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歐洲很少有高樓大廈?
像倫敦 巴黎這樣的大城市很少有高樓大廈和繁華的商業區,這些城市如今是不是已經被時代淘汰了?歐洲人會羨慕上海或是東京這樣的大城市嗎
這個問題問得就非常不明白,各種意思都沒有說清楚。
1.首先,倫敦巴黎很少有高樓大廈
--- 這話也對也不對。拿巴黎來說,小巴黎的20個區內,的確很少出現高樓大廈,但在巴黎西郊,有規劃好的城市CBD區拉德芳斯新區,那裡有很多的高樓大廈。倫敦同樣,在金融城也有很多高樓大廈。
基於保護古建築,維持城市原有風貌等原則,歐洲城市的中心城區的確不會批准修高樓,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需要,很多城市都會在中心城區外規劃新城修建高樓,巴黎倫敦阿姆斯特丹等都是。2. 然後,倫敦巴黎很少有繁華的商業區
---這完全是偽命題。巴黎的購物天堂名頭絕不是吹出來的。繁華的購物中心到處都是。香街,蒙田大道,Opera附近的老佛爺春天,瑪德萊教堂附近街區,Saint Germain des Pres附近街區等等都是著名的商業區,熱鬧程度不比北京上海任何商業區差。
3 這些城市是不是被時代淘汰呢?
--- 呵呵,倫敦一直是世界金融中心,金融地位和紐約有一比,倫敦都市區的GDP總量佔全英國的20%,在世界都市區GDP排行中排第五或者第六,75%的世界500強企業在倫敦有分部,世界城市競爭力排名一直top5。
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佔全法國GDP的20%, 是世界時尚藝術中心,歐洲大陸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世界上城市競爭力排名一直top5,如果巴黎是個國家,GDP將排在世界第17。 如果這兩個城市都被時代淘汰了,那還有哪個城市站在時代的最前沿?4. 歐洲人會羨慕上海東京嗎?
--- 大部分歐洲人喜歡中小型城市。巴黎都經常被法國人吐槽太大了,別不用說鋼筋森林的上海東京呢? 當然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或許也有人喜歡上海那樣的,但大部分法國人對他們的城市建築是非常自豪的。
總的說來,高樓大廈不能代表現代化新潮時尚,但也並不是粗陋不堪暴發戶的象徵,只要符合城市本來的氣質,那就是美的。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巴塞羅那像個曾經闊過的流浪歌手,羅馬是世家出生但已遲暮的滄桑貴婦,巴黎則是勾人魂魄的風韻少婦,柏林是個勃發向上的活力少年,馬賽是跳著舞的吉普賽少女,日內瓦是寧靜文雅的姑娘,蘇黎世是穩重端方的先生。每座城市,找到了自己的氣質,才會煥發出光彩。如果大千世界裡,城市都是鋼筋水泥森林,摩天大樓拔地而起,那多可怕啊?
因為歐洲的大規模城市建設的年代是在十九世紀後半葉,那個時候蓋摩天大樓的技術和風氣都還沒跟上。而我們的大規模建設是近二十年的事情,處在一個國內外都崇拜摩天大樓的時期。
一直以來我們都有這樣的觀念:中國這幾十年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對文化古迹,古鎮古街進行了摧殘。政府壓倒性的權利不分青紅皂白地強拆了那些古老的宅院,取而代之的是商場,停車場和新地標。而歐洲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的地方,城市建設從不強拆那些舊建築,街道古香古色等等等等…
這裡就以巴黎為例子,說到巴黎你會想到什麼?
寬廣的大街(boulevard),大街兩旁相似建築風格的多層小樓。
巴黎歌劇院,眾多設計師豪斯曼Haussmann設計的巴黎地標之一。
你覺得這些都是從中世紀遺留下來的遺產嗎?
