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在知乎上分享乾貨?
首先謝謝大家的回答。
其實提問這個問題的初衷,是想知道知乎與百度知道的差別到底在哪兒。大概從06年開始用百度知道,驚嘆於網路竟然可以有這麼多的知識儲備。知乎剛出現的時候,從我看來就是百度知道的跟風產品,但是現在越來越興旺,而百度知道相較沒落,相信很多人都有共同感:很多牛唇不對馬嘴的回答,從別的網站大段的複製黏貼,使得百度知道含金量高帖子的比例越來越少。我以為現在的網路喧囂塵上,鋪天蓋地的新消息,鮮有人會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問題(而大多數問題確確實實在網路上被前人給出了較全面的答案了),題主認為自己浸淫網路的這些年也變得浮躁,也覺得自己就可以代表大多數網民的心態。有趣的是樓主本人發表這個帖子之初也沒想到會有什麼人來回答,所以擱置了一個禮拜,現今得閑無事才想到來翻一翻舊案,沒想到無心一石卻激起這麼多的浪花,今日得以自鑒,在這裡特別感謝前排樓層用戶的認真回答Orz。
"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個思想,我也有一個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 (蕭伯納)
人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進行自我定位並顯示出自己的價值的。你知道某件事的真相,你知道某個難題的解決方法,如果你不說,這實在沒多少意思,如果你說出去了,哪怕別人不信,反過來把你罵得狗血噴頭,這也比悶在心裡自娛自樂要好得多,而且事實上,如果你說得確實有道理,確實反映了事實真相,在這個信息充分流動的時代,你還真不需要擔心沒有知音,也許還真能給他人以有益的影響,收穫心理上的愉悅,而你只不過花了些時間打了些字罷了,這事簡直是物超所值……
開始頻繁回答三國題是在14年年末,我看到當時三國話題的答主【大部分】都那麼水,我為毛不能回答?然後我以【普及三國基本知識】為己任,以【消除廣大網文陰謀論】為目標。然並卵,一年過去了,知乎三國話題的答題質量還是那麼差,還是遍布著各種陰謀論和網文洗腦觀點。雖然我自己答得也不怎麼地,算了,愛咋咋地吧!
之前頻繁回答詩詞題只是為了推廣【打油詩詞】,但太多知乎er的逼格過高,以格律為圭臬,我想想還是算了,於是就少回答了。
回答情感題只為【吐槽一時爽】,贊過了幾百一般都匿了。
頻繁(匿名)回答爆照題(和吐槽評論題)是為了【活躍評論區氣氛】【勾搭姑娘】,順便【洗粉】。不然天天回答文史題評論區太不好玩了,雖然爆照或者吐槽評論區一般是吐槽我長相23333之類,但是感覺蠻有意思啊!話說爆照題很大一部分都匿了,匿只是為了匿了。學了點東西卻掙不了錢,你還不讓人裝逼了?
知識不是吃獨食的飯,越是分享交流,你越會收穫更多。
答,為了學習。
學習有三個階段:1,學,不管你是看書、聽課、刷知乎,只要你在接受知識,都可以理解為在學習2,用,今天學了一個文案寫作技巧,明天就用到自己的公眾號里,這也是在學習。就好像我們小時候背了乘法口訣之後,回家都要練上幾十道乘法題,只有不斷地練習,你才能大概掌握這些知識。3,教,今天學了一個文案寫作技巧,明天用在自己的公眾號里,後天回收了數據,發現轉發變多了,閱讀變多了,還有人在評論里說你寫得真好,有人給你打賞。
這時候,把你學過的文案技巧,加上你自己寫的案例,變成一個你的知識體系。把這個知識體系歸納整理,搞出一個清晰的脈絡。然後講給還不知道這些技巧的人聽。此時你會發現,自己在第一天學到的知識更清晰了,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了,有些之前似懂非懂的地方,你現在更懂了。為啥?因為檢驗你是否完全掌握這個知識的最好辦法,就是看你能不能把這個知識清楚、流暢地講給別人聽。知乎上有各個行業、身懷各種技能的大牛,你看到他們寫的答案是在輸出知識,其實在他們自己看來,也是對於自己已有知識的總結歸納和提升。
所以很多人不會去回答重複的問題了,為啥?總結過了嘛!所以如果你自己還在學習某些東西,那麼我建議你,在學了之後,試著在知乎上找一個相關問題去答一答。你會發現,誒,本以為自己挺明白的,一給別人講就口乾舌燥,稍微一引申,稍微一發散就要露出馬腳。這樣,你不僅會對自己已有的知識查漏補缺,還會激勵你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而且在自己學習的時候又能獲得不少贊同,變成大V,真是特么的又能做婊子又能立牌坊(大霧,比喻不當)。他們發現認真比不認真,更能收穫驚喜。
這是知乎建立的初衷啊……
還記得當年邀請制的時候么
