實的同時,鏗鏘有節,近乎韻文。很明顯是帶著感情寫的。其對技術規律的總結,明顯有向哲理邁進的傾向,但是又有節制的戛然而止,引人遐想。我們來看幾段原文,不放翻譯了,一看翻譯這種鏗鏘的韻律之美就沒了。
(車輪)縣之以眡其幅之直也,水之以眡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藪以黍,以眡其同也,權之以眡其輕重之侔也。故可規、可萭、可水、可縣、可量、可權也,謂之國工。
匠人建國,水地以縣,置槷以縣,眡以景,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景,晝參諸日中之景,夜考之極星,以正朝夕。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夏後氏世室,堂修二七,廣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階,四旁兩夾{穴怱},白盛,門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尋,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因為感覺到了美!
推薦閱讀:
※有哪些深入了解後能讓人嘆為觀止的機械產品?
※人與電腦下國際象棋,隨著計算機性能的提升,電腦最終會不可戰勝嗎?
※未來還會有新的電子遊戲類型被發明嗎?
※科技發展對音樂的影響是什麼?
TAG:藝術 | 科技 | 精英 | 生活、藝術、文化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