事實是,在1852年拿破崙三世上台以前,巴黎還是一個中世紀的城市,城市是由狹窄的中世紀街道組成的。面對日益增長的貿易和交通需求,以及拿破崙三世對一個偉大城市的期望,巴黎才開始現代化。巴黎自1860年代開始的現代化的劇烈程度,和我們的北京上海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中世紀的巴黎地圖
這是現代巴黎的地圖。注意街道的不同
注意到不同了嗎?原有巴黎正正方方的狹窄的中世紀街道被一條條寬闊的發散型的大路所取代了。
原來的巴黎街道是這樣的
於是巴黎花了十年,短短的十年就把數十條新大街修出來了。歷史上建築毀了又造是家常便飯,但城市規劃是很難改變的,佛羅倫薩至今還保持著羅馬時期的街道,而拿破崙三世用鐵血手腕強行地更改了巴黎的地圖。這下拿破崙三世的軍隊就可以耀武揚威地在新的大街上展示國家力量了。(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還是輸得很慘)
這是巴黎歌劇院大街
除卻這個現代寬廣的大街,和豪斯曼強拆貧民窟造出來的歌劇院,大家有沒有發現路兩邊的房子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些住宅也是國家推倒中世紀古街之後人為規划出來的,想要在這些大街邊蓋房子就必須符合國家的要求,這比某社會主義大國專制多的多了。
比較
城市的現代化是每一座主要城市都要經歷的陣痛。歐洲國家的現代化比較早,距今有百年歷史,他們新設計的建築包含了一些對美學的追求。中國現在的現代化功利主義氣息更濃厚,在審美方面比歐洲差了一大截。但這不是說推倒舊建築造現代化建築不好,在中國被強拆的都是像中世紀巴黎那樣狹窄的社區,非常不適合現代社會對交通和經濟的要求。
比如這種
很多中國城市的新區規劃也都避開了老城區的這些老建築,比巴黎這樣直接在老城區開刀的現代化要合理一些。世界上所有大城市都得現代化,古老文物的保護在巨大的商業和交通需求下根本不值得一提。我們看到的巴黎,柏林,維也納就是建立在毀壞的中世紀街道之上的。==========最後我想指出的時,強拆無論如何都是對個人財產的侵犯,城市發展中應當儘力避免。沒有被拆的人不能認為犧牲個人造福國家就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在享受強拆帶來的福利的同時,也不能忘了對那些受害者的愧疚。上世紀法國80年代造了拉德芳斯商業區,從凱旋門的中軸線對過去就是拉德芳斯的新凱旋門。鑒於巴黎城區自19世紀奧斯曼大改造以來布局幾乎沒有做過任何改變,所以拉德芳斯高聳入雲的現代風格和巴黎城區的整體風格格格不入。
走了大半個歐洲,好想放無數張圖來證明樓房不高的美麗,可惜之前的手機出了故障。
言歸正傳,當初來歐洲留學,就是喜歡這裡的人文以及環境,試想一下,若是歐洲處處是高層,還有那麼多遊客趨之若鶩前來遊玩嗎?
一般來說,建的樓房數量以及高度與人口有密切關係,但是歐洲人口生育率實在不高,甚至有時下午出去在某些市中心街道(非商業區)散步都看不見幾個人,建那麼多高樓有什麼意義呢?
就法國而言,特別追求小而美、小而精的事物。當時法國人來上海交換,我問過他們對此看法,像那種高樓大廈頂多使他們新奇一陣子,時間長了,他們還是習慣於那些古老有歷史的建築物。
而且像西班牙的高迪之家、聖家堂等,追求的是建築的創意、想法,而不是所謂的高。
德國的法蘭克福有高樓,但是我們都知道他有新城區和舊城區,舊城區一眼望去仍是低建築。
關於政策法規,的確是有,前面幾位已經解釋了,這也是一大原因。
總之,各種因素雜糅在一塊,使得高樓在歐洲可行性非常低。歐洲早在工業時代就經歷過了大規模建設,人口早就不怎麼增長了,也就不需要高樓來容納更多的人口。而中國建國不到70年,人口增加了三倍並且仍然在增長,城市化建設仍在繼續,宜居的平原卻不多,那就需要大量高樓來容納集中的人口,高樓是必然的選擇。
另外歐洲的發達和幾百年的殖民和掠奪關係不小,和他們保護古建築舊建築並沒有啥關係。有歷史感的城市並不比高樓大廈的城市更優越。對於絕大部分知乎用戶,只要你想在大城市買房,那麼修高樓顯然對你更有利,屁股還是坐正點吧。他們有我們北上廣深那麼多的人口嗎
我們僅僅四個城市的人口已經抵得上他們一整個國家的人口。
空間就那麼大,建築不往高了建,人往哪塞?
