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皇帝是基督徒嗎?
乾隆還是雍正好像有過類似的信仰傾向
不過沒有
明永曆皇帝算是最接近天主教的一位了,就是被吳三桂從緬甸曼德勒抓回雲南,在昆明用弓弦勒死的那個。
在他之前,南明的弘光帝就已經在和葡萄牙人接觸求救。1646年的時候,澳們政府發兵300人、攜大炮數門前來助戰,使南明收復了不少廣東失地。為了感謝傳教士,1648年永曆帝家族全部皈依天主教,太后、皇后、太子都洗禮,同時宮中受洗的還有嬪妃50人,大員40人,太監無數。
而且這幾位還都起了西方化的名字,太后叫瑪利亞(Empress Dowager Maria Ma),王皇后叫安娜 (Empress Consort Anna Wang),太子朱慈煊叫君士坦丁·朱 (你沒看錯,Crown Prince Constantine Zhu)。但永曆帝朱由榔本人是否受洗據說有爭議。
說起這位君士坦丁·朱,這個教名還是永曆帝親自起的,與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相同,希望藉由該皇子的受洗與即位,使大明能如同羅馬帝國一般吧,這也被認為是南明轉天主教為國教的標誌。君士坦丁·朱也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一出生就受洗成為天主教徒的太子。可惜,只活了14歲,就同其父一起被吳三桂殺死在昆明街頭。
1648年清軍已經攻陷了廣州,直逼朝廷所在的肇慶,澳門已經隔的太遠,基本幫不上什麼忙。南明政權開始了從肇慶到廣西桂林的大轉移。永曆皇帝的妻子安娜·王皇后,作為虔誠的基督徒,在逃亡前夕決定派一位叫陳安德的使臣帶上她的親筆信直接赴羅馬向教皇求援。
在書信中王皇后誠懇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國中興太平」,希望教廷「多送耶穌會士來」「廣傳聖教」。當然這也可能是皇帝本人的意思,只是借了皇后的署名。我們不知道當時這對夫妻的意圖到底是什麼,但這個求援信的署名成為了後來被羅馬質疑的一個大把柄。
此書信歷時兩年之久方才抵達。而當教皇復書返回時已經是1658年,皇帝已經在從雲南往緬甸跑路的路上,羅馬教皇的回信最終未能送到皇帝之手。
(這是明朝致羅馬教宗的求救信件,由波蘭傳教士Boym翻譯成拉丁文,現存西班牙Complutense University of Madrid 圖書館)接下來又是跑題時間了。
這位陳安德先生很特別,特別在他的歷史開創性,他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被派往歐洲進行外交活動的官員(如果南明算正統的話),但現在知道這人的後世者卻不多。
陳安德攜帶了南明求援信和上面那封拉丁文的翻譯件,啟程從廣東前往歐洲。陪同他擔任翻譯的,是前面提到的波蘭傳教士卜Boym。他們在1652年12月終於抵達了威尼斯,首先拜訪了當時的威尼斯總督求助,但是這位威尼斯總督可能根本不明白、也不關心遠在中國的這些事情,只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借口說威尼斯需要在明清間保持中立,而拒絕了陳的求助。
陳安德之後又來到了羅馬,終於見到了教皇英諾森十世(Pope Innocent X)本人,卻因為這位教皇與法國人存在歷史積怨,自己又曾經求助過法國,把英諾森十世得罪了,對陳相當不感冒。
這位教皇找了個借口,那個求援信是署的王皇后而不是皇帝本人的名字,因此教廷懷疑陳安德前來求援的任務是否得到了南明朝廷的正式授權,又加上當時耶穌會因「中國禮儀之爭」(關於中國地區是否允許信教者祭祖祭孔)而與其它修會產生激烈爭執,使得陳大使的出使任務遭到了極大攔阻。
羅馬教廷為此前後一共召開了四次會議,商討如何處理南明使臣出使一事,把陳扔在羅馬好幾年不予接見。
陳大使於是一直就在羅馬等著,一等就是三年。等到先前的教皇英諾森十世死了,新任教皇亞歷山大七世即位,才再次嘗試求助。這位新任教皇比上一位好點兒,但也就是一點兒。他表示同情南明朝廷的艱難處境,但提供不了什麼幫助。最後也只是給了封回信,沒有提供任何彈藥和人員。
但是陳安德很聰明,他知道教皇的回信的分量,有做文章的空間,於是並沒有直接回中國,而是拿著這份教皇親筆信在歐洲繼續奔走活動,終於在1655年在里斯本忽悠到了葡萄牙國王若昂四世(Jo?o IV),答應給予南明政府以軍事援助。
