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波斯後裔是烏茲別克人不可或缺的主要來源之一,烏茲別克是波斯文化圈的一部分?

為什麼說波斯後裔是烏茲別克人不可或缺的主要來源之一,烏茲別克是波斯文化圈的一部分?


東波斯的傳承者——布哈拉人

和中國人分各大民系一樣,世界各國居民內部也分為若干個民系,有些民系之間雖是同國家、同民族,但彼此的差異卻相當的大,至少比中國漢族各民系差異大得多。我們下面就來介紹一個烏茲別克民系——布哈拉人。

在介紹布哈拉人之前,我們先梳理一下相關的歷史地理概念。首先,「布哈拉」這個詞不僅僅指布哈拉這個城市,廣義上也指阿姆河流域中游與澤拉夫尚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包含烏茲別克的布哈拉州、撒馬爾罕州、納沃伊州等地,這個地區其他的名稱還有——索格德、索格底亞納(Sogdian)、特蘭索克思亞納(Transoxiana)、馬瓦魯納赫爾(Movarounnahr)等,如果您覺得以上的名稱都過於晦澀、生疏、難於理解,那麼您一定熟悉她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名稱——河中地區。河中地區從方位上講位於中亞烏茲別克的中南部,塔吉克的西部。同理,「布哈拉人」也不僅僅是指住在布哈拉的人,更深刻的層次上是指居住在阿姆河流域中游與澤拉夫尚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即河中地區)的、具有相似文化習俗與思維觀念等元素的民系統稱,分布的範圍包含撒馬爾罕州、布哈拉州等地,而這兩個州也是布哈拉人居住最為集中、文化體現最為明顯的區域。布哈拉人這一群體有些特殊,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有兩種民族身份:一種是塔吉克族,一種是烏茲別克族。等一等,您是想說塔吉克族與烏茲別克族是兩個不同的民族?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請容許我把布哈拉人這一特殊群體的來龍去脈理清一下。

廣義布哈拉地區(河中地區)

我們都知道,河中地區(布哈拉地區)作為世界最大大陸——亞歐大陸的腹地組成部分,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明顯,這裡冬季寒冷,極端最低溫可達到-35度,夏季炎熱,極端最高溫又可達到45度,降水較少,年平均氣溫在12度左右,同時這裡的地形為開闊式大平原,阿姆河與澤拉夫尚河水系豐富的流量則提供了必要的灌溉用水資源,也促進了流域內的相互交流。總體來說,河中具備了中緯度、大河流域、氣候宜人、土壤肥沃、地勢開闊平坦等產生複雜文明社會結構的必要條件,因而較早誕生了灌溉農業文明,最初的主要居民是定居東伊朗人,在兩漢開闢絲綢之路後,這些東伊朗人逐漸發展為粟特人,在東西方交流通道之上形成別具一格的經商傳統,長期主導東西方之間的絲路貿易。

塔吉克片治肯特粟特壁畫。

仍在絲綢之路上繁榮昌盛的撒馬爾罕,看人物裝束推測是16世紀。

自公元前550年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興起後,河中地區就長期成為波斯各王朝的行省或藩屬,與此同時,波斯的文化階段性的輸入這裡,長期對這裡的東伊朗—粟特人耳濡目染,然而波斯文化與文明體系的發展也分時期,我們可以大致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古典波斯時期(前550年—651年,從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到薩珊王朝滅亡),這一時期波斯由於是後起文明,體系還不成熟,需要大量吸收埃蘭文明、巴比倫文明、希臘文明、腓尼基文明等現有文明的養分,因此對外的輻射影響也不夠強烈,所以這一時期的東伊朗—粟特人尚保持自身的特性,與波斯雖然已經有了相當密切的聯繫,但緊密性並不如後來的時期。