打橫放夠地方塞么?歐洲要都學我們建那麼多高樓大廈,那就都變爛尾樓了。這問題哪兒有那麼複雜啊。。。因為大部分歐洲城市的原始規劃都是最高的樓也不能超過城裡教堂的高度。。要蓋高樓你也不能在城區里蓋。滾遠一點兒的城郊新城去蓋。而且老外根本不怎麼拆舊房子。就是這樣。
這是個送分題。因為人少。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面積和中國差不多,4個加起來都不到中國人口一半。印度人多為啥也不蓋,因為窮。我覺著我是正確答案。
什麼也不用說上圖。
題主說的巴黎。這是法蘭克福。這是倫敦。就是分老城區和新城區唄,老城區歷史建築保護為主,高樓大廈都建在新城區。就這樣。
歐洲問題很多,但依然比中國發達,我們還遠遠沒有到可以自大的時候。巴黎這麼偉大的城市,人口不過230萬。慕尼黑這樣的城市,人口只有130萬,(巴黎、慕尼黑人口數量為2010年統計口徑)連你們鎮上的規模都沒有。
那麼大個區域,這麼點人口,要高樓幹什麼?
這是歐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正在建設的高樓大廈「俄羅斯聯邦大廈」,這也是歐洲的最高樓。
因為歐洲沒有國土局。
主要兩個原因:
- 沒有需要。地廣人稀,哪怕是倫敦巴黎這樣歐洲罕見的「大城市」,發展起來也都是橫向而不是縱向。高人口密度也只是限於小內環,小內環之外有大片綠化和可開發的地塊。和北京上海都快到外省了還人山人海是不能比的。
- 更主要的,有嚴格的城市規劃和管理部門。在英國小到一個幾千上萬人的小村小鎮政府都有專門的城市建設規劃部門。他們不僅管大的開發商規劃,小到你家花園改建外牆刷個漆都可能要通過他們審批。更不用說什麼大規模建高樓大廈或者破壞歷史建築了。任何建築都要遵循四個原則:
- 專地專用:規劃的居民區就不能有任何商業建築,所以高樓往往和低矮的居住用房分開。
- 要和已有建築風格一致:很多老城區基本禁止一切高於10層的建築。新建築經常細節到油漆的顏色和使用的磚瓦規格都要按照規定和老建築統一。
- 保護任何有「年頭」的歷史建築,不只是建築結構和外觀,甚至包括內飾的細節。
在英國,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建築,會進入政府保護部門的Listed building列表,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有下面三個級別:
Grade I: buildings of exceptional interest.
Grade II*: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uildings of more than special interest.Grade II: buildings that are of special interest, warranting every effort to preserve them.
進入保護列表的建築,哪怕是個人私有財產,都必須受政府規劃部門的監管。例如不能私自對建築內外做任何改動,哪怕只是外觀上的一層漆。所有改變必須嚴格通過規劃部門的審核和批准。
具體可以參考我以前的一個回答:一個kebab:為什麼西歐國家可以做到新老建築並存?
最近去了波蘭,很多城市雖然在二戰的時候被完全摧毀,但是老城中心依舊見不到任何新建築,而是在原址上完全按照老建築的樣式顏色細節重新修建的「新」老城。下面這個是波蘭的港口城市Gdansk,看起來中世紀的老城其實是在被夷為平地後重建的,只有幾十年的歷史。
- 在進行任何改變當地面貌和土地用途的改造的時候必須要通過周圍居民的投票還有反覆的聽證會決定。經常你會看到因為某個幾十戶居民的小村集體反對,一條鐵路要徹底重新規劃改道。
英國從09年就開始計劃的從倫敦到伯明翰,再到更北邊的利茲還有曼城的快速鐵路High Speed 2(類似國內高鐵),一期從倫敦到伯明翰只有200多公里,基本上也就是上海到杭州的距離,但只是環境論證,各種聽證會,各種和環保民間組織打官司就用了五年。五年啊,在我朝這種平原修鐵路10條都出來了。
