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 是不是在走向消亡?
很久沒見過Eventnote(印象筆記)的新聞了,自己電腦里的Evernote app也很久沒打開過了。
隨著OS X El Capitan?對Notes的更新,Eventnote在Mac上似乎已經被取代。請問Eventnote現狀如何?是不是在走向消亡?Evernote官方博客 CEO Chris O』Neill 的話 (英文原版:A Note from Chris O"Neill)
Evernote 新的 CEO Chris O』Neill 的話承認了 Evernote 有問題,但給出證據是反對衰落的:公司業務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在使用高級帳戶,超過 20000 家公司通過印象筆記企業版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我們的付費訂閱增長顯著,並幾乎全是自然增長,新付費訂閱用戶數與去年同比增加了 40%。在具有優勢的時候做出這些改變,將有助我們取得長遠的成功。
Chris O』Neill 還說:
印象筆記(Evernote)的優勢在其最核心的業務:筆記、同步和搜索。這是我們將要更加專註的領域。
作為印象的忠實用戶,很感激認識並擁有印象,生活為之改變。
另外,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印象目前在走下坡路。印象創始人卸任CEO,中國區總經理谷懿離職,全球範圍內裁員,業績不佳。。。可以說目前印象正處在最艱難的時刻,能否挺過去呢,能否創造新的業績增長點?這一切有待時間來驗證,或許不需要一年就能知道最後的結果。不管結果如何,希望印象能一直存在。說好的一百年呢利益相關:Evernote 重度付費用戶,裡面存著我上學期間的1200篇筆記,之後2000多篇工作筆記,大約100篇我存下來的好文章,還有幾百篇隨手記和雜七雜八的內容。
為什麼我喜歡用 Evernote?
除去我很喜歡Evernote情懷滿滿的設計風格外,它最吸引我的是近乎變態的跨平台,從iOS到Android,從PC到Mac都有客戶端,沒有客戶端的用戶也可以使用網頁版,如此方便的工具在幾年前並不多見。至少當時號稱(也確實是)功能最強大的OneNote是不具備的。
在有Evernote之前我記錄東西的辦法是我郵箱專門開了一個分組,每次要記錄的東西就自己給自己發一封郵件然後存到那個組裡,我從小學開始這麼記錄東西到大學的時候發現這麼做有個非常崩潰的情況,就是根本無法檢索以前的內容,Evernote產品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他提供了一個筆記本的功能,讓文章可以分組查詢,而且除此之外還加入了 Tag 功能,這對於我這種有整理癖好的人實在是太方便了,方便的痛哭流涕。
我記得在Evernote爆紅以後其實還出過一些創業公司作為競爭對手,但基本都死掉了, 沒幹過Evernote的核心原因其實還是Evernote的產品做的很穩,在我記憶中就沒有出過什麼太大的問題,讓人覺得依賴度很高。
為什麼Evernote不行了?Evernote確實不行了,這是事實。
在海外Evernote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微軟的 OneNote,從功能上來講,Evernote近乎與完敗,尤其是微軟發力後,全平台OneNote 加上各種新奇百怪的功能讓Evernote很吃不消,包括我在現在嚴肅一些的筆記都在使用 OneNote,這是是微軟做了這麼多年辦公軟體的底蘊,不是一家小公司能比的。
在中國,Evernote幾乎滿地的對手,除了Wiz以外,最強大的就是有道筆記,我曾經試用過一段時間有道筆記,用戶體驗確實更加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加上網易的推廣和背書,印象筆記很難突圍。
最重要的是Evernote其實一直在作死。Evernote在筆記這個事情上想的明顯跑偏了。13年以後Evernote連續出了一個系列的軟體,但事實上這個系列的產品是失敗的,比如已經關掉的Evernote Food。同是對於原本的Evernote軟體的更改也更多的關注在了企業級用戶上,但其實做的也非常不討好,比如Work Chat。但真正產品的核-- 筆記,卻沒有做什麼優化核更改。這是產品定位的失敗。
我覺得就現在Evernote的狀態,很難重現當時10億美元矽谷寵兒的狀態了,但消亡不至於,這個牌子打個折扣肯定有公司買。
作為印象筆記的高級資深用戶我是非常喜歡這款產品的,首先我可以先談談它的主要優缺點再來看它是不是在走向衰亡。