第二階段是中世紀至近現代波斯時期(820年—1779年,從塔希爾王朝、薩曼王朝建立到末代封建王朝愷加王朝之前),這一時期波斯文明的發展臻於成熟,波斯文化圈(或者說伊朗文化圈)正式成型,波斯的文化因素可以有效的、大量的、系統的、深入的滲透進東伊朗—粟特人的社會生活之中,同時,薩珊王朝滅亡時不少波斯社會精英東遷到河中地區、呼羅珊地區與花剌子模地區,他們帶來了豐富的科學藝術資料,在空間上拉近了粟特人與波斯文明圈的距離,其成果就是粟特人與其他一些東伊朗人正式波斯化形成塔吉克族(平原塔吉克),同居住在帕米爾高原、瓦罕、巴達赫尚這些高原山地地區的高原東伊朗人(高原塔吉克祖先)徹底拉開差異,所以說9—10世紀是塔吉克民族正式形成的開端。

薩曼王朝是粟特分封邦國向中央集權帝國的過渡,也是河中東伊朗人向東波斯的過渡。

中世紀波斯文化圈的主要地域。

11世紀時,波斯文化圈以及其輻射到的地區。

紅色:波斯文化圈核心。

黃色:伊朗語族,兼有波斯文明與其他同級文明影響。

綠色:非伊朗語族,兼有波斯文明與其他同級文明影響。

註:1.西域是因喀喇汗朝的擴展;2.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文明本與波斯同級,但因為伽色尼王朝的擴張,波斯語在勒克瑙、拉合爾、德里等城市佔有了一席之地,同時伊斯蘭教傳入南亞;3.這裡的阿爾巴尼亞並非歐洲的那個阿爾巴尼亞。

16世紀時,波斯文化圈以及其輻射到的地區。

紅色:波斯文化圈核心。

黃色:伊朗語族,兼有波斯文明與其他同級文明影響。

綠色:非伊朗語族,兼有波斯文明與其他同級文明影響。

註:透明色地區表示波斯文明因素在逐漸衰退。花剌子模、錫斯坦、加茲尼三地因為城市與灌溉農業遭受戰爭的嚴重破壞,波斯人口大量遷出。

薩曼尼大帝陵墓,位於布哈拉。

塔吉克人完全加入波斯文化圈的收益相當可觀,通過彼此之間的人文、經濟往來,波斯的軍事技術、組織方式、文學科學等舶來品進一步為塔吉克人所吸收。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在制度上形成較完備的封建官僚體系,由較小的國家過渡到軍事力量與財政實力都很雄厚的中央集權大國,布哈拉成為傳統的中央集權制度中心,東遷到河中等地的波斯人同新形成的塔吉克人繼承了古薩珊波斯王朝與伊斯蘭阿巴斯王朝的部分遺產,先後建立起以呼羅珊為中心的塔希爾王朝,錫斯坦為中心的薩法爾王朝,最強盛也是最著名的當屬河中布哈拉為中心的薩曼王朝。另一是文化水平程度上質的飛躍,波斯文明這一時期正式復興並具備完整的文明框架,撒馬爾罕、布哈拉也成為近現代波斯語(達里波斯語)的發源地,以此為基礎誕生了魯達基、阿維森納等一批享譽中外的文學家、科學家(世界歷史學科通常冠以「伊斯蘭黃金時代」、「波斯文藝復興」這種名稱)。布哈拉、花剌子模和呼羅珊為首的幾個地域共同成為波斯文化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兼東部分區,也就是東波斯。我們通過一些文化符號可以看出布哈拉與伊朗的共性。撒馬爾罕與布哈拉是近現代波斯語(達里波斯語)的發源地,同時是波斯語文學詩歌的創作中心,傳統的布哈拉人熱愛文學,波斯文學作品是一些布哈拉家庭必備的讀物,一個風趣的說法是:「布哈拉居民家裡一定有兩本書,一本是《總統文選》,一本是《魯達基詩集》。」魯達基作為撒馬爾罕本地人,受換歡迎程度非同一般。除了魯達基之外,以《王書》享譽世界的菲爾多西,以《魯拜集》聞名的海亞姆,以《法爾哈德和希琳》著稱的納瓦伊都很受布哈拉文學愛好者的歡迎。到了15、16世紀,波斯語文學的黃金時代褪去,波斯細密畫創作興起,撒馬爾罕、布哈拉與毗鄰的赫拉特、謀夫、馬什哈德又成為細密畫創作的中心。