所以歐洲不是沒有高樓建築,巴黎的La defense, 倫敦的狗島,都有一片高樓群,主要是金融和大型公司辦公場所。但是之所以你能見到的很少,就是因為上面這些諸多條件限制。
關於第二個問題外國人是否會羨慕。首先他們會驚訝,讚歎中國的發展之快。帶外國同事回國出差,他們瞬間也變成了自己口中相機不離手的亞洲人,一面「哇噢」讚歎大型城市blingbling的大樓,一面咔嚓咔嚓。
羨慕說不上,新鮮和年輕人對繁華的嚮往是有的。但是當他們問我為什麼中國的城市都是一個樣兒,哪些才是中國傳統建築的時候,除了類似故宮,豫園這樣的「景區」,普通城市街頭巷尾我大多時候只能指著一些80年代遺留混凝土建築來展示歷史文化遺址。
對的,是被時代淘汰了。
有人和我扯什麼文化歷史,抱歉文化歷史還是停在電子圖書館裡比較好。
你看看倫敦那機場,破成啥樣?巴黎那19世紀的破爛街道,簡直就不像現代人類該居住的地方。
記住,美國比歐洲先進的原因可不是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是科技和效率。
你告訴我19世紀的城市規劃和矮小建築有效率?遊客當然像看熱鬧一樣好玩,真的住下來你就知道有多麼不方便。
中國能歷次回到世界前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先前歷史和傳統的破壞。仁慈和懷戀只會拖後腿。
假美分們會說,中國城市千篇一律,歐洲城市有特色,歐洲城市有個毛特色,19世紀的千篇一律和21世紀的千篇一律,你選哪個?曼哈頓和新宿也都是高樓大廈,怎麼不千篇一律了?
當然事情不只有這麼簡單,比起城市的落後,歐洲更危險的是思想上的落後,自以為美好而不求上進,你注意看看人類的發展過程,只要是適合居住的地域,從埃及到安納托利亞到希臘羅馬和西歐,最後到美國,歷史越悠久的地方就約落後。只有中國和日本是例外,前者改朝換代就會徹底的破壞傳統,後者的傳統就是抄別人的傳統。
建一座城市不過幾十年的時間,改變觀念要好幾代人,而像歐洲這種保守落後的地方,當然不會羨慕東方的大城市,直到他們和中國城市的差距大到中世紀滿街屎尿的羅馬和整潔乾淨的京城的差距的時候,他們才會開始讚揚紫禁城和瓷塔。
並沒有多少日本人為了幾千年的傳統住在古香古色的京都,正常人都會往東京走。也並沒有多少上進的人願意留在那些19世紀的城市,歐洲的才子們不都去加州了?等到那些人到深圳上海來的時候,你就知道倫敦巴黎有多落後了。
這麼多人的回答都沒答到點子上!!!
因為西歐發達國家人口近百年沒多大增長。
百年前已有的建築基本夠用了。新建築比較少。
如果你讓西歐的人口膨脹3倍,你看它建不建高樓大廈!!!
以一個建築系學生來答題,城市的發展並不是通過高樓來評價的,國內這幾年大發展城市大規模建設,但是建設好的高樓品質真的好嗎,用的什麼材料?再看看法國一棟新建築的造價多少,這幾年中國的大建設是以違背人類發展準則的方式來運作的,拆掉了老城的古建築,取而代之的是粗製濫造的仿古建築和新建造的建築,注意是新建造的建築而不是新建築因為很多建築只是一個時代匆忙發展的印記,很多時候我路過國內的新區,看著一片片的建築想,二十年之後,這些建築會是什麼樣?50年後還會存在嗎?而在歐洲的國家,現在做的並不是匆忙的跨越發展,不是因為領導的喜好來設計建築,而是在建設一棟建築之前都會進行詳細的思考和創新,設計出符合這個時代的建築(而不是可笑的巴洛克,古典主義等和國內仿古建築對比)而且讓材料與設計理念有所對應,這也是為什麼歐洲的城市到現在為止一兩百年前的建築在我們現在看來也不可笑,pompidou,lloyds銀行在現在看來也是超前的建築,羅馬接近100年前的eur區理性主義建築現在在中國仍然有很多新的實踐等等。