印象筆記核心功能就是生成內容,這種生成來自兩方面,一是用戶自己撰寫,二是從其他渠道(如網頁)上截取。而其他相對次要的功能還有時間管理、清單分享和團隊協作,都是基於與用戶自身相關的內容的。就此而言,在截取內容和分類管理上印象筆記確實效率極高,不過也存在著許多有待提升的地方,比如用戶自己撰寫內容時不支持markdown;從其他渠道截取時印象筆記目前適應最好的就是移動瀏覽器,但應用內的內容截取就不甚理想了(如從好奇心日報或簡書中使用「保存到印象筆記」這個功能時,保存後的效果極不理想,居然保存的是個鏈接!)至於有人說的只支持兩層文件夾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還是可以的,畢竟對於移動端而言如果做得窄而深的話有些不易操作。而對於這個問題,印象筆記支持設置標籤,用標籤劃分後易查找得多,也避免了層級過深。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印象筆記的搜索功能極為強大,不僅支持標題搜索還支持文檔深度搜索,甚至圖片中有該關鍵詞的話也可以識別出來!因此對於一些雜亂的內容我在需要時都是用搜索功能將他們摘出來看的。「提醒」功能不得不說,我這麼久都還沒有用過。清單比較適合個人行為的管理吧,對我而言用處也不是很大,倒不如格志更適用。工作共享這個功能我個人認為不如網盤適用,更不如專業的團隊協作軟體。在內容方面個人認為尚有提高空間,正如上面所說,印象筆記的內容來自兩方面,其中從其他渠道截取而來的信息必然是用戶認為有意義留存的信息,因此在閱讀後如果想要標註其中某些內容或對某些內容做批註的話是非常正常且合乎邏輯的,而在這方面印象筆記的編輯模式中並未設置能夠高亮文字的格式刷,也沒有設置添加批註的工具,我認為這是一個有所欠缺的地方。視覺和交互就不多說了,因為在我看來這並非與產品的基因直接相關的部分,只要產品基因足夠優秀,設計是可以提升的。現在來談談印象筆記是否在走向衰亡。我認為如果以現在它的模式走下去的話那確實是在走向衰亡的,但我認為是可以扭轉的。首先說為什麼我認為它是在走向衰亡。印象筆記這種產品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需要的一類產品,雖然在很多人看來並非是剛需,但我相信這是一種錯覺。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量極大且以指數級上升的環境中,而每個人生活中所接觸到和需要用到的信息也很多,印象筆記這類產品起到了兩個基本作用:一是承擔了外部記憶的功能,在印刷術出現以前,歐洲人都是通過訓練記憶力來記憶大量材料的,而在印刷術出現後,信息量也開始了增加的過程,因此人們開始依仗外部記憶來記錄接觸到的信息,互聯網使信息流通速度和流通效率加快的同時,也像印刷術出現後的那個時代一樣,使得得以流通的信息量大幅增加,因此印象筆記就起到了留存這些信息的作用,幫助人類記憶所需要的內容;第二點是它承擔了信息管理的作用,印象筆記等產品使我們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儲存(相對於之前的紙質書寫而言,用印象筆記效率更高且只要能夠聯網便能夠獲取,大大提高了效率),並且它還能讓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添加標籤,以及深度搜索,優化了信息管理上的效率和體驗。因此我說這是一個剛需,但為什麼用這類產品的人看起來並不多呢?我認為原因有兩點,一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這種日常積累的習慣,這從小學我們便已然知道了;二是搜索引擎已經能夠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讓人們在有需要時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東西那麼需求就能夠滿足了。由此便可引出對印象筆記衰亡的原因分析:
1.功能上:i.作為一款信息管理的產品,印象筆記的缺陷仍有很多(第一部分已經羅列出了),使它在這個最基本的功能上面都未能做到盡善盡美,影響了用戶的正常體驗;ii.印象筆記並未對內容生成或管理做深耕,而是儘快開通了「提醒」「清單」「群聊」這三個次優先順序的功能,使得在用戶個人內容生成和管理上都未能滿足用戶需求;2.戰略定位上:i.管理層先後推出「Evernote food」「Evernote Peek」「Evernote Hello」等功能,用戶反饋極差。這種產品迭代方向顯示出其優先順序不明,使得產品定位不準,功能無法聚焦;ii.「Evernote food」這個產品確實是符合用戶使用場景的,但無奈它所切入的市場並非是一個強交互的剛需市場;而「Evernote Peek」「Evernote Hello」等功能則明顯是為了「群聊」這個功能,而這個功能主要是為了企業級用戶而設立的,因此能夠看出印象筆記(或者說Evernote)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從企業級用戶上,因為他們是公司盈利的主要來源,但這樣便使得功能上無法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造成用戶流失。但實際上在Evernote的不到2億用戶中,企業級用戶只有20000家左右,而對於企業級用戶而言,我認為團隊協作軟體比印象筆記更適用於工作場景,因此對於企業而言這種遷移成本並不高,反而能夠帶來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我認為印象筆記在戰略上不該將重心放在企業用戶上,相對企業而言,普通用戶對它的需求度更高。iii.從印象筆記當前的模式來看,這種內容的生成或管理是一種低頻、弱交互的需求。