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啥說得意時儒家,失意時道家,絕望時佛家 ?


不是很同意目前高票說這個是文化雞湯,雖然我不覺得這個說法一定對,但不了解說的人意指什麼,僅以我認為其中具有合理性的部分做一下揣測吧。

第一句:得意時儒家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典型不只是老夫子更是士大夫,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再加上「仁」,所以春風得意的時候講儒,你的得意就不會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不會是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

能夠體察人情,能夠將心比心,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體恤,也是對人性最基本的尊敬。

——得意時儒家,讓你面對成就【不張狂】。

第二句:失意時道家

福禍相依,亢龍有悔,道家的典型不只是清靜無為,更是了解事物的對立性。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房子可以住人是因為空間,水杯可以裝水是因為空,了解事物在彼此對立中存在,你的失意就不會就不會成為怨天尤人,不會滿腔戾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小了,「天地」大了,知道勇猛精進跟頹廢無為各有不同的意義,就有平常心能夠看清當下的境遇。

——失意時道家,讓你面對挫折【不失態】。

第三句:絕望時佛家

芸芸眾生,有情皆苦。佛家的典型不是行善拜菩薩吃素,是領悟無常。愛別離,怨憎會,美好的感受留不住,痛苦的事情避不開,怎麼辦?

儒家叫你進,道家叫你放下,佛家讓你看清:

痛苦的究竟是境遇,還是自己的起心動念?

扯淡的究竟是這個世界,還是自以為可以把握無常?

不逐利,不避苦,在修行中看見起心動念,看見如如不動的佛性,你內在的空間就會擴大,佛家所說的離苦得樂,可不只是輪迴轉世這輩子受苦下輩子做富二代,而是你有停留在痛苦中看到安寧的能力。

——絕望時佛家,讓你面對痛苦【不執著】。

大概如此吧,有空再補充。


題主:

這是因為現在這個時代

文盲太多

有錢的文盲更是數不勝數

文盲有錢了以後,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讓別人知道自己是文盲

於是他們展開互聯網思維,開始給自己貼金

比如上上MBA啊,出國留留學啊,報個總裁班啊,跪拜幾個禿驢啊等等

這些行為藝術,其實就是掩飾自己內在文化的不足

就好像醜女為了遮醜,最喜歡乾的事就是拚命化妝、整容一個道理

但是外在的修飾掩蓋不了思想的貧瘠,和人說話容易漏底啊

那怎麼辦?

辦法早就有人幫他們想好了

學上幾句論語,看上2篇道德經,必要時候拜拜禿頭,燒燒香,交點智商稅

回來之後整個人就變得神神叨叨的

什麼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什麼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較真的人要是問他,這是什麼意思。文盲的套路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順便給你個眼神自己領會

搞得好像自己像小學生一樣

題主所說的「得意儒,失意道,絕望佛」

就是這些精神貧瘠的巨大文盲市場所倒逼出來的文化雞湯

所以以後見了這些佛里佛氣、胡言亂語、故作深沉的人,不管它位居多高,不管它財力多厚,一眼就判定他是文盲,是給你灌雞湯,求你仰慕來了

你要做的就是趕緊離他們遠點,不僅因為丟人,還因為「蠢」是會傳染的


儒家講出世,所以你得意的時候不出來打團裝B都對不起你自己;

道家講修仙,所以你失意的時候需要猥瑣發育爭取時間翻盤;

佛家講輪迴,所以你絕望的時候唯一選項就是點擊投降按鈕另開一局了。


這句話說得很有問題啊,太片面了,儒釋道三家其實是融會貫通的。可能這句話原本的意思是儒釋道三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現吧。儒家代表著一種出世觀念,奮起拼搏,為自身功名也為天下蒼生,在仕途順遂的時候,可以用儒家鞭策自己達則兼濟天下。道家講求無為自然,求的是逍遙,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可以藉此放鬆心靈。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儒家也說窮則獨善其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有所磨礪,也可以用於在逆境中不放棄拼搏。至於佛家不太懂,不敢妄加評論,不過佛家也有很多的分類,中土的分支應該是禪宗,主張頓悟,可能也是在心靈上求得解脫吧。


儒家講的是入世,古代讀書人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就是考科舉當官,如果一切順利,當上官了自然要儒家的思想。

道家講的是出世,如果不順利科舉失敗,那麼必然要對自己失意的心態做調整,道家的思想正好適合。

佛教講的是來世,講的更多是宗教上的,如果對今世絕望期待來生,佛教自然是最好的安慰。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的老師說:"If you can"t do anything,teach."是否有含義?
孩子為了不上幼兒園,會想出哪些異想天開的借口?
是不是 Pink Floyd 的音樂可以助眠?原理是什麼?
如何科學地擠兌走新來的討厭同事?
廣泛閱讀,能讓一個才智平平的人變得有智慧嗎?

TAG:心理學 | 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