塔吉克文學巨匠——魯達基

撒馬爾罕與布哈拉也是波斯細密畫的創作中心。

波斯地毯。

在中世紀波斯王朝興盛之時,在帝國北方的哈薩克草原(河外草原)、七河流域分布著許多突厥部落,比較大的有葛邏祿人、烏古斯人、基馬克人、欽察人、樣磨人,此外還有一些半伊朗半突厥,既與伊朗帝國官府若即若離,又與突厥部落有明顯區別的「突厥曼人」,「休戰的突厥人」,例如塞爾柱人,這些突厥部落時而結為聯盟,時而相互攻伐,東歐史料《往年紀事》就曾記載葛邏祿人與基馬克人、烏古斯人結成聯盟,將佩徹涅格人驅逐到伏爾加河以西,但是這個聯盟在薩曼王朝的打擊下很快粉碎;中亞大草原西北的地方(也就是東歐)有一些較文明化的邦國,例如以喀山為中心的保加爾,伏爾加河與頓河流域的可薩,以及剛剛步入國家社會的羅斯諸國,這些國家同波斯建立了貿易往來路線。帝國為了解除北方草原突厥人的威脅,同時也為了保障裏海—草原商路的穩定,通常採取恩威並施的政策,在軍事上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商貿上依靠豐富的物質產品,同時輔以托缽僧傳教這一套多管齊下的手段,打擊分化突厥語各族,將一部分突厥人拉入波斯文化圈,將波斯文化因素與伊斯蘭教灌輸到他們的意識之中(您可以理解為他們被改造成了另一種模式的、半伊朗半突厥的「突厥曼人」)。一些位極人臣的古拉姆將領、突厥曼領袖會說波斯語,但大部分人仍說突厥語族的語言,或者其他的語言,同時不少波斯人娶突厥女子為妻妾,生出的孩子由母親帶大,導致不少混血兒只會母親一方的突厥語,而不會父親一方的波斯語。大批突厥人被當作奴隸兵、奴僕或者自願臣服投靠來到河中、霍拉桑等地,這些被裹挾、徵發而來突厥人(或許應該說是突厥曼人、突厥語人)可以說是烏茲別克族的開端,而這種古拉姆制度達到頂峰的、同時伴隨著亞歐遊牧部落定居化蓬勃開始的11—12世紀,屬於歷史學界所公認古烏茲別克族發展的關鍵時期。

從9世紀開始,到此後的數個世紀,塔吉克人、波斯人同這些突厥曼人、突厥人(古烏茲別克人)相混居,然而有一個特殊情況同塔什乾等地不同,就是河中布哈拉地區的塔吉克人數量佔有絕對優勢,波斯人起到社會鑄造者的作用,而相比之下突厥人數量就少得多。塔吉克人無論在數量還是地位方面更佔據主導優勢。

簡而言之,現代被稱為烏茲別克的這個民族,宏觀上屬於伊朗—突厥人混合體,不過微觀上各個地方也有所不同,正如一位國外學者所言:「烏茲別克人其實不是一個族群,而是同一政權、同一語言形式下的若干個不同的群體」。有的觀點認為現代烏茲別克族是一個理想性產物,雖然不少烏茲別克人的族源——古烏茲別克人確實可以追溯到那些為伊朗王朝服役的突厥古拉姆,抑或是跟隨昔班尼汗南下的半游牧軍事社團——月即別。但現代烏茲別克族確實有相當不小的政治性,您可以把「烏茲別克族」看作與「蘇聯人」、「美利堅民族」、「比利時人」、「瑞士人」、「印度民族」相似的概念,就可以理解其中的一些道理。