這使得產品的黏性非常差,再加上用戶量本來就少(之前已經說過原因了),因此產品活躍度和需求度太低,便會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3.商業模式上:目前印象筆記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付費用戶,在其將近2億的用戶群體中,有不到一半的付費用戶,有20000家公司在使用企業版。對於付費用戶而言,印象筆記採取的就是標準的基本功能免費高級功能付費的方法,不過在它的基本功能中,對於最基本的內容儲存做了限制,免費用戶每月只有60M的存儲容量,標準用戶1G,高級用戶10G,而這恰恰是印象筆記最主要的功能,至於高級用戶中的「一鍵演示筆記」「智能名片掃描」這兩個高級功能幾乎沒什麼作用,「標註PDF文檔」我認為在移動端並不好使,「推薦相關內容」屬於可有可無的功能,因為對於用戶體驗而言增量極其有限。所以實際上,用戶付費的原因只有一個:存儲空間不夠。我相信如果有一款在功能上與印象筆記同樣好使,但有無線存儲空間的應用的話,用戶一定會轉移過去的。
4.未來規劃:原本新的CEO上台能夠帶給公司以活力,但是據媒體對O"Neill的報道來看,他也是堅持著印象筆記原先的策略,著重在免費用戶到付費用戶的轉變上下功夫,而非是好好雕琢這款產品。(我並非是說在免費到付費上做轉化這點不好,只是覺得應該在產品上優先改進一下)因此,總結起來,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印象筆記會走向衰落的原因。但是這也並非不可扭轉,是因為從馬克安德森的「產品-市場匹配」這個理論來看,印象筆記是符合市場需求的,因此只要對市場進行深耕便能夠重新拾回活力。如果我是印象筆記(Evernote)的PM或管理者的話,產品迭代必然圍繞著三個方向:①提升新增用戶數②提高留存率③提升用戶體驗因此為達成這三個目標,我會維持好企業級的功能,同時著重提高普通用戶版本的使用體驗。首先是要將優先順序一放在內容的生成與管理上,做好外部記憶和信息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功能(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比如優先解決第一部分里提及的有待提高的各個地方;
其次,對於信息管理而言,用戶會有「發現優質內容」的需求,因為這是與用戶從其他渠道截取資料同源的,因此幫助用戶發現那些他感興趣但又缺少發現途徑的信息便能夠使用戶需求得到超預期的滿足,這也是類似於關聯記憶和關聯搜索的一個功能,所以我認為,基於印象筆記的功能結構和戰略發展方向,可以延伸出信息共享這一場景,也就是將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信息節點,由於每個人生成或收藏的內容都是自己認為有意義有價值收藏的,因此便也是有價值去分享的,所以當各個用戶在一個社區中進行共享時,這種原本弱交互的個人收藏行為便成為了強交互的分享行為,也使得原本低頻的需求變為了高頻需求,同時由於社區自身屬性的原因,用戶對產品的黏性會大大增強。一個類似的例子便是知乎推出的「讀讀日報」,雖然知乎本身就是知識共享型社區,但是門檻較高,而讀讀日報就是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的節點,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推薦出來,降低了內容生成門檻,提高了用戶活躍度(雖然現在用戶數還不多);Flipboard的用戶生成雜誌並分享功能也有這個含義在裡面,不過由於其產品屬性的原因,這個分享性的功能並不是十分出彩。最後,從商業模式上來說,以存儲空間來倒逼用戶付費升級我認為並不是一種好的手段,畢竟這是產品最基本最基本的功能,倒是在編輯或內容管理上可以設置更多付費的高級功能。另外,如果真的加入了分享性的功能的話,那麼便可以採取流量變現的方式獲得更多收入來源了,我認為對於印象筆記這種與用戶個人相關的信息管理工具而言,流量變現的價值是非常大的。整體而言,印象筆記在我看來是一款非常有前景的產品,如果運營得當的話確實可以如前任CEO所說,成為一家百年企業。只是在產品上還需要再仔細琢磨一下優先順序和戰略定位,現在這款產品雖然解決了用戶的特定需求並且也成為了眾多內容類產品的一個功能(能夠截取該頁面內容),但是並未使人們覺得離不開這個產品,換句話說,它與人們的生活離得不夠近。我相信當印象筆記真的能夠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發揮外部記憶和提升信息管理效率的作用時,它必然能夠創造比這八年更大的價值。感覺Evernote一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
表格的體驗差到沒法說,經常會出現詭異的行距和列寬,這個是Evernote用了HTML的子集造成的,短期內估計不太好解決。
圖片不能調整大小,經常出現比例極其失調的圖。
不支持markdown。
生產背包,錢包,筆筒。。。。還有襪子。。。。
產品改版的時候真的就是說改就改,Windows版改到5.x真是丑的一腿,強行扁平化失去了很多控制項焦點,卡片視圖也基本廢了。
iPad端的墨筆改版一樣,直接改的面目全非,用戶習慣就那麼不值錢么?
