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明明可以強制立福王為太子,為什麼不這樣做?

一是常洛並不天生具備承繼大統的權利,二是永樂朝等於諷刺了長幼之立,萬曆有前例可循,三是萬曆可以廢孝端皇后而立鄭氏為皇后。


最簡單的解釋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想這麼做,因此連失敗的痕迹都看不到。

借個地方,把神宗推遲立儲是因為「二龍不相見」之類迷信的說法放上來。

最早提出這個說法是崇禎朝閣臣黃景昉,而總結它的是香港學者梁紹傑。

黃景昉《國史唯疑》卷9:

其諭王文肅札云:「朕不老,又無重疾」二語,想即其本懷。或以世廟立儲遲,算永;穆廟占儲早,算促。疑有邪說陰中者,亦未知果是否也。

黃氏已體會到神宗在立儲問題上實際考慮的是自己的健康。

萬曆29年(1601)二月二十七日,沈一貫閣老上題本,稱「多子多孫,方稱全福」,歷舉太祖有25子121孫,成祖有4子21孫等等,勸神宗早行冠婚冊立大典(皇長子年齡已大,按神宗之前的說法,其冠、婚、冊立大典應一併舉行)。並說「子孫之昌,正以培養元氣而增聖壽於萬年。」還說:

臣又聞之,信鄙俚之談者,辟義理之論;徇小人之忌者,妨遠大之福;故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今豈有防忌曲說進,而致聖心不能釋然乎?

同年四月二十日,沈閣老又上本,直截了當地破除神宗的迷信:

太祖有121孫,而又享極高之壽,此可見冊立冠婚,無所妨於聖躬,而適足以為永年多福之驗也。……

綜合來看,神宗所相信的這種忌諱,似乎更多地與皇長子舉行婚禮後將會生子有關,與世宗的那個迷信應當有所關聯,又有所區別。但他為此而推遲了立儲也是事實。宮闈秘事的細節,終究是不能完全確定的。

我還可以補充一個論據,就是1601年太子大婚後,本來1586年生的福王也已經到了結婚年紀(其叔父潞王就是15周歲時結婚),禮部上本請行,神宗也拖延不批,後來把婚禮壓到了次年。順便說,福王出閣講學也是16周歲了,比光宗12周歲出閣還晚四年。

綜觀此事,沈閣老深明帝心,一面在內閣獨力處理國政務,一面以儒家不可知論的精神對神宗進行儒普,終於辦成了這件大事。而一小撮朝廷官員妄自揣度,逞口舌之快,於事無補。王錫爵閣老所說的「禽鳥之音」,豈不就是事實么?


因為他一個都不想立,如果他真心想立福王的話,完全可以引前朝故事,或者本朝例子。

他要真心想立福王,有非常多的辦法。比如廢后,然後改立鄭貴妃,或者讓福王成為皇后養子等等,甚至還可以直接說長子愚鈍不堪為儲君等等。

他是不太喜歡長子,但是這也就是極限了,他沒有喜歡福王喜歡到有些人想像那個地步。

看萬曆的經歷,他不笨,很聰明,也很自私。


沒錯,就是參考《萬曆十五年》。傳統道德,天下的公認的真理告訴萬曆:不能因為喜歡幼子而廢長子,不能因為喜歡一個女人就立她的兒子。因為本朝是以傳統道德而不是法來治天下,皇帝必須是抽象的道德代表,皇帝如果硬要立福王, 那就是對傳統道德體系的挑戰,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公理的支持的,儘管萬曆這樣做可以找到法理支持。他不能違背大多數人的意願與信仰,否則他就要背負罵名。當然,不得不立了皇長子的萬曆也報復了大臣,算是解了恨。


1.皇帝不是那個皇帝;

2.文官集團也已經不是那個文官集團。


這個過程中,福王有沒有資格繼承王位不是重點。理論問題都是靠人解釋的,說他有也行,說他沒有也能說得通。大禮議即是如此。

這是皇權與官僚階層權利的衝突。

對官僚階層來說,他們理想的君主應該是垂拱而治,不打破常規的。尤其是產生於儒家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常規。

同理,衝擊這種常規會擴大皇帝的權利。如果官員階層沒有常規可恃,他們就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整體,只能散亂地屈服在皇權之下。

我這種理解是套用的《叫魂》里的範式。可以說乾隆有意識地用叫魂事件衝擊官僚階層。萬曆雖然本意並非如此,但也做了類似性質的事情。


我不認為這件事真如高票回答的那樣是神宗迷信所致。

舉兩個明朝之前的例子:

第一個

「(宋太宗)以元侃(宋真宗)為開封尹,改封壽王,於是立為太子。京師之人見太子,喜躍曰:真社稷之主也。上聞之,召准(寇準)謂曰: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准曰:陛下擇所以付神器者,顧得社稷之主,乃萬世之福也。上趨宮中,語後嬪以下,六宮皆前賀。上復出,延准飲,醉而罷。」

第二個

.「先是帝(宋英宗)久服藥,監察御史里行劉庠奏請立皇太子,帝不懌,封其奏……帝自得疾,不能語,凡處分事皆筆於紙。辛丑,帝疾增劇,琦(韓琦)復奏曰:陛下久不視朝,中外憂惶,宜早立皇太子以安眾心。帝頷之。琦請帝親筆指揮,帝乃書曰:立大王為皇太子。琦曰:必潁王(宋神宗)也,煩聖躬更親書之。帝又批於後曰:潁王頊。琦曰:欲乞即今晚宣學士降麻。帝復頷之……帝初晏駕,急召太子,未至,帝復手動,曾公亮愕然,亟告韓琦,欲且止勿召。琦拒之曰:先帝復生,乃太上皇。愈促之」。

皇帝還是皇帝,不是普通人,不願意見到別人奪自己的權,哪怕是兒子都不可以。其實大多數時候這種想法屬於庸人自擾,但是有馬嵬兵變的例子在前,皇帝也不得不多長個心眼了。所以宋太宗見百姓們喜歡自己兒子多過喜歡自己,非常憤怒。宋英宗則是遲遲不立太子,直到不行了才勉強確定繼承人。而明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也有很大可能是這個原因。


永樂朝老王八蛋喜歡小王八蛋還多次暗示你哥身體不好,老子身體不好,結果該立誰還是誰。

個人觀點就是你們不是喜歡拿各種事情噁心我嘛,那我也拿個事來噁心你們


我反而覺得是萬曆自己的性格決定的。

一個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連官員的指派分配都直接搖簽決定,你能指望他做出什麼霸氣的突破界限的需要承擔責任的事嗎?


因為他沒有那個實力


爭國本時,萬曆皇帝也是沒有辦法,大臣貶了一批又來一批,殺了一批又來一批,他總不能為了立福王把朝臣都殺完吧


我一直覺得萬曆不著急立太子不是因為福王,開始是怕生出來嫡子來,後來純屬為了和大臣們打擂台。


阿斗可扶耶?


推薦閱讀:

隋文帝是中國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嗎?
如果明朝延續至今,我們的政治制度會更加完善么?
中國古代正式或外交文件如何稱呼皇帝?
如果你是咸豐皇帝,如何能在太平天國與英法聯軍蹂躪下使國家成為列強?
歷代帝王名言你認為受用一生的都有哪些?

TAG:明朝 | 中國歷史 | 萬曆皇帝 | 宮廷 | 中國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