說道這裡,想必讀者們已經有了眉目,這些戶籍為烏茲別克族的人,真實的另一層身份其實是塔吉克人。我們可以參考美國人對不同族裔的命名方式(德裔美利堅人、愛爾蘭裔美利堅人、亞裔美利堅人等),稱呼布哈拉人為塔吉克裔烏茲別克人、塔吉克裔烏茲別克人。或者換一種說法,布哈拉人這一群體屬於塔吉克—波斯成分佔優勢的群體,不僅語言上以波斯語(塔吉克語)為主(布哈拉、撒馬爾罕都是以波斯語為主的城市),人文風俗方面和伊朗霍拉桑省類似,在相貌上也和伊朗人一樣屬於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再貼切一點的說法:歐羅巴人種特徵起碼在90%以上,黃種人特徵可能連10%都不到)。他們中的不少人同時在心理上也傾向波斯,例如當問及自身的身份定位時,一些布哈拉人首先會認為自己是烏茲別克國籍的公民;其次會說自己是Bukharai(布哈拉人),Khorasani(霍拉桑人),也有不少人會說自己是Tojiki(塔吉克人),或者Forsi(波斯人);再次才說自己是Ozbeki(烏茲別克族)。當然,這點並非說明他們不認同這個國家,恰恰相反,大多數塔吉克裔都認同自己是這個國家的一員,並且在認同自己是東波斯人同時,也認為自己是烏茲別克族的一份子。除了塔吉克裔烏茲別克人之外,還有很多人不論人文身份抑或民族身份都是塔吉克人。現在的布哈拉市人口80%以上仍是塔吉克人。簡明扼要的概括:「烏茲別克族與塔吉克族是不同的民族,但烏茲別克族中的布哈拉人卻是塔吉克族。」布哈拉人的主要構成就是這些塔吉克裔烏茲別克人與塔吉克人,烏茲別克的塔吉克裔與塔吉克族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自身又能吃點苦,加上撒馬爾罕、布哈拉等州人文旅遊資源、自然資源豐富,又有一點工業底子,因此塔吉克裔與塔吉克人經濟條件較好,出過頗多的管理人員、工程師、會計師、富商、知識分子等社會人才,在政府高層之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們可以進一步概括下烏茲別克各個地區觀念與性格的微差。

這是宏觀上的烏茲別克族分布圖。和我們國家民族分布一樣,烏茲別克民族分布也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局面。在如圖所示的這種「大雜聚」形式之下,各個地區還有俄羅斯族、卡爾卡拉帕克族、德意志族、哈薩克族、布哈拉猶太人、羅里人(吉普賽人)等少數民族分布,例如塔什乾的一部分社區是俄羅斯族為主。此外由於人口流動的特性,各個民系之間常出現跨界居住,比如費爾干納盆地的一些城鎮已經被來自西烏茲別克或塔吉克的塔吉克人口佔據了(經商活動,東部開發運動)。

布哈拉人親伊朗,親波斯(如上文所述)。既勤懇務實又世故圓滑,勤懇務實不必多說,撒馬爾罕與布哈拉享有「亞歐大陸的紅寶石」的美譽,離不開布哈拉人的辛勤建設;說道世故圓滑,體現的最明顯的就是布哈拉商人這一團體。布哈拉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商業貿易一向發達,地理大發現以後由於世界各地的聯繫進一步密切,布哈拉商幫深入參與各項國際貿易,莫斯科、喀山、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伊犁、西安、北京、廣州、德黑蘭、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加茲溫、德里等大小城市遍布了布哈拉商幫的足跡。16世紀莫斯科大公國的俄羅斯人說:「布哈拉商人們在經濟上精於算計且錙銖必較,他們能用溢美之辭把一件商品吹得天花亂墜,讓買家深為折服。」這種說法自黑一點就是奸詐,估計很多到撒馬爾罕與布哈拉旅遊的外國遊客都有在景點區被狠宰的經歷,就可以體現這點。布哈拉人也有著較高的紀律性,一旦組織起來就是一支強大的戰鬥力,歷史上的布哈拉與撒馬爾罕也多是行政、軍事、經濟的重心。