Evernote food也關了。。。。
百年老店也夠懸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Evernote在資本市場中不想其他互聯網公司那麼風頭旺盛,這是明顯的。如果是創業者、產品人思考這個問題,這將非常有意義。其實這也是一種必然。看看馬斯洛的需求模型吧,自我實現需求站在人類需求的金字塔頂端,市場規模和用戶群體必然和『微信』或者『餓了么』是不能比的。資本市場不吃香這才是正常的。
但是,我覺得題主更多是從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疑問。對於使用者來說,這種擔心毫無必要。因為Evernote絕對不會倒閉,伺服器會一直穩定下去,而且印象筆記還使用了中國伺服器,屬於北京雲計算重點項目,更不用擔心因為特殊原因無法訪問。
同理,雖然Mac原生的Notes功能越來越強大,但是Notes和Evernote根本不是一個東西。Notes只能簡單記錄,談不上知識管理。而Evernote,他是幫助用戶去完成『自我實現』層級的目標,去管理自己的知識。不論你想學習多少內容,哪怕上萬條筆記,經過筆記體系的梳理,結合強大的搜索功能,你都能更好的掌握並處理這些信息。
這就這樣,對於有意識去做知識管理的人來說,Evernote一定要用起來,不用擔心『Evernote 是不是在走向消亡』。Evernote高層對於它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基礎的功能尚不足對抗競品,特色功能又無優勢,那什麼拼啊?
幾次更新都覺得更自己沒有半毛錢關係。。
排版從來不調整,第三方導入也導不清楚,不是丟圖就是排版亂了八糟。。每天還推薦付費的高級賬戶,可是高級賬戶卻沒幾個功能扯得好。試用了一個月的高級賬戶,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雖然沒有強迫症,但是看到自己每天看的筆記歪歪扭扭,這滋味我快受不了了!衰退是一定的,我就想問那麼多高級賬戶的使用者們,難道就一直能忍這破排版嗎?還在使用evernote,但已有更換的打算。Evernote 對於我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做「語言遊戲」,把寫的筆記和日常要做的事交織起來。做好這一點我覺得挺難,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奇怪的是,像我這樣的重度用戶用不到 Evernote 的高級功能(開了一年高級帳戶幾乎未使用到提供的功能)。
Evernote 很好的滿足了我的需求,我覺得 Evernote 是一個精緻完善的產品(雖然 Mac 版近一年來崩潰較多)。
可能 Evernote 真的有問題,從提供目前的信息來看不出 Evernote 衰敗。
提問者的:很久沒見過Eventnote(印象筆記)的新聞了,自己電腦里的Evernote app也很久沒打開過了。
隨著OS X El Capitan?對Notes的更新,Eventnote在Mac上似乎已經被取代。
都是無效的論證。
Evernote 新的 CEO Chris O』Neill 的話承認了 Evernote 有問題,但給出證據是反對衰落的:Chris O』Neill 還說:公司業務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數以百萬計的用戶在使用高級帳戶,超過 20000 家公司通過印象筆記企業版提升他們的工作效率。我們的付費訂閱增長顯著,並幾乎全是自然增長,新付費訂閱用戶數與去年同比增加了 40%。在具有優勢的時候做出這些改變,將有助我們取得長遠的成功。
印象筆記(Evernote)的優勢在其最核心的業務:筆記、同步和搜索。這是我們將要更加專註的領域。
我很期待這些改進,雖然現在這三方面我覺得已經很好了。
Chris O』Neill 的話
OneNote 和 Evernote 在產品層面很不一樣,OneNote 的功能在我這裡都用紙來完成。客戶端簡直沒法用,體驗太差了。