陳安德得到了葡萄牙國王的口頭承諾,於是回程回國,在漫長的航行後,於1656年中,抵達了印度果阿(孟買以南300公里的一個港口),而直到此時,陳安德才知道永曆政權已經被清軍從廣東逼走到了雲南。雖然葡萄牙國王曾經有過口頭承諾支持,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位國王在他啟程後不久就死了,給出的承諾成了口頭支票。這時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已經開始和滿人進行貿易,不希望其中巨大的貿易利益受到南明的破壞,於是徹底倒向清廷,與陳安德翻臉,不允許他從澳門登陸,而此時廣東其他地區又都已在清廷手裡。
無路可走的陳安德只好先從陸路走泰國,然後雇了一艘海盜船前往現今的越南北部試圖和雲南邊境的永曆皇帝匯合復命。但此時皇帝本人已經逃進熱帶叢林無從尋起,最後陳安德也沒有再能見到皇帝一面。在1659年8月,陳大使的同僚,那位波蘭傳教士Boym,懷著對朱家的忠誠,在漫長的往返旅程後病死在了越南與廣西的邊境。陳安德做了最後一件事,把他的同僚埋葬了,隨後其本人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再無記載。
整個羅馬求援之旅,前後歷時八年,歷經艱險,至今知之者甚少。雖然永曆皇帝最終也沒能等來葡萄牙國王的援軍(最後時期崩潰的太迅速),但是這個陳安德先生,個人覺得頗有玄奘遺風,其努力和執著,教人感動。
-------------------------------------------參考:
《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
《明末政權與洋教士》
《中國基督教史綱》
wikipedia
皇帝信基督教會引申出如下邏輯不能自洽的問題:
皇帝是不是真命天子?
真命天子和上帝是什麼關係?皇帝是不是上帝的兒子?皇帝和耶穌是什麼關係?皇帝是耶穌轉世嗎?皇太后是不是瑪麗亞?那聖誕節是不是要給皇帝賀壽?
皇帝見到教皇要不要下跪行禮?(來自評論區)總之挺亂的。委員長 ╮(╯▽╰)╭
雍正和乾隆都是很反基督教的,順治和康熙對基督教還有點好感,但是在禮儀之爭後康熙對基督教態度就更加負面了。南明的永曆貌似皈依了基督教
清康熙帝御撰頌讚基督詩詞森森萬象眼輪中,須識由來造化功。體一無終而無紿,位三非寂亦非空。天門久為初人閉,福路全憑聖子通。除卻異端無忌憚,真儒偌個不欽崇。
功由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
身列四衙半夜路,徒方三背兩番雞。五千鞭撻寸膚裂,六尺懸垂二盜齊。慘動八垓驚九品,七言一畢萬靈啼。表明康熙對基督信仰認識深刻,可惜沒有他信教的確據。而且作為滿人信仰的是黃教。洪秀全啊,聲稱自己全知全能,是上帝的二兒子,還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上帝的三兒子四兒子和嫂嫂嫂妹子。他是真的信。
元定宗貴由
明末清初的中國基督教徒,尤其是那些皇室的基督教徒,跟後來的基督教徒不是一回事。
中國人的宗教態度上,可以同時既信佛教,又信道教,又信各種民間信仰,或者可以說,什麼都信點兒,又什麼都不全信,這才是中國人最普遍的信教態度,皇帝也不例外。對於後來傳到中國的基督教,信徒的態度也不例外。
清末明初那些信基督教的皇室對於基督教的態度,大致也是這個樣子,利瑪竇對此心知肚明,然而為了廣納教徒,對中國人這種含混的信教觀有意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到了後來,羅馬教會充分了解了中國基督徒含混的信教態度,大為光火,要求中國教徒嚴格遵守西方一神教的信仰態度和做法,才有了康熙年間的宗教衝突。
大明昭宗匡皇帝 朱由榔
忽必烈?貌似接觸過 但是不知道他是不是信了
太平天國,洪秀全,雖然他的拜上帝教連羅馬教廷都不承認。
蒙古的很多部落,比如王汗是信基督教的。南明永曆帝啊,一家人全都信。還不忘寫信給歐洲教皇搬救兵呢。
康熙皇帝,後來因為祭祖問題和傳教士產生一些衝突,個人猜想後面他的信仰不了了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