塔什幹人生活方式上歐化程度較高,民族主義情緒強烈。少數大烏茲別克主義者主張烏茲別克民族是具有幾年來以上歷史的悠久民族,把阿維斯陀、阿維森納、納瓦伊之類說成烏茲別克的獨有文化,儘管他們心裡默認自己是突厥,但非常反感泛突厥主義,尤其不喜歡土耳其、哈薩克、吉爾吉斯、維吾爾,也對俄羅斯有一些抵制心理,但是對蘇聯還有一些懷念心理。在對待其他地域的態度上,塔什幹人喜歡強調布哈拉人是塔吉克人,抨擊安集延人是懶漢、邋遢鬼、瓦哈比分子,在花剌子模人面前擺出一副我是老大的樣子。深究原因,蓋因現代烏茲別克族從某種程度上講為一個政治的產物,前蘇聯在上個世紀把很多不同民族劃入現代烏茲別克族之中,塔什干在蘇聯時代為烏茲別克中心,又是蘇聯在亞洲的櫥窗,塔什幹人的地域優越心理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塔什干處在幾大地域民系的過渡地段(這也是蘇聯選定塔什乾的原因之一,平衡各大民系),即使從歷史上講,塔什乾地區先是西突厥汗國的核心區之一,在薩曼王朝時期是突厥奴隸買賣的中轉中心,大部分老塔什幹人是突厥語各族的後裔(尤其是葛邏祿),此後塔什干在幾大王朝之間易手,到蘇聯時期各種民族各種地域民系共同遷居到塔什干,在這種多元色彩的大背景下共同的烏茲別克認同感也就變得格外重要。

花剌子模人則多數扮演著中立的角色,一般不願意捲入這些地域爭論之中,對待其他地域的人多是不慍不火。他們與布哈拉人類似,首先會認為自己是國家的公民,其次認為自己是這一國家之中某一具體的群體。由於歷史上和游牧民族打了不少交道,因此和其他地方相比,花剌子模人性格里多了一份豪爽、樸實、剽悍的粗獷氣質,為人處事很實在,這一點同布哈拉人反差較大。他們對宗教的態度在眾多民系之中最為淡漠,與土庫曼人類似。當然,這些花剌子模的後人們也對自己祖先曾經建立的花剌子模王朝津津樂道。

安集延人主要居住在費爾干納盆地,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東烏茲別克。費爾干納盆地三面環山,往西開口,在地形上有很大的半封閉性,居住在此的安集延人在民俗習慣方面都與其他大部分烏茲別克人有不小的差異。費爾干納盆地也正是由於這種地理上的獨特性與錯綜複雜,使之成了歷代中央政府管理的薄弱環節,不論是薩曼王朝,還是布哈拉汗國,抑或蘇聯,都未能圓滿地解決費爾干納盆地基層政權缺失的問題,1990年開始,新一輪的威脅——恐怖主義與宗教極端主義在這裡的山區與農村蔓延,儘管烏茲別克官方在2000年之後迅速將這些變質滋生的土壤清除,不過也加深了安集延人與烏茲別克其他地區的隔閡——任何人進出費爾干納盆地,要經歷極為嚴格的安檢,荷槍實彈的軍人全程監管,其程序之繁瑣、手續之繁雜猶如進出國境檢查。另外一大問題是人地資源矛盾,估計很多研究地理的朋友都會發現,西烏茲別克的撒馬爾罕州、布哈拉州等州人口密度一般多是100多人/平方公里,處於合理的區間,而東烏茲別克的納曼干州、安集延州等州人口密度能達到500多人/平方公里,處於嚴重超載的臨界點。這些問題需要花一定工夫去解決。

註:在這裡說一個題外話,前不久的一項統計顯示有500-3000個烏茲別克公民在敘利亞與伊朗作戰,而加入愛死的只有200-500人,那麼其他數量巨大的烏茲別克人呢?很顯然是加入了庫爾德民兵抑或伊朗組織的僱傭兵之中。其實早有很多亦真亦假的消息稱,烏茲別克與伊朗達成了某項秘密協議,許多烏茲別克軍人與內務部成員暗地裡接受伊朗軍方改編,先在德黑蘭休整,此後分批開往敘利亞與伊拉克戰區捕殺愛死中的烏伊運成員。由於身份的特殊性,這些特別軍人不公開自己的動態。