不是,個人覺得之前 Evernote 產品線太多,並沒有集中精力把筆記產品的核心功能做好。 Evernote CEO 在博客中表示『Evernote』s strength is in its core: notes, sync, and search. That』s where we』re going to focus. Achieving that focus means making some difficult decisions.』A Note from Chris O"NeillChris O』Neill 的話
作為一個多年evernote老用戶,現在正在轉向zotero
evernote適合的是需求簡單的用戶
他不適合對文字排版有一定要求的用戶(儘管這個要求並不高)他不適合資料文件類型複雜的用戶(適合閱讀為主要學習方式的用戶,不適合需要各種文件支持,複雜文件編輯用戶)他不適合知識結構屬於樹形結構的用戶(基本上非樹形結構更適合文科、日常管理、商務管理等)他不適合需要經常整理知識結構的用戶(他的檢索功能還可以,但是整理功能弱爆了)所以evernote被大量的it工作者淘汰是必然的,之前大家都沒見過什麼筆記軟體,但是用了幾年後東西越來越多需求越來越高了,evernote就滿足不了了……何況類似zotero這種東西都存在很久了,只是國內少有人推現為印象筆記高級版付費用戶。筆記內容為自國際版時期開始的工作日記和資料。剛接觸國際版的時候,也嘗試了其他同類軟體,很滿意onenote的本地功能,但我最需要的同步功能和iPhone端的編輯功能簡直令人髮指。最近幾年微軟發力了,也許解決了同步和編輯的問題,但我已不用微軟系統了。沒太關注印象筆記是否走下坡,日常使用過程中也很滿意——從未用完的10G月上傳量、便利的搜索功能、拍照掃描功能和一鍵抓取發送網頁插件。雖然iOS強化了note功能,但我仍會繼續使用印象筆記——和印象筆記合作的moleskin還有3本沒用完呢!
首先結論,是在下坡路。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消亡,比較可能的是像Opera那樣被別的公司收購(祈禱不是360)。用我自己舉例子來說說為什麼不用Evernote了:
- 我的筆記都存在本地,而且裡面有不少pdf什麼的,內容很大,Evernote的免費項目並不適合我這樣的用戶,收費項目也不便宜,而且我不喜歡訂閱制。
- 但是呢,有很多用戶習慣於把網頁裡面的內容存在Evernote裡面,其他的像Pocket之類的沒有Evernote這麼大的廣泛適用性,所以那時候才開始用Evernote。不過現在Onenote這方面做得也很好了。
- 我買了Scrivener,我不喜歡那種訂閱制的軟體,總覺得會花很多錢。半價買的Scrivener的功能比Evernote全面很多,還可以方便寫作。至於網路內容保存下來就直接用Onenote或者iOS自帶的Notes用了。
- Evernote越來越臃腫,用起來不跟以前那麼舒心了,總覺得卡卡的,可能因為我用的是老舊的iPhone4S吧。
- Evernote不支持Markdown/LaTeX。
我的Evernote裡面有14000則記事,每天打開Evernote記下各種事,因為有Evernote,我的大腦開始可以乾淨思考,因為有Evernote我可以同時進行各種專案,因為有重度使用者,Evernote就不會消失
我個人感覺印象筆記非常不錯。早就續費了高級帳戶2026年到期。
我覺得大象的路子很對。一,多級分類。這是為知筆記用戶最爽的功能。但是我想說的是多級分類真的不如沒有分類。前題是搜索足夠好。二,編輯功能。其實這個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因為如果你要編輯爽。自己在word里寫然後寫word文件當附件放過去就行了。關鍵是大象還可以直接在軟體中打開office文件編輯,保存。很好。三,基本完美代替工作網盤。當然大文件分享還是用傳統網盤,dropbox 最佳四,別和我說onenote,微軟的尿性,他的移動端軟體就是一坨坨的。根本沒法用。五,表格,和第二點同理六,圖片,這個的確是疼點。好在馬克飛象現已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是要付費的。七,markdown,和第六點同理八,為知筆記,我覺最關鍵功能一個是內鏈一個標籤一個搜索,為知真的是和渣一樣。做為重度用戶。上萬篇的筆記,多層級文件夾,難道不是負累?相反筆記這種東西,應該是在你想起某個點的時候,就像在內部做了個GOOGLE搜索,能夠很好早出來,續費編輯或閱讀,一個清晰的時間線在一篇筆記中。才更重要。
