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永和和王澍在中國建築界的地位?
很久以前就看到了豆漿哥的《作文本》,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從來沒想過建築可以這樣思考,也可以這麼運作。
豆漿哥很小就去了美國,你從他的作品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西方建築的痕迹,在《作文本》中你也可以看到他分析建築的方式也十分西方,但是他讓我一直都很崇拜的一點是關於傳統建築的思考,從留園,從「間」,從不可畫空間的出發。
我感覺他是希望以現代的技藝,來重塑傳統建築的光輝,跟安藤有點像。他很在乎空間的性質與序列,空間的特徵。他把空間形容為舞台。他的作品給我的感覺是一座看起來不像中國建築的建築走進去發現是中國建築的韻味。例如二分宅,柿子林。
王澍在獲獎之前我真的從沒聽說過。也許是我孤陋寡聞了。
我也參觀過他的建築,沒看過他的書。給我的感覺是與豆漿哥相反的道路,一座看起來像中國建築的建築走進去發現並不是中國建築。他重視材料與構建,但是我不得不說看起來像耍花把式。使用功能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為了營造當然可以犧牲一些東西,只不過他犧牲的太多了,恕我不能苟同。
自己的一點拙見。不喜勿噴。
謝邀,但是這個回復必須匿名。
張永和的父親是張開濟,人稱半個北京城。他也算是建築圈內的頂級二代咯。
他八十年代初自費留學美國,在當年也不是誰都可以得,至少在帝都里都是和張父差不多級別的教授或者領導幹部(進出過中南海)才有能力和資格讓子女留學。
這種背景,想不牛都難吧。
除了和張一樣高調出名的,和他同歲留美的二代們,反而非常低調,拿著美國身份,但是卻基本以境外設計公司的方式控制了和消化了中國最賺錢地標性項目。
比如東方明珠的設計師的兒子,設計了蘇州的東方之門(大秋褲)。。
對於王澍的作品和理論不評價,但是王澍夫人和其家族和政府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王澍,確實得感謝她夫人。
除了那些二代,留美中唯一是屌絲逆襲的是馬清運,一路靠極高智商和情商彌補出身不足短板,幫著KPF在東南亞開疆拓土,才做到今天的地位,而且八十年代留美圈對馬是極其佩服的。不過知乎里的小清新不太喜歡他。
新生代建築師中,不得不提某個人。父親是當地局級幹部,靠著父蔭一直上了最好的學校,推薦到T大,留學時,帶著實際項目進美國ivy。現在也是一身光環。
知道還有,省部級領導的閨女是建築師,娶了省級領導女兒的建築師,某TG八大元老的曾孫女也是建築師,現在在北京做室內和傢具。。等等。。這些人都是媒體上的常客。至於他們是誰,你們可以猜咯。
他們可以談情懷,甚至可以玩建築,繼承父業佔據行業的話語權。就跟高曉松(他家是副國級)談詩和遠方一樣。說白了,都是圈裡人的自娛自樂,圈外人的不明覺厲。
他們即使去涉獵別的行業,估計地位也不會低於在建築圈。
真正的建築圈是名利場,權貴圈,講究出生和門第,不是你讀了老八校或者常青藤就能翻天的。。想要有番作為,除非你和馬清運一樣聰明,否則就看投胎或者娶妻(嫁人)。
最後八卦一下:張和mad的小馬在同住在東三環一個高端小區(均價10w一平),而且不少同背景或者leve的建築師都在那個小區。。。
所以即使是GSD畢業了。。出身不行還是買不起帝都市中心的房,要給權貴們打工。。
PS: 有誰要是有興趣可以考究下:關於人民大會堂設計任務的所有參與者的後代以及所從事的行業,您就知道建築圈究竟是一群什麼人在主導了。
馬丹,王澍簡直影響了我整個大學,主要我的老師太喜歡他了,象山校區和南宋御街的例子都被舉膩了,象山校區我他媽的可以自己不看圖手畫了,這就是老師的力量啊,我們老師喜歡自由自由,典型的學院派啊。。。。。。
但是我一直覺得王澍真的是牛逼人啊,保護了中國傳統還有所發展就是有風格有信仰啊,到現在都喜歡手繪畫圖,所以說還是大師啊,但是我真覺得一個人的成功真是靠機遇的,象山校區那麼牛逼的不靠譜的想法都能建出來那是多大的信任啊,有人說重藝術輕功能,其實沒事啊中國那麼多重功能的建築出一個重藝術的有什麼可批的。。。。
張永和常聽但對我影響不大也不太了解,不說了,主要原因是我老師更喜歡俞孔堅。。。。(狗頭臉)我知道我跑題了,寫著玩的。。。。豆漿叔在紛繁的建造活動中給了建築學一個可以思考的機會,大部分的學生接受的教育畫好圖,做好功能做好造型,但是他打開了一個思路,我們應該對建築隱含的關係進行思考,人與人,人與空間,生活方式與建築,空間的敘事等等等等,這種行為是非常偉大的。
推薦閱讀:
※曼谷有哪些當代建築值得前往一看?
※未來城市的建築和景觀將會有什麼巨大轉變?
※在做具有紀念性的建築設計或景觀設計時,如何引起觀者的共鳴?
※如何評價貝聿銘為盧浮宮設計的金字塔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