此外還有一個欽察民系,曾經同哈薩克人比較類似,也就是當年跟隨昔班尼汗南下的那批烏茲別克游牧民,實際上欽察民系這一名稱是民俗學家為了方便研究與歸類而起的學術性辭彙,當初這些烏茲別克游牧民不僅有欽察人,還有保加爾人、康里人、奧塞梯阿蘭人、巴什基爾人、楚瓦什人、波斯人等等,甚至還有一小部分阿拉伯人、蒙古人、匈牙利人,性質是類似俄國哥薩克那樣的半游牧軍事社會團。他們由於人數較少,居住分散,蘇聯時期大規模集體農莊化也使得他們多數改為定居生活,放棄了半游牧軍事社團這一維持自身特性的紐帶,現代他們中大多數已經融合入各個地域之中。

當然,東波斯與波斯本土雖然有著如此密切的往來,但也並非完全是鐵板一塊,在某些歷史時期甚至分立為兩個相互對峙的王朝。最典型的莫過於16-18世紀布哈拉與波斯薩法維王朝的戰爭,在這長達兩個世紀的競爭中,布哈拉與波斯圍繞呼羅珊地區的歸屬展開多次大戰爭,與此同時,布哈拉與莫卧兒王朝爭奪巴達赫尚,波斯與奧斯曼帝國以外高加索、伊拉克、庫爾德為焦點發生了多次戰爭,波斯與莫卧兒王朝以坎大哈為焦點也有多次戰鬥。這一系列會戰規模龐大,投入的人力物力眾多,嚴重消耗幾個國家的國力。

有關東波斯傳承者——布哈拉人的相關知識基本如此,歡迎各位讀者的閱讀。

1500-1510年的布哈拉朝。


迫真自演。

不但烏茲別克在波斯文化圈之內,整個中亞基本都在波斯文化圈之內。

完畢。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波斯帝國,波斯等於伊朗?事實上波斯帝國更多是整個中東的綜合而不是單單伊朗。同樣道理羅馬帝國也不知等於羅馬而是整個環地中海文明的綜合。波斯一詞最早來自兩河流域亞述人對他們稱呼,邊緣意思,波斯原本是兩河文明輻射下一個邊緣文明,位於伊朗西南部(伊朗其他區地區也不稱波斯),兩河流域東南部地區。法爾斯是波斯不同音譯,古波斯人最早大致指今伊朗法爾斯地區。波斯語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西伊朗語支,古波斯語受兩河流域閃族語言影響大,母音特徵卻與閃含語系完全一致。也可能表明波斯融合不少閃族成分。

圖為伊朗地圖。19為法爾斯省【圖片】波斯帝國指波斯人建立的帝國。波斯人通過武力征服比他們先進的當時世界文明中心兩河流域新月沃土埃及和小亞細亞等地。但是事實上只是少數波斯人統治大多數不同民族的國家。這個過程好比落後的元清征服中原。我們也不能把清朝的文明發展都歸結於滿族人。波斯文明是佔領東地中海文明吃東地中海文明財富來的罷了。波斯文明等於東地中海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黎凡特文明小亞細亞文明的綜合而不是伊朗文明!而波斯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周邊落後地區的強盜通過武力掠奪這些地區先進地區的文明。類似中國蒙古和清朝。波斯帝國版圖(阿黑門尼得王朝)【圖片】大多數伊朗人以自己悠久和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歷史底蘊為榮,而不是波斯人的身份

伊朗人當然因為阿黑美尼德波斯帝國和薩珊波斯帝國感到驕傲,但是伊朗人自視為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繼承者而不是」原創性「,伊朗他們可不認為是羞恥。波斯帝國首都之一波斯波利斯,銘文上已經寫明這是埃及巴比倫等工匠的聯合作品。而到了薩珊波斯時期首都經濟中心確是閃族人為主的兩河流域。