最後,最大的期待,哪天大象把馬克飛象並了,融為一體。那就爽了。。。。這算心裡的期盼吧我是來補刀的想從evernote導出筆記到onenote的可以用evernote2onenote 批量自動完成
印象筆記做資料雲存儲,多平台使用亮點不在於它的寫作功能上而在於它能很輕鬆地拍下紙質文檔並轉換成一個閱讀性較強的圖片。除此之外,強大的搜索功能可以讓你搜索 PDF、圖片、MS Office 文檔中的特定文字。說敗了還是應用於工作中的協作類產品,同推薦iClap以公司自己的APP為中心,用sdk方式深度嵌入到公司APP裡面,團隊所有協作、溝通工作完全在自己app裡面完成。
實現在線批註,產品經理的的原型圖能直接在移動端查看效果,研發部門各成員在線批註原型圖bug,同步原型設計及圖像處理工具,省卻版本不兼容的麻煩;備忘錄及郵箱工具,定時提醒,實時溝通。
筆記到了一定條數後,無論如何都會卡……
於是換到onenote了。
筆記軟體的盈利模式太弱,onenote免費以後,小公司真的很難活下去。One note ?我不知道為什麼iOS客戶端做的這麼坑爹?不對,安卓上面更坑爹!好在電腦上面無敵
用了之後就無法自拔了。手機上下一個可以隨時記下很多東西和文字,還能簡單保存微信上看到的好文章;電腦上的可以隨時保存在網頁上看到的內容,寫論文簡直就靠它完成的;ipad上的頁面精緻,可做ppt放映,查取內容便捷。這麼好的產品要消亡,簡直接受不了。前幾天看到的帖子是說公司內部運作的問題。
估計是因為記性不好,我是筆記工具的重度用戶,剛才看了一下在印象筆記里有7367 條筆記了,其中估計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打字上去的筆記,這可能也跟計算機專業出身有關,很難記住這麼多繁雜的東西,很依賴筆記。
為印象筆記已經付費好幾年了,比較戀舊,一隻很喜歡,從今年開始感覺有些問題,尤其是mac客戶端同步卡住的問題,導致我現在都開始用網頁版了,總之它確實在慢慢改變,慢慢變的不順暢,不穩定了。
我說幾個這些年來它曾打動我的地方吧,慢慢補充:
- 開始很多筆記不能導出所有內容,印象筆記可以隨時導出,這種開放自信的態度讓我相信這是一個追求價值的產品
- 最早也是從oneNote轉來的,大家最詬病筆記組織問題,不知道是不是用久了,反而覺得足夠簡單,簡單背後又足夠快捷穩定
- 跨平台,這個很多人都很喜歡,但是我一隻沒發現linux客戶端,不過網頁端真的很好用
- 微信公眾號,這個細說起來應該算是跨平台的事情,拿出來單說我想是因為這部分屬於印象筆記而不是evernote吧,我真的不因為打開一個笨重的客戶端,然後記錄幾個字,他們確實在用心
可能我是一個戀舊的人,後來就沒有再嘗wiz這些筆記了,我相信他們也足夠優秀,但印象筆記對我就像一個老朋友,不再想用產品的邏輯去分析問題了
看到有人說筆記這類產品早就應該進入免費時代了,反倒有些憂傷。對我來講它為我創造了價值,足夠信任,就像給一些開源項目捐助一樣,你只是希望這個世界能一直有這樣一個東西存在,他會利及更多人和自己。
做互聯網很多人都知道,世界上沒有真正免費的產品,你不為服務付費,你就會成為它的產品。大家看中的還是提高自己生活的質量,我們付出自己選擇的成本。
就讓我有權力無腦的憂傷一下吧推薦閱讀:
※惠普的筆記本怎麼樣?跟其他品牌相比
※寫紙質日記好,還是記電子日記好?
※如何看待文章「爾曹身與名俱滅」?
※利用無理數壓縮數據是否可行?
※牛頓插值法和拉格朗日插值法哪個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