最開始,一群各行各業的「反動學術權威」聚到或者被聚到了一起(不太清楚了),他們是滿載著乾貨的穀倉,而他們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開倉放糧。而當一個地方沒了准入門檻,就跟當年的貼吧強行沒了入吧門檻一樣…………那之前人們還是講道理的獨樂樂 不如眾樂樂-利他帶來自利。知識分享、交流是件有意思的事兒。
這個和人類願意交流的道理一樣一樣的-不同形式而已。
據我觀察,這已經是另一種慢慢滲透的營銷手段......答完了贊多了就開始慢慢透露自己是幹嘛的了……
因為死宅,又需要交流,別人可能沒空聽瞎bb這麼多
光是那麼長就難住了許多大V進來
沒有水過貼吧,沒有玩過貓撲和人人,開過一個博客,在微博上線兩三年後清空了博客,偶爾發發微博,沒有加一個認識的人,只寫幾句閑愁。空間與朋友圈都用得相對較晚,現在只是偶爾去看看關心的人的近況動態,但自己卻越來越沒更新的動力,所以常年疏於打理。
作為這樣一個很少混社交網路的人,在初入知乎時我也有過這種疑惑,或者與其說是疑惑,不如說是驚訝:滿滿的長答案,獨闢蹊徑的見解和思路,還有好故事。註冊賬號的前半年幾乎很少來看,也從不作答。第一次回答的問題是關於一個自殺的提問,當時看到題主描述的情況,因為擔憂和同情,忍不住回答了,雖然是匿名。也看了底下的高票答案,不僅有具體的分析和可行的方法,還感受到深深的關切。後來漸漸地,來逛知乎的次數多了起來,看到的好答案越來越多,關注的對象也越來越多,就像知乎所說的,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我慢慢習慣了,在自己有些把握的時候也願意寫些答案,當我成為這裡的一員,我也就忘了題主所提的這個問題。所以,當看到這個問題時,我想至少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寫答案了。
1.我從很多的答主那裡看到了很多的優質答案,然而,一隻總是索取的手多少讓人感覺羞赧。儘管我知道自己所能分享的微乎其微,但是那也比什麼都不給的好。至少,說不定,對題主會有那麼一丟丟的重要,而且也是對這個網站最大的冀望。
2.再死宅的人也有一定社交需求和社交屬性。儘管很多知友會慨嘆或者調侃知乎要玩,但知乎的豐富和質量還是高於很多社交平台的。
3.有些人會開很大的腦洞,有些人思路總是那麼清晰,你會忍不住想看看自己能不能也變得有趣一點,自己寫出的答案會到哪一步。
4.我點下的感謝和贊同是認真的,所以當我收到感謝的提示時,想到有人也是用心點下感謝的時候,會有一絲絲感動。
5.這也是展示各種三觀的平台,你可以看到別人與你相似或相近的影子。就算在生活中,你的想法或生活方式讓你感到孤單,但是想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些和你可以稱之為同類的人,也是一種慰藉。
6.學習、分享和提高。應該是一種循環吧。人不會拒絕讓自己變得更好一點。
7.你體驗不了的人生,在某個角落正靜靜地發生,當事人在此;你不懂的知識,別人恰好是專家。不了解的東西,會有新鮮和神秘,也就有了動力:你在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你熟悉到甚至膩煩的生活換取陌生的生活。
8.保存自己的記錄。反正有些日誌本來就打算公開,而某些在熟人社交中難以啟齒的心緒,在陌生的天然屏障中也得以存活。因為我樂意啊
人嘛,開心就好~題主你餓不餓呀要不我下面給你吃裝逼唄,
老和尚不是說了天下就兩個人,一個是名,一個是利。
你說他們來答題是為了哪個?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給別人,讓別人聽懂領悟,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關注**公眾號!!
遇到自己能答的上來的題目。
為了幫助別人。
為了傾訴欲。為了成就感。為了打發時間。為了找到同道中人交流。
為了快樂呀。知識因分享產生意義。
從高尚的角度說
圖分享,圖交流,圖實現自身的價值,圖為同類提供幫助做出貢獻說人話就是
卧槽我寫了個巨牛逼的回答我要坐等一夜成名卧槽有人贊我了我好牛逼卧槽有人粉我了我好牛逼卧槽有人感謝我了我好牛逼卧槽有人噴我了這人好傻逼
總之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然後爽的飛起現實點說
一個粉多的大號,是能賺錢的,不管是打廣告還是賣號還是輿論導向還是其它什麼【知乎手機端寫答案果然體驗不佳,產品(汪)團隊要加油呀】推薦閱讀:
※如何使用 Evernote 管理大量筆記?
※為知筆記、印象筆記、OneNote 各有什麼優勢?各自適用於何種情形?
※怎麼克服在工作一段時間(4年以上)後就沒有動力去學習新東西了?
※面對一無所知的領域,如何判斷言論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