早期波斯還是米底藩屬的時候波斯人以其擁有高度發達文明的埃蘭人的語言和文字為官方語言,波斯帝國成立它們以閃米特語族的阿拉米語為通行文字。

阿拉伯人征服波斯之前是薩珊王朝,而薩珊王朝首都經濟中心在兩河流域,兩河流域那時是閃米特人為主的,阿拉伯人也是閃米特人,所以大家認同感高,容易同化所以阿拉伯帝國時期閃米特人接受阿拉伯語成為今伊拉克泛阿拉伯人。注意只是語言同化!兩河流域血統並沒有多少改變。波斯人失去兩河流域後幾乎元氣大傷,被滅亡也容易多了。

而伊斯蘭化後的科技貢獻,很多人提到說科學家很多是波斯人,但是認真看他們列出的科學家,幾乎大多是中亞河中地區而不是現在的伊朗。比如阿偉森納那樣的醫學家,薩曼王朝我看到很多人標誌復劈「波斯」文明。薩曼王朝是「波斯」王室後代建立的?不!在列王紀傳薩曼王朝自認帕提亞帝國大貴族巴赫蘭·楚賓後代,不過楚賓是薩珊時期的大將的後代。薩曼王朝建立者據說來自伊朗東北部帕提亞的後裔,他們本來不是波斯人(波斯在伊朗西南部),但是薩珊波斯帝國時期被波斯語言同化,但又保留伊朗東北部語原始語言,於是形成一種波斯語東北部方言。由於薩曼王朝帝國重心在中亞河中地區(今烏茲別克)而非波斯地區,於是在進入中亞河中地區時融合河中栗特一帶語言,以及吸收大量阿拉伯語辭彙形成的語言。這種語言稱作達利波斯語。阿拉伯帝國時期中亞曾經通用阿拉伯語作官方語言,到後期阿拉伯帝國衰落,薩曼王朝興起,阿拉伯語影響力下降,達里語影響力提高。

由於阿拉伯屬於閃含語族,和伊朗語族有區別,所以伊朗不像伊拉克敘利亞埃及等閃含語族容易被同化。薩曼王朝薩曼時期其範圍包括整個大伊朗文化圈(不想之前波斯王朝一樣重心在閃含民族為主地區),包括現在伊朗和烏茲別克等中亞一帶,於是伊朗語族的達利語反而更好傳播。中亞民族被達利波斯語化,形成塔吉克族。因此有人把中亞河中地區被達利波斯語化的各民族稱作「東波斯人」。不過中亞河中不久被突厥征服,很快就突厥語化了。今伊朗說的是達利波斯語。古代文明大多集中在河流地區,中亞河中地區土地肥沃,適合農耕。相比起伊朗高原更加適合生活。在薩珊波斯之後,中亞河中地區出現不少科學家。阿拉伯帝國把羅馬統治下的東地中海埃及黎凡特小亞細亞的文明科技傳入河中地區後,中世紀河中出現很多科技發明。我國很多引入很多回族技術,其實是中亞河中地區的科學技術。薩曼王朝版圖【圖片】

其實西亞新月地帶伊拉克敘利亞埃及巴勒斯坦黎巴嫩約旦包括烏茲別克一帶是世界文明古國。認為是曾經世界文明中心也不過分。但是普通人們非學者對西亞中亞就幾乎沒有知名度?我看到說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古文明太多璀璨所以怕別人知道?經常被刻意無視?且妖魔化?