另一方面,歐洲所謂看起來古老的建築,很多只是為了維持整個地區的規劃與景觀進行了修復,只是外觀保持最初的形態而內部早已改造的符合現代的設計理念,這一點也符合他們的一種緊湊性城市的城市規劃理念,老的城市街道雖然有交通問題,但是城市的商業性與便利性很強,有很強的城市的概念,反觀現在國內普遍的大城市風格,大道貫穿城市,中間是居住小區,而其中各個小區之前很少有商業,大多以小區邊界的欄杆為主,商業多集中與小區規劃的一部分,讓街道失去了生氣,除了市中心和幾個商業圈外,所有城市一模一樣,有一點古迹開發出來都是這個城市的旅遊亮點,如成都寬窄巷子等,反觀歐洲,城市即是景點,在法國義大利的城市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小巷漫步,所以我覺得不能夠以歐洲沒有所謂的新修的辦公樓,電梯公寓就說歐洲經濟已經被中國所趕超,我覺得現在的歐洲只是緩慢的思考,以最合理的方式進行城市的更新換代,在一百年後,當代歐洲建築很多會和盧浮宮,聖彼得大教堂對於現在一樣,成為經典,而50年後我國這一代建築呢?不包括仿古建築(我一直覺得仿古建築是反社會反文明的東西,當今社會應該做的是設計出符合當代現狀文化的建築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古代的形狀,除了外形,用鋼筋混凝土模仿出古建築的模樣)。不了解其他行業,也許現在是很發達了,但是以我的觀點,在建築行業,歐洲還是領先很多年,我不好說具體數字,50年?100年?畢竟他們現在住的房子在50年後不醜陋不會拆還在,而我們二十年前建造的住宅,遍布城市的老小區,筒子樓已經不能看了,那50年後的電梯公寓呢?寫完已經三點了,頭好暈,語句比較混亂,屬於寫到那裡想到那裡,語文功底不太好,表達了一下這幾年所看到的聽到的一些見解,文中所寫的不是絕對,國內也有很好的社區規劃,也有很多很好的建築和建築師,比如張永和和王澍,我覺得建築師的成就並不是以你做的建築的炫酷程度.數量.體量來決定的,而是你是否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並且能夠將這套理論付諸實踐,這一點我覺得大環境的限制所以很難達到吧,再扯扯遠了哈哈,有什麼錯誤請多指教。
大家都不肯承認,事實上這三十年里只有中國發展了其他的都停滯不前。高樓大廈就是繁華的表現,你可能會覺得千篇一律的高樓沒有文化保留,你願意要19世紀的千篇一律還是21世紀的千篇一律?
贊同Matt 和林家震同學的答案,來補充幾句。是否要建高樓大廈是根據城市的實際需要的。偏個題,像LA和東京這種大城也因為地震原因有嚴格的高度限制(雖然東京前幾年似乎放寬了……)。歐洲的名城,由於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老式建築物。因此他們本就有嚴厲的建築保護條例,在保護區內的建築要定期粉刷修繕,甚至重建成原來統一的樣式。雖然內部經常是現代化的家居和裝潢……若有同學去過布拉格,應該會發現新老城的建築樣式清一色的紅瓦白牆。唯一的例外便是伏爾塔瓦河邊的「跳舞樓」。(圖片皆來自維基百科)歐洲這些名城本就歷史悠久,不論今日繁榮或衰敗,老城建築作為一個城市的歷史的載體,是記憶的具象化體現,本就該加以保護。現代發展又不一定要完全格式化以前的印記,將時代的發展轉換為空間上建築風格的變化,這是很多城市正在做的事情。布拉格是個極端例子,整個中心城區幾乎在保護範圍,而其他城市的保護區相對較小了,有的甚至只有幾個街區。Matt 所提到的德國法蘭克福以及荷蘭鹿特丹,在二戰期間經歷了嚴重的轟炸,古建築幾乎付之一炬,因此只能在原址上重建現代化建築。而這兩者在戰前原先就是大城,鹿特丹更是扼住了萊茵河入海口,和眾多運河交錯,物流大港,因此本就有能力,也有需求建起各種高樓大廈。
目前就在羅馬,因為人家不需要高樓大廈來發展,保持現狀就能養活整個城市的人
國情不一樣,最突出的不同就是人口密度。
推薦閱讀:
※現在或以前的外國歷史上有沒有中央集權式的國家或政權?如果有,和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國家又有什麼異同點?
※驚聞斯基泰人也是被中國從亞洲往西趕得,到底一共有多少蠻族是東邊混不下去往西跑稱王稱霸的?
※為什麼阿爾弗雷德大帝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大帝」?
※查理、腓力、亨利、路易,法國國王的稱號為什麼這麼凌亂??