還有四大文明古國更多是吹噓成分,最早原型是西方是有四大文明起源地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在今巴基斯坦),黃河流域。但是更多強調指原生文明和對世界的影響。四大文明古國中文維基提到這只是在漢語地區流行的說法,具有爭議性。英文維基沒有「四大文明古國」,只有 cradle of civilization 即四大文明搖籃。而且並沒有提到其它三大文明已經滅亡。現在天文學,醫學,科技,文字,數學,建築,農業等都是起源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新月地帶文明。比如最早勾股定理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希臘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其實只是埃及幾何學的集合本。一年劃分為12個月360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一分鐘為60秒;以7天為一星期制度,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會解一元二次方程,圓周分為360度等大多起源於美索不達米。字母也是腓尼基人外在埃及和巴比倫文字基礎上發明的。事實上古美索不達米亞(巴比倫)埃及只是不斷變換統治者而已。受外來民族統治殖民而已。且少數外來統治者沒有多少影響當地的血統。中國秦統一黃河流域,難道也滅亡?更何況元清等外來統治?

雖然波斯是很發達,畢竟佔領當時世界最富裕埃及和新月地帶,但是我看到有人說西方吹波斯因為波斯帝國後來被亞歷山征服統治了。西方吹亞歷山大更多。所以他們吹波斯可能為了捧自己歐洲人的亞歷山大。因為西亞曾經多麼強大的波斯帝國但是被亞歷山大滅了。而薩珊只是占阿黑門尼得波斯帝國的光。至於中亞人就是想占波斯的光


【再貼切一點的說法:歐羅巴人種特徵起碼在90%以上,黃種人特徵可能連10%都不到】

---------------------

以上結論我不知樓主是從哪裡的權威機構和史學家嘴裡得出的,不管是分子人類學,體質人類學資料上來看我均沒有看到這種說法。我曾看過好幾份相似的資料,單烏茲別克族內來說,頂多有不超過20%左右的印歐成分,因為這是當地塔吉克人突厥化融入烏族的結果。

再說很多人也不是沒見過烏茲別克的面相,絕大多烏茲別克人在東北亞韃靼人的輪廓基礎上有著一些或多或少的印歐成分,非黃非白的那一張張臉用一句四不像來形容更貼切。。。

眾所周知烏茲別克人與維吾爾人在語系文化以及部分族源上屬於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 這兩個群體都是很明顯的黃白混血人種,而且公認論印歐成分的話,維吾爾雖然地處新疆但其印歐成分要明顯大於地處中亞的烏茲別克,這與烏族的形成源流密切相關。關於烏茲別克人源起的那部分歷史現在也並不屬於冷門,很多學點歷史的都能搞明白。

我本人也接觸過新疆的烏族人和在內地大城市工作的烏族青年人,人家對自己民族的血緣和文化認同一致都是突厥,而自問自答的題主卻偏要在這扯什麼波斯。。

其實我理解烏茲別克歷史愛好者把塔吉克人以及之前的東伊朗粟特人當做精神祖先的這份情懷,題主整篇回復的核心思想就是烏孜別克族是由以河中的布哈拉塔吉克人為絕對主流吸收了一小部分突厥人形成的,我想題主到處這麼一本正經的宣傳烏人的祖源恐怕會遭至大部分懂中亞歷史朋友的質疑。說他們受波斯文化圈的輻射這一點不過分,但把血統來源直接說成是波斯或塔吉克也太過於牽強了。也沒有人否認烏人有一定印歐成分,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東北亞民族來源。至少這個民族的起源就是突厥蒙古系的北亞游牧民族,與中西亞的波斯沒關聯。

-------------------------------

突厥人只是韃靼集團的一個部落,與鮮卑,柔然,匈奴和蒙古都是一個共祖。

撒馬爾乾和布哈拉一代有被突厥化的塔吉克人,但這與烏茲別克人先祖的血緣沒什麼聯繫。

以上這才是未西遷未與中西亞印歐人混血的突厥人本來的典型相貌,還扯什麼波斯血統。。 只不過借了人家的文化而已,不然還是蠻族。

---------------------

有趣,自己提問問題,而後自己答了問題。 迄今為止全世界沒有任何人把烏茲別克當成波斯人,縱然在國內論壇上再怎麼大肆宣揚烏茲別克人所謂的「伊朗族源」 也無濟於事。


推薦閱讀:

TAG:烏茲別克 | 波斯 | 烏孜別克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